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革命以来西方主要国家的重大环境污染与治理

合集下载

英国工业革命与环境变迁

英国工业革命与环境变迁

英国工业革命与环境变迁英国工业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的一次重大变革,对全球的经济、社会和环境产生了深远影响。

在这个题目中,我们将探讨英国工业革命对环境所带来的变迁。

以下是本文的正文内容:一、背景介绍英国工业革命自18世纪末期开始,主要集中在英国的纺织和矿产领域,并逐渐扩展至其他行业。

随着机械化和大规模生产的兴起,英国成为全球工业化的领导者。

然而,这次工业革命也给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冲击。

二、工业革命对空气质量的影响工业革命期间,燃煤机器的广泛使用导致大量烟尘和废气排放。

工业城市的空气质量迅速恶化,许多城市笼罩在烟雾和污染物中。

恶劣的空气质量对民众的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导致呼吸系统疾病的增加。

此外,废气的排放还导致酸雨的形成,对农作物和自然生态系统造成破坏。

三、工业革命对水资源的影响工业革命推动了许多制造业的发展,包括纺织和化学工业。

这些行业大量使用水资源,而且排放大量废水污染河流和湖泊。

水污染不仅对饮用水和农业产生了负面影响,还破坏了生物多样性和水生生态系统。

因为没有适当的污水处理设施,水污染变得更加严重。

四、工业革命对土地利用的影响工业革命导致城市的迅速扩张,大量土地被转为工业用地和住宅用地。

森林被大量砍伐来获取木材和开垦农田,导致生态系统的破坏和物种丧失。

此外,工厂和矿井的建设也对土地造成了污染和破坏,使土壤贫瘠,无法再用于农业。

五、工业革命对气候的影响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大规模燃烧化石燃料,导致大量温室气体的释放,进而引发全球气候变暖的问题。

这种气候变化对环境和人类社会造成了灾难性的影响,包括海平面上升、极端天气事件增加和生态系统扰动。

六、应对措施随着对环境问题的认识加深,英国和其他国家采取了一系列应对措施。

其中包括改善废气排放控制、建立污水处理设施、推动可持续发展和绿色能源的使用等。

这些措施旨在减少工业对环境的负面影响,促进可持续发展。

七、结论英国工业革命改变了世界,但同时也对环境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

世界近代史主题七 八九

世界近代史主题七 八九

世界史主题七:工业革命一第一次工业革命1.含义:大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劳动2.起止时间及标志:18世纪60年代(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19世纪40年代(英国工业生产中普遍使用机器)3.首先发生于4.背景:(1)英国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2)17世纪以后,英国资本经济发展迅速,国内外市场需求不断扩大,迫切要求改进生产技术以生产出更多更好的商品。

6.影响:(1)工业革命极大的促进了的发展,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2)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逐步确立起对世界的统治,世界形成了西方先进、东方落后的局面。

二第二次工业革命1、开始时间:19世纪70年代2、标志:的广泛应用,把人类带入了“”。

4、知识拓展:两次科技革命给我们的启示:(1)科技是第一生产力(2)科技改变生活,推动人类文明发展(3)科技是把双刃剑,成果应用于战争则会带来灾难,煤和石油的应用污染了环境。

4. (考试说明231页,答案239页)工业革命是世界历史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部分国家在世界工业生产的相对份额(1750~1900年)(单位:%)——《工业革命以来西方主要国家的环境污染与治理》(3)结合“材料三”,你如何看待工业革命时期煤的大规模开采并燃用?(4)综上材料,谈谈工业革命对当今社会发展有哪些启示三马克思主义的诞生1、标志:年,的发表。

(2018年是该著作发表170周年)2、影响:四殖民地人民的抗争1、拉丁美洲独立运动:率部队解放了西班牙在南美洲的许多殖民地,被誉为“”。

2、印度民族大起义:率领印度军民,同英军展开武装斗争,给英国殖民者以沉重打击。

世界史主题八:资本主义的扩展一美国南北战争——美国内战1、时间:1861年4月——1865年4月2、原因(1)根本原因:南方种植园成为工业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障碍;(2)直接原因:1860年,主张限制奴隶制的当选总统。

3、矛盾焦点:4、概况(1)爆发:1861年4月,叛军炮轰联邦军驻守的要塞,挑起内战;(2)转折:1862年,林肯政府签署《宅地法》和《》(3)1863年,联邦军队取得葛底斯堡战役的胜利,取得决定性胜利。

