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小问号”教学设计
一年级科学上册第2课我的“小问号”教案1青岛版六三制

(4)提出问题
师:同学们在玩玩具时发现了哪些问题?哪个小组的同学愿意和大家说一说?
生:提问题:……
师:你们太棒了!从熟悉的玩具里发现这么多小问号,看来你们都是爱动脑的好孩子!
2、生活中的“小问号”
刚才我们在玩玩具时提出很多“为什么”。
那么,在生活中,你还有哪些“小问号”吗?
(2)教师提出活动要求
看到这么多玩具,大家一定迫不及待了吧?同学们可以先玩自己带来的玩具,然后把你的玩具跟其他同学交换着玩,还可以上来挑选老师带来的玩具。
也可以跟小组的同学一起玩。
老师还要提几点要求:
1、注意安全,讲礼貌
2、会分享玩具
3、在玩的过程中,要注意思考
4、有什么发现和问题,请在小组内说一说。
?……
教学反思
下面请大家说一说吧!
(1)先让学生想一想
(2)再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说一说
(3)然后让学生说出自己的“小问号”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同学们在生活中,能提出这么多“为什么”,看来真是生活中的有心人!你们能认真观察、勤于思考,一点儿也不比科学家差,真是了不起!
3、展示生活中的物体图片
大千世界千姿百态,我们的生活丰富多彩,大自然的奥秘千千万万,等着我们去发现。
下面,请大家看看我们生活中有趣的现象吧!
4、课堂评价
这节课同学们玩的都很开心,有这么多“小问号”。
这些“问题”,在我们以后的学习中都会一一解决。
三、拓展活动
只要我们善于观察,你就会有好多“小问号”。
课下,请同学们在校园里逛一逛,看看有哪些发现?把自己的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小问号”记录下来吧。
我的“小问号”-青岛2017版一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我的“小问号”-青岛2017版一年级科学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什么是小问号,有什么作用。
2.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探究能力,发展孩子们的思维方式。
3.帮助学生了解自然界的事物,探究生活中未知的事情,并学习收集数据、提炼信息、归纳总结的方法。
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爱好,激发大家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5.通过实际操作和经验总结,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重点1.认识小问号,了解它的作用;2.探究生活中未知的事情,学习收集数据、提炼信息的能力;3.通过实际操作和经验总结,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三、教学难点1.如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生活中未知的事情;2.如何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
四、教学方法1.课堂讲解和讨论;2.图片、视频讲解;3.实验观察;4.策略游戏;5.学生合作。
五、教学过程第一节:小问号是什么?1.课前:老师通过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介绍小问号,并告诉学生小问号的作用。
2.课中:老师请学生仔细观察一组小问号,让学生回答以下问题:–这组小问号有什么特点?–它们有什么作用?–在学习中,为什么会用到小问号?3.课后:让学生带着自己的“小问号”来到学校,展示给同学和老师,讲讲他的小问号是如何帮助他做出更好的大问题的。
第二节:探究未知的事情1.课前:老师通过图片、视频、实际物品等介绍三种非常奇怪的珍稀植物。
让学生尽可能的提出问题猜测这些珍稀的植物是哪三种,并对自己的想法进行归纳总结,通过探究过程预测答案。
2.课中:老师把珍稀植物展示给学生,让学生观察并提出问题,带领学生探究这些植物的身世、特征等,并根据探究结果填写反思表,反思自己的思考方式和探究精神。
