叠词的表达作用

合集下载

古诗中叠词的作用

古诗中叠词的作用

古诗中叠词的作用叠词是指古典诗词中由相同读音或者相同的字或音组合而成的有重复的词句。

它是古典诗词中经常使用的一种修辞手法,可以产生强烈的语音韵律效果,使诗词的语言更加生动有力,具有一定的美感和文字表达的能力。

下面就来探讨叠词在古诗中的作用。

一、体现情感的强烈在古诗中,叠词多用于描绘人物痛苦、悲伤、愤怒等强烈的情感。

例如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中“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两句,“离离”、“一岁一”等叠词的运用,使荒原上草木枯萎的景象更能深深感染人心,表现出诗人深深的离愁别绪。

二、营造氛围的效果叠词还可以营造出一种特殊的氛围效果,使诗词的气氛更加浓郁鲜明。

比如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百寻愁煞尽,千载客心惊”两句,通过“百寻”、“千载”等叠词的运用,表现出诗人在高处登楼时,周围万物瞬间缩小,令人生出心惊胆颤的感觉,体现出长城深奥的历史文化气息。

三、增强语言的美感在古诗中,叠词不仅可以表现情感,也可以增强语言的美感和语音效果。

唐代诗人杜甫的《蜀道难》中“崩山侧岭路微盘,千层叠翠障重叠”一句中的“叠翠障重叠”就是运用重叠的词语,增强诗句的语言节奏,使诗歌更加优美动人,音韵丰富,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四、形象描述的效果叠词还可以产生出形象鲜明的效果,使诗歌更加具有视听效果。

例如《离骚》中“又觏于女乐,饮酒减五斗”一句,古人称五斗粮为“大斗”,“减五斗”中的“减减”两词的重叠生动地描绘出新婚之夜新郎饮酒失态的场景, 表达出诗人的愤慨和痛苦。

《长恨歌》中的“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一句,通过“生紫烟”、“遥看”等叠词,生动描述出了美好的山景,使人仿佛身临其境。

总之,在古诗中,叠词无疑是演绎情感、烘托气氛的重要手法之一,也是增强语言美感的一个重要因素。

它能够使诗歌达到意境、听觉和视觉的多重效果,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是文学创作中不可或缺的一种艺术表现方式。

运用叠词的好处和作用

运用叠词的好处和作用

运用叠词的好处和作用
叠词是汉语中的一种常见修辞手法,它可以增强语言的表现力,使表达更加生动、形象。

运用叠词的好处和作用,不仅仅体现在修辞层面,还对语言交流和文化传承有着重要的意义。

叠词具有形象生动的表现力。

叠词的特点是将同类词重复使用,如“嘀嘀咕咕”、“滚滚而来”等,通过重复表达同一意义,可以使语言形象生动,让读者或听者更加容易理解和接受。

叠词的表现力不仅限于文学作品中,也可以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如“咕咕叫的鸟儿”、“嘈杂的市场”等,使语言更加生动形象。

叠词可以增强语言的感染力。

叠词的重复可以形成一种声音、节奏或韵律,像是一种音乐节奏,可以引起读者或听者的共鸣和情感反应,从而更加深入地理解文本意义。

例如,“飞快飞快”的跑步声,可以让听众感受到紧张快速的氛围,增强了情感表达的力量。

叠词在文化传承中也有着重要的作用。

叠词是汉语独有的修辞手法,其应用历史悠久,如《诗经》中的“采薇采薇,薇亦作止。

曰归曰归,岁亦莫止。

”就运用了叠词的表现手法。

叠词的传承不仅是语言修辞的传承,更是文化传承的一部分。

通过学习和使用叠词,可以让我们更好地了解和传承汉语文化。

叠词还可以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和创造力。

通过叠词的运用,可以创造出许多新的词语,如“哗啦啦”、“咕咚咕咚”等,这些新的词
汇不仅可以丰富汉语词汇,还可以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和创造力,为文学创作和文化交流提供更多的可能性。

