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义纵横结构与翻译
语义结构与英汉翻译

评论家泰特勒( ye) Ttr 的翻译三原则 :)h as . l 0T e r l tn a
t n s o l ie a c mp ee ta s rp o h ie s o i h u d gv o l t r n c t f t e d a f o i
teognl ok 。② T es l admanr f r. h r ia w r ; h te n ne i i y owt
以产生 的基 础是话 语 篇章 的意 义 。在 翻译 时 永远 要 求 “ 在笔 先 ” 笔 未 行 , 必 先 行 。也 就 是 必 须 充 意 , 意 分彻底 理解 话语 篇 章 的 意义 之 后 才 能 进 行 翻 译 , 而 不是 逐字 翻译 , 亦步 亦趋 。那 不 叫释 意翻译 , 叫死 那 译 。所谓 意义 就是 作 者 想 表 达 的 内 容 , 他想 通 过所 讲 的话让 别人 明 白的 东西 _ 2。释译 真 正 的任 务 就 2 J 是要 将这 意义 用另 一 种 语 言 文 字 表达 出来 , 意 义 在 上 相等 、 在风 格上相 似 、 在效 果上 相 同。其 中 的核心 要 务是 意义要 相等 , 开 了意义 相等 , 离 其它 各方 面 哪 怕 做得再 好 , 也是 枉然 。其 实离 开 了意义 相 等 , 就 也
写的《 法句经序》 这头一篇论翻译 的文章算起 , 已有
一
千 七百 多年 。古 往 今来 , 们 对 于翻 译 的实 践 与 人
理 论 上 的探 索 可谓 数 量 繁 多 。然 而 令 人遗 憾 的是 , 迄今 尚罕 见理论 与实 践两 者充 分结合 的系统 的翻译 理论 , 即一方 面能 够在 整 体 上 或宏 观上 有 效 地 指 导 翻译 实践 活 动 , 一方 面能 够 有 效 地用 以检 验 译 作 另 质量 、 检查 翻译 活 动 的效 果 。 两个 多世 纪来 , 西方 译 界 始终 遵 循 着英 国翻译
深层语义结构分析与英语名词的理解和翻译

常 虹
( 湖州 师范 学 院 外 国语 学 院 , 浙江 湖州 3 1 3 0 0 0 )
摘 要 :英语 名 词 在 语 境 句 中 往 往 可 作 为事 件 中 的 某 个 语 义 角 色表 达一 类 事件 , 而 隐 去 包括 深 层 结 构 中核 心 动 词 在 内的 其他 应 有 的语 义 角 色 。 这在 汉语 看 来 是 不 可接 受 的 。 有 的 甚 至根 本 无 法理 解 和 翻 译 。 文 章 拟 从 深 层 语 义 结 构 分 析 的 角 度探 讨 英语 名 词 的理 解和 翻 译 方 法 , 以指 导 翻 译 实践 。
( 一) 英语 名词 是 事 件 中的 动核
( 2 ) He d e ma n d e d a d o r a t i o n a n d a b s o l u t e l o y a h y .
的表层结构( 即能 听得 见 或 看 得 见 的语 言 形 式 句子 ) 都 是 在 语 用等因素的参与下 , 由基 础 结 构 派生 出来 的 。 据此 , 笔 者认 为 , 单一的深层结构是没有经过语用加工的 , 以动 词 为 中心 、 以动 词 的 语 义 特 征 所 确 定 的动 元 和 状 元 为 周 边 角 色 的 语 义 结 构 。 在 深 层 结 构 中 ,充 当 周 边 角 色 的 动 元 和 状 元 与 居 于 支 配 地 位 的动词构成了不同的语义关系 , 其 周 边 角 色是 用 “ 施事 、 受事 、 与事 、 结果、 对象 、 工具、 时间、 地点、 方式 、 原因” 等 术 语 描 述 的 。 由于 有 语 用 等 因 素 的 参 与 , 表 层 结 构 会 发 生很 大 的 变异 。 因此 , 表 层 结 构 和 深 层 结 构 之 间 就 没有 严 格 的对 应 性 。 英 汉 语 言表层结构之间的对应关系非常复杂 , 很 难 找 出对 应 的 规则 , 所 以 我 们 在 理 解 和 翻 译 时 就 要 寻 找 两 种 语 言 之 间 的 一 个 共 同 的 深 层 基 础— — 深层 语 义 结 构 二、 深 层 语 义 结 构 分 析 与 英 语 名 词 的理 解 和 翻 译 英语是“ 形合” 的语言 , 虽 然 在 形 态 上 有 着 严 格 的要 求 , 但 在 词 语 的语 义搭 配 上 有 时 却 不 那 么 严 谨 ,词 语 间 的 语 义 关 系 非常模糊 , 如 有 的 名 词 表 面 看 来 只是 一 个 普 通 名 词 . 但 在 语 境 句 中 却 表 达 一类 事 件 ,有 时 会 隐 去 包 括 深 层 结 构 中的 核 心 动 词 在 内 的语 义 角 色 。 