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教材介绍及分析

合集下载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全 册)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全 册)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第1课《古诗二首》教学设计教学导航【教材分析】《村居》是清代诗人高鼎所作,主要描绘了早春二月乡村田野的迷人景色和散学儿童竞放风筝的欢快情景。

诗人采用了白描的手法,语言朴素、诗情淳厚、意境悠远、寓情于景。

第一句写“春之景”:通过“春草初长、黄莺飞鸣、杨柳拂堤”三种典型事物为我们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早春图。

第二句则写“童之乐”:通过放学归来的儿童,迎着春风放飞风筝,尽情地、快乐地享受春天的美好。

这首诗处处洋溢着浓郁的乡村生活情趣,字里行间流露出诗人对春天来临的喜悦与赞美。

诵读此诗还可以激发学生热爱春天、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愫。

《咏柳》的作者是唐代诗人贺知章。

咏柳,就是歌咏柳树的意思。

这首诗通过写柳树的美好姿态和蓬勃生机来赞美春风,以丰富的想象和形象的比喻,把看不见的春风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来了,借以抒发作者在春回大地时的喜悦、欢快的心情。

【作者简介】高鼎(1851-1861),清代后期诗人。

字象一,又字拙吾,仁和(今浙江省杭州市)人。

高鼎生活在鸦片战争之后,大约在咸丰年间(1851~1861),其人无甚事迹,其诗也多不合那个时代,一般人提到他,只是因为他写了一首有名的有关放风筝的《村居》诗。

著有《拙吾诗稿》。

贺知章(659~约744)唐代诗人。

字季真,自号四明狂客,越州永兴(今浙江杭州市萧山区西)人。

证圣进士,官至秘书监。

后还乡为道士。

好饮酒,性狂放,与李白友善。

与张旭、包融、张若虚合称“吴中四士”。

工书法,尤擅草隶。

其诗今存二十首,多祭神乐章和应制诗;写景之作,较清新通俗。

《回乡偶书》《咏柳》传诵颇广。

【教学目标】1.会读“莺、拂”等11个生字、会写本课“诗、童”等8个生字,积累“堤、柳”等生字拓展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想象画面,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描述的春天美景。

4.在朗读、想象中体验春天的美好,背诵古诗,积累优美诗句。

5.培养学生对祖国优秀文化、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学情分析

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学情分析

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学情分析一、学情概述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的学情分析主要从学生的知识基础、能力水平、学习习惯、兴趣态度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估。

本册教材内容丰富,既有对汉语基础知识的巩固,也有对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的培养。

此外,本册教材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知识基础在知识基础方面,学生已经掌握了汉语拼音的基础知识,能够进行简单的自主阅读。

同时,学生对汉字的基本笔画和结构有一定的了解,能够认识并书写一些常用的汉字。

在词汇方面,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量的词汇,能够进行简单的交流和表达。

三、能力水平在能力水平方面,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有所提高,能够理解并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学生的写作能力也在逐步提高,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简单的写作。

在口语交际方面,学生能够进行简单的对话,并能够进行简单的表达和交流。

四、学习习惯在学习习惯方面,大部分学生能够按时完成作业,认真听讲和阅读课文。

但是,部分学生存在学习拖延的现象,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培养。

同时,学生的阅读习惯还需要进一步的培养,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

五、兴趣态度在学习兴趣和态度方面,大部分学生对语文学科有一定的兴趣,能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但是,部分学生对阅读和写作存在抵触情绪,需要教师进行针对性的引导和鼓励。

六、教学建议根据以上学情分析,我们对教学提出以下建议:1. 针对学生的知识基础,教师应加强对汉语拼音、汉字笔画和词汇的教学,确保学生能够掌握并运用这些基础知识。

2. 针对学生的能力水平,教师应加强阅读理解和写作的训练,通过多种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

3. 针对学生学习习惯的问题,教师应加强对学生的学习引导,培养他们的学习自觉性,同时,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4. 针对学生的兴趣态度问题,教师应以生动有趣的课堂教学吸引学生,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同时,对学生的阅读和写作成果给予积极的肯定和鼓励,增强他们的学习信心。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

第五单元内容分析:
教材分析:
本单元围绕“生活哲理”为主题,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但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当我们遇到难题时,只要开动脑筋,就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懂得生活中的一些道理。

《寓言二则》让我们从古人所做的事情中,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画杨桃》让我们知道了看问题或做事情的时候要从实际出发,不能凭空想象;《小马过河告诉我们亲身实践的重要性。

