叠词的表达作用
叠词在文中的表达效果

叠词在文中的表达效果哎,说起这叠词啊,它在文章里头那效果,简直就是给文字穿上了一双舞鞋,让它们在纸面上蹦跶起来,活灵活现的。
你想象一下,咱们平时说话,偶尔蹦出个叠词,是不是感觉整个氛围都变温馨、变亲切了?那放在文章里头,更是不得了,它能让平淡的文字瞬间变得生动有趣,就像给文章加了点调味料,让人读着读着就忍不住嘴角上扬。
一开头,咱们就可以用叠词来铺垫情绪。
比如,“雨淅淅沥沥地下着”,这“淅淅沥沥”四个字,一下子就把那种细雨绵绵、轻柔又略带愁绪的感觉给描绘出来了。
读者一读,心里头就像被细雨轻轻拂过,泛起层层涟漪。
再来说说描述人物的时候,叠词也是一把好手。
比如写个小孩子,“他笑眯眯的眼睛弯成了月牙儿”,这“笑眯眯”的,多可爱啊!一下子就把小孩子的天真无邪、无忧无虑展现得淋漓尽致。
读者看了,心里头也会跟着暖洋洋的,仿佛自己也回到了那个无忧无虑的童年时光。
还有啊,叠词在描绘景物的时候,也是一把利器。
比如写春天,“花儿朵朵开,草儿绿油油,鸟儿叽叽喳喳叫个不停”,这“朵朵”、“绿油油”、“叽叽喳喳”,把春天的生机勃勃、万物复苏的景象描绘得栩栩如生。
读者读着读着,就好像置身于那片花海之中,呼吸着清新的空气,听着鸟儿的欢歌,整个人都放松了下来。
当然啦,叠词也不是随便乱用的。
用得好了,那是锦上添花;用得不好,那就是画蛇添足了。
所以呀,咱们在用叠词的时候,得根据文章的内容和情感来选择合适的叠词,让它们在文章里发挥最大的作用。
二、叠词在情感表达上的妙用在表达情感方面,叠词更是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比如写思念之情,“夜夜难眠,心心念念都是你”,这“夜夜”、“心心念念”,把那种深深的思念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读者一读,就能感受到那份沉甸甸的情感,仿佛自己也被那份思念所牵动。
再比如写喜悦之情,“欢声笑语连连,喜气洋洋满门庭”,这“连连”、“喜气洋洋”,把那种喜庆、欢乐的氛围营造得恰到好处。
读者读着读着,也会跟着一起高兴起来,仿佛自己也参与到了那场欢乐的盛宴之中。
匆匆中叠词的作用

匆匆中叠词的作用
叠词是一种在汉语中非常常见的修辞手法,通过将同一个词重复使用来表达一种强烈
的语气和感情,通常用于强调某个意思或加强语句的节奏感。
在匆匆中使用叠词,可以让语言更加生动有力,深入人心。
究竟叠词在匆匆中有哪些
作用呢?以下是几个方面的分析:
1.增强语气
在匆匆中,人们经常使用叠词来强调某些重要的事情或增强语气。
例如,“快快走”,“哗哗声”,“急急忙忙”等。
这些叠词使语言更加有力量和冲击力,让人们更加关注和
注意到说话者所说的内容。
2.表达情感
叠词还可以用来表达情感和情绪,例如“喜喜洋洋”,“盼盼儿子”,“哭哭啼啼”,“悠悠闲闲”等。
这些叠词让人们能感受到说话者所处的情感状态,增强了语言的地方色
彩和情感吸引力。
3.描述事物特征
叠词还可以用来描述事物的特征和形象,例如“圆溜溜的眼睛”,“滴溜溜地转动”,“咕噜咕噜的声音”等。
这些叠词通过对形象和声音特征的描绘,让人们更能形象地感受
到事物的形态和特点。
4.表达数量、频率和时间
叠词还可以用来表达数量、频率和时间,例如“日日夜夜”,“年年岁岁”,“年复
一年”,“十分钟钟”等。
这些叠词可以让人们更加清晰地表达出时空和数量的概念,让
语言更具表现力和精确度。
总之,叠词是汉语中非常常见的修辞手法,常用于强调或加强语气、表达情感、描绘
