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蝗虫的解剖
实验:蝗虫的解剖

1.循环系统 2.呼吸系统
心脏 气管、气囊
3.消化系统 4.排泄系统
前、中、后肠 马氏管
5.生殖系统
精品课件
蝗虫内部结构图
精品课件
6.神经系统 脑、 食管下神经节、 腹神经索
精品课件
对。
(2)翅:2对,前翅为覆翅、 后
翅为膜翅。 足:3对,前足和中足
为 精品课件 步行足、后足
精品课件
3. 腹部: 生殖、 代谢中心(11节腹板发达称为生殖 下板;肛上板、尾须
(2)外生殖器: (3)气门:第1—8节两侧,腹部共有8对气门
精品课件
(二)内部结构
实验八 蝗虫的解剖
精品课件
(一)蝗虫的外形
身体分为三部分:头部、胸部、腹部;
精品课件
1. 头部:感觉和摄食中心
• (1)单眼:3个、倒三角形排列 • (2)复眼:1对 • (3)触角:丝状
• (4)口器:
上唇、下唇、大颚、 小颚、舌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2. 胸部: 运动中心
(1)外骨骼:前胸背板发达; 中、后胸各具气门1
实验10蝗虫的解剖汇总

A.雄性;B.雌性。
五、试验作业
绘图: 绘棉蝗口器 (上唇、下唇、上颚、下颚、 舌)、后足,注明各部结构名称。
(2)外生殖器: 雌蝗虫的产卵器:雌虫第九、十节无腹板,第八节腹板特 长,其后缘的剑状突起称导卵突起,导卵突起后有1对 尖形的产卵腹瓣(下产卵瓣);在背侧肛侧板后也有1对 尖形的产卵瓣,为产卵背瓣(上产卵瓣),产卵背瓣和腹 瓣构成产卵器。 雄蝗虫的交配器:雄虫第9节腹板发达,向后延长并向上 翘起形成匙状的下生殖板,将下生殖板向下压,可见内 有一突起,即阳茎。
(2)附肢:胸部各节依次着生前足、中足和后足各1对。前、中足 较小,为步行足、后足强大,为跳跃足。 各足均由6肢节构成,以后足为例进行观察: 基节:足基部第一节,短而圆,连在胸部侧板和腹板间。 转节: 基节之后最短小的一节。 腿节:转节之后最长大的一节。 胫节:在腿节之后,细而长,红褐色, 其后缘有2行细刺,末端 还有数枚距,注意刺的跗节:在胫节之后。用放大镜观察,跗节 又分3节,第1节较长,有3个假分节,第2节很短,第3节较长,跗 节腹面有4个跗垫。 前跗节:位于第3跗节的端部,为1对爪,两爪间有一中垫。 (3)翅:2对。有暗色斑纹,各翅贯穿翅脉。 前翅着生于中胸,革质,形长而狭,休息时覆盖在背上,称为覆 翅。 后翅着生于后胸,休息时折叠而藏于覆翅之下,将后翅展开,可 见它宽大,膜质,薄而透明,翅脉明显,注意观察其脉相。
头部具有下列器官: (1)眼:棉蝗具有l对复眼和3个单眼。 ①复眼:椭圆形,棕褐色,较大,位于头顶左右两侧。 ②单眼:形小,黄色。1个在额的中央,2个分别在两复 眼内侧上方,3个单眼排成一个倒“晶”字形。复眼和 单眼各有何视觉功能? (2)触角:l对,位于额上部两复眼内侧,细长呈丝状, 由柄节、梗节及鞭节组成,鞭节又分为许多亚节。 (3)口器:典型的咀嚼式口器。 左手持蝗虫,使其腹面向上,拇、食指将其头部夹稳, 右手持镊子自前向后将口器各部分取下(同时注意观察 口器各部分着生的位置),依次放在载破片上,用放大 镜观察其构造。
蝗虫的解剖与观察

【注意事项】
注意解剖器械使用安全和卫生。
注意不要损伤几丁质壳下面的器官和组织,
不要用镊子直接夹取内脏。 由值日同学搜集所有实验垃圾。
【作业】
1、绘图:蝗虫的内部结构(标注食管、嗉囊、
胃盲囊、中肠、回肠、直肠、肛门、心脏、卵巢、 卵萼、马氏管等)。 2、绘图:蝗虫外部形态图(标注单眼、复眼、 口器、触角、听器、足、翅膀、气孔)。 3、螯虾与蝗虫内部结构有何异同(主要对比循 环系统、呼吸系统和排泄系统)?