让我们从本单元的一篇篇故事中,感悟生活的哲理。

学情分析:
由于本单元所选编的几篇课文故事性较强,且贴近学生的认知识记,因而在进入本单元的学习时,孩子们应该能够对几篇课文克满浓厚的阅读兴趣,并完全可以通过自主阅读大致把握故事的主要内容。

同时,由于他们已经具备了初步的品读感悟能力,所以能够大略体会到重点词语及句子在表情达意上的重要作用。

但是,他们对于课文的理解深度更多地还停留在感知故事内容的表层,可能无法真正体会课文中所反映的深刻道理。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依然要着重引导学生抓住文中的熏点词句进行揣摩体会,让他们在读、划、思、议的过程中不断深化对文章内涵的体悟。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每一课都有,全)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每一课都有,全)

课文一1.古诗二首村居教材分析《村居》是统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的第一篇课文,由清代诗人高鼎所作的一首描写春天的七言绝句。

前两句描写春景,展现了江南二月“春景图”:草长莺飞、杨柳拂堤;后两句描写人物,刻画了儿童放风筝的“乐春图”。

诗句由景及人,将明媚醉人的景和兴致勃勃的人相映成趣,展现了生机勃勃的二月天,抒发了诗人对在乡村居住,春天来临的喜悦和赞美。

学情分析:在前三册中,学生已学习了《夜宿山寺》、《望庐山瀑布》等七言诗,对朗读古诗正确、有节奏有一定基础。

在《村居》教学中,朗读也是主要的学习方法。

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入情入境,读准字音、读顺诗句、读出韵律。

本课教学重难点是想象画面,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中描写的春景。

根据低段儿童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的特点,在教学中,让学生对照插图,理解诗意;联系生活,展开想象,情境延伸。

咏柳教材分析本课是唐代诗人贺知章的咏物佳作,诗歌歌咏了早春的柳树,既有鲜活的形象、新奇的比喻,还有响亮的音节。

整首诗基调清新、明快,借物抒情,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无限热爱。

学情分析:《咏柳》这首诗以春天里常见的柳树作为诗歌描绘的内容,题材是学生易于接受的,大多数孩子已经能熟读、甚至背诵了。

因此,我们除了要让学生掌握本课的生字之外,主要是教给学生学习古诗的方法,培养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和能力。

课题中的“咏”在一年级学《咏鹅》时已经认识,由旧知迁移而来学生很容易就明白了诗题的意思。

经过一年多的学习,孩子们已经掌握了一些识字写字的方法,所以在识字环节以学生互学的方式进行,运用方法学会本课的生字。

整首诗读起来很有画面感,加上二年级学生想象力丰富,具有爱表达、爱表现的欲望,因而在品读古诗环节从实景入手引导学生想象画面,然后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达到吟诵的目标,并感受春天的美丽。

2.找春天教材分析《找春天》是勏编教材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的第二篇课文。

课文结合时节,把孩子们引领到大自然中去,孩子们在童话般的春天里,感受美好的春光,发现春天的特点,培养留心观察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部编本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教材分析与解读

部编本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教材分析与解读

部编本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教材分析与解读本文介绍了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教材的分析与解读,包括课标和教材的解读。

在课标的解读部分,作者解释了语文课程的总目标和学段目标。

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识字能力,能用普通话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在实践中研究运用语文。

此外,研究语文也需要培养爱国主义情感、创新合作精神以及口语交际能力等。

在教材的解读部分,作者介绍了教材的单元结构、特点与意图以及知识点和能力。

本册教材共分为7个阅读单元和1个识字单元,每个单元由3或4篇课文和1个语文园地组成。

教材以专题组织单元,以整合的方式组织教材内容。

在具体的单元介绍中,第一单元以“春光”为主题,描述了春天的美好景色;第二单元以“爱心”为主题,强调了爱的重要性。

其他单元也涵盖了不同的主题和内容,如“童年的趣事”、“动物的世界”等等。

总的来说,本文详细介绍了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教材的特点和目标,对于教师和家长来说都是一份有用的参考资料。

本册的第三单元以"传统文化"为主题,探讨汉字在我们伟大祖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汉字神奇的特点能够带给我们不同的感受,让我们深入了解我们悠久的文化。

