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血科管理制度

合集下载

医院输血科科管理制度

医院输血科科管理制度

一、总则为加强医院输血科的管理,确保临床用血安全,提高输血质量,依据《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二、职责1. 输血科负责全院临床用血的申报、血液入库、储存、出库、配型等工作。

2. 输血科负责对临床用血制度执行情况进行检查,确保用血安全。

3. 输血科负责向临床医师提供输注血液和血液成分的咨询意见或建议,参与指导和协助临床的输血和对输血反应的处理。

4. 输血科负责血液采集、检测、储存、发放等工作。

5. 输血科负责血型鉴定、交叉配血等工作。

三、管理制度1. 人员管理输血科工作人员应具备相应的资质,严格执行岗位责任制,加强业务培训,提高业务水平。

2. 血液管理(1)血液来源必须合法,不得非法自采自用血液。

(2)血液入库、储存、发放等工作由专人负责,并做好相应记录。

(3)血液储存条件应符合规定,定期检查、维护。

(4)血液发放前应进行质量检查,确保血液质量。

3. 输血申请与审批(1)临床需要输血,应由经治医师提交输血申请单,连同受血者的血样于预定输血日期前送交输血科。

(2)输血科对输血申请进行审核,符合输血指征的,及时安排输血。

4. 血型鉴定与交叉配血(1)输血科认真做好血型鉴定(包括ABO正反定型、Rh血型)和交叉配血工作,保证结果准确可靠。

(2)交叉配血试验完成后,仔细填写交叉配血报告单并详细核对结果,保留标本7天以上。

5. 输血前准备(1)输血前由两名具有执业资格的医护人员做好“七查、八对、九不用”工作。

(2)“七查”指:查血站名称及许可证号、献血者条形码号、献血者血型、血液品种、采血日期及效期、储存条件、输血器材质量。

(3)“八对”指:核对病人姓名、性别、年龄、病案号、住院号、血型、血液品种、配血结果。

(4)“九不用”指:不用过期、变质、污染的血液;不用未经检验的血液;不用无标签、无批号的血液;不用未经交叉配血的血液;不用标签不清、批号不清、血型不明的血液;不用血型鉴定有误的血液;不用输血前配血试验有凝集反应的血液;不用未经医师审签的输血申请单;不用未经核对签字的输血单;不用未经登记的输血记录。

输血科安全管理制度

输血科安全管理制度

输血科安全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确保输血工作的安全、科学、规范进行,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订立本管理制度。

第二条本管理制度适用于本医院输血科的全部工作人员和相关人员。

第三条输血科是承当输血护理工作的专业科室,负责输血工作的监督、管理和执行。

第四条输血科应依照国家和地方卫生行政部门的相关法规和规定进行操作,严格遵从相关标准和规范。

第二章组织机构第五条输血科的组织机构包含科室主任、副主任、护士长、技术人员等。

第六条输血科科室主任负责全面监督和管理输血工作,负责订立和实施输血工作计划。

第七条输血科护士长负责具体的输血工作,组织和引导护理人员进行输血操作,并进行必需的技术培训和考核。

第八条输血科技术人员负责输血设备的维护和管理,搭配护理人员进行输血操作。

第九条输血科设立输血委员会,由相关科室专家构成,负责订立输血相关的制度、规范和指南,并进行定期评估和改进。

第三章输血操作规范第十条输血科全部工作人员必需熟识并严格执行输血工作的操作规范,包含但不限于以下内容:1.输血前的患者营养情形和血液检查;2.输血的准备工作,包含输血设备的准备和术前交接;3.输血操作的要求,包含穿刺技巧和输血速度的掌控;4.输血后的察看和护理措施;5.输血并发症的防备和处理。

第十一条输血操作必需严格依照操作规范进行,操作人员应经过系统培训并持有相应操作证书。

第十二条输血科应配备充分数量的护理人员和技术人员,确保输血操作的质量和安全。

第十三条输血操作过程中,应严格遵从无菌操作原则,确保输血设备和输血器具的干净。

第十四条输血操作结束后,应将输血设备彻底清洗和消毒,除去污染,确保下次使用的安全。

第四章输血设备管理第十五条输血科技术人员应对输血设备进行定期的维护和检查,确保其功能正常,并做好相应的记录。

第十六条输血设备应依照规定的要求进行清洁和消毒,确保设备的安全和卫生。

第十七条新购进的输血设备应进行验收,经检测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安全输血管理制度(六篇)

