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园丁赞歌 记叙要选好角度
园丁赞歌,记叙要选好角度

园丁赞歌,人称视角人教版必修一记叙文写作指导三记叙要选好角度【命题及要求】“小时候我以为你很美丽,领着一群小鸟飞来飞去;小时候我以为你很神奇,说上一句话也惊天动地。
长大后我就成了你,才知道那间教室,放飞的是希望,守巢的总是你;长大后我就成了你,才知道那块黑板,写下的是真理,擦去的是功利。
……”一曲饱含深情的《长大后我就成了你》,让我们想起教过我们的许许多多的老师们。
这些老师中,总会有一些令你难忘怀念的,每当你回忆时,伴随他(或她)的点点滴滴总会在你的脑海中浮现。
生活是一个五彩缤纷的大花园,每一瞬间都有可能在你的心灵上折射出新的感受、新的思考和新的领悟。
当与老师共处的一些美妙瞬间闪烁着心灵之花触动了你沉睡的情感,使你怦然心动时,你想诉诸笔端吗?请带着对老师真诚的感情,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关于老师的记叙文。
要求:①题目自拟;②立意自定;③注意记叙的角度。
【方法指导站】视角与切入点1、关于“视角”。
视角一般指记叙的人称,就是作者记叙的观察点、立足点。
也可以说,是指作者以什么样的身份,站在什么位置上来进行记叙的。
记叙的人称有三种,一是第一人称的记叙,二是第二人称的记叙,三是第三人称的记叙。
第一人称的记叙:以当事人的口吻来记叙的,叫第一人称记叙。
作者在文章里以“我”(或“我们”)的身份直接出现,所记叙的都是“我”(或“我们”)的所见、所闻、所做、所感。
第一人称的记叙,便于直接充分地表达人物的思想感情,读起来使人感到真实、亲切、自然。
文中的“我”有两种情况:一是作者自己,在这类习作中,记叙只限于“我”(或“我们”)的所见所闻,不是“我”所亲身经历的人和事就无法直接记叙,在反映生活的广度和记叙人物的深度上会受到一定的限制。
二是作品中的一个人物,如鲁迅小说中的“我”。
第三人称的记叙:以局外人的身份来记叙的,通常叫第三人称的记叙。
这种记叙,作者站在旁观者的立场,用“第三者”的口吻,将“他”或“她”的经历和事情的变化过程告诉读者。
园丁赞歌记叙文作文

园丁赞歌记叙文作文【篇一:园丁赞歌,记叙要选好角度】【篇二:园丁赞歌】园丁赞歌老师,一个光荣而神圣的职业,在社会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不正是老师精神的写照吗?他们牺牲了自己,却换来了他人的美好前途,没有老师,就没有知识的传播,没有老师,就没有幸福的生活,没有老师,就没有美好的未来。
深夜的窗口,数你的灯光最亮,清晨的路上,数你行的最早,三尺讲台上,数你最风流,这就是你-----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作为一名人民都教师,你别无所求,只想把知识传授给我可爱的学生,你别无所爱,只想把全部的身心投入到你心爱的事业中,从青春年华到两鬓白发,几十年如一月,你怀着对党、对人民、对教育事业的忠诚,踏出了人生亮丽的轨迹!三尺讲台,一块黑板,永远是老师最发光发热的地方,虽然这个地方很简朴,你们却培育出了一代又一代美丽的花朵,你们书写了一个又一个奇迹,你们总是无私奉献,不求回报,大家也许还记得我们身边的教育家——魏书生,著名语言学家、教育家——吕叔湘先生早在1984年便指出:魏书生是个教育家,而且不是一般的教育家,他立志教育事业,有一种忘我精神。