英国工业革命与环境问题的产生

英国工业革命与环境问题的产生

英国工业革命与环境问题的产生英国工业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的一次重大变革,它为工业化国家的崛起奠定了基础。

然而,与工业化同步而来的是环境问题的产生。

本文将分析英国工业革命对环境所带来的影响,并探讨如何应对这些问题。

一、工业革命对环境的影响1. 空气污染:工业革命时期,大量燃煤工业的兴起导致空气污染问题日益严重。

燃烧煤炭释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不仅造成了雾霾天气,还对人体健康造成了威胁。

2. 水污染:随着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工厂废水、生活污水等大量被排放到河流、湖泊等水源中,导致水质恶化。

饮用水的不洁净会引发传染病的传播,同时水中的有害物质也对水生态系统造成破坏。

3. 土壤破坏:大规模的农业生产和工厂废物的排放,使得农田土壤受到了污染和侵蚀。

土壤的酸化和失去肥力,导致了农作物产量的下降,对农业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4. 噪音污染:工厂机器的运转和交通工具的噪音成为城市居民无法回避的问题。

长期暴露在高噪音环境下会对人体的健康和心理产生负面影响,如失眠、焦虑等。

二、应对环境问题的措施1. 加强环保法规:制定更加严格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明确工业企业的排污标准和责任,并加大对违规企业的罚款力度。

通过法规的监管,可以有效降低工业污染对环境的影响。

2. 推广清洁能源: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发展清洁能源如太阳能、风能等,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

同时,鼓励能源节约和高效利用,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3. 建立环境监测体系:建立完善的环境监测体系,对大气、水和土壤等环境指标进行定期监测和评估。

及时掌握环境污染情况,有针对性地制定防治措施,确保环境质量得到改善和保护。

4. 提倡循环经济:加强废物资源化利用,鼓励企业采用循环经济模式,实现废物的减量化、资源的再利用。

通过循环经济的发展,可以有效减少对环境的损害。

5. 加强环境教育:提高公众对环境问题的认识和意识,加强环境教育。

通过教育的力量,引导人们养成环保的生活方式,培养保护环境的责任感和行动力。

工业革命对环境的影响与治理

工业革命对环境的影响与治理

工业革命对环境的影响与治理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工业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的一次重要事件,它使人们的生活变得更为便利,促进了经济发展。

但这场革命也给环境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工业革命对环境的影响,并简述治理该问题的现状和解决方案。

一、工业革命对环境的影响1.能源消耗在工业革命之前,人类主要依靠动力机械和手工劳动来完成工作,而工业革命的到来改变了这个局面。

蒸汽机、燃油发动机和电力等高效能源的运用,取代了传统动力机械,这使产业的生产效率得到极大提高,但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资源消耗和能源消耗。

2.气候变化随着能源的使用,由于碳排放的急剧增加,导致全球气温上升,引发了大量的气候变化。

诸如洪涝、山火等天灾频繁发生,严重影响了人类的生存和生产。

此外,土地开发也一直是工业发展的重要方向,导致了生态破坏和失去大量森林和野生动物。

3.水资源污染工业革命的到来促进了大规模的工厂建设,这些工厂需要大量的水来冷却机械,造成了很大的水资源消耗。

同时,工业生产中所产生的有害废料,如有机物、重金属等,也会被排放到水中,造成水资源的污染和环境的严重问题。

二、工业革命对环境治理的现状工业革命带来的环境问题在当时并不被高度重视,工业企业的发展往往是以经济利益为主,几乎没有任何的环保意识。

尽管现在环保意识得到越来越多的人们关注和认知,但在现实中,环境污染依然是严峻的问题。

例如,许多大型工业企业并没有采取措施来减少水的消耗,或者对废水进行净化处理。

大气污染也是工业革命的一大失败之一,由于地球大气层的薄弱性,对于工业排放的有害气体与物质处理不善,仍然会造成外界环境的破坏。

同时,人们仅仅关注于水、空气、土壤等方面的环保,而忽略了噪音、光污染等环境问题。

三、工业革命的环境治理方案1.加强环保意识环境问题的治理需要人们加强环保意识,特别是企业和政府部门,应该带头进行环保宣传和教育。

企业应该在环保的思想上融入其经营理念,注重环保问题的研究和技术的研发。

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的环境污染和治理

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的环境污染和治理

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的环境污染和治理摘要:,英国是世界上最早进行工业革命的国家,是世界上最早实现了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国家。

