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工具的认识和计算器计算
新人教部编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 计算工具的认识及用计算器计算》教案

计算工具的认识及用计算器计算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计算器的基本按键名称和功能,并能够利用计算器进行简单的四则计算。
2.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发现数学秘密的意识,能够对一些有规律的数进行口算。
3.通过课堂活动的开展,锻炼学生运用计算器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向学生渗透节约、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利用计算器进行简单的计算。
教学难点学会观察、发现一些有规律的数的计算。
教学方法讲授、小组合作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1.师:上课前,让我们来进行一次计算比赛,用你喜欢的方法来完成,把答案写在练习纸上。
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开始!①18+21= ②56÷7=③3028-2956= ④589×76=⑤98+199= ⑥12+459+88=2.有的同学为什么会计算得这么快?能向大家介绍一下你的方法吗?小结:看来,在进行像这样的比较繁杂的计算时,我们可以请计算器来帮忙。
(板书课题:用计算器计算)二、自主探究1.教学例1。
(1)教师把题目写在黑板上。
386+179= 825-138=(2)引导学生按步骤按键计算出结果,试一试CE键有什么作用。
(3)自己试一试。
26×39= 312÷8=(4)教材第26页“做一做”第1题。
学生独立用计算器计算,集体订正。
2.教学例2。
(1)用计算器算出上面几个算式的结果。
(2)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吗?说一说。
从9999×2起,结果是一个五位数,中间是3个9,两头分别是1,8(9×2);2,7(9×3);…(3)你能不用计算器,直接写出下面几题的结果吗?试一试,很有趣。
9999×5= 9999×7= 9999×9=(4)9999×6和9999×8的结果又是多少呢?谁能说一说?(5)教材第26页“做一做”第2题。
用计算器算出左边三道算式的结果,找出规律,再直接写出右边几个算式的结果,然后用计算器进行验证。
计算工具的认识及用计算器算

计算工具的认识及用计算器算1. 计算工具的分类计算工具是指各种能够进行计算的工具,包括计算器、电脑软件、编程语言等。
其中最为常见的计算工具就是计算器,我们通常说的计算器指的是手持计算器。
除了手持计算器,还有台式计算器、科学计算器、金融计算器、图形计算器等等,不同类型的计算器适用于不同的场景和计算任务。
2. 计算器的使用方法对于生活中常见的日常计算,使用计算器是最简单方便的。
2.1 用途计算器能够进行四则运算、百分数计算、立方、根号等高级数学运算,并且有记忆、自动调整精度、科学计数法、近似计算等功能。
2.2 具体使用方法计算器有按键和显示器,通过按键输入数字和运算符,再通过显示屏查看所有的计算过程。
具体操作方法如下:1.按下AC/C键,清除显示屏上的内容。
2.输入第一个数字。
3.按下运算符键。
4.输入第二个数字。
5.按下“=”键,计算结果会显示在显示屏上。
例如:你想计算2+3,你可以按下2、+、3、=这些按键。
显示器会显示结果5。
3. 计算器的优缺点3.1 优点计算器体积小,便于携带,操作简便,反应快,适合日常使用。
3.2 缺点计算器功能比较单一,无法进行复杂的运算,也无法进行逻辑运算。
此外,计算器屏幕较小,不能进行图形化展示。
4. 计算器的注意事项4.1 不要将计算器放在高温、潮湿、有磁场的地方计算器内部的电子零部件对环境温度、湿度和电磁干扰比较敏感,不能放在高温、潮湿、有磁场的地方,否则会影响计算器的精度和使用寿命。
4.2 不要强行拆卸计算器计算器属于精密电子仪器,在拆卸、修理、清洗时需要专业人士进行操作,以免造成设备损坏或人身伤害。
4.3 避免长时间存放未使用计算器电池寿命有限,长时间不使用容易导致电池漏电,造成设备损坏或数据丢失。
5.计算工具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其中最常用的便是计算器。
计算器具有简便、快捷、功能单一的优点,方便我们进行日常计算。