事物特征以及表达数量、频率和时间等方面。
在匆匆中,叠词可以让语言更加生动有力,
能够深入人心,引起听众的共鸣和注意。
古诗中叠词的妙处

古诗中叠词的妙处这古诗词中,有一种特殊的修辞手法,它让语言更具韵律之美,让情感更深沉,那就是——叠词。
叠词,顾名思义,就是重复使用同一个词或者短语的修辞手法,也称为“重言词”。
它在古诗词中屡见不鲜,不仅赋予了诗词独特的节奏感和韵律,还在深化情感、描绘景象、强调主题等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叠词可以增加诗词的音韵美和意境美,使语言更加生动和富有感染力。
例如,李清照的《声声慢》开头连用了七组叠字,表达了她对爱人的苦思之情,同时也营造了一种凄美的氛围。
叠词可以表达一种强调或渲染的效果,使诗词更加深刻和有力。
例如,秦观的《鹊桥仙》中使用了叠字,表达了两情相悦不在乎时日长短的深刻含义。
叠词可以根据不同的语境和目的,产生不同的语义和语气。
如“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其中“青青”一词既形容衣服颜色,又表达对友人的敬重。
接下来,详细介绍两句使用叠词手法的诗词,让大家感悟诗词中的叠词之美。
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宋代词人李清照的《声声慢·寻寻觅觅》中的开头一句,也是这首词最著名的一句。
这句话用了七个叠字,形成了一种特殊的修辞效果。
句话表达了词人对亡夫赵明诚的深切思念和无尽悲哀。
词人在国破家亡、丧夫之后,孤身一人南渡,生活艰难困苦,心中空虚寂寞。
她苦苦地寻找着失去的一切,却只见到冷清的景物和人情,没有任何温暖和安慰。
她的心情如同秋天的气候,乍暖还寒,难以平静。
她用酒来麻醉自己,却无法抵挡傍晚的寒风。
她看到大雁飞过,更加伤心,因为那是她和亡夫曾经相识的信使。
她看到满地的菊花凋零,也如同她自己一样憔悴不堪。
她孤独地守着窗户,等待着漫长的黑夜。
她听到细雨打在梧桐叶上,更加凄楚。
她觉得这样的光景和心境,怎么能用一个“愁”字来概括呢?开篇的叠词先声夺人,展现了词人对音律的高超掌握和运用。
宋词是用来演唱的,因此音调和谐是一个很重要的内容。
李清照对音律有极深造诣,所以这七个叠字朗读起来,便有一种声律交错的感觉。
叠词的运用

叠词作用及表达效果

叠词作用及表达效果
叠词是指将同一个词语重复使用来构成的一种修辞手法,常见于汉语
口语和文学作品中。
叠词的作用和表达效果如下:
1.强调:叠词通过重复同一个词语来加强表达的力度,使其更加突出、更加有力。
例如,“慢悠悠”、“无聊透顶”。
这种强调效果可以让读者
或听者更加直观地感受到所描述的事物或情感的强烈程度。
2.增加韵律和节奏:叠词的重复使句子的节奏更加流畅、韵律更加明显。
这种韵律和节奏的变化可以增添文章的音乐感,使其更具艺术效果。
例如,“直直地望着你”、“跳跃的音符”。
3.描绘形象:有时候,叠词可以形成一种生动的形象,帮助读者或听
者更加具象化地理解诗歌或散文作品中所描绘的物象。
例如,“小小的船儿”、“冒冒的热气”。
4.表达情感:叠词常常被用来表达强烈的情感,如喜悦、愤怒、悲伤等。
通过重复同一个词语,叠词可以更好地表达人物内心深处的情感体验。
例如,“十分高兴”、“巨大的痛苦”。
总之,叠词通过重复同一个词语来加强表达力度、增加韵律和节奏、
描绘形象,以及表达情感等效果。
