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断流术的预后效果分析
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加脾切除术后并发胃瘘临床分析

贲 门周 围血管 离断术
发胃瘘 , —种少见的严 重并发症 , 是 处理 困难 , 死亡率 高。 了提 高对并 为
肝功 " c i 级并 发 胃瘘 占总 数6 .5 发 生率 显著 高于 肝功 能A、 t 31% B
级 , 脏储 备功 能低 下是肝 硬化失 代偿 期的 主要表 现 , 肝 由于肝功 能低 下, 机体 的抗 病能 力下 降 , 复能力下 降 , 修 对手术 创伤耐受 能力下降 , 导
离断术 加脾 切除 术 治疗 门静 脉 高压 症并发 胃瘘 1例临床 资料进行汇 总分析 。 9 结果 年龄 >5 岁发生率 7 .4 ; 0 89% 肝功能c 发生率6 .5 ; 级 31% 术 前有过 腹水 文和低蛋 白血 症 占并 发 胃瘘 总数 分 别述7 . 4 、 4 2 %; 切除 时直接 损伤 胃壁 占总数 4 . o l 8 9 % 8 .1 脾 z i % 胃壁缺 血坏死 发 生 胃瘿 占总数 2 .5 } 1 0% 胃潴 留 占总数 2 .5 。 论 贲 门周 围血 管 离断术 加脾 切除术 治疗 门静 脉 高压 症时术 前应 着 力改 善病人 的 营养状况 、 1o% 结 纠正低蛋 白血 症和 贫血 。 肝功 能 , 中细致 的操 作 , 改善 手术 手术后 严密的术 后管理 能够有效 的防止 并发 胃瘘发生 。 【 键 词 l 门周 围血 管 离断 术加 脾 切除术 胃瘘 临床 分析 关 贲 【 图分类 号 ] 9 中 R 【 献标 识码 I 文 A 【 文章 编 号 】 4 0 4 (0 0 () O 3 - I 1 7 - 7 2 1 )8a- 0 6 0 6 2 0
2 结果
胃潴 留占并发 胃瘘 总数2 .5 是 并发 胃瘘的 诱 因。 10%, 行贲 门周 围 血 管离 断术后 , 了迷走神 经 , 胃张力增 高 , 损伤 使 胃壁蠕动减 缓[ 常有 5 】 ,
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断流术预后因素

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断流术预后因素浅析【摘要】目的分析探讨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断流术患者的预后因素。
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选取本院最近几年收治的50例门静脉高压症的患者,对所有患者行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断流的手术治疗,分析总结5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及预后因素。
结果本组50例门静脉高压的患者,通过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断流手术治疗之后,所有患者都治愈健康出院,体温都低于385 ℃,患者血小板的计数正常,均小于500万/l,未出现肝昏迷、发热等严重的并发症情况。
手术后对所有患者进行为期一年的随访,没有1例患者发生肝性脑病。
结论对门静脉高压的患者,实施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断流手术治疗,操作简单,临床治疗效果显著,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低,具有广泛的临床推广意义。
【关键词】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断流术;预后因素;门静脉高压症门静脉高压症(简称pht),由于某种原因使得门静脉的血流受阻和血液淤滞,进而导致门静脉压力增高的一种病理综合征[1]。
根据有关报道得知,门静脉高压症的发生率是06%~21%。
pht的发生时间、程度、部位以及栓塞时间常常影响着肝血流,甚至大大减少肝血流,同时增加了患者门静脉压力,不仅严重损害患者肝功能,而且提高了患者消化道出血风险。
目前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断流术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主要手术方法,近些年来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而手术后并发症,如门静脉血栓严重影响着患者预后的质量。
因此,我们要认真分析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断流术预后因素,采取有效地预防治疗措施,从而提高患者预后质量。
本组中对河南省平顶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50例门静脉高压症的患者,行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断流的手术治疗,临床疗效显著。
现将结果总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院在2010年6月至2012年6月期间收治50例门静脉高压症的患者,男31例,女19例,年龄范围23~68岁,平均437岁。
患者肝功能分级:a级16例,b级9例,c级25例。
完全腹腔镜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的临床应用及评价

e s f ain,e e n o tp r t e h s i l ai n h a p rt n t s ln e n t e lp r s o i g o p h n t a n t e o e xuf t l o fv r a d p s e ai o p t i t .T e me n o ea i i o v az o o me wa o g r i h a a o c p c r u ta h t i h p n
21 l 第9第4 0年2 4 3 l 月 卷 期
・ 临床探 讨 ・
完全 腹腔镜 脾切除 周围 管离断术的 应用及 贲门 血 临床 评价
马景峰 王玉文 吴 威பைடு நூலகம்徐政光
( 沈阳市第六人 民医院普外科 , 辽宁沈 阳 10 0 ) 1 0 6 【 摘要】目的 探讨完全腹腔镜脾切除 、 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 的方法 、 安全性 和有效性 。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 2 0 0 8年 1 月至 21 0 0年 1 2月进行的 4 例脾切除 、 门周 围血管离断术患者的临床资料 。 3 中 1 3 贲 4例 9例行腹腔镜手术 ,4例行开腹手术。 2 比 较两组平均手术时 间、 术中出血量 、 术后 排气 时间 、 术后发热 时间 、 术后住院天数等情况 。结果 腹腔镜组术 中出血量 、 术后 排气 时间 、 术后发热时间 、 术后住院天数均明显优 于开腹组 。腹腔镜组平均手术时间略长于开腹组 。结论 完全腹腔镜脾切 除、 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 , 尤其在右斜位 下是安全 、 有效 、 可行的 。
贲门周围血管离断、脾切除术后门静脉血栓形成临床分析

贲门周围血管离断、脾切除术后门静脉血栓形成临床分析目的:探讨贲门周围血管离断、脾切除术后门静脉血栓形成的机制、诊断及治疗方法。
