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当代家庭教育的反思
家庭教育反思与不足

家庭教育反思与不足
作为一个家庭教育的参与者,我深刻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也发现了自己在家庭教育中存在的不足和需要反思的地方。
首先,作为父母,我们必须重视孩子的情感需求。
在日常的家庭教育中,我们往往忽视了孩子对于父母的情感依赖和期待。
虽然有时候孩子的表现让我们不爽,但我们不能忽视他们内心深处的需要。
我们应该和孩子保持良好的沟通和互动,让他们感受到我们的关爱和支持,这样才能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和情感稳定性。
其次,我们也需要认真反思自己的父母方式。
我们很容易在不知不觉中遗传我们父母的教育方式,比如管制、唠叨、斥责等。
但是这种教育方式往往会给孩子带来负面的情绪和影响。
因此,我们需要深入思考和反思自己的父母方式,改善我们与孩子之间的关系。
还有就是我们需要在家庭教育中重视孩子的个性和特长。
很多父母往往过于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和考试成绩,但是忽略了孩子的兴趣和个性。
这种做法很容易限制孩子的发展空间,造成他们的自卑和无
奈。
我们需要关注孩子的兴趣和特长,为他们提供更多的机会和支持,让他们在兴趣点上有更多的发展机会。
最后,我们也需要重视家庭教育的方式和方法。
我们需要不断改
进我们的教育方式和方法,适应孩子的成长变化和教育需求。
我们要
注重培养孩子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他们在日后的成
长中更加的自信和有力。
总之,家庭教育是一个重要的过程,我们需要不断的反思和改进
自己的方法和方式,让我们的孩子能够在健康、快乐的家庭环境中成长。
家庭教育反思总结心得(通用8篇)

家庭教育反思总结心得(通用8篇)家庭教育反思总结心得篇1膝下的孩子已过六岁,是我们生命中至亲至爱的六小龄童。
从他呱呱坠地,到呀呀学语,蹒跚学步,到走进幼儿园快乐成长,这一路的风雨携行,让我们对“父母”这个字眼有了更透彻的认识。
古语说的好“要知父母恩,怀中抱儿孙”。
是呀,养育好自己的子女,让他们茁壮健康的成长,是我们的职责与义务,更是爱的传递。
在西开保育院老师的精心呵护与帮助下,在家庭成员的共同努力下,孩子得到了健康的成长,内心的激动带来了精神的愉悦,让我们尽情享受着成长的快乐,收获着久违幸福。
伴随孩子的成长,在孩子的家庭教育方面逐渐有了自己的思考与认识,与大家分享共勉。
一.培养习惯,感受进步人常说“播种习惯,收获性格”。
让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对孩子的将来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伴随孩子的成长,日常生活的行为我们逐渐加以规范。
如言谈举止、行动坐卧,洗脸洗脚等。
教育引导孩子,让劳动成为我们生活的伴侣。
进入大班,孩子开始要写作业了,我们觉得孩子写作业很正常,没什么特别的,但是通过一周的观察,我们几近蹦贵。
看到孩子握笔姿势不规范,写作业不专心,写作业时间过长,且有厌倦作业的情绪,我们都很着急,这样下去可不是办法呀!于是我们主动与曹老师沟通孩子的情况,了解到了孩子刚开始写作业的心里特点、应对策略及具体的指导方法。
于是每天放学我们全家第一件事就是写作业,我们给孩子讲学习的重要性,写作业的必要性。
巩固握笔的方法、坐姿等,边鼓励边要求,与孩子一起参与写作业活动,孩子心情放松了,幼小的心灵透射出了自信,逐渐有了做作业的意识,有了把作业做完做好的想法。
自去年九月到现在,孩子每天回家能认真完成当天的作业,作为父母,我们就主动陪伴在孩子旁边看书学习,遇到问题能全家一起参与讨论,发表自己的观点,对于不良行为及时要求,及时纠正,渐渐的营造了良好的家庭学习氛围,在这个氛围的感染下,孩子学习的主动性提高了,喜欢学习了,两次学业水平测试进步也很明显,同时也给孩子带来了莫大的鼓舞。
家庭教育反思8篇

家庭教育反思家庭教育反思8篇随着社会一步步向前发展,教学是我们的任务之一,所谓反思就是能够迅速从一个场景和事态中抽身出来,看自己在前一个场景和事态中自己的表现。
那么你有了解过反思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家庭教育反思,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家庭教育反思1通过这次家庭教育培训学习,体会颇深。
下面我谈几点自己在教育孩子过程中不太成熟的体会:一、思想上,注重培养品德1、待人诚实,处事踏实。
父母是孩子的一面镜子,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
在家里我经常告诉他,你要尽自己的能力帮助有困难的同学,帮老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对人有礼貌、团结同学、做一名好学生。
2、要善良,富于同情心。
教育孩子要善待身边的每一个人,不论他的长相、他的家庭、他的学习成绩等有多么的不好,当他们遇到困难的时候都要伸出你温暖的手来帮助他,让他感受到你的关心和爱护,感受到大家庭的温暖。
经常给孩子灌输这种思想,潜移默化中孩子就领会到其中的真谛,当遇到现实情况时他不自觉地会去这样做。
3、学会尊重别人。
尊敬师长,尊重同学,尊老爱幼。
要想别人尊重你,你必须要尊重别人。
