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设社会保障硕士和博士的学校
北京师范大学公共管理胡晓江、乔东平、田明、徐月宾社会保障考博真题-参考书-状元经验

北京师范大学公共管理胡晓江、乔东平、田明、徐月宾社会保障考博真题-参考书-状元经验一、专业的设置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中国社会管理研究院每年招收博士生13人,下设公共管理专业,分为4个方向,其中社会保障,导师有胡晓江、乔东平、田明、徐月宾,计划招3人。
录取原则:由于导师数多于计划招生人数,录取时按方向,总分由高到低排序录取。
拟招1-2名硕博连读。
二、考试的科目社会保障的考试科目为:①1101英语或1102俄语或1103日语②2043社会保障③3706公共管理概论三、导师介绍胡晓江: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副院长、研究伦理审查委员会主任,人口流动与城市化研究院院长,教授。
研究领域:社会学、移民研究、社会发展、社会网络、社会风险乔东平: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副教授,研究领域: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儿童和家庭政策、儿童保护、家庭暴力、婚姻家庭田明: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副教授,研究领域:流动人口与城市化、城市发展战略、发展规划的理论与方法徐月宾: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教授。
四、参考书目专业课信息应当包括一下几方面的内容:第一,关于参考书和资料的使用。
这一点考生可以咨询往届的博士学长,也可以和育明考博联系。
参考书是理论知识建立所需的载体,如何从参考书抓取核心书目,从核心书目中遴选出重点章节常考的考点,如何高效的研读参考书、建立参考书框架,如何灵活运用参考书中的知识内容来答题,是考生复习的第一阶段最需完成的任务。
另外,考博资料获取、复习经验可咨询叩叩:肆九叁叁,柒壹六,贰六,专业知识的来源也不能局限于对参考书的研读,整个的备考当中考生还需要阅读大量的paper,读哪一些、怎么去读、读完之后应该怎么做,这些也会直接影响到考生的分数。
第二,专题信息汇总整理。
每一位考生在复习专业课的最后阶段都应当进行专题总结,专题的来源一方面是度历年真题考点的针对性遴选,另一方面是导师研究课题。
所有设立社保硕士点的高校

东北大学 东北财经大学
研究方向 (01)社会保障理论
(02)社会保障基金 (03)农村社会保障 (01)社会保障理论与实践 (02)中国社会保障史 (03)社会保障基金管理 (01)社会保障 (02)社会福利 (03)社会工作 (04)社会政策 (01)社会政策 (01)社会保险 (02)就业与失业保险 (03)社会福利与社会救助 (01)社会保障理论与国际比较 (02)社会保障政策与实务 (01)按专业招生不分方向 (01)社会保障资源管理研究 (02)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研究 (03)非政府组织发展研究 (01)中国二元经济结构的社会保障研 究 (02)养老和医疗保险研究 (03)失业保险与再就业研究 (04)社会保障法律法规研究 (05)社区社会保障研究 (01)社会保障理论与政策 (02)社会救助与慈善事业 (03)社会保障管理 (00)不区分研究方向 (01)社会保障原理与社会政策
南京大学
南京农业大学 南京师范大学 南开大学 山东财政学院 山东大学 山东经济学院 山西财经大学
(03)社会保障基金管理 (01)社会保障理论与制度 (02)社会福利 (03)社会政策 (04)劳动人事管理
(05)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 (01)社会保障理论与制度
(02)农村社会保障 (03)劳动与就业保障 (01)社会保障理论与实务 (02)社会福利与社会工作 (03)劳动与就业 (01)社会保障理论 (02)老年社会保障 (03)社会救助与社会福利 (01)社会保障理论与制度 (02)农村社会保障 (03)社会保障基金与管理 (01)社会保障 (02)社会政策 (01)社会保障基金管理与投资 (02)社会保障政策与管理 (03)住房社会保障研究 (01)社会保障理论与制度
考研人大专业介绍社会保障

考研人大专业介绍社会保障中国人民大学是一所全国的重点大学,并且是教育部直属的,是一所国家的“211工程”和“985工程”的重点建设高校。