叠词的好处和作用不仅体现在修辞层面,更是对语言交流和文化传承的重要意义。

通过学习和运用叠词,可以让我们的语言更加生动、形象,增强语言的感染力和表现力,同时也可以传承和弘扬汉语文化。

叠词作用及表达效果

叠词作用及表达效果

叠词作用及表达效果
叠词是指将同一个词语重复使用来构成的一种修辞手法,常见于汉语
口语和文学作品中。

叠词的作用和表达效果如下:
1.强调:叠词通过重复同一个词语来加强表达的力度,使其更加突出、更加有力。

例如,“慢悠悠”、“无聊透顶”。

这种强调效果可以让读者
或听者更加直观地感受到所描述的事物或情感的强烈程度。

2.增加韵律和节奏:叠词的重复使句子的节奏更加流畅、韵律更加明显。

这种韵律和节奏的变化可以增添文章的音乐感,使其更具艺术效果。

例如,“直直地望着你”、“跳跃的音符”。

3.描绘形象:有时候,叠词可以形成一种生动的形象,帮助读者或听
者更加具象化地理解诗歌或散文作品中所描绘的物象。

例如,“小小的船儿”、“冒冒的热气”。

4.表达情感:叠词常常被用来表达强烈的情感,如喜悦、愤怒、悲伤等。

通过重复同一个词语,叠词可以更好地表达人物内心深处的情感体验。

例如,“十分高兴”、“巨大的痛苦”。

总之,叠词通过重复同一个词语来加强表达力度、增加韵律和节奏、
描绘形象,以及表达情感等效果。

它为语言带来了鲜明的特色,提升了表
达的艺术性,增加了读者或听者的阅读或听力享受。

小学语文叠词知识点总结

小学语文叠词知识点总结

小学语文叠词知识点总结一、叠词的定义叠词是同一个词的两个或多个连续的重复使用,例如“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爱慕爱慕”,“美美丽丽”。

叠词的使用可以使语言更加生动有趣,增加表达的力度,加强语气的作用。

二、叠词的功用1. 加强语气叠词的使用可以加强语气,使得表达更加有力。

例如“快快走”,“慢慢说”,“深深地爱”。

2. 增加表达力度叠词能够增加表达的力度,使得语言更加生动。

例如“哭哭啼啼”,“笑笑眯眯”,“乖乖听话”。

3. 增加节奏感叠词的运用可以增加语言的节奏感,使得表达更加韵律。

例如“小小的一只手”,“慢慢地摇晃”。

4. 增加鲜明的形象叠词可以使表达更加形象化,使得形象更加鲜明。

例如“香喷喷的饭菜”,“大红红的花朵”。

5. 增加记忆度叠词常常能够增加文本的记忆度,使得读者更容易记住。

叠词能够在读者的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是一种加强语言表达的手段。

三、叠词在实际应用中的注意事项1. 适当使用叠词的使用要适当,不能滥用。

如果叠词使用过多,可能会使得语言显得啰嗦、拖沓,影响语言表达的流畅性。

2. 结合语境叠词的使用要结合具体的语境来进行,不能生搬硬套。

在不同的场合下,叠词的使用方式也有所不同,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运用。

3. 注意审美叠词的使用要注意审美,不能因为追求叠词而忽略语言的优美和流畅。

叠词要与周围的语言环境进行协调,使得整个语言表达更加美观。

四、叠词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可以通过韵律感的培养,情感的表达等方面引入叠词的教学。

通过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和诗歌,让学生感受叠词的魅力,培养对叠词的敏感度和审美能力。

同时,在写作训练中,可以鼓励学生运用叠词来增加表达的生动性和力度,丰富语言的表现手法。

总之,叠词是汉语中一种独特的修辞手法,能够增加语言的生动性和表现力度。

在语文教学中,应重视叠词的引导和培养,使学生在语言表达中能够灵活运用叠词,增加语言的表现力,使语言更加生动有趣。

叠词的作用和表达效果答题模板

叠词的作用和表达效果答题模板

叠词的作用和表达效果答题模板叠词是语言中的一种修辞手法,是将同一个词语多次叠加起来使用的表达方式。

叠词的使用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能够更加生动地表达出人们内心的强烈感情和情绪。

