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奥数下册

合集下载

二年级下册期末奥数题及答案

二年级下册期末奥数题及答案

二年级下册期末奥数题及答案1、按规律填数。

①1、2、3、5、[8]、[13]、21②8、8、10、6、12、4、[14]、[2]③1、2、3、2、3、4、3、4、5、[4]、[5] ④16、3、8、9、4、[27]、[2]2、东东做一道加法题时.把个位上的1看成7,把十位上的6看成9,结果是75,可是正确的的答案应该是[39]。

3、小明买文具盒花的钱乘4,除以2,加上3,减去2,再除以3最后得3.小明的文具盒到底[4]元。

4、妈妈买回不到20块糖.3块3块地数还余2块.5块5块地数还余2块.妈妈到底买回[17]块糖。

5、一座桥长25米.在它的两边每隔5米有一盏灯.第一盏灯在桥的起点.最后一盏在桥的终点.桥上一共有[12]盏灯。

6、正方形鱼池的四条边一共长32米.在它的四边每隔4米插一根柱子.一共要插[8]根柱子?每2根柱子中间栽2棵杨树.杨树有[16]棵。

7、有16个人要过河.每只船只能容纳4人.问至少要渡[5]次.才能把16人全部渡到对岸.8、一天中午.学校食堂供应3种主食.4种副食.小红到食堂吃饭.主、副食各挑选1种.她有[12]种不同的选法。

[主食;米饭、馒头、面条副食;青菜、肉片、鱼、萝卜]9、池塘里有一种水草.每天以1倍的速度增长.11天就能长满一池.[10]天可以长满半池.10、布袋里有形状大小完全一样的蓝球和黄球各6个.要保证一次拿出两种颜色不相同的球.至少要摸出[ 7 ]个球。

11、妈妈买来一包果冻共60个.淘淘每次从筐里拿出7个.再放回2个.这样反复拿了8次[拿出7个.放回2个为一次]。

最后袋子里还有( 20 )个果冻。

12、时钟3点敲3下需要4秒钟.那么11点钟敲11下用了[20]秒钟.13、.小明放一群鸭.一半鸭子下了水.一半除以2下往水里走.剩下15只在吃青草.请你算出小明共放了[60]只鸭.14、小玲家的钟停了.电视广播2点时.奶奶跟电视对时.由于年老眼花.把时针与分针颠倒了.小玲放学回家时见钟才2点整.大吃一惊.请你帮助想一想.现在应该是[3;50]15、有一袋大米.第一次用去了整袋的一半多5千克.第二次用去了剩下的一半多4千克.最后剩下6千克.这袋大米原来有[ 50 ]千克。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必考奥数题型汇总带答案(共10题)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必考奥数题型汇总带答案(共10题)

1中午放学的时候,还在下雨,大家都盼着晴天.小明对小英说:“已经连续三天下雨了,你说再过36小时会出太阳吗?”小朋友你说呢?答案:不会出太阳。

因为从中午起再过36个小时正好是半夜.而阴雨天和夜里是不会出太阳的。

2甲、乙两人同时打字,2分钟共打了240个字,已知甲每分钟比乙多打10个字.问甲、乙两人每分钟各打多少个?答案:甲:(240÷2+10)÷2=65(个)乙:65-10=55(个)3小张从家到公园,原打算每分种走50米.为了提早10分钟到,他把速度加快,每分钟走75米.问家到公园多远?答案与解析:假设另有一人,比小张早10分钟出发。

考虑小张以75米/分钟速度去追赶,追上所需时间是50×10÷(75-50)=20(分钟)因此,小张走的距离是75×20=1500(米)答:从家到公园的距离是1500米。

4将12分拆成三个不同的正整数相加之和,共有多少种不同的分拆方式,请把它们一一列出.解:可以做如下考虑:若将12分拆成三个不同的自然数之和,三个数中最小的数应为1,其次是2,那么第三个数就应是9得:12=1+2+9。