它为语言带来了鲜明的特色,提升了表
达的艺术性,增加了读者或听者的阅读或听力享受。
叠词的作用和表达效果答题模板

叠词的作用和表达效果答题模板
叠词是一种修辞手法,可以增强语言表达的效果,具有以下作用和表
达效果:
1.增强语气。
通过叠词强调某个词的重要性、程度或者强度,使语言
更加生动、有力。
2.表示数量或者程度。
通过重复词语的方式,表达某个事物的数量或
者程度,让读者对其有更加直观的理解。
3.削弱或加强贬义词语的韵味。
通过叠词的方式,可以削弱或加强一
些贬义词语的韵味,让读者对其的理解更为客观和稳定。
4.增强语言的音韵效果。
通过叠词的方式,可以让语言更加优美、和谐,增强其音韵效果。
例如:
1.“哗哗啦啦的雨声将我们淋透了。
”通过重复“哗哗啦啦”的描述,增强了雨声的强度和影响力,让读者更加直观地感受到了雨的力量。
2.“他一次又一次地判断错了,连连失望。
”通过重复“一次又一次”强调了他的失误的次数,让读者对其错误的程度有更深的体会。
3.“那个人非常非常的无聊。
”通过重复“非常”强调了该人的无聊
程度,让读者感受到其极度的无聊。
4.“桥边的柳树,风吹得婆娑。
”通过重复“婆娑”增强了语言的音
韵效果,让人听起来更加舒服。
语用题基础知识——叠词的作用和表达效果

语用题基础知识——叠词的作用和表达效果1.概念:叠词是以词的形状来判断,有两个要素为组成词的单个字是同一个字。
叠词是汉语的一种特殊的词汇现象,使用非常普遍。
汉语的名词、数词、量词、形容词、动词以及象声词都有重叠变化。
有人作过统计,《诗经》三百零五篇中,使用叠词的有二百篇。
而在今天的文学作品中,叠词也是频频使用。
高中课本的选文如《氓》、《声声慢》、《荷塘月色》、《再别康桥》等有大量的叠词使用,比如徐志摩《再别康桥》中“轻轻”“油油“”悄悄“等,读起来很优美,也很形象。
在高考中也多次对叠词的表达效果进行了考察。
2.作用:叠词并不是简单的重复,就高考考察来看,叠词的表达效果一般体现在:①在形式上,读起来朗朗上口,增添语言的韵律美,增强了语意,强化了表达效果;(最常用的作用)②在内容上,既可以摹声,又可以摹色,突出事物的形象美;③在情感抒发上,体现其感染力,表达丰富的思想内容,给人以美的享受。
3.解题思路:(1)鉴赏叠词的表达效果/好处/作用等:①文段使用“XX”“XX”等叠词,读起来朗朗上口,增添语言的韵律美,增强了语意,强化了表达效果;②“XX”叠词生动形象地描绘出xx(事物)······特点,(表达了·······情感),给人以美的享受。
(回到文本具体分析)【强调:有时要逐一分析每一叠词表达效果,有时可几个叠词合起来一起分析。
得灵活处理。
】典题训练:1、【2024衡水真题密卷一】那边的山多数是秃顶的,然而层层的梯田,将秃顶装扮成稀稀落落有些黄毛的癞头,特别是那些高秆植物颀长而整齐,等待检阅的队伍似的,在晚风中摇曳,别有一种惹人怜爱的姿态。
夕阳在山,干坼的黄土正吐出它在一天内所吸收的热,河水汤汤急流,似乎能把浅浅河床中的鹅卵石都冲走了似的。
这时候,沿河的山坳里有一队人,从“生产”归来,兴奋的谈话中,至少有七八种不同的方音。
叠词作用及表达效果

叠词作用及表达效果
叠词,又叫重叠词,是一种专门用于诗词写作和修辞表达的语言,语
言文字特殊、节奏鲜明,能够表现出某种特定的情端,以强调语义。
一、定义
叠词,又称“重叠词”,是指两个以上相同的词连续出现,也可以称之
为“类拼词句”,是“夸张修辞”中最为常见的一种表达方式。
二、作用