中国人民大学在文、法、哲等比较偏文的多领域国内领先,下面看一下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专业介绍之社会保障专业。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社会保障研究所拥有社会保障专业方向博士点、硕士点和博士后流动站,培养该专业的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以及社会保障、卫生医疗体制两个专业方向的MPA专业硕士,为政府机关、高等院校、研究机构提供社会保障政策研究、执行、科研和教学的高层次专业人才,同时也为金融机构及其他各类大型企业培养社会保障(险)基金管理和员工福利管理的高层次专门人才。
社会保障研究所现有正式教师6人,其中教授3人(均为博士研究生导师)、副教授2人、讲师1人,均具有博士学位;博士研究生导师5人(包括校外兼职博士生导师2人)。
博士研究生的培养方向主要有社会保障理论与政策、社会保障经济学、社会保障与财政金融等。
社会保障研究所的教授团队注重研究方法的规范和严谨,特别是其对于现代经济学理论与研究方法的运用,形成自身的特色和专长。
其研究内容包括社会保障各个领域的理论、政策和国际比较:社会保障的基础理论(经济学、政治学、管理学、社会学等),中国社会保障改革与政策,社会保障制度国际比较;社会保障体系运行与管理,社会保障(险)基金管理运营;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卫生医疗管理、收入分配政策等。
本所教授在以上领域的研究取得了许多优秀的成果,在国内社会保障理论和政策研究界拥有较高知名度和较大影响力,与国际学术界也有较广泛的联系。
社会保障研究所对培养博士研究生的总体要求是,要掌握运用规范研究方法、密切跟踪国际学术前沿、紧密围绕中国现实问题、力争作出高水平研究。
为博士研究生开设的专业课程主要有《社会保障理论前沿》、《中国社会保障政策研究》、《社会保障与财政金融》、《公共管理与公共政策前沿》、《经济学前沿》等。
中国社科院非全日制博士生招生简章

我国社科院非全日制博士生招生简章一、招生专业及研究方向我国社会科学院非全日制博士学位授予单位(以下简称“我国社科院”)按学科领域分别设立了经济、法学、管理、哲学、政治学、社会学、国际关系等七个学科门类,涵盖了我国社会科学领域的主要研究方向。
具体招生专业及研究方向详情请参见我国社科院冠方全球信息站发布的招生简章及招生专业目录。
二、招生计划我国社科院非全日制博士招生计划根据研究生教育发展规划、学科领域发展需求和研究生培养质量等因素确定,具体招生计划数量以我国社科院冠方发布的招生简章为准。
根据不同学科门类的需要,学科门类所设定的招生计划也有所不同。
招生计划的分配将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具体招生计划数量如下:1. 经济学:招生计划20人2. 法学:招生计划15人3. 管理学:招生计划18人4. 哲学:招生计划10人5. 政治学:招生计划12人6. 社会学:招生计划15人7. 国际关系:招生计划10人(以上招生计划为参考,具体以冠方发布的招生简章为准)三、招生条件1. 学历要求:申请人须具有硕士研究生学历,并获得国家教育部认可的硕士学位。
2. 芳龄限制:芳龄一般不超过45周岁。
申请人必须是在职人员,取得本科及以上学历。
3. 工作经历:申请人必须在相关领域有一定的理论研究或专业技术工作经历,且在职时间不少于三年。
4. 政治条件:申请人须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和道德品质,无违法违纪记录。
四、招生程序1. 网上报名:申请人需登入我国社科院研究生院网上报名系统进行报名。
凡符合招生条件的申请人,均可通过网上报名。
2. 考试环节:招生考试分笔试和面试两个环节。
笔试包括政治理论、外语、综合素质考试。
面试主要对申请人进行专业素质和学术能力的考察。
3. 录取及注册:录取名单将由我国社科院研究生院发布,被录取者需按照规定时间到我国社科院进行注册手续办理。
五、学费及奖学金1. 学费:我国社科院非全日制博士学费标准为每学年0元人民币。
2. 奖学金:我国社科院将设立专项奖学金资助非全日制博士研究生,奖学金类别有:国家奖学金、院长奖学金、优秀研究生奖学金等。
各个大学精算学科介绍

湖南大学(含原湖南财经学院)保险系的发展经历湖南大学保险学院的发源是来自于当时湖南财经学院计统系的保险统计专业,1991年招收了全国第一届精算专业本科生,保险系正式成立,当时有29名学生就读这个专业,这一届人才辈出,有一位学生当时通过了北美准精算师资格考试,也是当时全国本科生里面第一个考过的,到现在这个班级已经产生了2名中国精算师,还有一位学生已经在国内某大型寿险公司负责精算部门。
1992年湖南财经学院保险系招收了第二批精算专业28名学生;1993年湖南财经学院保险系招收了第三批精算专业38名学生,35名保险专业学生,至此,湖南财经学院已正式形成了比较完善的保险教育体系。