方法:我科收治46例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患者,行贲门周围血管离断、脾切除术,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本组6例患者于术后并发门静脉血栓,经抗凝血、溶栓保守治疗好转。
结论: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术后血小板的异常升高和门静脉血流的改变是导致门静脉血栓形成的主要因素,术后严密监测病情,早期诊断和治疗对患者顺利康复有重要意义。
标签:肝硬化门脉高压症;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脾切除;门静脉血栓;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破裂大出血是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的常见并发症,具有发病突然、出血凶猛等特点,若处理不当,不能有效控制出血,则会引起肝脏功能的进一步恶化,从而丧失手术的机会。
肝硬化门脉高压症的手术治疗临床有分流术和断流术两种,临床手术多采用断流术,认为其更加合理[1],术后易出现门静脉血栓形成(PVT),PVT及时的诊断和治疗关系患者病情的康复,现将2015年1月~2016年3月收治46例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术后并发PVT 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患者46例,男33例,女13例;年龄46~73岁,平均58.6岁;其中乙型肝炎肝硬化40例、丙型肝炎肝硬化6例;肝功能分级采用Child 分级标准:A级28例、B级17例、C级1例;其中39例为择期手术7例为急诊手术。
1.2 手术方法所有患者采取全身麻醉,于左肋缘下或上腹部正中切口处行切口,常规进腹后在胃网膜左、右静脉交界无血管区切开,找到脾动脉后行结扎,而后常规切除肿大脾脏,并妥善处理脾蒂及脾床出血点,而后依次切断并结扎肝胃韧带直至贲门部位,继续离断上半胃左右两侧浆膜面和食管下段6~8 cm的全部血供和分支,缝扎周围所有穿支血管,使异位高位食管分支和胃后静脉支完全游离,行创面浆膜化。
2 结果46例患者行贲门周围血管离断、脾切除术,术后6例并发PVT,经保守治疗均好转出院。
腹腔镜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脾部分切除)应用价值的初步分析

学术争鸣腹腔镜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脾部分切除)应用价值的初步分析秦峰1,2,张占国1,张磊1,项帅1,张必翔1,刘飞龙1,张万广1[1.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肝脏外科中心,湖北武汉430030;2.泰康同济(武汉)医院普外科,湖北武汉430000]作者简介:秦峰,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肝脏肿瘤微创治疗临床方面的研究,E m a i l :q f gd w k @163.c o m 通信作者:张万广,E m a i l :w g z h a n g @t j h .t jm u .e d u .c n ㊀㊀[摘要]㊀目的㊀初步分析腹腔镜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脾部分切除)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的临床价值.方法㊀收集2017年3月至2019年2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6例腹腔镜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脾部分切除)病人临床资料并进行分析.结果㊀6例病人均顺利完成了腹腔镜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脾部分切除),手术时间为(327ʃ68)m i n ,术中出血量为(447ʃ147)m l .术后拔管时间为(7ʃ2)d ,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为(2.5ʃ0.5)d ,住院时间为(9ʃ2)d .术后5例脾功能亢进消失,1例较前缓解.复查胃镜均提示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程度较前减轻.术后1例发生门静脉血栓,1例发生胸腔积液,1例出现发热,无出血㊁胰漏㊁腹腔感染㊁肝性脑病等并发症.结论㊀腹腔镜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脾部分切除)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初步分析效果较满意.[关键词]㊀腹腔镜;脾部分切除术;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门静脉高压症[中图分类号]R 657.3㊀D O I :10.3969/j .i s s n .1003G5591.2019.04.013[文献标识码]A㊀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 S I D ):㊀P r e l i m i n a r y a n a l y s i so ft h ef e a s i b i l i t y a n dv a l u eo fl a p a r o s c o p i c p e r i c a r d i a ld e v a s c u l a r i z a t i o n (pa r t i a l s p l e n e c t o m y )f o r p o r t a l h y p e r t e n s i o n Q i nF e n g 1,2,Z h a n g Z h a n g u o 1,Z h a n g L e i 1,X i a n g S h u a i 1,Z h a n g B i x i a n g 1,L i uF e i l o n g 1,Z h a n gW a n g u a n g 1[1.H e p a t i cS u r g e r y C e n t e r ,T o n g j iH o s p i t a l ,T o n g j iM e d i c a lC o l l e g e ,H u a z h o n g U n i v e r s i t y o f S c i e n c ea n dT e c h o l o g y ,H u b e iW u h a n 430030,C h i n a ;2.D e p a r t m e n t o f G e n e r a lS u r g e r y ,T a i k a n gT o n g j i (W u h a n )H o s pi t a l ,H u b e iW u h a n 430000,C h i n a ]C o r r e s p o n d i n g a u t h o r :Z h a n g W a n g u a n g ,E m a i l :w g z h a n g @t j h .t jm u .e d u .c n [A b s t r a c t ]㊀O b je c t i v e ㊀T o a n a l y s i s t h e v a l u e of l a p a r o s c