下面进行变化,如从9中取1加到2上,又得12=1+3+8.继续按类似方法变化,可得下列各式:12=1+4+7=2+3+7,12=1+5+6=2+4+6。

12=3+4+5。

共有7种不同的分拆方式。

5从左下角的2开始,依次在数字间填上“+”或“-”,使最后结果等于7246951=7答案:2+4+6–9+5–1=76如下图,用边长为1厘米的正方形摆图形.第一层摆1个、第2层摆2个,……,第1000层摆1000个,这图形的周长是多少厘米?答案:通过平移,我们可以把这个不规则的图形周长转化成一个大正方形的周长,这个正方形的边长是1000厘米,周长是1000x4=4000。

7将"+、-、×、÷、( )"填入合适的地方,使下面的等式成立.3 3 3 3=10答案:结果等于10,可以用9+1=10,即3×3+3÷3=10。

二年级下册奥数题100道及答案

二年级下册奥数题100道及答案

二年级下册奥数题100道及答案
题目1
求1+2+3+4+...+100的和。

解析:这是一个常见的等差数列求和题,等差数列的公式为
$Sn=\\dfrac{n(a_1+a_n)}{2}$,其中n为项数,a1为首项,a n为末项。

代入题目中的数据,得到 $Sn=\\dfrac{100\\times(1+100)}{2}$,计算结果为 5050。

答案:5050
题目2
一个长方形的长是8m,宽是5m,求它的面积和周长。

解析:长方形的面积公式为 $S=a\\times b$,其中a和b分别为长方形的长和宽。

代入题目中的数据,得到面积为 $S=8\\times5=40$ 平方米。

长方形的周长公式为C=2(a+b)。

代入题目中的数据,得到周长为C=2(8+5)=26米。

答案:面积为40平方米,周长为26米。

……(接下来提供更多题目和答案)
注意:以上答案仅供参考,请仔细核对解答。

二年级奥数下册学生版

二年级奥数下册学生版

第一讲机智与顿悟数学需要踏实与严谨,也含有机智与顿悟.例1 在美国把5月2日写成5/2,而在英国把5月2日写成2/5.问在一年之中,在两国的写法中,符号相同的有多少天?解:一年中两国符号相同的日子共有12天.它们是:一月一日1/1 七月七日7/7二月二日2/2 八月八日8/8三月三日3/3 九月九日9/9四月四日4/4 十月十日10/10五月五日5/5 十一月十一日11/11六月六日6/6 十二月十二日12/12注意由差异应当想到统一,有差异就必须有统一,仔细想一想这道题就会有所领悟.例2 有一个老妈妈,她有三个男孩,每个男孩又都有一个妹妹,问这一家共有几口人?解:全家共有5口人.妹妹的年龄最小,她是每一个男孩的妹妹.如果你列出算式:1个妈妈+3个男孩+3个妹妹=7口人那就错了.为什么呢?请你想一想.例3小明给了小刚2支铅笔,他们俩的铅笔数就一样多了,问小明比小刚多几支铅笔?解:小明比小刚多4支铅笔.注意,可不是多2支;如果只多2支的话,小明给小刚后,小刚就反而比小明多2支,不会一样多了.例4小公共汽车正向前跑着,售票员对车内的人数数了一遍,便说道,车里没买票的人数是买票的人数的2倍.你知道车上买了票的乘客最少有几人吗?解:最少1人.因为售票员和司机是永远不必买票的,这是题目的“隐含条件”.有时发现“隐含条件”会使解题形势豁然开朗.例5大家都知道:一般说来,几个数的和要比它们的积小,如2+3+4比2×3×4小.那么请你回答:0、1、2、3、4、5、6、7、8、9这几个数相加的和大还是相乘的积大?解:和大.注意:“0”是个很有特点的数.①0加到任何数上仍等于这个数本身;②0乘以任何数时积都等于0;把它们写出来就是:0+1+2+3+4+5+6+7+8+9=450×1×2×3×4×5×6×7×8×9=0所以,应当重视特例.例6两个数的和比其中一个数大17,比另一个数大15,你知道这两个数都是几?你由此想到一般关系式吗?解:这两个数就是17和15.因为它们的和比15大17,又比17大15.由一个特例联想、推广到一般,是数学思维的特点之一.此题可能引起你如下联想:和-15=17,那么和=15+17.一般和=一个数+另一个加数,或写成:和-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或写成:被减数-减数=差,也可写成:被减数-差=减数.以上这些都是你从课本上学过的内容,这里不过是把它们联想到一起罢了.学数学要注意联想,学会联想才能融会贯通.例7小明和小英一同去买本,小明买的是作文本,小英买的是数学本.