1.感情色彩浓厚:叠词从句中连续出现多次,强化了感情热情,增强节奏,增加表现的张力,从而给读者和听众留下深刻的感受。
2.易让人接受:叠词连接了前后的句子,使语言更加地紧密,朗朗上口,令人意犹未尽,使句子的意思更通顺,更容易接受。
3.表达升华:如果采用叠词来表达,会使用词更加准确,让表达更加深刻,更加自然,可以更好地展现语义深度,尤其是抒情色彩强烈时,
叠词起到了更加突显的作用。
三、形式
1.描述叠词:描述叠词是最常见的叠词方式,即用一遍或多遍的描述词组成叠词,如“但见陇头新秉烟火,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
2.名称叠词:名称叠词就是指用两个以上的名称来组成叠词,名称直接出现,如“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3.动词叠词:动词叠词具有强烈的节奏感,是叠词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放火焚营,掩弓傍身”。
4.形容词叠词:形容词叠词描述的是人物的思想,很常见,如“朱颜改,青衫湿,金发新”。
四、表达效果
叠词极富于情感色彩,它聚集在一起的词语,丰富了作品的表达内容。
它有一种特殊的音律感,表达出强烈的震撼力,使作品具有很强的魅
力力量,增加文章的意境。
因此,在文章中采用叠词,可以表达出较
强的节奏感,营造出一种深刻的诗意的光景,更能将作者的尽情情感
表达出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叠词的表达作用
叠词的表达作用:
1.增强语言的韵律感,读起来朗朗上口,富有音乐美;
2.起强调作用。
叠词并不是简单的重复,它的恰当运用,能和谐音律,表达丰富的思想内容,收到较好的艺术效果,给人以美的享受。
有些叠词模拟声音,非常逼真。
例如:《古井》中用“叮叮当当”来形容挑水桶碰撞的声音,用“吱悠吱悠”来形容扁担发出的声音,写出了人们挑水时的热闹,形象地说明了到这里取水的人多,又从侧面反映了古井为乡亲们提供生命的泉水,默默奉献的精神。
有些叠词描写形状,惟妙惟肖。
例如:《富饶的西沙群岛》中,写海参蠕动用“懒洋洋”,形象地表现了海参缓慢移动的样子,憨态可掬,逗人喜爱;写鱼的眼睛用“圆溜溜”,非常逼真地写出了鱼眼的灵活与水灵。
有些叠词展现动作,含义丰富。
例如:《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中写汤姆从大鲈鱼的嘴唇上取下鱼钩的动作是“慢吞吞”的,十分恰当地写出了汤姆不想把鱼放掉,可又不能违反爸爸的命令的矛盾心理。
有些叠词泼墨溢彩,别有情趣。
例如:《青海湖梦幻般的湖》中用“水灵灵”写出了水面波动的情景,用“蓝晶晶”恰当表现了湖水蓝得发亮的特点,使湖水显得更娇美可爱,又运用“绿茵茵”“黄灿灿”突出了草滩黄绿相间,色彩艳丽,引人注目,而且表现出青海湖畔一片充满蓬勃生机的景象。
有些叠词渲染气氛,令人如临其境。
例如:《观潮》中用“浩浩荡荡”渲染了钱塘江大潮不可阻挡的气势,突出了自然的伟大力量。
《齐天大圣》中的叠词“千千万万”“万万千千”,有力地渲染了哪吒和孙悟空打斗时的激烈场面和气氛。
★学过的诗歌中叠词的作用
李清照的《声声慢》的开头连用了七组叠字,“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向来受到人们的赏识。
徐说:“首句连下十四个叠字,真似大珠小珠落玉盘也。
”
这七组叠词妙在何处呢?
