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悯农

合集下载

悯农古诗默写

悯农古诗默写

悯农
其一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译文:春天只要播下一粒种子,秋天就可收获很多粮食。

普天之下,没有荒废不种的田地,却仍有劳苦农民被饿死。

其二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译文:盛夏中午,烈日炎炎,农民还在劳作,汗珠滴入泥土。

有谁想到,我们碗中的米饭,一粒一粒都是农民辛苦劳动得来的呀。

主旨:第一首诗通过描写春种秋收,揭示了农民一年四季辛勤劳动还要饿死的悲惨命运,既非歉收又非懒惰,农民为什么还会饿死呢?它所提出的社会问题是非常深刻的。

第二首诗主要描写农民在烈日暴晒下挥汗锄禾的劳动场面,诗人对粮食的来之不易发出了深切的慨叹。

两首诗文字通畅简朴厚重,具有广泛的社会意义。

【经典诗句】悯农古诗

【经典诗句】悯农古诗

【经典诗句】悯农古诗
[导语]《悯农》唐李绅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注释: 1、悯:怜悯。

2、锄禾:用锄头松禾苗周围的土。

作者简介:李绅(772-846),字公垂,泣州无锡(今江苏无锡)人。

唐代诗人。

《悯农》
唐·李绅
锄禾日当午,
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
粒粒皆辛苦。

注释:
1、悯:怜悯。

2、锄禾:用锄头松禾苗周围的土。

作者简介:
李绅(772-846),字公垂,泣州无锡(今江苏无锡)人。

唐代诗人。

译文:
农民在中午的时候在田地里除草,
一滴滴的汗掉在了土地里。

又有谁能知道这饭菜的来历,
每一粒都是那么的辛苦。

简析:
这首诗是写劳动的艰辛,劳动果实来之不易。

第一、二句“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描绘出在烈日当空的正午,农民仍然在田里劳动,这两句诗选择特定的场景,形象生动地
写出劳动的艰辛。

有了这两句具体的描写,就使得第三、四句“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感叹和告诫免于空洞抽象的说教,而成为有血有肉、意蕴深远的格言。

这首诗没有从具体人、事落笔,它所反映的不是个别人的遭遇,而是整个农民的生活
和命运。

诗人选择比较典型的生活细节和人们熟知的事实,深刻揭露了不合理的社会制度。

在表现手法上,作者采用相互对比,前后映衬的方法,不仅给人以鲜明强烈的印象,而且发人深省,将问题留给读者自己去思考,从而取得更好的效果。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完整版)杨万里的诗悯农拼音

(完整版)杨万里的诗悯农拼音

杨万里的诗悯农拼音《悯农》是宋代杨万里的作品,诗中借闰年比平年时间长来表达农民对歉收 饥馑的无奈和悲凉。

这首诗用层层迭加的手法,步步推进,揭示农民的苦难,作 者悲悯同情的意绪浸透于字里行间,使作品字字血,声声泪,扣动读者的心弦。

下面小编为大家搜索整理了杨万里的诗悯农拼音,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mǐn nóng 《悯农》sòng yáng wàn lǐ 宋 杨万里 dào yún bù yǔ bù duō huáng, qiáo mài kōng huā zǎo zhuó shuāng. 稻云不雨不多黄,荞麦空花早着霜。

yǐ fēn rěn jī dù cán suì, gèng kān suì lǐ rùn tiān cháng. 已分忍饥度残岁,更堪岁里闰添长! 【注释】悯农:同情农民。