的确,魏书生的奇迹和荣誉是干出来的,有谁能想象他自1986年起任38项社会兼职,还始终不离教学第一线,一直坚持上语文课,并当班主任,在他手下,再乱的班也会变好,再差的学生也能成才,他不愧为教书育人的模范,更是我们这些“准教师”学习的楷模。
在人生的道路上,老师不仅给我们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我们许多为人处世的道理,我们由懵懂的孩子成长为有志青年,哪一刻能离开过老师的诲诲教导?是你们让我明白了做人的道理,明确了人生的方向,踏上了理想的征途,无论在哪一刻,学生的利益在老师的心头都是最重要的。
为了学生的利益,你们可以置自己的安危于不顾,我还清晰地记得,在汶川天崩地裂的一瞬间,谭千秋老师张开爱的羽翼,用血肉之躯为他的学生牢牢把守住了生命之门,让四朵稚嫩的花得到了庇护,最美女教师张丽莉在危险降临的那一记得,拼命地将学生推向一旁,自己却被碾到了车下,还有段雪梅,一个在三尺讲台上默默工作了三十年的普通教师,在生死关头,用她的奋力一推,写下了她人生中最辉煌,最壮丽的一笔,用使命诠释了一名教师的大爱??多少个日日夜夜你无眠,多少回风风雨雨你闯过,把知识留下来,把精彩送别人,你会为学生优异的成绩感到高兴,你也会为成绩差的学生耐心地讲解,因为这些全都是你的孩子,你舍不得把哪一个拉下,为了孩子你废寝忘食,为了孩子你鞠躬尽瘁,为了孩子你把心都给了他们。
园丁赞歌——记叙要选好角度

园丁赞歌——记叙要选好角度【学习目标】1、弘扬尊师重教的优秀传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2、了解常见的几种记叙的角度。
3、掌握三种人称的特点,学会选择恰当的叙述角度教学重点、难点1、结合自己的观察思考,选取最佳记叙角度,完成课堂作文。
2、写作能力的提升教学过程:一、导入: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在人类文明的进程中,教师是知识的载体,对人类文明的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贡献。
“东风无力百花残,蜡炬成灰泪始干”,这是我们常用来赞美老师的诗句。
大家对尊师有怎样的认识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本模块“表达交流”的第二块内容:园丁赞歌记叙要选好角度二、仔细阅读60页“写法借鉴”了解“记叙角度”概念,初步理解掌握各种记叙角度1、角度:这是借用摄影艺术的一个术语。
摄影时,照相机所处的位置就叫拍摄角度。
照相的时候,选择角度至关重要。
同一个人,同一个风景,普通的照相师拍出来的也许是张极为普通的、丝毫没有美感的照片。
而高明的摄影艺术家,由于其独特的视角,极为注意选择适当的角度来组织材料,安排场面,配置作品中景物各部分的位置和相互关系,拍出来的也许就是一幅艺术珍品。
写作也是表现生活的一种方式,因此,也要认真选取角度。
面对丰富的材料,选准了角度,写起来就会得心应手,写出来的文章也会新颖别致,集中紧凑。
因此,选择角度至关重要,尤其是记叙文的写作尤为重要。
2、记叙文的记叙角度:这里角度又称视角。
叙事视角,是指作者记叙的观察点、立足点即作者是以什么样的身份,站在什么位置上来进行记叙的。
在记叙文尤其在记人的文章中,从人称上说,一般指的就是第一人称叙事视角第二人称叙事视角和第三人称叙事视角;从观察点和立足点的角度考虑一般包括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