历史证明,工业革命不单单带给人们好处,生态环境污染也是工业革命造成的。

英国就是典型的”先污染,后治理”的国家。

今天的伦敦和英国呈现给人们的是阳光明媚,碧水蓝天的景象,从工业革命的环境污染到今天的生态典范,英国到底经历了什么,留下来什么教训和经验,这对正处于工业化的中国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英国工业革命环境污染在人类历史上,伴随着工业化的发生,英国成为率先进行工业化的国家。

对这场工业革命和工业化,人们给予了很高的评价,认为这是人类发展的新进程,它告别了农业文明,使得人们进入了工业文明的新阶段。

可是随着时间的发展和历史的考验,可以发现,工业革命带来的不仅是好处,也带来了严重的环境问题,留下了惨痛的历史经验。

英国著名作家狄更斯对工业革命描述道:“那是最好的年代,也是最遭的年代;那是光明的时节,也是黑暗的时节;那是希望的春日,也是悲伤的冬日。

”本文主要从生态环境的角度来研究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的环境问题及其相关治理,希望对正处于这一阶段的中国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环境污染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大气污染。

机器的使用是工业革命的重要特点,其中瓦特改良的“蒸汽机”代替了人力,风力成为了工业生产的主要动力。

而蒸汽机的使用需要以煤炭作为燃料,因此,随着工业革命的推进,煤炭资源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成为了第一次工业化革命的主要能源。

煤的大规模开采和使用,在推动工业的发展和机器的运转的同时,也产生和释放大量的烟尘,二氧化硫,一氧化碳和其他有害的污染物。

这就造成了英国煤烟弥漫,浓烟滚滚,整个城市都呈现出黑乎乎的景象。

在伦敦,烟与雾相互混杂,形成了浓浓的烟雾,长年萦绕在城市上空,现在中国人称它雾霾。

二是河流污染。

泰晤士河是英国的母亲河,19世纪前,泰晤士河河水清澈,水中水面鱼鸟成群。

但随者工业革命的兴起,大量工厂沿河而建,两岸人口激增。

2018高考历史热点专题:工业化与环境污染

2018高考历史热点专题:工业化与环境污染

2018高考历史热点专题--工业化与环境污染从18世纪中期英国工业革命以来,工业化的发展深刻改变了人类社会的生产与生活方式。

工业化带来了物质财富的爆炸式增长,为人类提供了舒适的生活条件。

但与此同时,工业化和城市化也导致了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

1850年代由于大量城市生活污水的排入,英国伦敦泰晤士河变成了一条臭河,进而引发了霍乱、疟疾等传染病流行,导致数以万计人口死亡。

20世纪中期,由于火电厂和家庭使用煤炭取暖,导致伦敦多次出现严重的雾霾天气,严重危害居民的健康。

由于工业化引发的类似环境污染问题也在美国、日本、德国等地频频出现。

近年来,中国东部和北部地区出现大范围的严重雾霾天气,让我们切实感受到了工业化导致环境污染的负面效应。

【考点链接】一、西方的工业化与环境污染1.原因:①工业革命推动了工业化和城市化,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

②经济全球化加剧了这一趋势。

2.各主要国家的工业化道路与环境污染(1)西方国家工业化:市场经济模式①过程:1)19世纪中期,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工厂”,实现了工业化。

随后欧美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完成工业革命,掀起了一股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浪潮。

蒸汽机的使用,煤炭与钢铁工业发展迅速,导致了环境污染(泰晤士河的污染);2)19世纪末20世纪初,第二次工业革命在几个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同时发生,随着石油、电力成为主要能源,重化工业发展迅速,环境污染日趋严重。

3)二战后,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尤其是1973年石油危机以后,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第三产业兴起,“新经济”出现,环境污染得到遏制,但发达国家把高耗能、高污染企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给发展中国家带来了巨大的环境问题。

