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三、设计实验进行检验:(控制变量法)
温度不同,溶质、溶剂一样
(1)在室温下用一定量100克的水配制硝酸 钾的饱和溶液。 (2) 升高温度,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
可以继续溶解硝酸钾。 (3)降低温度,饱和溶液中有固体析出.
对于同一种溶质,温度改变, 溶解度改变
结论
影响固体溶解度的因素有: 温度 (外因) 溶质和溶剂的性质(内因)
CYL
度 溶 200
3、溶解度与温度关系
/
解 190
g 180
的表示方法:
170
.
160
(1)列表法:
150
硝酸钾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 140
.
130
120 110
.
13.3 20.9 31.6 45.8 63.9 85.5 110 138 168 202 246 100
90
.
(2)溶解度曲线
80 70
稀溶液
在一定量的溶剂中,溶有较少溶质的溶液
CYL
三、溶液“浓”“稀”与 饱和和不饱和之间的关系
不同溶质
浓溶液不一定是饱和溶液 稀溶液不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同种溶质
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要浓
怎样判断溶液是否饱和?
1、如果溶液中有少量未溶的溶质, 则是饱和溶液;
2、 加少量的溶质,溶质能继续溶解的是 不饱和溶液,不能溶解的是饱和溶液。
溶解度/g
>10g 1--10g 0.01--1g <0.01g
溶解性
易溶 可溶 微溶 难溶
典型例子 氯化钠、蔗糖、氯化铵、硝酸钾
氯酸钾
氢氧化钙 碳酸钙
CYL
影响固体溶解度大小的因素
CYL
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概念

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概念1. 饱和溶液的概念饱和溶液是指在特定温度和压力下,溶质的浓度达到最大值,不能再溶解更多溶质的溶液。
当溶质的浓度达到最大值时,溶液中的溶质和溶剂的比例也达到最大,溶质和溶剂的比例称为溶质的摩尔比例,也称为溶质的摩尔浓度。
当溶质的摩尔浓度达到最大值时,溶液就是饱和溶液。
:2. 不饱和溶液的概念不饱和溶液是指溶液中的溶质没有完全溶解,溶液中的溶质仍有一部分沉淀在底部,因此溶液中的溶质浓度小于其平衡浓度,即溶液不能再溶解更多的溶质,这种溶液就是不饱和溶液。
3. 饱和溶液的特征:饱和溶液是指溶质的溶解度达到最大,不能再溶解更多溶质的溶液。
它的溶质浓度是固定的,不会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温度越高,溶质的溶解度越大。
饱和溶液的溶质浓度是与温度有关的,温度越高,溶质的溶解度越大,溶质浓度也越大。
饱和溶液中的溶质极不容易再溶解出更多溶质,即使加入更多的溶质,溶质也不会溶解出更多的溶质。
4. 不饱和溶液的特征:不饱和溶液中,溶质的浓度低于其平衡浓度,溶质会继续溶解,直到溶质的浓度达到平衡浓度。
不饱和溶液的沸点比纯液体低,比饱和溶液的沸点高,溶液的密度也比纯液体低,比饱和溶液的密度高。
不饱和溶液可以通过蒸馏或滤过等方法分离出溶质。
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是溶解度的两种概念,它们之间有着明显的区别。
饱和溶液是指溶质在溶剂中达到平衡状态时所形成的溶液,其中溶质的浓度不再发生变化。
而不饱和溶液则是指溶质在溶剂中未达到平衡状态时所形成的溶液,其中溶质的浓度还可以继续发生变化。
另外,饱和溶液的溶质浓度是固定的,而不饱和溶液的溶质浓度则是可变的。
此外,饱和溶液的溶质分子不会再溶解,而不饱和溶液的溶质分子还可以继续溶解。
最后,饱和溶液的溶质溶解度是固定的,而不饱和溶液的溶质溶解度则是可变的。
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理解这两个概念必须注意如下两点:1.要指明一定温度和一定的溶剂量。
因为溶液是否饱和与温度有关,也与溶剂质量有关。
例如20℃时,31.6g硝酸钾溶解于100g水中得到饱和溶液。
20℃时,31.6g硝酸钾溶解于110g水中则得到不饱和溶液;25℃时,31.6g硝酸钾溶解于100g水中也是不饱和溶液。
所以讲溶液饱和或不饱和,一定要指明温度和溶剂质量。
2.强调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或不饱和溶液。
例如20℃时,31.6g硝酸钾溶解于100g水中得到硝酸钾饱和溶液,而31.6g氯化钠溶解于100g水中得到氯化钠不饱和溶液。