o p i c p e r i c a r d i a l d e v a s c u l a r i z a t i o n (p a r t i a l s p l e n e c t o m y )i n t h e t r e a t m e n t f o r l i v e r c i r r h o s i sw i t h p o r t a l h y pe r t e n s i o n .M e t h o d s ㊀T h e c l i n i c a l d a t a of 6p a t i e n t sw h ou n d e r w e n t l a p a r o s c o p i c p e r i c a r d i a l d e v a s c u l a r i z a t i o n (p a r t i a l s p l e n e c t o m y )i nT o ng ji H o s p i t a l ,T o n g j iM e d i c a l C o l l e g e o fH u a z h o n g U n i v e r s i t y o f S c i e n c e a n dT e c h n o l o g yf r o m M a r c h 2017t oF e b r u a r y 2019w e r ec o l l e c t e da n da n a l y z e d .R e s u l t s ㊀L a p a r o s c o p i c p e r i c a r d i a ld e v a s c u l a r i z a t i o n (p a r t i a l s p l e n e c t o m y )w a s s u c c e s s f u l l yp e r f o r m e d i n 6p a t i e n t s ,w i t h m e a no p e r a t i o nt i m eo f (327ʃ68)m i na n d i n t r a o p e r a t i v eb l o o d l o s s o f (447ʃ147)m l .T h e p o s t o pe r a t i v e e x t u b a t i o n t i m ew a s (7ʃ2)d .T h e p o s t o p e r a t i v e g a s t r o i n t e s t i n a lf u n c t i o n r e c o v e r y t i m ew a s (2.5ʃ0.5)d ,a n d t h e p o s t o pe r a Gt i v eh o s p i t a l s t a y w a s (9ʃ2)d .P o s t o p e r a t i v eh y p e r s p l e n i s md i s a p p e a r e d i n 5c a s e sa n dr e l i e v e d i n 1c a s e .R e p e a t e d g a s t r o s c o p y af t e rs u rg e r y sh o w e dt h a tt h ed e g r e eo fe s o p h a ge a la n d g a s t r i cv a r i c e s w e r e r e l i e v e d .P o s t o p e r a t i v e c o m pl i c a t i o n s i n c l u d e d p o r t a l v e i n t h r o m b o s i s i n 1c a s e ,p l e u r a l e f f u s i o n i n 1c a s e ,a n d f e v e r i n 1c a s e .T h e r ew e r en o c o m p l i c a t i o n s s u c ha sb l e e d i n g ,p a n c r e a t i c l e a k a ge ,a b Gd o m i n a l i nf e c t i o na n dh e p a t i ce n c e p h a l o p a t h y .C o n c l u s i o n ㊀L a p a r o s c o p i c p e r i c a r d i a l d e v a s c u l a r i z a t i o n (p a r t i a l s p l e n e c t o m y )i s a ne f f e c t i v em e t h o d f o r t h e t r e a t m e n t o f c i r r h o t i c p o r t a l h y pe r t e n s i o n .[K e y w o r d s ]㊀L a p a r o s c o p y ;P a r t i a l s p l e n e c t o m y ;P e r i c a r d i a l d e v a s c u l a r i z a t i o n ;P o r t a l h y p e r t e n Gs i o n㊀㊀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可引起脾功能亢进和上消化道出血,特别是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时,病情发592 腹部外科2019年第32卷第4期㊀F uB u W a iK e ,A u g.2019,V o l .32,N o .4展迅猛,是外科常见的急症.在我国,外科手术仍为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的重要治疗方式,主要分为断流术和分流术,而临床最简单有效的手术方式为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全脾切除)[1].近年来,随着腹腔镜技术的发展㊁手术器械的改进以及手术经验的积累,腹腔镜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逐渐被应用,其安全性及有效性也得到了广泛认可[2].但无论是预防性还是治疗性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脾切除术后门静脉系统血栓仍高,在10%以上.多数学者认为血栓是从脾静脉盲端开始形成,逐渐延伸至门静脉主干及分支,甚至延续到肠系膜上静脉,造成病人术后再次出血,严重者肠坏死.其次,脾脏被完全切除,而脾脏作为人体一个非常重要的器官,其功能越来越被重视,并且相关文献报道,脾脏被完全切除术后感染发生风险较高.而脾部分切除术,不仅保留了部分脾脏的功能[3G4],还可以降低术后血栓发生风险.本研究回顾性分析我们近年来开展腹腔镜贲门血管离断术(脾部分切除)的病人临床资料,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一㊁一般资料采用回顾性描述性研究的方法.收集2017年3月至2019年2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6例腹腔镜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脾部分切除)病人临床资料,病人均有上消化道出血史,经内镜治疗后反复消化道出血,并且以后有肝移植意愿,但近期无肝移植计划.其中男性4例,女性2例,年龄(52ʃ9.6)岁(38~67岁).6例病人中,乙型病毒性肝炎后肝硬化5例,酒精性肝硬化1例.2例术前未行脾脏血管三维重建,4例术前行脾脏血管三维重建.