已知小英买的数学本的本数是小明买的作文本的2倍.又知一本作文本的价钱却是一本数学本的价钱的2倍,请问他俩谁用的钱多?解:他俩花的钱一样多.可以这样想:因为作文本的价钱是数学本的2倍,所以把买作文本的钱用来买数学本,同样多的钱所买到的本数应该是作文本的2倍,这刚好与题意相符.可见两人花的钱一样多.结论是隐含着的,推理就是要把它明明白白地想通,写出来的推理过程就叫“证明”,这是同学们现在就可以知道的.例8中午放学的时候,还在下雨,大家都盼着晴天.小明对小英说:“已经连续三天下雨了,你说再过36小时会出太阳吗?”小朋友你说呢?解:不会出太阳.因为从中午起再过36个小时正好是半夜.而阴雨天和夜里是不会出太阳的.注意:解题的第一要义是首先明确“问什么”,而且要紧紧抓住“问什么”?“问什么”是思考目标,这就好比小朋友走着来上学,学校是你走路的目的,试想,如果你走路没有目标,结果会怎样?本题迷惑人的地方就是想用阴天下雨把你的注意力从应当思考的目标引开,给你的思维活动造成干扰.学会删繁就简,抓住目标,将会大大地提高你的解题效率.例9一位画家想订做一个像框,用来装进他的立体画.他画了一张像框的尺寸图拿给你看(右图),请你帮他算算,需要多长的材料才能做好?(画家说,材料粗细要求一样,形状尺寸一定要按图示加工,拐角部分都要做成直角).解:不管多长的材料,像框也无法做成.从每一部分来说,这个图看来是合理的,但从整体上看,这个图是“荒谬的”、“失调的”.用一句普通的话说,就是“有点不对劲的”.请你注意,对现实生活觉得有点不对劲的感觉是创造性的起因.习题一1.如右图所示,若每个圆圈里都有五只蚂蚁,问右图中一共应有多少只蚂蚁?2.一个课外小组活动日,老师进教室一看,来参加活动的学生只占教室里全体人数的一半.老师很生气.你知道这天共来了多少学生吗?3.小林和小蓉两人口袋里各有10元钱.两人去书店买书.买完书后发现,小林花去的钱正好和小蓉剩下的钱数一样多.请问,现在他们两人一共还有多少钱?4.满满一杯牛奶,小明先喝了半杯;然后添水加满,之后再喝去半杯;再一次添水加满,最后把它全部喝完.请问小明一共喝了多少杯牛奶多少杯水?5.小黄和小兰想买同一本书.小黄缺一分钱,小兰缺4角2分钱.若用他俩的钱合买这本书,钱还是不够.请问这本书的价钱是多少?他俩各有多少钱?6.一个骑自行车的人以每小时10公里的速度从一个城镇出发去一个村庄;与此同时,另一个人步行,以每小时5公里的速度从那个村庄出发去那个城镇.经过一小时后他们相遇.问这时谁离城镇较远,是骑车的人还是步行的人?7.有人去买葱,他问多少钱一斤.卖葱的说:“1角钱1斤.”买葱的说:“我要都买了.不过要切开称.从中间切断,葱叶那段每斤2分,葱白那部分每斤8分.你卖不卖?”卖葱的一想:“8分+2分就是1角”.他就同意全部卖了.但是卖后一算账,发现赔了不少钱.小朋友,你知道为什么吗?8.一天鲍勃用赛车送海伦回家.汽车在快车道上急驶.鲍勃看到前面有辆大卡车.灵机一动,突然向海伦提出了一个巧妙的问题.鲍勃说:“海伦,你看!前面那辆大卡车开得多快!但是我们可以超过它.假定现在我们在它后面正好是1500米,它以每分钟1000米的速度前进,而我用每分钟1100米的速度追赶它,我们这样一直开下去,到时候肯定会从后面撞上它.但是,海伦,请你告诉我,在相撞前一分钟,我们与它相距多少米?”聪明的海伦略加思考立刻回答了鲍勃的问题.小朋友,你也能回答吗?9.小明家附近有个梯形公园,公园中有4棵树排成了一行,如图所示.小明每天放学回家都要到公园里去玩一会儿.有一天,他玩着玩着突然想出了一个问题:“能不能把公园分成大小和形状都相同的4块,而且每一块上保留一棵树?”回到家以后,他又和爸爸妈妈一块儿讨论,终于像小明想的那样分好了,小明非常高兴.小朋友,你也回家与爸爸妈妈讨论讨论,看能不能分好?10.小莉在少年宫学画油画.一天,他找到了一块中间有个圆孔的纸板.他想把这块板分成两块,重新组合成一块调色板,如下图,小朋友看该怎么切才好呢?注意:回顾由第9题到第10题的解题思路,这里有一个克服“思维定势”的问题.在做第9题时,你可能费了很大劲,把大梯形这样划分,那样划分,试来试去,最终得到了满意的结果.做完了第9题后这种思考问题的方式方法就可能深深地在你的头脑中扎根了.当你着手解第10题时,你可能还是沿着原来的思路,按原来的思维方式处理面临的新问题,这种情况心理学上就叫做“思维定势”.思维定势不利于创造性的发挥,从这个意义上讲,有人说学习的最大障碍是头脑中已有的东西,是有一定道理的,你在做第10题时,对此大概也有体会了吧!今后要以此为训.