所以讲饱和溶液或不饱和溶液一定要强调溶质。
3.浓溶液和稀溶液为了粗略地表示溶液里溶质含量的多少,常把溶液分为浓溶液和稀溶液。
含溶质多的溶液是较浓溶液。
含溶质少的溶液是较稀溶液。
过饱和溶液有些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上升而增大,在较高的温度下配制成它的饱和溶液,并细心地滤去过剩的未溶固体,然后使溶液的温度慢慢地下降到室温,这时的溶液中所溶解的溶质已超过室温时的溶解度,但还尚未析出晶体,此时的溶液就叫做过饱和溶液,过饱和溶液能存在的原因是由于溶质不容易在溶液中形成结晶中心。
这样才能使原来做无秩序运动着的溶质质点集合起来,并且按照这种晶体所持有的次序排列起来。
不同的物质,实现这种规则排列的难易程度不同,有的晶体要经过相当长的时间才能自行产生结晶中心,因此,有些物质的过饱和溶液看起来还是比较稳定的。
但从总的来说,过饱和溶液处于不平衡的状态是不稳定的,苦受到振动或者加入溶质的晶体,则溶液里过量的溶质就会析出而成为饱和溶液,即转化为稳定状态,这就说明过饱和溶液没有饱和溶液稳定,但仍有一定的稳定性。
因此,这种状态又中叫介稳状态。
溶液是否饱和与溶液浓稀的关系溶液的浓和稀,溶液的饱和和不饱和是在两个不同角度来认识溶液的性质。
溶液的浓稀,是指一定质量的溶液中含溶质的多少,多的则浓,少的则稀。
溶液的是否饱和,是指一定温度下,一定量溶剂里能否再溶解溶质,能溶的为不饱和溶液,不能溶的为饱和溶液。
知识总结: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1∕1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1)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是相对而言的,在一定的条件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2)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必须指明是溶质是什么。
例如:食盐的饱和溶液还能继续溶解蔗糖,对食盐来说溶液是饱和的,但对蔗糖溶液来说未必就是饱和的。
(3)在温度相同的条件下,两种不同物质的饱和溶液相混合,会因为水(溶剂)的总量增多而使溶液均变为不饱和溶液。
(4)多数溶质(固体)升高温度可使饱和溶液转化为不饱和溶液,但如氢氧化钙、硫酸钙的饱和溶液升高温度,溶解度减小,仍为饱和溶液。
(5)有些物质在一定的温度、压力下,当溶液中溶质浓度已超过该温度、压力下溶质的溶解度,而溶质仍不析出的溶液叫过饱和溶液,这种现象叫过饱和现象。
制取过饱和溶液通常是使较高温度下的饱和溶液缓慢降温形成的。
过饱和溶液不够稳定,多数可自动析出晶体,少数不能自动析出晶体的,经搅拌或摩擦容器壁或投入小颗粒晶体使之析出晶体。
注意不是每一种物质都可以制成过饱和溶液的,一般来说溶解度随温度增大的物质容易形成过饱和溶液。
例如:硫代硫酸钠(Na 2S 2O 3)就是一个能形成相当稳定的过饱和溶液的例子。
饱和溶液 改变温度或减少溶剂或增加溶质
改变温度或增加溶剂 不饱和溶液。
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初中化学: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饱和溶液是指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还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它们区别就是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能否继续溶解某种溶质.其特点除具有溶液的基本特性(即均一性、稳定性)外,还具有针对性(即它们只有针对某种溶质来说,才有意义;否则,就说不准是饱和溶液还是不饱和溶液了);例如,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的硝酸钾饱和溶液是针对硝酸钾来说,它是饱和溶液,而针对氯化钠等其它可溶性的物质来说,它可能是不饱和溶液.也就是说,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的硝酸钾饱和溶液中,加入硝酸钾是不能再溶解的;但是,加入氯化钠等其它可溶性的物质是能够继续溶解的.【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通过设置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来考查学生对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概念、特点和区分方法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区分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分析、推断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能力等.