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诫子书》

合集下载

初中语文文言文《诫子书》对比阅读练习

初中语文文言文《诫子书》对比阅读练习

初中语文文言文《诫子书》对比阅读练习初中语文《诫子书》对比阅读(一)【甲】夫君子之行,静以五育,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兴邦。

夫学须晴也,才须研习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无法励精,险躁则无法冶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回去,遂变成枯落,多瞒不过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诸葛亮《诫子书》)【乙】告俨、俟、份、佚、佟:天地赋命,生必有死。

自古贤圣,谁能独免?吾年过五十,少而穷苦,每以家弊,东西游走。

性刚才拙,与物多忤。

黾勉⑴辞世⑵,使汝等幼而饥寒……良独内愧。

少学琴书,偶爱闲适,首篇存有得,便欣然忘食。

见到树木交荫,时鸟变声,亦复欢然早夭。

常言:五六月中,北窗下斜,突遇凉风暂至,诸家就是羲皇上人。

意浅识衮,曰斯言可以保与。

日月遂往,机巧不好疏,缅求⑶在昔,眇然如何!疾患以来,渐就衰损,亲旧不民俗文化,每以药石见救,自恐大分后⑷将非常有限也。

汝辈稚小家贫,每役柴水之劳,何时可免?念之在心,若何可言。

然汝等虽不同生,当思四海皆兄弟之义。

鲍叔、管仲,分财无猜;归生、伍举,班荆道旧。

遂能以败为成,因丧立功。

他人尚尔,况同父之人哉!颍川韩元长,汉末名士,身处卿佐,八十而终。

兄弟同居,至于没齿。

济北汜稚春,晋时操行人也,七世同财,家人无怨色。

《诗》曰:“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虽不能尔,至心尚之。

汝其慎哉!吾复何言。

(陶渊明《与子俨等疏》节选)【备注】⑴为政:锥果⑵离世:指弃官归隐⑶缅求:远求⑷小分后:自然的分限,指寿命。

1.标示出以下语句的停滞。

(每句一处)静/以修身见/树木交荫2.表述以下句中加点的词。

⑴夫君子之行。

(操守,品德)⑵年与时驰,意与日去。

(消失,逝去)..⑶每以家弊。

(贫困)⑷至心尚之。

(尊崇,崇尚)..3.下列句中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d)a.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患病以来,渐就衰损。

..b.虽不能尔。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c.汝其慎哉。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文言文《诫子书》译文及知识点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文言文《诫子书》译文及知识点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文言文《诫子书》译文及知识点《诫子书》诸葛亮·三国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译文:有道德修养的人的品行,依靠宁静专一来修养身心,依靠俭朴来培养品德。

