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豪族及其影响

合集下载

豪强为什么这么“强”?带你了解东汉豪强的“前世今生”

豪强为什么这么“强”?带你了解东汉豪强的“前世今生”

豪强为什么这么“强”?带你了解东汉豪强的“前世今生”豪强是东汉社会一个特殊的存在,作为一种社会力量,它在经济上具有强大的实力,占有大量的土地;政治上控制朝政,把持地方行政机关;控制了文化和舆论,掌握着意识形态上的解释权;甚至还以隐蔽的方式拥有强大的军事力量。

笔者最近的几篇文章,无论是讨论“故吏”还是“度田”,对东汉豪强这个阶层,都有所涉及,但是并没有把它作为一个单独的内容加以讨论。

豪强在东汉是一股强大的社会力量在前几篇文章中,我们看到了东汉豪强之“强”,但是东汉豪强到底有多强?东汉豪强又为什么这么强?在中国历史上盘桓长达七百多年,在东汉达到“大盛”的豪强,又到底是怎么产生的?今天,笔者就来和大家谈一谈东汉豪强的“前世今生”。

一、豪强最初的来源豪强的最初来源,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

当时,各国为了适应兼并战争的残酷形势,纷纷掀起了变法运动。

《史记·商君列传》:“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芳华。

”这条史料向我们揭示了在这个过程中,虽然军功地主强势崛起,世卿世禄制不复存在,宗法意义上的地主也在秦并六国的过程中失去了政治特权,但是虽然他们已经“无所芳华”了,却依然很“富”,也就是说,他们的经济利益并没有被完全剥夺。

宗法地主“无所芳华”,却依然很“富”《史记·孟尝君列传》:“文闻将门必有将,相门必有相……今君又尚厚积余藏,欲以遗所不知何人,而忘公家之事日损,文窃怪之。

”秦建立大一统帝国,虽然摧毁了六国的贵族统治,但是六国的贵族却并没有被完全消灭。

正如司马迁在《史记》中所说的那样,齐之孟尝,赵之平原,魏之信陵,楚之春申,还有其他旧贵族的后代转换了身份,以“豪滑之民”的形态继续大量存在于秦汉帝国之中,成为汉代豪强最初的主要来源。

二、汉武帝时期,豪强发展的分水岭(一)汉武帝之前的豪强因为豪强作为中国历史,特别是秦汉历史上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一直以来都广受关注,国内外的学者大师著述颇多,成果也相当丰硕。

简论东汉豪族地主的形成、特点及其历史作用

简论东汉豪族地主的形成、特点及其历史作用

对抗 ,并最 后 以隐 瞒了大 量土地和 大量依 附农 民的胜利 而告终 。至此 ,豪族 地主 在经济 上在东汉 这一代 几乎 是不受 限制 的势力膨胀 起来 。同 时,经 济上 势 力的膨胀 ,又为 它取得 政治上 的特权 奠定 了基础 ,又在这个 基础 上,它才 得 以控制 “ 察举 ”和 “ 征辟 ”的选 官制度 ,从而牢 牢地把 持 了从 中央到 地方 的各 级政权 ,在政 治上取 得的这些 权利 ,又反 过来巩 固了它 的经济势 力 ,就 在这 样的情 况下 ,豪族地 主的势 力才在 东汉这 一代迅速 地膨胀 起俩 。豪族地
王胜 雷
( 辽市茂 林 中学 教师 双 中图 分类号 :88 8 K 7. 文献 标识码 : A 吉林 双辽 34 0) 60 0 文章编 号:0 994 (0 03— 64 O 10— 1X2 1) 60 2一 1
1豪族 地 主的形 成
如果 说豪族 地 主是 在 东汉 这张温 床 上诞 生 的婴儿 的 话 ,那 么 ,它应 该 早就在封 建王朝 的母体 中孕育怀 胎 了。事实 上也正是 如此 ,它 远在 西汉乃 至 更 远一些就 己经显 示 了 自己的 生机 。 帝打击 豪强即可 咨证 明。 武 由此可见 , 豪 族 地主在 东汉 的产 生是有 具有历 史渊源 的 。只 是东汉这 张温床 的气候 条件适 应 了它生 长 的习性 ,才使之 得 以抛 头露 面 。 到 了东汉 ,这一 慕世 已久 的胎 儿 ,终于 遇 到 了它盼 望 已久 的接 生婆一 刘秀 。刘 秀之所 以成 为它的接 生婆 ,并很愿 意地活 之 ,是 因为刘 秀成 了大 业 ,立 了东汉 ,曾借助 了它充满 勃勃生机 的胎 气 。没 有它 的支持和 因为如 此,刘秀 在立东 汉不久便 给它 打 了第一针 催生剂— —对 追随刘 秀的豪 强地主 封侯食 邑。这本 已生机勃 勃 的 胎 儿,正是这 针催生 剂加速 了它 降生的速 度—— 豪强地 主在经 济上 的势力 大 增 ,使其更 加生意 盎然 。为 以后取 得政 治、经济 上的特 权奠定 了坚 实的经济 基础 。 正是这 个坚 定 的经济 基 础 ,才使 缛豪 强地 主在 经 济上 ,有 能力 和政 府