在使用计算器的过程中,需要注意其存放环境、拆卸维修等问题,以防止计算器受损影响计算精度。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1.3《计算工具的认识以及用计算器计算》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1.3《计算工具的认识以及用计算器计算》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1.3《计算工具的认识以及用计算器计算》这一节内容,主要让学生认识计算工具,了解其使用方法,并通过实际操作,学会使用计算器进行简单的数学计算。
教材通过生动的插图和例题,引导学生掌握计算器的使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计算基础,对于加减乘除等基本运算有了初步的了解。
但是,他们可能对计算器的使用还不够熟悉,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掌握计算器的各个功能键以及操作方法。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认识计算工具,了解其使用方法。
2.引导学生学会使用计算器进行简单的数学计算。
3.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计算器的各个功能键以及操作方法。
2.使用计算器进行简单的数学计算。
五. 教学方法采用直观演示法、操作实践法、小组合作法、问答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认识计算器,学会使用计算器,并在实际操作中巩固所学知识。
六. 教学准备1.准备计算器,确保其正常运行。
2.准备相关PPT或黑板,用于展示计算器的各个功能键及操作方法。
3.准备一些简单的数学题目,用于让学生实际操作。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有没有用到过计算工具?让学生分享自己使用计算工具的经历,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教师向学生展示计算器的各个功能键及操作方法,并通过PPT或黑板进行讲解。
让学生初步了解计算器的使用方法。
3.操练(15分钟)教师设置一些简单的数学题目,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然后用计算器进行实际操作。
教师在旁边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教师挑选几名学生,让他们在讲台上演示计算器的使用方法,并让其他学生进行评价。
通过这种方式,巩固学生对计算器的掌握。
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除了计算器,我们还可以用什么工具进行数学计算?让学生举例说明,从而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10.计算工具的认识和使用计算器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简单了解计算工具的发展(结绳记事、算筹等),向学生介绍我国的传统计算工具——算盘,及其计算方法。
2.使学生知道计算器上的各个功能键的作用,会使用计算器进行计算。
3.使学生经历认识和使用计算工具的过程,会使用计算器进行计算。
教学重难点
认识算盘、计算器;计算器的使用;利用计算器来进行计算。
教学准备
课件、计算器、算盘。
教 学 过 程
一、导入新课
1.今天我们来一起认识一些计算工具。你知道有哪些计算工具吗?
2.学生尝试介绍计算工具。3.介绍古代计算工具。
二、认识算盘
1.介绍算盘的由来。2.介绍算盘的组成,算盘各部分的名称。
3. 介绍计数方法。思考:在算盘上用一颗上珠和一颗下珠可以表示哪些四位数?请写出来。
介绍“M+”、“M+”。先按“39×21”,然后就按下“M+”,计算器上显示结果是“819”,按“M+”的目的是将“819”储存下来,就是把这个结果记在计算器里面了。然后,再输入“2345-”,再按“MR”就把819调出来了。试ຫໍສະໝຸດ 试:20655÷ (27×45) =
4.猜数字。
从“1—9”这9个数字中选一个你最喜欢的一个数字,别说出来,想在心里。我最喜欢数字“2”,就输入9个“2”,然后把它除以“12345679”。除完以后你只要把结果告诉我,我很快就能知道你最喜欢的数是几。(得数应是9的倍数。)
三、电子计算器的认识
1.你在哪里见过?2.认识功能键
计算器的种类很多,谁能说说我们使用的计算机上On/c键有什么作用?Off键有什么作用?
