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感官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的一般原则与方法 (2)
食品感官品评方法和要求

“豆腐脑战争”
是淋上糖浆,还是浇上酱汁,一碗普通的豆腐脑,“吃”到了微博 上,变得“兹事体大”。甜咸之争最后已经上升为“派系斗争”, 博友互称“甜党”、“咸党”,有呼吁“双边会谈”的,也有声称 “拒绝妥协”的,两派笔伐,奇文倍出,战火不断升级。
“最贵鼻子”
英国最大奶酪生产商“威克农场”63岁首席奶酪质检师尼吉 尔·普利的鼻子,一直被威克农场的老板认为是该农场奶酪生 意蒸蒸日上的秘诀之一。
普利的鼻子能够分辨出最细微的奶酪香味和各种气味区别,经 他的鼻子品评出来的优等奶酪,投放到市场后总是深受消费者 的喜爱和欢迎。为了保护普利这只至关紧要的鼻子,威克农场 的老板日前决定在英国伦敦劳埃德保险市场为普利的鼻子投保 500万英镑,从而使普利的鼻子成了世界上“最昂贵的鼻子”。
润豆花于无形”。
2、常用的感官评定实验方法
差别试验
差别试验只要求品评员评定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样品 中是否存在感官差异(或偏爱其一)
差别试验
成对比较检验法
二-三点检验法 三点检验法 “A”-“非A”检验法 五中取二检验法
成对比较检验法
两个样品的对比测定,最简便的差别检验法
通过反复评定,判断哪个样品达到了产品设计上对某特性的要求,如对
成对比较的两种形式
差别成对比较(双边检验)
根据专业知识和要 解决的问题来决定
不知道两种样品间某种感官属性上存在差别 只关心两个样品是否不同
定向成对比较(单边检验)
知道两种样品在某一特定感官属性上存 在差别 想具体知道两个样品特性差异,而且还考 虑差异的方向性
食品感官评价--第二章+食品感官评定条件

2.样品量
样品量对感官评价试验的影响,体现在两个方面,
即感官评价人员在一次试验所能评价的样品个数 及试验中提供给每个评价人员供分析用的样品数 量。
感官评价人员在感官评价试验期间,理论上可以
评价许多不同类型的样品,但实际能够评价的样 品数取决于下列几个因素:
(1)感官评价人员的预期值
这主要指参加感官评价的人员,事先对试验了解的
•
•
•
4.样品的摆放顺序
呈送给评价员的样品的摆放顺序也会对感官评价试验(尤
其是评分试验和顺位试验)结果产生影响。这种影响涉及 到两个方面:
• 一是在比较两个与客观顺序无关的刺激时,常常会过高 地评价最初的刺激或第二次刺激,造成所谓的第一类误 差或第二类误差; • 二是在评价员较难判断样品间差别时,往往会多次选择 放在特定位置上的样品。如在三点试验法中选择摆放在 中间的样品,在五中取二试验法中,则选择位于两端的 样品。
建立感官分析实验室的一般导则(GB/T 13868-1992)
等
食品感官评价的程序
感官实验室的建立 评价员的筛选和培训
样品的制备
感官分析方法的选择和数据处理
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没有正规的感官分析实验室
检验环境和条件不符合检验要求 评价员不具备检验资格 检验方法不规范 主观因素影响分析结果
应以感受所检测样品的特性为基础
4.器皿
无色、无味、便于清洗;
统一试验批次外形、颜色和大小应一致;
玻璃、陶瓷; 清洗剂无味; 储藏柜无味。
二、影响样品制备和呈送的外部因素
1.温度
在食品感官评价试验中,样品的温度是一个值得 考虑的因素,只有以恒定和适当的温度提供样品才能 获得稳定的结果。 样品温度的控制应以最容易感受样品间所评价特 性为基础,通常是将样品温度保持在该种产品日常食 用的温度。
食品感官评价作业

食品感官评价指标体系的确定与方法感官评价技术的广泛应用是在20世纪下半叶随着消费品公司的快速发展而成长起来的。
经过近几十年的发展,该项技术已逐步延伸到了食品、纺织、化工、印刷、医药等各个领域, 其中以食品行业最为突出,通过感官分析不仅可以解析食品本身的感官特性, 而且为产品研发者、质量管理人员提供关于产品感官性质的重要而有价值的信息,为产品的研发和质量控制提供依据。
所以目前一些大的食品企业正逐渐完善该项技术的应用。