术前1d评估肝功能C h i l dGP u g h A 级4例,B级2例.术前胃镜均提示食管胃底静脉重度曲张,红色征阳性.见表1.表1㊀6例病人一般资料病例性别年龄(岁)病因上消化道出血史血管三维重建肝功能C h i l dGP u g h分级食管胃底静脉曲张例1男47乙型肝炎有是A级中重度例2男38乙型肝炎有否A级中重度例3女51乙型肝炎有是A级重度例4男54酒精性有是B级重度例5女67乙型肝炎有否B级中重度例6男55乙型肝炎有是A级重度二㊁手术规划及方案1.脾脏血管三维重建㊀采集我院64排螺旋C T扫描脾脏的原始数据,利用I N C O O L3D重建软件对图像进行三维重建(图1),重建完成后沿计划切除脾脏70%体积划一切割线,可了解脾脏血管情况以及预切除范围.通过I N C O O L软件计算此病人脾脏总体积为1148.42m l,计划切除脾上极体积约为826.76m l,剩下体积约为321.66m l(图2).图1㊀脾脏血管三维重建(箭头所指为脾门血管)㊀图2㊀沿计划切除脾脏体积70%做一切割线(箭头所指为切割线)2.手术体位及操作孔布置㊀体位采用左侧腰背部垫高30ʎ㊁头高脚低30ʎ的右侧斜卧位.操作孔布置用五孔法:取脐下(A)㊁右侧锁骨中线(B)㊁剑突下与脐的中点偏右2c m(C)分别戳孔;左侧锁骨中线(D)㊁左侧腋前线(E)两孔根据脾脏大小而定,一般在脐水平或其以下戳孔.A孔为12m m放置30ʎ腹腔镜操作孔;C和D两孔为12m m的主操作孔;B 和E两孔为5m m的辅助操作孔(图3).气腹压力维持在12m mH g .图3㊀操作孔分布示意图(A㊁C㊁D为12m m孔,B㊁E为5m m孔)3.脾部分切除㊀用超声刀离断胃脾韧带,胰体尾上缘找到并分离出脾动脉主干,用7号丝线部分结扎,再提起备阻断(图4).分离出向脾上极分布的脾蒂血管支,结扎并切断.此时,脾部分因缺血出现一条明显的缺血线(图5).用超声刀离断脾膈韧带,游离脾脏上极.用超声刀沿缺血线离断脾组织,断面管道用血管夹夹闭后离断,双极电凝断面止血,直至完成脾上极部分切除(图6).6例病人中,5例病人采用此方式离断脾上极部分;1例病人692 腹部外科2019年第32卷第4期㊀F uB u W a iK e,A u g.2019,V o l.32,N o.4术中因脾上极粘连分离困难,向下分离出脾下极分布的脾蒂血管支,结扎并切断,再离断脾结肠韧带,脾肾韧带,游离脾脏下极,完成脾下极部分切除.4.贲门周围血管离断㊀脾部分切除后胃大弯侧及部分胃底血管已被离断,再用超声刀沿胃大弯继续向上分离直至食管左缘,将胃体翻向病人右上方,完成胃后血管离断.打开小网膜囊,由胃角处沿胃小弯向左向上逐支离断冠状静脉胃支㊁食管支及高位食管支,分离至食管下段6~8c m ,分离过程中逐一将食管外曲张的静脉夹闭离断(图7).图4㊀脾动脉主干用7号丝线部分结扎㊀图5㊀脾上极因缺血出现一条明显的缺血线㊀图6㊀脾上极部分切除后的脾断面㊀图7㊀贲门周围血管离断三㊁观察指标临床相关指标:①手术方式㊁手术时间㊁术中出血量(不包括脾脏自体血回输)㊁术后腹腔引流管拔出时间㊁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㊁术后住院时间㊁随访情况.②手术前后白细胞计数㊁红细胞计数㊁血小板计数变化情况以及手术前后血小板变化情况.③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包括出血㊁胰漏㊁血栓㊁发热㊁腹腔感染㊁胸腔积液㊁肝性脑病等).四㊁随访术后对6例病人进行2~23个月随访,随访方式为电话随访和门诊随访,无失访病人.五㊁统计学分析采用S P S S (19.0版)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 x ʃs 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频数和百分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㊀㊀果一㊁相关临床指标6例手术均在腹腔镜下完成,其中5例按术前规划行腹腔镜脾上极部分切除的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1例因术中分离脾上极困难,改为腹腔镜脾下极部分切除的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手术时间为(327ʃ68)m i n (250~430m i n );术中出血量为(447ʃ147)m l (240~620m l ).术后拔管时间为(7ʃ2)d (5~9d ).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为(2.5ʃ0.5)d (2~3d ).术后住院时间为(9ʃ2)d (7~12d ).6例病人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1.5ʃ7.4)个月(2~23个月).随访过程中6例病人的一般情况均有改善,未再发生呕血或黑便;脾功能亢进1例较前缓解,5例消失;复查胃镜均提示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程度较前减轻.见表2.二㊁手术前后白细胞计数㊁红细胞计数㊁血小板计数变化情况6例病人手术后白细胞计数较术前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手术后红细胞计数较术前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手术后血小板计数较术前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3.三㊁术后并发症6例病人术后均未发生出血㊁胰漏㊁腹腔感染㊁肝性脑病等并发症.其中1例病人术后1周行腹部彩超发现门静脉部分血栓;1例术后发生胸腔积液;1例术后出现发热,均经对症治疗后好转.见表2.表2㊀6例病人相关临床指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病例手术方式手术时间(m i n )出血量(m l )胃肠功能恢复时间(d)拔管时间(d)住院时间(d)静脉曲张程度脾功能亢进症状并发症例1脾上极部分切除250240287缓解消失门静脉血栓例2脾上极部分切除270470358缓解消失胸腔积液例3脾上极部分切除3805003610缓解消失无例4脾上极部分切除4306202912缓解消失发热例5脾上极部分切除310550387缓解消失无例6脾下极部分切除320300278缓解缓解无㊀㊀注:6例病人手术均在腹腔镜下完成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脾部分切除);静脉曲张程度指术后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程度792 腹部外科2019年第32卷第4期㊀F uB u W a iK e ,A u g.2019,V o l .32,N o .4表3㊀6例病人手术前后白细胞计数㊁红细胞计数㊁血小板计数比较时间白细胞计数(ˑ109/L )红细胞计数(ˑ1012/L )血小板计数(ˑ109/L )手术前2.2ʃ0.83.0ʃ1.936.8ʃ9.6手术后4.9ʃ1.14.1ʃ0.6189.8ʃ97.5P 值0.0010.0020.003四㊁术前1d 至术后1个月血小板变化情况6例病人术后1个月内血小板均较术前明显升高,4例升至正常范围内,1例升至正常范围以上,1例升至接近正常范围(图8),但随访至术后4个月血小板升至正常范围内.长期随访,其中1例术后6个月血小板稍降至正常范围以下.图8㊀6例病人术前1d 至术后1个月血小板变化曲线讨㊀㊀论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导致的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引起的上消化道大出血是其最凶险的并发症,死亡率高,在20%以上.