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课 西汉与东汉——大一统国家的巩固(优质课件)
合集下载
【原创】第4课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 课件(共36张PPT).ppt

汉初对秦朝速亡的反思
陆生时时前说称诗书。高帝骂之曰:“乃公居马上而得之,安事诗 书!”陆生曰;“居马上得之,宁可以马上治之乎?……秦任刑法不变, 卒灭赵氏。乡使秦已并天下,行仁义,法先圣,陛下安得而有之?”高 帝不怿而有惭色。
——《史记·郦生陆贾列传》
秦非不欲治也、然而失之者,举措太众,刑罚太极故也。 夫道莫大于无为,行莫大于谨敝。
一、汉承秦制,无为而治:西汉建立与文景之治
刘邦称帝,汉朝建立
汉初形势图(公元前202年)
正月,诸侯及将相相与共请尊 汉王为皇帝。汉王曰:“吾闻帝贤 者有也,空言虚语,非所守也,吾 不敢当帝位。”群臣皆曰:“大王 起微细,诛暴逆,平定四海,有功 者辄裂地而封为王侯。大王不尊号, 皆疑不信。臣等以死守之。”
课标
●通过了解秦朝的统一业绩和汉朝削藩、开疆拓土、尊崇 儒术等举措,认识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及巩固在 中国历史上的意义;
●通过了解秦汉时期的社会矛盾和农民起义,认识秦朝崩 溃和两汉衰亡的原因
目录
01 02 03 04
汉承秦制,无为而治:西汉建立与文景之治 霸王道杂之:西汉的强盛 士人、外戚、宦官:东汉的兴衰 大一统气象:两汉的文化
——《汉书·食货志》
与民休息,文景之治
太史公曰:孝惠皇帝、高后之时,黎民得离战国之苦,君臣 俱欲休息乎无为,故惠帝垂拱,高后女主称制,政不出房户,天 下晏然。刑罚罕用,罪人是希。民务稼穑,衣食滋殖。
——《史记·吕太后本纪》
汉兴七十馀年之间,国家无事,非遇水旱之灾,民则人给家 足,都鄙廪庾皆满,而府库馀货财。京师之钱累巨万,贯朽而不 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於外,至腐败不可食。众庶 街巷有马,阡陌之间成群,而乘字牝者傧而不得聚会。守闾阎者 食粱肉,为吏者长子孙,居官者以为姓号。故人人自爱而重犯法, 先行义而后绌耻辱焉。
第4课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共21张PPT)

• 造纸术的发明与蔡伦的改进
1986年甘肃天水放马滩
伦乃造意(构思,运用心思),用树皮、 麻头及敝(破)布、鱼网以为纸。
——《后汉书·蔡伦传》
105年,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原料易找、 成本低、产量高便于使用
课堂总结
—
西汉的建立 政治、经济措施
西 汉
汉初的统治 “文景之治”
与 西汉 东
对内措施:推恩令、中朝、察举制、刺史、
——东汉班固《汉书·诸 侯王表第二》
二、西汉的强盛
【中(内)朝】
皇帝
中朝
决
尚
侍
常
策 机
书
构
令中侍
外朝
执
行 机
丞
构
相
御 史 大 夫
太 尉
有事上报
九卿
二、西汉的强盛
【察举制】——自上而下推选人才的制度
推选标准:“孝”和“廉” 选官过程:由地方长官在辖区内进行考察,选取合适的人才推荐给上级或中央,最后 经考核再任命。
二、西汉的强盛
【均输平准】
桑 弘 羊
均输:设均输官,把应由各地输京的物品转运至各地贩卖。 平准:在长安和主要城市设立掌管物价的官吏,利用均输 官所出物资,根据市场物价,贵时抛售,贱时收购。
作用: 1.增加政府收入,抑制大商人垄断市场。 2.打击商人囤积居奇,市场物价得以保持稳定。
二、西汉的强盛
【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董仲舒的新儒学
第一单元
第4课
从西中历华汉史文与明起东源到汉秦—汉统统一一多民多族封民建族国家封的建建立国与巩家固 的巩固
目录
壹 西汉的建立与“文景之治” 贰 西汉的强盛 叁 东汉的兴衰 肆 两汉的文化
一、西汉的建立与“文景之治”
1986年甘肃天水放马滩
伦乃造意(构思,运用心思),用树皮、 麻头及敝(破)布、鱼网以为纸。
——《后汉书·蔡伦传》
105年,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原料易找、 成本低、产量高便于使用
课堂总结
—
西汉的建立 政治、经济措施