东汉的社会阶级

东汉的社会阶级

东汉的社会阶级东汉时期,社会阶级结构比较复杂,存在着多个不同的社会阶层。

这些阶级之间存在着差距和矛盾,对于东汉社会的发展和演变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东汉时期的社会阶级分布以及其对社会变迁的影响。

一、贵族阶层东汉时期的贵族阶层主要包括皇室贵族、王公侯爵和列侯。

皇帝及其亲属拥有最高的统治地位,由于皇位的世袭制度,皇位常常传给皇帝的儿子。

而王公侯爵则是皇帝封赐给功臣和军事将领的贵族,其地位次于皇室。

列侯则是封赐给臣下的贵族,其地位相对较低。

贵族阶层享有特权和优越待遇,拥有土地和财产,拥有政治上的权力和影响力。

他们通常可以担任各级官职,掌握实际的权力。

由于他们的特权地位,贵族阶层往往与皇权相互勾结,共同维护自身的利益。

二、士人阶层在东汉时期,士人阶层处于社会的中游位置,也是社会最主要的阶层之一。

这个阶层包括了知识分子、文人和官员。

士人阶层的主要职责是治国安邦、传承经世之学。

士人通常经过良好的教育,有较高的文化素养,他们通常依托自身的才华和能力在官场上得到晋升。

高级士人甚至可以成为皇帝的重要参谋和辅助决策者。

三、农民阶层东汉时期,农民阶层是社会的基础和最庞大的阶层。

他们是农田的主要耕种者,劳动是社会经济的支柱。

农民的收入来源主要是土地的产出,他们需要向贵族阶级和官府交纳一定的税收。

农民阶层的地位相对较低,他们受到土地所有者和贵族阶级的压迫和剥削。

他们缺乏政治和社会的参与权,生活贫困困苦。

然而,农民阶层在社会中的数量庞大,他们承担着农田的种植和食品的供应,对社会的稳定和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四、商人阶层商人阶层是东汉社会中的一个特殊群体。

他们依靠商业活动获取利润,拥有一定的财富积累。

与士人阶层相比,东汉时期的商人阶层地位较低。

商人在东汉时期的地位是相对脆弱的,一方面受到了士人阶层的歧视和排斥,另一方面也受到了政府的限制和干预。

由于商人阶层的特殊身份,他们经常处于政府监管的目标之中。

总结:东汉时期的社会阶级是相对固化和稳定的。

“东汉六大家族”指的是那六个豪强大族?

“东汉六大家族”指的是那六个豪强大族?