3.计算操作。
①57734+7698=②56÷7=
四年上数学第一单元第十课时计算工具的认识以及计算器计算

4、尝试说说24页另外两个算盘所表示的数是多少。
学习任务二:计算器的使用和认识。
拿出自己的电子计算器,结合第25页图示,了解各个键的名称及使用方法。
1、计算器的功能间特别多,来认识一下计算器常用键的功能。开关及清除屏键是( ),清除键是( ),我还知道( )是数字键,( )是运算符号键。
师生共同阅读教材23页,了解人类发展史上不同的计算工具。
二、出示自学案,组织学生自学。
自主学习
根据自学案,自学交流讨论。
学习任务一:算盘的认识。
自学教材第24页,完成自学提纲。
1、初步读题,图中老医生和阿姨都在用( )算数,早在14世纪,中国就发明了( ),并首创了珠算这门科学的计算。
2、分析题意,算盘的计数方法:算盘上每一档代表一个数位,计数前要确定哪一档作为( ),从右向左依次是个位、( )、( )、( )……每一档的一颗上珠代表( ),一颗下珠代表( )。
2、按照下面的步骤,用计算器算一算每道算式的得数是多少。
386+179= 825-138= 26×39= 312÷8=
检测汇报
同学们自主学习已经结束,下面我们看看各小组学习的怎么样?以组为单位汇报学习成果。
检测汇报(大约10分钟)
汇报学习任务一:
1、算盘 算盘
2、个位 十位 百位 千位 5 1
3、1 1 1 3 2
巩固提高
请同学们完成以下习题:
(小组为单位,小组长要进行检查批阅)
1、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如何使用算盘和计算器,了解了他的优缺点,知道生活中如何运用它们。
计算工具的认识及用计算器计算

计算工具的认识及用计算器计算课时目标:1.使学生知道计算工具发展的简单历史,认识算盘,了解珠算的计数方法。
2.初步学会简单计算器的使用方法,并能用计算器进行较大数目的四则运算。
3.让学生善于观察并发现数学的秘密,能够对一些有规律的数进行计算。
教学重点:能用计算器进行较大数目的四则运算。
教学难点:懂得观察发现一些有规律的数的计算。
一、导入师:同学们,你们能计算11112222÷3334= 这个算式吗?是不是有点难度?遇到像这样有难度的计算,我们就会用到一些计算工具,用计算工具来计算就比较容易,今天我们这节课就是:计算工具的认识及用计算器计算。
二、新知介绍(一)计算工具的历史为了计算方便,人们发明了各种各样的计算工具。
给同学们讲一讲课本23页,计算工具的简单历史。
(二)认识算盘了解两个知识点:一是上珠一颗代表5,下珠一颗代表1;二是从右往左数第三档为个位。
(三)认识计算器向学生介绍计算器的基本按键:显示屏、时间键、日期键、清除键、开关及清除屏键、存储运算键、括号键、数字键、运算符号键、等号键等。
(四)用计算器计算课本26页,例1:386+179= ,给同学们示范,教他们运算,让同学们试算:825-138= 26×39= 312÷8= 让同学们说说计算器计算应该注意什么?学习例2:9999×1= 9999×2= 9999×3= 9999×4= 9999×5= 9999×7= 9999×9=让同学们用计算器算前面四个,后面三个让学生找规律,直接写出答案。
三、巩固练习(1)用计算器计算。
45×165= 965-546= 28×254+654= 875-26×35=(2)用计算器计算前两道题,再根据规律直接写出后两道题答案。
1122÷34= 111222÷34= 11112222÷3334= 1111122222÷33334=四、课堂小结计算工具:算筹、算盘、计算尺、机械计算器、电子计算机、电子计算器算盘:一是上珠一颗代表5,下珠一颗代表1;二是从右往左数第三档为个位。
《计算工具的认识及用计算器计算》教学设计

《计算工具的认识及用计算器计算》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计算工具的基本概念和种类;2.掌握计算器的基本使用方法;3.能够利用计算器进行简单的数学运算。
二、教学内容:1.计算工具的认识a)介绍计算工具的定义和种类,如计算器、电脑等;b)讨论计算工具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计算购物金额、计算时间等。
2.计算器的基本使用方法a)讲解计算器的基本按键功能,如数字按键、运算符按键、清除按键等;b)演示计算器的常见操作,如加减乘除、取反、开方等;c)练习使用计算器进行简单的数学运算。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题(5分钟)a)引入计算工具的定义和种类,让学生了解计算工具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b)提出问题:你在日常生活中都使用过哪些计算工具?举例说明其应用场景。