西 汉
汉初的统治 “文景之治”
与 西汉 东
对内措施:推恩令、中朝、察举制、刺史、
——东汉班固《汉书·诸 侯王表第二》
二、西汉的强盛
【中(内)朝】
皇帝
中朝
决
尚
侍
常
策 机
书
构
令中侍
外朝
执
行 机
丞
构
相
御 史 大 夫
太 尉
有事上报
九卿
二、西汉的强盛
【察举制】——自上而下推选人才的制度
推选标准:“孝”和“廉” 选官过程:由地方长官在辖区内进行考察,选取合适的人才推荐给上级或中央,最后 经考核再任命。
二、西汉的强盛
【均输平准】
桑 弘 羊
均输:设均输官,把应由各地输京的物品转运至各地贩卖。 平准:在长安和主要城市设立掌管物价的官吏,利用均输 官所出物资,根据市场物价,贵时抛售,贱时收购。
作用: 1.增加政府收入,抑制大商人垄断市场。 2.打击商人囤积居奇,市场物价得以保持稳定。
二、西汉的强盛
【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董仲舒的新儒学
第一单元
第4课
从西中历华汉史文与明起东源到汉秦—汉统统一一多民多族封民建族国家封的建建立国与巩家固 的巩固
目录
壹 西汉的建立与“文景之治” 贰 西汉的强盛 叁 东汉的兴衰 肆 两汉的文化
一、西汉的建立与“文景之治”
第4课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课件)高中历史课件

二、西汉中期的决策
2.消解隐患
豪族膨胀
经济垄断
改革币制:铸币权收归中央
(铸造“五铢钱”)
盐铁官营:政府垄断盐、铁 生产与销售
对点训练
(2022湖南)汉武帝南征北伐,东巡
西幸,奢靡无度,致府库告竭,遂用
二、高考考情分析
时间
全国卷
地方卷
2024
浙江·尚书各部门的职能 湖北·秦汉时期农耕文明与疆域变迁
2023 2022 2021 2020
【新课标卷】刺史制度(汉) 【甲】两汉更迭与“光武中兴” 【乙】两汉更迭与“光武中兴”
【甲】汉代监察制度 【乙】汉代经济发展 【Ⅲ】东汉屯田制
浙江·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思想措施 黄老之学
建立汉朝,定都长安。史称西汉。
——《史记》
探究1:据材料和所学,分析西汉 王朝建立初期面临哪些问题?如何 避免重蹈亡秦覆辙?结果怎样?
材料2 汉初统治者从秦的灭亡取得鉴戒。除 确认虐用其民是秦亡的主要原因外,又把秦未 行分封和秦速亡联系在一起。认为周行分封, 享年八百;秦以孤立,十五年而亡。
问题:经济残破,百废待兴。 措施:汉初统治者吸取秦亡教训。
B 最强大的政治势力,这确保省了级汉组织
朝的—江—山侯不杨会方落:入《异盛姓世之·手西AB。汉..长是》期汉维初系统了治西者汉吸王取朝秦的亡统教治训的产物
C.是汉武帝时期采取的措施
“斑马式”的郡国并行制 D.有效地加强了中央集权
一、西汉初年的形势
5.强化中央集权
“削藩”——平定七国之乱
材料5 今削之亦反,不削 亦反。削之,其反亟,祸 小;不削之,其反迟,祸 大。
善,以“法令”诛恶,实行“无为说”C.,政为治治尊;国崇让,儒民无术众为提得供。以依休黄据养老生之息学,
第4课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 同步课件(共23张PPT)

家 的
两汉的文化:史学、文学、医学、天文等方面成就,造纸术
巩
固
课堂练习
1.下列关于秦汉历史的记述,集中反映了( )
文献记述
出处
秦并海内,兼诸侯,南面称帝,以养四海。 贾谊《过秦论》
拨乱诛暴,平定海内,卒践帝祚,成于汉家。 《史记·秦楚之际月表序》
接汉绪,茂育群生,恢复疆宇。
《后汉书·班固传》
A.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与发展
导入新课
汉兴,接秦之坏, 丈夫从军旅,老 弱转粮饷,作业 剧而财匮,自天 子不能具钧驷, 而将相或乘牛车, 齐民无藏盖。
西汉驷马安车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第4课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
一、西汉的建立:无为而治下的西汉王朝 二、西汉的强盛:汉武帝时代的文治武功 三、东汉的兴衰:柔道行之,戚宦祸之 四、两汉的文化:文史斐然,科技创新
结合材料与课本第 24页的问题探究, 试分析豪强势力的 发展与东汉政权衰 亡之间的关系?