而要进行一项食品的感官分析检验需要具备一些必备的硬件和软件设施。
本文对食品感官评价体系的确定与方法,做了简要的介绍。
感官指标是描述和判断食品质量最直观的指标。
科学合理的感官指标能反映该食品的特征品质和质量要求, 直接影响到食品品质的界定和食品质量与安全的控制。
目前, 在我国的产品标准中, 感官指标大多采用定性描述。
这种描述方法在科学性和准确性方面存在不足, 导致感官指标的设置存在一定的随意性和不规范性。
对已设置的感官指标缺乏相应的检测方法, 不能像理化指标和卫生指标那样得到检验和监查。
因此研究食品感官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的一般原则与方法, 是制定我国不同类型食品感官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工作, 也是我国感官分析标准化工作的重要内容, 对完善我国食品质量标准体系, 保障食品质量与安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般食品的感官特性被分为五类:(1)外观:颜色、透明度、大小和形状、表面质地、碳酸饱和度;(2)气味、香气、香味;(3)粘度、粘稠与质地;(4)风味:香气、味道、化学感觉;(5)声音。
针对食品的感官特性进行描述、定义而制定的指标为食品的感官指标。
对不同的感官特性可制定不同的感官指标。
所有感官指标的集合构成了感官指标体系。
对于某种特定的食品, 无需对其所有的感官特性制定指标, 只需选择和确定那些能够反映该食品感官品质特征的感官特性并加以描述、定义和评价, 即为该食品的感官指标, 并构成其感官品质评价指标体系。
食品感官评价方法

大于或等于上述临界值。
实例:
30位评定员判定某种食品经过冷藏(A) 和室温储藏(非A)后两者的差异关系,每位 评定员评价两个“A”和三个“非A” ,结果如 下表:
“A” 40 “非A” 40 50
90
判为“A”的回答数
累计 80 70
150
判为“非A”的回答数 20
累计 60
三、“A”-“非A”检验法
简单排序检验
尺度评定方法
对照差异检验
一、3点检验法
3点检验法,是差别检验中最常用的的一种方法,是 由美国的Bengtson及同事一起发明的。在检验中, 将三个样品同时呈送给评价人员,并告知参评人员其 中两个样品是一样的,另外一个样品与其他两个样品 不同,请品评人员品尝后挑出不同的那一个。 概率:1/3
由于
n=150,因此
将数据带入公式,得结果X2=7.1429
由于 7.1429 > 6.63,因此在1%水平显著。
四、成对比较检验法
成对比较检验有两种形式: (1)差别成对比较 (简称差别实验和异同实验)
(2)定向成对比较法 如果感官评价员已经知道两种产品在某一特定感 官属性上存在差别,那么就应采用定向成对比较试验 。 如果感官评价员不知道样品间何种感官属性不同 ,那么就应采用差别成对比较试验。
主要方法:成对比较检验法、3点检验法、 2-3点检验法、5中取2检验法、“A”-“非A” 检验法、选择检验法、配偶检验法。
三点检验法
二—三点检验 法
成对比较差异 检验
逐步排序检验
五中选二检验
“A”—“非A” 检验 简单差别检验 相似检验
食品感官评定课件2

第五章:食品感官评定方法
♦ 1、差异识别 ♦ 2、差异标度和分类试验 ♦ 3、描述分析性试验
宁波大学生命学院
2
第一节 差异识别
♦ 1、二点试验法 ♦ 2、一——二点试验法 ♦ 3、三点试验法 ♦ 4、A和非A法 ♦ 5、五中取二法 ♦ 6、选择试验法 ♦ 7、配偶试验法
宁波大学生命学院
4
例题
♦ 在20张有效问答表中,有17张回答正确,
问两个样品间有没有差异。
宁波大学生命学院
5
♦ 统计有效问答表的正解数,与表中显著
水平的数比较,若大于等于表中的数, 说明有显著差异。 ♦ 有效问答表大于100,k值查表 ♦ (n+1)/2+k(n)1/2
宁波大学生命学院
6
2、1,2点试验法(2,3点检验)
宁波大学生命学院
14
第二节、差异标度和分类试验
♦ 1、顺位试验法 、 ♦ 2、分类试验法 、 ♦ 3、评分试验法 、 ♦ 4、成对比较法 、 ♦ 5、多项特性评析法 、
宁波大学生命学院
15
1、顺序试验法