2.计算工具的认识(10分钟)a)介绍计算工具的定义和种类,如计算器、电脑等;b)讨论计算工具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计算购物金额、计算时间等。
3.计算器的基本使用方法(15分钟)a)讲解计算器的基本按键功能,如数字按键、运算符按键、清除按键等;b)演示计算器的常见操作,如加减乘除、取反、开方等;c)练习使用计算器进行简单的数学运算。
4.计算器的高级功能(10分钟)a)介绍计算器的其他功能,如计算百分比、计算平均值等;b)演示计算器进行高级功能操作;c)练习使用计算器进行高级功能计算。
5.计算器的注意事项(10分钟)a)告诉学生计算器的输入顺序和运算规则;b)提醒学生注意在进行复杂计算时的括号使用,避免出错。
6.练习与巩固(20分钟)a)分发练习册,让学生进行计算器的练习;b)带领学生一起检查练习结果,纠正错误。
7.总结与拓展(10分钟)a)总结计算工具的种类和应用;b)提问:计算器在生活中的应用有哪些?请举例说明。
四、教学评价:1.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2.检查学生练习册的答题情况,纠正错误和评价正确率;3.针对学生的问题进行解答和讲解。
计算工具的认识和用计算器计算

计算工具的理解和用计算器计算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简单理解计算工具的发展;向学生介绍我国的传统计算工具——算盘,及其使用方法;使学生知道计算器上的各个功能键的作用,会使用计算器实行计算。
2.使学生经历理解和使用计算工具的过程,会使用计算器实行计算。
3.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二、教学重点理解算盘、计算器,计算器的使用。
三、教学难点能够自学理解算盘与计算器的使用方法。
四、教学用具算盘、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课前参与:查找相关计算工具的资料,准备一下,把你所理解的计算工具用最清楚的方式介绍给大家。
(一)计算工具的历史视频:计算工具的发展历史1.课前参与反馈(学生介绍计算工具)。
前面我们理解了数是怎样产生的,随着数的产生,就会出现数的计算,为了计算方便,人们发明了各种各样的计算工具,课前同学们实行了相关资料的查询,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你所理解的计算工具?学生发言。
2.老师根据学生介绍的情况补充介绍计算工具的发展历史。
计算工具的源头能够上溯至2000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代,古代中国人发明的算筹是世界上最早的计算工具。
在大约六、七百年前,中国人发明了更为方便的算盘,并一直沿用至今。
很多人认为算盘是最早的数字计算机,而珠算口诀则是最早的体系化的算法。
计算尺的出现,开创了模拟计算的先河。
从冈特开始,人们发明了多种类型的计算尺。
直到20世纪中叶,计算尺才逐渐被袖珍计算器取代。
从17世纪到19世纪长达两百多年的时间里,一批杰出的科学家相继实行了机械式计算机的研制,其中的代表人物有帕斯卡、莱布尼茨和巴贝奇。
这个时期的计算机虽然构造和性能还非常简单,但是其中表达的很多原理和思想已经开始接近现代计算机。
最古老的计算工具:算筹【课件演示】(算筹图片)动画:算筹的知识我国春秋时期出现的算筹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计算工具。
计算的时候摆成纵式和横式两种数字,按照纵横相间的原则表示任何自然数,从而实行加、减、乘、除、开方以及其它的代数计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介绍算筹:
我国古代人用算筹计算。用算筹表示一个数,采用十进位制,并且纵式横式交替使用。个位数用纵式表示,十位数用横是表示,百位数再用纵式表示“……”空格表示零。
介绍计算器
使学生了解算盘的结构和记数的方法,
使学生知道计算器上的各个功能键的作用,会使用计算器进行计算。
1、介绍功能键:
计算器的种类很多,我们先来看看这一简单的计算器。
on/c:谁知道这个键有什么作用?