悯,怜悯,同情。

稻云:水稻如云,比喻稻田面积大。

黄:成熟。

荞(qiáo)麦:荞麦,顶花生长的一种早熟的粮食作物,叶心形,互生;花 散穗状,白色*;果实近三棱锥形,果皮灰黑色*,磨成的面粉为白色*,可食。

空花:是指无实之花,即光开花没结果。

着(zháo):受到。

已分:早就料知。

分,料想,料到。

更堪:即更哪堪,哪里又经得起或经受得了。

闰:即闰月。

闰月,闰月年照正常年份多出一个月。

【古诗今译】稻田因天气大旱而没有多少成熟的,荞麦也因为寒霜来得太早而没了收成。

农民们早就料到今年要忍饥挨饿过日子了,却偏偏又赶上今年闰了一个月,挨饿 的日子就更长了。

作者简介杨万里(1127 年-1206 年),字廷秀,号诚斋。

江西吉州人(今江西省吉水 县黄桥镇湴塘村)。

南宋大诗人。

绍兴二十四年(1154 年)进士。

励志古诗词《悯农》原文及赏析

励志古诗词《悯农》原文及赏析

励志古诗词《悯农》原文及赏析
《悯农》原文:
天若有情天亦老,穷叟当嗟叹。

皇天不责农夫辛,谁知盘中餐。

苦工汗流裹著身,狡兔死走狗烹粑。

谁将无酒也劝一杯,复习昔日稚笑苦。

小村四周田野秀,采石行歌声此间休。

数声耆老泪沾襟,落日孤标愁思无穷。

《悯农》赏析:
《悯农》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一首著名作品,从古老的乡村生活中萃取出的文字,奠定了中国古典诗词的里程碑。

这首诗描绘的是农人的辛苦生活,虽然他们苦苦辛劳,但却始终没有得到乐趣。

皇天既不责怪他们,又没有奖赏,却仍然不懈地勤劳着,由这令人动容,又让人感叹天会有情。

诗中还描写了农民穿裹着衣衫,不分昼夜地砍柴,耕种田地。

此外,还有耆老流着泪,感叹自己年迈无力,以及夜色下孤身招待落日,沉浸在无尽思念中的场景,表达出一种浓浓的思乡之情。

最后,这首诗通过描写农人的日常来表达对自然的崇敬之情。

文中所传递出的是一种对劳动的尊重,对农民的同情,对大自然的热爱。

它把农民在辛勤劳作中的汗水和思乡之情化作了一
种百感交集的深情,为我们注入了激发梦想的动力,让我们付出努力,勇敢地追求自己的梦想。

古诗悯农·老天不悯农翻译赏析

古诗悯农·老天不悯农翻译赏析

古诗悯农·老天不悯农翻译赏析
《悯农·老天不悯农》作者为宋朝诗人杨万里。

其古诗全文如下:老天不悯农,遍地起黄风。

无云难下雨,百姓少收成。

【赏析】
此诗四句皆因果顺承。

首句“老天不悯农”以拟人化手法突显天公无情。

次句由“老天不悯农,引出“遍地起黄风”。

三句“无云难下雨”写黄风将云吹走,故致天旱无雨。

末句写天旱无雨的结果:“百姓少收成”,从而引出全诗主题。

全诗明白如话,气韵深沉,于朴实铺叙中显出对民生艰难的悲悯。

作之似娓娓道来,读之则如泣如诉.怆然于胸。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
1。

古诗《悯农》全解及名句赏析

古诗《悯农》全解及名句赏析

古诗《悯农》全解及名句赏析锄禾古诗《悯农》全解悯农唐·李绅chú hé rì dāng wǔ锄禾日当午,hàn dī hé xià tǔ汗滴禾下土。

shuí zhī pán zhōng cān谁知盘中餐,lì lì jiē xīn kǔ粒粒皆辛苦。

作者背景李绅(772年846年),字公垂,唐代宰相、诗人。

祖籍亳州谯县(今安徽省亳州市谯城区),为中书令李敬玄曾孙。

大历七年(772年),父亲李晤时任乌程县县令,生李绅于湖州乌程县(今浙江省湖州市)。

李绅六岁时失去了父亲,母亲庐氏带着他迁居润州无锡(今属江苏),由母亲躬授学业。

27岁考中进士,补国子助教。

与元稹、白居易交游甚密,他一生最闪光的部分在于诗歌,他是在文学史上产生过巨大影响的新乐府运动的参与者。

作有《乐府新题》20首,已佚。

著有《悯农》诗两首: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脍炙人口,妇孺皆知,千古传诵。

《全唐诗》存其诗四卷。

注释禾:禾苗。

盘中餐:碗里的饭食。

古诗今译农民辛勤锄禾正当中午,汗水滴滴落入禾下泥土。

谁知道盘中的颗颗饭食,每一粒都是农民的'辛苦。

名句赏析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诗的开头就与了烈日当空的正午农民种田的辛苦,提醒人们珍惜农民的劳动成果,诗中表达了对农民深深的同情和敬重。

诗人用非常粗疏的笔调,勾勒出一幅田间劳动的场景:农民们不避烈日,正挥汗如雨地锄着庄稼地,它提醒人们每一颗粮食都来之不易。

这一场景在诗歌中非常突出,它也能使我们联想到,还有多少人正在阴凉处避暑消热,并且心安理得地享受着农民的劳动成果呢?那些富贵人家丰盛的盘中餐,正是农民风雨之中、烈日之下辛勤劳作流下的汗水换来的呵!这一鲜明的对比,又使我们看到了诗人对农民的同情,对不平等的现实的不满。