对本讲其它各题,在你做完以后也希望你做一些回顾和总结,以便发现些更有价值的东西,使自己变得更聪明起来.第2讲数数与计数从数数与计数中,可以发现重要的算术运算定律.例1 数一数,下面图形中有多少个点?解:方法1:从上到下一行一行地数,见下图.点的总数是:5+5+5+5=5×4.方法2:从左至右一列一列地数,见下图.点的总数是:4+4+4+4+4=4×5.因为不论人们怎样数,点数的多少都是一定的,不会因为数数的方法不同而变化.所以应有下列等式成立:5×4=4×5从这个等式中,我们不难发现这样的事实:两个数相乘,乘数和被乘数互相交换,积不变.这就是乘法交换律.正因为这样,在两个数相乘时,以后我们也可以不再区分哪个是乘数,哪个是被乘数,把两个数都叫做“因数”,因此,乘法交换律也可以换个说法: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如果用字母a、b表示两个因数,那么乘法交换律可以表示成下面的形式:a×b=b×a.方法3:分成两块数,见右图.前一块4行,每行3个点,共3×4个点.后一块4行,每行2个点,共2×4个点.两块的总点数=3×4+2×4.因为不论人们怎样数,原图中总的点数的多少都是一定的,不会因为数数的方法不同而变化.所以应有下列等式成立:3×4+2×4=5×4.仔细观察图和等式,不难发现其中三个数的关系:3+2=5所以上面的等式可以写成:3×4+2×4=(3+2)×4也可以把这个等式调过头来写成:(3+2)×4=3×4+2×4.这就是乘法对加法的分配律.如果用字母a、b、c代表三个数,那么乘法对加法的分配律可以表示成下面的形式:(a+b)×c=a×c+b×c分配律的意思是说:两个数相加之和再乘以第三数的积等于第一个数与第三个数的积加上第二个数与第三个数的积之和.进一步再看,分配律是否也适用于括号中是减法运算的情况呢?请看下面的例子:计算(3-2)×4和3×4-2×4.解:(3-2)×4=1×4=43×4-2×4=12-8=4.两式的计算结果都是4,从而可知:(3-2)×4=3×4-2×4这就是说,这个分配律也适用于一个数与另一个数的差与第三个数相乘的情况.如果用字母a、b、c(假设a>b)表示三个数,那么上述事实可以表示如下:(a-b)×c=a×c-b×c.正因为这个分配律对括号中的“+”和“-”号都成立,于是,通常人们就简称它为乘法分配律.例2 数一数,下左图中的大长方体是由多少个小长方体组成的?解:方法1:从上至下一层一层地数,见上右图.第一层4×2个第二层4×2个第三层4×2个三层小长方体的总个数(4×2)×3个.方法2:从左至右一排一排地数,见下图.第一排2×3个第二排2×3个第三排2×3个第四排2×3个四排小长方体的总个数为(2×3)×4.若把括号中的2×3看成是一个因数,就可以运用乘法交换律,写成下面的形式:4×(2×3).因为不论人们怎样数,原图中小长方体的总个数是一定的,不会因为数数的方法不同而变化.把两种方法连起来看,应有下列等式成立:(4×2)×3=4×(2×3).这就是说在三个数相乘的运算中,改变相乘的顺序,所得的积相同.或是说,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乘以第三个数,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去乘第一个数,积不变,这就是乘法结合律.如果用字母a、b、c表示三个数,那么乘法结合律可以表示如下:(a×b)×c=a×(b×c).巧妙地运用乘法交换律、分配律和结合律,可使得运算变得简洁、迅速.从数数与计数中,还可以发现巧妙的计算公式.习题二下列各题至少用两种方法数数与计数.1.数一数,下图中有多少个点?2.数一数,下图中的三角形点群有多少个点?3.数一数,下图中有多少个小正方形?4.数一数,下图中共有多少个小三角形?第三讲速算与巧算第三讲速算与巧算之乘法分配律乘法分配律(a+b)×c=a×c+b×c 乘法结合律(a×b)×c=a×(b×c)乘法交换律a×b=b×a 加法结合律 (a+b)+c=a+(b+c)乘法分配律练习题138×62+38×38 75×14—70×14 101×3812×98 55×99+55 55×9912×29+12 58×199+58 42×79+42 52×89 69×101—69 55×21—55 125×(80+8) 125×(80×8) 125×32×2599×99+99 38×7+31×14 25×46+50×2779×25+22×25—25乘法分配律练习题2一、选择。