安全输血管理制度(六篇)

安全输血管理制度1.确定输血后,有资质的两名护士持“临床输血申请单”和贴好标签的试管至患者处,当面核对床号、患者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诊断、血型,无误后方可采集血样,配血要求:一人一次一管。

2.采集血标本时,不能从正在补液肢体的静脉中抽取,以防影响血型交叉试验结果。

3.由医护人员或专门人员将患者血标本与输血申请单送交输血科(血库),双方进行逐项核对。

4.取血时护士携带病历到血库,与血库人员双方交接核对:(1)受血者科室、床号、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血型(包括rh因子)、血液成分、血量、有无凝集反应;(2)核对血袋标签。

献血者条形码编号、血型(包括rh因子)、血液有效期;(3)检查血袋有无破损渗漏,血袋内血液有无溶血及凝块。

双方核对无误后,在发血单上签字。

5.血液领回病房后,由两名护士持“输血(检测)记录单”、病历与血袋标签逐项核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血型(包括rh 因子)、血液成分、有无凝集反应及献血者编码、血型(包括rh因子)、储血号及血液有效期;检查血袋有无破损及渗漏、血袋内血液有无溶血及凝块。

确认1无误后方可输血。

6.输血时(1)输血时必须由两名医护人员携带病历至床旁,用两种识别患者的方法再次核对患者床号、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血型(包括rh因子)及交叉配血试验结果。

严格执行“三查九对”,“三查”即查血的有效期、质量、输血装臵是否完好;“九对”即查对受血者床号、姓名、住院号、血型及交叉配血试验结果、供血者血袋条形码编号、血型及交叉配血试验结果、采血日期、种类、血量。

(2)让患者自述姓名,经核对无误后,开始进行输注。

(3)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使用标准输血器进行输血。

(4)输血前将血袋内的成分轻轻混匀,避免剧烈震荡。

血液内不得加入药物。

输血前、后静脉滴注注射用生理盐水冲洗管道,连续输注不同供血者血液时,两袋血之间用静脉注射用生理盐水冲洗输血管道。

(5)输血时应先慢后快,根据病情和年龄调整输注速度,并严密观察受血者有无输血反应,出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处理:①减慢或停止输血,更换输血器,用生理盐水维持静脉通道。

输血科管理制度模版(3篇)

输血科管理制度模版(3篇)

输血科管理制度模版1.输血科工作人员应具有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和业务技术水平,爱岗敬业,工作认真仔细,责任心强,法制意识浓厚,严格执行相关政策、法规、制度及标准操作规程。

2.建立全面质量管理体系,科室内设质量管理组织机构—“质量管理领导小组”,有专人负责科室内的质量管理、质量检测和质量监督工作。

质量监督员应负责实验前、实验中、实验后的质量监督工作。

3.进入输血科的血液及试剂必须有国家卫生行政部门和国家药品监督管理部门颁发的许可证,试剂必须有专人统一管理,有专人负责血液及试剂质量,科主任监督执行。

4.定期对各种仪器设备进行检查、校验和检定。

5.每天观察电热恒温水箱温度____次,观察储血冰箱、冰柜的温度____次,并作好记录。

恒温水箱内保持清洁,解冻血浆时血浆漏出应及时消毒、换水,并防止交叉污染和职业暴露的发生。

6.对工作人员定期进行临床输血基础理论、基本技能的专门培训,积极参加各种培训、会议、学术交流和进修学习,定期进行业务考试和考核,并存入档案保存。

7.临床输血申请、血样采集、送检、血型鉴定、交叉配血、血液入库、核对、储存、发放、运输、输注、标本及血袋保留、病历书写等,必须按《医疗机构用血管理办法(试行)》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要求执行。