“东汉六大家族”指的是那六个豪强大族?东汉六大家族,是指东汉早年帮助刘秀复兴东汉王朝的邓禹家族、耿弇家族、梁统家族、窦融家族、马援家族和阴氏家族。

汉光武帝刘秀之所以能够复兴东汉王朝,是因为得到了出生地南阳豪强地主和河北豪强大族势力的援助。

这和刘秀画像高祖刘邦与杀狗的庶民一起创建前汉是根本不同的。

汉光武帝刘秀因此,一般认为东汉王朝是豪强大族联合政权。

和惟一的皇帝掌握强大权力的西汉相比,东汉时代皇权较弱,具有与豪强大族协力联合行政的意义。

邓禹家族—东汉最显赫的大家族邓禹,字仲华,汉族,南阳新野(今河南省新野)人,“云台二十八将”之首。

史书上说“自邓氏中兴后累世宠贵,凡侯29人,公2人,大将军以下13人,中二千担14人,列校22人,州牧郡守48人,其余侍中、将、大夫、郎、谒者不可胜数。

”后世子孙有中邓训、邓骘、邓绥、邓猛等显赫人物。

邓禹耿弇家族—三代为将的铁血巨族耿弇,字伯昭,扶风茂陵(今陕西兴平东北)人,东汉开国名将,云台二十八将之一。

从东汉开国到建安末,耿氏家族共出大将军二人,将军九人,卿十三人,娶公主三人,列侯十九人,中郎将、护羌校尉及刺史、二千石数十百人,成为东汉一朝之巨族。

从耿弇的父亲耿况开始,经过耿国的兄弟一辈,到耿弇的子侄辈,三代为将。

耿国、耿广、耿举、耿秉、耿夔、耿恭等人皆为当世名将。

耿弇梁统家族—与汉共存130年的望族梁统,字仲宁,安定乌氏(今甘肃平凉西北)人。

刘秀建武五年四月,梁氏先祖梁统附汉,到桓帝梁氏被涉,其间恰好130年。

梁统至梁冀,先后有七代十五人封侯。

仅梁冀一门,“前后七封侯,三皇后,六贵人,二大将军,二大将军,夫人、女,食邑称君者七人,尚公主者三人,其余卿、将、尹、校五十七人” 。

后世子孙有中梁纳、梁纳、梁冀、梁莹等显赫人物。

梁统窦融家族—阴谋逼宫篡位弑帝的外戚窦融字周公,扶风平陵(今陕西咸阳西北)人。

窦氏一门贵宠,前后一公、两侯、三公主、四二千石,府邸相望京邑,奴婢以千计,当时贵戚功臣都无法相比。

东汉末年的贵族家族与家族

东汉末年的贵族家族与家族

东汉末年的贵族家族与家族东汉末年,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

在这个时期,贵族家族在政治、经济和社会的各个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东汉末年的贵族家族与家族,包括其地位和权力、家族的组织与传承、以及对社会的影响等方面。

一、贵族家族的地位与权力贵族家族在东汉末年具有崇高的社会地位和广泛的权力。

他们通常是皇室的亲戚,或与皇室有着紧密的关系。

由于这个特殊的地位,贵族家族享有诸多特权,如拥有大量土地、免除赋税和义务、拥有专属官职等。

此外,贵族家族还经常通过婚姻联姻等方式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

贵族家族在政治上也拥有巨大的权力。

他们掌握着重要的官职和军队,例如在东汉朝廷中担任重要职位的大将军、丞相等,以及地方上的州牧、太守等。

这些职位使得贵族家族能够通过影响政策和任命官员来维护自身的利益,并参与到国家的决策过程中。

二、家族的组织与传承贵族家族在东汉末年通常以家族为单位进行组织和运作。

家族成员之间通过血缘关系紧密相连,并且往往以家族长辈为代表来统领家族事务。

家族中的财产、地位和权力通常由家族的继承制度来保证。

在家族的继承制度中,多数是以家族长子继承家族的财产和权力。

家族长子通常被视为家族事务的继承人,在父辈去世后,他们会继承家族的地产、职位和权力。

当然,在一些特殊的情况下,如果家族长子无法胜任继承家族权力的责任,其他合适的继承人也有可能被选定。

三、对社会的影响贵族家族在东汉末年对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在经济方面,贵族家族拥有大量土地和财富,通过控制农田和商业资源等,他们能够在经济活动中占据主导地位。

