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悯农

合集下载

悯农古诗文教学PPT课件

悯农古诗文教学PPT课件
24.悯 农
李绅 汉族,唐朝诗人。
悯 农(一) 锄禾日当午, 汗滴禾下土。
pán c ān mǐn lì jiē
盘中餐 悯农 粒粒 皆辛苦
悯 农(二)
春种一粒粟, 秋收万颗子。
wǔ xīn kǔ
当午 辛苦
xián


无闲田 īn

qiū
xián

悯 农(一) 锄禾日当午, 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 粒粒皆辛苦。
火辣辣的太阳 当头照
一轮红日当头照,一位老农夫拿着锄 头弯着腰在地里锄草,头上的汗珠一滴一 滴地往下流,真辛苦啊!
锄 禾 日 当 午, 汗 滴 禾 下 土。
意思是:中午,火辣辣的太阳当头照, 农民在地里给禾苗松土、锄草,汗水一 滴一滴地掉进泥土里。
春种一粒粟, 秋收万颗子。

zhòng (种地) zhǒng (种子)
春种一粒粟, 秋收万颗子。
粟:种子。
收:收获。
万颗子:很多粮食。
四海无闲田, 农夫犹饿死。
闲田:荒废闲置不种的土地。 犹:还,仍然。
全国都获得了丰收,
为什么种地的人还是 饿了呢?
诗人用“春种”到“秋收”,用“一 粒粟”到“万颗子”的变化,讲出了 农民一年的辛勤劳动。
悯 农 (二)
春 种 / 一粒/粟, 秋 收 / 万 颗/子。 四海 / 无 /闲 田, 农夫 / 犹/ 饿死。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意思是:有谁知道, 这碗里的饭,每一粒粮 食都是农民辛辛苦苦种 出来的。
谁知盘中餐, 粒粒皆辛苦。
读一读
大米饭哪里来 喷pèn香的米饭哪里来? 白白的大米煮出来。 白白的大米哪里来?
这首诗告诉我们一个什么 道理?

【经典诗句】悯农古诗

【经典诗句】悯农古诗

【经典诗句】悯农古诗
[导语]《悯农》唐李绅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注释: 1、悯:怜悯。

2、锄禾:用锄头松禾苗周围的土。

作者简介:李绅(772-846),字公垂,泣州无锡(今江苏无锡)人。

唐代诗人。

《悯农》
唐·李绅
锄禾日当午,
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
粒粒皆辛苦。

注释:
1、悯:怜悯。

2、锄禾:用锄头松禾苗周围的土。

作者简介:
李绅(772-846),字公垂,泣州无锡(今江苏无锡)人。

唐代诗人。

译文:
农民在中午的时候在田地里除草,
一滴滴的汗掉在了土地里。

又有谁能知道这饭菜的来历,
每一粒都是那么的辛苦。

简析:
这首诗是写劳动的艰辛,劳动果实来之不易。

第一、二句“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描绘出在烈日当空的正午,农民仍然在田里劳动,这两句诗选择特定的场景,形象生动地
写出劳动的艰辛。

有了这两句具体的描写,就使得第三、四句“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感叹和告诫免于空洞抽象的说教,而成为有血有肉、意蕴深远的格言。

这首诗没有从具体人、事落笔,它所反映的不是个别人的遭遇,而是整个农民的生活
和命运。

诗人选择比较典型的生活细节和人们熟知的事实,深刻揭露了不合理的社会制度。

在表现手法上,作者采用相互对比,前后映衬的方法,不仅给人以鲜明强烈的印象,而且发人深省,将问题留给读者自己去思考,从而取得更好的效果。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完整版)杨万里的诗悯农拼音

