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感官评价

合集下载

食品感官评价

食品感官评价

1.食品感官评价:利用人的内外感觉器官和一定的方法在一定条件下,对食品的感官质量特性进行检验与评价。

2.食品感官评价的主要任务:①调查实际消费者和潜在消费者对食品感官质量的要求。

【(1)调查消费者喜爱某种食品的程度(2)偏好实验:调查两种以上同类食品中哪一种更受欢迎。

(3)敏感性试验:调查消费者对某食品的感官质量要达到什么阈限才能感受到。

】②分析操作人员、设备、原辅料、工艺、环境及时间等对食品感官质量影响程度。

③为制定原辅料、半成品、成品的感官质量标准、相应的工艺标准和操作规程等提供依据。

④检验原辅料、半成品、成品的感官质量,判断工序是否处于稳定受控状态。

⑤评选优质产品3.根据食品质量特性不同:①食品固有质量特性—分析型检验②食品感觉质量特性—嗜好型检验4.食品感官评价结果的表达和误差:①感官评价结果分为:绝对判断结果;顺序判断结果;比较判断结果②结果表达为定性与定量:定量表达—“0,1”表达;定等定级、评分③存在的误差:操作人员、环境、原辅料、方法、时间、其他5.食品颜色的基本特性:①色调:不同波长的可见光在视觉上的表现②明度:颜色的敏感程度③饱和度:颜色的深浅、浓淡程度6.食品色泽:①天然色素:食品中的天然色素分为植物色素,动物色素,微生物色素②人工合成色素:胭脂红,苋菜红,柠檬黄,日落黄等7.食品的香气、臭气、异味是通俗分类。

食品香气中的香味物质:①共同特征:挥发性和可溶解性;②香气值=香味物质浓度/绝对阈值;③只有香气值大于1时,才能感受到8.食品香气的形成途径:①生物合成:直接由生物合成形成香味成分②直接酶作用:酶对香味前体物质作用形成③间接酶作用:酶促生成氧化剂对香味前体物质氧化生成香味成分④高温分解作用:加热或烧烤处理使前体物质成为香味成分9.食品的滋味:食品中呈味物质:小分子糖类多呈甜味;解离度较大的羧酸多呈酸味;中性盐多呈咸苦味;生物碱多呈苦味共同特征:溶于唾液。

呈味物质越易溶于唾液,持续时间越长。

食品感官评价感官评定的方法分类及标度

食品感官评价感官评定的方法分类及标度

确定所使用的评价基准,即数字标度的方法。标度 方法是感官检验的量化方式。
非很不不一稍喜很 非
常不喜太般喜欢喜 常
不喜欢喜

欢喜
喜欢



1 2 34 5 6 7 8 9 -4 -3 -2 -1 0 1 2 3 4
b 成对比较法
当试样数n很大时,一次把所有的试样进行比较 是困难的。此时,一般采用将n个试样两个一组、两 个一组地加以比较,根据其结果,最后对整体进行综合 性的相对评定,判断全体的优劣,从而得出数个样品相 对结果的评定方法,这种方法称为成对比较法。
d A - 非A检验
当评价员学会识别样品“A”后,再将一系列样品 呈送给这些检验人员,样品中有“A”,也有“非 A”。要求参评人员做出判断哪些是“A”,哪些 是“非A”。 适用于检验具有不同外观或后味的样品,也适用于 确定评价员对产品某一特性的灵敏性。
参加检验评定的人员一定要对样品“A”和非“A” 常熟悉,否则,结果将失去意义。
f 选择实验法 从二个以上的样品中,选择出一个最喜欢或最不喜欢的样品的检验方法。
“定A义”-“非:A评”检价验员法品评某样品特后,性划出的样品要应属求的预,先定如义的对类别甜。 度、嫩度、光泽等的要求
要求参评人员做出判断哪些是“A”,哪些是“非A”。 在加权评分法中,仅用一个平均数很难确切地表示某一指标应得的分数,这样使结果存在误差。 同时提供三个编码样品,其中有两个相同,一个不同。
➢评定基准的标准化
➢实验条件的规范化
➢评定员的素质
2.嗜好型感官评定
根据消费者的嗜好程度评定食品特性的方法。
二、常用的感官评定实验方法
1. 差别试验
差别试验只要求品评员评定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样品 中是否存在感官差异(或偏爱其一)