对于辛辛苦苦教育我们的老师何止要尊敬,更应该是敬佩。
尊老爱幼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更应该传承下去,并发扬光大。
4、诚实豁达。
为人诚实,不弄虚作假。
拿出高姿态,以一种开朗豁达的心态对待身边的人与事,绝不斤斤计较,自私自利。
独生孩子的共性就是霸道,凡事总要占上风,这样走向学校甚至走向社会会很不适应,毕竟走出家庭没有人会刻意去让你或迁就你。
让孩子明确这一点,自然会有所收敛。
5、规范孩子的行为。
让他知道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
孩子在与家长、亲戚朋友、同学、伙伴的交流中也能体会到一些做人的道理。
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应该有意识地去告诉孩子一些为人之道。
孩子很能摸透家长的心理,有时候会揣测着你的意图,试探性地看你的脸色行事,觉得家长默认,可能就觉得我这样做是对的,以后可能还会继续这样做。
家庭教育的问题心得体会(3篇)

第1篇家庭教育是人生教育的起点,它对一个人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我国,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家庭教育的问题日益凸显。
作为一名家长,我深感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以下是我对家庭教育问题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家庭教育的重要性1. 家庭教育是孩子成长的基石。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家庭教育的好坏直接影响孩子的性格、品德、习惯等方面的形成。
2. 家庭教育有助于孩子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家庭教育是孩子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父母的教育方式、家庭氛围等因素都会对孩子产生深远的影响。
3. 家庭教育有助于提高孩子的综合素质。
家庭教育关注孩子的全面发展,注重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特长等,有助于提高孩子的综合素质。
二、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1. 父母教育观念落后。
一些家长对孩子的教育过于注重分数,忽视了孩子的兴趣爱好和个性发展。
这种教育观念容易导致孩子产生厌学情绪,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
2. 父母教育方式不当。
部分家长采用严厉、粗暴的教育方式,导致孩子心理压力大,缺乏自信。
此外,有些家长过于溺爱孩子,让孩子养成依赖心理,不利于孩子的独立成长。
3. 家庭教育缺乏一致性。
家庭教育需要父母共同参与,但现实中,很多家庭存在父母教育观念、方式不一致的情况,导致孩子无所适从。
4. 父母陪伴孩子时间不足。
随着工作压力的增大,许多家长忙于工作,陪伴孩子的时间越来越少,这不利于孩子身心健康的发展。
三、家庭教育的心得体会1. 转变教育观念。
家长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关注孩子的全面发展,尊重孩子的个性,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让孩子在快乐中成长。
2. 优化教育方式。
家长要采用科学、合理的教育方式,注重与孩子的沟通,了解孩子的需求,关心孩子的心理健康。
同时,要善于发现孩子的优点,鼓励孩子克服困难,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3. 加强家庭教育的一致性。
父母要共同参与孩子的教育,形成一致的教育观念和方式,为孩子提供一个稳定、和谐的家庭环境。
4. 重视陪伴孩子。
家庭教育的反思与改进

家庭教育的反思与改进家庭教育是孩子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关乎孩子的性格塑造、品德培养以及学习习惯的养成。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许多家庭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如果不及时解决,可能会对孩子的成长产生不良影响。
因此,本文将针对家庭教育进行反思与改进。
一、反思1.过度溺爱许多家长在孩子成长过程中过于溺爱,导致孩子缺乏独立性和自主性。
这种过度溺爱不仅会影响孩子的学习能力,还会影响他们的社交能力。
因此,家长应该学会适当放手,让孩子学会自己处理问题,培养他们的独立性。
2.缺乏沟通有些家长在与孩子沟通时,往往采用命令式、批评式的方式,导致孩子产生逆反心理。
这种缺乏沟通的教育方式不仅会影响亲子关系,还会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
因此,家长应该学会倾听孩子的想法,尊重他们的意见,建立良好的沟通氛围。
3.过度保护有些家长担心孩子受到伤害,总是过度保护他们。
这种过度保护会导致孩子缺乏应对挫折的能力和适应新环境的能力。