这导致了贵族家族的富裕和其他人的贫困的巨大差距。

其次,在政治方面,贵族家族通过掌握重要的官职和权力,能够对政策进行影响和干预,以满足自身的利益需要。

这种权力的滥用使得政治失去了公正和公平,导致社会上的不满和动荡。

最后,在社会文化方面,贵族家族也对社会价值观念和传统文化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他们通过自身的行为和习俗,传承和弘扬自己的家族文化,对社会风气和道德价值产生了特定的影响。

分析豪强地主势力的发展与东汉政权衰亡之间的关系。

分析豪强地主势力的发展与东汉政权衰亡之间的关系。

分析豪强地主势力的发展与东汉政权衰亡之间的关系。

豪强地主势力的发展与东汉政权的衰亡有着密切的关系。

以下是对这一关系的分析:1.经济基础:豪强地主势力的发展是基于经济基础的变化。

在东汉时期,由于战乱和社会动荡,农民税负加重,土地被大量兼并,大地主、豪族势力不断壮大。

豪强地主通过掌握大量土地和资源,垄断商业贸易,积蓄了巨大的财富,逐渐形成了庞大的势力。

2.政治影响力:豪强地主势力在东汉政权的衰落中具有重要的政治影响力。

他们通过掌控地方官职和拥有庞大家族势力,能够通过利益交换、权谋和政治手段对政权施加影响力。

这种势力的壮大削弱了中央政权对地方的控制能力,导致政权滥权、腐败以及各类社会矛盾的加剧。

3.社会动荡:豪强地主的发展加剧了社会的不平等和不稳定。

在大量土地被兼并的过程中,农民被剥夺了土地和财富,陷入贫困和失地的境地。

农民的反抗和叛乱加剧了社会的动荡,东汉政权面临着内忧外患,无法有效控制豪强地主势力。

4.农民起义:东汉晚期的豪强地主势力的暴露和扩张,引发了一系列的农民起义。

这些起义主要由受压迫的农民组成,其目标是反对贵族和地主的压迫,并通过推翻朝廷来寻求新的政治秩序。

这些起义严重削弱了东汉政权的实力和稳定性,最终导致政权的衰亡和分裂。

综上所述,豪强地主势力的发展是东汉政权衰落的重要原因之一。

豪强地主势力通过经济和政治影响力对东汉政权施加压力,加剧了社会的不平等和动荡,导致农民起义的爆发和政权的瓦解。

这一历史教训也提醒我们,一个稳定的政权需要建立和维持公正的经济秩序,保护人民的权益,以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

三国时期的社会风气豪门世族与文人雅士

三国时期的社会风气豪门世族与文人雅士

三国时期的社会风气豪门世族与文人雅士在中国历史长河中,三国时期是一个充满战乱和动荡的时期。

然而,这个时期也孕育了许多豪门世族和才华横溢的文人雅士。

他们的存在与交互相互影响着社会的风气,为我们提供了一独特的历史背景。

本文将探讨三国时期的社会风气,以及豪门世族和文人雅士在其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