叙事视角的选择体现了写作技巧方面的要求,但要受到内容表达和情感抒发方面的制约3、记叙的人称大致有三种情况:第一人称:就是作者以“我”“我们”的身份,叙述所历、所闻、所见,把人物的经历、事件的经过告诉读者,这就是第一人称的叙述。
园丁赞歌——叙事要选好角度 快速作文

第三次作文园丁赞歌:叙事要选好角度A、使用三种不同的人称(亦即叙事角度)达到的不同表达效果:一、第一人称的记叙:以当事人的口吻来记叙的,叫第一人称记叙。
作者在文章里以“我”(或“我们”)的身份直接出现,所记叙的都是“我”(或“我们”)的所见、所闻、所做、所感。
用第一人称叙述的长处是有真实感,亲切自然。
不足是受“我”的限制,不便于反映广阔的现实生活,很难反映出“我”以外的人物的思想、心理、感受,不便于多方位地塑造人物形象二、第二人称的记叙:有没有第二人称的记叙呢?关于这个问题,目前有两种对立的意见。
一种意见认为没有第二人称的记叙,其理由是,第二个人称“你”(或“你们”)不能作记叙的立足点或观察点;另一种意见认为有第二人称的记叙,其理由是,人称问题,是一个记叙“称谓”的问题,文章中用第二人称“你”(或“你们”)的称谓记叙,是一个客观存在,不能轻率地予以否定。
认为有的,觉得第二人称的优点是:1.增加亲切感,这种方法的效果就好像是作者面对我们娓娓而谈一样,无形之中拉近了读者的距离。
2.便于对话,便于抒情,有呼告效果,可加强感染力;用于物,有拟人化效果。
三、第三人称的记叙:以局外人的身份来记叙的,通常叫第三人称的记叙。
这种记叙,作者站在旁观者的立场,用“第三者”的口吻,将“他”或“她”的经历和事情的变化过程告诉读者。
用第三人称叙述的长处是在叙述过程中,不受时间、空间限制,写作比较自由、灵活,能够把人和事直接展现在读者眼前。
不足是没有第一人称叙述那样亲切自然,而且掌握起来比较困难写人记叙文的构思技巧:首先要确定中心。
就是说这个人是谁,他的思想品质和性格特点中最突出的一点是什么。
其次,要选好材料。
这样,才能透过一件事或多件事看到人物的品质和特点。
再次,要选取好记叙的角度。
第四,精心选择典型事例,做到点面结合。
第五,要在记叙描写的过程中适当地穿插议论、抒情。
B、咏师经典:一、古人咏师经典名句:一日为师终生为父。
《园丁赞歌——记叙要选好角度》写作指导

《园丁赞歌——记叙要选好角度》写作指导人存在于自然中,生活在社会中。
自然的美,社会生活中的人和事,总会引起你的冲动,使你欲罢不能。
生活是一个多彩的花园,每一瞬间都有可能在你的心灵上折射出新的感受、新的思考、新的领悟。
当这些美妙瞬间闪烁的心灵之花触动了你沉睡的情感,使你怦然心动时,你想诉诸于笔端吗?只要我们心怀感激,抓住心灵的感悟,学会选取最佳的记叙角度,我们就一定会一鸣惊人。
过程指导·方法建议从例文中认识记叙角度的妙处记叙是把人物的经历、事件的发展和事情的变化过程表达出来的一种方式。
记叙文是通过对具体、真实的人和事的记叙来反映现实、表达思想感情的一种文体。
你认为什么样的记叙文算是上乘之作?一是条理清楚,二是人物个性鲜明,三是感情真挚动人。
哪又如何做到条理清楚,人物个性鲜明,感情真挚动人呢?其关键是什么?关键之一在于选取好记叙的角度。
记叙的角度有三种,一是第一人称的记叙,二是第二人称的记叙,三是第三人称的记叙。
记叙的人称,就是作者记叙的观察点、立足点。
也可以说,是指作者以什么样的身份。
站在什么位置上来进行记叙的。
一、第一人称的记叙:以当事人的口吻来记叙的,叫第一人称记叙。
作者在文章里以“我”(或“我们”)的身份直接出现,所记叙的都是“我”(或“我们”)的所见、所闻、所做、所感。