off:谁知道这个键有什么作用?。
2、计算操作:
师:都有谁会使用计算器?学生:介绍使用方法:按on/c键,显示:0输入题目
五、作业:请你拿着计算器与妈妈一起去买菜。你帮助算一算应付的钱。
1、用计算器计算
0.125×7×8=1.27+3.9+0.73+16.1= 75÷25=
3.06-1.528= 14535÷153= 998654-100000=
5.15-2.9-1.1= 0×0.789=
2用计算器计算下面各题
四、小结:计算器的使用为我们带来了许多的方便,通过使用计算器,你觉得计算器如果具备哪些功能就更好了?不妨我们去找一找是否有具备这种功能的计算器,该如何使用,更希望同学们能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发明出更好的计算工具。
算筹一般是用十几厘米长的竹签制成(也可是骨制或木制的)。用这些算筹摆成不同的形式,表示不同得数目,并进行各种计算。用算筹表示数有纵、横两种形式。
学生介绍算盘由来和特点
使学生了解计算工具的发展和我国的传统计算工具——算盘的由来和特点。
刚才同学们介绍了许多的计算工具。
(1)算盘是我们中国所特有的,现在在许多地方还能见到。你认识算盘吗?对算盘有哪些了解?拨出一个数,说一说这表示多少?
按=键,显示结果再按on/c键,清屏。
4、利用计算器计算
(1)380+179 825-136
先估算这道题大约得几?怎样估算?
利用计算器怎样计算?
练一练:5555+6666
(2)用计算器计算乘、除法
26×39 312÷8
估算大约得几?怎样估算?
5、练习用计算器计算
89×963 9827180÷92
三、巩固练习:
1、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使学生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重点:认识算盘、计算器,计算器的使用
难点:利用计算器来进行计算
教具:算盘、计算器、图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师:今天我们来一起认识一些计算工具。你知道哪些计算工具?
2、学生介绍计算工具
3、介绍古代计算工具:
计算工具从古到今,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经过了漫长的发展过程。
同样,在十位、百位、千位、万位拨珠靠梁,就分别表示几十、几百、几千、几万,“0”用空档表示。拨珠时,要按照数位从高位拨起。
练习:
老师说数,请你拨,比比谁拨的快:100、500、600、1000、1100、1500、34200
(二)计算器的认识
1、导入:
刚才介绍的我国古代的一些计算方法和工具的使用。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现在的人们已经不再使用这些工具了。我们经常使用计算器来进行计算,只要输入题目,计算器就会显示结果,运算过程自动完成。这样非常简便快捷。
二、新授:
(一)认识算盘:
1、介绍算盘的由来:后来我国劳动人民创造了算盘作为计算工具。早在公元15世纪,算盘已经在我国广泛使用,后来游船到日本、朝鲜等国。它的特点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特别实用他计算数目较大和数目较多的加减法,更为简便。
2、介绍算盘的组成:算盘各部分的名称如下图:(略)
学生介绍计算工具
(2)算盘的两种功能:计算和计数3、介绍计数方法:(教师边操作边讲解)
算盘上的每一档代表一个数位。我们选定一档作个位(做个记号),从这一档起向左数,就是十位、百位、千位、万位,这与整数的数位顺序完全相同。算珠都靠框时,表示算盘上没有数。计数时要拨主靠梁。一个下珠表示1,一个上珠表示5。请你在算盘上表示出1—9(学生动手)
计算工具的认识与使用
胡明权
课型新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简单了解计算工具的发展(结绳记事、算筹等)
2、向学生介绍我国的传统计算工具——算盘,及其计算方法。
3、、使学生知道计算器上的各个功能键的作用,会使用计算器进行计算。
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经历认识和使用计算工具的过程,会使用计算器进行计算。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