在不同语言中,叠词也有不同的名称,比如英语中的Alliteration、德语中的Lautmalerei等等。

在句子中使用叠词可以起到多种作用和表达效果,如下:1.建立鲜明的形象使用叠词可以让读者或听众更好地理解和感受想要表达的事物的形象和特征。

例如:"荒草丛生"、"高高的山峰"、"滔滔不绝"等等,这些词语通过叠词的方式,更加鲜明地表达出了它们所描述的事物的形象和特点。

2.强调情感和情绪叠词的使用能够更加有效地表达出情感和情绪,让读者或听众更深刻地感受到说话人的心情。

如:"愁眉苦脸"、"痛痛快快"、"疼疼痛痛"等等都是通过叠词的方式强调情感和情绪的表达效果。

3.增强语言美感叠词的使用可以让语言更加富有节奏感和美感,容易引起读者或听众的共鸣。

例如:"一雪前耻"、"叮咚叮咚"、"花花绿绿"等等都能通过叠词的方式,更加美妙地表达出想要表达的意思。

4.强调节奏和韵律效果在诗歌和音乐的创作中,叠词也被广泛地应用,它们能够增强诗歌或音乐的节奏感和韵律效果,让读者或听众更好地把握整句的韵律。

例如:"飞霜满天舞,枯叶落地声噼啪"、"红日高照,白云悠悠"等等。

总之,叠词的使用具有很多的作用和表达效果,能够更好地让人们感受到说话人所要表达的意思和情感。

当然,叠词的使用也要注意适度,过多的使用会影响句子的流畅度和自然度。

因此,在使用叠词的同时,也要注意把握好度。

叠词的作用答题模板

叠词的作用答题模板

叠词的作用答题模板篇一:叠词是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法,常用于形容事物的丰富、丰富程度,以及感情的强烈。

在语言和文学中,叠词常常用来形容人、物、景等。

本文将从叠词的作用、使用技巧和示例等方面,探讨叠词在语言表达中的作用。

一、叠词的作用叠词可以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和表现力,使表达更加丰富多彩,同时也可以传达出强烈的情感色彩。

1. 形容丰富、丰富程度叠词可以用于形容事物的数量、种类、程度等丰富性,使描述更加具体、形象、生动。

例如:- 这本书有很多页,每页都写得很长,内容非常丰富。

- 这句话包含了很多细节,每个细节都非常丰富,描写得非常详细。

2. 表达感情的强烈叠词可以用于表达感情的强烈性,使情感表达更加直接、热烈。

例如:- 他笑得很开心,眼睛都眯成了一条缝,好像整个世界都因为他的笑容而变得更加美好。

- 她哭得很大声,泪水像瀑布一样流淌,让人无法抵挡她的情感。

3. 营造氛围叠词可以用于营造氛围,使描述更加具有感染力和表现力。

例如:- 这座山峰非常高大,它的周围被云海所环绕,让人感觉非常神秘和壮观。

- 这句话的语言非常简洁,但是通过叠词的使用,却能够表达出一种浓郁的氛围,让人感到更加生动和深刻。

二、叠词的使用技巧叠词的使用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选择合适的叠词不同的叠词适用于不同的场景和对象,需要根据不同的情况选择适合的叠词。

例如,“千峰竞秀”、“万水千山”、“千山万水”等适用于描述自然景观;“万事如意”、“心想事成”、“欣喜若狂”等适用于表达感情;“鹤舞”、“莺啼”、“蝶舞”等适用于营造氛围等。