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奥数精选五十题

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奥数精选五十题

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奥数精选五十题1、山上有群猴子,摘了一篮桃子。

一只吃一个,刚好剩1个,一只吃两个,有只没吃着。

让你算一算,()只()桃子。

2、一条路长600米,在路的一边每隔20米放一个垃圾桶,起点和终点不放,一共需要准备多少个垃圾桶?3、一条河堤长350米,从头到尾要载71棵,每隔几米载一棵?4、一条路长100米,在路的一边从头到尾每隔10米插一面彩旗,一共要多少面彩旗?5、小红做一个两位数和一个三位数相加的计算题时,由于粗心大意,把一个加数个位上的8错误地当作了3,把十位上的6错当成了9,所得的和是438,正确的和是多少?6、刘杰做加法时,错把一个数个位上的2当作8,十位上的4当作7,结果和是95。

正确的得数是多少?7、小丽在做一道加法题时,由于粗心大意,把一个加数340看成了430,算出和是700,那么正确的结果应该是多少呢?8、小明做一个三位数减一个两位数的计算题时,把被减数个位上的3写成了5,十位上的6错写成了0,这样所得差是189,正确的差是多少?(写出过程)9、小明有18元钱,小红有24元钱,小红应该给小明多少元钱,两人的钱数才一样多?10、一条大鲨鱼,尾长是身长的一半,头长是尾长的一半,已知头长3米,这条大鲨鱼全长多少米?11、一桶油连桶重19千克,吃了一半油后,连桶重12千克。

吃掉了多少油?油桶里原来有多少千克油?12、一条河堤长12米,每隔4米栽一棵树,从头到尾一共栽多少棵?13、书架上的故事书比连环画少15本,书架上有杂志8本,有故事书32本。

连环画有多少本?故事书和连环画一共有多少本?14、少年宫新购进小提琴52把,中提琴比小提琴少20把,两种琴一共有多少把?15、鱼缸里共有50条金鱼,其中红金鱼有15条,花金鱼20条,其余是黑金鱼。