就全球而言,环境问题更加恶化。

②三次工业革命之比较1)时间:第一次:18世纪60年代开始第二次:19世纪70年代开始第三次:20世纪四五十年代开始2)前提:第一次:资产阶级统治在英国的确立第二次: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第三次:资本主义发展相对稳定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3)条件:第一次:①资本:海外贸易、奴隶贸易和殖民掠夺;②劳动力:圈地运动提供了大量的劳动力;③技术:工场手工业积累丰富生产技术知识;④市场:海外市场不断地扩大。

工业革命对环境与资源的影响

工业革命对环境与资源的影响

工业革命对环境与资源的影响工业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的一次重要转折点,它彻底改变了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

然而,随着工业的发展,环境污染与资源消耗的问题也逐渐凸显出来。

本文将探讨工业革命对环境与资源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

一、环境污染的加剧工业革命的推动下,大规模的工业生产导致了环境污染的加剧。

首先,工业生产中大量排放的废气、废水和固体废弃物对空气、水域和土壤造成了严重的污染。

这些排放物中包含许多有害物质,如二氧化硫、烟尘、重金属等,它们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系统造成了巨大的威胁。

其次,工业革命引发了大规模的森林砍伐和土地开垦,导致了生态系统的破坏和生物多样性的减少。

森林被砍伐用于工业原料和能源的获取,这使得许多动植物失去了栖息地,生态平衡受到了严重破坏。

最后,工业革命所带来的城市化进程也导致了城市空气污染的问题。

工业活动和交通运输排放了大量的废气和尾气,导致城市中的空气质量下降,威胁到居民的健康和生活质量。

二、资源消耗的加快工业革命对资源的需求不断增长,加速了资源消耗的速度。

首先,工业革命对煤炭、石油等化石燃料的需求急剧增加,导致了能源资源的过度开采和消耗。

化石燃料的燃烧释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加剧了全球变暖和气候变化的问题。

其次,工业革命对金属、木材等自然资源的需求也大幅增加。

大规模的工业生产需要大量的原材料,导致了矿产资源的过度开采和损耗。

长期以来,人类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采已经导致了许多矿产资源的枯竭和稀缺。

三、解决环境与资源问题的途径面对工业革命对环境与资源的冲击,我们迫切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来解决这些问题。

首先,应加强环境保护意识的普及和教育,提高公众对环保的认知。

只有人们意识到自然资源的珍贵和环境的脆弱,才能更好地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

其次,应加强环境法律的制定和执行,规范工业生产和排污行为。

通过加强环境监测和对违法行为的处罚,可以有效地减少工业对环境的破坏。

此外,应大力推进清洁能源的发展和利用。

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转向更加清洁和可持续的能源,可以有效地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和资源的消耗。

工业革命之后带来的环境污染和极端事故的例子

工业革命之后带来的环境污染和极端事故的例子

工业革命之后带来的环境污染和极端事故的例子第一篇泰晤士河之殇:霍乱与河流污染事件作为最早开启工业化的国家,19世纪霍乱在英国多次大规模暴发,付出数万人的生命代价。

霍乱被称为“曾摧毁地球的最可怕瘟疫之一”。

英国历经30多年,从治“人之病”到治“环境之病”,这场集中反映人—疾病—环境复杂关系的事件,成为反思人与自然、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等现代化问题的重要话题。

19世纪,英国凭借纺织业、采煤业、炼铁业、机器制造和海运业完成工业革命,确立了其世界工厂和贸易中心地位,成为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

但工业革命带来城市发展和人口激增,使生态环境、公共卫生条件每况愈下,尤其是在饮用水方面面临严峻问题。

在此背景下,霍乱作为水源性传染病,多次袭击英国,造成人员大量死亡。

霍乱在英国大规模暴发期间,当时主流医学界普遍认为是由“瘴气”引起,伦敦城基本的预防方法是在街道上大面积喷洒石灰。

此时,后来被称为“流行病学之父”的英国医生约翰·斯诺,通过研究霍乱死者的日常生活情况,绘制“宽街”83个患者的分布图,发现他们基本上都住在特定的水泵附近,霍乱与饮用不洁水有直接关系。