2. 注意叠词的数量过多的叠词会使语言表达过于冗长,影响阅读体验。

因此,在使用叠词时需要注意叠词的数量,适量使用,以达到更好的表达效果。

3. 注意叠词的语序叠词的语序对表达效果也有很大的影响,需要根据具体的表达需要,调整叠词的语序,使语言更加流畅、自然。

三、示例分析下面是一个示例:- 这座山峰非常高大,它的周围被云海所环绕,让人感觉非常神秘和壮观。

现代汉语语法 重叠词语的作用

现代汉语语法 重叠词语的作用

现代汉语语法重叠词语的作用
在现代汉语中,重叠词语是一种常见的语言现象。

通过重复使用相同的词语或短语,可以表达出强调、累加、情感、节奏等多种不同的语用效果。

以下是一些重叠词语的作用:
1. 强调:重叠词语的一个常见作用是强调。

通过重复使用相同的词语或短语,可以突出某些信息的重要性,引起听者或读者的注意。

例如,“这件事情很重要很重要”。

2. 丰富语意:通过使用重叠词语,可以增加语言的丰富性和多样性,使语意更加明确和丰富。

例如,“我天天都去图书馆看书”。

3. 增强情感:在表达情感时,使用重叠词语可以增强情感的强度。

例如,“我非常非常想念你”。

4. 形成特定的语言风格:重叠词语的使用也可以形成特定的语言风格。

这种风格可能更口语化、更生动、更富有节奏感。

例如,“那个小孩蹦蹦跳跳地走过去”。

5. 强化语义:有时,通过重叠某些词语,可以强化语义,使意思更加明确。

例如,“我们必须要去去这个展览”。

6. 满足表达的需要:在某些情况下,重复使用相同的词语或短语是为了满足特定的表达需要,例如修辞或句式结构的要求。

例如,“好的好的,我这就去办”。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重叠词语在现代汉语中是一种常见的语言现象,但也不是任何时候都适用。

使用时应根据语境和表达需要来选择,避免过度使用或不恰当的使用。

叠词的作用答题模板

叠词的作用答题模板

叠词的作用答题模板篇一:叠词是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法,常常用于形容事物的重叠、重复或强调。

在文学、语言、音乐等领域中,叠词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叠词的定义、作用等方面进行阐述。

一、叠词的定义叠词是指使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来重复或叠加表示同一概念或状态的词语。

例如,“千峰竞秀”、“万壑争流”、“百泉争鸣”等。

叠词往往具有强烈的形象感和感染力,能够让读者产生共鸣和感受到身临其境的感觉。

二、叠词的作用1. 增强语言的形象感和感染力叠词的使用可以使语言更加生动形象,增强读者的感性体验。

例如,“千峰竞秀”、“万壑争流”、“百泉争鸣”等词语描绘了大自然的壮丽景色,让读者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壮美和神奇。

2. 强调事物的特征和状态叠词的使用可以强调事物的特征和状态,使事物更加突出。

例如,“千峰竞秀”、“万壑争流”、“百泉争鸣”等词语将不同的事物叠加在一起,突出了这些事物的特征和状态,使读者更加深入地了解和认识这些事物。

3. 增加语言的韵律感和节奏感叠词的使用可以使语言具有韵律感和节奏感,增加语言的优美性和感染力。

例如,“千峰竞秀”、“万壑争流”、“百泉争鸣”等词语在句中的重复和叠加,形成了一种优美的韵律感,使读者感受到了语言的美感。

三、拓展叠词在语言和文学中的应用非常广泛,无论是在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领域中,叠词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在诗歌中,叠词可以营造出优美的意境,增强诗歌的感染力和形象感;在散文中,叠词可以强调事物的特征和状态,使文章更加生动有力;在小说中,叠词可以加强角色的情感表达,使读者更加深入地了解和认识故事情节;在戏剧中,叠词可以营造出优美的意境,增强戏剧的感染力和形象感。

叠词是一种非常有效的修辞手法,它在语言和文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通过叠词的使用,可以使语言更加生动形象,强调事物的特征和状态,增强语言的韵律感和节奏感,使读者更加深入地了解和认识事物。

