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时期豪强地主

合集下载

试论东汉时期的豪强地主

试论东汉时期的豪强地主

试论东汉时期的豪强地主[摘要] 由刘秀集团建立起来的东汉王朝,基础就是南阳和河北的豪强地主。

在刘秀统一天下后,要巩固政权,势必也要依靠他们,这样,在政府的庇护下,东汉豪强地主的势力进一步扩大。

按照他们发迹途径的不同,我们可以把这些豪强地主分大体上分为三种,即贵族豪强地主、官僚豪强地主和高资豪强地主。

我们就从这三类地主的不同,来探讨一下东汉时的豪强地主。

[关键词] 豪强贵族豪强地主官僚豪强地主高资豪强地主所谓豪强,是豪强大族的简称,“史籍中的豪强、豪民、大姓、右姓、豪大家等,都是指豪强大族”。

杨联阩先生在《东汉的豪族》一文中也有谈到,“所谓豪族,并不是单纯的同姓同宗的集团;是以一个大家族为中心,而有许多家或许多单人一政治或经济的关系依附着它。

这样合成一个豪族单位。

”豪强产生于秦汉时期,而它真正的黄金发展期却在东汉,这是因为东汉政权就是依靠他们这些大姓豪族而创建的,这样,在东汉时期,豪强地主势力迅速膨胀起来。

他们在政治上,把握选举,世代为官;在经济上,疯狂兼并土地,广占田园;在文化上,宣传儒学,奴化百姓;同时,他们还拥有自己的私人武装,用来维护自己的反动统治。

按照不同的分法,我们可以将这些豪强地主划分为很多类。

如按地缘分,可分为南阳豪强地主、河北豪强地主、山东豪强地主等等;按同皇族的关系,可以分为宗室豪强地主、外戚豪强地主、官僚豪强地主和商人豪强地主等;而本文则是侧重于按照他们的发迹途径,将豪强地主划分为贵族豪强地主、官僚豪强地主、高资豪强地主。

一、东汉时期的贵族豪强地主所谓贵族地主豪强主要是指通过食封而成为贵族地主的,其构成主要包括受封的皇子、功臣、宗室及外戚。

在东汉初年,刘秀刚一上台就大封宗室和功臣,“他们一旦受封爵土,受封这的身份就会陡然升高,族姓也随之而贵,在东汉政府的庇护下,无论是侵夺田宅还是谋取官职,或者经营商业,都有得天独厚的特权。

”例如有名的“云台二十八将”,他们在东汉建立前就差不多都是地方的大豪族了,等到东汉建立,他们更是“忧宠有加”,封侯封爵,广占土地财富。

东汉时期的社会矛盾有哪些

东汉时期的社会矛盾有哪些

东汉时期的社会矛盾有哪些东汉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社会矛盾纷繁复杂。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东汉时期的一些主要社会矛盾,并分析这些矛盾对当时社会的影响。

一、统治者与地方诸侯的矛盾东汉时期初期,由于宦官集团的干政和皇权削弱,统治者与地方诸侯的矛盾逐渐加剧。

地方诸侯经营私人军事力量,在地方上形成相对独立的势力。

统治者为了维护王朝中央集权,频繁派遣使者巡视各地,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这种矛盾导致了东汉时期地方政权日益割据,分裂成众多的割据割据政权,给国家的统一和稳定带来了极大的威胁。