这 些 隐 去语 义角 色 的表 层 句 子 . 在 英 民族 看 来 是 非 常 明确 的 ,但 在 汉 民 族 看 来 却 是 非 常 抽 象 的 、模 糊 的, 甚 至 根 本 无 法 理 解 。笔 者 认 为 . 行 之 有 效 的 方 法 是 从 深 层 语 义 结 构分 析人 手 :先 找 出 动 词 语 义 特 征 所 确 定 的 必 有 动 元 和 状元 , 然 后 根 据 语 境 确 定 动 词 的可 选 动 元 和 状 元 . 最 后 按 照 汉语的思维和表达习惯进行翻译。瞿宗德 ( 2 0 0 9 ) 指出 : “ 因为 英 汉语 言 的语 义 结构 或 表 达 习 惯 不 同 ,译 文 对 原 文 的 有 些 表 w o r k i n g t o g e t h e r . Mo d e n r L a n g u a g e J o u r n a l [ J ] . 8 2 , 3 2 0 - 3 3 7 . [ 7 ] V y g o t s k y , L . S . ( 1 9 7 8 ) Mi n d i n S o c i e t y : t h e D e v e l o p me n t o f Hi g h e r P s y c h o l o g i c a l P r o c e s s e s [ M] . C a m b i r d g e , MA :H a r v a r d
英语的语义结构 [英语多义词的语义结构及其翻译]
![英语的语义结构 [英语多义词的语义结构及其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9bf8270753ea551810a6f524ccbff121dd36c5be.png)
英语的语义结构[英语多义词的语义结构及其翻译]:翻译就是运用一种语言把另一种语言所表达的思维内容,精确而完好地重新表达出来。
世界上的语言成千上万,不管从语言学还是从文化的角度来看,每一种语言都是一个相对完好、不同于另一种语言的体系,因此,认为一种语言里的全部词汇或句子,在另一种语言里有完全对等的词汇或句子,是不现实的。
语言之间的差异是多方面的,比方词汇、句法差异等等。
正是因为语言之间存在差异,才有了翻译活动。
众所周知,在英语、汉语中很难找到完全单义的词,而且这两种语言的词汇之间也不存在简洁的一对一的对等关系。
对英语而言,词义的敏捷性突出表如今多义词上。
一个词一旦出如今话语语境中,其语义便发生改变,多义现象也随之产生;与之相对应,词义改变,语义结构类型变冗杂,翻译难度也随之增加。
多义词具有多个义项,其中一个是基本义,其他则是派生义。
本文以认知语言学理论为基础,探讨英语多义词词义改变、多义词语义结构的认知理据以及不同语义结构类型的多义词的翻译问题。
一多义词词义改变的认知理据传统语言学(索绪尔20XX:102)认为,语言符号由大脑中的概念与客观世界相连接产生任意的一一对应的关系,由此词汇明显也是音与义任意结合的语言符号。
受此影响,传统的翻译观认为翻译就是语际之间的转换,词汇的翻译就是词级语言符号之间的转换。
尽管语言符号有肯定的任意性,但这种无限扩大的语言任意性不行幸免地遭到人们的质疑和挑战。
客观世界的事物千千万万,人们通过感知认识事物,以概念的形式存储在人脑之中,形成心理词汇,最终表现为外部的语言符号(赵艳芳20XX:80)。
这个过程就是范畴化,其结果就是认知范畴。
而范畴又涉及到原型的概念和理论。
认知语言学家对“原型〞有两种不同的解释(王寅20XX:113):一是指范畴内的典型代表,它是基本层次范畴的代表,具有最大的家族相像性,人们在认识样本时,对原型样本的识别最简单;二是范畴核心的抽象图式表征,是范畴化的认知参照点,其典型代表只是原型的个例。
语义语法与翻译表达

语义语法与翻译表达在影响翻译表达的诸多因素中,首先遇到的莫过于对句中词汇意思的、对句子结构的分析,也就是语义和语法这两个方面。
在翻译过程中这两个方面的问题解决得好,那么翻译的东西可以说基本上达到了"信"和"达"。
至于"雅"的问题,它与译者的文笔修养及其他一些因素等联系甚紧,本文无意谈及。
笔者只想从语义和语法的角度对翻译表达中出现的一些问题用实例加以分析,旨在证明语义和语法这两个因素在翻译表达中的重要性。
一、语义理解应准确符号学的观点认为,一门语言就是一个系统,表达概念的词可以看作是系统中的实体,这些实体只有在系统中才有意义。
这就是说词汇是静态的,句子是动态的。
词汇只有置于句子才有意义,而只有根据句子乃至语篇来确定某个词汇的准确含义,才能真正达到翻译便是译意的目的。
所以,语义的理解应力求准确。
不仅要突出文字的表层意思,有的还必须译出其深层的涵义。
这样译文表达才可能正确无误。