♦ 比较数个样品,按指定特性由强度或嗜好程度 比较数个样品,
排出一系列样品的方法称为顺位试验法。 排出一系列样品的方法称为顺位试验法。该法 只排出样品次序,不评价其间的差异大小。 只排出样品次序,不评价其间的差异大小。 ♦ 检验前,应由组织者对检验提出具体的规定, 检验前,应由组织者对检验提出具体的规定, 此外,排序只能按一种特性进行, 此外,排序只能按一种特性进行,如果要求对 不同的特性排序, 不同的特性排序,则应按不同的特性安排不同 的排序。 的排序。 ♦ 检验时,鉴评员得到全部被检样品后,按规定 检验时,鉴评员得到全部被检样品后, 要求将样品进行大概分类并记下样品号码, 要求将样品进行大概分类并记下样品号码,然 后整理比较,找出最强和最弱者, 后整理比较,找出最强和最弱者,类推次强和 次弱者,最后确定整个系列的强弱顺序。 次弱者,最后确定整个系列的强弱顺序。
食品感官评价原理与技术2

量化的常用方法
分类法:将样品分成几组,各组之间只是命名上有所 不同。如水果按照颜色分类。 打分法:是商业领域被认为最有效的评判方法,由专 业打分员打分。如对香熏香肠打分,差=1分;一般=2 分;好=3分;很好=4分;非常好=5分。 排序法:将样品按照强度、等级或其他性质进行排序。 标度法:品评员根据一定范围内的标尺(通常是0~10) 对样品进行评判,但这种标尺的使用是经过事先培训 的。
描述分析
三、常用的描述分析方法 3、定量描述分析法
参评人员要具备对试验样品的感官性质的差别进行识别的能力。在正 式试验前,要对品评人员进行培训,首先是描述词汇的建立,召集所有 的品评人员,对样品进行观察,然后每个人都对产品进行描述,尽量用 他们熟悉的常用的词汇,由小组组长将这些词汇写在大家都能看到的黑 板上,然后大家分组讨论,对刚才形成的词汇进行修订,并给出每个词 汇的定义。培训结束后,要形成一份大家都认同的描述词汇表,而且 要求每个品评人员对其定义都能够真正理解。这个描述词汇表就在正 式试验时使用,要求品评人员对产品就每项性质进行打分,一般采用 15cm的直线进行标度正式试验时,为了避免互相干扰,品评人员在单 独的品评室对样品进行评价,试验结束后,将标尺上的刻度转化成数 值输入计算机,和风味剖析法不同,QDA的结果不是通过讨论综合大 家意见而得到的一种一致性的结果,而是经过统计分析得到的。 。
例4 对3种乳清分离蛋白胶体进行质地评价
样品:3种乳清分离蛋白胶体ABC;评价员:由11名 经过培训并对剖析有过一定经验的人员组成。
培训:在试验前,品评员接受10次每次为期1h的培 训,培训用样品为能代表所有试验样品的各种胶体 物质。首先由每个品评员对所提供样品进行品尝, 形成一份描述词汇表及定义,然后大家讨论。培训 结束时,形成一份正式正式描述词汇及定义。 正式评价:每个品评员在单独的品评室内进行单独 评价,所得到的样品规格一致,呈送顺序随机。试 验所用标尺为15cm长的直线,直线的端点分别为 “没有”和“非常大”。
第四章 食品感官评价

4.2 食品感官评价的组织形式
依照不同的试验目的有多种组织形式,其中组织
者所起的作用最为关键: 组织者除了必备的感官识别能力和专业知识水平 外,还要熟悉多种试验方式; 根据实际问题正确地选择试验法、设计试验方案、
统计试验结果并给出正确的结论;
还需要有一定的管理能力,如适时召集会议,培 训和筛选评价员等。
理想的载体应没有强的风味,不影响样品性质。 载体风味与样品具有一定适宜程度。样品载体应是容 易得到的,这可以保证试验结果的重现性。在选择样 品和载体混合比例时,应避免二者之间的拮抗效应或 协同效应。将样品定量混人选用的载体中或置于载体 表面。 常用载体有牛奶、油、面条、大米饭、馒头、菜 泥、面包、乳化剂和奶油等。
4.4.1.2 样品制备区
感官试验的准备场所,在此进行选择试验器具、 制备样品、样品与器具编码等工作。 制备区应具备的条件: 1.制备区与试验区相邻。 2。制备区不是评价员进入试验区的必经之路。 3,通风性能好,并有合适的上下水装置。 4.试验器具、设备、室内设施必须用无味材料制成。 5.样品制备时,其风味不应流人试验区。 6. 制备区常备的设备:加热器、冰箱、恒温箱、烤 箱、干燥箱、贮藏柜、微波炉等。
第四章 食品感官评价