8.建立健全各项输血制度、标准操作规程,详细记录各种实验数据,原始资料完好保存至少十年。

9.积极开展室内质控和室间质评活动,保证临床输血质量和安全。

10.实行定期审核、评价和检查制度,发现问题进行认真分析和解决,并采取相应措施,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11.建立输血信息反馈制度。

及时了解临床输血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通过科学分析,及时解决,不断改进和提高临床输血质量。

12.有专人负责到血站领取血液,领血时必须认真核对。

核对内容:献血者血袋条码号、采血日期、效期、血液品种、血量、血液外观质量等,准确无误后,双方签字认可。

13.送交叉配血标本时,临床医护人员必须持《临床输血申请单》、《配血试验报告单》,随同血标本一起交输血科。

输血科如何管理制度

输血科如何管理制度

输血科如何管理制度一、输血程序1. 患者识别与匹配:患者接受输血前需要进行患者识别,比对病历号、姓名、生日等信息,确保输血的准确性。

医生开具输血医嘱后,输血科负责核对患者信息并进行血型鉴定,匹配输血血液。

2. 输血前评估:在进行输血前需要对患者进行评估,包括患者的病史、过敏史、家族遗传史等,以排除输血的禁忌症。

3. 输血流程:输血科负责设置输血流程,包括准备输血器材、核对血袋信息、留取标本备样等步骤,确保输血过程无误。

4. 输血监测:输血过程中需要对患者进行监测,包括血压、心率、体温等指标,及时发现输血反应。

5. 输血后处理:输血后需要对患者进行观察,记录输血过程和输血量,及时处理输血反应。

二、质量控制1. 质量保证:输血科要确保输血产品的质量,包括血制品的来源、保存、运输等方面的管理,确保输血安全、有效。

2. 质量检测:输血科要建立血型鉴定、交叉配血、溶血试验等检测机制,确保输血过程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3. 质量评估:输血科定期对输血质量进行评估,包括输血效果、不良反应等指标,及时调整和改进工作。

三、设备维护1. 设备采购:输血科要根据需要购买输血设备,包括输血器材、输液泵、血浆分离机等,确保设备齐全。

2. 设备维护:输血科要对设备进行定期维护和检查,确保设备正常运行,减少输血过程中的意外事件。

3. 设备更新:输血科要根据技术的发展和需求更新设备,提高输血的效率和安全性。

四、人员管理1. 岗位设置:输血科要合理设置各岗位,包括主任、医生、护士、技术人员等,确保工作顺畅。

2. 岗位培训:输血科要对人员进行技能培训和考核,提高工作水平和质量。

3. 人员调度:输血科要合理安排人员的工作时间和轮班,保证输血工作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4. 人员考核:输血科要对人员进行绩效考核,评定工作表现,激励人员的积极性。

综上所述,输血科的管理制度需要涵盖输血程序、质量控制、设备维护和人员管理等方面,确保输血的安全、有效和高质量。

2023年输血科管理制度6篇

2023年输血科管理制度6篇

2023年输血科管理制度6篇书目第1篇医院(血库)输血科质量管理制度第2篇(血库)输血科感染管理制度第3篇八一医院输血科医院感染管理制度第4篇医院输血科血库感染管理制度第5篇医院医疗(血库)输血科质量管理制度第6篇输血科质量和平安管理制度输血科质量和平安管理制度1.为确保输血平安有效,输血科(血库)工作人员应具备较强的法制意识和风险意识,遵守一切规章制度和标准操作规程。

2.接收血液标本时,必需仔细核对标本的姓名、性别、年龄、科室、床号、住院号,血型和临床诊断等。

检查血液标本是否有溶血、污染、血量不够等,不符合配血试验要求的标本拒收。

3.配血前必需对病人及献血者血型两次确认,必需作正反血型鉴定,无误后方可配血。

4.《临床输血申请单》上所填血型与标本管标示血型不符时,病人或家属对血型有异议时,马上通知临床科室重抽标本,复查血型,还有疑问时,马上床旁复查血型,再有疑问时,马上请示科主任处理。

5.配血中发觉主、次侧有一侧凝集,一律不得发血,马上报告科主任,作进一步检查。

6.领血人必需是经过培训的医护人员,发血前必需核对受血者姓名、年龄、血型、住院号,科别、床号、临床诊断等,以及献血者血袋条码号、采血日期、效期、血液品种、血量等,双方核对无误后,签字认可。