其次脾大及脾功能亢进也为门静脉高压较常见的并发症,并可增加上消化道出血风险.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的治疗方法较多,主要包括内镜治疗㊁药物治疗㊁介入治疗及外科手术治疗等.外科手术治疗方式主要包括分流术㊁断流术及肝移植.肝移植是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最有效的方法,但由于供体的缺乏和高昂的费用,能选择此术式的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病人非常少.分流术较断流术而言,临床操作复杂且术后易并发肝性脑病等风险.因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仍为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最主要的治疗方式[5G6].断流术需要切除脾脏,而脾脏是人体最大的免疫器官,是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中心.近年研究表明,脾脏切除后机体免疫功能显著下降,病人术后感染率增加,肿瘤发生率增加[7].因此,脾脏在抗感染及抗肿瘤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另外,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病人脾切除术后,由于脾静脉断端为盲端,易形成血栓,并且血栓易延伸到门静脉主干.保留部分脾脏,可以使脾静脉的血液回流通畅,理论上可以降低血栓的发生.再者,脾脏被完全切除后,血小板会急剧升高,常常超过正常值的数倍,血栓发生的风险较高.若发生门静脉血栓,其断流效果又会受到影响.因此,从脾脏在人体免疫和抗肿瘤方面的作用以及脾切除术后血栓发生风险等相关因素综合考虑,尽量保留部分脾脏的功能已成为脾脏外科手术的原则之一.G u a n 等[8]研究提出了脾部分切除可用于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王永军等[9]研究也得出了脾部分切除与全部切除治疗门静脉高压症脾功能亢进,术后病人脾功能亢进均得到缓解,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近年来腹腔镜脾部分切除术的报道增多,但主要应用于脾破裂㊁脾良性肿瘤的治疗[10G12],而由于肝硬化合并门脉高压的病人脾脏较大,甚至为巨脾,对手术者的技术要求极高,目前国内外罕有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选择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脾部分切除)的报道.本研究中6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病人均选择了腹腔镜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脾部分切除),手术过程顺利,术后未发生严重并发症,术后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程度以及脾功能亢进均较术前得到改善,其中1例病人术后脾功能亢进未完全消失,主要考虑和手术经验缺乏,脾脏部分切除范围不够有关.但这6例病人也证实腹腔镜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脾部分切除)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是安全有效的,其最大优势为保留了部分脾脏的功能,降低了术后因血小板急剧升高发生血栓的风险.术后5例病人未发生血栓,但仍有1例病人形成门静脉血栓,从侧面也证明了脾切除术后血栓形成原因的复杂性,仍需进一步研究.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病人脾脏较大,脾门血管迂曲,稍处理不慎,则容易发生大出血,导致腹腔镜手术失败.因此,正确认识脾门解剖结构,是腹腔镜脾部分切除术成功的关键.胃网膜左动脉㊁胃后动脉㊁胃短动脉等动脉参与构成脾脏与胃之间的侧支循环,与脾动脉一起为脾脏供血.另一方面脾脏具有分区段血供特点,即脾动脉在脾门处分出数支脾叶动脉进入脾脏.脾叶动脉又可分出1~3支脾段动脉,相邻脾叶段之间形成 相对无血管区 ,这两点脾脏血管的解剖学特点为腹腔镜脾部分切除术提供了解剖学基础[13].了解脾脏的解剖学特点,术前并仔细阅读C T 或M R I,若有条件可行脾脏血管三维重建,充分了解病人脾脏的血管走行,术中精细解剖,选择在缺血线处切除部分脾脏,这是腹腔镜脾部分切除术成功的关键.本研究1例术中脾上极因粘连切除,困难转为脾下极部分切除,主要原因为术前未行脾脏血管三维重建,无法判断脾上极血管走行,892 腹部外科2019年第32卷第4期㊀F uB u W a iK e ,A u g.2019,V o l .32,N o .4盲目切除风险较高.目前,国内外对于肝硬化导致的脾大,腹腔镜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脾部分切除)报道较少,仍处于摸索和经验积累阶段.与开腹脾部分切除相比,腹腔镜脾部分切除有其独特的优势:①腔镜视野清晰,具有放大作用,可清晰显示脾动脉及其分支走行,腹腔镜直视下游离㊁结扎脾脏叶动脉后,脾脏血供即刻发生变化,能清楚地看到因缺血变色的脾组织与正常血供脾组织之间有明显分界线,脾部分切除更加精确;②利用腹腔镜特有的角度及深度,游离脾周韧带可减少对脾周脏器的损伤;③腹腔镜下脾断面出血更易被发现和定位,使腹腔镜下脾断面的止血会更加精细,在一定程度上会减少术中出血[14].结合我院近几年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实施腹腔镜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脾部分切除)成功的经验,总结如下:①在胰体尾上缘解剖脾动脉主干,用7号丝线将脾动脉部分结扎,减少入脾血流,使脾脏缩小,必要时可将丝线提起于术中阻断,控制出血.沿脾动脉走行向脾门方向解剖相应的脾叶动脉.夹闭脾叶动脉后,脾脏表面可出现明显的缺血线.②脾周围韧带的游离应适度,不易过多游离,以保证剩余脾脏的血供.③脾门阻断以及腹腔镜超声刀㊁双极电凝㊁微波针的应用,使手术过程中出血部位的止血更加确切,可降低中转开腹的可能性.④术中自体血的回输可减少病人因大出血输异体血的量,为手术的安全性提供了进一步的保障.⑤尽可能完全切除脾脏的上极或下极,以减少脾脏缺血带来的全身炎症反应和术后疼痛.切除脾脏应占总体积的60%~70%,避免术后脾功能亢进无法解除或术后血小板急剧升高引起血栓的风险.⑥通过脾脏血管的三维重建明确计划切除脾脏的体积,并可充分了解脾脏的血管走行,为术中提供指导,避免了切除的盲目性[15G16].综上所述,腹腔镜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全脾切除)已为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的主要手术方式,但近几年随着脾脏免疫及抗肿瘤等功能认识的深入,腹腔镜脾部分切除术得到了越来越多学者的认可.而对于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病人而言,腹腔镜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脾部分切除)在保留部分脾脏功能时,亦可达到较好的手术效果.