可见理解准确是翻译准确的前提,否则便会译不达意,贻笑大方。
现就语义理解的重要性以若干实例加以说明:1. Health is above wealth, for this cannot give so much happiness as that.译文:健康比财富更重要,因为财富不能像健康那样给人们带来幸福。
原句中this代替就近的名词,即wealth(财富),that代替较远的名词,即health(健康)。
要把两个代词翻译成所代之名词才说得通。
如果把this和that拘泥于表面原意译成"这个"和"那个",这样指代很不明确,放到译文中则让人不知所云。
再如:There are two classes of people: the selfish and the selfless; these are respected, while those are looked down upon.此句中的these指前面靠近的the selfless(忘我的人),those指较远的the selfish(自私的人)。
汉语四字结构的英文翻译(讲义)

汉语四字排比结构的英译处理四字结构几乎可见于古今各种文体之中,或独自成句,或并列排比,或前呼后应。
结构匀称对仗,读起来音韵和美,表达言简意赅,将汉语文字的音与形的特点巧妙揉和在一起,极富美感。
而汉语四字排比结构就更是词义丰富,文才华丽,语气连贯,具有极强的修辞效果。
尽管如此,汉语四字排比结构的字面意义并非历历具足,往往是虚实相生,重在气势和意境;而英语却是一种非常理性的语言,最重清楚明白,最忌逻辑混乱与文字堆砌,所以在翻译的过程中,汉语工整对仗、抑扬顿挫的排比结构在英语中却多半变得长短不一、参差不齐,这是不可避免的。
因为我们不可能强求与原文保持形式上的一致,这样一来反而会导致译文表达松散堆砌,这是不符合英语表达习惯的。
因此,汉语的四字排比结构在翻译成英语时,可根据其语义成分和逻辑成分,转化成英语中相应的结构。
下面就逻辑关系分别说明其英译处理的方法:1.并列关系的四字排比结构的英译处理并列关系的四字排比结构通常转化为英语中的下列结构:a.形容词+ 名词1)按照合理布局、优化结构、突出重点的要求,加强宣传文化事业的基本建设。
Capital construction of publicity and cultural undertakings will bestrengthened according to the principle of a rational distribution, anoptimized structure and a priority order.2)大峡谷的谷地山峦交错、峡谷相连、江水汹涌。
The valley of the Grand Bend is full of multi-peaked mountains,joined canyons and turbulent waters.b.名词或形容词+ in + 名词1)由于这台仪器性能稳定、操作可靠、维修方便,因此受到用户的好评。
浅谈英汉句子结构比较与翻译

- 224 -校园英语 /浅谈英汉句子结构比较与翻译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外语系/惠凯赟 田倩倩【摘要】本文从实用的角度,认为英汉两种语言的句子结构常式不同。
英语句子是语法的,语法结构常式为三分,即SVO,汉语句子是语义的,语义结构常式为两分,即TC(话题和说明)。
通过英汉句子结构的比较,通过实例说明在英汉互译中灵活运用句子结构,可以在翻译中做到目的语的通顺,有利于翻译目的达成。
【关键词】句子结构 语法 语义 翻译有研究表明,虽然现在世界上有许多不同的语言,但是最早的原始语结有可能是一样的。
在各民族漫长的历史长河中,语结有不同的分化方式,就造成了语言的多种多样。
原始语结可以分化为行为、实行者、受施者,印欧语系的语言基本上都是这样。
原始语结也可以分化为话题和说明。
不同的逻辑——心理结构引起了不同的分化方式,认知模式决定了逻辑——心理结构。
通过比较可以发现英汉句子结构特点不同,从中找出英汉互译的方法。
英语和汉语句子也有不同特点,有关汉英句子结构特点及其比较的文章很多,这里综合各家之说,英汉语从宏观结构上看,其区别特征有如下一些。
一、大树型与竹竿型英语句子是三分结构,特点是:主谓搭架,枝叶上挂,结构严谨,注重语法。
英语句子主谓搭架枝叶上挂,它可以带有很多从句。
汉语句子是两分结构,特点是:话题说明,可减可增。
注重语意,把握整体。
所谓整体,可指上下文,也可指文章的背景。
汉语句子较短,一个短句接一个短句。
我们的习惯说法是英语如参天大树,枝繁叶茂,汉语如长江波涛,汹涌向前。
由此而引出汉译英的理论和技巧:意合变形合,隐性变显性,找出中心成分,增加关联词语。