令人遗憾的是,直到1858年约翰·斯诺去世,他的开拓性工作仍未获得广泛认可。

1866年第四次霍乱暴发,整个英国共死亡14378人。

虽然这次死亡人数比前几次相对少得多,但死亡率较高,伦敦东区的霍乱死亡率高达69.6‰,伦敦再次成为霍乱的重灾区。

此时,人们终于觉醒,被污染的泰晤士河是“毒药的蓄水池”,英国政府也因此加强了河流污染治理和供水改革。

自此以后,霍乱仅有零星出现,再未形成大规模流行。

第二篇1984年美国公司在印度发生毒气泄漏第一次工业革命之后,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都得到了翻天覆地的改变,但是也给生态环境造成了很恶劣的影响。

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一些发达国家为了保护本国的环境,开始把一些重污染的企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给发展中国家造成了很大的危害,印度博帕尔毒气泄漏案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工业革命以来西方主要国家的重大环境污染与治理今日的中东部地区多日的雾霾应个景。

看来污染问题并不是中国特有的现象,根治污染也不是任何一个政府可以一蹴而就的行为。

这也许是一个国家工业化所必须经历的困难和一代人甚至两代人注定要付出的代价。

也许今天我们看到欧美日的富二代们享受着碧水蓝天煞是羡慕,那让我们也关注下当年他们的父辈与祖辈所经过的日子,这也许是我们所要或者正在经历的。

环境污染由来已久。

早在14世纪初,英国就注意到了煤烟污染;17世纪伦敦煤烟污染加重时,有人着文提出过改善大气品质的方案①。

不过直到这时,污染只在少数地方存在,污染物也较少,依靠大自然的自净能力,尚不至于造成重大危害。

环境污染发生质的变化并演变成一种威胁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全球性危机,则始于18世纪末叶兴起的工业革命。

现代经济史和社会史学家普遍把工业革命视为人类或“南一北”差距的分水岭②,同样的,我们也可以把这场革命视为人类环境污染史的分水岭;又由于“从影响全球和区域的环境问题看,主要责任直接或间接地来自工业发达国家”③,因此,地考察西方主要国家自工业革命以来环境的污染与治理,审视西方人对待自然的认识或态度,明确树立科学的环境价值观的重要性,就不仅具有学术价值,而且具有现实参考意义。

一、18世纪末--20世纪初环境污染的发生①从18世纪下半叶起,经过整个19世纪到20世纪初,首先是英国,而后是欧洲其他国家、美国和日本相继经历和实现了工业革命,最终建立以煤炭、冶金、化工等为基础的工业生产体系。

这是一场技术与经济的革命,它以蒸汽机的改良和广泛应用为基本动力。

而蒸汽机的使用需要以煤炭作为燃料,因此,随着工业革命的推进,地下蕴藏的煤炭资源便有了空前的价值,煤成为工业化初期的主要能源。

新的煤矿到处开办,煤炭产量大幅度上升,到1900年时,世界先进国家英、美、德、法、日五国煤炭产量总和已达6.641亿吨。

煤的大规模开采并燃用,在提供动力以推动工厂的开办和蒸汽机的运转,并方便人们的日常生活时,也必然会释放大量的烟尘、二氧化硫、二氧化碳、一氧化碳和其他有害的污染物质。

与此同时,在一些工业先进国家,矿冶工业的发展既排出大量的二氧化硫,又释放许多重金属,如铅、锌、镉、铜、砷等,污染了大气、土壤和水域。

而这一时期化学工业的迅速发展,构成了环境污染的又一重要来源。

另外,水泥工业的粉尘与造纸工业的废液.也会对大气和水体造成污染。

结果,在这些国家,伴随煤炭、冶金、化学等重工业的建立、发展以及城市化的推进,出现了烟雾腾腾的城镇,发生了烟雾中毒事件,河流等水体也严重受害。

英国作为最早实现工业革命的国家,其煤烟污染最为严重;水体污染亦十分普遍。

除英国外,在19世纪末期和20世纪初期,美国的工业中心城市,如芝加哥、匹兹堡、圣.路易斯和辛辛那提等,煤烟污染也相当严重。

至于后来居上的德意志帝国,其环境污染也不落人后。

19、20世纪之交,德国工业中心的上空长期为灰黄色的烟幕所笼罩,时人抱怨说,严重的煤烟造成植物枯死,晾晒的衣服变黑,即使白昼也需要人工照明。

并且,就在空气中弥漫着有害烟雾的时候,德国工业区的河流也变成了污水沟。

如德累斯顿附近穆格利兹河,因玻璃制造厂所排放污水的污染而变成了“红河”;哈茨(Harz)地区的另一条河流则因铅氧化物的污染毒死了所有的鱼类,饮用该河水的陆上动物亦中毒死亡。