实验五 蝗虫的解剖与观察
红河学院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高波 gb_biology2@
【目的要求】 (1)学习昆虫的解剖方法; (2)观察蝗虫结构,掌握昆虫的主要特征。
【基本原理】
昆虫纲主要特征: 高度适应陆上生活,具完整而高效的呼吸器 即气管。 体分头、胸、腹三部分,头部附肢演变成一 对触角、一对大颚、一对小颚和一片下唇。 胸部具3对步足2对翅膀。腹部附肢几乎全部 退化。
滴管、盖玻片、载玻片、吸水纸、体视 显微镜、显微镜、常用解剖器械、放大镜、 解剖盘。
【方法与步骤】
一、外部形态观察
【方法与步骤】
二、内部器官解剖
从 尾 须 开 始 剪
在进行小型动物解剖时,要遵循以下原则: 需观察和分离的结构不能用镊子等工具直 接捏取,以免损伤。可钳住非目的物结构 如气管、脂肪体等轻轻抽动,或在结构之 间进行分离,以保证解剖结构的完整性。 细小结构也可用滴管吸水,借助水流的冲 击力进行分离。
实验八蝗虫的解剖一、实验目的

实验⼋蝗⾍的解剖⼀、实验⽬的实验⼋蝗⾍的解剖⽆脊椎动物学实验⼀、实验⽬的1、通过对蝗⾍的外形观察及内部解剖,了解昆⾍的⼀般特征2、掌握蝗⾍的解剖⽅法⼆、实验材料及⼯具棉蝗浸制标本,解剖器、⼿持放⼤镜,显微镜,盖玻⽚、载波⽚。
三、实验内容1、外部形态观察体被坚硬的外⾻骼,分为头、胸、腹三部分1)头部复眼单眼⼝器触⾓头顶额颊唇基⼝器各部分:2)胸部由前胸、中胸和后胸3节组成外⾻骼:每⼀胸节都由背板、腹板和两个侧板组成前胸背板前胸腹板中、后胸腹板中胸侧板后胸侧板附肢-⾜: 3对后⾜为跳跃⾜?翅:2对前翅覆翅3)腹部由11个体节组成?外⾻骼:背板、腹板、侧膜尾须外⽣殖器:雌性⼀产卵器雄性⼀交配器4)听器5)⽓门10对2、内部解剖★解剖⽅法:⽤⼩剪⼑从⾜与翅基部剪掉,再从尾部肛上板处开始,以⼩剪⼑沿⾍体背中线偏左剪⾄颈部;再从尾端腹⾯开始,沿腹⾯中线偏左剪⾄颈部;再将产卵器分成两半,从这⾥开始,将左侧体壁除去。
剪时注意剪⼑要斜些,紧帖着背板或腹板来剪;在去除体壁时先从背⾯分开所剪开的体壁,将连附着体壁的组织⽓管分离,特别在胸部,注意肌⾁的联系,要留唾液腺(乳⽩⾊葡萄状的腺体,贴附在胸部腹⾯)。
以⼩剪⼑从头的后缘中线向前剪⾄唇基下缘,将头部左侧外⾻骼去掉,⼩⼼将头部幕⾻剪除。
注意剪⼑不可深⼊,因为容易损坏围⾷道神经。
⼩⼼将⽓管及⼀些组织清除,则可以观察到各器官系统的全部。
★内部构造:6⼤系统1)消化系统前肠:⼝、⾷道、嗉囊、砂囊(前胃)中肠:胃。
6个胃盲囊后肠:回肠、结肠、直肠1对唾液腺2)排泄系统马⽒管—细丝状,包围中后肠3)循环系统只有⼀条背⾎管,位于围⼼窦内背⾎管4)呼吸系统⽓管—遍布全⾝,细丝状观察:制成临时装⽚,与马⽒管有何区别?5)⽣殖系统雌雄异体6)神经系统链状,⽩⾊腹神经索四、思考题1、通过对蝗⾍的解剖,掌握昆⾍有哪些主要特征?2、蝗⾍的循环系统有哪些特点?与河蚌相⽐在结构与功能上有何不同?3、蝗⾍的呼吸系统与其他动物相⽐有什么不同?这与它的⽣活⽅式有什么关系?作业:绘棉蝗的解剖图,⽰内部各器官系统。
实验三、昆虫的解剖与昆虫采集及分类

1.昆虫分类,练习使用检索表。