材料一:(南阳樊氏)治田殖至三百顷。广起庐舍,高楼连 阁,波陂灌注,竹木成林,六畜放牧,鱼蠃梨果,檀棘桑麻, 闭门成市,兵弩器械,资至百万。 ——司马彪《续汉书》
材料二:州郡记,如霹雳,得诏书,但挂壁。 ——崔寔《政论》
材料三:刘秀本人就是南阳的大豪强,南阳、河北等地区响 应刘秀的人,都是拥有宗族宾客子弟的豪强地主。
——翦伯赞《中国史纲要》
三、东汉的兴衰:柔道行之,戚宦祸之
2、东汉的衰亡
(2)外戚、宦官专权
直如弦,死道边;曲如钩,反封侯。——《后汉书》
把持朝政
母后临朝
夺回君权
君权旁落 依靠宦官
三、东汉的兴衰:柔道行之,戚宦祸之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PPT精品课件

文 无为思想 化 已经不适
合
1、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2、设五经博士
军 事
匈奴 问题 严重
1、北击匈奴:卫青、霍去病取得三次较大战争的胜利;在河西走廊设武威、张掖、酒泉、敦煌郡 2、西北:张骞出西域,开通丝绸之路 ;设西域都护府 3、治理东南沿海和西南少数民族地区
对 外 措 施
政
推恩令,削诸侯; 皇权加强丞相愁;
措 施
赋税、徭役和刑罚,提倡节俭,减少财 政支出
结 果
经济得到了明显恢复,社会稳定
汉武帝巩固统一的措施
1、地方势 1、“推恩令”,加强中央权力,削弱诸侯王势力
力过大威胁
中央集权 2、丞相权
政 力过大威胁 皇权
治 3、地方豪
2、中外朝制度:中朝直接听命于皇帝,削弱相权 3、察举制度:官吏选拔制度(征辟制)
作乱一方社 会风气不良
5、社会治理:任用酷吏治理地方,严厉镇压豪强、游侠等社会势力 对
1、币制混乱、 盐铁私营导
1、改革币制,铸币权收归中央
经 致地方财力 过大,影响
2、盐铁官营(政府垄断盐铁的生产、销售和管理)
内 措 施
济 经济发展 2、商人流动
3、均输平准,增加收入、平抑物价
性大,不利 于管理
4、算缗、告缗,抑制工商业者、征收财产税
3、均输平准,增加收入、平抑物价
于管理
4、算缗、告缗,抑制工商业者、
征收财产税
汉武帝巩固统一的措施
文 无为思 化 想已经
不适合
军 匈奴
事
问题 严重
1、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2、设五经博士
1、北击匈奴:卫青、霍去病取得三次较大战争 的胜利;在河西走廊设武威、张掖、酒泉、敦煌 郡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优秀课件

海
第4课
昏 侯
墓
金
西汉与东汉
饼统一多民Leabharlann 封建国家的巩固第 一 篇章
西汉
(一)帝国初建
1.西汉的建立
朝代卡片
刘
创
邦
建
者
朝代
西汉
时间 公元前202年—公元9年
都城
长安
“汉兴, 接秦之弊, 丈夫从军旅, 老弱转粮饷, 作业剧而财匮, 自天子 不能具钧驷, 而将相或乘牛车, 齐民 无藏盖。” ——《史记·平准书》
汉兴, 扫除烦苛, 与民休息。至于孝文, 加
以之以恭俭, 孝景遵业, 五六十载之间, 至于移
风易俗, 黎民醇厚。
——班固《汉书·景帝
纪》
思考:据材料,说出西汉之初 的社会景象?
西 田秦地汉的荒初暴芜年政社, 会人和经口长济锐期遭减到的。严战重乱破坏,
2.汉承秦制,有所损益:重建国家机器
权力核心
皇帝制度
四大发明 金、银、漆器 丝绸 瓷器 茶叶
香料 各种宗教 珠宝 皮货 药材
影响: (1)开辟了中西交通道路,大大促进了西域与中 原政治经济文化联系。 (2)中国的丝织品沿着这条道路传向中亚、西亚、
欧洲“和一北非带。一路”
(3)对今天中国的影响。
敦煌
西域都护府
张掖
酒泉 西域都护府的设立,标志 武威
着今新疆地区开始隶属于 中央政府管辖,成为我国 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材料1 至汉武帝初七十余年间,国家亡事,非遇水早则民人
给家足, 都鄙廪庾庚尽满,而府库余财。京师之钱累巨万,……
太仓之粟陈陈相因。
——《汉书》
材料2 汉武帝曾言:汉家诸事草创。加四夷侵陵中国, 朕不变更制度,后世无法。不出师征伐,天下不安。为此者不 得不劳民。若后世又如联所为,是袭亡秦之迹事。
第4课
昏 侯
墓
金
西汉与东汉
饼统一多民Leabharlann 封建国家的巩固第 一 篇章
西汉
(一)帝国初建
1.西汉的建立
朝代卡片
刘
创
邦
建
者
朝代
西汉
时间 公元前202年—公元9年
都城
长安
“汉兴, 接秦之弊, 丈夫从军旅, 老弱转粮饷, 作业剧而财匮, 自天子 不能具钧驷, 而将相或乘牛车, 齐民 无藏盖。” ——《史记·平准书》
汉兴, 扫除烦苛, 与民休息。至于孝文, 加
以之以恭俭, 孝景遵业, 五六十载之间, 至于移
风易俗, 黎民醇厚。
——班固《汉书·景帝
纪》
思考:据材料,说出西汉之初 的社会景象?