食品感官评价是在相对稳定的环境条件下,以感 官评价员的感觉器官(味觉、嗅觉、视觉、听觉和触 觉)为基础,对食品的各项指标如色、香、味、硬度 等理化特性做出评价,然后采用数理统计方法评判食 物优劣的一种试验方法。 试验结果注重集体的结论,而不是个体的感觉。 广泛应用于食品的生产、加工、贮运、贸易、消 费等方面,在食品市场调研、新产品开发、生产质量 控制等工作环节中起重要作用。
4. 4 感官评价试验的客观条件
4.4.1环境条件
食品感官评定中描述性检验和定量定性消费者测试qqq

食品感官评定中描述性检验和定量定性消费者测试【摘要】感官评定有多种方法,常用的方法有差别试验(Difference Test)、阈值试验(Threshold Test)、分析或描述试验(Analysis or Description Test)和消费者试验(Consumer Test).描述性检验是所有感官分析方法中最为复杂的一种。
运用描述性检验,可以得到有关食品感官特征的最详细的资料,可用于鉴别配方和加工方式的变化,寻找所有感官品质中对消费者喜好和接受性影响最显著的因素。
消费者试验是由顾客根据各人的爱好对食品进行评判。
生产食品的最终目的是使食品被消费者接受和喜爱。
消费者试验的目的是确定广大消费者对食品的态度。
主要用于市场调查、向社会介绍新产品、进行预测等。
由于消费者一般都没有经过正规培训,个人的爱好、偏食习惯、感官敏感性等情况都不一致,故要求试验形式尽可能简单、明了、易行。
使得广大消费者乐于接受,而且要保证本文主要介绍了描述性分析的主要程序和实验方法、产品主要评价指标的确定、评价员语言规范化培训、品质剖析试验表的设计、试验的组织开展和品质剖析试验结果的统计分析方法,定量消费者测试之实验室测试评分法、定量消费者测试之集中地点测试评分法、定量消费者测试之家用测试评分法、定性消费者测试之问卷调查等等。
关键词:1.描述性检验1.1简介描述试验是对样品与标准样品之间进行比较,给出较为准确的描述。
描述试验要求试验人员对食品的质量指标用合理、清楚的文字作准确的描述。
描述试验有颜色和外表描述、风味描述、质构描述和定量描述。
其主要用途有:新产品的研制与开发;鉴别产品间的差别;质量控制;为仪器检验提供感官数据;提供产品特性的永久记录;监测产品在贮藏期间的变化等。
描述性检验是所有感官分析方法中最为复杂的一种。
运用描述性检验,可以得到有关食品感官特征的最详细的资料,用于鉴别配方和加工方式的变化且能精确分析一系列不同产品感官之间具体差异、贮藏条件及获得它们化学性质和感官特征之间相关性,以提高产品质量,寻找所有感官品质中对消费者喜好和接受性影响最显著的因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4) 可操作性原则: 制定的感官指标均有相应 的检测方法, 在实际工作中可操作执行。
2 食品感官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的一般程 序与方法
经分析, 食品感官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的程序 如图 1 所示。
首先对食品样品分类, 然后对该类食品的感 官特性进行分析确定。选择描述词或相关术语描 述、定义产品的感官特性, 使用适合的标度对感官 特性进行评价, 确定各种感官特性在食品感官品 质总体评价中所占的权重, 最后通过文献和试验 研究建立食品感官评价指标体系。
对于某种产品, 若已掌握基本评价方法和参 照标度, 则可使用同类产品建立参照框架, 以建立 和发展评价技术、评价术语和评价特性的特殊显 示顺序。评价每一系列参照产品时应确定其在使 用标度的位置, 以表达所感受到的特性变化的感 觉。 2.1.5 确定某种感官特性的权重 目前, 尚无标 准 方 法 确 定 某 种 感 官 特 性/感 官 指 标 在 食 品 感 官 品质总体评价中所占的权重。一般可通过消费者 偏好调查, 考察消费者对某类食品色、香、味、形等 感官特性的偏好程度, 再进行统计分析加以确定。 也可通过专家评价, 由具有统计学意义人数的专
( 1) 现有标准或其它权威文献中, 对该类食品 的感官特性有相关术语和描述词规定的, 可直接 选择采用。如对茶叶的感官评价, 应根据其要GB/T 14487- 1993 茶 叶 感 官 审 评 术 语 标 准 中 规定的评茶术语和定义。该标准中规定了各类茶 中 关 于 干 茶 形 状 、干 茶 色 泽 、汤 色 、香 气 、滋 味 、叶 底的通用术语以及绿茶、黄茶、黑茶、压制茶、乌龙 茶、白茶、红茶等用于描述其感官品质特征的专门 术语。