7.如有群伤、需输血的病人太多,分轻重缓急配血,先配危重病人的血液,再配病情较轻病人的血液,并马上报告科主任恳求救济。

8.输血科(血库)必需储备肯定量的血液,保证应急用血。

9.仔细做好输血前检查工作。

10.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防止职业暴露的发生。

11.正确合理运用化学试剂(药品),有毒有害物品专人保管,防止事故发生。

12.正确处理医疗生物垃圾,防止交叉污染发生。

13.做好水、电、气防火防灾工作。

下班前必需关闭全部不用的仪器、空调等用电器,关好水、气管开关,并作好交接班记录。

14.定期检查通电线路,严防引发火灾,科室配备消防器材,强化消防意识,加强消防演练,人人警惕,消退隐患。

输血科(血库)管理制度

输血科(血库)管理制度

输血科(血库)管理制度一、总则为保障医疗质量及患者安全,规范输血流程,我院设立输血科(血库),依法进行输血管理。

本制度旨在明确输血科的管理职责、规范操作流程、确保血液安全。

二、管理机构1. 输血科(血库)设立主体为医院,负责输血相关工作的开展和实施。

2. 输血科(血库)设立的领导机构为输血管理委员会,由医院院长或副院长担任主任委员,输血科科主任担任副主任委员,其余相关部门主管担任委员。

3. 输血管理委员会负责领导、协调、监督输血工作的开展,定期召开会议制定输血的管理规章制度。

三、管理职责1. 输血科(血库)负责医院输血相关工作的组织、协调、监督和实施。

2. 输血科(血库)负责建立完善的血液储存、管理系统,并确保血液安全。

3. 输血科(血库)负责建立输血流程规范,严格执行输血操作规程。

4. 输血科(血库)负责组织输血操作人员的培训和考核,确保操作人员具备必要的技能和知识。

5. 输血科(血库)负责对输血设备及设施的检测、维护和保养,确保设备运行正常。

6. 输血科(血库)负责建立输血信息管理系统,实现输血信息的追溯和审核。

7. 输血科(血库)负责与相关部门及组织进行沟通,及时处理输血过程中的问题和投诉。

8. 输血科(血库)负责定期进行血液品质监测,并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

四、操作流程1. 输血前准备(1)患者需要接受输血治疗时,医生需判断患者是否适合输血,制定输血方案。

(2)根据医生开具的输血申请单,由护士或医技人员前往血库领取相应的血液制品。

2. 输血过程(1)护士或医技人员核对患者及血液制品信息,确保无误后,开始输血。

(2)仔细观察患者输血反应情况,发现异常立即停止输血并进行处理。

3. 输血后处理(1)输血结束后,护士或医技人员需将相关信息记录在病历中,并及时归档。

(2)患者需观察输血后反应,必要时继续追踪监测。

五、设备和设施管理1. 输血设备和设施应每日进行检查和清洁,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2. 输血科(血库)应定期对设备进行维护和保养,并进行定期检测。

输血科管理制度范文(三篇)

输血科管理制度范文(三篇)

输血科管理制度范文第一章绪论一、概述输血科是医院重要的临床科室之一,其管理制度的规范与完善对于保障输血安全,提升工作效率,保证医疗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本管理制度的起草目的是统一相关操作流程,规范各项工作,确保输血科的安全和质量。

二、依据1.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2.《临床输血技术操作规范》;3.国家卫生计生委颁发的相关标准和规定;4.医院相关管理制度。

第二章管理机构和职责一、管理机构输血科设立输血科管理小组,由科室主任担任组长,包括科室副主任、质控人员、护士长等成员。

二、职责1.科室主任是科室的领导,在科室工作方向、政策和重大事项上做决策,负责协调科室内部各项工作;2.科室副主任负责协助科室主任工作,负责技术指导和质控工作;3.质控人员负责组织各项质控工作,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提出改进方案;4.护士长负责协调护理人员的工作,组织培训,保证输血操作符合规定要求。