西 田秦地汉的荒初暴芜年政社, 会人和经口长济锐期遭减到的。严战重乱破坏,
2.汉承秦制,有所损益:重建国家机器
权力核心
皇帝制度
四大发明 金、银、漆器 丝绸 瓷器 茶叶
香料 各种宗教 珠宝 皮货 药材
影响: (1)开辟了中西交通道路,大大促进了西域与中 原政治经济文化联系。 (2)中国的丝织品沿着这条道路传向中亚、西亚、
欧洲“和一北非带。一路”
(3)对今天中国的影响。
敦煌
西域都护府
张掖
酒泉 西域都护府的设立,标志 武威
着今新疆地区开始隶属于 中央政府管辖,成为我国 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材料1 至汉武帝初七十余年间,国家亡事,非遇水早则民人
给家足, 都鄙廪庾庚尽满,而府库余财。京师之钱累巨万,……
太仓之粟陈陈相因。
——《汉书》
材料2 汉武帝曾言:汉家诸事草创。加四夷侵陵中国, 朕不变更制度,后世无法。不出师征伐,天下不安。为此者不 得不劳民。若后世又如联所为,是袭亡秦之迹事。
第4课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 课件(共22张PPT)

天灾频发,民不聊生,揭竿而起--
东汉走向衰败,原因有哪些?
四、两汉的文化
分类
内容
影响
史学 ①西汉司马迁:《史记》 首创纪传体通史体裁,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②东汉班固:《汉书》 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
文学 汉赋、乐府诗、五言诗 铺陈排比,辞藻华丽;反映社会真实情况
①《黄帝内经》
奠定了中医理论的基础
盐铁
改革
官营
币制
经济
均输 平准
抑制 商业
2、经济大一统——加强对经济的垄断
(2020·山东高考·2)先秦至西汉前期,山东
东部地区得“鱼盐之利”,总体上是商业活跃
的地方。西汉中期以后,这一地区的商人活动
开始步入低谷。这是由于西汉政府
A.重视关中地区经济发展
B.强化了经济控制
B
C.开通了丝路贸易
D.以儒家义利观教化百姓
—范文澜《中国通史简编》
“吾理天下,亦欲以柔道行之。”
——《后汉书·光武帝纪》
25年刘秀建东汉 定都洛阳(汉光武帝)
三、东汉的兴衰
2、光武中兴
王莽改制
政治 王莽本人即为外戚篡汉;
建立新朝后改革官制。
经济 废除土地私有,行土地国有的 文化 “王田制”;废除奴隶制度。
光武中兴
加强皇权,增强尚书台的作用, 打击外戚;整顿吏治。 清查全国田亩、户口;释放奴 婢;大兴儒学。
汉高祖刘邦
2.统治制度(1)西汉初年“汉承秦制” (中央集权制、监察制、郡县制、官吏选拔制、赋税徭役兵役制) (2)有所损益——郡国并行 从诛杀异姓王到分封同姓王,皆因“惩戒亡秦孤立之败”
一、西汉的建立与“文景之治”
(一)西汉的建立
一、西汉的建立与“文景之治”
东汉走向衰败,原因有哪些?