因此,家长应该学会放手让孩子去尝试新事物,培养他们的适应能力和自信心。
二、改进1.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是家庭教育的基础。
家长应该尊重孩子的个性和兴趣爱好,与孩子平等交流,倾听他们的想法。
同时,家长也应该以身作则,树立良好的榜样,让孩子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
2.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家长应该学会适当放手,让孩子学会自己处理问题。
在孩子遇到困难时,家长应该给予适当的指导和支持,帮助他们克服困难。
同时,家长也应该鼓励孩子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培养他们的社交能力和适应新环境的能力。
3.建立良好的学习环境良好的学习环境是孩子学习的重要保障。
家长应该为孩子营造一个安静、整洁、有序的学习环境,让孩子在舒适的环境中学习。
同时,家长也应该关注孩子的学习情况,与孩子一起制定学习计划和目标,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4.给予适当的奖励和鼓励适当的奖励和鼓励可以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家长应该根据孩子的表现给予适当的奖励和鼓励,让孩子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现代家庭教育思考心得体会(精选5篇)

现代家庭教育思考心得体会在平日里,心中难免会有一些新的想法,心得体会是很好的记录方式,如此可以一直更新迭代自己的想法。
那么心得体会怎么写才恰当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现代家庭教育思考心得体会(精选5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现代家庭教育思考心得体会1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良好的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好处,下方是一位家长就此谈到的几点体会。
我从最初受到父母的启蒙教育,到此刻教育自我的女儿,人生的经历告诫我,家庭教育跟学校教育一样对孩子十分重要,甚至决定着他们的发展方向,影响到终生。
现就家庭教育问题,谈谈我的一点体会。
成人是目标。
学会做人,是孩子的立身之本,孩子终身受益。
教育孩子要有健康的心理跟健全的人格,决不能让孩子成为知识丰富而性格古怪,对父母没有感情,对他人、社会漠不关心的人。
要把孩子看成一个独立的人,充分尊重跟理解孩子,无论犯有多大的错误,要跟他讲道理。
我对孩子一向是坚持这个教育原则,让他们在学校、社会跟家庭教育下,从小在德智体美劳等各方面得到全面发展,最起码就应成为有益于社会的合格公民而适应现代社会。
家长是镜子。
“天才”不能创造,但家长只要不失时机地去发现、培养,开发孩子天赋中的特长,以自我的勤奋努力去走自我所追求的人生道路,孩子就很有可能获得成功。
家长不仅仅是孩子的天然教师,也是监护人,同时是伙伴、朋友跟榜样。
孩子的言行举止无不体现着家长们的思想意识形态。
“当父母不容易,当好父母更不容易”。
事实确实如此。
如何当好家长,我认为,首先,努力“学会关心”。
家长应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地关爱社会、国家、他人、朋友、同事等等,使之尊老爱幼,相帮谦让,宽容大度,待人跟气。
其次,要加强自身修养。
家长应坚持以德育人,奉公守法,依照社会主义道德原则、规范,自觉地将完善自我道德品质的实践活动示范于孩子。
再次,要创造跟谐环境。
教育环境的优劣是孩子成长的寒暑表,要建立跟谐的家庭跟社会,那么家庭生活气氛的默化熏陶不可忽视,家庭长辈品行道德的心灵潜在不可低估,孩子在适当表扬跟鼓励中生活,他将学会自尊跟自信;在羞辱中生活,他将学会自卑;在平等中生活,他将学会公道;在争吵、埋怨、偏爱跟缺乏温暖中生活,他将学会诡辩、责怪、妒忌跟冷漠……,这种现实是“无言之教”。
家庭教育的深度反思

家庭教育的深度反思
家庭教育对于孩子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化,家庭教育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问题。
因此,对家庭教育进行深度反思是非常必要的。
首先,我们需要反思传统的家庭教育观念。
在过去,父母往往强调孩子的听话和服从,忽视了培养孩子的独立思考和创造力。
现在,我们需要重新审视这种教育观念,鼓励孩子发展自己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次,我们需要反思家庭教育中的沟通方式。
家庭成员之间的良好沟通是建立亲密关系和理解的基础。
然而,很多时候,父母和孩子之间存在着沟通障碍。
我们应该反思如何改善家庭成员之间的沟通,包括倾听和尊重对方的观点,以及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此外,我们还需要反思家庭教育中的价值观传递。
家庭是价值观传递的重要场所,但是很多时候,家长并没有意识到他们的行为和态度对孩子的价值观产生了深远影响。