目前, 在我国的产品标准中, 感官指标大多采 用定性描述。这种描述方法在科学性和准确性方 面存在不足, 导致感官指标的设置存在一定的随 意性和不规范性。对已设置的感官指标缺乏相应 的检测方法, 不能像理化指标和卫生指标那样得
收稿日期: 2007- 08- 28 作者简介: 赵镭, 女, 1968 年出生, 博士 通讯作者: 刘文
关键词 食品 感官评价 指标体系 文章编号 1009- 7848( 2008) 03- 0121- 04
ISO 9000: 2000《质量管理体系 基础和术语》 中 将 质 量 定 义 为 一 组 固 有 特 性 满 足 要 求 的 程 度 [1], 而要求是指明示的、通常隐含的必须履行的需求 或期望。对于食品领域, 食品质量即为食品的一组 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其质量要求通常包括 食 品 的 安 全 性 、可 食 用 性 、营 养 性 、享 受 性 和 经 济 性。因此将食品标准中的感官指标、理化指标和卫 生指标及其检测方法等作为对该食品的质量要 求。其中, 理化指标主要体现对食品营养性的要 求, 卫生指标体现对食品安全性和可食用性的要 求, 而感官指标不仅体现对食品享受性和可食用 性的要求, 而且还综合反映对食品安全性的要求。 与产品的理化指标和卫生指标相比, 食品的感官 指标, 如外形、色泽、滋味、气味、均匀性等往往是 描述和判断产品质量最直观的指标。科学合理的 食品感官指标可以反映该食品的特征品质和质量 要求, 直接影响到食品品质的界定和食品质量与 安全的控制。
备这样的性质, 可产生一个强度等级的评价( 例如 蔗糖的甜味) 。从定性的角度看, 指用描述词规定 所有区分某一产品和其它同类产品的知觉。从定 量的角度看, 可用数值表示每一描述词的强度( 评 价员分析综合知觉中某一组分后得出的较强或较 弱印象) 。
一个综合的感官评价需要建立适合的描述 词。如果目标是评价所有特性, 则可建立“综合感 官剖面”。如果评价只与风味、气味、质地或外观有 关, 则可建立“部分感官剖面”。在这两种情况下, 选择描述词是建立感官剖面的初步阶段。
到检验和监查。因此研究食品感官评价指标体系 建立的一般原则与方法, 是制定我国不同类型食 品感官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工作, 也是我国感官 分析标准化工作的重要内容, 对完善我国食品质 量标准体系, 保障食品质量与安全具有重要的指 导意义。
1 食品感官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的一般原 则
一般食品的感官特性被分为 5 类[1]: ( 1) 外观: 颜色、透明度、大小和形状、表 面 质 地、碳酸饱和度; ( 2) 气味、香气、香味; ( 3) 黏度、稠度与质地; ( 4) 风味: 香气、味道、化学感觉; ( 5) 声音。 针对食品的感官特性进行描述、定义而制定 的指标为食品的感官指标。对不同的感官特性可 制定不同的感官指标。所有感官指标的集合构成 了感官指标体系。对于某种特定的食品, 无需对其 所有的感官特性制定指标, 只需选择和确定那些 能够反映该食品感官品质特征的感官特性并加以 描述、定义和评价, 即为该食品的感官指标, 并构 成其感官品质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科学合理的感 官指标体系需遵循以下四大原则: ( 1) 特征性原则: 制定的感官指标应能反映该 食品的特征感官品质和其特有的感官特性。
在确定描述词时, 应注意鉴定和检验用于建 立产品感官剖面描述词的方法, 规定建立检验过 程的不同阶段, 确保通过各阶段的检验获得产品 感官特性的完整描述, 最终方便地建立产品描述 词表。当现有描述词不够用时, 可在单一条件下允 许使用其它相关词。