第四单元以"童话世界"为主题,探讨童话故事中充满真善美的世界。

通过阅读童话故事,我们可以展开想象的翅膀,领略到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勇敢坚强的品质、热爱生活的行为等美好品质。

第五单元以"生活哲理"为主题,探讨生活中的道理。

生活虽然丰富多彩,但并不是一帆风顺的。

当我们遇到困难时,只要开动脑筋,就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懂得生活中的一些道理。

第六单元以"神奇的大自然"为主题,探讨我们所处的充满神奇的大自然。

我们只要留心观察,就会发现自然界中有许多奇妙的东西。

通过本单元的课文,我们不仅能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还能养成努力研究的好惯,以为探索大自然打下基础。

第七单元以"童话故事"为主题,由四篇童话故事构成,带领我们再次走进童话世界。

部编版二下语文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教材分析

部编版二下语文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教材分析

部编版二下语文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教材分析本文介绍了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教材的特点和安排。

教材内容丰富,注重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实践能力。

教材以专题组织单元,共有八个专题,每个专题包括导语、四篇课文和一个语文园地,构成有机的整体。

教材安排体现了课程标准提出的教材要避免繁琐、加强整合的思想,便于开展教学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此外,本册教材还增设了“写一写”栏目,引导学生进行写话训练,对学生进行初步的写作能力的培养。

在部分课文后面安排了“我知道”,在“语文园地”中设置了“宽带网”,进一步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

本文介绍了两个新的栏目——“我知道”和“宽带网”,旨在拓展学生的语文知识和实践活动。

研究目标包括巩固汉语拼音、识字和写字能力、阅读兴趣和口语表达能力。

教学建议中提出了“三步一等”识字法,即预课文、探究规律和自主识字。

同时,也强调了培养学生独立识字和写字的能力。

在本文中,我们可以看到,语文研究不仅仅是掌握课本知识,还需要拓展知识面和实践能力。

因此,学生需要通过各种途径获取与研究内容相关的资料,并且在日常生活中自主识字、培养阅读兴趣和口语表达能力。

在教学中,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研究能力,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策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语文知识和实践能力。

在学生初次认读生字时,我们要求学生正确读音,并利用已有的知识自主识字,例如利用汉字的构字规律,如熟字加偏旁、换偏旁、减偏旁等,或者通过编写字谜、儿歌等形式识字。

例如,可以编写这样的字谜:头发旁边三滴水(泼);危险的月亮(脆);老总的耳朵(聪);眼睛困乏(眨)……在教学中,我们通常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检查学生对生字的初次认读情况。

首先,小组内的同学互相介绍自己认识生字的好方法,并挑选优秀的识字方法在全班内交流。

然后进行生字过关,检查每个同学对生字的认知情况。

检查方式既可以采取组内同学互查,也可以小组之间比赛互查。

教师最后对检查中易错的字重点指导朗读。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三课《开满鲜花的小路》教材分析和教学设计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三课《开满鲜花的小路》教材分析和教学设计

3、开满鲜花的小路【教材简析】《开满鲜花的小路》是一篇童话故事。

故事比较贴近儿童生活。

教师应重点抓住对话进一步开发文本,运用“移情”策略,引导想象,使学生在充分的角色体验中受到情感熏陶。

【学情分析】二年级学生喜欢阅读情节性较强的故事,思维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因此运用多种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

借助充分的朗读、直观的图片、有趣的表演,让孩子们在多彩的语文活动中兴趣高涨地参与学习。

【教学目标】1.会读“邮、递”等1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啊”,会写本课“邮、员”等9个生字,会写“鲜花、邮递员”等14个词语。

2.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好角色的语气。

3.能根据图画,仿照例句写句子。

4. 能借助插图讲故事,知道“美好的礼物”指什么,并了解生活中还有哪些美好的礼物。

5.在分角色朗读中弄清故事的脉络,通过讨论,感受到鲜花给人们生活带来的美好。

6.培养学生热爱自然,懂得给人以美就是最好的礼物。

【重点】1.会读“邮、递”等1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啊”,会写本课“邮、员”等9个生字,会写“鲜花、邮递员”等14个词语。

2.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好角色的语气。

【难点】体会春天鲜花的美好,弄懂为什么“花籽是多么美好的礼物”。

【课前准备】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学生课外积累的有关花的词语、古诗句、图片等。

【课时安排】2课时。

【口语交际】背诵春天的诗。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趣导入,积累词语1.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小路,你喜欢什么样的小路呢?(学生回答)出示开满鲜花的小路图片,问学生:看了这幅图片,你觉得这条小路怎么样?生:美。