不内心恬淡无法用来明确志向,不宁静专一无法用来达到远大目标。

学习必须静心专一,才干必须来自勤奋学习。

不学习无法用来增长才干,没有志向无法用来完成学业。

放纵、懈怠就不能振奋精神,轻薄、浮躁就不能修养性情。

年纪随时光疾行,意志随岁月丧失。

最终成为枯败零落,大多不接触世事,悲哀地困守在穷人住的房子里,到时后悔又怎么来得及?注释1.诫:警告,劝人警惕。

2.书:书信。

3.夫:语气助词,用于句首。

4.君子:品德高尚的人。

5.行:品行。

6.静:宁静专一。

7.以:连词8.淡泊:内心淡泊,不慕名利。

9.无以:没有办法来,10.明:明确、坚定。

11.志:志向12.致:达到。

13.远:远大目标14.广:增长。

15.成:达成,成就。

16.淫:放纵。

17.慢:懈怠。

18.励:振奋。

精:精神。

19.险躁:轻薄浮躁。

与上文“宁静”相对而言。

**险:轻薄。

躁:浮躁。

20.治:修养。

21.与:跟随。

22.驰:疾行,指飞速逝去。

23.意:意志,24.日:岁月。

25.去:消逝,丧失。

26.遂:最终。

27.庐:陋室。

28.将复何及:又怎么来得及。

词类活用1.非淡泊无以明.志,明:使…明确。

形容词作动词,2.非宁静无以致远.,远:远大目标。

形容词作名词,3.非志无以成学,志:立志,名词作动词。

4.非学无以广才:广: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增长。

古今异义词1.险躁则不能治性,险,古义:轻薄,今义:危险。

治,古义:修养,今义:治理。

2.意与日去,去,古义:离开,丧失,今义:去一词多义之:1.学而时习之:(代词,代指学过的知识)2.君子之.行:(结构助词,的)3. 左将军王凝之.妻也(人名,无意义)以:1.静以修身:(连词)2.宁静无以致远:(介词,用来)3. 可以.为师焉(凭借)志:1.非淡泊无以明志:(远大志向)2.非志无以成学:(名词活用为动词,立志)学:1.夫学须静也:(动词,学习)2.非志无以成学:;名词,学业)成:1.成非志无以成学:(完成,实现)2.遂成枯落:(变成,成为)行:1.三人行:(行走)2.君子之行:(品德,操守)意:1.意与日去:(意志)2.意将隧入以攻其后:(打算,想要)3.意暇甚:(神情,态度)去1. 太丘舍去.(离开)2. 意与日去.(消逝)重点理解1.《诫子书》的主旨是劝勉儿子:勤学立志,修身养性。

人教部编本初中语文七年级第4单元第15课《诫子书》教案

人教部编本初中语文七年级第4单元第15课《诫子书》教案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静以修身”和“俭以养德”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如何在实际生活中践行这些道理。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修身养性相关的实际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角色扮演活动。这个活动将演示如何在不同的生活场景中应用《诫子书》中的道理。
-文学鉴赏方面,选取典型的修辞手法进行分析,如“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中的对偶,让学生明白如何运用这些手法增强语言表达效果。
-在文化传承与价值观培养方面,通过讲述诸葛亮的故事,让学生感受古代家风家训的现实意义,从而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2.教学难点
-文言文阅读理解:对于七年级学生来说,文言文阅读存在一定的难度,需要教师引导学生掌握阅读方法,理解课文内容。
二、核心素养目标
1.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深入理解我国古代优秀家风家训,培养传统美德。
2.增强学生的思维品质,通过分析、比较、归纳等方法,提升文言文阅读理解能力。
3.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学会欣赏古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4.强化学生的责任意识,联系实际生活,学会自我约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诫子书》的基本内容和主题。这篇文章是诸葛亮对其子的教诲,强调了“静以修身,俭以养德”等人生哲理。这些哲理对于我们如何做人、做事都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这个案例展示了诸葛亮如何在动荡的时代背景下,通过修身养性来培养优秀的品格和领导才能。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角色扮演的结果。

初中语文 文言文 诸葛亮《诫子书》原文及译文(通用)

初中语文 文言文 诸葛亮《诫子书》原文及译文(通用)

诸葛亮《诫子书》原文及译文1、原文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本文选自《诸葛亮集》。

(题目是后人加的)2、译文品德高尚、德才兼备的人,是依靠内心安静精力集中来修养身心的,是依靠俭朴的作风来培养品德的。

不看清世俗的名利就不能明确自己的志向,不身心宁静就不能实现远大的理想。

学习必须专心致志,增长才干必须刻苦学习。

不努力学习就不能增长才智,不明确志向就不能在学习上获得成就。

过度享乐和怠惰散漫就不能奋发向上,轻浮急躁就不能陶冶性情。

年华随着光阴流逝,意志随着岁月消磨,最后就像枯枝败叶那样(成了无所作为的人)对社会没有任何用处,(到那时,)守在破房子里,悲伤叹息,又怎么来得及呢?(穷庐,亦可解为空虚的心灵。

)有道德修养的人,他们是这样进行修炼的:(夫君子之行)他们以静心反思警醒来使自己尽善尽美。

(静以修身)以俭朴节约财物来培养自己的高尚品德。

(俭以养德)除了清心寡欲、淡泊名利,没有其他办法能够使自己的志向明确清晰、坚定不移。

(非淡泊无以明志)除了平和清静,安定安宁,没有其他办法能够使自己为实现远大理想而长期刻苦学习。

(非宁静无以致远)要想学得真知,必须生活安定,使身心在宁静中专心研究探讨。

(夫学须静也)人们的才能必须从不断的学习之中积累。

(才须学也)除了下苦功学习,没有其它办法能够使自己的才干得到增长、广博与发扬。

(非学无以广才)除了意志坚定不移,没有其它办法能够使自己的学业有所进、有所成。

(非志无以成学)贪图享乐、怠惰散漫就不能够勉励心志使精神振作发奋向上。

(淫慢则不能励精)轻险冒进、妄为急躁就不能够陶冶生性使品德节操高尚。

(险躁则不能治性)如果年华虚度,任随岁月而流逝,意志一天天任随时间而消磨,(年与时驰,意与日去)就会像衰老的树叶般一片片凋落成灰,变成无用之人,(遂成枯落)这样的人对社会没有一点用处,大多不能够融入于社会,(多不接世)只能够悲伤地困守在自己穷家破舍之中,空虚叹息,(悲守穷庐)等到将来那时知道要悔过、改过,却怎么也来不及了。