2.认识昆虫纲一些常见代表种类及重要经济昆虫。
3.昆虫常用的重要分类特征(如口器、翅、足和触角等)的观 察。
三、实验材料、用品和仪器:
材料:无翅亚纲
缨尾目—衣鱼;2.弹尾目—跳虫
有翅亚纲
蜚蠊目—蜚蠊;2.螳螂目—螳螂;3.直翅目—蝗虫、蠡蟖、 蟋蟀和蝼蛄;4.竹节虫目—竹节虫;5.等翅目—白蚁;6. 蜻蜓目—蜻蜓;7.蜉蝣目—蜉蝣;8. 衤责翅目—石蝇;9. 革翅目—蠼螋;10.同翅目—蝉、蚜虫、介壳虫等;11.半 翅目—蝽象、田鳖、松藻虫、风船虫、红娘华、水斧虫等; 12.食毛目—羽虱;13.虱目—人虱;14. 缨翅目—蓟马; 15.鞘翅目—天牛、金龟子、米象等;16.脉翅目—草蛉; 17.长翅目—蝎蛉;18.毛翅目—石蚕;源自填 图 1:填图 2:
昆虫采集课外实习
一、实验目的: 1.培养学生独立工作的能力。 2.学会采集标本、固定标本、制作标本及保存标本。
二、实验内容: 1.原生动物及其它水生无脊椎动物标本的采集。 2.昆虫及其它陆生无脊椎动物标本的采集。 3.观察标本、固定标本、制作标本及保存标本。
三、实验用品和仪器:
1. 交一份课程实习报告(包括昆虫采集方法和种类)。
19.鳞翅目—粉蝶等;20.蚤目—人蚤;21.双翅目—蚊、蝇等; 22.膜翅目—蜜蜂、胡蜂等;23.纺足目—足丝蚁;24.广翅 目—鱼蛉。
用品:解剖工具、蜡盘、大头针,培养皿、擦镜纸、酒精乙醚 混合液。
仪器:解剖镜、显微镜。 四、示范标本:昆虫各种口器、翅、足和触角。 五、实验作业:
1.根据自己所鉴定的昆虫制作一个简单的昆虫纲各目检索 表,(至少包括8-10个常见目的昆虫)。 2.填图1、2:填出昆虫各部位的名称及所属目。
解剖蝗虫的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通过对蝗虫的解剖,了解昆虫的内部结构及其生物学特征。
2. 培养实验操作技能,提高观察和思维能力。
3. 掌握昆虫解剖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二、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新鲜蝗虫(雌性或雄性均可)。
2. 实验仪器:解剖盘、解剖剪、解剖针、放大镜、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生理盐水、75%酒精、蒸馏水。
三、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将新鲜蝗虫置于解剖盘中,用解剖剪剪开腹部,取出内部器官。
2. 观察外部形态:(1)观察头部:包括触角、复眼、单眼、口器等。
(2)观察胸部:包括足、翅、气门等。
(3)观察腹部:包括生殖器官、消化器官、呼吸器官等。
3. 解剖头部:(1)剪开头部,取出脑和神经。
(2)观察脑的结构,包括前脑、中脑、后脑。
(3)观察神经的分布和走向。
4. 解剖胸部:(1)剪开胸部,取出心脏、气管等。
(2)观察心脏的结构,包括心房、心室、瓣膜等。
(3)观察气管的分布和走向。
5. 解剖腹部:(1)剪开腹部,取出消化器官、生殖器官、排泄器官等。