如果在我们生活的院子周围,也有这样一条小路,一到春天,鲜花盛开,芳香四溢,大家喜欢吗?今天,我和大家一起去看看这样一条无意中出现的开满鲜花的小路!(板书课题)(课件出示范读课文,请同学们边听边完成:(课件出示2)①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②用自己平时喜欢的符号画出生字新词,把读不准的字做上记号。

部编版二下语文第四单元教材解析

部编版二下语文第四单元教材解析

部编版二下语文第四单元教材解析
本文将对部编版二下语文第四单元的教材进行解析。

该单元的主要内容包括课文《草房子》、拓展阅读、古诗词赏析、写景作文等。

课文《草房子》
《草房子》是本单元的主要课文,通过讲述一个农村孩子家中的草房子,展现了他们的贫困生活和对美好生活的渴望。

课文通过描写人物形象和细腻的环境描写,使读者在阅读中感受到儿时的纯真和对幸福的向往。

拓展阅读
除了主要课文《草房子》,本单元还包括一些拓展阅读。

这些阅读材料主要围绕着农村生活、乡村风景和农田劳作等主题展开。

通过阅读这些材料,学生可以进一步了解农村的生活和风土人情。

古诗词赏析
本单元还包含一些古诗词的赏析内容。

通过研究古诗词,学生
可以增加对语言的感受力和审美能力。

赏析古诗词时,可以注重词
句的意境和意象,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写景作文
本单元中的写景作文部分要求学生通过描写自然风光来培养他
们的观察力和写作能力。

学生可以通过观察家乡的风景,或是参观
一些景点,来写一篇生动的写景作文。

总之,部编版二下语文第四单元的教材涵盖了课文、拓展阅读、古诗词赏析和写景作文等内容。

通过学习这些内容,学生不仅可以
提高语文水平,还能增加对农村生活和自然景观的认识和理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版2上教材介绍及分析本册教科书以《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为编写依据,吸纳语文课程改革的最新成果,遵循语文教育的基本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继承语文教育的优良传统,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致力于构建开放的、富有活力的教科书体系,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年级下册延续二年级上册的编写思路和编排特点,继续稳步推进,有层次、有梯度地为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和提升奠定坚实的基础,为学生进入中年级做好平稳过渡、有效衔接。

可以说,夯实基础,平稳过渡,是二年级下册教科书的主要特点。

一、体系结构本册教科书从结构体例上与二年级上册基本相同,围绕宽泛的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双线组织阅读单元,全册由 25 篇课文组成 7 个阅读单元,由 4 篇识字课组成 1 个识字单元。

每个单元由 3~4 篇课文(包括课后思考练习题)和 1 个语文园地组成。

在第一单元后编排“快乐读书吧”。

“口语交际”穿插编排在语文园地之前,共编排 4 次。

教科书有 3 个附表:识字表、写字表、词语表,分别是本册要求认识的 450 个生字,要求写的 250 个字及要求会写的词语。

其中,语文园地编排了“识字加油站”“字词句运用”“写话”“我的发现”“书写提示”“展示台”“日积月累”“我爱阅读”等栏目,其中“书写提示”“我的发现”“展示台”在各单元语文园地中穿插安排,“写话”与“口语交际”轮流出现。

二、内容编排识字与写字教学目标:(1)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写字的愿望。

这是伴随整个小学阶段直至终身的学习动力。

教师们要特别注意,课后生字条上的字是要求学生认识的字,课后田字格是要求学生会写的字。

(2)认识常用汉字 450 个,会写汉字 250 个。

累积到二年级下册,第一学段共认识常用汉字 1600 个左右,其中800 个左右会写。

(3)注意汉字的间架结构,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特别是半包围结构、全包围结构的字,以及一些汉字作为偏旁时发生形体变化等方面,对学生写字有进一步的要求。

(4)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写字姿势正确,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这个要求伴随整个小学阶段,本册通过“展示台”,让学生充分交流写字的心得和习惯。