1995年湖南财经学院第一届精算专业毕业生举行了隆重的毕业典礼,北美精算师协会主席参加了这次毕业典礼,首届毕业生全部在保险行业找到合适的工作岗位。
值得一提的是,95年毕业生中有5位毕业生进入了中国人寿保险、中国太平洋保险总公司从事精算工作。
1996年,郭青锋担任湖南财经学院院长后进行改革,将保险系与金融系合并为金融保险系,刘正光担任系主任,原保险系主任周江雄担任系党总支部书记。
1996年第二届精算专业学生毕业,这年的毕业生大部分在原中保人寿的分公司以及县级公司工作。
1997年,湖南财经学院金融保险系第一届保险专业学生毕业。
南开大学风险管理与保险学系简介南开大学保险专业设立于1984年,是中国恢复国内保险业务和保险教育后在高等院校中首批设立的保险专业之一。
1996年保险专业从金融学习划分出来创立了“风险管理与保险学系”。
1999年南开大学被国家教育部认定为可以设立保险专业的五所高等院校之一。
十多年来,保险专业始终坚持开放式的、与国内外有关单位广泛协作和联合办学的指导思想,形成独具特色的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的模式,在教学、科研和学科建设等方面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已成为我国高等院校中一个多方向、多层次、结构合理、国内外结合的办学特色。
1988年开始与北美精算师学会联合培养精算方向硕士研究生,开创了中国精算教育的先河,并与北美精算师学会和加拿大宏利人寿保险公司联合创立中国第一家精算师考试中心。
华中科技大学2018年博士研究生招生简章及目录-404+社会学院

2018年我院社会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和社会保障二级学科博士点招生计划全部采取“申请考核制”方式进行招生。
二、考生参加“申请考核制”报名பைடு நூலகம்本条件
1.符合《华中科技大学2018年博士生招生简章》规定的报考条件。
2.本科为优质高校或高水平专业的全日制优秀应届或往届硕士生;或已取得国外一流大学硕士学位。
三、选拔程序
1.网上报名
符合报名基本条件的申请者登陆国家招生信息网/bsbm,按照网上说明和网上报名步骤报名,在考试方式一栏选择“申请考核制”,报考类别选择“非定向”。考生网上报名时,须将一吋免冠数码照片上传到报名信息表上,研招办只接收系统报名。请严格按要求填写网上报名信息表,报名信息不全者报名无效。
④本科和硕士阶段的课程学习成绩单(须授课单位或档案保存单位盖章);
⑤外语水平成绩证明复印件;
⑥往届生提交硕士学位论文,应届生提交硕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或学位论文初稿,或研究工作进展情况;
⑦具有代表性的研究成果,如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复印件或其它主要研究成果的证明材料;
⑧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拟进行的科学研究设想(科研规划);
2.报名考试费
报名考试费155元,按网上要求方式缴费。
3.申请材料
网上报名及交费完成后向报我院递交申请材料,①—⑧项由考生按顺序添加目录并装订成册后提交或快递到相应的我院研究生教务科,第⑨项由推荐人亲笔书写密封,由推荐人直接提交或快递到我院研究生科指定联系人(联系方式附后 ),以上材料提交截止日期2017年12月15日。
⑨两封导师推荐书,一封由申请者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指导教师撰写,另一封由申请者拟报考的博士生导师撰写(每个有招生名额的导师推荐考生人数不超过其计划名额数的2倍)。
全国社会学本、硕、博士点大全

全国社会学本、硕、博士点大全(2012版)发布时间:2010-3-28 文章访问(1153)次1、二级学科硕士点:94个东北区(11)——吉林大学、东北师大、长春工业大学、吉林农业大学——哈工大、黑龙江大学、哈工程、黑龙江省社科院——沈阳师大、东北财大——内蒙古师大华东区(30)——南京大学、东南大学、河海、南师大、南农、南航、南理工、苏大、江苏省委党校——上海大学、复旦、华东理工、华东师大、同济、上海财经、上海师大、上海社科院——山东大学、济南大学、中国海洋大学、山东理工——厦门大学、福建师大、福州大学——安徽大学、安徽师大——浙江师大、浙江大学——江西财大、赣南师院华中区(9)——华中科技、华中师大、武汉大学、华中农大、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中南民族大学——中南大学、湖南师大——郑州大学华北区(21)——北大、人大、清华、中央民族、中国农大、中国政法大学、中国青年政治学院、中央财经大学、北京工大、北师大、北科大、中国人民公安大学、中国社科院社会学所、中央党校、北京