由于此手术方式风险较大,对手术者技术要求较高,但随着腹腔镜技术经验的积累以及更多新型手术器械的应用,腹腔镜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脾部分切除)将会使更多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病人受益.但是,本研究由于样本量较少,以及目前国内外尚缺乏支持此类研究的大宗病例报道,腹腔镜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脾部分切除)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的有效性仍值得进一步研究.参考文献[1]㊀裘法祖.外科处理门脉高压症之我见[J].肝胆外科杂志,1994,2(3):129G133.[2]㊀朱海林,祁军安,王涛.腹腔镜门脉高压症脾切除的临床效果分析[J/C D].中华普外科手术学杂志(电子版),2017,11(3):198G201.D O I:10.3877/c m a.j.i s s n.1674G3946.2017.03.008.[3]㊀姜洪池,代文杰,胡震.门静脉高压症外科治疗的保脾问题[J].外科理论与实践,2006,11(3):193G195.[4]㊀李正天,姜洪池.部分脾切除术应用进展[J].肝胆外科杂志,2009,17(6):403G405.[5]㊀陈孝平.门静脉高压症外科治疗现状[J].腹部外科,2007,20(2):70G71.[6]㊀钟新华,刘媛,刘波,等.腹腔镜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J/C D].中华肝脏外科手术学电子杂志,2015,4(3):154G156.D O I:10.3877/c m a.j.i s s n.2095G3232.2015.03.005.[7]㊀F a i rK A,C o n n e l l y C R,H a r tK D,e t a l.S p l e n e c t o m y i s a s s o c iGa t e dw i t hh i g h e r i n f e c t i o na n d p n e u m o n i a r a t e s a m o n g t r a u m al a p a r o t o m yp a t i e n t s[J].A mJS u r g,2017,213(5):856G861.D O I:10.1016/j.a m j s u r g.2017.04.001.[8]㊀G u a nY S,H uY.C l i n i c a l a p p l i c a t i o no f p a r t i a l s p l e n i c e m b o l iGz a t i o n[J].S c i e n t i f i c W o r l d J o u r n a l,2014,2014:961345.D O I:10.1155/2014/961345.[9]㊀王永军,罗大勇,李恒,等.全脾切除术与部分脾切除术对门静脉高压症脾功能亢进患者免疫功能影响的比较[J].中华肝脏外科手术学电子杂志,2017,6(3):216G221.D O I:10.3877/c m a.j.i s s n.2095G3232.2017.03.015.[10]W a n g L,X u J,L i F,e t a l.P a r t i a l s p l e n e c t o m y i s s u p e r i o r t o t oGt a ls p l e n e c t o m y f o rs e l e c t e d p a t i e n t s w i t h h e m a n g i o m a s o rc y s t s[J].W o r l dJS u r g,2017,41(5):1281G1286.D O I:10.1007/s00268G016G3794G5.[11]E n g l u m B R,R o t h m a nJ,L e o n a r dS,e ta l.H e m a t o l o g i co u tGc o m e s a f t e r t o t a l s p l e n e c t o m y a nd p a r t i a l s p le n e c t o m yf o r c o nGg e n i t a l h e m o l y t i ca n e m i a[J].JP e d i a t rS u r g,2016,51:122G127.D O I:10.1016/j.j p e d s u r g.2015.10.028.[12]刘秀荃,张新宇.腹腔镜脾切除术的研究进展[J].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2018,25(1):113G117.D O I:10.7507/1007G9424.201706117.[13]C h e nJ Q,X u L T.L a p a r o s c o p i c p a r t i a ls p l e n e c t o m y:as a f ea n d f e a s ib l e t r e a t m e n t f o r s p l e n ic b e n i g n l e s i o n s[J].S u r g L a pGa r o s cE n d o s cP e r c u t a nT e c h,2018,28(5):287G290.D O I:10.1097/S L E.0000000000000568.[14]M a n c i uS,T u d o r S,V a s i l e s c uC.S p l e n i c c y s t s:a s t r o n g i n d iGc a t i o n f o r am i n i m a l l y i n v a s i v e p a r t i a l s p l e n e c t o m y.C o u ld t h es p l e n i ch i l a r v a s c u l a t u r e t y p eh o l dad e f i n i n g r o l e?[J].W o r l d JS u r g,2018,42(11):3543G3550.D O I:10.1007/s00268G018G4650G6.[15]石小举,宋世飞,秦赢,等.3D腹腔镜下脾部分切除术治疗巨大脾脏间皮囊肿1例报告[J].临床肝胆病杂志,2017,33(3):532G534.D O I:10.3969/j.i s s n.1001G5256.2017.03.030.[16]王卫东.腹腔镜脾部分切除术的方法和技巧[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17,25(34):3021G3024.D O I:10.11569/w c j d.v25.i34.3021.(收稿日期:2019G03G06)992腹部外科2019年第32卷第4期㊀F uB u W a iK e,A u g.2019,V o l.32,N o.4。
脾切除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门脉高压症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32例体会

本组 择期手 术 2 例 及预防性 手术 5例 均 l 无 手术 死亡 。急 症 手 术 6例 , 死亡 1例 , 亡 死 原因是肝 功能 C级 , 后第 4天 死 于 肝 功 能 术 衰竭 , 术 死 亡 率 3 1 5 1例 发生 切 E 感 手 . 2 %, l
染 。 例 发 生 肺 部 感 染 , 经 非 手 术 治 疗 后 痊 1 均