四、两汉的文化
分类
内容
影响
史学 ①西汉司马迁:《史记》 首创纪传体通史体裁,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②东汉班固:《汉书》 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
文学 汉赋、乐府诗、五言诗 铺陈排比,辞藻华丽;反映社会真实情况
①《黄帝内经》
奠定了中医理论的基础
盐铁
改革
官营
币制
经济
均输 平准
抑制 商业
2、经济大一统——加强对经济的垄断
(2020·山东高考·2)先秦至西汉前期,山东
东部地区得“鱼盐之利”,总体上是商业活跃
的地方。西汉中期以后,这一地区的商人活动
开始步入低谷。这是由于西汉政府
A.重视关中地区经济发展
B.强化了经济控制
B
C.开通了丝路贸易
D.以儒家义利观教化百姓
—范文澜《中国通史简编》
“吾理天下,亦欲以柔道行之。”
——《后汉书·光武帝纪》
25年刘秀建东汉 定都洛阳(汉光武帝)
三、东汉的兴衰
2、光武中兴
王莽改制
政治 王莽本人即为外戚篡汉;
建立新朝后改革官制。
经济 废除土地私有,行土地国有的 文化 “王田制”;废除奴隶制度。
光武中兴
加强皇权,增强尚书台的作用, 打击外戚;整顿吏治。 清查全国田亩、户口;释放奴 婢;大兴儒学。
汉高祖刘邦
2.统治制度(1)西汉初年“汉承秦制” (中央集权制、监察制、郡县制、官吏选拔制、赋税徭役兵役制) (2)有所损益——郡国并行 从诛杀异姓王到分封同姓王,皆因“惩戒亡秦孤立之败”
一、西汉的建立与“文景之治”
(一)西汉的建立
一、西汉的建立与“文景之治”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PPT课件

(2)史料二表明汉代中央官制有什么变化?其实质是什么? 提示 变化:汉武帝重用大司马、左右前后将军、侍中、常侍等 组成中朝,形成中外朝制度,进一步削弱了相权。实质:加强 皇权。 (3)据史料三及所学知识,指出汉武帝时抑商手段的特点。概括 指出其主要目的及表现。 提示 特点:汉朝通过行政干预和经济剥夺来削弱商业和商人。 目的:打击商人势力的膨胀,增强政府财政收入,增强国家实 力等。表现:改革币制、政府垄断经营、打击和压制商人等。
增加财政收入而实行的对盐和铁的垄断经营政策。始于春秋战 国时期,汉武帝时加强,此后历朝历代都不同程度地加强了盐 铁专卖。盐铁专卖的收入是历代政府的重要财源,一定程度上 阻碍了商品流通及商业的发展。
3.思想“大一统” (1)汉武帝接受、___董__仲__舒_____的建议,尊崇儒术。 (2)公元前 136 年,朝廷设立___五__经__博__士___,儒学独尊地位确立。 此后,儒学成为我国封建社会___主__流__意__识___形态。
——《汉书·食货志》 史料二 (汉文帝)曰:“农,天下之本,其开籍田,朕亲率耕……”
——《史记·孝文本纪》
(汉景帝)曰:“农,天下之本也。黄金珠玉,饥不可食, 寒不可衣……其令郡国务劝农桑,益种树,可得衣食物。”
——《汉书·景帝纪》 史料三 汉兴,扫除烦苛,与民休息。至于孝文,加之以恭谦; 孝景遵业,五六十载之间,至于移风易俗,黎民醇厚,周云成 康,汉言文景,美矣!
【史料实证】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的政治、经济举措及影响 史料一
史料二 中朝,内朝也。大司马、左右前后将军、侍中、常侍、 散骑诸吏为中朝。丞相以下至六百石为外朝也。
——《汉书·刘辅传》 史料三 汉武帝时,通过行政干预和经济剥夺来削弱高赀、富 商大贾的势力,使抑商政策达到极端:实行盐铁酒专卖,迫使 大商贾退出商业活动的主要阵地,起到了压制商人的目的…… 改币制,也在于打击“不佐国家之急”的商人;均输、平准的 实行更是以官办贩运货易排除私商,并由政府垄断物价,而征 收财产税及算缗、告缗几乎使全国所有富商大贾陷于破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04课 西 汉与东 汉—— 大一统 国家的 巩固( 优质课 件)
第04课 西汉与东汉——大一统国家的巩固( 优质课 件) 第04课 西汉与东汉——大一统国家的巩固( 优质课 件)
谢谢同学们!
第04课 西汉与东汉——大一统国家的巩固( 优质课 件)
感谢观看,欢迎指导!