强调写字时注意观察间架结构,强调坐姿和执笔姿势,书写端正。

(5)学习独立识字。

继续学习使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

在学习过音序查字法和部首查字法的基础上,本册教科书不再全文注音,采取单字注音的方式。

鼓励学生构字规律,大胆地猜读生字,自主学习课文,并在课后练习和语文园地中继续安排查字典的练习,巩固部首查字法以及养成查字典的好习惯。

本套教科书遵循“认写分开,多认少写”的原则,科学安排识字、写字的顺序。

识字采取分散识字和集中识字相结合的方式,既随文识字,也通过专门的识字课以及语文园地中专设的栏目“识字加油站”进行集中识字。

二年级下册的识字课以弘扬传统文化为主题,让学生通过童谣、传统民谣、介绍汉字文化与中国美食的文章,了解祖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在丰富的内容中识字写字,使学生受到各方面的熏陶感染。

“识字加油站”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引导学生从生活中通过公园导览图、职业名称、玩具名称等识字,激发学生识字兴趣,培养自主识字的习惯。

教科书十分重视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的能力。

在一年级对汉字的偏旁、结构、汉字的构字原理有了初步了解的基础上,针对二年级合体字增多的情况,教科书进一步强化了形声字形旁表义、声旁表音规律的教学,并充分利用这些规律,引导学生大胆地猜读生字,自主学习课文。

写字方面,在一年级正确书写 300 个汉字、掌握了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基本笔顺的基础上,二年级不再呈现新笔画,要写的字也不再做笔顺跟随处理。

要求写的字,优先选择构词率较高、笔画比较简单的字。

关于单字注音需要注意的问题:本册教科书不再全文注音,采取单字注音的方式,所注音为该字在字典中的单字音。

对于拼音的认识:(1)帮助识字、帮助正音;(2)帮助学习普通话;(3)帮助阅读;(4)利用音序查字法查字典,了解字义。

需要注意的问题:(1)不能过分依赖拼音;(2)识字是目的,拼音是手段,强调拼音作为辅助工具的价值;(3)二年级学生有了一定的识字量,获得了一定的语文学习能力后,老师和家长在指导孩子课外阅读时,是要尽早丢掉拼音这个“拐棍”的。

本册由生字组成的需要念轻声的词语:•唠叨(《笋芽儿》,P14)•豆腐、蘑菇(《中国美食》,P35)•街坊(《亡羊补牢》,P57)•窟窿(《亡羊补牢》,P57;识字加油站,P68)•咳嗽(《天空生活趣事多》,P79)•招牌、工夫(《蜘蛛开店》,P89)•扫帚、簸箕、玻璃(识字加油站,P99)•衣裳、裁缝、师傅(《月亮姑娘做衣裳》,P101)•庄稼(《羿射九日》,P109)•商量(《沙滩上的童话》,P48)•吆喝(《青蛙卖泥塘》,P92)注意绿色字体的词语,是不要求学生认读的词语。

特别注意以下两个词语:“商量(《沙滩上的童话》,P48)、吆喝(《青蛙卖泥塘》,P92)”。

这两个词语要读轻声,但在本课中,量的本音是liáng,喝的本音是hè,又是多音字,在生字条中用蓝色标出。

教师们要在教学中跟学生说明。

阅读教学目标:(1)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养成爱护图书的习惯。

教科书除了安排内容丰富、可读性强的课文,也在“快乐读书吧”栏目中增加贴近学生生活的儿童故事阅读篇目,激发学生兴趣,满足学生的阅读需求。

在口语交际和语文园地的“展示台”栏目中,让学生围绕着图书角展开讨论和活动,营造浓厚的阅读氛围和良好的阅读习惯。

(2)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继续学习默读。

在二年级上册开始学习默读的基础上,下册教科书让学生继续学习默读,并且对默读提出“不指读”的要求。

(3)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

在每个单元的课后练习、语文园地安排了很多积累词语的练习,让学生认识各种积累词语的方法,运用积累的词语说话、写话。

(4)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

在二年级下册,我们选择了两则浅近的寓言作为课文,首次把“寓言”的概念呈现给学生,让学生初步感受寓言“小故事大道理”的特点,为三年级学习寓言单元打好基础。

在课后练习中,尊重学生思维习惯,鼓励学生结合课文和生活实际勇敢发表自己的看法。

(5)诵读儿歌、儿童诗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在本册教科书中,有多首儿童诗作为课文,像《彩色的梦》《祖先的摇篮》等,让学生感受诗的语言和想象。

(6)在阅读中体会句号、问号、感叹号所表达的不同语气。

根据上下文语境、提示语、标点符号等读出正确的语气和重音,是第一单元的语文要素,是本册教科书重要的学习内容。

(7)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

背诵优秀诗文,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 2 万字。

课后练习和语文园地的日积月累栏目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古诗、成语、俗语、名言警句。