篇二:叠词是一种修辞手法,常常用于形容事物、情感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叠词的表达作用 Prepared on 24 November 2020
叠词的表达作用
叠词的表达作用:
1.增强语言的韵律感,读起来朗朗上口,富有音乐美;
2.起强调作用。

叠词并不是简单的重复,它的恰当运用,能和谐音律,表达丰富的思想内容,收到较好的艺术效果,给人以美的享受。

有些叠词模拟声音,非常逼真。

例如:《古井》中用“叮叮当当”来形容挑水桶碰撞的声音,用“吱悠吱悠”来形容扁担发出的声音,写出了人们挑水时的热闹,形象地说明了到这里取水的人多,又从侧面反映了古井为乡亲们提供生命的泉水,默默奉献的精神。

有些叠词描写形状,惟妙惟肖。

例如:《富饶的西沙群岛》中,写海参蠕动用“懒洋洋”,形象地表现了海参缓慢移动的样子,憨态可掬,逗人喜爱;写鱼的眼睛用“圆溜溜”,非常逼真地写出了鱼眼的灵活与水灵。

有些叠词展现动作,含义丰富。

例如:《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中写汤姆从大鲈鱼的嘴唇上取下鱼钩的动作是“慢吞吞”的,十分恰当地写出了汤姆不想把鱼放掉,可又不能违反爸爸的命令的矛盾心理。

有些叠词泼墨溢彩,别有情趣。

例如:《青海湖梦幻般的湖》中用“水灵灵”写出了水面波动的情景,用“蓝晶晶”恰当表现了湖水蓝得发亮的特点,使湖水显得更娇美可爱,又运用“绿茵茵”“黄灿灿”突出了草滩黄绿相间,色彩艳丽,引人注目,而且表现出青海湖畔一片充满蓬勃生机的景象。

有些叠词渲染气氛,令人如临其境。

例如:《观潮》中用“浩浩荡荡”渲染了钱塘江大潮不可阻挡的气势,突出了自然的伟大力量。

《齐天大圣》中的叠词“千千万万”“万万千千”,有力地渲染了哪吒和孙悟空打斗时的激烈场面和气氛。

★学过的诗歌中叠词的作用
李清照的《声声慢》的开头连用了七组叠字,“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向来受到人们的赏识。

徐说:“首句连下十四个叠字,真似大珠小珠落玉盘也。


这七组叠词妙在何处呢
首先,在内容上恰如其分地表达了词人自己遭受不幸后的精神状态。

“寻寻觅觅”,侧重写动作,心神不定,怅然若失;“冷冷清清”,侧重写感受,孤单寂寞,形影相吊;“凄凄惨惨戚戚”侧重写心境,悲惨凄凉,终日愁苦。

三者用“情”贯穿一起。

其次在声律上急促跳动,铿锵有韵,有节奏感。

此外,在结构上为整首词定下基调,创造出悲伤的氛围,使读者屏息凝神,受其感染。

由此可见,叠字在诗词创作中独具魅力,其特殊功能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是形象性。

诗中叠字运用得恰到好处,可使所描绘的自然景色或人物特征更加形象。

《古诗十九首》中《青青河畔草》开头六句连用了六组叠词:“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

盈盈楼上女,皎皎当窗牖。

娥娥红粉妆,纤纤出素手。

”前两句写景,用“青青”、“郁郁”描绘出春天草木浓密的生机;后四句写人,四组叠字将思妇的体态、仪容、装扮等写得十分逼真,简直呼之欲出。

《古诗十九首》在叠字运用上堪称典范。

再如《迢迢牵牛星》,全诗仅十句,用了六组叠词:“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形象地表达了牛郎织女缠绵的感情。

有些诗句由于叠字用得精妙,使其更富于艺术魅力,赢得人们的交口称赞,遂成千古名句。

如杜甫的“繁枝容易纷纷落,嫩蕊商量细细开”(《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之
长),用“纷纷”、“细细”,抒发自己惜花、爱花的心情,造语似痴,但情真意切。