这类题目常与“物质的溶解和结晶”、“溶液的概念、组成和特点”、“溶解现象、原理和溶解过程”、“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使用”等联系起来考查.当然,有时也单独考查之.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并且,常在选择题中以判断对错的形式出现.中考的重点是考查学生阅读、分析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的能力,对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概念、特点和区分方法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运用它们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特别是,对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针对性、区分方法和技巧,以及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使用的综合考查,是近几年中考的重中之重.【解题方法点拨】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熟记和理解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概念、特点和区分方法,以及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针对性,溶解现象、原理和溶解过程,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使用等相关知识;然后,根据所给的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细致地阅读、分析题意等,联系着生活实际,细心地进行探究解答即可.值得注意的是,不管是说饱和溶液,还是不饱和溶液,都一定要指明“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并且,要针对某种溶质来说才可;否则,谈论溶液的“饱和”和“不饱和”是没有意义的.第1页共1页。
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饱和 改变温度或增加溶剂 溶液 改变温度.减少溶剂.加溶质
不饱和 溶液
可 能 是
浓溶液
可 能 是
稀溶液
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与浓溶液、稀溶液之 间没有必然的联系;在同一条件下,对同一 物质而言,饱和溶液比不饱和溶液浓一些。
巩固练习:
1.在一定 ____温__度___下,一定量的____溶__剂___ 里 ____不_能___ 再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 溶液叫饱和溶液.
溶剂里,不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所以温度不变,某物质的饱和溶液就是该温度下 该物质浓度最大的溶液,选项B正确。给饱和溶液升温或增加溶剂可以使其向不饱和溶液转 化,继续溶解物质,所以A的叙述不正确。根据饱和溶液的概念C中再加入少量 已经不能继 续溶解,所以溶液质量不变。D中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溶液中对某种物质已成为饱和溶液, 但对其他溶质仍为不饱和溶液,所以食盐的饱和溶液中加入硝酸钾仍可继续溶解。
A.溶质质量 B.溶剂质量 C.溶液质量 D.溶液浓度
(3)当温度确定、溶剂量确定时,某溶液的 饱和状态表示 溶质溶解的最大值 。
练 习:
室温下有一杯接近饱和的 蔗糖溶液,怎样把它变为饱 和溶液
降温、蒸发水分、加糖
为了粗略表示溶液里溶质含量的 多少,溶液常常习惯被分为浓溶液和 稀溶液。
3、 浓溶液和稀溶液:在溶液中, 溶有较多溶质的叫做浓溶液;有
的 溶有较少溶质,称为稀溶液。
4.下列说法是否正确?不正确的请给予改正. (1)饱和溶液是指不能再继续溶解原溶质的溶液,不饱和溶液是还能继续溶解原 溶质的溶液………………………………………………………………………( 错 ).