常见食品的感官评定(食品感官评定课件)

常见食品的感官评定(食品感官评定课件)
· 劣质鲜乳: 有明显的异味 , 如酸臭味 、牛粪味 、金属味 、 汽油味等
(4)滋味检验
· 良质鲜乳: 具有鲜乳独具的纯香味 ,滋味可口而稍甜 ,无 其他任何异味
· 次质鲜乳:有微酸味 ,轻微异味 · 劣质鲜乳: 有酸味 、咸味 、苦味等。
· 调味品类感官评定要点
· 香: 质量好的茶叶 , 一般都香味纯正 , 浸人心脾。
· 味: 指茶水的滋味 , 新茶汤色澄清而香气足 、陈茶则 汤色变褐 、香味差。
· 形: 茶叶的外形 , 质量好的茶叶外形均匀一致 ,所含 碎茶和杂质少 , 茶叶保管的好坏将直接影响茶水的滋 味 。茶叶一般用保鲜袋密封放入冰箱。
· 茶叶的感官评定应用举例—绿茶的感官评定
· 变质猪肉: 组织失去弹性 ,手指按压后不能复原。
(4) 脂肪
· 新鲜猪肉: 脂肪呈白色 , 具有光泽 ,有时呈肌肉红色, 柔软而富于弹性
· 次鲜猪肉: 脂肪呈灰色 ,无光泽 ,容易粘手 , 略带油 脂酸败味
· 变质猪肉: 脂肪表面污秽 ,有粘液 , 淡绿色 ,脂肪组 织软 ,有酸败味
( 5) 肉汤
· 植物油料的感官评定主要是依据其色泽 、组织状态 、 水分 、气味和滋味几项指标 。评定方式是通过眼观籽 粒饱满程度 、颜色 、光泽 、杂志 、霉变 、虫蚀 、成熟 度等 , 借助牙齿咬合 、手指按捏 、声响和感觉来判断 其水分大小 , 此外就是鼻嗅气味 、 口尝滋味 , 以感知 是否有异味。
· 植物油脂的质量优劣 ,在感官评定上也可归纳为色泽 、 气味 、滋味等几项 , 再结合透明度 、水分含量 、杂质 沉淀物等情况进行综合判断 。其中眼观油脂色泽是否 正常 , 有无杂质或沉淀物 , 鼻嗅是否有霉 、焦 、酸败 味 , 口尝是否有苦 、辣及其它异味等。

食品感官评定

食品感官评定
食品感官评定
15:58:46
第一部分 感官评定基本知识
食品的质量指标有哪些? 人们日常采购食物的接收标准是什么?
15:58:46
第一章 概 述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食品感官评定概念 是根据人的感觉器官来检查或测定食品 的特性(外形、色泽、味道、质感、 稠度等),并对食品质量做出评价。
注:食品感官评定、食品感官分析、食品感 官鉴定、食品感官检验、食品感官评价
在评定两种食物时,应先品尝味道低的 食物,然后品尝高浓度的食物,因为两 种不同味觉的食物会相互影响。
例如:
15:58:46
味觉
检查糖与苹果,如果先检查糖,再检查 苹果,那么就感到苹果的甜味清淡无味 。这是因为糖吸附了苹果中挥发性的芳 香物质,同时糖的甜度也掩盖了苹果的 味道,所以在评价食品味道时,应先检 查低浓度后检查高浓度的食品。
良质大豆油:呈黄色至橙黄色。 次质大豆油:呈棕色至褐色。
15:58:46
纯净油脂是无色、透明、略带粘性的液 体。但因油料本身带有各种色素,在加 工过程中这些色素溶解在油脂中而使油 脂具有颜色。油脂色泽的深浅,主要决 定于油料的含脂溶性色素的种类及含量 ,油料籽品质的好坏,加工方法,精炼 程度及油脂贮藏过程中的变化等。
15:58:46
蛋壳有裂纹,格窝现象;蛋壳破损,蛋 清外溢或壳外有轻度霉斑等。手摸有光 滑感。蛋与蛋碰击发出哑声(裂纹蛋),摇 动时内容物有流动感。有轻微的生石灰 味或轻度霉味。二类次质鲜蛋,蛋壳发 暗,壳表破碎且破口较大,蛋清大部分 流出。手掂重量轻;蛋拿在手掌上翻转 时总是一面向下(贴壳蛋),属次质鲜蛋 。
玻璃管中透过光线观察有没有异常现象。
15:58:46
食品感官评定中的主要感觉 2、听觉