市委党校——南开大学、天津师大、天津理工——山西大学、山西师大——河北大学华南区(6)——中山大学、广东省社科院——广西大学、广西师大、广西民族学院、广西师范学院西北区(7)——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陕西师大——兰州大学、西北师大、西北民族大学西南区(10)——云南大学、云南民族大学、云南师范大学——贵州大学、贵州民族学院——四川大学、西南财经大学、四川省社科院——西南大学、重庆工商大学备注:以上截止2011年3月全国第11次博士、硕士学位授权审核后,不包括体育人文社会学和教育社会学(因其代码非030301),共计94个招生单位,全部仔细核对过,尽请放心使用。
2、二级学科博士点:19个第3批博士、硕士学位授权审核(1986,批准年限,下同):北京大学、中国社科院社会学所第4批博士、硕士学位授权审核(1990):南开大学(随即因故撤销,未实际招生)第5批博士、硕士学位授权审核(1993):中国人民大学第6批博士、硕士学位授权审核(1996):南京大学第7批博士、硕士学位授权审核(1998):南开大学第8批博士、硕士学位授权审核(2000):上海大学、中山大学第9批博士、硕士学位授权审核(2003):清华大学、吉林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武汉大学第10批博士、硕士学位授权审核(2006):复旦大学、华东理工、华中科技、厦门大学、河海大学第11批博士、硕士学位授权审核(2011):中央民族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3、博士后流动站12个:北大(1986);社科院、人大(1998);南大、南开、上大(2003);中山、复旦、清华(2007);华中师大、吉大、华东理工(2009)4、教育部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中国社会与发展研究中心(北大,2000)、社会学理论与方法研究中心(人大,2000)5、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北大(1988);人大(2002);南大、上大(2007)6、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北大、人大(2007)7、本科点:94个(截至2012年3月)东北区(14)——吉林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北华大学、吉林农业大学、延边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黑龙江大学、黑龙江科技学院——沈阳师范大学、东北财经大学——内蒙古大学、内蒙古师范大学、呼伦贝尔学院华东区(27)——上海大学(大类招生)、复旦、华东师大、华东理工、同济、华东政法、上海政法、上海财经——南京大学(大类招生)、东南大学(大类招生)、南农、南师、江南大学、苏大(隔年招生)——山东大学、中国海洋大学(2003年获批,但未实际招生)——浙江大学(大类招生)、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安徽大学、安徽师范大学、淮北师范大学——江西财经大学、南昌理工学院、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大类招生)——厦门大学、福州大学、华侨大学华中区(12)——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华中农业大学、中南民族大学、湖北民族学院、湖北民族学院科技学院——湖南师范大学、中南大学(大类招生)、湘潭大学——河南师范大学、安阳师范学院华北区(16)——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大类招生)、中国人民大学、中央民族大学、中国农业大学、中央财经大学、中国政法大学、中国青年政治学院、中国传媒大学、北京工业大学(大类招生)、中华女子学院——山西大学(隔年招生)、山西师范大学——南开大学、天津理工大学——中央司法警官学院华南区(7)——中山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广东海洋大学、广东商学院——广西师范大学、广西民族大学——海南大学三亚学院西北区(10)——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陕西师大(隔年招生)、延安大学——兰州大学、西北民族大学、西北政法大学——青海师大(2006年获批,但未实际招生)——新疆大学(隔年招生)——宁夏大学西南区(8)——云南大学、云南民族大学、云南师范大学——成都理工大学、四川警察学院——重庆工商大学、四川外语学院——贵州民族学院国际合作:北师大-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国际学院(2006年开始招生,未计入上述统计)附录1:历年社会学本科点设立情况(当年批准,第2年开始招生)批准年度开设学校累计总加1980 