(2)浓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稀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错 ).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生活体验
• 打开汽水瓶盖时会有气泡冒出,就是因为 汽水中溶有大量的CO2,当打开瓶塞时,压 强减小,CO2的溶解度减小,因此有大量的 CO2就会逸出而冒出大量的气泡。 • 烧水时,刚开始会看到里面有许多小气泡 不断上升,就是因为溶解在水中的气体的 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因此会不断 冒出。不能用凉开水养鱼就是因为凉开水 中溶解的O2太少不能供鱼儿呼吸。
原来不能溶解的氯化钠 又能溶解了
结论 此溶液还能再溶解溶
质
此溶液不能再溶解 溶质了
加入溶剂, 加入溶剂,此溶液又能 继续溶解溶质了
2.用硝酸钾代替氯化钠进行上述实验,每次加 入5g.加了几次后才使烧杯中硝酸钾固体有剩 余而不再继续溶解?然后加热烧杯,观察剩余 固体有什么变化.再加入5 g硝酸钾,搅拌,观察 现象.待溶液冷却后,又有什么现象发生?
(3)溶解度的含义
① 已知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其含义是指该物质 在此温度下,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 量。如KNO3在20℃时溶解度约为31.6g,就是指20℃, 100g水中溶解KNO3达到饱和时的质量为31.6g(或20℃, 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KNO3的质量为31.6g)。 通过溶解度可得到该温度下的该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 质、溶剂和饱和溶液之间的质量关系,即溶质、溶剂和 饱和溶液三者的质量比为:溶解度:100g:(100g+溶 解度)。例如在20℃时, KNO3的溶解度约为31.6g,则 在20℃时,任意质量的KNO3饱和溶液中,硝酸钾、水、 硝酸钾饱和溶液三者之间的质量比为31.6:100:131.6.
固体物质溶解度的表示方法
• (1)表示方法 • ①列表法:下表列出了KNO3和NaCl在不同温度 时的溶解度。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课件

溶解度是溶质和溶剂 的固有属性,与溶液 是否处于饱和状态无 关。
02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转 化
饱和溶液转化为不饱和溶液的方法
升高温度
当温度升高时,溶解度增大,部 分溶质会从饱和溶液中析出,从 而降低溶液的饱和度,使饱和溶
液转化为不饱和溶液。
增加溶剂
增加溶剂的量可以降低溶质的浓度, 使溶液从饱和状态转化为不饱和状 态。
实验步骤
1. 在烧杯中加入适量水,并加入食盐, 用玻璃棒搅拌,观察食盐的溶解情况。
3. 继续向烧杯中加入食盐,观察食盐 的溶解情况,当食盐可以继续溶解时, 此时溶液为不饱和溶液。
2. 当食盐无法继续溶解时,记录加入 食盐的质量,此时溶液为饱和溶液。
4. 记录实验数据,整理实验结果,分 析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形成条件 和特性。
工业生产中的溶液处理 在工业生产中,如制药、食品加工等领域,需要大量使用 溶液,了解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性质有助于优化生产 过程和提高产品质量。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实验结果分析
形成条件
饱和溶液的形成条件是溶质的溶解度与温度、压力有关。在 不改变温度和压力的条件下,溶质无法继续溶解,此时溶液 达到饱和状态。不饱和溶液的形成条件则是溶质可以继续溶解。
特性
饱和溶液的特性是溶质的溶解度达到最大值,溶液的浓度保 持恒定。在不改变温度和压力的条件下,饱和溶液无法继续 溶解溶质。不饱和溶液的特性则是溶质可以继续溶解,溶液 的浓度不稳定。
不饱和溶液的定义
不饱和溶液是指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 溶质在溶剂中未达到动态平衡的溶液 状态。
在不饱和溶液中,溶质可以继续溶解 在溶剂中,即溶质的浓度低于饱和状 态下的浓度。
溶解度的概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硝酸钾+水
多 少
相等 相等
不饱和 饱和
浓溶液 稀溶液
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不一定是稀溶液
①
②
③
③一匙食盐 不饱和溶液 稀溶液
④
④四匙食盐 饱和溶液 浓溶液
① 3g硝酸钾 ② 0.2g熟石灰 不饱和溶液 饱和溶液 浓溶液 稀溶液
结论:
1、对于不同溶质来说,饱和溶液不 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也不一 定是稀溶液。 2、在同一条件下,对于同一种溶质 来说,饱和溶液要比不饱和溶液浓 些。
• 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溶剂里, 不能再继续溶解某溶质的溶液,叫 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 。 • 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溶剂里, 还能再继续溶解某溶质的溶液,叫 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 。
常温下,分别往四只装有等量水的烧杯中加 入食盐,且加入食盐的量从A到D依次增加,
怎样判断四杯溶液是饱和溶液或不饱和溶液?