食品感官评价教案

食品感官评价教案

食品感官评价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食品感官评价的定义、重要性及其在食品行业中的应用。

2. 掌握食品感官评价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3. 学会运用感官评价方法对食品进行品质分析与评价。

4. 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1. 食品感官评价概述食品感官评价的定义食品感官评价的重要性食品感官评价在食品行业中的应用2. 食品感官评价的基本原理感官评价的生物学基础感官评价的心理生理学基础感官评价的计量学基础3. 食品感官评价的方法感官描述性评价感官定量评价感官排序评价感官偏好评价4. 食品感官评价的操作步骤样品准备与处理评价员的筛选与培训评价条件的控制数据收集与分析5. 食品感官评价实例分析食品品质评价实例食品包装设计评价实例食品广告宣传评价实例三、教学方法1. 讲授:讲解食品感官评价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2. 演示:通过实物或视频演示食品感官评价的操作过程。

3. 实践:学生分组进行食品感官评价实验,锻炼实际操作能力。

4. 讨论:分组讨论实验结果,分析食品感官评价的方法与技巧。

四、教学资源1. 教材:食品感官评价相关教材或讲义。

2. 实验材料:各类食品样品、评价员手册、数据记录表格等。

3. 设备:实验室、感官评价室、多媒体教学设备等。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评估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提问及互动情况。

2.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操作能力、数据记录与分析能力。

3.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包括观点阐述、团队协作等。

4. 期末考试:设置有关食品感官评价的选择题、简答题和案例分析题,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活动安排1. 第1-2课时:介绍食品感官评价的定义、重要性和应用。