1.必然和偶然存在于经济发展、历史 事件和 文学之 中,且 必然和 偶然的 关系在 文学中 是辩证 统一。 2. 巴尔扎克提出的“机缘”的意思是 “偶然 碰巧” ,他的 话形象 地说明 了偶然 在小说 创作中 的意义 。 3.必然要通过偶然而起作用,也就是 说,在 必然与 偶然这 辩证统 一因素 之中, 偶然的 作用比 必然大 。 4.偶然在文艺创作中的作用十分明显 ,许多 文学作 品之所 以引人 入胜, 一个重 要因素 就是充 满了偶 然。 5.恩格斯认为,经济运动是各种因素 交互作 用的必 然结果 ,而经 济向前 发展的 必然性 要通过 无穷无 尽的偶 然事件 来实现 。 6. 普列汉诺夫认为如果埃及皇后克莉 奥佩屈 拉的鼻 子生得 低一点 ,世界 史就会 发生改 变,这 表明个 人能够 影响历 史的走 向。 7.偶然机缘对戏剧的创作具有十分重 要的意 义,古 今中外 的许多 优秀戏 剧都恰 到好处 地运用 了“偶 然”或 “机缘 ”的因 素。 8.中国古代小说之所以引人入胜,正 是因为 在故事 情节的 叙述中 有许多 偶然机 缘,这 些偶然 机缘能 够引起 读者的 惊奇感 。
人教版必修上册第一单元
第4课:西汉与东汉——大一统国家的巩固
课标要求
(1)知道西汉的建立与“文景之治”、汉武帝时西汉的强盛、东 汉的兴衰、两汉的文化;(2)理解“文景之治”;(3)分析汉武 帝时西汉的强盛的形成原因,总结汉武帝时西汉的强盛的形成过程, 探寻汉武帝时西汉的强盛的深远影响。
分析背景
反思影响
第04课 西 汉与东 汉—— 大一统 国家的 巩固( 优质课 件)
第04课 西 汉与东 汉—— 大一统 国家的 巩固( 优质课 件)
知识迁移(限时训练、学以致用、知识升华)
• 1、请同学们独立自主完成训练试题; • 2、请同学们思考做题方法; • 3、展示做题方法(抽查)。
参考答案
1.解析:选A 据“孝”“才学出众”“贤良方正”“孝悌力田”可以判断出主要标准是品行和才学。 2.答案 D解析 根据材料“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分别体现了道德、门第、才学的选官标准,故A项错误;三种 选官制度,依据不同的选拔标准,都不能全面选拔人才,存在一定局限性,故B项错误;世官制才体现重视血缘,材料不体现该信 息,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的发展历程,扩大了国家的统治基础,为不具有士人身份的学子 提供了参政的机会,体现了由封闭到开放的过程,故D项正确。 3.答案 B解析 帝王将相害怕史官不是以史为鉴,而是在乎自己的历史形象,故A项错误;据材料“帝王将相可能不怕天不怕地, 但怕史官,在乎自己的历史形象。唐代以前,皇帝无权阅读史官对他的记录,史官地位相当特殊”可知青史留名成为制约皇权的力 量,故B项正确;材料信息中没有体现儒家伦理,故C项错误;史官与皇权存在着尖锐的矛盾在材料信息中没有体现,故D项错误。 4.【答案】略点睛:本题是全国卷历史命题的一大亮点,充分体现了高考命题求新求变的思路。本题契合传统文化的热点,考查考 生唯物主义、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等核心素养。解题的关键是通过阅读材料找出自己的看法,该看法一定要明确;其次 说明时要史论结合。
★思想上,接受卫绾、董仲舒的建议,尊崇儒术;儒学独尊位确立。此后, 儒学成为我国封建社会主流意识形态;
★汉武帝任用卫青、霍去病为将,经过3次较大战争,夺取了阴山以南和河西 走廊的大片区域。汉在河西走廊设立酒泉、武威、张掖、敦煌4郡。为配合对 匈奴的战争,汉武帝募遣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开辟了中西交通道路,大大促 进了西域与中原政治经济文化联系。汉对东南沿海和西南少数民族地区,控
第04课 西 汉与东 汉—— 大一统 国家的 巩固( 优质课 件)
第04课 西 汉与东 汉—— 大一统 国家的 巩固( 优质课 件)
★这个时期的文化思想,奠定了整个封建时 代文化的基础,对中国古代文化有着非常深 刻的影响。形成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是 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是中国学 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奠定 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
本草经》。4、《九章算术》。5、105年,蔡伦。
难点突破(合作探究、知识深化、学科素养)
小组合作(2人小组)
相互合作,讨论探究(结合课本、导学案、资料)
小组总结(请同学们把讨论结果记录在导学案上, 推选发言人)
合作探究一:文景之治的表现有哪些?
★汉初统治集团吸取秦朝速亡的教训,政治上尊奉黄 老无为思想,采取“与民休息”政策,减轻赋税、徭 役和刑法,提倡节俭,减少财政支出。。 ★文帝、景帝在位期间,经济得到了明显恢复,社会 稳定。
第04课 西 汉与东 汉—— 大一统 国家的 巩固( 优质课 件)
合作探究二:汉武帝时西汉的强盛表现有那些?