(完整版)杨万里的诗悯农拼音

杨万里的诗悯农拼音《悯农》是宋代杨万里的作品,诗中借闰年比平年时间长来表达农民对歉收 饥馑的无奈和悲凉。

这首诗用层层迭加的手法,步步推进,揭示农民的苦难,作 者悲悯同情的意绪浸透于字里行间,使作品字字血,声声泪,扣动读者的心弦。

下面小编为大家搜索整理了杨万里的诗悯农拼音,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mǐn nóng 《悯农》sòng yáng wàn lǐ 宋 杨万里 dào yún bù yǔ bù duō huáng, qiáo mài kōng huā zǎo zhuó shuāng. 稻云不雨不多黄,荞麦空花早着霜。

yǐ fēn rěn jī dù cán suì, gèng kān suì lǐ rùn tiān cháng. 已分忍饥度残岁,更堪岁里闰添长! 【注释】悯农:同情农民。

悯,怜悯,同情。

稻云:水稻如云,比喻稻田面积大。

黄:成熟。

荞(qiáo)麦:荞麦,顶花生长的一种早熟的粮食作物,叶心形,互生;花 散穗状,白色*;果实近三棱锥形,果皮灰黑色*,磨成的面粉为白色*,可食。

空花:是指无实之花,即光开花没结果。

着(zháo):受到。

已分:早就料知。

分,料想,料到。

更堪:即更哪堪,哪里又经得起或经受得了。

闰:即闰月。

闰月,闰月年照正常年份多出一个月。

【古诗今译】稻田因天气大旱而没有多少成熟的,荞麦也因为寒霜来得太早而没了收成。

农民们早就料到今年要忍饥挨饿过日子了,却偏偏又赶上今年闰了一个月,挨饿 的日子就更长了。

作者简介杨万里(1127 年-1206 年),字廷秀,号诚斋。

江西吉州人(今江西省吉水 县黄桥镇湴塘村)。

南宋大诗人。

绍兴二十四年(1154 年)进士。

李绅《悯农》唐诗赏析

李绅《悯农》唐诗赏析

李绅《悯农》唐诗赏析李绅《悯农》唐诗赏析《悯农二首》是唐代诗人李绅的组诗作品。

这组诗深刻地反映了中国封建时代农民的生存状态。

《悯农》第一首: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前言】唐代诗人李绅所写。

《悯农二首》,题一作《古风二首》,是中唐诗人李绅年轻时所作的五言古诗。

是写劳动的艰辛,劳动果实来之不易,流传甚广。

【注释】1.悯:怜悯。

2.锄禾:用锄头松禾苗周围土。

3.谁知盘中餐:在台湾,香港等地写为谁知盘中飧(sūn), 国内采用简化字后,飧字用的很少,後才改为餐了。

餐飧:昼饭为餐,晚饭为飧。

【翻译】农民在中午的时候在田地里除草,一滴滴的汗掉在了土地里。

又有谁能知道这饭菜的来历,每一粒都是那么的辛苦。

【赏析】这首诗是写劳动的艰辛,劳动果实来之不易。

第一、二句“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描绘出在烈日当空的正午,农民仍然在田里劳动,这两句诗选择特定的场景,形象生动地写出劳动的艰辛。

有了这两句具体的描写,就使得第三、四句“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感叹和告诫免于空洞抽象的说教,而成为有血有肉、意蕴深远的格言。

这首诗没有从具体人、事落笔,它所反映的不是个别人的遭遇,而是整个农民的生活和命运。

诗人选择比较典型的生活细节和人们熟知的事实,深刻揭露了不合理的社会制度。

告诉人们应该节约食物,不浪费第二首: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注释】1悯:怜悯、同情。