到20世纪初,那些对污水特别敏感的鱼类在一些河流中几乎绝迹了。

譬如,在19世纪,人们曾在莱茵河下游大量捕捞鲟鱼,用鲟鱼卵制造鱼子酱,而到该世纪末和20世纪初,“由于数量的减少,明显地受到限制,到1920年就完全禁止了捕鲟鱼。

鲑鱼的捕捞也遭到了同样的命运,于1955年完全终止了。

”1892年,汉堡还因水污染而致霍乱流行,使七千五百余人丧生。

在明治时期的日本,因开采铜矿所排出的毒屑、毒水,危害了农田、森林,并酿成田园荒芜、几十万人流离失所的足尾事件。

尽管如此,这一时期的环境污染尚处于初发阶段,污染源相对较少,污染范围不广,污染事件只是局部性的,或某些国家的事情。

二、20世纪20年代--40年代环境污染的发展随着工业化的扩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西方国家煤的产量和消耗量逐年上升。

据估算,在20世纪40年代初期,世界范围内工业生产和家庭燃烧所释放的二氧化硫每年高达几千万吨,其中2/3是由燃煤产生的,因而煤烟和二氧化硫的污染程度和范围较之前一时期有了进一步的发展,由此酿成多起严重的燃煤大气污染公害事件。

如比利时的马斯河谷事件和美国的多诺拉事件。

1930年12月4--5日,在比利时的重工业区马斯河(Meuse River)谷,由于气候反常,工厂排出的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凝聚在靠近地表的浓雾中,经久不散而酿成大祸,致使大批家禽死亡,几千人中毒,60人丧命。

当时,西方世界正陷于30年代经济大崩溃的恐慌之中,人们也就无暇顾及比利时的灾难。

1948年10月27日晨,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州西部山区工业小镇多诺拉的上空,烟雾凝聚,犹如一条肮脏的被单。

其实,多诺拉的居民对大气污染并不陌生,因为这里的钢铁厂、硫酸厂和炼锌厂等大厂一个挨着一个,日夜不停地排放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

但是,像这一次的情景他们却从未见过。

因逆温层的封锁,污染物久久无法扩散,整个城镇被烟雾所笼罩。

直到第6天,一场降雨才将烟雾驱散。

这次事件造成20人死亡,6000人患病,患病者差不多占全镇居民(14000人)的43%。

该到这时,内燃机经过不断的改进,发展成为比较完善的动力机械,在工业生产中广泛替代了蒸汽机。

因而,在30年代前后,以内燃机为动力机的汽车、拖拉机和机车等在世界先进国家普遍地发展起来。

1929年,美国汽车的年产量为500万辆,英、法、德等国的年产量也都接近20万--30万辆。

由于内燃机的燃料已由煤气过渡到石油制成品一一汽油和柴油,石油便在人类所用能源构成中的比重大幅度上升。

开采和加工石油不仅刺激了石油炼制工业的发展,而且导致石油化工的兴起。

然而,石油的应用却给环境带来了新的污染。

这一阶段,“建立在汽车轮子上的”美国后来居上,成为头号资本主义工业强国,其原油产量在世界上遥遥领先,1930年时就多达12311万吨;汽车拥有量在1938年时达到2944.3万辆。

汽车排放的尾气中含有大量的一氧化碳、碳氢化合物、氮氧化物以及铅尘、烟尘等颗粒物和二氧化硫、醛类、3,4一苯并芘等有毒气体;一定数量的碳氢化合物、氮氧化物在静风、逆温等特定条件下,经强烈的阳光照射会产生二次污染物一一光化学氧化剂,形成具有很强氧化能力的浅蓝色光化学烟雾,对人、畜、植物和某些人造材料都有危害;遇有二氧化硫时,还将生成硫酸雾,腐蚀物体,危害更大。