农耕 古诗

农耕 古诗

农耕古诗有:1.《悯农二首》李绅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2.《田园观雨》张耒飘忽过清明,燕雏告诉花都尽。

鸠妇丁固雨速晴,南亩东皋收几茎。

桑钱榆荚麦须黄,蒲桃卢橘次第长。

秔稻炊香雪翻匙,槐林荏苒蚕登箔。

3.《四时田园杂兴·梅子金黄杏子肥》范成大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

4.《归园田居·其三》陶渊明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5.《田园作》孟浩然弊庐隔尘喧,惟先养恬素。

卜邻近三径,植果盈千树。

粤余任推迁,三十犹未遇。

书剑时将晚,丘园日已暮。

晨兴自多怀,昼坐仍愁思。

高情忆华省,返老还初服。

樊川文旧垂,淇水身仍逐。

将执羲皇瑟,得会烟霞路。

宁毕时光景,终杳文墨间。

白云不可赠,幽兰难远攀。

劳歌入秦川,掩泪望秦关。

6.《观田家》韦应物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

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

丁壮俱在野,场圃亦就理。

归来景常晏,饮犊西涧水。

饥劬不自苦,膏泽且为喜。

仓禀无宿储,徭役犹未已。

方惭不耕者,禄食出闾里。

7.《田舍》欧阳修绿桑高下映平川,赛罢田神笑语喧。

林外鸣鸠春雨歇,屋头初日杏花繁。

8.《观田家收获》耿湋半夜来原田,月落天欲曙。

阶下闻欠声,主人起烧烛。

古诗:悯农

古诗:悯农
《悯农》是唐代诗人李绅的杰作,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农民在田间劳作的艰辛场景。首句“锄禾日当午”,直接描绘出农民在炎炎烈日下挥锄劳作的画面,汗水滴落,浸湿了土地。这一场景不仅展示了农民的辛勤付出,更折射出他们对粮食的珍视和对生活的执着追求。接下来,“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一句,则进一步强调了粮食的珍贵和来之不易。每一粒粮食都凝聚着农民的汗水和辛劳,是他们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在田间地头默,表达了诗人对农民艰辛生活的同情和对粮食的珍视,同时也提醒我们要珍惜每一粒粮食,感恩农民的辛勤付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诗《悯农》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看图和朗读,使学生理解古诗意思。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3、指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理解词句,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理解词句,理解古诗意思。

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

1、同学们,谁还记得《锄禾》这首古诗?能给大家背一背吗?
2、这首诗选自《悯农二首》,是唐代诗人李绅写的,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第二首,板书课题:悯农(二)
3、作者简介。

师生共同介绍作者:李绅是唐代诗人。

《悯农二首》是李绅流传下来的最杰出的作品,思想内容深刻,对比鲜明,富有哲理。

4、背景介绍。

二、学生自学
1、列出学习的步骤:
(1)借助汉语拼音读古诗。

(2)理解意思。

(3)提出不懂的问题。

(把问题在书中标写出来)
2、学生进行自学,教师深入到学生中间,回答疑难,解决问题。

三、相互交流学习情况
1、对读得不准确的地方及时提醒纠正。

2、结合学生遇到的难字说一说,教师板书。

3、理解字意(结合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理解,让学生先说一说意思,相互补充。


四海:指全国或全世界。

4、理解每句诗的意思(让学生自己练习说说意思,教师及时进行帮助指导)
春种一粒粟:春天种下一粒谷物的种子。

秋收万颗子:秋天收下千颗万颗的粮食。

四海无闲田:天底下没有一亩闲荒的土地。

农夫犹饿死:仍然还有不少农民吃不饱肚子而被饿死了。

5、让学生自己练习说说全诗的意思。

(先自己说一说,遇到问题主动与同学交换意见,或者向教师请教。


6、请学生在全班说说全诗的意思,其他同学进行评价。

(鼓励学生开展相互间的评价,及时补充,形成生生互动的氛围)。

四、指导朗读
1、然后让学生谈谈自己的体会。

2、全体同学朗读。

五、练习巩固
(1)自己练习背诵。

(2)指名背诵。

(3)写一写现实生活。

六、总结本课学习情况
七、布置作业
古诗《悯农》教学设计
白草塬乡九百户小学
赵玉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