2粟:(sù)谷子,脱壳以后北方叫小米。

3犹:仍然。

4四海:泛指全国各地5闲田:无用,不耕种的田。

【翻译】春天,农民把一粒粒谷子种下,秋天就可以收到很多粮食。

虽然全国各地的土地都被农民耕种,但农民还是因为粮食全被佞官夺去而饿死。

【赏析】诗的第一首一开头,就以「一粒粟」化为「万颗子」具体而形象地描绘了丰收,用「种」和「收」赞美了农民的劳动。

第三句再推而广之,展现出四海之内,荒地变良田,这和前两句联起来,便构成了到处硕果累累,遍地「黄金」的生动景象。

杨万里《悯农》原文翻译和赏析

杨万里《悯农》原文翻译和赏析

杨万里《悯农》原文翻译和赏析《悯农》是宋朝文学家、诗人杨万里的诗词作品,这是一首七言绝句。

此诗用层层迭加的手法,步步推进,揭示农民的苦难,作者悲悯同情的意绪浸透于字里行间,使作品字字血,声声泪,扣动读者的心弦。

这首诗揭示了农民的悲惨遭遇。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杨万里《悯农》原文翻译和赏析,欢迎阅读与收藏。

一、【原作】悯农——[宋]杨万里稻云不雨不多黄,荞麦空花早着霜。

已分忍饥度残岁,更堪岁里闰添长。

二、【注释】悯农:同情农民。

悯,怜悯,同情。

稻云:水稻如云,比喻稻田面积大。

黄:成熟。

荞(qiáo)麦:荞麦,顶花生长的一种早熟的粮食作物,叶心形,互生;花散穗状,白色;果实近三棱锥形,果皮灰黑色,磨成的面粉为白色,可食。

空花:是指无实之花,即光开花没结果。

着(zháo):受到。

已分:早就料知。

分,料想,料到。

更堪:即更哪堪,哪里又经得起或经受得了。

闰:即闰月。

闰月,闰月年照正常年份多出一个月。

三、【古诗今译】稻田因天气大旱而没有多少成熟的,荞麦也因为寒霜来得太早而没了收成。

农民们早就料到今年要忍饥挨饿过日子了,却偏偏又赶上今年闰了一个月,挨饿的日子就更长了。

四、【赏析】杨万里(1127~1206),宋代著名诗人,字廷秀,号诚斋,吉水(今属江西)人。

宋高宗绍兴二十四年(1154年)进士,历任高宗、孝宗、光宗三朝,官至太常承,宝谟阁学士。

他力主抗金,刚直敢言,后因忤权相韩某,罢官居家十五年,忧愤而死。

他的诗同情民疾,构思新颖,感受别致,语言生动活泼而富有风趣。

他的诗歌今存四千二百多首。

宋孝宗隆兴二年(1164),杨万里由临安(今浙江杭州)暂返故乡吉水,这首诗作于这年冬天。

这一年天旱且又早霜,收成不好,偏又赶上这年闰十一月,因此才诗中才有“闰添长”之语。

“稻云不雨不多黄,荞麦空花早着霜”,“稻”字后边附着一“云”字,说明了稻田面积之大。

“不多黄”,意思是说,绝大部分都没成熟,即收成极为不好。

励志古诗词《悯农》原文及赏析

励志古诗词《悯农》原文及赏析

励志古诗词《悯农》原文及赏析
《悯农》原文:
天若有情天亦老,穷叟当嗟叹。

皇天不责农夫辛,谁知盘中餐。

苦工汗流裹著身,狡兔死走狗烹粑。

谁将无酒也劝一杯,复习昔日稚笑苦。

小村四周田野秀,采石行歌声此间休。

数声耆老泪沾襟,落日孤标愁思无穷。

《悯农》赏析:
《悯农》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一首著名作品,从古老的乡村生活中萃取出的文字,奠定了中国古典诗词的里程碑。

这首诗描绘的是农人的辛苦生活,虽然他们苦苦辛劳,但却始终没有得到乐趣。

皇天既不责怪他们,又没有奖赏,却仍然不懈地勤劳着,由这令人动容,又让人感叹天会有情。

诗中还描写了农民穿裹着衣衫,不分昼夜地砍柴,耕种田地。

此外,还有耆老流着泪,感叹自己年迈无力,以及夜色下孤身招待落日,沉浸在无尽思念中的场景,表达出一种浓浓的思乡之情。

最后,这首诗通过描写农人的日常来表达对自然的崇敬之情。

文中所传递出的是一种对劳动的尊重,对农民的同情,对大自然的热爱。

它把农民在辛勤劳作中的汗水和思乡之情化作了一
种百感交集的深情,为我们注入了激发梦想的动力,让我们付出努力,勇敢地追求自己的梦想。

二年级悯农古诗

二年级悯农古诗

二年级悯农古诗
《悯农二首》是唐代诗人李绅的组诗作品。

其中一首是: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这首诗的意思是,春天农民们播种下一粒种子,到了秋天就可以收获很多的粮食。