(2)观察消化器官,包括口腔、食道、胃、肠等。
(3)观察生殖器官,包括卵巢、睾丸、精巢等。
(4)观察排泄器官,包括肾、输尿管、膀胱等。
6. 观察呼吸器官:(1)观察气门的分布和走向。
(2)观察气管的结构和分布。
7. 观察其他器官:(1)观察神经节的结构和分布。
(2)观察肌肉组织、脂肪组织等。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头部解剖结果:蝗虫头部包括触角、复眼、单眼、口器等。
触角具有触觉和嗅觉功能,复眼具有视觉功能,单眼具有感光功能,口器用于取食。
2. 胸部解剖结果:蝗虫胸部包括足、翅、气门等。
足用于行走和跳跃,翅用于飞行,气门用于气体交换。
3. 腹部解剖结果:蝗虫腹部包括消化器官、生殖器官、排泄器官等。
消化器官包括口腔、食道、胃、肠等,用于消化食物。
生殖器官包括卵巢、睾丸、精巢等,用于繁殖。
排泄器官包括肾、输尿管、膀胱等,用于排泄代谢废物。
4. 呼吸器官解剖结果:蝗虫呼吸器官包括气管和气门。
实验八蝗虫的解剖一、实验目的

松针叶横切示树脂道 10×10
7
2013/4/8
实验一 细菌的简单染色和革兰氏染色
辽宁师范大学生物基础实验教学中心
谢鲲鹏
(一)实验目的:
1、学习微生物涂片的基本技术 2、巩固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和无菌操作技术 3、掌握细菌的简单染色法和革兰氏染色法。
(二)实验原理:
1、简单染色法是利用单一染料对细菌进行染色的方 法。此法操作简便,适用菌体一般形态和细菌排列 的观察。
以小剪刀从头的后缘中线向前剪至唇基下缘,将头部左侧 外骨骼去掉,小心将头部幕骨剪除。注意剪刀不可深入,因为 容易损坏围食道神经。
小心将气管及一些组织清除,则可以观察到各器官系统的 全部。
★内部构造:6大系统
1)消化系统
前肠:口、食道、嗉囊、砂囊(前胃) 中肠:胃。6个胃盲囊 后肠:回肠、结肠、直肠 1对唾液腺
无脊椎动物学实验
实验八 蝗虫的解剖
2013/4/8
一、实验目的
1、通过对蝗虫的外形观察及内部解剖, 了解昆虫的一般特征
2、掌握蝗虫的解剖方法
二、实验材料及工具
棉蝗浸制标本,解剖器、手持放大镜, 显微镜,盖玻片、载波片。
三、实验内容
1、外部形态观察
体被坚硬的外骨骼,分为头、胸、腹三部分
1)头部
头顶
额 颊 唇基
四、作业 总结观察到的成熟组织的结构特点 五、实验结果
1、保护组织
菠菜叶片表皮示气孔 10×40 2、薄壁组织
马铃薯示淀粉粒 10×10
女贞叶片横切 10×40
睡莲叶片横切 10×10
6
3、输导组织 南瓜茎横切 10×4
4、机械组织 梨果肉石细胞 10×40
生物教学蝗虫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通过对蝗虫的解剖,了解昆虫的一般特征,包括其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
2. 观察蝗虫的生殖器官,理解昆虫的生殖发育过程。
3. 探究蝗虫的呼吸器官,了解昆虫的呼吸系统。