二、贵族地主与无产阶级农民的矛盾在东汉时期,土地兼并日益严重,大量土地集中到贵族地主手中,导致了农民的生存条件恶化。

土地兼并给农民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压力,造成了贫富悬殊的社会现象。

农民起义时有发生,其中著名的有王莽后期的赤眉军起义和东汉中后期的黄巾起义。

这些起义反映了贵族地主与无产阶级农民之间的矛盾,同时也影响了东汉政权的稳定。

三、汉族与少数民族的矛盾东汉时期,中国边疆多次发生了与少数民族的战争。

由于政权薄弱,统治能力有限,汉族与少数民族之间的矛盾日益加剧。

其中最典型的例子就是东汉末年的董卓之乱,他是汉族与少数民族蛮族联盟的结合体。

董卓利用这种联盟手段,掌握了东汉政权,导致国家分裂和混乱。

四、士人与豪强的矛盾东汉时期,士人与豪强之间的矛盾主要表现为政治和意识形态上的斗争。

士人代表着知识分子和士族地位,他们通过文学作品和言论来反映社会不公和政治腐败。

而豪强则代表着地主贵族,他们利用政治手段获取更多的财富和政治影响力。

他们不满士人的批评和指责,反过来通过政治手段打压和排斥士人。

总结:东汉时期的社会矛盾主要包括统治者与地方诸侯之间的矛盾、贵族地主与无产阶级农民之间的矛盾、汉族与少数民族之间的矛盾以及士人与豪强之间的矛盾。

这些矛盾导致了东汉时期社会的动荡和分裂,对当时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希望通过对这些社会矛盾的了解,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东汉时期的历史进程。

2022-2023学年部编版必修上册:第4课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学案)

2022-2023学年部编版必修上册:第4课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学案)

第4课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必备知识·自主学习——新知全解一遍过走进教材知识点一西汉的建立与“文景之治”1.西汉的建立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汉朝,定都________,史称西汉。

2.汉初“与民休息”之策(1)背景:汉初统治集团吸取秦朝速亡的教训。

(2)措施:尊奉黄老无为思想,采取“________”政策,减轻赋税、徭役和刑罚,提倡节俭,减少财政支出。

(3)结果:文帝、景帝在位期间,经济得到了明显恢复,社会稳定,史称“________”。

3.汉承秦制(1)概况:汉初基本沿袭秦制,但为政方针有了重大调整,将恢复发展经济、稳定社会作为首要任务。

(2)郡国并行下的王国问题:采取郡县与________并行制。

刘邦在统一战争中分封了七个异姓功臣为________,他们拥兵自重,对中央集权造成严重威胁。

(3)“七国之乱”:________削减诸侯封地,引发了吴、楚等七国叛乱。

但叛乱不得人心,三个月内即被平定。

启思助学1.【概念阐释】黄老之学(1)黄老之学始于战国盛于西汉,假托黄帝和老子的思想,实为道家和法家思想结合,并兼采阴阳、儒、墨等诸家观点而成。

(2)在社会治理中,黄老之学强调君主应“无为而治”,“省苛事,薄赋敛,毋夺民时”,其主张在汉初产生了一定影响,出现了“文景之治”。

2.【学术情境】汉初的郡国并行制徐天麟在《西汉会要》中说:“汉祖龙兴,取周秦之制而兼用之,其亦有意于矫前世之弊矣。

”思考:这里“矫前世之弊”主要采取了什么措施?试答:知识点二西汉的强盛1.政治强化——加强中央集权(1)颁布“推恩令”:削弱地方,加强中央权力①汉武帝颁布“推恩令”,要求________将封地再行分封给子弟,成功削弱了诸侯王的势力。

②采取其他一些打击手段,诸侯王势力逐渐衰落,不再对________形成威胁。

(2)加强中央集权:削弱相权,强化监察制度①汉武帝对内加强中央集权,加强皇权,削弱丞相权力,设立直接为皇帝所掌控的________。

简述东汉豪强地主田庄的特点

简述东汉豪强地主田庄的特点

简述东汉豪强地主田庄的特点
东汉时期豪强地主田庄是当时社会最具有影响力和统治地位的
势力,它们以其特定的发展模式和特殊的角色在历史上占据了重要的地位。

因此,本文将简要介绍东汉豪强地主田庄的特点。

首先,东汉豪强地主田庄的特点之一是垄断土地。

当时,豪强地主拥有大片的土地,几乎占据了社会的土地资源。

此外,他们利用自身的多样性,不断侵占新的地方,使自己的地盘更加巩固。

豪强地主不仅控制着众多封建士绅和农民的命脉,而且控制着军队、税收和钱财,几乎把一切政治、经济和军事活动都牢牢控制在手中。

其次,东汉豪强地主田庄的特点之二是大孝。

这些地主家族为了获得民心,不惜出资建设道路、修复水利设施、投资文化教育等,并且在宗庙中供奉祖先,表达对家族和古制度的尊重。

此外,他们还会到社区帮助贫苦百姓,发放救济物资,对受损害的村民施行救济。

最后,东汉豪强地主田庄的另一个特点是“护国”。

豪强地主家
族不仅能够发动人民参与民间战争,而且能够向政府提供大量的材料,以支持政府的行政活动和军事行动。

当政府有困难时,他们还能够提供资金支持,不仅可以帮助政府渡过难关,而且能够获得政府的认可和恩惠
从上述内容可以看出,东汉豪强地主田庄有多种特点。

它们控制住了大片的土地,维护社会稳定,为政府提供帮助,以及大孝施恩等。

它们的出现和发展,为东汉社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撑,使东汉的社会具有了更加稳健的基础。