初中语文中考复习 十九、《诫子书》

初中语文中考复习 十九、《诫子书》

十九、诫子书❶诸葛亮【近14年未考查】夫❷君子之行,静❸以❹修身,俭以有道德修养的人,( 通过 )屏除杂念和干扰,宁静专一来提高自身的修养,( 通过 )俭朴节约养德。

非淡泊❺无以❻明志❼,非宁静无来培养自己高尚的品德。

不内心恬淡、不慕名利就没办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就没办提出加强道德修养的方式:静思反省,俭朴节约。

提出实现人生志向的方式:清心寡欲,安定清静。

以致远❽。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❾才,法达到远大目标。

要学习必须静心,要获得才能必须( 不断 )学习,不学习就没办法增长才干,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❿则不能励精⓫,险躁⓬则不能治性⓭。

年与时不立志就没办法成就学业。

放纵懈怠便不能振奋精神,轻薄浮躁便不能修养性情。

年纪随同时驰⓮,意与日去⓯,遂成枯落⓰,多不接世⓱,光而疾速逝去,意志随同岁月而丧失,最终年老志衰,( 这样的人 )大多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悲守穷庐⓲,将复何及⓳!( 只能 )悲伤地守着那穷困的陋室,( 到那时 )再后悔又怎么来得及?赏析评点此为诸葛亮的治学之道:静心研究,持之以恒。

反面论述“不静”的不利影响,进一步彰显“静”的价值。

以慈父的口吻对儿子进行谆谆教导: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淫( yín )慢〕放纵懈怠。

淫,放纵。

慢,懈怠。

〔励精〕振奋精神。

励,振奋。

〔险躁〕轻薄浮躁。

与上文“宁静”相对而言。

险,轻薄。

〔治性〕修养性情。

治,修养。

〔年与时驰〕年纪随同时光而疾速逝去。

驰,疾行,指迅速逝去。

〔意与日去〕意志随同岁月而丧失。

〔枯落〕凋落,衰残。

比喻人年老志衰,没有用处。

〔多不接世〕意思是,大多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

〔穷庐〕穷困潦倒之人住的陋室。

〔将复何及〕又怎么来得及。

一、内容主旨作者通过智慧理性、简练谨严的文字,告诫儿子修身养性、生活节俭、刻苦学习、珍惜时光对培养自己品德的重要性,将普天下为人父者的爱子之情刻画得淋漓尽致。

二、结构图解《诫子书》{ 治学: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正 )修身: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反 )惜时:年与时驰,意与日去}勤学立志 修身养性珍惜年华三、写作特色1.正反对比,观点鲜明。

初中语文 古诗文赏析 诸葛亮《诫子书》原文、译文及赏析

初中语文 古诗文赏析 诸葛亮《诫子书》原文、译文及赏析

诸葛亮《诫子书》原文、译文及赏析诫子书诸葛亮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慆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译文】君子的行为操守,从宁静来提高自身的修养,以节俭来培养自己的品德。