我们需要反思自己的行为和态度,确保我们能够给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最后,我们应该反思家庭教育中的时间安排。
现代社会快节奏的生活方式常常导致家庭成员之间缺乏时间交流和互动。
我们应该反思如何合理安排时间,保证家庭成员之间有足够的时间共处,以促进亲子关系的发展。
综上所述,家庭教育的深度反思对于提高家庭教育质量和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至关重要。
我们应该重新审视传统观念,改善沟通方式,传递正确的价值观,并合理安排时间。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为孩子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帮助他们成为独立、自信和有责任感的人。
家庭教育中父母的自我反省

家庭教育中父母的自我反省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家庭教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作为父母,我们都希望给予孩子最好的,帮助他们成为有责任感、有爱心、有能力的人。
然而,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是否曾停下脚步,认真地反省过自己的教育方式和行为呢?很多时候,我们容易陷入一种“想当然”的教育模式中。
我们认为自己的经验和判断是正确的,于是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塑造孩子的未来。
比如,我们可能会强迫孩子学习某种乐器,仅仅因为我们觉得这会培养他们的气质和才华,却没有考虑到孩子真正的兴趣所在。
又或者,当孩子在考试中成绩不理想时,我们会立刻批评指责,而没有耐心地去了解他们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我们还可能会因为工作的忙碌和生活的压力,而忽略了与孩子的心灵沟通。
孩子满心欢喜地想要跟我们分享学校里的趣事,我们却只是敷衍地回应,或者干脆因为自己的疲惫而表现出不耐烦。
久而久之,孩子可能会变得不愿意与我们交流,而我们却还在抱怨孩子越来越孤僻。
在对待孩子的错误时,我们有时也缺乏足够的耐心和理解。
当孩子不小心打碎了一个杯子,我们可能会大声呵斥,而不是先关心他们是否受伤。
这种过度的严厉不仅会让孩子感到恐惧和委屈,还可能影响他们的自信心和安全感的建立。
同时,我们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也容易出现双重标准。
我们要求孩子诚实守信,自己却可能会在一些小事上撒谎或者不遵守承诺。
我们教导孩子要尊重他人,自己却在家庭中对长辈或者配偶表现出不尊重的行为。
还有一个常见的问题是,我们总是过于关注孩子的成绩和外在表现,而忽视了他们的品德和价值观的培养。
一个孩子即使成绩优异,如果缺乏善良、正直、宽容等品质,也难以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上走得长远。
那么,作为父母,我们应该如何进行自我反省呢?首先,我们要学会倾听孩子的声音。
真正地用心去理解他们的想法、感受和需求。
不要急于否定他们的观点,而是给予他们表达自己的机会。
其次,我们要反思自己的期望是否合理。
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他们有自己的天赋和兴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当代家庭教育的反思
桃江县高桥乡中心学校凌靖
内容摘要: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基础,对人一生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我们应该当好孩子的领路人,树立起行为示范的好榜样,多挖掘孩子的闪光点,对他们的优点多多进行表扬和鼓励,放手让孩子自己去实践,并鼓励他们大胆地去实现自己的梦想,逐渐让孩子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关键词:表率、关注、宠爱、拔苗助长、嘲笑、斥责、以偏概全、表扬、鼓励、实践
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基础,对人一生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俗话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
由此可见,父母的言传身教,对孩子一生的成长具有非常深远的影响。
纵观我国家庭教育的现状,我觉得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一、父母没有起到良好的表率作用
如今好多孩子的家长都是80后,这些年轻的家长自己都还是长不大的孩子,其中大部分又都是独生子女,过惯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又如何能承担起教育孩子的重任呢?因此,这些父母在要求孩子时,小孩还一句:“你做得还不如我好,你自己的事情还经常要爷爷奶奶帮着做呢,凭什么来要求我?”面对这样的话语,我们情何以堪。
如果照这样下去,自己当不好榜样,起不了模范带头的作用,又该拿什么去教育我们的孩子呢?