东汉豪强士族简述

东汉豪强士族简述

宗族 部曲 宾客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劳 动 者
徒附
私 人 武 装
家兵
奴隶
豪强地主的贫困的宗族亲戚,大多成为地主田庄 的劳动者。田庄的主要劳动者还有宾客,徒附和奴隶。 他们对豪强地主有极强的依附性。田庄的依附农民除 了向田庄主交纳实物地租外,还要为田庄主服各种劳 役。地主田庄还拥有私家武装,称“部曲”、“家 兵”,由依附农民组成。他们在农闲时操练军事,平 时为地主豪强看家护院,巡守警卫,战时则随豪强地 主出征打仗。
与西汉豪族相比东汉豪强士族的身分性渐渐成长他们累世居官而有文化宗族关系也更为密官僚文化门第累世公卿累世经学累世经学与累世公卿便造成士族传袭的势力加之察举中权门请托和故旧报恩的结合久而久之逐步形成了社会中的门第
东汉豪强士族简述
兰州大学萃英学院 William
豪强士族阶层形成于西汉后期。西汉末年农民起义, 虽然有些豪族受到打击,但其势力总体上任呈发展的趋 势,尤其是那些追随刘秀的豪强士族都成为新贵。刘秀 本人是南阳豪强士族,因此,东汉政权建立后,必然从 各方面满足他们的利益,豪族势力得以迅速发展。
东汉时期的豪强士族占有大量土地,他们大多采取 田庄的形式经营。“有求必给”、”闭门成市”,自给 自足是东汉庄园经济的很大特点。 东汉时豪强的田庄迅速增长和扩大,庄园经济在整 个社会经济中所占比例越来越大。
豪人货殖,馆舍布于州郡,田亩连于方国。……豪 人之室,连栋数百,膏田满野,奴婢千群,徒附万计。 船车贾贩,周于四方;废居积贮,满于都城。琦赂宝贷, 巨室不能容;马牛羊豕,山谷不能受。 使居有良田广宅,背山临流,沟池环匝,竹木周布, 场圃筑前,果园树后。舟车足以代步涉之艰,使令足以 息四体之役。 ——《后汉书 ·仲长统传》
朱绍侯《中国古代史》

东汉

东汉


四、东汉同周边民族的关系


东汉与匈奴的关系
东汉初军事政治力量比较薄弱,对匈奴的侵 扰无法在战略上采取积极反攻的行动,只能 采取消极防御的方针和策略。 政治上,光武帝刘秀遣使匈奴赠送金币以通 旧好,缓和与匈奴的关系。 军事上,调兵边塞以守为主,很 少出击。 匈奴针对东汉这种局面,仍继续不断南侵, 间或有使节往来。
练 兵 图
《廿二史札记》“东汉尚 名节”
东汉……荐举征辟,必采名誉。 故凡可以得名者,必全力赴之,好为 苟难,遂成风俗。其大概有数端。 是时郡吏之于太守,本有君臣名 分。为掾吏者,往往周旋于生死患难 之间。……此感知遇之恩,而制(丧) 服从厚者也。然父母之丧不过三年, 而郡将举主之丧与父母无别,亦太过 矣。 盖其时轻生尚气,以成习俗,故 志节之士好为苟难,务欲绝出流辈以 成卓特之行,而不自知其非也。 ——赵翼
初,桓帝为蠡吾侯,受学于 甘陵周福,及帝即位,擢福为尚 书。时同郡河南尹房植有名当朝, 乡人为之谣曰:“天下规矩房伯 武,因师获印周仲进。”二家宾 客互相讥揣,遂各树朋徒,渐成 尤隙。
《公 御之 与 林 后卿 陈语 李 宗 汉以 仲曰 膺 ( 书 下 举: 、 泰 党, ,“ 陈 ) 锢 列莫 天天 蕃 、 传不 下下 、 贾 王伟 》畏 俊
汉光武帝刘秀像
光武适新野,闻后美,心悦之。 后至长安,见执金吾车骑甚盛,因 叹曰:“仕宦当作执金吾,娶妻当 得阴丽华”。 ——《后汉书·皇后纪·光烈阴皇后》
政治上加强君主专制
防范功臣。“退功臣,进文吏”。剥夺权贵功臣的实权实职,只
让他们享受优厚待遇,“奉朝请”而已。
控制外戚。 打击藩王。不许宗室王侯蓄养羽翼,并屡兴大狱打击宗室王侯势力。 设立尚书台,抑制三公。 加强监察制度 裁并郡县、罢除地方兵 继续实行“察举制”和“征辟制”