2. 第3-4课时:讲解食品感官评价的基本原理。

3. 第5-6课时:介绍食品感官评价的方法。

4. 第7-8课时:讲解食品感官评价的操作步骤。

5. 第9-10课时:进行食品感官评价实例分析。

6. 第11-12课时:进行实验实践,学生分组进行食品感官评价。

食品感官评价

食品感官评价

1.食品感官评定利用人体自身感觉的刺激反应即感受,如味觉,嗅觉,听觉和触觉用符号或文字做实验记录的数据,对食品的各项感官指标,如色香味形等做出评判已获得客观真实地数据,并利用数理统计手段,分析得到的数据对食品的感官质量进行综合评定的方法2.食品感官评定的意义1.是人类,动物择食的最基本方法2.是食品市场调查,产品研发,品质控制,品质评价的重要手段3.可及时,准确的鉴别出异常食品,便于及时处理4.由于灵敏度高,方法简便实用,在国内外得到广泛应用5.是理化检验,微生物检验的补充手段3.食品感官评定作用4.食品感官评定特点1.技术特点:通过人的主观感觉,精确测量人对食品各种感官特性的反应,并把可能存在的各种偏见降低到最低2.活动特点组织:评价员的组成,评价程序的简历,评价方法的设计,评价是环境条件的控制,目的是使评定在一定的控制条件下制备和处理样品,在规定的程序下进行试验,使各种偏见和外界因素对结果的影响降到最低测定:根据感觉采集数据,在产品的性质和人的感知之间建立联系分析:对数据进行数理统计分析结论:在分析基础上进行合理判断,得出结论5.感觉概念感觉就是客观事物的各种特征和属性,通过刺激人的不同感觉器官引起兴奋经神经传导反映到大脑皮层的神经中枢,从而产生的印象和反应6.感觉阈概念感官对所能接受刺激变化范围的上下限和对该范围内最微小变化产生感觉的灵敏程度7.感觉疲劳概念是经常发生在感官上的一种现象,各种感官在同一种刺激施加一段时间后均会发生程度不同的疲劳,疲劳现象发生在器官的末端神经,感受中心的神经和大脑的中枢神经上,疲劳的结果,是感官对刺激感受的灵敏度急剧下降8.影响感觉的因素1.感觉疲劳2.心理现象对比现象:对比增强现象:当两个刺激同时或相继存在时,把一个刺激的存在造成另一个刺激增强的现象在感觉这两个刺激的过程中,两个刺激量都未发生变化,而感觉上的变化,只能归于这两种刺激同时或先后存在对人心理上产生的影响,对比增强现象分同时对比和先后对比两种对比减弱现象:与对比增强现象相反,若一种刺激的存在减弱了另一种刺激,则将这种现象称为对比减弱现象相乘作用:当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刺激同时施加时,感觉水平超出每种刺激单独作用效果叠加的现象变调现象:当两个刺激先后施加时,一个刺激造成另一个刺激的感觉发生本质变化的现象阻碍作用:当某种刺激的存在阻碍了对另一种刺激的感觉时,称为阻碍作用3.年龄因素4.生理因素5.温度因素、6.心理因素9.范式实验概念:一种气体物质不送入口中而在舌上被感觉出的技术方法:首先,用手捏住鼻孔,通过张口呼吸,然后把一个盛有气味物质的小瓶放在张开口旁,迅速地吸入一口气并立即拿走小瓶,闭口,放开鼻孔,使气流通过鼻孔流出,从而在舌上感觉到该物质10.四种基本味11.我国味的分类12.影响味觉的因素13.样品制备区的要求、1.环境条件良好的通风性能,防止制备过程中样品的气味传入试验区样品制备区应与试验区相邻感官,鉴评人员入试验区时不能,通过样品制备区样品制备区内所使用的器皿,用具和设施都应无气味适合的上,下水2.常用设施和用具样品制备区应配备必要的加热保温设施以保证样品能适当处理和按要求维持在规定温度下,样品制备区还应配备贮藏设施,能存放样品,试验器皿和用具,根据需要还可以配备一定的厨房用具和办公用具14. 样品制备的要求1.均一性:就是指制备的样品除所要评价的特性外,其他特性应完全相同2.样品量:感官鉴评人员,实际能够鉴评的样品数取决于下列几个因素1.感官鉴评人员的预期值:这主要指参加感官鉴评人员,事先对试验了解的程度和面的信息对所进行试验难易程度的预估2.感官评定人员的主观因素:对试验重要性的认识,对实验的兴趣,理解,分辨未知样品特性和特性差别的能力3.样品特性:样品特性强度越高,能够正常鉴评的样品数越少,强烈的气味或味道会明显减少可鉴评的样品数3.精确定量:样品总量,分量都要精确定量4.严格操作:制备的时间,温度,搅拌速率等制备条件要严格控制15. 感官评价员分类专家型,消费者型,无经验型,有经验型,训练型16. 筛选中应注意的问题1.最好使用与正式试验相类似的实验材料2.要根据各次的实验结果随时调整实验的难度3.参加筛选的人数应多些4.多次筛选强烈的气味或味道会明显减少可鉴评的样品数17. 标度种类名义标度:对事件的赋值仅作标记,不反应序列特征。

第四章 食品感官评价

第四章  食品感官评价

4.2 食品感官评价的组织形式
依照不同的试验目的有多种组织形式,其中组织
者所起的作用最为关键: 组织者除了必备的感官识别能力和专业知识水平 外,还要熟悉多种试验方式; 根据实际问题正确地选择试验法、设计试验方案、
统计试验结果并给出正确的结论;
还需要有一定的管理能力,如适时召集会议,培 训和筛选评价员等。
理想的载体应没有强的风味,不影响样品性质。 载体风味与样品具有一定适宜程度。样品载体应是容 易得到的,这可以保证试验结果的重现性。在选择样 品和载体混合比例时,应避免二者之间的拮抗效应或 协同效应。将样品定量混人选用的载体中或置于载体 表面。 常用载体有牛奶、油、面条、大米饭、馒头、菜 泥、面包、乳化剂和奶油等。
4.4.1.2 样品制备区
感官试验的准备场所,在此进行选择试验器具、 制备样品、样品与器具编码等工作。 制备区应具备的条件: 1.制备区与试验区相邻。 2。制备区不是评价员进入试验区的必经之路。 3,通风性能好,并有合适的上下水装置。 4.试验器具、设备、室内设施必须用无味材料制成。 5.样品制备时,其风味不应流人试验区。 6. 制备区常备的设备:加热器、冰箱、恒温箱、烤 箱、干燥箱、贮藏柜、微波炉等。
第四章 食品感官评价
食品感官评价是在相对稳定的环境条件下,以感 官评价员的感觉器官(味觉、嗅觉、视觉、听觉和触 觉)为基础,对食品的各项指标如色、香、味、硬度 等理化特性做出评价,然后采用数理统计方法评判食 物优劣的一种试验方法。 试验结果注重集体的结论,而不是个体的感觉。 广泛应用于食品的生产、加工、贮运、贸易、消 费等方面,在食品市场调研、新产品开发、生产质量 控制等工作环节中起重要作用。
4. 4 感官评价试验的客观条件
4.4.1环境条件