如:我常常把童年在大自然中的陶醉,比拟成一朵长醉不醒的睡莲。
细长细长的枝蔓,支撑起我的骨架;圆圆的绿色叶子,编织成我一个个梦的摇篮。
我在一条东流的春水中,起伏颤动,每一朵童腮般的粉艳的花蕾里,都藏着我幼小的精灵。
我睡卧花丛,任风儿摇摆,任春水颠簸;不管它流向哪里,都流不走我的精灵,我的梦境……待睡莲的花蕾睁开睡眼,则童年的岁月,已被流水驮走,东去的春水,便再也不回头了。
——丛维熙《裸雪》我自愧没有生花妙笔,不能倾吐胸中的柔情,我时而痴情焦虑,时而热烈希望,时而又心中悚然,若有所畏惧。
让这张素笺来证明你的美貌在我心中燃起的爱火是多纯洁、多炽热吧!话虽如此,但是我的爱情是无法传达的,我的胸臆是语言所不能表述的。
园丁赞歌,记叙要选好角度

园丁赞歌,记叙要选好角度作者:奚桂云来源:《新作文·中学作文教学研究》2014年第11期(配套教材:人教版高一必修一)先看下面一篇文章:我的老师“嘭”的一声,一根板凳腿粗的木棒摔在了讲台上,击起了一层朦胧的粉笔灰。
(①场景切入,引出下文,这种行文方式能快速引起阅读者兴趣。
)看着你那怒不可遏的样子,我心中不禁有一丝羞愧。
此时的你脸气得通红,浑身上下犹如被火焰包围着,散发出令人窒息的热浪。
你习惯性地推了一下头发,将头发全部“推”立起来,颇有点鲁迅的“怒发冲冠”之势。
你正在“咆哮”着,唾沫星子如同雨点一般飞溅。
(②从“我”的角度写“你”,人称为第二人称。
)他就是我的老师,我最敬佩的老师。
我们私下里都称他为“刘哥”。
(③人称转为第三人称,突兀。
)他十分开朗乐观,喜欢跟我们开玩笑;他有点胖,已经挺起了啤酒肚;他有点幽默,每次上他的课都能笑到脸部肌肉抽筋,有时下课后还会回味无穷,自己在那偷着乐(④自己是谁?表述不清晰。
这一节为下文总领,表述的几点应该和下文照应。
)那次事件我还记忆犹新。
那天,我和同学开玩笑,同学踩了我的凳子一下,我急了,大步地走向同学的桌子,“腾”的一下蹬上桌子,双脚就踩了上去。
那时的我不知道你早已进来,正倚在门槛上“悠闲”地看着我的闹剧。
我的“戏”演完了,你朝我招招手,我就像一只温驯的小羊羔,被你牵向了办公室,我知道你要“宰割”我了。
只见你坐在椅子上,从烟盒里抽出一支烟,再用打火机点上。
伴随着那熟悉的烟味,一阵白烟升起,将他的眼睛熏得通红。
看着他满是血丝的眼睛和那黑黑的眼袋,我后悔了。
你慢慢地讲道理,交谈过程中我向他承认了我的错误,但按照班规,还是少不了严厉的处罚。
他举起了他的木棍。
老师,都说老师是除父母之外最关心我们的人,此话一点不假,你虽说处罚我三棍子,但能明显感觉到在打过第一棒后你的力道明显减轻了,你其实并不想处罚我,只是为了以儆效尤,让班级同学更守规矩。
现在你怒发冲冠的样子还深深印在我的脑海里。
《园丁赞歌——记叙要选好角度》范文4

《园丁赞歌——记叙要选好角度》范文田老师琐事田老师是我们初二时的生物老师。
她50多岁,头发已经花白了,厚厚的眼镜片下,总是闪烁着敏锐而又慈爱的目光。
虽然她只教了我们短短的一年,但却给我留下了难忘的印象。
记得有一次上要解剖蟾蜍。
大家走进解剖室,只见一尘不染的解剖台上摆放着一只只已被破坏了神经系统的蟾蜍。
同学们顿时兴奋起来,胆大的抓起来就玩,胆小的也小心翼翼地碰了碰,我也好奇地摸了几下。
上课玲响了,田老师走了进来,看了看解剖台上一只只蹬脚咧嘴的蟾蜍,皱了皱眉。
她严厉地问:“谁动过蟾蜍?”闹哄哄的教室顿时鸦雀无声,接着是一阵沉默。
田老师的脸色缓和下来,说:“没有动过就好。
这些蟾蜍还没有消毒,如果与人的皮肤接触了,对皮肤有很大损伤。
”教室里寂静得能听见呼吸声,有几个女生脸上充满了惊慌,打量着周围的同学。