高中历史:秦汉时期的历史阶段特征

高中历史:秦汉时期的历史阶段特征

高中历史:秦汉时期的历史阶段特征
1.政治方面:秦汉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和巩固时期。

(1)秦朝:完成国家统一;确立皇帝制度和中央官制(三公九卿制);加强中央集权,地方实行郡县制度。

(2)西汉时期:汉景帝平定七国之乱,汉武帝颁布“推恩令”,解决王国问题,加强中央集权;汉武帝设立“中朝”,削弱相权;汉武帝采用察举制选官,孝廉成为士大夫做官的主要途径。

(3)东汉时期:中央集权渐趋衰落,豪强地主拥有强大的经济实力,政治上又掌握中央或地方政权,对中央集权构成潜在威胁。

在黄巾起义被镇压后,社会上便出现了豪强地主割据混战的局面。

2.经济方面:秦汉时期是封建经济初步发展时期。

秦的政治统一和统一货币、文字与度量衡的措施都有利于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与交流。

在秦末农民战争的作用下,汉初统治者吸取前代灭亡的教训,调整统治政策,经济得到恢复发展,社会出现安定繁荣的局面。

3.文化方面:在思想上,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将儒家思想逐步确立为占统治地位的理论。

秦汉时期,科技文化得到很大发展,奠定了我国古代科技文化在世界长期领先的基础。

中外文化交流空前频繁,文化成就辉煌。

第1页共1页。

东汉的衰败豪强地主势力的膨胀表现...

东汉的衰败豪强地主势力的膨胀表现...

第一单元从史前时期到夏商王朝单元核心概念:中华民族的历史源远流长。

距今1万年前后,我国远古先民已学会栽培稻、粟,进入农耕时代。

中国是世界农业的主要起源地之一。

新石器时代的考古发现,揭示出中华文明的起源具有满天星斗、八方雄起的特点。

夏朝完成了从原始社会到阶级社会的历史转折。

到商朝,国家形态是以商王为天下共主的方国联盟。

农业、手工业与商业的发展,特别是精美的青铜器制作技术和成熟的甲骨文字,说明商王朝是当时世界上发达的文明古国之一。

第1课中华文明的摇篮一. 原始农耕(A)⒈出现时间:距今1万年前后的新石器时代。

⒉概念:以栽培谷物、驯养牲畜取代采集与渔猎。

(男女社会地位的变化;母系、父系)⒊地位:中国是世界农业最早的起源地之一。

(粟、黍、水稻、稷、大豆等)⒋特点:南稻北粟的格局(粟类旱地作物、人工栽培的水稻分别同时起源于黄河流域和长江中下游地区)(湖南道县玉蟾岩、浙江余姚河姆渡的水稻)⒋意义:⑴是生产性经济活动的产生,标志着人类历史实现了第一次伟大的经济变革。

⑵为人类提供了持续稳定的食物来源。

⑶人类聚族定居,形成最初的农耕聚落。

(生产力的提高,人口的增长)⒌典型:陕西临潼的姜寨遗址体现了早期的农耕聚落是一种共同生产、平均分配的血缘共同体,表明当时处在原始社会阶段。

(黄河流域;同性多人合葬,公共墓地)二. 中华文明的起源(A)⒈炎黄传说:中华文明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早期先民创世的集体记忆,是以神话传说的形式,通过口耳相传得以保留传承。

有关炎帝、黄帝的传说反映了华夏民族的形成与发展。

⒉中华文明起源的特征和核心地区:考古资料表明,最迟至距今5000年—4000年,中华文明的起源,已如满天星斗,八方雄起。

黄河中游的中原地区是中华文明融合、诞生的核心地区。

(中华文明的多元起源)第2课文献与考古中的夏文化一.从“公天下”到“家天下”(A)⒈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