胃底 静脉 有 不 同程度 曲张 全组 病 例 均 有 不
同程 度 的脾 肿 大 , C i 按 hl 析 : d分 I级 l 0例 ,
Ⅱ级 l 6例 , 6 。 Ⅲ 例
年代初 期 以前 , 门周 围血 管离 断术 以急症 手 贲
术为 主 , 并症 多 , 术死 亡 率 高 。7 台 手 O年代 中期 以后 , 症手 术 逐渐 减 少 。 多 是选 择 性 急 大 手术或 预防性手 术 。 由于术前 准备充 分 , 病人
3 本 组病 例术 后再 出血 3例 , 9 6 %. ) 占 .8 与杨 氏 报告 再 出血 率 1 %一 致 。一 般认 为 0 贲 门 周 围 血 管 离 断 术 后 再 出 血 的 主 要 原 因 是 术 中血管 离 断不彻 底 及 新 的 门奇静 脉侧 支 循 环形成 。我们体 会贲 门周 围血 管 离断 时 , 离 断食管 下段 要足 够长 , 以保证 彻底 离断 胃冠 状 静 脉的 胃支 、 管支 、 位食 管支 以及 异 位 高 食 高
8 m 及 上 半 部 胃完 全 分 离 出 来 。 c
结 果
般情况 得 到改 善 , 受力 增 强 , 得 了更 好 耐 获
的效果 。本 组病 例择期 手术 者无 一死 亡 , 而急 症手 术 6例 就有 1 例死 亡 , 分说 明 了术 前 准 充
腹腔镜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断流术围手术期的护理分析

腹腔镜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断流术围手术期的护理分析目的:总结腹腔镜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断流术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为临床护理提供依据。
方法:选取2011年10月至2013年10月于我院接受腹腔镜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断流术的1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护理资料。
结果:患者对围手术期护理效果满意度达93.75%;上述患者住院时间9至21天,平均住院时间(10.05±1.01)天,护理效果良好,均治愈出院。
结论:在做好一般护理的基础上,辅助心理护理,同时予以特殊护理,有助于患者病情康复,极大的缩短了住院时间,患者自身满意度也较高,具有临床推广的意义。
标签:腹腔镜;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断流术;围手术期;护理腹腔镜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断流术是目前医学临床中使用范围较广的一种手术方式,对于肝硬化门脉高压症、脾功能亢进和胃底食道曲张静脉出血等病症均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具有切口小、疼痛感轻、术后恢复快等优势[1]- [3]。
但是,这种术式操作难度较大,且手术风险较高,特别是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患者行腹腔镜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断流术后,术后极易感染其它病症[4]。
围手术期的良好護理可有效的预防和处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保障预后效果及患者的生活质量。
本文旨在总结腹腔镜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断流术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为临床护理提供依据。
选取2011年10月至2013年10月于我院接受腹腔镜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断流术的患者16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护理资料,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与方法:选取2011年10月至2013年10月于我院接受腹腔镜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断流术的1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
男性11例,女性5例,年龄22至68岁,平均年龄(49.25±5.15)岁。
其中,9例为肝炎后肝硬化,5例酒精性肝硬化,2例为血吸虫肝硬化;有上消化道出血史者6例,之中有2例出血次数≥2;无出血史者10例,之中2例合并脾亢。
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断流术预后因素分析(2)

龙源期刊网
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断流术预后因素分析(2)
作者:梁振涛
来源:《中国实用医药》2014年第01期
【摘要】目的对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断流术的预后因素进行分析。
方法选取本院于 2010年 5月~2012年 9月收治的门静脉高压症患者 46例,所有患者均行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断流术,对患者临床资料及预后情况进行分析。
结果 46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体温均
在38.4℃以下,血小板计数均低于 500×10 9/L,术后均未发生发热、肝昏迷等严重并发症,且 46例患者均治愈出院。
经 1年随访,所有患者均生存,且均未出现肝性脑病。
结论在门静脉高压症治疗中,采取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断流术具有显著疗效,操作简便,术后并发症较少,可实现良好预后,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关键词】门静脉高压症;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断流术;预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断流术的预后效果分析
【摘要】目的分析探讨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断流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的预后效果。
方法我院普外科2008年3月至2012年3月采用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断流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将其临床资料进行系统分析。
结果术后所有患者无发热、肝性脑病、腹腔感染、刀口延期愈合等严重并发症出现,术后血小板计数出现明显升高。
所有患者进行了随访,随访平均时间为1年,无肝性脑病、上消化道出血等严重并发症发生。