3.课后:组织学生分小组对其他物品进行问答探究,提升学生探究能力。
第三节:学生团队合作1.课前:在班级中,老师把学生们分成小组(每组5人),将每组学生分配到一个任务,比如设计一个实验等。
2.课中:学生们各自研究自己小组的任务,并团队合作,完成任务。
青岛版科学(六三制)一年级上册第2课《我的“小问号”》教案

青岛版科学(六三制)一年级上册第2课《我的“小问号”》教案“小问号”教学目标:1、鼓励儿童提出问题,探究问题,知道科学探究的简单方法。
2、引导儿童乐于探究,了解生活中常见的自然现象和有关科学常识。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了解探索、创造、发明的过程与方法。
教学难点:引导儿童爱动脑筋,掌握初步的探究问题的方法,启蒙创新意识。
教学准备:学生自备喜欢的玩具1个。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鼓励儿童提出问题,探究问题,知道科学探究的简单方法。
2、引导儿童乐于探究,了解生活中常见的自然现象和有关科学常识。
一、兴趣导入。
师:老师布置让大家挑一个喜欢的玩具带到学校来,大家都带来了吗?师:现在让我们一块来玩吧!二、活动一:玩一玩,提出“小问号”。
1、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课本上的图片。
师:这些小朋友在玩的过程中提出了哪些有趣的小问号呢?让学生说一说。
2、提出自己的小问号。
师:现在我们开始玩自己手中的玩具。
学生动手玩一玩。
师:你能提出自己的小问号吗?让学生提出自己的感兴趣小问号,全部集体交流。
三、全课小结。
师:这节课大家玩的高兴吗?有没有自己想要知道的小问号吗?指定学生尝试说一说。
【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鼓励儿童提出问题,探究问题,知道科学探究的简单方法。
2、引导儿童乐于探究,了解生活中常见的自然现象和有关科学常识。
一、活动二:生活中,你有哪些“小问号”?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第6页的图片。
师:你想知道什么?多找几位学生根据图片表达自己的想法。
师: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当中,你有哪些“小问号”呢?学生根据生活实际,找出更多的小问号,充分让他们表达想法。
二、拓展活动。
师:同学们来到新学校已经四个星期了,你在我们的校园里面发现“小问号”了吗?让学生根据平时的观察,充分发表自己的想法。
三、课外实践。
1、观察蚂蚁。
2、玩踩影子游戏。
3、荡秋千。
要求学生在玩的过程中,随时提出自己的小问号。
板书设计:《我的“小问号”》问题→观察→办法→动手→解决。
最新青岛版科学一年级上册我的“小问号”教学设计

师:你有一个重大发现,发现了转起来有变化,还有吗?
师:这一个问题太具有探究意义啦,如何让陀螺转的又快又稳。 看来啊,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我们能够提出很多好问题。
方法二——观察现象可以提出“小问号”。
师:孩子们,看这几幅图片,你可以用这样的方式表达吗? 我观察到了 (现象), 我的小问号是:(问题)?
师:通过爬这一现象,找到了小问号,还有吗? 师:通过观察鱼儿游,想到了转向问题,真会思考,还有吗?
师:同学们太会留心观察了,而且越来越会提出自己的小问号啦。
方法三——思考时还能不断的提出新的小问号。
接下来考考大家,观察这三幅图片,你能试着提出两个以上的问题吗?
师:通过观察提出第一个问题,通过思考提出第二个问题,真有方法。再来看第二幅图片,你有哪些小问号?
“怎么办”或者“怎么样”等问题很重要。因此,一定要立足学生的实际生活,注重学前到小学阶段之问的衔接,设计喜闻乐见的活动,从而培养学生对科学课的兴趣正确的思维方式和学习习惯。
3.目标确定
1.科学观念:知道提出问题很重要。
2.科学思维:能在教师指导下,将发现的问题用语言清晰地表达出来。
3.探究实践:能在教师指导下,在玩中、观察生活中提出感兴趣的问题。
师:太棒了,你就像小牛顿一样,牛顿遇到苹果落地的现象,也是像这样在提出问题。有谁可以讲一讲《苹果会落地》的故事呢?
师:你讲的可真棒,爱因斯坦就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
要,我们如果想要像科学家一样思考,首先我们就要学会提问题,问出我们的小问号。
学生活动
学生回答
生:小鸟唱歌,为什么歌声不一样呢?