二、实验内容1. 实验材料与工具- 棉蝗虫- 解剖刀- 烧杯- 显微镜- 生理盐水- 滤纸2. 实验步骤(1)蝗虫的外形观察- 观察蝗虫的整体形态,包括头部、胸部、腹部以及足和触角等。
- 记录蝗虫的体型、颜色、触角和足的形态。
(2)蝗虫的内部解剖- 使用解剖刀将蝗虫的腹部切开,观察内部结构。
- 观察蝗虫的消化系统,包括口器、咽、食道、胃、小肠、大肠和肛门。
- 观察蝗虫的生殖系统,包括雄性和雌性的生殖器官。
- 观察蝗虫的呼吸系统,注意气门的位置和数量。
(3)生殖器官的观察- 使用显微镜观察蝗虫的精巢和卵巢。
- 观察精巢中的精子形成过程,了解昆虫的减数分裂。
- 观察卵巢中的卵子发育过程。
(4)呼吸器官的观察- 将蝗虫放入盛有生理盐水的烧杯中,观察其呼吸情况。
- 记录蝗虫的呼吸频率和气门的位置。
三、实验结果1. 蝗虫的外部形态:蝗虫为昆虫,具有明显的头部、胸部和腹部,足和触角为分节结构。
2. 蝗虫的内部结构:- 消化系统:蝗虫的消化系统包括口器、咽、食道、胃、小肠、大肠和肛门。
- 生殖系统:蝗虫的生殖系统包括雄性的精巢和雌性的卵巢。
精巢中精子形成过程为减数分裂。
- 呼吸系统:蝗虫的呼吸器官为气门,位于腹部第一、二节。
3. 生殖器官的观察:- 精巢:精巢中精子形成过程为减数分裂,观察到精原细胞、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和精子细胞。
- 卵巢:卵巢中卵子发育过程为卵原细胞、初级卵母细胞、次级卵母细胞和卵细胞。
4. 呼吸器官的观察:- 蝗虫的呼吸频率为每分钟约30次。
- 气门位于腹部第一、二节。
四、实验结论1. 蝗虫具有昆虫的一般特征,包括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
2. 蝗虫的生殖系统为雌雄异体,精巢和卵巢为生殖器官。
3. 蝗虫的呼吸器官为气门,位于腹部第一、二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循环系统 心脏 2.呼吸系统 气管、气囊
3.消化系统 前、中、后肠 4.排泄系统 马氏管
5.生殖系统
a
8
蝗虫内部结构图
a
9
6.神经系统
脑、 食管下神经节、 腹神经索
a
10
实验八 蝗虫的解剖
a
1
(一)蝗虫的外形
身体分为三部分:头部、胸部、腹部;
a
2
1. 头部:感觉和摄食中心
• (1)单眼:3个、倒三角形排列 • (2)复眼:1对 • (3)触角:丝状
• (4)口器:
上唇、下唇、大颚、 小颚、舌
a
3
a
4
2. 胸部: 运动中心
(1)外骨骼:前胸背板发达; 中、后胸各具气门1对。
(2)翅:2对,前翅为覆翅、 后翅为膜翅。
足:3对,前足和中足为 步行足、后足为跳跃足
a5a6源自3. 腹部: 生殖、 代谢中心(11节)
第一腹节两侧具听器
(1)外骨骼:雄体第九节腹板发达称为生殖 下板;肛上板、尾须
(2)外生殖器: (3)气门:第1—8节两侧,腹部共有8对气门
a
7
(二)内部结构
去除一侧的体壁后,依次观察以下内部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