黑金鱼有多少条?(用两种方法解答)16、科学宫里有一个奇妙的大盒子里装着4个中盒子,每个中盒子里又装4个小盒子,一共有多少个盒子?17.妈妈买一双皮鞋花52元,买一双布鞋花12元,付给售货员100元,应该找回多少元?(用两种方法解答)18、把一根木头锯断要4分钟,把这根木头锯成8段,要几分钟?19、一条路每隔40米埋设一根电线杆,现在包括这条路的两端一共埋设了10根电线杆,这条路长多少米?20、上体育课时,同学们站成方队做体操,从前、后、左、右数,小芳都是第3个,一共有多少个同学在做体操?(画图表示,并计算)21、同学们排队唱歌,每行人数同样多,小红的位置从左数是第4个,从右数也是第4个,从前数也是第4个,从后数还是第4个,唱歌的一共有多少人?22、小强从一楼走到三楼用了2分钟,如果他以同样的速度从一楼走到五楼,要用多少分钟?23、二(1)班的18人去租车秋游,有4人座的车5辆,11人座的车3辆,你能想出几种方案?怎样租车空位最少?24、王师傅把一捆电线剪成5米长的小段,剪了10次正好剪完,这捆电线长多少米?25、一些同学去划船,每条船坐5人,他们租了4条船后,还余下几个学不够租一条船。

二年级数学下册奥数练习60题(附答案)

二年级数学下册奥数练习60题(附答案)

⼆年级数学下册奥数练习60题(附答案)⼩学⼆年级60道奥数题1、妹妹今年6岁,哥哥今年11岁,当哥哥16岁时,妹妹⼏岁?2、⼩明从学校步⾏到少年宫要25分钟,如果每⼈的步⾏速度相同,那么⼩明、⼩丽、⼩刚、⼩红4个⼈⼀起从学校步⾏到少年宫,需要多少分钟?3、聪聪参加有奖知识竞答,共10道题。

答对⼀题得10分,答错⼀题扣10分,聪聪最后得了60分,那么他答对了⼏道题?4、晚上停电,⼩⽂在家点了8⽀蜡烛,先被风吹灭了1⽀蜡烛,后来⼜被风吹灭了2⽀。

最后还剩多少⽀蜡烛?5、有16个⼩朋友在操场上玩捉迷藏游戏,已经捉住了9⼈,藏着的还有⼏⼈?6、19名战⼠要过⼀条河,只有⼀条船,船上每次只能坐4名战⼠,⾄少要渡⼏次,才能使全体战⼠过河?7、布袋⾥有两只红袜⼦和两只⿊袜⼦,⾄少拿出⼏只,才能保证配成⼀双同样颜⾊的袜⼦?8、布袋⾥有形状⼤⼩完全⼀样的篮球和黄球各4个,要保证⼀次拿出两种颜⾊不相同的球,⾄少必须摸出⼏个球?9、跷跷板的两边各有四个铁球,这时跷跷板保持平衡。