第三章质控管理一、质控体制1.科室建立完善的质控管理体系,强调全员参与,不断改进,确保输血安全和质量;2.定期组织质控小组会议,总结经验,分析问题,制定改进措施。

二、质量管理1.严格执行《临床输血技术操作规范》要求,确保所有操作合符规定;2.建立质检台账,记录每笔输血的相关信息,包括受血者信息、供血者信息、血液制品信息等;3.定期开展血液制品例行抽检,确保质量可控,引入外部质量评价,提高管理水平。

三、风险管理1.科室建立风险管理档案,记录输血过程中的风险控制工作,及时发现并排查潜在风险;2.发现问题及时上报,并提出改进建议,确保风险得到控制。

第四章输血操作一、输血前准备1.核对血液制品、受血者信息和相关检验;2.确保血浆、血小板等特殊血液制品在规定时间内使用。

二、健康教育与知情同意1.对受血者及家属进行健康教育,向其讲解血液制品的相关知识与风险;2.征得受血者或其法定代理人的知情同意,并签署相关文件。

三、打开血液制品1.严格按照操作规范操作,确保无交叉感染和污染;2.密切注意患者的反应,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输血科管理制度目录1-21、输血科工作制度2、临床输血全过程管理制度43、临床用血审核制度54、输血相容性实验室检测管理制度135、临床输血申请分级管理制度156、输血科交接班及值班制度177、急诊输血管理制度198、紧急抢救配合性输血管理制度209、Rh(D)阴性输血管理制度2210、临床输血质量控制制度2411、输血科质量控制管理制度2512、输血相容性检测室间质量评价管理制度2613、血液及血液制品入库制度2914、血液储存质量管理制度3015、血液报废管理制度3316、信息反馈制度3517、贮存式自身输血管理制度3618、临床用血前评估和用血后效果评价制度4019、配血管理制度4220、交叉配血复核制度4321、标本接收制度4522、不合格标本处理制度4623、标本管理制度47-5124、输血科人员技能培训考核制度5225、实习生、进修生管理制度5326、仪器设备管理制度5427、输血科试剂采购及使用管理制度5528、输血科安全管理制度5729、消毒工作制度5830、档案管理制度59页页页页页页页页页页页页页页页页页页页页页页页3页页页页页页页31、输血科垃圾管理制度6032、输血科考勤制度63页33、差错事故登记、报告及处理制度64页34、输血科临床输血全程监控工作制度67页35、临床输血会诊制度71页输血科工作制度1、接受标本做到二不收(血样无标签或填写不清不收,科别、姓名、年龄、床号不清不收)。

2、交叉配血时严格执行“四查”、“五对”(四查:查科别、查床号、查病人姓名、查血型。

五对:对血型、对住院号、对血量、对采血日期、对交叉结果)。

3、库存血液制品应做到“六不发”(血型不符不发、血液过期不发、溶血不发、有凝块不发、有可疑污染及血袋破损不发、交叉可疑者不发)。

4、实验操作时必须严肃认真。

5、有疑问的血液制品,必须将其另放别处,并贴好明显醒目的标识。

6、工作人员发现问题时,必须及时向科主任汇报,不得延误。

7、临床取血时,应与输血科人员认真核对相关信息。

8、血液储存期间禁止开袋。

9、血液出库后原则上不许退回,如出库未超过30 分钟,经输血科负责人同意并签字备案后方可退回。

二. 临床输血全过程管理制度一、临床标本采集、送检操作制度1 血样采集1.1 采集前,采血护士确认患者的申请单,核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科别、床号、住院号等信息(意识不清的患者核对腕带),并准备采血材料。

1.2 采集时,再次明确以下内容:正确的采血管;正确的采血量;正确的标识(姓名、性别、年龄、科别、床号、住院号)、采血日期,按要求采集。

1.3 采集后,在床边给血样贴信息标签,并再次核对血样标识与申请单信息、血样质量及有无溶血,核对无误后,采集者在申请单及样本采集者处签名后送输血科,并进行护理记录。