这是一种新型的大气污染现象,因最早发生在洛杉矶,又称洛杉矶型烟雾。

1943年,洛杉矶首次发生光化学烟雾事件,造成人眼痛、头疼、呼吸困难甚至死亡,家畜犯病,植物枯萎坏死,橡胶制品老化龟裂以及建筑物被腐蚀损坏等。

这一事件第一次显示了汽车内燃机所排放气体造成的污染与危害的严重性。

此外,自20世纪20年代以来,随着以石油和天然气为主要原料的有机化学工业的发展,西方国家不仅合成了橡胶、塑料和纤维三大高分子合成材料,还生产了多种多样的有机化学制品,如合成洗涤剂、合成油脂、有机农药、食品与饲料添加剂等。

就在有机化学工业为人类带来琳琅满目和方便耐用的产品时,它对环境的破坏也渐渐地发生,久而久之便构成对环境的有机毒害和污染。

显然,到这一阶段,在旧有污染范围扩大、危害程度加重的情况下,随着汽车工业和石油与有机化工的发展,污染源增加,新的更为复杂的污染形式出现,因而公害事故增多,公害病患者和死亡人数扩大,人们称之为“公害发展期”。

这体现出西方国家环境污染危机愈加明显和深重。

三、20世纪50年代一-70年代环境污染的大爆发20世纪50年代起,世界经济由战后恢复转入发展时期。

西方大国竟相发展经济,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加快,经济高速持续增长。

在这种增长的背后,却隐藏着破坏和污染环境的巨大危机。

因为工业化与城市化的推进,一方面带来了资源和原料的大量需求和消耗,另一方面使得工业生产和城市生活的大量废弃物排向土壤、河流和大气之中,最终造成环境污染的大爆发,使世界环境污染危机进一步加重。

首先,发达国家的环境污染公害事件层出不穷,按其发生缘由,可分为几类:(1)因工业生产将大量化学物质排入水体而造成的水体污染事件,最典型的是1953—1965年日本水俣病事件。

1953年,水俣湾附近渔村流行一种原因不明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称为“水俣病”。

1965年,日本新泻县阿贺野川流域也发生水俣病。

日本政府于1968年9月确认,水俣病是人们长期食用受富含甲基汞的工业废水毒害的水产品造成的。

(2)因煤和石油燃烧排放的污染物而造成的大气污染事件,如1952年12月5--8日的伦敦烟雾事件,即着名的“烟雾杀手”,导致4000多人死亡。

1952年的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也造成近400名老人死亡。

此外,1961年日本东海岸的四日市也发生了严重的气污染事件。

(3)因工业废水、废渣排人土壤而造成的土壤污染事件,如1955—1972年日本富山县神通川流域的痛痛病事件。

1972年,名古屋高等法院做出判决,确认痛痛病的病源是神冈矿山的含镉废水。

原来,这里的锌、铅冶炼工厂等排放的含镉废水污染了神通川水体,两岸居民利用河水灌溉农田,使镉附集于稻米上。

人食用含镉稻米以及饮用含镉水后,逐渐引起镉中毒,患上“痛痛病”。

(4)因有毒化学物质和致病生物等进入食品而造成的食品污染公害事件,如1968年日本的米糠油事件。

日本北九州的一家食用油加工厂用有毒的多氯联苯作脱臭工艺中的热载体,因管理不善,毒物渗入米糠油中。

这年3月,成千上万只鸡因吃了米糠油中的黑油而突然死亡。

不久,人也因食用米糠油而受害。

至7--8月份,患病者超过5000人,共有16人死亡。

一时间,恐慌混乱笼罩着日本西部。

其次,在沿岸海域发生的海洋污染和海洋生态被破坏,成为海洋环境面临的最重大问题。

靠近工业发达地区的海域,尤其是波罗的海、地中海北部、美国东北部沿岸海域和日本的濑户内海等受污染最为严重。

海洋污染源复杂,有通过远洋运输和海底石油开采等途径进入海洋的石油和石油产品及其废弃物;有沿海和内陆地区的城市和工矿企业排放的、直接流人或通过河流间接进入海洋的污染物;有通过气流运行到海洋上空随雨水降人海洋的大气污染物;还有因人类活动产生而进人海洋的放射性物质。

海洋污染引起浅海或半封闭海域中氮、磷等营养物聚集,促使浮游生物过量繁殖,以至发生赤潮。

如日本濑户内海,赤潮频繁,在1955年以前的几十年间发生过5次,1965年一年中就发生44次,1970年发生79次,而1976年一年中竟发生326次。

赤潮的频繁发生,是海洋污染加重、海洋环境质量退化的一个突出标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