二、家长过分关注、过度宠爱
现在我们的好多孩子简直被宠上了天,很多家庭都因只有一个小孩,真是捧在掌心怕掉了,含在嘴里怕化了。
孩子就是全家人的中心和关注点,只要孩子有任何要求,无论精神上的还是物质上的,都是
无条件满足,要星星不敢摘月亮。
孩子总能得到满足,长此以往他的抗挫折能力就无法得到锻炼,容易形成孤僻、自傲、任性、自私等性格特点。
所以我们不能对孩子百依百顺,不让他们做任何事情,这样等于剥夺了孩子自我表现的机会,扼杀了孩子的能力发展。
三、普遍存在拔苗助长的现象
现在人们的生活水平普遍提高了,生活富裕了,口袋里的钱也逐渐鼓起来了,就寻思着要如何折腾折腾。
有的父母不顾孩子的感受和具体情况,抱着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心理,给孩子报了各种各样的培训班,全然不顾孩子的兴趣和爱好,也不管他们是否喜欢,能否接受得了;有的父母提早让孩子学拼音、学写字、学钢琴……而社会上有些私立幼儿园为了迎合家长的心理,将幼儿教育小学化,来充分展示孩子们的学习“才能”,身边有一个朋友的孩子两岁开始上幼儿园,三岁就能书写很多汉字,父母那个高兴劲哦,四处宣扬孩子如何如何了得,一直到小学二年级,小孩的表现也都还不错,总是能给家长争回一些颜面,其爸爸还被选为学校家长委员会的领导。
可是进入三年级以后,要学的知识越来越难了,应付起来就没那么容易了,孩子逐渐出现了厌学的现象,于是老师没有那么喜欢他了,家长也不再引以为荣了,甚至感觉作为家长委员会的领导也脸上无光了,后来这个孩子身心严重失衡,出现了暴躁、焦虑、冷淡、退缩等问题,也不懂如何与人和谐相处。
家长也急了,束手无策起来……这就是拔苗助长的后果,虽然我们看上去都懂,可又在无意中犯了这样的错误。
四、爱当众嘲笑、斥责孩子
有些父母喜欢把孩子的缺点挂在嘴边,爱喋喋不休地说个不停,甚至用刻薄、尖酸的字眼来嘲笑孩子,如“笨蛋、傻瓜、蠢猪……”,甚至在大庭广众之下来斥责数落孩子,久而久之,孩子感到自己很丢脸,会变得胆小、退缩、缺乏自信,对孩子今后的成长很不利。
五、用以偏概全的眼光看待孩子
有些父母喜欢以主观的情绪和期待去看待孩子,并以孩子的一个特点概括其全部性格,限制了孩子的发展方向。
例如,有的父母经常指责孩子“你真没出息”、“你真是个大笨蛋,连点小事都做不好”、“瞧,别人真聪明,你和他比起来真是差远了”长此以往,会形成心理暗示,会让孩子也认定自己一定比别人差,慢慢地便会向被认定的方向发展,做个没出息的人,而这样也容易形成偏见,导致父母常常错怪孩子,使亲子关系变得疏离。
综上所述,我们应该当好孩子的领路人,树立起行为示范的好榜样,多挖掘孩子的闪光点,对他们的优点多多进行表扬和鼓励,放手让孩子自己去实践,并鼓励他们大胆地去实现自己的梦想,逐渐让孩子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总之,“教育孩子是家长的天职。
”良好的教育意识与能力应该成为我们每一位家长的自觉追求。
参考文献: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尹建莉著,作家出版社
《爱的艺术》[美]弗洛姆著,萨茹菲译
《儿童的人格教育》[奥]阿德勒著,彭莉莉/彭正梅译,上海人民出
版社
《教育的目的》[英]怀特海著,徐汝舟译,三联书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