儒家典籍《礼记·礼运》说夏朝建立之前是“大同之世”,夏朝建立之后进入了“小康之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论东汉时期的豪强地主[摘要] 由刘秀集团建立起来的东汉王朝,基础就是南阳和河北的豪强地主。

在刘秀统一天下后,要巩固政权,势必也要依靠他们,这样,在政府的庇护下,东汉豪强地主的势力进一步扩大。

按照他们发迹途径的不同,我们可以把这些豪强地主分大体上分为三种,即贵族豪强地主、官僚豪强地主和高资豪强地主。

我们就从这三类地主的不同,来探讨一下东汉时的豪强地主。

[关键词] 豪强贵族豪强地主官僚豪强地主高资豪强地主所谓豪强,是豪强大族的简称,“史籍中的豪强、豪民、大姓、右姓、豪大家等,都是指豪强大族”。

杨联阩先生在《东汉的豪族》一文中也有谈到,“所谓豪族,并不是单纯的同姓同宗的集团;是以一个大家族为中心,而有许多家或许多单人一政治或经济的关系依附着它。

这样合成一个豪族单位。

”豪强产生于秦汉时期,而它真正的黄金发展期却在东汉,这是因为东汉政权就是依靠他们这些大姓豪族而创建的,这样,在东汉时期,豪强地主势力迅速膨胀起来。

他们在政治上,把握选举,世代为官;在经济上,疯狂兼并土地,广占田园;在文化上,宣传儒学,奴化百姓;同时,他们还拥有自己的私人武装,用来维护自己的反动统治。

按照不同的分法,我们可以将这些豪强地主划分为很多类。

如按地缘分,可分为南阳豪强地主、河北豪强地主、山东豪强地主等等;按同皇族的关系,可以分为宗室豪强地主、外戚豪强地主、官僚豪强地主和商人豪强地主等;而本文则是侧重于按照他们的发迹途径,将豪强地主划分为贵族豪强地主、官僚豪强地主、高资豪强地主。

一、东汉时期的贵族豪强地主所谓贵族地主豪强主要是指通过食封而成为贵族地主的,其构成主要包括受封的皇子、功臣、宗室及外戚。

在东汉初年,刘秀刚一上台就大封宗室和功臣,“他们一旦受封爵土,受封这的身份就会陡然升高,族姓也随之而贵,在东汉政府的庇护下,无论是侵夺田宅还是谋取官职,或者经营商业,都有得天独厚的特权。

”例如有名的“云台二十八将”,他们在东汉建立前就差不多都是地方的大豪族了,等到东汉建立,他们更是“忧宠有加”,封侯封爵,广占土地财富。

林剑鸣先生在《秦汉史下册》说,“在汉明帝被列为开国功臣的三十二人中,明确记载为家富给或世为著姓者四人;世代为官者八人,自身曾为西汉或王莽政权官吏者十三人,为宗室贵族或地方豪强者二人,不明出身者五人”。

这些人之所以抛家舍业的跟随刘秀打天下,无非是为了日后升官发财,攫取更多的财富,正如刘秀的大将耿纯所说“天下士大夫捐亲戚,弃土壤,从大王于矢石之间者,其计固望其攀龙鳞,附凤翼,以成其所志耳”。

在刘秀平定天下后,这些人也顺理成章的成为了政权的把持者,他们凭借自己手中的权利,疯狂的兼并土地,积累财富。

如大将吴汉率军出征时,“妻子在后买田业”;马援家,“奴婢各千人已上,资产巨亿,皆买京师膏腴美田”。

这批原先就是豪族的功臣,在东汉建立后,势力进一步强大了。

与他们同时受封的还有一批刘姓宗室。

在东汉建立后,许多刘姓宗族也封王封侯。

“依据钱大昭的《后汉书补表》诸侯王可考知的共六十一人,王子侯三百四十四人。

”他们封地大,赏赐多,收入丰厚,而且有的还私置产业。

如济南王刘康,“康遂多殖财货,大修宫室,奴婢至千四百人,厩马千二百匹,私田八百顷,奢侈恣欲,游观无节。

”桓帝时的缯侯刘敞,“所为多不法”,“侵官民田地”。

而他们的下属也是上行下效,欺横乡里。

如《后汉书赵熹传》载,“大姓李子春先为琅琊相,豪猾并兼,为人所患”;《后汉书郅恽传》“冀部属郡多封诸王,宾客放纵,类不检节”;而湖阳公主的车夫更是敢白日里杀人,“湖阳公主苍头白日杀人”,横行无忌。