硝酸钾
硝酸钾有一 【现象】: 部分未溶解
溶质不再溶 解的溶液叫 饱和溶液
【实验三】 第一组的同学给【实验二】所得的溶液加热,搅 拌,观察现象。若再加入两匙硝酸钾固体,怎样? 第二组的同学往【实验二】所得的溶液中再加 15ml水,搅拌,观察现象。 现象:加热 或加水,都 可以使原来 不再溶解的 固体溶质继 续溶解 第一组 第二组
[巩固练习]
1、下列关于饱和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 是( ) D A、KNO3的饱和溶液不能再溶解KNO3
B、当温度升高时,饱和溶液一定能继续 溶解溶质
C、稀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浓溶液一 定是饱和溶液 D、改变温度可以使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 溶液
2、室温下,向一定质量的氯化钠溶液 中加入10克氯化钠固体,充分搅拌后, 尚有部分未溶解,加入10克水后,固体 全部溶解。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
2.(1)在一定温度下,向KNO3的饱和 溶液中加入少量KNO3固体后,溶液中 溶质的质量 ,溶剂的质量 , 溶液的质量 .(填“不变”、“增 加”或“减少”) (2)在一定温度下,向KNO3的不饱 和溶液中加入少量KNO3固体后,溶液 中溶质的质量 ,溶剂的质 量 ,溶液的质量 .
(3)在一定温度下,向KNO3的饱和溶 液中加入少量水后,溶液中溶质的质 量 ,溶剂的质量 ,溶液的质 量 .
蒸发溶剂
液
饱 和 溶 液
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 熟石灰:Ca(OH)2 液怎样转化? 特 降低温度 不 殊 增加溶剂 饱 情 和 况 溶
升高温度
蒸发溶剂 增加溶质
液
室温下
A是食盐的不饱和溶液,溶质比较少 含溶质百分比大的溶液叫浓溶液, B是食盐的饱和溶液,溶质比较多。
含溶质百分比小的溶液叫稀溶液。
饱和溶液是否一定是浓溶液? 不饱和溶液是否一定是稀溶液?
10gNaCl
20gNaCl
30gNaCl
40gNaCl
判断溶液饱和与不饱和的方法
固体溶解 待 测 溶 液 少量该固 体溶质 固体不溶 原溶液为饱 和溶液 原溶液为不饱 和溶液
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怎样转化?
回顾: 【实验三】
硝 酸 钾 固 体 哪 去 了 ?
饱 和 溶 液
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 大多数固体物质都适合 液怎样转化? 一 升高温度 减少溶质 不 ? 般 饱 增加溶剂 规 和 降低温度 增加溶质 溶 律
【 液一定是 ( D ) A、非常浓的溶液 B、很稀的溶液 C、增加该溶质,溶质还能继续溶 解的溶液 D、增加该溶质,溶质不能继续溶 解的溶液
【当堂练习】
2、20℃时,在一只试管里盛15g水, 放入0.2g熟石灰,搅拌,有白色固体 沉降到试管底部,对于试管内上层澄 清的液体,说法错误的是( D ) A.无色的溶液 B.属于稀溶液 C.是饱和溶液 D.属于浓溶液
3.有关饱和溶液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A、温度不变的情况下,某饱和溶液中再加入这 种溶质,溶液的质量不变 B、在饱和溶液里再加入任何物质都不能溶解 C、20oC时,向50g饱和食盐溶液中加入5g 食盐,溶液的质量是55g D 、20oC时,从50g食盐的饱和溶液中取出 5g溶液,剩下的45g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 A.一定温度下,往50g食盐饱和溶液里加入3g 水,食盐溶液一定还是饱和溶液。 B.20oC下,把100g硝酸钾的饱和溶液加热到 70oC,硝酸钾溶液一定还是饱和溶液。 C.一定温度下,向饱和食盐水中加入食盐,食 盐不能继续溶解。 D.一定温度下,向饱和食盐水中加入白糖,白 糖不会溶解。
A、加水前一定是饱和溶液 B、加水前可能是饱和溶液
C、加水后一定是饱和溶液
D、加水后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 3.将接近饱和的KNO3溶液变成饱和 溶液,试举出三种可以采用的方法. ① 蒸发水 ; ② 加入硝酸钾固体 ; ③ 降温 。 • 4.要使接近饱和的KNO3溶液,在不 改变溶液质量的前提下变成饱和溶 液,可以采用什么方法? 降温
4.在一定温度下,使固体物质的 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最可靠 的方法是( B ) A.加入溶质或蒸发溶剂 B.加入溶剂 C.都采用升高温度的方法 D.都采用降低温度的方法
要解决的问题:
你会了吗?