总之,英译汉时把大树变成竹竿,汉译英时要把竹竿变为大树。
在《实用汉英翻译教程》中有个例子能说明这个特点,译者把“有些人认为这个词起源于一个苏格兰词,意为‘厉害’、‘聪明’。
译为:A number of people believe that it came from Scottish word meaning sharp and clever.两种语言的造句规律有很大不同,翻译过程中目的语总会受到原语的影响,所以还是不能还原为原来的样子,名词后边的内容都放到名词前边。
试论英语习语语义及结构特征对其翻译策略的影响

科
试论英语 习语语 义及结构特征对其翻译 策 略 的影 响
武 一 ’ 刘 宁
(、 1长春大学 外 国语学院 , 吉林 长春 10 2 2 长春师 范学院 国际学院 , 302 、 吉林 长春 10 2 ) 3 02
摘 要: 英语 习语最突 出的特征是其语义及结构特征 。了解这 些特征对 于采用适 当的方法理解和翻译 习语是重要的步骤 。 关键词 : 英语 习语 ; 义特征 ; 语 结构特征 ; 翻译策略 就广义而言, 习语( i ) i o 包括成语 、 dm 谚语、 俚 语义的统一l特征应理解为“ 生 替别人冒险” 。 种文化背景下人们所理解和接受 。 语等。作为结构整齐、 语言精练的短语或短句, 它 2习语结构特 征 例如 :t ew i einiht 一习语 Si het o这 r k lh m s 涉及生活中的文化、 历史、 、 宗教 风俗等各个方面。 2 结构的复合陛 . 1 可以直接翻译为汉语中的等效习语“ 趁热打铁” 。 习 语反映出各民族的语言及文化特色。 我们都知道英语习语一般 由两个或两个 以 Th n s e i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tru h he twe e e wid we pn h g t o r h o 英语 习语包含了独特 的英语国家的文化内 上的词语组成虽 然有学者认为单个的单词也可以 a s s gs r em u t n 可以翻译为“ i r i o i t on i d a in t m n h a. 涵。 作为一种形象化的语言 习语具有浓厚的感隋 当作习语使用 , 但是本文从广义上的范畴来讨论 山雨欲来风满楼” 。 色彩。探讨英语习语的语义和结构, 有助于生动地 的习语的特征所 以也认为单个单词也可以构成习 Wa s a s l v e 翻译为“ lh e a r 隔墙有耳” 。 表达思想感隋都有巨大的作用。 语例 如: c 午 餮 捍 餐) m g烟 。 b mn 或够 ; o( s 其 采用直译法把英语 习 翻译为汉语 , 语 不但保 1习语语 义 特征 实, 这些词是由两个词合并起来组成的Srnh是 留了 ue 英语习语中生动的比 喻方式 , 还可丰富汉语 习语是语言固定 的部分并且 常以短语或短 由 bekat lnh组成的 ;s g由 s o e和 语 言 。 ra f 和 u c s mo mk 句的形式出现萁 意义并不是其各个组成部分的总 fg n 合并而成。 3 2意译法 和, 以 所 必须把它作为—个整体来理解和翻译。 习 实际 E 这类习语只是少数,绝大多数习语属 意泽法是指按照习语的英文含义, 并参照汉 语的产生具有特定的历史性和文化性, 以习语 于多词习语例 如 : bdi t ad( 所 a i eh r n h n 胜券在握 语思. 豺 在番泽时无法用直译 法来保 留 英语习语的表 的意义与历史典故和文化渊源密不可分。 因此, er i ( 的)) e p l o oe y 爱之 达方式, 了 a yb d l r ̄ k h p ’ee . a ef n s a 在汉语 中又找不到对应的同义习语时, 可 解习语隐含的深层结构意义是转换其整体意义的 物 词堤 例子。 以根据上下文线索及文化等因素来转换的一种方 重 要步 骤 。 2 2结构的稳定性 法。对于习语 t et o s 不能按字面意思直接 o a n h f i 1 . 1语义的完整性 英语习语是固定的短语, 所以一般来说它的 地翻译为“ 不吃鱼”而应该根据其 内涵翻译为“ , 忠 从习语语 义 特点来看, 最突出的特征就是语 结构都较固定各 个部分不能随便变换, 一般不能 诚” 之意。同时, 使用意译法翻译时, 有时为 了 意思 义的完整陛。语 义的完整性是指它的意义并非结 增减字, 不能 以同义成分替换, 也不能改变顺序, 通顺, 常忽略其音律美感, 只能将英语习语意译为 构中单字意义的总和,而是作为—个完整的语义 也不能用其它词来代替, 任何一点变动都会使它 短语或句子。 单位来运用的。 不再具有原来的意义。 例如 : i e i 这—英语习语, p n t l at l h y 按照直译 从以下 的几个例子可以看出习语语义 的完 例如 :在 oto eq et n 不可能) u ft uso ( h i 这一 法则译成“ 给百合花涂色” , 看了不知所云, 考虑到 整性 。 习语中, 如果把冠词省略, 它的含义则与本意相去 中国文化则应该翻泽成“ 画蛇添足” 。