1. 豪门世族的崛起与影响1.1 豪门世族的定义与背景豪门世族,指的是在当时社会地位显赫、家族势力雄厚的贵族家族。

他们通常拥有丰厚的土地、财富和军事力量,是社会中最顶尖的精英阶层。

1.2 豪门世族的兴起原因三国时期,大乱之世,社会秩序崩溃,战乱不断。

在这样的背景下,许多强大的豪门世族应运而生,他们依靠自身的力量和财富,站在了社会的最高层。

1.3 豪门世族的影响力豪门世族在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都拥有极大的影响力。

他们通过政治争斗、军事对抗和经济活动扩大了自己的势力范围,成为社会风气的重要塑造者。

2. 文人雅士的风采与影响2.1 文人雅士的定义与背景文人雅士,指的是当时以文学才华闻名于世,有较高社会地位的知识分子。

他们通常以诗文才华出类拔萃,被社会所推崇和仰望。

2.2 文人雅士的兴盛原因在乱世之中,人们对于精神寄托和情感宣泄的需求日益增长。

文人雅士应运而生,他们通过自己的文学才华,为社会带来了安慰和启示。

2.3 文人雅士的影响力文人雅士通过他们的作品和社交活动,影响着社会的思潮和精神氛围。

他们的诗文流传至今,成为我们理解三国时期社会风尚的重要线索。

3. 豪门世族与文人雅士的交流与互动3.1 互通有无的关系豪门世族和文人雅士之间存在着复杂而微妙的互动关系。

豪门世族需要文人雅士为他们撰写赞美诗文,以增加自己的声望和威信,而文人雅士则可以通过和豪门世族的往来,获得一定的物质支持和社会地位。

3.2 豪门世族对文人雅士的宣传和支持豪门世族通常会邀请文人雅士来宴席,以展示自己的文化修养和对文学的重视。

他们会赏识文人雅士的才华,为他们提供机会展示才华,进一步增加自己的社会声望。

东汉末年的地方豪强与割据势力

东汉末年的地方豪强与割据势力

东汉末年的地方豪强与割据势力东汉末年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动荡而重要的时期,这一时期地方豪强和割据势力的兴起与发展对国家的稳定与统一产生了重大影响。

在这篇文章中,将详细探讨东汉末年地方豪强与割据势力的背景、原因以及带来的影响。

I. 背景东汉末年,中央政权的衰败与地方势力的兴盛交织在一起。

由于外患和内乱的不断侵袭,东汉政府的实力减弱,官员的腐败和无能使得政权的威信逐渐丧失。

同时,地方豪强利用这一时机,通过掌握地方资源和力量,逐渐形成了一种割据势力。

II. 地方豪强的兴起1. 经济基础:东汉末年,社会经济动荡,农业生产和贸易受到严重影响。

地方豪强通过掌控土地、人口和财富,迅速积累了大量的资源和财富。

2. 地方政治的腐败:东汉政府官员腐败严重,特权阶层的利益收益减少,这为地方豪强提供了发展的空间。

他们通过贿赂和权力的滥用,逐渐将地方政权控制在自己的手中。

3. 军事力量的壮大:地方豪强往往拥有强大的私人武装力量,这使得他们能够在地方上保持一定的稳定与安全。

他们通过训练和配备精良的军队来巩固自己的势力范围。

III. 割据势力的形成1. 豪强同盟的建立:在东汉末年,地方豪强之间往往会建立联盟,共同对抗朝廷的统治,形成了一个相对统一的割据势力。

这些同盟可以是亲缘关系、婚姻关系或者共同的经济利益使得他们联合起来。

2. 割据一方的政权建立:根据地方豪强所掌控的地域和力量,他们逐渐建立了一套相对完整的政权体系。

他们设立官职,制定政策,甚至发行货币,实现了对一定地区的实际控制。

IV. 影响1. 对中央政权的挑战:地方豪强与割据势力的兴起使得中央政府的统治受到了严重的挑战。

他们不仅抵制中央政府的命令,还相互之间进行战争和抢夺,进一步动摇了朝廷的统治基础。

2. 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地方豪强和割据势力控制着大量的土地和资源,他们搜刮百姓财富,导致了社会经济的严重不平衡。

一方面,富贵阶层日益富裕,其他民众则生活在贫困和水深火热之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豪族势力过于强大,他们广占土地,隐蔽 人口,拥有私人武装,横行郡县,权势超 过官府,影响这政治稳定。虽然政府采取 一些措施来削弱豪强地主,但豪强地主依 然没有停止土地兼并。并且,东汉农民创 造的财富大部分不是作为赋税纳入国库, 而是作为封建地租为好强地主所赚取。所 以,大量豪强田庄的存在和发展,使得东 汉的经济发展不是像西汉那样表现为国力 的强盛,而是表现为国家的贫困和政治的 不稳定。