结论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具有手术操作相对简单,止血彻底,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点,并通过降低门静脉压力,降低上消化出血及肝性脑病的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关键词】门静脉高压;肝硬化;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断流术;预后
门静脉高压在肝硬化中引起的并发症较多,其中常见且严重并发症是食道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出血量大,病情凶险,是上消化道出血导致死亡的常见病因。
临床上为进一步降低上消化道出血发生率的常见治疗方法采用外科手术治疗,手术方式采用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断流术[1]。
我院普外科2008年3月至2012年3月采用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断流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疗效取得一定效果。
现将临床资料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08年3月至2012年3月我院普外科收治门静脉高压的72例患者,其中男56例,女16例,平均年龄(57±4.6)岁,患丙肝病史14例,患乙肝病史58例,分别占总数的19.4%、80.6%。
肝功能Child分级A级、B级、C级分别为34例,32例,6例。
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腹胀及上消化出血病史,经胃镜或上消化道钡透均显示不同程度的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腹部B超检查门静脉高压(直径>12mm),脾脏呈不同程度的增大;血常规检查白细胞、红细胞及血小板三系减少,其中白细胞及血小板减少明显。
1.2 方法
1.2.1 术前准备患者入院后进一步完善血常规、肝肾功能、传染病九项检测、凝血四项、B超及心电图等相关检查,术前常规应用广谱抗生素预防感染;对合并中重度贫血的患者积极给予输注全血纠正贫血,合并低蛋白血症及大量腹水的患者积极输注白蛋白及利尿,白蛋白复查至少达到30g/L,防止术后切口不愈合;血小板计数减少的患者可在术前12h内输注血小板1~2个治疗量,防止术中血液凝血障碍。
1.2.2 手术方法所有患者均采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嘱其采取头高足低右侧斜卧位。
建立人工气腹,采用四个穿刺孔进行操作,选取左腋前线脾下缘为置镜孔置入10mmTrcoar, 左锁骨为主操作孔置入10mmTrcoar,脐上及剑突下分别置入10mmTrcoar、5mmTrcoar,通过腹腔镜先观察肝脏的大小、形状及与周围情况,利用超声刀逐个分离脾脏与肾脏、胃、结肠的连接韧带,并保留胃短静脉等,充分游离直至脾蒂,夹闭脾动、静脉分支用可吸收夹,完全离断脾膈韧带后切除脾脏[2]。
变换头高足低仰卧位后,再行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将一个10mmTrocar 从左上腹置入,采用LigaSure血管闭合系统紧贴脾门,分别离断脾动脉、脾静脉及胃短静脉,脾膈韧带利用超声刀进行分离。
切开贲门外浆膜将食管下拖,依次将曲张的食管外静脉切断,剥离至食管下端约8cm,观察周围有无损伤及出血。
将脾脏夹碎后一次性取出,经左肋下穿刺孔处留置引流管[3]。
2 结果
所有行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断流术的患者体温均未超过38.5℃,无一例出现发热、肝性脑病、腹腔感染等严重并发症。
术后血小板计数明显升高,但均小于500万/L以下。
术后1周后腹腔引流管引流的积液明显减少,拔管后出院,无1例出现腹腔感染及刀口延迟愈合。
术后所有患者平均随访1年,其中腹水消失或减少者56例,占总数的84.85%,肝功能明显好转者30例,好转率占总数的41.67%,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消失或减轻者30例,占总数的90.91%,且无肝性脑病、上消化道出血等严重并发症发生。
3 讨论
门静脉高压症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病症,且多见于病毒性肝炎引起的肝硬化,其发生率约0.6%~2.1%。
其发病机理是由于各种因素导致肝细胞损伤,肝细胞变性、坏死,最终发展成肝硬化,其门静脉血流受阻或瘀滞,肝脏血流减少,从而出现门静脉高压相关的一系列症状,如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腹腔积液形成、脾大及继发性脾功能亢进等。
而门静脉高压症引起的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常常破裂出血导致上消化道大出血,其出血急、速度快、出血量大,再加上肝硬化后肝脏功能差,脾脏继发性功能亢进,血小板计数减少,凝血机制差,导致上消化道出血不易治疗,严重时导致失血性休克而危及生命。
反复的上消化道出血会进一步导致肝功能下降,肝脏合成蛋白能力下降,低蛋白血症加重腹腔积液生成及诱发肝性脑病等严重并发症。
故临床上有效治疗上消化道出血,降低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机率,最有效措施是从根本上降低门静脉压力,才是目前治疗的关键[4]。
肝脏的供血是来源于门静脉系统及肝动脉系统双重供血方式进行的。
门静脉脉系统的主干由肠系膜上静脉、肠系膜下静脉及脾静脉汇合而成,而门静脉系统主干的1/5的血流供应来源于脾脏。
而门静脉高压具有双重作用,它不但可维持门静脉血流向肝脏灌注,相反也会造成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诱发上消化道出血。
目前,临床外科治疗门静脉高压采用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断流术的手术方式,通过阻断脾脏血流向门静脉分流,又不影响肝脏血液供应,进一步降低门静脉压力,从而降低上消化道出血及肝性脑病的发生率[5]。
总之,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具有手术操作相对简单,止血彻底,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的优点,并通过降低门静脉压力,降低上消化出血及肝性脑病的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参考文献
[1]曹农,俞永江,柴琛,等.门静脉高压症外科治疗185例.肝胆胰外科杂志,2008,20(4):286-286.
[2]高峰,孟健,王孟龙.脾切断流术引起的肝脏血流动力学变化及对肝脏功能的影响.实用医学杂志,2009,25(17):2864-2865.
[3]贾松岩.门静脉高压症手术治疗75例临床分析.中国医药导刊,2009,11(6):914-915.
[4]凌平,龚昆梅.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加脾切除治疗门静脉高压症168例.当代医学,2010,16(12):91-92.
[5]王伟,王慧芳.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断流术预后因素分析.中国实用医药,2010,5(25):73-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