4.态度责任:在好奇心的驱使不,对常见的自然现象或生活现象表现出兴趣。
《我的“小问号”导学案-2023-2024学年科学青岛版五四制》

《我的“小问号”》导学案第一课时一、导学目标:1. 了解并理解“小问号”的背景故事;2. 分析并掌握故事中的人物关系和情节发展;3. 探讨故事中所传达的主题和价值观;4. 提升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二、导学过程:1. 导入:通过介绍一段小问号的背景故事,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阅读理解:(1)请学生阅读《我的“小问号”》,并回答以下问题:- 故事中的主人公是谁?他遇到了什么问题?- “小问号”是什么东西?它对主人公有什么影响?- 故事的结局如何?主人公最终解决了问题吗?3. 分析讨论:(1)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故事中的人物关系和情节发展,探讨主人公在面对困难时的表现和态度。
(2)引导学生思考故事中所传达的主题和价值观,如勇气、坚持、友情等。
4. 文学鉴赏:(1)指导学生分析故事的叙事手法、情节设置和语言运用,提升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2)让学生就故事中的细节进行深入讨论,探讨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和情感。
5. 总结反思:(1)引导学生总结课堂讨论的重点内容,对故事中的人物、情节、主题进行梳理和反思。
(2)鼓励学生表达自己对故事的理解和感悟,培养他们对文学作品的独立思考能力。
三、拓展延伸:1. 练习写作:要求学生根据故事情节,写一篇关于“小问号”的读后感,表达自己对故事的理解和感受。
2. 创设情境: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活动,模拟故事中的情节,加深对故事的理解和体验。
四、课后作业:1. 完成写作练习,写一篇关于“小问号”的读后感;2. 总结课堂讨论内容,对故事的人物、情节、主题进行梳理和反思。
五、评价方式:1. 课堂表现评分:包括参与讨论、回答问题、写作练习等方面的表现;2. 作业评分:评价学生完成的写作练习和总结反思内容。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导学案设计,学生将能够全面理解和分析《我的“小问号”》这个故事,提升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同时,引导学生思考故事中所传达的主题和价值观,培养他们对文学作品的独立思考能力,达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教学目标。
一年级科学上册《我的“小问号”》教案

一、兴趣导入。
师:老师布置让大家挑一个喜欢的玩具带到学校来,大家都带来了吗?师:现在让我们一块来玩吧!
二、活动一:玩一玩,提出“小问号”。
1、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课本上的图片。 师:这些小朋友在玩的过程中提出了哪些有趣的小问号呢? 让学生说一说。
板书设计
我的“小问号”
问题→观察→办法→动手→解决
教学反思
如何让学生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当中,发现“小问号”, 学生能根据生活实际,找出更多的小问号,充分让他们表达想法。
三、教学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了解探索、创造、发明的过程与方法。
教学难点:引导儿童爱动脑筋,掌握初步的探究问题的方法,启蒙创新意识。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图片展示、观察法、讨论法
教学准备
图片、学生自备喜欢的玩具1个。
课时安排
2
授课时间
9月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鼓励儿童提出问题,探究问题,知道科学探究的简单方法。
师:同学们来到新学校已经四个星期了,你在我们的校园里面发现“小问号”了吗?
让学生根据平时的观察,充分发表自己的想法。
三、课外实践。
1、观察蚂蚁。
2、玩踩影子游戏。
3、荡秋千。
要求学生在玩的过程中,随时提出自己的小问号。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课本上的图片,提出了哪些有趣的小问号。
学生尝试说一说
鼓励、引导
学生观察,根据图片表达自己的想法。
2、引导儿童乐于探究,了解生活中常见的自然现象和有关科学常识。
一、活动二:生活中,你有哪些“小问号”?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第6页的图片。 师:你想知道什么?