我的心嘭嘭地跳着,两只眼睛紧紧盯着自己的手。
这些都逃不过田老师那锐利的目光,她故意停顿一下,突然大声说:“快去洗手!”又是一阵沉默。
随着一个女生惊慌失措地奔向水池,整个班就像炸开了锅,大家纷纷跑到水池边,忙不迭地打肥皂、洗手,有的还洗了好几遍,我也如梦方醒,跑去洗手。
几分钟过去了,风波渐渐平息,大家都回到了座位上。
田老师却笑了:“一共32人,就有32个不遵守纪律的同学。
”同学们刹那间全明白了,哄堂大笑起来。
在大家的笑声中,田老师说:“遵守纪律看来是小事,但假如我说的是真的,你们中的32人净化为不遵守纪律付出沉重的代价。
你们以后都要走上工作岗位,严格的纪律净化陪伴你们一生,一个不遵守纪律的人,是不会受人尊敬的。
”几句平常的话,猛烈敲击着我的心,我笑不出来,我望着田老师~种崇敬的感情油然而生,她的话让我陷入了沉思。
解剖课后,我因为成绩不错,被选入参加区里比赛的参赛队,每天下午两节课都要去活动。
田老师每次都早早地帮我们把用具摆好。
活动后,又执意让我们先走,自己一个人留下来收拾东西。
有一次,实验用的鲫鱼没有了,她顶着四五级的大风,亲自骑车去农贸市场购买。
园丁赞歌作文

园丁赞歌作文
【篇一:园丁赞歌】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好!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韩愈也说过,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
我们教书育人,把学生当做自己的孩子。
自然,对他们都不曾吝啬夸奖。
而他们的每一次进步都是我们最大的安慰,孩子们的一句:老师,您辛苦了!更是对我们最好的奖赏。
但是,我仍然觉得,咱们老师还应该好好夸夸自己!
当然夸自己不是孤芳自赏。
我们应该多寻找自己周围的闪光点,对身边奉献在教育工作第一线的辛勤园丁们献上真诚的赞美!
记得曾经在一本书上看到过这么一段关于同事的描述:同事,是我们每个人工作之旅中的同行者、合作者。
同事间的情义,是一种润滑剂,给我们忙碌的身心带来慰藉;同事间相互欣赏是一种催化剂,让我们的精神得以升华。
而今天我要向大家介绍的就是我的同事王洪军老师。
王老师是我的同事,也是我的老师。
他工作时间更长,在我刚参加工作时,向我传授了很多经验,是我工作上的引路人。
他待人亲切和蔼,在同事之中享有很高的威信。
这一切都是因为他多年如一日,以身作则,在做好自己本职工作的同时,乐于助人,并且深受学生爱戴。
这些年来我也曾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园丁赞歌记叙要选好角度“学习选取记叙的角度”是第一、二模块关于记叙类文章系列训练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这是一个比较侧重于“怎么写”的问题,但因为结合了“园丁赞歌”这一话题,在教学中处理得当的话,是能够引领学生从内容与形式统一的角度实实在在地提高相关的写作能力的。
教学目标:1、弘扬尊师重教的优秀传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2、学习和掌握记叙的表达方式。
3、了解常见的几种记叙的角度。
一、导入课题:尊师重教是社会文明的标志,也是我国的传统美德。
关汉卿说:“一日为师,终身为父”。
我们每天上学,每天都能见到老师,尊师是我们常谈的话题。