• 1.什么是饱和溶液? 什么是不饱和溶液? • 2.饱和溶液一定是浓溶液吗? 不饱和溶液一定是稀溶液吗? • 3. 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之间能相 互转化吗?怎么转化?
课堂小结
• 一、溶液的分类 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 续 在 不饱和溶液: 溶一 溶剂里,还能再继续溶 解定 解某溶质的溶液,叫这 该条 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 . 溶件 质下 ?, 能 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 否 溶剂里,不能再继续溶 继 饱和溶液: 解某溶质的溶液,叫这 种溶质的饱和溶液 。
二、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 浓溶液、稀溶液 • 对于不同物质来说,饱和溶液不一 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也不一定 是稀溶液。 • 只是在同一条件下,对于同一种 物质而言,饱和溶液要比不饱和溶 液要浓些。
7.2
物质溶解的量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学习目标】 1、了解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能区别饱 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2、了解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与浓溶液、稀 溶液的关系。 3、了解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化的 方法 【知识重点】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定义 及转化 【知识难点】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定义 及转化
小结: 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 不能再溶解某溶质的溶液叫 这种溶质的 饱和溶液 说明:
1.硝酸钾的饱和溶 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 液能继续溶解高锰 还能继续溶解某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 酸钾 加入少量 2.此溶液为硝酸钾 质的不饱和溶液 高锰酸钾
的饱和溶液,高锰 酸钾的不饱和溶液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本节课要解决的问题:
1、什么是饱和溶液;什么是不饱和溶液? 2、饱和溶液一定是浓溶液吗?不饱和溶液又 一定是稀溶液吗? 3、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之间能相互转化吗? 怎么转化?
广东人很会煲汤,也很爱喝汤。广 东的孩子都很幸福,每天,妈妈都 会给你煲一锅鲜美无比的汤。当你 喝汤的时候,你觉得汤太淡了,怎 么办?如果还是淡了呢? 一锅汤里面能不能无限地溶解食 盐呢?
三、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转化 饱和溶液
⑴增加溶剂 ⑵升温
⑴蒸发 ⑵降温 ⑶增加 溶剂 溶质
不饱和溶液
• 1.试管甲盛的是0℃时制备的饱和石灰 水溶液,试管乙盛的是100℃时制备的 饱和石灰水溶液,使两试管都达到 20℃,过滤、除去析出固体,试管甲 盛的石灰水为 溶液,试管乙 盛的石灰水为 溶液.(填“饱 和”或“不饱和”)
溶质能不能无限地溶解在溶剂里呢?
【实验一】 室温下,往装有15ml水的烧杯中加入3g硝酸钾 (KNO3)固体,搅拌,观察现象。
硝酸钾
硝酸钾全部 【现象】: 溶解了 【问题】:这15ml水 中还能继续溶解硝酸 钾固体吗?
【实验二】 室温下,往【实验一】所得的溶液 中再加入3g硝酸钾(KNO3)固体,搅 拌,观察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