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论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

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论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一、前言翻译是人类文化交流最悠久的活动之一,对于翻译标准,古今中外一直提法颇多,直译与和意译,泰特勒的三原则,严复的信达雅,都想成为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翻译标准,从而指导所有的翻译实践。
然而事实是,上述标准都只能适应某一种或几种文本。
而英国翻译理论家纽马克认为翻译标准必须能够衡量某种翻译方法是否准确,是否最大限度的重现原文的意义。
并认为只有语义翻译法和交际翻译法能达到这个目的。
译文是否准确可通过回译来检验。
但是翻译中没有绝对意义上的翻译标准,因为翻译标准会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
在语义翻译中,译者应在译语语义和句法结构允许的前提下,尽可能地再现原作上下文的意义。
在交际翻译中,译作所产生的效果应该力求接近原作,力图传译出原文确切的上下文意义,使译文不论是在内容上还是在语言形式上都能为读者所接受。
二、语义翻译与交际翻译比较英国翻译理论家彼得・纽马克在1981年出版的《翻译问题探讨》(approaches to translation)一书中首次引入了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这两个概念。
语义翻译指译者在译语的语义规则和句法结构允许的前提下,尽可能地再现原文的上下文意义,它以原文为依据,力求保留原文的形式和风格更为接近。
而与之相对应的交际翻译则试图使译文对译语读者产生的效果尽量等同于原文对源语读者产生的效果,它以译语读者为中心,注重译文的读者对象,主张根据文本的不同类型采用不同的翻译方法。
语义翻译法倾向于以源语为中心,集逐字翻译、直译和忠实翻译的优势,而交际翻译法则倾向于以目的语为依据,集归化、意译和地道翻译的优势。
语义翻译重视的是原文的形式和原作者的本意,而不是目的语语境及其表达方式。
而交际翻译的重点是根据目的语的语言、文化和语用方式传递信息,而不是尽量地复制原文的文字。
通常采用交际翻译的文体包括、教科书、公共告示和其他非文学作品。
例如:What’s done is done and cannot be undone.木已成舟,覆水难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义纵横结构与翻译
语言是人类交流的工具,语言的具体语义结构则是构成语言的重
要组成部分。
不同语言的语义结构存在很大的差异,因此翻译过程中
的语义纵横结构显得非常关键。
首先,语义纵横结构指的是语言中不同级别的语义结构。
从纵向
来看,语义结构可以分成不同的层次,包括词汇层、短语层、句子层
和篇章层等。
从横向来看,语义结构可以划分为不同的范畴,包括语音、词汇、语法、语用等。
这些不同的层次和范畴都会对翻译产生影响。
其次,翻译中的语义纵横结构应该要求准确、简练。
纵向看,译
文应该与原文在语义结构上保持一致;横向看,译文应该简洁、明了,避免过多的修饰和华丽的辞藻。
这就要求译者能够深入理解原文的语
义结构,将其准确地传达到译文中。
最后,语言的语义纵横结构与文化也密不可分。
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同一语义结构的表达方式可能千差万别。
因此,在进行跨文化的
翻译时,译者不仅需要了解原文所在文化的语言结构,还需要对目标
语言的文化背景有足够的了解,以保证最终的译文能够准确有效地传
递原文的意义。
总之,语义纵横结构是翻译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只有深入理
解和准确掌握原文的语义结构,才能够产生质量高、表达准确的译文。
同时,在进行翻译时,还应该充分考虑文化背景的影响,以确保译文
切实能够实现原文的传达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