如果拿掉⼀个铁球,跷跷板上还有⼏个铁球?10、⼀根电线,对折再对折,最后从中间剪开,剪开的电线⼀共有⼏段?11、布袋⾥有两只红袜⼦和两只蓝袜⼦,⾄少拿出⼏只,才能保证配成⼀双同样颜⾊的袜⼦?12、张⽼师家住⼗楼,她从⼀楼到三楼要⾛40级台阶,你能算出从⼀楼到张⽼师家有多少级台阶吗?13、时钟在3点时敲3下,⽤了4秒钟,敲9下⽤了⼏秒?14、有5只⼤纸箱,每只⼤纸箱内装有3只中等纸箱,每个中等纸箱内⼜装有3只⼩纸箱,⼤、中、⼩纸箱共有多少个?15、两堆西⽠,从第⼀堆中拿16个放⼊第⼆堆后,还⽐第⼆堆多8个,原来两堆西⽠相差多少个?16、⼩兰和⼩华各有24本练习本,⼩兰给⼩华⼏本后,⼩华就⽐⼩兰多了8本,求⼩兰现在有⼏本练习本?17、姐姐有邮票20张,妹妹有邮票8张,姐姐每次给妹妹3张邮票,⼏次后两⼈的邮票⼀样多?18、28棵树,每个⼩朋友植3棵,还余1棵,共有⼏个⼩朋友?19、在两根柱⼦间每隔1⽶系⼀个⽓球,共系了20个⽓球,两根柱⼦间距离是多少?20、两幢房屋之间相距50⽶,每隔1⽶站1个⼩朋友,⼀共可以站⼏个⼩朋友?21、⼀根绳⼦长1⽶,每隔10厘⽶打1个结,⼀共要打⼏个结?22、绿化⼩组在学校的地道两边摆放⽉季花,起点和终点都要放,每隔1⽶摆1盆,⼀共摆了42盆,这条过道长多少⽶?23、两棵树之间相距20⽶,每隔2⽶插⼀⾯彩旗,⼀共可以插⼏⾯彩旗?24、学校前后楼之间相距20⽶,为迎接校庆,准备每隔10分⽶插⼀⾯彩旗,⼀共需要多少⾯彩旗?25、商店新进⼀批围⼱共30条,第⼀天卖出8条,第⼆天少卖出4条。

小学二年级奥数题整理(下册)

小学二年级奥数题整理(下册)

【导语】恰当的习题有助于学⽣建⽴学习信⼼,感受数学的严谨性和确定性,提⾼⽤数学语⾔进⾏表达和交流的能⼒,进⽽形成正确的数学观念。

以下是⽆忧考整理的相关资料,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篇⼀】 商店新进6盒⼩⽪球,连续5天,每天都卖出8个。

服务员重新整理⼀下,剩下的⼩⽪球正好装满2盒。

原来每盒有⼏个⼩⽪球? 答案与解析: "连续5天,每天都卖出8个"则⼀共卖出5×8=40(个)。

"新进6盒⼩⽪球","剩下的正好装满2盒",则卖出6-2=4(盒); 卖出40个,卖出4盒,则每盒有40÷4=10(个) 答:原来每盒有10个⼩⽪球。

袋⼦中有4只玩具⼩熊,5只玩具⼩狗,任意拿2只,会有哪⼏种结果?任意拿3只呢? 答案与解析:任意拿两个可能性有三种:⼀、可能是1个玩具⼩熊和1个玩具⼩狗;⼆、可能两个都是玩具⼩熊;三、可能两个都是玩具⼩狗. 任意拿三个可能性有四种:⼀、可能3个都是玩具⼩熊;⼆、可能3个都是玩具⼩狗;三、可能有1个玩具⼩熊和2个玩具⼩狗;四、可能有2个玩具⼩熊和1个玩具⼩狗. 班上有15名⼩朋友,⽼师⾄少拿⼏本书,随意分给⼩朋友,才能保证⾄少有⼀个⼩朋友能得到两本书? 答案与解析: 班上有15个⼩朋友,如果有15本书,这样每个⼩朋友可以拿到⼀本;如果有16本书,就多出⼀本,这多出来的⼀本就可以发给这15个同学中的任意1个.这样就有1个⼩朋友会拿到2本书.所以⽼师⾄少拿16本书,随意分给⼩朋友,才能保证⾄少有⼀个⼩朋友能得到两本书. ⼀张纸⽚,第⼀次将它撕成4⽚,以后每次在纸⽚中取⼀⽚,并将它撕成4⽚,这样撕10次,共有______⽚纸⽚。