★政治上,加强皇权,削弱丞相权力,设立直接听命于皇帝的中朝;建立以 察举制为代表的新的官吏选拔制度;任用酷吏治理地方,严厉镇压豪强、游 侠等社会势力的不法行为;
★经济上,改革币制,将铸币权收归中央;实行盐铁官营,由政府垄断盐、 铁的生产和销售;推行均输平准,国家插手并经营商业贸易,增加收入,平 抑物价;抑制工商业者,颁布算缗、告缗令,向他们征收财产税;
识记过程
夯实基础(自主学习、重点突破、形成体系)
1、请同学们阅读人教版必修上册第一单元第2课(9-14页)
2、完成导学案自主学习部分(填空)
参考答案 一、1、刘邦;2、公元前202年,刘邦,长安、刘邦、汉高祖;3、②封国制和郡县制;③【时间】:汉武帝;【内 容】:【皇帝征召】;【察举】:孝廉、茂才(秀才)、察廉(廉吏)、光禄;“孝廉”“贤良方正”。【特点】:“举 士”“举官”;④刺史制:【时间】汉武帝;【特点】位卑而权重;以小驭大。 二、速亡,黄老无为,“与民休息”,节俭,财政支出。 三、1、“推恩令”,封地。诸侯王;诸侯王势力;2、①皇权,丞相,中朝;察举制;豪强;②改革币制,铸币;盐铁 官营,盐、铁;均输平准;工商业者,颁布算缗、告缗令;③尊崇儒术;儒学独尊。儒学;3、匈奴。卫青、霍去病、 张骞,中西。西南。大一统。 四、1、黑暗,土地兼并,赋税徭役,奴婢或流亡。公元9年,王莽,新。2、绿林、赤眉。绿林王莽。3、25年,刘秀, 东汉。刘秀。4、中央集权;官吏,开支,吏治,贪污腐败。文教,儒学。5、年幼,太后,外戚。外戚,宦官、外戚, 宦官,外戚宦官。“清议”。“党人”。6、豪强地主,土地兼并,阶级矛盾。太平道”。黄巾,“黄巾军”。军阀割据。 五、1、《史记》与《汉书》。司马迁《史记》,本纪、表、书、世家、列传,纪传体通史体裁。史学和文学。班固、 《汉书》纪传体。2、韵文和散文,铺陈排比辞藻华丽。3、国家民歌修、诗,真实情况。3、《黄帝内经》。《神农
第04课 西汉与东汉——大一统国家的巩固( 优质课 件) 第04课 西汉与东汉——大一统国家的巩固( 优质课 件)
谢谢同学们!
第04课 西汉与东汉——大一统国家的巩固( 优质课 件)
感谢观看,欢迎指导!
1.必然和偶然存在于经济发展、历史 事件和 文学之 中,且 必然和 偶然的 关系在 文学中 是辩证 统一。 2. 巴尔扎克提出的“机缘”的意思是 “偶然 碰巧” ,他的 话形象 地说明 了偶然 在小说 创作中 的意义 。 3.必然要通过偶然而起作用,也就是 说,在 必然与 偶然这 辩证统 一因素 之中, 偶然的 作用比 必然大 。 4.偶然在文艺创作中的作用十分明显 ,许多 文学作 品之所 以引人 入胜, 一个重 要因素 就是充 满了偶 然。 5.恩格斯认为,经济运动是各种因素 交互作 用的必 然结果 ,而经 济向前 发展的 必然性 要通过 无穷无 尽的偶 然事件 来实现 。 6. 普列汉诺夫认为如果埃及皇后克莉 奥佩屈 拉的鼻 子生得 低一点 ,世界 史就会 发生改 变,这 表明个 人能够 影响历 史的走 向。 7.偶然机缘对戏剧的创作具有十分重 要的意 义,古 今中外 的许多 优秀戏 剧都恰 到好处 地运用 了“偶 然”或 “机缘 ”的因 素。 8.中国古代小说之所以引人入胜,正 是因为 在故事 情节的 叙述中 有许多 偶然机 缘,这 些偶然 机缘能 够引起 读者的 惊奇感 。
人教版必修上册第一单元
第4课:西汉与东汉——大一统国家的巩固
课标要求
(1)知道西汉的建立与“文景之治”、汉武帝时西汉的强盛、东 汉的兴衰、两汉的文化;(2)理解“文景之治”;(3)分析汉武 帝时西汉的强盛的形成原因,总结汉武帝时西汉的强盛的形成过程, 探寻汉武帝时西汉的强盛的深远影响。
分析背景
反思影响
第04课 西 汉与东 汉—— 大一统 国家的 巩固( 优质课 件)
第04课 西 汉与东 汉—— 大一统 国家的 巩固( 优质课 件)
知识迁移(限时训练、学以致用、知识升华)
• 1、请同学们独立自主完成训练试题; • 2、请同学们思考做题方法; • 3、展示做题方法(抽查)。
参考答案
1.解析:选A 据“孝”“才学出众”“贤良方正”“孝悌力田”可以判断出主要标准是品行和才学。 2.答案 D解析 根据材料“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分别体现了道德、门第、才学的选官标准,故A项错误;三种 选官制度,依据不同的选拔标准,都不能全面选拔人才,存在一定局限性,故B项错误;世官制才体现重视血缘,材料不体现该信 息,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的发展历程,扩大了国家的统治基础,为不具有士人身份的学子 提供了参政的机会,体现了由封闭到开放的过程,故D项正确。 3.