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

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学习。

所以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没有志向就无法使学习有所成就。

放纵懒散就无法振奋精神,急躁冒险就不能陶冶性情。

年华随时光而飞驰,意志随岁月而流逝。

最终枯败零落,大多不接触世事、不为社会所用,只能悲哀地坐守着那穷困的居舍,其时悔恨又怎么来得及?【注释】⑴诫:警告,劝人警惕。

⑵夫(fú):段首或句首发语词,引出下文的议论,无实在的意义。

君子:品德高尚的人。

指操守、品德、品行。

⑶修身:个人的品德修养。

⑷养德:培养品德。

⑸澹(dàn)泊:也写做“淡泊”,清静而不贪图功名利禄。

内心恬淡,不慕名利。

清心寡欲。

明志:表明自己崇高的志向。

⑹宁静:这里指安静,集中精神,不分散精力。

致远:实现远大目标。

⑺才:才干。

⑻广才:增长才干。

⑼成:达成,成就。

⑽慆(tāo)慢:漫不经心。

慢:懈怠,懒惰。

励精:尽心,专心,奋勉,振奋。

⑾险躁:冒险急躁,狭隘浮躁,与上文“宁静”相对而言。

治性:“治”通“冶”,陶冶性情。

⑿与:跟随。

驰:疾行,这里是增长的意思。

⒀日:时间。

去:消逝,逝去。

⒁遂:于是,就。

枯落:枯枝和落叶,此指像枯叶一样飘零,形容人韶华逝去。

⒂多不接世:意思是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

接世,接触社会,承担事务,对社会有益。

有“用世”的意思。

⒃穷庐:破房子。

⒄将复何及:又怎么来得及。

⒅淫慢:过度的享乐,懈怠。

淫:过度。

【创作背景】这篇文章当作于蜀汉建兴十二年(元234年),是诸葛亮晚年写给他八岁的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文言文《诫子书》中考试题及答案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文言文《诫子书》中考试题及答案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文言文《诫子书》中考试题及答案试题1:《诫子书》阅读练习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2分)①非淡泊无以明. 志( )②险躁则不能治. 性( )③年与时驰.( )④非学无以广. 才( )2.选出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A.意与. 日去 呼尔而与. 之B.非志无以. 成学 可以. 为师矣C.夫. 君子之行 夫. 专诸之刺王僚也D.淫慢则. 不能励精 入则. 无法家拂士3.下面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非/宁静/无以/致远B.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C.险躁/则/不能/治性D.非学/无以/广才4.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2分)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5.文中有两句话常被人们用作“志当存高远”的座右铭,请写出这两句。

(2分)答案:1.①明确、坚定 ②修养 ③疾行,指迅速逝去 ④增长(2分)2.C3.B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4.以宁静来修养身心,以节俭来培养品德。

(静、修、俭、养)5.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试题2: 《诫子书》检测题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1.下列朗读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夫/君子/之行B.静/以修身,俭/以养德C.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D.年/与时驰,意/与日去2.下列句中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B.小大之狱,虽.不能明察。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C.安陵君其.许寡人。

部编版初中九年级上册语文课件 《诫子书》PPT精品课件

部编版初中九年级上册语文课件 《诫子书》PPT精品课件

品读课文
品评美J I E点Z I S H U
《诫子书》流传至今已1700余年,是 修身立志的名篇。全文只有短短86 字,但却写得很好。下面我们就一起 来品一品本文的美点有哪些。请同 学们以“本文好在 。原因是 。” 的句式来回答。
品读课文
思想启J示I E Z I S H U
《诫子书》跨越了一千多年的时空,仍给人以强烈的震撼,请就此 谈谈你读后的体会。
用庄重朗、读慈品爱义的语调读出对儿子的谆谆教导之情。注意 朗读节奏: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 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 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 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 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是:,。
5,.《,非诫。子淡书泊》无中阐以述明“志学非、才宁、静志无”关以系致的远句子是:
6.《诫子书》中阐释过度享乐和急躁对人修身养性产生不利影响的句
子是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思考问题品读课文
思考1:本文的主 要观点是什么?
诫子书
整体感知
思考2:本文就 哪几个方面进 行了论述?是 如何展开论述 的?
品读课文 诸葛亮认为成才成学的三个条件是什么?
第一个条件—— 立志: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第二个条件—— 学习: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第三个条件——
惜时: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 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这三个条件之间有什么关系?
三者的关系:诸葛亮主张以俭养德,以静求学,以学广才, 这三者是互相联系的,缺一不可的。志是成才的前提和 基础,志向的培养又必须砥砺品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体会情感 读出情味
初读课文, 读出韵味
柳铁柳五铁中五中初二初年二级年级 杜杜 钰钰
背诵
夫……,静以……,俭以……。非澹 泊……无以……,非宁静……无 以……。夫学……也,才……也,非 学……无以……,非志……无以……。 淫慢则……,险躁则……。年与……, 意与……,遂成……,多……, 悲守……,将复……
疏通文意 读出理味
Hale Waihona Puke 结合课下注解以及补充 的字词,疏通文意,把不 懂的词句圈画出来。
(时间3分钟)
同桌交流,解决疑问。 (时间2分钟)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 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 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 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 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 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 守穷庐,将复何及?
作业: 1、课外延展,品读《诫外甥书》
2、收集关于励志、学习、惜时 等方面的哲理名句。
学习目标 1、疏通文意,体会作 者情感 2、诵读课文,读出韵 味、理味、情味。
“三味”读书法 读出文言文的韵味 读出训诫的理味, 读出家书的情味。
初读课文 读出韵味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 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 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 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 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 将复/何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