答案与解析:每次撕⼀次纸⽚,创造了四张,减少了⼀张,即创造了3张,撕10次,共有30张,加上原来的⼀张,共有31张。

【篇⼆】 甲、⼄两⼈同时打字,2分钟共打了240个字,已知甲每分钟⽐⼄多打10个字.问甲、⼄两⼈每分钟各打多少个? 答案与解析:甲(240÷2+10)÷2=65(个) ⼄65-10=55(个) 【⼩结】⾸先要理解2分钟共打了240个字,那么甲、⼄两⼈⼀分钟就打了240÷2=120(个).这样就转换成典型和差问题了. ⽅法⼀:甲(240÷2+10)÷2=65(个)⼄65-10=55(个) ⽅法⼆:⼄(240÷2-10)÷2=55(个)甲55+10=65(个) 五个学⽣友1,友2,友3,友4,友5⼀同去游玩,他们将各⾃的书包放在了⼀处.分⼿时友1带头开了个玩笑,他把友2⼩朋友的书包拿⾛了,后来其他的⼩朋友也都拿了别⼈的书包.试问在这次玩笑中故意错拿书包的情形有多少种不同⽅式? 答案与解析: 设友1、友2、友3、友4、友5的书包分别是1号、2号、3号、4号、5号.因为友1拿了2号书包,那么友2就有拿1号、3号、4号和5号书包的四种可能.如果友2拿了1号书包,友3拿了4号书包,友4拿了5号书包,友5拿了3号书包,这就是⼀种错拿⽅式.数⼀数共有11种错拿⽅式。

小学二年级下册奥数练习题大全

小学二年级下册奥数练习题大全

小学二年级下册奥数练习题大全1.小学二年级下册奥数练习题大全篇一1、20只小动物排一排,从左往右数第16只是小兔,从右往左数第10只是小鹿,求从小鹿数到小兔,一共有几只小动物?答案与解析:因为小兔的右边还有20-16=4只动物,小鹿的左边还有20-10=10只动物,所以从小鹿到小兔一共有20-4-10=6只动物。

2、一桶油连桶重19千克,吃了一半油后,连桶重12千克。

吃掉了多少油?油桶里原来有多少千克油?答案与解析:用原来的重量减去现在的重量就是吃掉的重量:19-12=7(千克),所得的7千克是原来油的一半,原来油的重量是7+7=14(千克)答:油桶里原来有14千克油。

2.小学二年级下册奥数练习题大全篇二1.王老师把同学们的画排成一行展览,从左边起第8张是方方的画,从方方的画开始再往右数还有8张。

一共展出了多少张画?【答案】8+8-1=15(张)一共展出了15张画。

2.30个小朋友排队去参观,平均分成2队。

小华排在第一队,她的前面有3人,她的后面有几人?【答案】30÷2=15(人)15-(3+1)=11(人)她的后面有11人。

3.小学二年级下册奥数练习题大全篇三在括号内填上合适的数。

(1)3,6,9,12,(),()(2)1,2,4,7,11,(),()(3)2,6,18,54,(),()【解析】(1)在数列3,6,9,12,(),()中,前一个数加上3就等于后一个数,相邻两个数的差都是3,根据这一规律,可以确定()里分别填15和18;(2)在数列1,2,4,7,11,(),()中,第一个数增加1等于第二个数,第二个数增加2等于第三个数,也就是相邻两个数的差依次是1,2,3,4……这样下一个数应为11增加5,所以应填16;再下一个数应比16大6,填22。

(3)在数列2,6,18,54,(),()中,后一个数是前一个数的3倍,根据这一规律可知道()里应分别填162和486。

4.小学二年级下册奥数练习题大全篇四1、甜甜家住在10楼,每上一层楼梯需要2分钟,那么从1楼上到5楼需要多少分钟?解析:爬楼梯的问题,主要是要明白几楼与几层楼梯是不同的,楼梯层数比楼数少1,楼数比楼梯层数多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年级奥数下册二年级奥数下册:第一讲机智与顿悟
二年级奥数下册:第一讲机智与顿悟习题
二年级奥数下册:第一讲机智与顿悟习题解答
二年级奥数下册:第二讲数数与计数
二年级奥数下册:第二讲数数与计数习题
二年级奥数下册:第二讲数数与计数习题解答
二年级奥数下册:第三讲速算与巧算
二年级奥数下册:第三讲速算与巧算习题
二年级奥数下册:第三讲速算与巧算习题解答
二年级奥数下册:第四讲数与形相映
二年级奥数下册:第四讲数与形相映习题
二年级奥数下册:第四讲数与形相映习题解答
二年级奥数下册:第五讲一笔画问题
二年级奥数下册:第五讲一笔画问题习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