大家对尊师有怎样的认识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本模块“表达交流”的第二单元——园丁赞歌,记叙要选好角度。
二、过程指导1、我们学过哪些写老师的文章?魏巍写的《我的老师》(蔡芸芝老师);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寿境吾老师);都德《最后一课》(韩麦尔老师);梁实秋《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梁启超老师)。
2、从小学到高中,我们接触过许许多多的老师,头脑中留下许多难忘的情景,有些老师我们至今难以忘怀。
作家也一样,作家们通过记叙来赞美他们的老师的崇高品质,写出了一个又一个伟大的老师。
3、记叙是把人物的经历、事件的发展和事情的变化过程表达出来的一种方式。
记叙文是通过对具体、真实的人和事的记叙来反映现实、表达思想感情的一种文体。
4、你认为什么样的记叙文算是上乘之作?一是条理清楚,二是人物个性鲜明,三是感情真挚动人。
哪又如何做到条理清楚,人物个性鲜明,感情真挚动人呢?其关键是什么?关键之一在于选取好记叙的角度。
5、记叙的角度有三种,一是第一人称的记叙,二是第二人称的记叙,三是第三人称的记叙。
记叙的人称,就是作者记叙的观察点、立足点。
也可以说,是指作者以什么样的身份。
站在什么位置上来进行记叙的。
6、第一人称的记叙:以当事人的口吻来记叙的,叫第一人称记叙。
作者在文章里以“我”(或“我们”)的身份直接出现,所记叙的都是“我”(或“我们”)的所见、所闻、所做、所感。
如下文:我常常把童年在大自然中的陶醉,比拟成一朵长醉不醒的睡莲。
细长细长的枝蔓,支撑起我的骨架;圆圆的绿色叶子,编织成我一个个梦的摇篮。
我在一条东流的春水中,起伏颤动,每一朵童腮般的粉艳的花蕾里,都藏着我幼小的精灵。
我睡卧花丛,任风儿摇摆,任春水颠簸;不管它流向哪里,都流不走我的精灵,我的梦境……待睡莲的花蕾睁开睡眼,则童年的岁月,已被流水驮走,东去的春水,便再也不回头了。
——丛维熙《裸雪》依据“我”在叙述事件时地位的轻重,常常表现为:①“我”是见证人。
如《孔乙己》中的“我”。
②“我”是文章的重要人物。
如《故乡》中的“我”。
③“我”是主人公。
如日记、书信、游记、自传体文章中的“我”,还有以第一人称叙述的某些小说、故事中的“我”。
如鲁迅的小说《狂人日记》,鲁迅不是狂人,但在写作过程中却用“我”来表述,代替了“狂人”,有力地揭露了中国封建家族制度和人吃人的旧礼教的罪恶。
④“我”是叙述过程中起到穿针引线作用的人物。
如《孔乙己》中的“我”。
7、从上面例文可以看出第一人称的记叙有什么妙处和不足呢?第一人称的记叙,便于作者直接充分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读起来使人感到真实、亲切、自然。
但美中不足的是,这种记叙只限于“我”(或“我们”)的所见所闻,不是“我”所亲身经历的人和事就无法直接记叙,在反映生活的广度和记叙人物的深度上受到一定的限制。
8、第三人称的记叙以局外人的身份来记叙的,通常叫第三人称的记叙。
这种记叙,作者站在旁观者的立场,用“第三者”的口吻,将“他”或“她”的经历和事情的变化过程告诉读者。
如下文:(1)每当穿行于闹市之中,他常常不会留意到姑娘们爱慕的目光。
越过一片熙熙攘攘的人群,他看见的仍然是那片绿色的草地,奔腾的马群和那张亲切可爱的粉红色笑脸;耳边也总是传来那支慑人魂魄的歌声……他有时候就旁若无人地满面泪水在街头行走,而不管有多少惊诧的目光在瞧他……最近一些日子,随着气候渐渐转暖,他的情绪却不知为什么越来越糟糕。