答案 B解析 帝王将相害怕史官不是以史为鉴,而是在乎自己的历史形象,故A项错误;据材料“帝王将相可能不怕天不怕地, 但怕史官,在乎自己的历史形象。唐代以前,皇帝无权阅读史官对他的记录,史官地位相当特殊”可知青史留名成为制约皇权的力 量,故B项正确;材料信息中没有体现儒家伦理,故C项错误;史官与皇权存在着尖锐的矛盾在材料信息中没有体现,故D项错误。 4.【答案】略点睛:本题是全国卷历史命题的一大亮点,充分体现了高考命题求新求变的思路。本题契合传统文化的热点,考查考 生唯物主义、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等核心素养。解题的关键是通过阅读材料找出自己的看法,该看法一定要明确;其次 说明时要史论结合。
★思想上,接受卫绾、董仲舒的建议,尊崇儒术;儒学独尊位确立。此后, 儒学成为我国封建社会主流意识形态;
★汉武帝任用卫青、霍去病为将,经过3次较大战争,夺取了阴山以南和河西 走廊的大片区域。汉在河西走廊设立酒泉、武威、张掖、敦煌4郡。为配合对 匈奴的战争,汉武帝募遣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开辟了中西交通道路,大大促 进了西域与中原政治经济文化联系。汉对东南沿海和西南少数民族地区,控
第04课 西 汉与东 汉—— 大一统 国家的 巩固( 优质课 件)
第04课 西 汉与东 汉—— 大一统 国家的 巩固( 优质课 件)
★这个时期的文化思想,奠定了整个封建时 代文化的基础,对中国古代文化有着非常深 刻的影响。形成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是 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是中国学 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奠定 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
本草经》。4、《九章算术》。5、105年,蔡伦。
难点突破(合作探究、知识深化、学科素养)
小组合作(2人小组)
相互合作,讨论探究(结合课本、导学案、资料)
小组总结(请同学们把讨论结果记录在导学案上, 推选发言人)
合作探究一:文景之治的表现有哪些?
★汉初统治集团吸取秦朝速亡的教训,政治上尊奉黄 老无为思想,采取“与民休息”政策,减轻赋税、徭 役和刑法,提倡节俭,减少财政支出。。 ★文帝、景帝在位期间,经济得到了明显恢复,社会 稳定。
第04课 西 汉与东 汉—— 大一统 国家的 巩固( 优质课 件)
合作探究二:汉武帝时西汉的强盛表现有那些?
★政治上,加强皇权,削弱丞相权力,设立直接听命于皇帝的中朝;建立以 察举制为代表的新的官吏选拔制度;任用酷吏治理地方,严厉镇压豪强、游 侠等社会势力的不法行为;
★经济上,改革币制,将铸币权收归中央;实行盐铁官营,由政府垄断盐、 铁的生产和销售;推行均输平准,国家插手并经营商业贸易,增加收入,平 抑物价;抑制工商业者,颁布算缗、告缗令,向他们征收财产税;
识记过程
夯实基础(自主学习、重点突破、形成体系)
1、请同学们阅读人教版必修上册第一单元第2课(9-14页)
2、完成导学案自主学习部分(填空)
参考答案 一、1、刘邦;2、公元前202年,刘邦,长安、刘邦、汉高祖;3、②封国制和郡县制;③【时间】:汉武帝;【内 容】:【皇帝征召】;【察举】:孝廉、茂才(秀才)、察廉(廉吏)、光禄;“孝廉”“贤良方正”。【特点】:“举 士”“举官”;④刺史制:【时间】汉武帝;【特点】位卑而权重;以小驭大。 二、速亡,黄老无为,“与民休息”,节俭,财政支出。 三、1、“推恩令”,封地。诸侯王;诸侯王势力;2、①皇权,丞相,中朝;察举制;豪强;②改革币制,铸币;盐铁 官营,盐、铁;均输平准;工商业者,颁布算缗、告缗令;③尊崇儒术;儒学独尊。儒学;3、匈奴。卫青、霍去病、 张骞,中西。西南。大一统。 四、1、黑暗,土地兼并,赋税徭役,奴婢或流亡。公元9年,王莽,新。2、绿林、赤眉。绿林王莽。3、25年,刘秀, 东汉。刘秀。4、中央集权;官吏,开支,吏治,贪污腐败。文教,儒学。5、年幼,太后,外戚。外戚,宦官、外戚, 宦官,外戚宦官。“清议”。“党人”。6、豪强地主,土地兼并,阶级矛盾。太平道”。黄巾,“黄巾军”。军阀割据。 五、1、《史记》与《汉书》。司马迁《史记》,本纪、表、书、世家、列传,纪传体通史体裁。史学和文学。班固、 《汉书》纪传体。2、韵文和散文,铺陈排比辞藻华丽。3、国家民歌修、诗,真实情况。3、《黄帝内经》。《神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