食品感官评价名词解释

食品感官评价名词解释

食品感官评价名词解释
食品感官评价是指通过感官感知物质属性、特征和品质的过程。

它是通过观察、嗅闻、触摸、品尝等感官来评价食品的外观、气味、口感和味道等方面的质量。

1. 外观:指食品的外在形态、色泽、透明度等特征。

外观评价可以包括大小、形状、表面质地、颜色等因素,并通过观察物体的形状、颜色等特点来评价食品的美感和卫生状况。

2. 气味:指食品具有的特定香气。

气味评价可以考察食品的香气是否浓郁、清新、特殊,以及是否有异味或腐败的气味等。

3. 口感:指食品在嘴里产生的感觉和口腔的反应。

口感评价包括食品的质地、口感、咬碎后的变化以及在口腔中的滋味感受等。

- 质地:指食品的软硬程度、松脆程度、粘性等特征。

通过
咀嚼、咳嗽等动作来评价食品在口腔中的物理感受。

- 口感:指食品在嘴里的感觉,如滑腻、爽口、清新、润滑等。

- 味道:指食品含有的各种味觉感受,如甜、酸、苦、咸、
鲜等,以及其余味等。

4. 味觉:指舌头上的味蕾对食物化学成分所产生的味道感受。

味觉评价包括对食物中各种化学味道的感官体验,如甘、酸、苦、咸等。

食品感官评价的目的是为了评价食品的质量和满意度,并为食品的改进提供依据。

通过对食品的感官评价,可以从感知的角度来研究食品的质量控制、适口性和口味改良等问题,提高消费者对食品的认同感和满意度。

同时,食品感官评价也可以用来指导食品的生产和研发,以便得到更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将人的感觉器官作为分析仪器来测定食品的感官品质。感官评定员需经过筛选/培训,测定样品的制备及评定环境需标准化
差别检验:确定两个样品之间是否有可觉察的差别。如:检验两个乳糖含量不同牛奶样品,人们是否能觉察这种差别。
3、三点检验、二-三点检验的基本方法:包括工作表(主控表)、评分表、结果统计及分析方法等(参照书)。
三点检验:三点检验法是同时提供三个样品,其中二个是相同的,要求评价员区别出有差别的一个样品的检验方法。
二-三点检验:二-三点检验同时提供三个样品,其中一个标明“对照”,要求评价员从其他两个样品中选出与“对照”相同的一个样品的检验方法。
第四章 情感检验
1、标度的概念及其主要类型 :
标度:将人的感觉、态度或喜好等用特定的数字表示出来的一种方法 。
类型:名义标度、序级标度、等距标度、比率标度
2、类项标度的基本原理与主要形式 :
6、评价员考核的内容:
?正确性:考察每个候选评价员是否能够正确地评价样品,如正确区别、分类、排序和评分;?稳定性:考察每个候选评价员对同一组样品先后评价的再现度;
?一致性:考察各候选评价员之间是否掌握统一标准做出一致的评价。
7、感官评价实验室的功能分区:
检验区、集体工作区、准备区 和办公、辅助区域
8、感官评价实验室设计的原则:
酸:最佳35~50℃,17~42℃阈值变化不大;
甜:最佳35~50℃,17~37℃阈值 ↓,越过37℃阈值 ↑;
苦:最佳10℃,17~42℃阈值 ↑;
咸:最佳18~35℃,17~42℃阈值 ↑;
10、嗅觉的特点:
?极高的敏感性;
?容易疲劳;
?嗅觉会相互作用。
11、生理状态对味觉的影响:
?疾病的影响:身体患病或异常时,会导致失味、味觉迟钝或变味。从某种意义讲:味觉的敏感性取决于身体的需求状况;
关键字:感官评定,分析技术,食品工业,感觉阈,风味
感官评定是一个发展中的领域,它主要研究利用人来测量感官的感知及这种感知对食物和口味接受性的影响。感官评定方法在经济学上也非常有用。感官评定可以确定商品的价值,甚至它的可接受性。它可以帮助我们选择最合理的路线,得到最佳的价值价格比。