奇妙得很!季节往往能影响人的心境。
当他看见河岸上一缕缕如烟似雾的柳丝和山湾里那霞光般灿烂的桃花时,一种无限忧伤的感情就涌上了他的心头。
他想叹息,想唱歌,想流泪,尤其想和什么人谈一谈他曾有过的幸福和不幸,以及那早已流逝但永远不能忘却的往事……——路遥《平凡的世界》(2)他的精力很充沛,态度和悦诚恳而又善于体贴,声音洪亮自然。
他说话时像一个老练的演说家一样的明晰有力,而且能极自如地运用丰富的词藻。
他是个第一流的牧师,能够对他所喜欢的人毫无顾忌地畅谈一切,更能够在教训别人时不至引起对方的反感,在强迫别人听从自己的意思时不使别人感到屈辱,有时甚至能够在干涉别人的私事时不显得鲁莽无礼。
他的热忱和同情心的源泉,一刻也不会干枯……——[英]萧伯纳《康蒂妲》9、从上面例文可以看出第三人称的记叙有什么妙处和不足呢?第三人称的记叙述,不受叙述范围的限制,能较自由广阔地反映生活,它的局限是缺乏第一人称的亲切感。
10、第二人称的记叙有没有第二人称的记叙呢?关于这个问题,目前有两种对立的意见。
一种意见认为没有第二人称的记叙,其理由是,第二个人称“你”(或“你们”)不能作记叙的立足点或观察点;另一种意见认为有第二人称的记叙,其理由是,人称问题,是一个记叙“称谓”的问题,文章中用第二人称“你”(或“你们”)的称谓记叙,是一个客观存在,不能轻率地予以否定。
应如何看待这一问题呢?作为记叙的第二人称,在写作中实际上是不存在的。
虽然在记叙中有时也会出现第二人称“你”或“你们”,但这只是“人称”,和“记叙人称”并不是一个概念。
看一篇文章的记叙人称,主要应从作者记叙时的立足点、观察点着眼,从叙述者、读者和被叙述对象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
第二人称“你”或“你们”不能做叙述者,也就是说,作者不能站在“你”和“你们”的立足点,来叙述“你”和“你们”的事迹,实际上文章中的“你”或“你们”,只能代表读者或被叙述的对象。
有些文章,有时采用第一人称记叙作者的见闻和感受,在行文中有时用“你”、“你们”、“朋友”等来称谓来呼唤读者,直接与读者发生感情上的交流。
这里第二人称的出现,并未改变作者记叙的立足点,文章依旧属于第一人称的记叙,全篇以“我”作为记叙的立足点,为了记叙的亲切,往往用“你”或“您”来称呼被叙述对象。
有时采用第三人称的记叙,作者以旁观者的身份客观地叙述主人公的事迹,只是为了增强文章的感情色彩,用“你”来叙述被叙述对象“他”,但这也并未改变叙述者局外人的立足点,也应划归第三个人称的记叙。
如:《谁是最可爱的人》11、在文章中,无论是采用第一人称的记叙,还是采用第三人称的记叙,都要特别注意人称的统一。
一般来说,一篇文章最好采用一种记叙的人称,否则会因不断变换观察点、立足点而使记叙的头绪不清,脉络混乱。
当然,提倡记叙人称的统一,并不是绝对排斥同一片文章中的人称转换,有些文章,为了避免第一人称的局限,有时将记叙的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交替起来使用。
不过这种交替不能过于频繁,在人称转换处,必须交待清楚。
三、课外练笔以“我的老师”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左右的文章。
立意自定,标题自拟,文体自选。
四、例文阅读为什么我总是想起你老师,我总是想起你,也许,是因为你的独特。
你刚任我们班主任的那一天,教室里54双眼睛疑惑地看着你,54颗心各有各的担心。
你讲话了,讲得那样风趣:“我姓王名晚生。