上海大学、南开大学、东北师范大学 3 3 1981 中山大学(1984年开始招本科生) 1 4 1982 北京大学 1 5 1983 山东大学(1986年开始招本科生) 1 6 1986 武汉大学(当年就开招本科生)、复旦大学 2 81987 浙江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沈阳师大(后停招,1993年重建)3 111988 华中科技大学、南京大学、贵州民族学院 3 14 1989 吉林大学 1 15 1990 01991 01992 华中农业大学、陕西师范大学 2 17 1993 华中师范大学、新疆大学、杭州大学(已并入浙大) 2 19 1994 中国农业大学 1 20 1995 兰州大学、山西大学、成都理工大学、南京农业大学 4 24 1996 黑龙江大学、安徽大学、云南大学 3 27 1997 苏州大学、江南大学、福州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4 31 1998 哈尔滨工业大学、湖南师范大学 2 331999 中南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吉林农业大学、中央民族大学4 372000 东南大学、中南民族大学、广西师范大学、广西民族大学、西北民族大学5 422001 云南民族大学 1 432002 厦门大学、同济大学、中央财经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内蒙古师范大学、华东政法大学、杭州电子科技大学7 502003 西安交通大学、中国传媒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中国海洋大学、内蒙古大学、东北财经大学、北华大学、南京师范大学、湘潭大学、西北政法大学10 602004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安徽师范大学、江西财经大学、江西科技师范学院4 642005 清华大学、中央司法警官学院、上海政法学院、淮北师范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广东海洋大学、海南大学三亚学院、湖北民族学院(04年开始招生,05年教育部追认批准)、湖北民族学院科技学院(无正式批文,但一直在招生)9 732006 山西师范大学、四川警察学院、青海师范大学 3 762007 华东理工大学、中华女子学院、延边大学、安阳师范学院、广东商学院5 812008 北京工业大学、南昌理工学院 2 832009 哈尔滨工程大学、河南师范大学、天津理工大学、延安大学、重庆工商大学、华侨大学、云南师范大学7 902010 黑龙江科技学院、四川外语学院 2 92 2011 宁夏大学、呼伦贝尔学院 2 94附录2:社会工作专业硕士(MSW)学位点(58个,截止2010年10月)1 安徽大学2 安徽师范大学 2010年新增3 北京大学4 北京师范大学5 长春工业大学6 福建师范大学7 福州大学 2010年新增8 复旦大学9 广西师范大学10 广西师范学院 2010年新增[size=+0]11 贵州大学12 河北大学 2010年新增13 河海大学 2010年新增14 华东理工大学15 华东师范大学 2010年新增16 华中科技大学17 华中农业大学18 华中师范大学19 吉林大学20 吉林农业大学 2010年新增21 江西财经大学22 兰州大学 2010年新增23 辽宁大学 2010年新增24 内蒙古师范大学25 南京大学26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10年新增27 南京理工大学 2010年新增28 南京农业大学 2010年新增29 南京师范大学 2010年新增30 南开大学31 清华大学(含北京协和医学院)32 山东大学34 上海大学35 沈阳师范大学 2010年新增36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37 四川大学38 苏州大学39 武汉大学40 武汉科技大学 2010年新增41 西北大学42 西北民族大学 2010年新增43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0年新增44 西北师范大学45 西南财经大学 2010年新增46 西南大学47 厦门大学48 云南大学 2010年新增49 云南民族大学 2010年新增50 浙江师范大学51 郑州大学52 