再如韦应物的“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赋得暮雨送李胄》),二组叠字使诗的意境更为深邃。

《后湖集》说,每读此句“未尝不茫然而思,喟然而叹”,希望“图苏州”(韦应物)之句于壁,使余隐几静对,神游八极之表。

二是确切性。

叠字既可以摹声,又可以摹色,达到摹状的修辞效果,使表达的意象更加确切。

如《古诗为焦仲卿妻作》中“府吏马在前,新妇车在后,隐隐何甸甸,俱会大道口”,用“隐隐”、“甸甸”摹拟车马声,非常确切,渲染了兰芝被遣归家时的悲凉气氛,给人一种沉重的感觉。

叠字还可以摹拟各种声音;杜甫《登高》中“无边落木萧萧下”,用“萧萧”摹拟落叶声;黄巢的《题菊花》中“飒飒秋风满院栽”,用“飒飒”摹拟风声风声;岳飞《满江红》中“凭栏处,潇潇雨歇”,用“潇潇”摹拟雨声……叠字撮合婚姻时写道:“媒人下床去,诺诺复尔尔。

”这里“诺诺”、“尔尔”是答应声,相当于现代汉语中“好,好”、“就这样”之类的词,两组叠词把说嘴媒婆的油滑、奉承的性格写得活灵活现。

再如《木兰辞》用“唧唧复唧唧”的叠词,写木兰的叹息声,也十分精当。

用叠词摹色的例子也不少。

如白居易的“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暮江吟》),用“瑟瑟”形容江水的颜色好像碧玉一般。

三是音乐性。

叠字可使诗的音律和谐,读起来,琅琅上口;听起来,声声悦耳。

如李白的《秋浦歌十七首之十》:“千千石楠树,万万女贞林。

山山白鹭满,涧涧白猿吟。

君莫向秋浦,猿声碎客心。

”诗的前四句分别用叠字领起,节奏明快,富于音乐美。

还有用叠字来描绘音乐的。

如白居易的《琵琶行》中的“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五弦弹》中的“第一第二弦索索,秋风拂松疏韵落。

第三第四弦泠泠,夜鹤忆子笼中鸣”等等,这些叠字将乐声的强弱、快慢、轻重表达得十分具体、可感。

古典诗词中叠字使用频率很高。

有人作过统计,《诗经》三百零五篇中使用叠字有二百篇,正如刘勰所说:“‘灼灼’状桃花之鲜,‘依依’尽杨柳之貌,‘杲杲’为日出之容,‘漉漉’拟雨雪之状,‘喈喈’逐黄鸟之声,‘喓喓’学草虫之韵。

”这些叠字在诗中有三百五十多句,运用叠字达二十六处之多,构成了这首叙事诗的一大艺术特色。

因此,在鉴赏古典诗词时,对叠字的特殊功能不容忽视。

练习
一、分析“袅袅城边柳,青青陌上桑”的表达效果
答案:城边、陌上、柳丝与桑林,已构成一幅春郊场景。

“袅袅”写出柳条依人的意态,“青青”是柔桑逗人的颜色,这两个叠词又渲染出融和温暖的无边春意。

这就使读者如睹一幅村女采桑图。

于是,这两句不仅是一般地写景,还给女主人公的怀思提供了典型环境:城边千万丝杨柳,会勾起送人的往事;而青青的柔桑,会使人联想到“昼夜常怀丝(思)”的春蚕,则思妇眼中之景无非难堪之离情了。

二、余光中的《乡愁》中用了“小小”“窄窄”“矮矮”“浅浅”叠词,对其表达作用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巧妙运用叠词,情感一层比一层强烈。

B.运用叠词,有利于抒发作者的感情。

C.多次运用叠词,用了反复回环的修辞手法,生动感人。

D.运用叠词,诗的语言具有音乐美,显示出典雅的风韵,透露出思乡的情感。

诗的形式和内容达到了完美的统一。

(答案:C反复是相同的词语,该题不是。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