一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第二课我的小问号教案

5.在教师指导下,能利用眼、耳、鼻、舌、口或简单工具,对玩具的颜色、材料、性能进行观察并能用语言描述出来。
6.在教师指导下,能简单讲述探究玩具的过程,能与小组同学合作交流,乐于表达,对玩玩具有探究兴趣。
教学重难点
学会在玩玩具的过程中,根据玩具的轻重、薄厚、颜色、表面粗糙程度、形状及材料等方面,在观察、比较中提出感兴趣的问题
(三)岩石的秘密
师:同学们,看这是什么,你们能提出什么问题?
生1:这个叫什么?
生2:为什么它是在悬崖边上?
生3:为什么中间的部分不重合?
生4:为什么它是一层一层的?
生:……
师:看我们的大自然多么的奇妙,这是岩石,是经过日积月累的风化,地壳运动形成,是大自然的天斧神功,造就了壮观的形态。
(四)我眼中的高架桥
生1:它叫什么名字?
生2:颜色有哪些?
生3:它是怎么形成的?
生:……
师:同学们很善于观察啊,那现在我们就看一个视频,一起来学习一下彩虹的形成。
播放视频:
彩虹一般在雨后出现,是因为空气中有许许多多的小水滴,这些小水滴能把太阳光分解成七种色光,形成彩虹,彩虹的七种色光是赤、橙、黄、绿、蓝、靛、紫。
(二)乌鸦喂食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学生在家长的帮助下,提前准备好自己喜欢的玩具(如小汽车、青蛙玩具、平衡算珠玩具等)
教师准备:相应的图片、视频素材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谈话导入,同学们课前准备好自己喜欢的玩具吗?
生:准备好了
师:那就请同学们把玩具摆在课桌上,玩一玩,在玩的过程中,对玩具的构造、设计轻重、薄厚、颜色、表面粗糙程度、形状及材料等方面有什么发现,提出问题,我们一起探讨解决。
一年级科学(上册)-《我的“小问号”》-优质课公开课一等奖-教学设计

课题:青岛版小学科学一年级《我的“小问号”》教材分析:《我的“小问号”》一课,让学生把自己喜欢的玩具带到课堂上来,通过玩玩具的过程,激发学生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和强烈的探究欲望,启发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提出自己的“小问号”。
满足,本课教师演示玩跳跳蛙,引导学生猜想跳跳蛙为什么会跳,启发学生提出更多的问题,比一比谁提的问题多。
让学生在提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重要性。
教学目标:1、感知生活中有许多科学问题。
2、在教师指导下,能够从具体现象与事物中的观察、比较中提出感兴趣的问题。
3、愿意倾听别人的问题。
4、通过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感知科学就在身边。
教学重点:在玩一玩中,提出自己的问题。
教学难点:观察生活,提出问题。
教学准备:跳跳蛙、课前将乒乓球内部置入一块铁块并封好、篮球、自己喜欢的玩具。
教法、学法:问答式教学方法、情景教学法、启发想象法;观察法、查阅资料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玩一玩,提出“小问号”。
1.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有趣的游戏:听话的乒乓球。
师示范游戏:将乒乓球(准备好的)放在纸屏前,手拿磁铁在纸屏后面吸引乒乓球中的磁铁,使乒乓球在纸屏上爬上、爬下。
2.通过实验同学们有什么疑问?都来说一说。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游戏中观察去发现问题并能提出问题,通过实验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二、探究活动1.同学们先拿出自己的玩具,并介绍一下自己的玩具。
这样来说(我带来的是一个什么玩具,它有什么功能)2.其他同学通过观察该学生的玩具可以进行提问(如跳跳蛙,将拧紧的发条的跳跳蛙放在桌面上,会出现什么变化?)篮球为什么用力拍就能弹起来?等等,多找几个学生介绍、提问。
3.律动游戏,拍强弱。
规则:师说强,你拍强,师说弱,你拍弱;反向练习,师说强,你拍弱,师说弱你拍强。
找出你身边或身体的某个部位进行强弱练习。