1.4 第一次输血应同时采集输血前四项的检测血样。

2 送检血样2.1 血样送到输血科后应由送血样人员和输血科人员一起核对以下信息:(1)血样信息与申请单信息是否一致。

(2)血样标识的完整性。

(3)采血管及采血量及有无溶血。

(4)双方核对无误后签收。

核对无误后,输血科人员填写《样本接收记录表》。

2.2 有以下情况,输血科可拒绝收血样:(1)血样标识不完整。

(2)血样信息与申请单信息不一致。

(3)标本量不足。

(4)血样质量有问题。

(5)采血者没有签字。

(6)《临床输血申请单》填写不合格。

有以上情况者,输血科人员填写《不合格标本记录表》或《不合格输血申请单记录表》,并将血样连同此表退回相关科室,重新送检。

3 表格《样本接收记录表》、《不合格标本记录表》。

二、输血科备血、发血操作规程1 备血1.1 输血管理委员会根据前一年的用血情况和未来发展趋势制定年度用血计划。

1.2 输血科根据用血计划确定不同种类血液的每周最低库存水平,保证有充足的血液使用,最大限度的控制血液的过期报废。

1.3 各科室根据患者病情制定每周用血计划并提前报输血科。

2 输血前申请2.1 申请医师核查患者输血指征,考虑是否需要输血。

2.2 患者或其授权人知情同意输血,并按要求在输血知情同意书上签名。

3 用血计划确认3.1 择期手术患者用血应在手术前1-3 天将血样及输血申请单送到输血科。

3.2 择期手术用血量预计大于2000ml以上者,提前2-3天将血样、输血申请单及大量用血申请单送到输血科,并报送医务科审批。

3.3 急诊用血可随时送血样与输血申请单至输血科,用血量大于2000ml以上,可先用血,但要在24小时内补办大量用血申请手续。

3.4 对Rh (D)阴性患者或其他稀有血型、小量用血者(w 100ml),血小板、白细胞、冷沉淀等其他血液制品,输血科接到申请后应尽快与血站联系,结果随时电话通知该临床用血科室。

3.5 备血未用者无需扣除备血量血费,只须扣除血型鉴定费及交叉配血费。

4 血型鉴定与交叉配血4.1 输血科对患者血样常规进行ABO正反定型、Rh(D)定型、不规则抗体筛查试验,认真核对受供血者血样及输血申请单信息。

4.2 交叉配血必须在盐水介质交叉配血无溶血无凝集的基础上,再利用凝聚胺交叉配血相合。

4.3 交叉配血试验必须两人复核签字,一人值班时,操作完毕后自己复核并填写配血试验结果。

4.4 血型鉴定及交叉配血完成,并进行再次核对无误后,检测者与复核者签名。

4.5 做完实验的标本应于2~8C冰箱保存一周,以备出现意外情况时核查。

5 血液制品的领取与发放5.1 科室医护人员或医院指定送检人员持专用取血箱取血,并与输血科人员共同核对以下项目:( 1 )受血者姓名、性别、年龄、科别、床号、住院号、血型、交叉配血结果。

( 2)供血者血袋号、血型、血液类别、血量、有效期、血液有无溶血及血块、血袋有无渗漏等。

( 3)核对无误后,发血者与取血者双方在输血报告单上签字,同时,取血者在《血液入库至发血过程登记表》领血者一栏中签字。

5.2 血液制品发出后原则上不得退回。

6 表格《血液入库至发血过程登记表》、《不合格输血申请单记录表》、《临床输血申请单》、《大量用血申请单》、《输血治疗知情同意书》。

三、临床输血操作规程1 临床护理人员输血前核对1.1 血液取回后核对内容:主班护士与另一护士在输血前核对患者资料及确认血袋相关信息,包括受血者姓名、性别、年龄、科别、床号、住院号、血型、交叉配血结果、供血者血袋号、血型、血液品种、血量、有效期、血液有无溶血变质、血袋有无渗漏,确认无误后将血液送到患者床边准备输血。

1.2 床边输血核对内容:输血前,再次确认患者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床号、血型,并与输血单及血袋标签再次核对,清醒患者确认、血型确认,对无意识患者必须进行输血单、床号、住院号、腕带或其他标识的核对,确认无误后方可输血。