首先,在内容上恰如其分地表达了词人自己遭受不幸后的精神状态。
“寻寻觅觅”,侧重写动作,心神不定,怅然若失;“冷冷清清”,侧重写感受,孤单寂寞,形影相吊;“凄凄惨惨戚戚”侧重写心境,悲惨凄凉,终日愁苦。
三者用“情”贯穿一起。
其次在声律上急促跳动,铿锵有韵,有节奏感。
此外,在结构上为整首词定下基调,创造出悲伤的氛围,使读者屏息凝神,受其感染。
由此可见,叠字在诗词创作中独具魅力,其特殊功能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是形象性。
诗中叠字运用得恰到好处,可使所描绘的自然景色或人物特征更加形象。
《古诗十九首》中《青青河畔草》开头六句连用了六组叠词:“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
盈盈楼上女,皎皎当窗牖。
娥娥红粉妆,纤纤出素手。
”前两句写景,用“青青”、“郁郁”描绘出春天草木浓密的生机;后四句写人,四组叠字将思妇的体态、仪容、装扮等写得十分逼真,简直呼之欲出。
《古诗十九首》在叠字运用上堪称典范。
再如《迢迢牵牛星》,全诗仅十句,用了六组叠词:“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形象地表达了牛郎织女缠绵的感情。
有些诗句由于叠字用得精妙,使其更富于艺术魅力,赢得人们的交口称赞,遂成千古名句。
如杜甫的“繁枝容易纷纷落,嫩蕊商量细细开”(《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之长),用
“纷纷”、“细细”,抒发自己惜花、爱花的心情,造语似痴,但情真意切。
再如韦应物的“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赋得暮雨送李胄》),二组叠字使诗的意境更为深邃。
《后湖集》说,每读此句“未尝不茫然而思,喟然而叹”,希望“图苏州”(韦应物)之句于壁,使余隐几静对,神游八极之表。
二是确切性。
叠字既可以摹声,又可以摹色,达到摹状的修辞效果,使表达的意象更加确切。
如《古诗为焦仲卿妻作》中“府吏马在前,新妇车在后,隐隐何甸甸,俱会大道口”,用“隐隐”、“甸甸”摹拟车马声,非常确切,渲染了兰芝被遣归家时的悲凉气氛,给人一种沉重的感觉。
叠字还可以摹拟各种声音;杜甫《登高》中“无边落木萧萧下”,用“萧萧”摹拟落叶声;黄巢的《题菊花》中“飒飒秋风满院栽”,用“飒飒”摹拟风声风声;岳飞《满江红》中“凭栏处,潇潇雨歇”,用“潇潇”摹拟雨声……叠字撮合婚姻时写道:“媒人下床去,诺诺复尔尔。
”这里“诺诺”、“尔尔”是答应声,相当于现代汉语中“好,好”、“就这样”之类的词,两组叠词把说嘴媒婆的油滑、奉承的性格写得活灵活现。
再如《木兰辞》用“唧唧复唧唧”的叠词,写木兰的叹息声,也十分精当。
用叠词摹色的例子也不少。
如白居易的“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暮江吟》),用“瑟瑟”形容江水的颜色好像碧玉一般。
三是音乐性。
叠字可使诗的音律和谐,读起来,琅琅上口;听起来,声声悦耳。
如李白的《秋浦歌十七首之十》:“千千石楠树,万万女贞林。
山山白鹭满,涧涧白猿吟。
君莫向秋浦,猿声碎客心。
”诗的前四句分别用叠字领起,节奏明快,富于音乐美。
还有用叠字来描绘音乐的。
如白居易的《琵琶行》中的“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五弦弹》中的“第一第二弦索索,秋风拂松疏韵落。
第三第四弦泠泠,夜鹤忆子笼中鸣”等等,这些叠字将乐声的强弱、快慢、轻重表达得十分具体、可感。
古典诗词中叠字使用频率很高。
有人作过统计,《诗经》三百零五篇中使用叠字有二百篇,正如刘勰所说:“‘灼灼’状桃花之鲜,‘依依’尽杨柳之貌,‘杲杲’为日出之容,‘漉漉’拟雨雪之状,‘喈喈’逐黄鸟之声,‘喓喓’学草虫之韵。
”这些叠字在诗中有三百五十多句,运用叠字达二十六处之多,构成了这首叙事诗的一大艺术特色。
因此,在鉴赏古典诗词时,对叠字的特殊功能不容忽视。
练习
一、分析“袅袅城边柳,青青陌上桑”的表达效果?
答案:城边、陌上、柳丝与桑林,已构成一幅春郊场景。
“袅袅”写出柳条依人的意态,“青青”是柔桑逗人的颜色,这两个叠词又渲染出融和温暖的无边春意。
这就使读者如睹一幅村女采桑图。
于是,这两句不仅是一般地写景,还给女主人公的怀思提供了典型环境:城边千万丝杨柳,会勾起送人的往事;而青青的柔桑,会使人联想到“昼夜常怀丝(思)”的春蚕,则思妇眼中之景无非难堪之离情了。
二、余光中的《乡愁》中用了“小小”“窄窄”“矮矮”“浅浅”叠词,对其表达作用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巧妙运用叠词,情感一层比一层强烈。
B.运用叠词,有利于抒发作者的感情。
C.多次运用叠词,用了反复回环的修辞手法,生动感人。
D.运用叠词,诗的语言具有音乐美,显示出典雅的风韵,透露出思乡的情感。
诗的形式和内容达到了完美的统一。
(答案:C 反复是相同的词语,该题不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