快乐读书吧为学生推荐了《神笔马良》《大头儿子小头爸爸》《七色花》《愿望的实现》等中外儿童故事,满足学生的阅读需求。

本册课文内容丰富:既有弘扬爱国主义、革命传统教育、中华传统美德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思想内容的课文,如,《邓小平爷爷植树》《雷锋叔叔,你在哪里》《千人糕》《神州谣》。

也有从儿童的经验世界和想象世界出发,反映时代精神风貌、表现儿童的思想和情感、充满童心童趣的课文,如,《沙滩上的童话》《蜘蛛开店》《当世界年纪还小的时候》。

课文体裁多样,有《彩色的梦》《祖先的摇篮》等朗朗上口的诗歌,有《小马过河》《大象耳朵》等充满乐趣的童话,有《亡羊补牢》《揠苗助长》等蕴含深刻道理的寓言,也有《一匹出色的马》《雷雨》等文笔优美的散文。

这些题材多样、体裁丰富的课文,语言典范,内涵丰富,难易适中,有较强的可读性和感染力,充分体现教科书全面育人的价值,可以满足学生语文素养发展的需求。

教科书按双线组织单元,7个阅读单元,大体围绕“春天”“关爱”“童心”“办法”“自然”“改变”“世界之初”等人文主题编排,随单元安排的语文要素有:“读出恰当的语气和重音”“读句子,想画面”“运用词语把想象的内容写下来”“能根据课文内容说简单的看法”“提取主要信息,了解课文内容”“能用自己的话说故事的内容”“能根据课文内容展开想象”。

不仅在单元内的数篇课文围绕同一个语文要素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训练,而且单元和单元之间,册次与册次之间,形成互相联系的有机整体。

第一单元《找春天》课后第 2 题,《开满鲜花的小路》鼹鼠先生和刺猬、狐狸、松鼠太太的对话,口语交际《注意说话的语气》,语文园地一的“字词句运用”第 2 题都围绕着“朗读课文,注意语气和重音”来展开。

教学时可以注意,让学生充分理解意思,体会文章的情感,让学生通过朗读,来表达自己的理解。

方式上,教师可以范读,或者让学生跟读录音,可以模仿各种语气展示对比,也允许学生有自己的理解和读法。

注意不要讲解语法概念,也不要以为用力读、读大声就好。

还可以注意《开满鲜花的小路》中的“泡泡”:借助插图讲讲这个故事。

插图可以帮助学生理清人物关系和故事脉络,延续二年级上册借助插图讲故事的能力训练。

二年级上册要求学生能够借助图片和关键的句子讲一讲故事,二年级下册不仅继续落实二年级上册的训练要求。

在《开满鲜花的小路》中,通过泡泡提示“我能借助插图讲讲这个故事”,在上册利用多幅图复述课文的基础上发展到利用单幅图复述课文,在能力训练上有螺旋式上升,并且在《邓小平爷爷植树》《千人糕》等课文中,继续借助插图对课文内容进行复述。

《邓小平爷爷植树》课后第 2 题,延续二年级上册默读的学习,并且要求学生练习复述,还要增加“浇水过程”的讲述。

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可根据学情,增加默读的要求,如勾画动词,给学生一些提示,降低学生复述的难度。

第二单元“读句子,想象画面”是为中年级读语段篇章想象画面打好基础。

《雷锋叔叔,你在哪里》课后第 3 题,《一匹出色的马》课后第 3 题,语文园地二“字词句运用”的第 1 题都围绕这个要素展开训练。

《一匹出色的马》课后第 3 题,选出的句子不仅画面感强,有颜色,有想象,同时也提示学生进行句子的积累。

语文园地二“字词句运用”的第 1 题要求学生写比喻句,但最重要的是,不是机械地操练,而是要让学生懂得观察事物的特点,并且发挥自己的想象。

写的时候,不一定要写成一句话,可以根据示例,把想象的事物写成具有美感的诗句。

第四单元“运用学到的词语把想象的内容写下来”,强调词语从积累到运用的过程,强调学生从“想”到“感受”再到“写”的过程。

《彩色的梦》课后第 2 题,《枫树上的喜鹊》课后第 2 题,《沙滩上的童话》课后第 2 题,语文园地四字词句运用第 1、2 题,写话等内容,都围绕这个要素展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