ANNON (1975)的表述:感官评定是指这样一门学科,它用于揭示、测量、分析和说明食品或材料在为人的视、嗅和触等感觉器官所接受时的特性。换言之,感官评定是用人们的感觉器官(即嗅、味、触、听、视)对食品的感官特性进行评价的一门科学.其本质就是科学地量度和分析人们接触到食品时,感觉器官所感知的各种物性反应。食品感官评定学是在食品理化分析的基础上,集心理学、生理学、统计学的知识发展起来的一门学科。
条件可控、减少外界干扰
9、感官评价实验室内环境控制的要求:
?微气候:温度和湿度:21℃,湿度65%。
?空气流通与洁净:空气清新,应保证与室外足够的空气流通,同时室内的家具、材料、用具也要避免产生气味。
?光线与照明:一般试验室光照度为200~400lx的,自然光和人工照明结合,白色灯光,光线尽量垂直,不闪烁。
3、专家型的评价员应具备哪些条件?
?需要积累多年工作经验和感观分析经历;
?在特性感觉上具有一定天赋;
?在特征表述上具有突出的能力。
4、了解评价员的途径或方法有哪些?
问卷调查和面谈
5、评价员培训的目的是什么?
向候选评价员提供感观分析基本技术与基本方法及有关产品的基本知识,提高他们觉察、识别和描述感官刺激的能力,使最终产生的评价员小组能作为特殊的“分析仪器”产生可靠的评价结果。
食品感官评价
篇一:食品感官评价 复习
食品感官评价
绪论
1、感官评价的应用:
产品质量控制与管理、产品开发、风味营销、消费嗜好
2、感官评价的概念:
感官评价:是用于唤起、测量、分析和解释产品通过视觉、嗅觉、味觉、触觉和听觉等感受到的食品及其材料的特性所引起反应的一种科学方法(用感觉器官检查产品的感官特性)。
感官参数是最直接、最外在的,可由消费者完全作以判断的质量因素,如食品颜色、大小、形状、结构、稠度、粘度、味道和气味等,它也是食品质量中最敏感的部分,也是影响消费者做出购买决定的重要方面。感觉是客观事物的不同特性在人脑中引起的反应。感觉是最简单的心理过程,是形成各种复杂心理的基础。感官或感觉器官并不是对所有的变化都会产生反应。只有当引起感觉器官发生变化的外界刺激处于适当范围内时,才能产生正常的感觉。刺激量过大或过小都会造成感觉器官无反应而不产生感觉或者是反应过于强烈而失却感觉。感官是由感觉细胞或一组对外界刺激有反应的细胞组成,这些细胞获得刺激后,能将这些刺激信号通过神经传导到大脑。比如:人的五官
② 考虑端点效应 ;
③ 考虑给评价员的参照标准、描述语言和物理强度标准 ;
④ 感官特征的定义要适当、明确 ;
⑤ 在分析之前应考虑数据的转换是否符合统计的原理 。
4、排序检验法的基本方法及结果分析方法 :
排序检验法:指比较三种以上样品某特性的强度或偏好程度,排出顺序并计算其显著性的方法。
Friedman检验:
3、风味剖面图及其画法:
对产品风味的整体印象用
篇二:食品感官评价_论文
食品感官评定综述
摘要:感官评定是一个发展中的领域,它主要研究利用人来测量感官的感知及这种感知对食物和口味接受性的影响。食品感官评定学是在食品理化分析的基础上,集心理学、生理学、统计学的知识发展起来的一门学科。
变调现象:当两个刺激先后施加时,一个刺激造成另一个刺激的感觉发生本质变化的现象。
7、味觉的特点:
?味觉与嗅觉关系密切:鼻子不灵,舌头也不管用;
?有味物质在口腔内刺激强度随时间而降低,即味觉适应;
?味觉的相互作用:味的对比、消杀、转换、相乘作用;
?影响味觉的因素较多:感受时间、温度、呈味物质的水溶性、介质、身体状况。
第一章 食品感官评价的基础
1、感觉、感官的定义及特点。
感觉:客观事物的不同特性刺激感官后,在人脑中引起的反应。
特点:?感觉可以反映外界事物的属性,但不局限于此;
?感觉也反映人体自身活动和舒适情况;