【设计意图:锻炼学生的反应能力让学生通过身体或周围的物体发出强弱对比的关系。
】4.整理玩具,全班交流所提出的问题,汇总提出的问题总数,对小组进行奖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名称
《我的“小问号”》
教学目标
1、知道各种玩具有大小、形状、颜色等不同特征;认识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现象。
2、在玩玩具过程中,能提出感兴趣的问题,培养学生问题意识。
3、能在好奇心驱使下,对常见的玩具和生活中现象表现出探究兴趣。
教材分析
《我的“小问号”》是青岛版小学科学第一单元第2课,本单元“我们一起学科学”是本册第一单元,共包括《走进科学课》、《我的“小问号”》两课。本单元是学生真正接触科学课的开始,让学生初步感受什么是科学。第2课是第1课的延续,本课从学生最熟悉的生活经验——玩玩具导入,学生通过玩玩具,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初步体验探究乐趣,培养问题意识,激发学生对周围事物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重点难点
重点:在玩玩具过程中,能提出为什么。
难点: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激发学生好奇心,求知欲
教学方法
探究发现法、小组讨论
教学过程
个性修改
一、情境导入
展示:出示一个充满空气的小皮球,用力往讲台上拍,它就会弹起来,用的力越大弹得越高。
再出示一个压瘪了的小皮球,也用力往讲台上拍,它弹得很低或者弹不起来。
找一名学生来拍一拍、玩一玩,看看有什么感受?
下面请大家说一说吧!
(1)先让学生想一想
(2)再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说一说
(3)然后让学生说出自己的“小问号”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同学们在生活中,能提出这么多“为什么”,看来真是生活中的有心人!你们能认真观察、勤于思考,一点儿也不比科学家差,真是了不起!
3、展示生活中的物体图片
(2)教师提出活动要求
看到这么多玩具,大家一定迫不及待了吧?同学们可以先玩自己带来的玩具,然后把你的玩具跟其他同学交换着玩,还可以上来挑选老师带来的玩具。
也可以跟小组的同学一起玩。
老师还要提几点要求:
1、注意安全,讲礼貌
2、会分享玩具
3、在玩的过程中,要注意思考
4、有什么发现和问题,请在小组内说一说。
大千世界千姿百态,我们的生活丰富多彩,大自然的奥秘千千万万,等着我们去发现。
下面,请大家看看我们生活中有趣的现象吧!
4、课堂评价
这节课同学们玩的都很开心,有这么多“小问号”。
这些“问题”,在我们以后的学习中都会一一解决。
三、拓展活动
只要我们善于观察,你就会有好多“小问号”。
课下,请同学们在校园里逛一逛,看看有哪些发现?把自己的“小问号”记录下来吧。
附板书设计我的“小问号”
一、情境导入
1、充满气改成充满空气
2、你有什么想问的吗?学生说自己疑惑改成:你有什么感受?能提出什么问题?
二、探究过程
单位。修改为:也可以跟小组同学一起玩。
3、展示生活中物体图片
我们的世界千姿百态,我们的生活五彩斑斓,大自然的奥秘千千万,等着我们去发现。修改为:大千世界千姿百态,我们的生活丰富多彩,大自然的奥秘千千万万,等着我们去发现。
?……
教学反思
师:你有什么感受?能提出什么问题?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我的“小问号”》,看看谁提出的“小问号”多!(板书课题)
谈话:大家可不要小看这些玩具,里面可是蕴含着很多科学道理呢。
二、探究过程
1、玩玩具,提出“小问号”
(1)学生观察玩具特点
同学们,我们每个人手里都有玩具,你喜欢玩玩具吗?先仔细观察你手里的玩具,看看谁能给大家介绍一下你的玩具?
(3)学生玩玩具,教师巡视指导。
(4)提出问题
师:同学们在玩玩具时发现了哪些问题?哪个小组的同学愿意和大家说一说?
生:提问题:……
师:你们太棒了!从熟悉的玩具里发现这么多小问号,看来你们都是爱动脑的好孩子!
2、生活中的“小问号”
刚才我们在玩玩具时提出很多“为什么”。
那么,在生活中,你还有哪些“小问号”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