“可见,刘姓皇族是最大的豪族门阀势力”。

在贵族地主豪强里面,还有一类是后族外戚,由于他们大多是“皇亲”,而备受恩泽,势力盛极一时。

其实,外戚也有许多原本就是贵族得,像刘秀的皇后阴家,明帝的皇后马家,章帝的皇后窦家,在当时都是很有名望的大豪族,而等到本族有人当上皇后后,更是权势熏天,炙手可热。

“依据钱大昭的《后汉书补表》,外戚恩泽侯共八十九人。

”这些人一旦得势,就利用手中的权利,疯狂的抢占土地,搜刮财富,来满足自己奢靡、淫侈的生活。

例如章帝的窦后,出自窦融家族,原本窦融就是河西豪族出身,跟随光武帝打天下后,因功封为安丰侯,本来就是“一公、两侯、三公主、四二千石,相与并时。

自祖及孙,官府邸第相望京邑,奴婢以千数,于亲戚、功臣中莫与为此”。

到了顺帝的梁后时,外戚势力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

梁后出自梁统家族,祖上在西汉就是豪强大族。

在投靠刘秀后,梁家“前后七封侯,三皇后,六贵人,二大将军,夫人、女食邑称君者七人,尚公主者三人,其余卿、将、尹、校五十七人。

在位二十余年,究极满盛,威行内外,百僚侧目,莫敢违命,天子恭己而不得有所亲豫。

”等到梁冀掌权后,更是奢侈异常,残暴凶狠,坏事做尽。

他不仅派人到各地“广求异物”,“妻略妇女”;还在洛阳,他大兴土木,广盖房屋,豪华至极。

在梁冀被诛后,他的资产拍卖后,合三十多万万,顶的上当时全国一半的岁租。

可知,在东汉一朝,贵族豪强地主处在社会的最顶端,是东汉政权最大的受益者。

二、东汉时期的官僚豪强地主所谓官僚豪强地主是指以经学起家、因通儒而成为官僚的地主豪强,其主体主要是政府官员,特别是那些身居要职的官员。

与贵族豪强地主不同的是,这一部分人不是因功或因亲而成为大官的,他们往往是通过累世的读书来谋取官职的。

因此,他们在政治上比较热衷于做官,在文化上比较推崇儒学,而在经济上则占有大量的土地。

例如,“东京的杨氏和袁氏”,就都是从读经起家的。

“杨氏”是指弘农杨震家族,杨震自幼好学,通经学,被誉为“关西孔子”,官做到太尉,其子孙继承家学,继续通过读经做官,四世三公;而“袁氏”是指袁安家族,袁安的祖父袁良,在西汉时就以治《孟氏易》而官至太子舍人,袁安也能继承家风,少传父学,官至司徒,袁氏“自安以下四世居三公位”,到东汉末年的袁绍时,发展为著名的地方割据势力。

杨、袁都是以读书起家,是典型的官僚地主豪强。

在《后汉书·儒林列传》中记载的官僚豪强地主就更多了,他们大多读经当官,而后又大肆收徒讲学,规模相当大。

像陈留楼望,历任大司农、太常。

太中大夫等官职,“教授不倦,世称儒宗,诸生著录九千余人”;汝南蔡玄,历任侍中、弘农太守,“学通五经,门徒常千人,其著录者万六千人”;颍川张兴,历任博士、侍中祭酒、太子少傅,“声称著闻,弟子自远至者,著录且万余人”;乐安牟长,历任博士、河内太守,“自为博士及在河内,诸生讲学者常有千人,著录前后万人”。