然而,尽管天下没有一块不被耕作的田地,但仍然有种田的农夫饿死。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农民辛勤劳动却仍然无法摆脱贫困的同情和关注。

另一首《悯农》是宋代杨万里所作,内容为:
稻田水入秋,贫家独无收。

负薪老翁往,易米新妇愁。

不为无家归,其奈有身留。

他日相逢处,萧萧两鬓秋。

这首诗描绘了因久旱无雨,稻田缺水,秧苗大半枯死,贫家因此无米下锅的悲惨情景。

老翁负薪换米,新妇因愁而泣,表现出农民内心的痛苦和无奈。

悯农古诗全文解释

悯农古诗全文解释

悯农古诗全文解释
这首诗大家都很熟悉吧!“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咱就说,“锄禾日当午”,这得多热的天啊,农民伯伯在大中午的时
候还在地里辛苦劳作,这得有多累呀!你想想,大太阳直直地晒着,
就像夏天你在外面走一会儿就热得不行,可农民伯伯却要一直在那干活。

汗珠子吧嗒吧嗒地往下掉,“汗滴禾下土”,那汗水都直接滴到土
里去了。

这得付出多少汗水和力气呀!
然后呢,“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反问一下大家,有谁真正知
道我们吃的每一口饭,那可都是农民伯伯用这么辛苦的劳动换来的呀!就好像我们学习,每天努力学习不就为了能有个好成绩嘛,农民伯伯
努力种地就是为了我们能有饭吃。

你再想想,要是没有农民伯伯的辛勤耕耘,我们能吃上香喷喷的米
饭吗?不能啊!所以我们一定要珍惜每一粒粮食,不能浪费。

就好比
你有一个特别喜欢的玩具,你会好好珍惜它,不会随便乱丢乱扔吧。

我觉得这首诗真的是太有意义了!它让我们知道了粮食的来之不易,也让我们懂得要尊重农民伯伯的劳动成果。

我们可不能小瞧了这小小
的一粒米,它背后可是有着农民伯伯那么多的汗水和辛苦呢!我们一
定要养成节约粮食的好习惯,这是对农民伯伯最大的尊重!
总之,这首诗虽然简单,但是道理深刻,我们要牢记在心,时刻提醒自己不要浪费粮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汗 滴 禾 下 土
谁 知 盘 中 餐
粒粒皆辛苦
谁来说说《悯农》的意思?
• • • • • • • • 锄禾日当午, 【译】 农民在中午的时候在田地里除草, 汗滴禾下土。 【译】一滴滴的汗掉在了土地里。 谁知盘中餐, 【译】又有谁能知道这饭菜的来历, 粒粒皆辛苦。 【译】每一粒都是那么的辛苦。
点击此处添加标题
添加文本添加文本添加 Nhomakorabea本添加文本
添加文本
李绅:字公垂(772—846), 唐代诗人,江苏无锡人。他是新乐 府运动的倡导者之一,对唐代诗歌 的创作与繁荣,作出了理论和实践 两方面的贡献。曾写过《新题乐府》 二十首,可惜今已失传。李绅的诗, 感情朴实、语言平易近人。
锄 禾 日 当 午
• 【简析】:
这首悯农诗,写出了农民劳动的艰辛和对浪 • 费粮食的愤慨。在盛夏的正午,农民顶着火辣辣 • 的太阳锄地,汗水流淌滴在庄稼地里。可是谁又 • 知道,碗中的每一粒饭都包含着农民的辛苦啊!
•请同学们记住这首诗, •一定要珍惜粮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