2 输血过程及记录2.1 核对确认无误后,用装有滤器的标准输血器进行输血,浓缩血小板应该使用盐水预冲过的输血器或血小板输血器。

2.2 血液输注前从冷藏箱内取出的血液,在室温中停留的时间不得超过30 分钟,血小板取回后应立即输注。

2.3 输注前将血袋内的血液轻轻混匀,避免剧烈震荡。

血液内不得加入其他药物,如需稀释只能用静脉注射用生理盐水。

2.4 输血前后用生理盐水冲洗输血管道。

连续输用不同供血者的血液时,前一袋血输尽后,用注射用生理盐水冲洗输血器,再接下一袋血继续输注。

连续进行血液成分输注时,输血器应该至少12 小时更换一次。

若温度很高,其更换频率应该更高。

2.5 输血过程应先慢后快,输血前15 分钟要慢,一般为2ml/min ,若无不良反应,再根据病情和年龄调整输注速度,一般为5~10ml/min ,年老体弱、婴幼儿及有心肺功能障碍者,一般为1~2ml/min ,并严密观察受血者有无不良反应,如出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处理。

输血初期10~15分钟或输注30~50ml血液时,必须有医护人员密切观察有无不良反应。

如果发生输血不良反应,须立即停止输血并报告主管医师及时诊治,同时通知输血科做必要的原因调查。

2.6 一般情况下,输血不必加温血液(但大剂量输血、新生儿换血治疗及冷凝集患者输血要加温输血)。

2.7 输血后将空血袋送回输血科,保存于2~8C冰箱24小时,以备出现意外情况时核查。

2.8 有输血反应者,医护人员应逐项填写输血不良反应单报送输血科。

输血科每月统计上报医务处,临床主治医师将输血情况记录在病历中。

2.9 输血完毕后,输血单随病历保存。

2.10 输血记录内容:(1)输血日期与时间(开始、结束时间)。

(2)输注的血液制品种类及血袋数。

3)输注的容量(4)血液制品编号。

(5)有无输血不良反应。

(6)核对护士及输血护士签字。

6 表格《输血不良反应单》。

三. 临床用血审核制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和《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结合我院实际情况,特制定临床输血审核制度。

1. 血液资源必须加以保护、合理应用,避免浪费,杜绝不必要的输血。

2. 临床医师和输血医技人员应严格掌握输血适应证,正确应用成熟的临床输血技术和血液保护技术,包括成分输血和自体输血等。

3. 输血科负责临床用血的技术指导和技术实施,确保贮血、配血和其他科学、合理用血措施的执行。

4、输血申请由经治医师逐项填写《临床输血申请单》,格式规范,书写规范,信息完整,并由主治医师核准签字,连同受血者血样于预定输血日期前送交输血科审核并备血,输血申请单审核率必须为100%。

5、同一患者一天申请备血量少于800 毫升的,由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提出申请,上级医师核准签发后,方可备血(急救用血除外)。

6. 同一患者一天申请备血量在800毫升至1600 毫升的,由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提出申请,经上级医师审核,科室主任核准签发后,方可备血(急救用血除外)。

7. 同一患者一天申请备血量达到或超过1600 毫升的,由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提出申请,科室主任核准签发后,报医务部门批准,方可备血(急救用血除外)。

8. 如果因病情需要,输血量一次超过2000毫升时要履行报批手续,经治医师必须填写《大量输血申请单》,并由科主任签名同意后,报医务部批准,紧急用血必须履行补办报批手续,申请单由输血科留存备案,且大量用血报批审核率必须为100%。

9. 决定输血治疗前,经治医师应向患者或其家属说明输同种异体血的不良反应和经血传播疾病的可能性,征得患者或家属的同意,并在《输血治疗同意书》上签字。

《输血治疗同意书》入病历。

无家属签字的无自主意识患者的紧急输血,应报医务部或分管院长同意备案并记入病历。

危重抢救患者紧急情况下需要用血时,时间内报医务部审批,时间外报总值班,必须由当班医生及医务部或总值班签名,医务部及总值班备案。

四. 输血相容性实验室检测管理制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2011 版)》、《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制订输血相容性检实验室的管理制度,促进临床科学、合理、安全、有效用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