在定义产品感官特性的相关术语时, 可参考 BS ISO 13299: 2003 《感官分析- 方法论- 建立感 官剖面的一般导则》。该标准规定了建立感官剖面 的所有步骤。感官剖面是对产品感官特性的描述, 包括按感知顺序感觉到的感官特性和对该感官特 性强度值的评价。对于食品或饮料类产品, 感官剖 面有利于研究消费者的感知和行为, 还能应用于 定义标准中涉及到的产品感官特性。 2.1.4 采用适合的感官特性评价标度 确定相关 术语或描述词后, 需采用适合的标度评价产品的 感 官 特 性 , 如 采 用 国 家 标 准 GB/T 16290- 1996 《感官分析- 方法学: 使用标度评价食品》的方法。 该标准规定了使用几种类型的标度对产品进行感 官评价的各种检验方法。其基本原则是根据每个 评价特性( 对应的术语或描述词) , 通过一个或多
摘要 感官指标是描述和判断食品质量最直观的指标。科学合理的感官指标能反映该食品的特征品质和质量 要求, 直接影响到食品品质的界定和食品质量与安全的控制。本文提出了食品感官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的一般原 则与方法, 旨在指导构建我国不同类型食品感官评价的指标体系, 完善食品质量标准, 为我国食品质量与安全 的保障提供标准化支撑。
( 2) 现有标准或其它权威文献中, 对该类食品 的感官特性无相关术语和描述词规定的, 需通过 标准方法来科学地选择、定义描述词和相关术语。
根据国家标准 GB /T 16861- 1997 《感官分析 通过多元分析方法鉴定和选择用于建立感官剖面 的描述词》中的有关定义, 描述词是指评价员对产 品的知觉中使用的某一部分的术语。描述词应具
2.1 食品感官评价指标体系各程序及方法 2.1.1 食品的分类 因不同类型的食品的感官特 性不同, 设置感官评价指标时应先进行科学合理 的分类, 然后针对不同类型的食品使用不同的评 价指标体系和方法。例如: 一般将加工食品分为 22 大类。其中, 按加工食品原料来源划分的 10 大 类: 谷物制品类、豆类制品类、薯类制品类、水果制 品 类 、蔬 菜 制 品 类 、肉 制 品 类 、蛋 制 品 类 、乳 制 品 类、水产制品类、蜂产品; 按加工食品性质划分的 9 大类: 食用 淀 粉 及 淀 粉 制 品 类 、食 用 油 脂 类 、食 糖 类 、糖 果 、巧 克 力 及 巧 克 力 制 品 类 、饮 料 类 、酒 类、冷冻饮品类、调味品类、特殊膳食用食品类; 按
加工食品加工工艺划分的两大类: 罐藏食品类、发 酵制品类。以上不包含的加工食品, 则为其它加工 食品类。此外, 还可进一步分为若干中类和小类, 具体分类方法可参考 GB/T 15091- 1994 以及即将 颁布的《加工食品基本术语和分类》国家标准[2]。 2.1.2 选择和确定该类食品的特征感官特性 任 何一种食品的感官品质特征是由多个感官指标来 界 定 的 。 设 置 产 品 的 感 官 指 标 主 要 涉 及 特 性 、特 征、描述词( 术语) 、强度等。在特征— ——定性方面, 感官特性的选择和相应的特性定义应该与产品的 化学特性和物理特性联系起来, 从而使制定的产 品感官指标与理化指标相互关联, 并能互相解释
124
中国食品学报
2008 年第 3 期
个事先确定的顺序标度、等距标度或比率标度等 对产品的总体感觉或某种感官特性进行分类[4]。也 可采用 GB19547- 2004 《感官分析 方法学 量值 估计法》中描述的使用量值估计进行感官特性评 价的方法。可参照 BS ISO 4121: 2003 《感官分 析- 定量反应尺度的使用指南》。该标准规定了如 何使用定量反应尺度 ( 反应是指在感官评价中评 价员感知的强度) 来评价产品, 适用于所有的定量 评价。
食品样品
食品分类
分析确定感官特性
文
仪器分析
献 描述定义特性
研
人感官 评定
相试 关验 性研
究
智能感官
分究 析
评价特性强度
评价
确定特性权重
建立感官评价指标体系
图 1 食品感官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的程序示意图 Fig.1 Flow chart for establishing index system of food sensory evaluation
第8卷 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