?感觉是低级的反映形式,但它是一切高级复杂心理的基础和前提;
?感觉的敏感性因人而异,受先天和后天因素的影响。
?需要具备感知食品感官质量特性和次序的能力和特征表述上的能力;
?以人作为仪器,各评价员敏感性不一样,人易受到干扰,波动性较大。
评价员的基本要求:
?试验要重复多次,降低误差;
?每次试验使用多位参评者,一般在20~50位之间;
?要对参评人员进行筛选;
?对感官分析人员要进行培训。
评价员类型:专家型、消费者型、无经验型、有经验型、训练型
8、基本味觉及其代表性的物质:
酸:由H引起,如盐酸、氨基酸、柠檬酸等;
甜:主要由蔗糖、葡萄糖等引起;
苦:由奎宁、咖啡因等引起;
咸:主要是由NaCl引起;
(鲜:由海藻中的谷氨酸钠(MSG)、鱼和肉中的肌苷酸二钠(IMP)、蘑菇中的鸟苷酸二钠(GMP)等引起;)
9、温度对味觉的影响规律:
最能刺激味觉的温度在10~40℃,30℃最为敏感。
基本原理:提供一组不连续的反应选项,表示感官强度的升高或偏爱程度的增加,评价员根据感觉到的强度或对样品的偏爱程度选择相应选项 。
主要形式:整数标度、语言类标度、15点方格标度、相对于参照的类项标度、整体差异类项标度、对儿童的快感标度等。
3、考虑标度方法时应考虑的问题:
① 标度方法是否有足够的空间来区分样品 ;
现象:感受器在同一刺激物的持续作用下,敏感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
原因:各种感官在同一种刺激施加一段时间后,均会发生不同程度的疲劳;
结果:感官对刺激感受的灵敏度急剧下降。
6、心理作用对感觉的影响。
对比增强:当两个刺激同时或相继存在时,一个刺激的存在造成另一个刺激增强的现象。 对比减弱:当两个刺激同时或相继存在时,一个刺激的存在造成另一个刺激减弱的现象。 协同效应:又叫相乘效应,是两种或多种刺激综合效应,它导致感觉水平超过预期的每种刺激各自的效应的叠加。
食品感官鉴评在新产品的研制、食品质量评价、市场预测、产品评优等方面 也都已获得了广泛应用。感官评定主要应用在质量控制、产品研究和开发方面。感官评定不但在仪器的定位和评估中非常有用,在其他领域也有用处。感官评定的基本功能就是进行有效、可靠的检验测试,为正确合理的决定提供依据。
一.感官评价的分类
1.感官评定 I (分析型感官评定)
感官:即感觉器官,由感觉细胞或一组对外界刺激有反应的细胞组成,这些细胞获得刺激后,能将这些刺激信号通过神经传导到大脑。
特点:?对周围环境和机体内部的化学和物理变化非常敏感;
?一种感官只能接受和识别一种刺激;
?只有刺激量达到一定程度才能对感官产生作用;
?某种刺激连续施加到感官上一段时间后,感官会产生疲劳(适应)现象,感官的灵敏度随之明显下降;
?确定评价方法;
?准备主控表;
?随即编码样品容器并准备样品;
?准备评分表;
?将样品呈送给评价员进行评价;
?将评分表解码;
?统计结果;
?数据分析;
?得出结论。
第三章 差别检验
1、感官评价方法的分类:
按应用的目的分为:嗜好型和分析型;
按方法的性质分为:差别检验、情感检验以及描述性检验。
2、举例说明差别检验的应用:
第五章 描述性分析检验法
1、描述性分析的类型:
简单描述法和定量描述法
2、描述性分析的主要内容:
① 外观色泽,嗅闻气味特征;
② 品尝后口中的风味特征(味觉、嗅觉及冷、热等知觉和余味);
③ 产品的组织特性及质地特性(硬度、凝结度、黏度、附着度、弹性、破裂度、咀嚼度等);
④ 产品的几何特性(颗粒、形态、平滑感、层状感、丝状感、粗粒感、反映水、油含量的油感、湿润感等特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