其他豪门官僚地主还有乐安欧阳歙、京兆宋登、陈留杨伦、山阳丁恭、北海周泽等等。

这些人世代为官,控制选举,垄断仕途。

如在《后汉书·种暠传》中就记载这样一件事“时河南尹田歆外甥王谌,名知人。

歆谓之曰:今当举六孝廉,多得贵戚书命,不宜相违,欲自用一名士以报国家,尔助我求之。

明日,谌送客于大阳郭,遥见暠,异之。

还白歆曰:为尹得孝廉矣,近洛阳门下史也。

”六个孝廉,就一个没人请托的,可见当时官僚豪强地主权势之大。

其实早在东汉初年,明帝一登基就说,“今选举不实,邪俊未去,权门请托,残吏放手”,章帝建初元年也下诏书说,“今刺史、守相不明真伪,茂才、孝廉岁以百数,既非能显,而当授之政事,其无谓也”。

官僚豪族举荐人才,完全不顾被举荐者的才能,只是一味的举荐自己的门生故吏而已,这样,官僚豪门的政治势力导致生徒众多,许多人为求发展不得不投靠到他们的门下,这样使得官僚豪族“门生遍天下”,从而促使官僚豪族的势力更加扩大。

这样,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权都被官僚豪族所霸占,从中央到地方都是豪族的天下了。

三、东汉时期的高资豪强地主所谓高资豪强地主是指通过经商而成为豪强地主的。

虽然东汉政府宣布“禁民二业”,不许商人购买土地和做官,但这一禁令毫无作用。

如东汉末年仲长统说“豪人货殖,馆舍布于州郡,田亩连于方国。

身无半通青纶之命,而窍三辰龙章之肥;不为编户一伍之长,而有千室名邑之役。

荣乐过于封君,势力侔于守令。

财赂自营,犯法不坐。

刺客死士,为之投命。

”这些高资地主豪强“多放钱贷,中家子弟,为之保役,趋走与臣仆等勤,收税与封君比入”。

事实也是如此,有一些豪强地主就是以“好货殖”而发财致富的,甚至有的地主“世以货殖著姓……居家富逸,为间里雄”。

他们除了拥有大量土地外,还兼营商业,通过商品的买卖来攫取更多的财富。

在崔寔的《四民月令》里就有记载大地主囤积货物、贱买贵卖的。

二月“可粜粟、黍、大小豆、麻、麦子等。

收薪炭”;三月“可粜黍卖布”;四月“可籴广及大麦,敝絮”;五月“可粜大小豆、胡麻,籴广大小麦,收敝絮及布帛”;六月“可粜大豆,粜小麦,收缣缚”;七月“可粜大小麦豆,收缣缚”;八月“粜种麦、粜栗”;十月“卖缣帛敝絮,籴粟、豆、麻子”;十一月“籴粳稻、粟、豆、麻子”。

这样,在一年中,高资豪强地主有九个月都在从事着商品的买卖,在这样一买一卖之间,又取得了大量财富。

同时,高资地主豪强还从事高利贷活动。

如樊宏一家,每年都放出高利贷,其父樊重时,曾“假贷人间数百万”。

他们通过经营商业和高利贷集聚了大量财富,在东汉,出现了许多“资产亿计”的大富豪,如“荀恁,字君大,少亦修清节。

资财千万” ;“折像字伯式,广汉雒人也。

其先张江者,封折侯,曾孙国为郁林太守,徙广汉,因封氏焉。

国生像。

国有资财二亿”;“平陵士孙奋资至一亿七千万,富闻京师”。

这些高资地主,有做官的大商人,也有不做官的大商人,无论做官与否,都有强大的政治势力,他们上有官府庇护,下有爪牙成群,横行乡里。

总的来看,贵族豪强地主、官僚豪强地主和高资豪强地主之间并没有明确的界限,他们相互渗透,构成了一个混合型的豪族地主阶层。

这样,东汉政权就彻底被这群豪强地主所垄断了。

参考文献:[1] 范晔撰 (唐)李贤等注《后汉书》,中华书局,1965。

[2] 崔寔撰石声汉校注《四民月令校注》中华书局,1965。

[3] 仲长统撰《昌言》(撰叢書集成初編),五九四中华书局,1985。

[4] (清)严可均辑,许振生审订《全后汉文》,商务印书馆,1999。

[5] 田昌五、安作章《秦汉史》(修订本),人民出版社,2008。

[6] 杨联阩,《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36年第4期。

作者简介:苏磊,(1985——),男,山东邹城市人,山东师范大学历史与社会发展学院2008级专门史硕士研究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