名字是父母赐给我的爱心。
我是一个小晚孩子,父亲38岁时才捡得的。
我今年已经44岁……”你没有笑,我们也没有笑,可谁都觉得怪,互相看着暗暗地笑:这把年纪的人,还这样冲动、真诚、坦率!那一天,你的心情一定很沉重──我们班是个有名的“差班”,你却满有信心地说:“我这个人既往不咎,一切从现在开始,过去的让它永远过去。
人类生活的进程就是这样。
相信你们的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同学们觉得新鲜,记在心里。
确实,我想起你,是因为你的独特。
或许,因为你给生活以“诗”的总结,揭示出层层哲理。
你说你的教学方针是:十二字对联──一是一,二是二;丁是丁,卯是卯。
横批是──实打实。
上早操时,总有几个同学拖拖拉拉,躲躲藏藏。
你说为了积攒“革命的本钱”,应当出来跑跑。
那一天,你“噔噔噔”跑到男寝室,大声喊:“再不快点,我们要丢大人了。
”同学们也争气,“噌噌噌”一阵紧张,开操时我们班还是满数。
渐渐地,我们都积极地上操,你鼓励我们生活就要这样紧凑,一个劲努力!你是教化学的发挥了最好的催化活性,我们也一道与你的化学药品积极反应。
义务劳动,“你推我让”,老大一阵子还是那几个“积极分子”,你抓过家什急急地干了起来。
回到教室,你再次把扫帚、筐子摆整齐,同学们看得心热,你画龙点睛地说了一句:“我把我们班当成我的家,我们都来爱护我们这个家。
”年轻人喜欢雷厉风行,干脆利索。
于是班会上你的讲话就压缩在三分钟内,三五句话,生动而严肃,幽默而深刻。
班会竟成了同学们打开心结的时候。
少男少女在一起,免不了会产生感情共鸣,冒险地撞击爱情堡垒。
你却说:“青年人该不该谈恋爱呢?该!青春年少嘛!但是,从历史赋于我们的学习任务看,不能谈;从成功率的分析看,不能谈。
同学们一定要互帮互助,真诚友爱。
”有的同学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方法不科学。
你就说:“文武之道,一张一弛,该休息时一定休息,该学习时拼命学。
”你说你很欣赏武绍祖的话:要超过人家,按部就班当然不行,只能凭借百倍的汗水。
你说:“学如硎上钢刀,不见其损,但日有所减;学如春之新草,不见其长,但日有所增。
”转眼,两个月过去了。
在你的教育和管理下,我们班大见成效,由“差班”转变成了优秀班。
我总是想起你,是因为有那印象深刻的一次。
那是周末的晚上,我正津津有味地读《三国演义》,你见了。
我抱歉地笑笑,放下。
你却不高兴地说:“咋把我看得那么低,这样好的书不读完,放下去能甘心吗?”我又笑笑,即刻拿了出来。
接着,你道出了好多学习语文的道理,鼓励我不要放弃文学爱好,我又一次深深折服。
就是这日复一日,潜移默化,你的心和我的心贴在了一起。
确实,我想起你,就是因为你解除了我们的困惑,彷徨。
你教给我们知识,塑造我们灵魂。
我想到的不唯是你,由于你,我想起了教师群体:缔造人类文明的佼佼者。
[编者说]这里用第二人称,站在与老师面对面的角度,不仅更便于赞颂,也更便于把众多闪光的镜头组接在一起,而省去过渡的麻烦。
田老师琐事田老师是我们初二时的生物老师。
她50多岁,头发已经花白了,厚厚的眼镜片下,总是闪烁着敏锐而又慈爱的目光。
虽然她只教了我们短短的一年,但却给我留下了难忘的印象。
记得有一次上要解剖蟾蜍。
大家走进解剖室,只见一尘不染的解剖台上摆放着一只只已被破坏了神经系统的蟾蜍。
同学们顿时兴奋起来,胆大的抓起来就玩,胆小的也小心翼翼地碰了碰,我也好奇地摸了几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