无论是由官僚起家的豪族,还是由货值起 家的豪族,在发展过程中都是向合一的路 上走的。他们都成为世家豪族。在他们的 羽翼下,都汇集了成千上万的依附民。他 们和主人构成一个团体。 他们间的关系,以近乎依附关系。这种依 附关系,身份地位有高有低。同时宾客、 门生、故吏,高的可以为大官,低的可以 为奴仆。无论是高是低,有一种精神是共 通的,即有一种不成文的约束,使他们结 合在一起。
援属, 逐渐在主官特别是郡守和援属之间形成君 臣关系,曾被用做援属但已调至或升官的, 对原来的主官便是故吏。 到东汉晚期,州郡刺史太守和他们的下属 已形成君臣关系。君已不止指皇帝。 韩嵩对刘表说的,将军之故吏耳,不复为 将军死也,是就故吏与现吏对比说的。既 然已有现君,自然先为现君死。这不等于 说故吏不该为旧主尽忠。故吏对旧主仍有 很多义务。王允被董卓杀后,没有人敢去 收视,只有他的故吏平陵令赵戬“弃官营 表”。故吏与旧主有着祸福与共的关系。

门生。故吏是东汉豪族的一大支柱,令一 大支柱则是部曲。


西汉军队组织中部有曲,就如同现代军队 中有团有营一样。东汉时期,部曲渐渐成 为军队或士卒的代称。豪族势力强大起来 以后,豪族的士兵、家兵也被成为部曲了, 这种转化,东汉末年就很明显了。豪族往 往有自己的宾客、部曲。 到东汉末年,宗族、宾客、部已有合一的 趋势,都是世家豪族的私家势力。

东汉时期的豪族,其突出的特点是:在他 们下面聚集了成千的宗族、宾客、部曲、 门生故吏等,但其地位却逐渐低下来,在 主人面前不平等了。他们向依附、隶属关 系走进了一步。同时,豪族的世家性显著 起来。有的世家出自官僚,有的出自商人, 还有些世家,出自儒家。

王莽末年,战争多,社会不安,各地豪族 多结合宗族、宾客,自立营堑保卫家园。 有的率宗族、宾客起事,参与战争。刘縯、 刘秀两兄弟就是率宗族、宾客起兵的。东 汉末年,这种情况就更加普遍了。


上面的四种情况,都使宗族、宾客和主人 的关系越来越紧密,并越来越向依附关系 发展,而宾客中比较低下的客也渐渐和 “奴”联系起来,出现了“奴客”的联称。 “奴客”名称在西汉后期已经出现。大将 军霍光家在平阳的“奴客持刀兵入市斗变, 吏不能禁”(《汉书》)

豪族羽翼下的人,出宗族、宾客外,还有 门生、故吏。


门生,顾名思义就是跟随老师求学的学生。 东汉的门生,其本意也是如此。东汉儒学 盛,名儒大师有成百成千甚至上万的门生 弟子。儒师作三公九卿两千石官,有的仍 带门生弟子。《后汉书·儒林传》记载,张 兴,名儒,习《易》,明帝时拜太子少傅, “弟子自远至者,著录且万人”。 到了东汉后期,门生常常和故吏并提。门 生和本师的关系加强了,门生至于本师, 有如故吏之于旧君,有了些依附关系。




豪族地主在经济上是经常给予宗族宾客帮 助的。 宗族宾客常常是举家老小一起跟随豪族地 主活动的。这也加强了宗族宾客与豪族地 主的关系。 宗族宾客在政治上也是与主家祸福与共的。 主家犯罪,宗族宾客都要免官。不但主家 犯法宗族宾客要受牵连,后来宗族宾客犯 法,主家都要受牵连。 东汉时期,宾客对于主人渐渐居于被役使 的地位。
东汉豪族及其影响
称谓

这里说的豪族,班固《汉书》称为“世家、 富人、豪杰”,也常用“富商大贾、豪强 兼并之家、大姓、大族”。《后汉书》常 用“豪族、大姓、巨姓、世家衣冠、家世 冠族”。这里用“豪族”作为统称。

东汉的豪族,是一股强大的社会势力。他 们一般都占有大量财富,在他们周围团聚 着大量人口。他们中的一部分常常是政府 的各级大小官吏或贵族,一部分是富商大 贾,以货值起家。他们兼并农民,武断乡 曲,干扰吏治,构成社会上和皇权对抗的 不安因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