中国人民大学53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54 中南大学 2010年新增55 中南民族大学 2010年新增56 中山大学58 重庆大学 2010年新增附录3:社会学(030301)国家重点学科/博士点/硕士点(截止2011年3月)一级国家重点学科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二级国家重点学科南京大学上海大学二级国家重点(培育)学科中山大学一级学科博士点(15个)北京大学南开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中山大学复旦大学(2011新增)华东理工大学(2011新增)华中科技大学(2011新增)吉林大学(2011新增)南京大学(2011新增)上海大学(2011新增)中央民族大学(2011新增·原人类学博士点)华东师范大学(2011新增·原人口学博士点)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破格新增·原一级硕士点)二级学科博士点(4个)河海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武汉大学厦门大学一级学科硕士点(69个)安徽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河海大学华东理工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华中农业大学兰州大学南京大学南开大学清华大学上海大学四川大学厦门大学云南大学云南民族大学中国农业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社科院社会学所中南大学中山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北京工业大学(2011新增)北京市委党校(2011新增)东北师范大学(2011新增)福建师范大学(2011新增)贵州民族学院(2011新增)黑龙江大学(2011新增)黑龙江省社科院(2011新增)湖南师范大学(2011新增)华东师范大学(2011新增)吉林大学(2011新增)济南大学(2011新增)江苏省委党校(2011新增)江西财经大学(2011新增)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新增)南京农业大学(2011新增)南京师范大学(2011新增)山东大学(2011新增)山西大学(2011新增)山西师范大学(2011新增)陕西师范大学(2011新增)上海社会科学院(2011新增)沈阳师范大学(2011新增)四川省社科院(2011新增)苏州大学(2011新增)天津师范大学(2011新增)武汉大学(2011新增)西安交通大学(2011新增)西北大学(2011新增)西北民族大学(2011新增)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1新增)西北师范大学(2011新增)西南大学(2011新增)云南师范大学(2011新增)浙江师范大学(2011新增)中国青年政治学院(2011新增)中国政法大学(2011新增)中南财经政法大学(2011新增)中央财经大学(2011新增)中共中央党校(2011新增)广西师范学院(2011新增·原民俗学硕士点)上海师范大学(2011新增·原民俗学硕士点)赣南师范学院(2011新增·原民俗学硕士点)西南财经大学(2011新增·原人口学硕士点)广东省社科院(2011新增·原人口学硕士点)东南大学(2011破格新增·原社会学本科点)重庆工商大学(2011破格新增·原社会学本科点)二级学科硕士点(25个)安徽师范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北京师范大学长春工业大学东北财经大学福州大学广西大学广西民族大学广西师范大学贵州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河北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吉林农业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山东理工大学上海财经大学天津理工大学同济大学浙江大学郑州大学中国海洋大学中国人民公安大学中南民族大学国内社会学硕士、博士点大全2006-08-24 15:51 点击次数:6486来源:中国在职研究生网东北区:吉林大学、沈阳师大、哈工程、哈工大、内蒙古师大、吉林工学院(长春工业大学)、东北师大、吉林农业大学、黑龙江社科院、东北财经大学、黑龙江大学华东区:安徽大学、福建师大、苏州大学、厦门大学、浙江师大、福州大学、华东理工大学、上海大学、复旦大学、华东师大、南京大学、山东大学、浙江大学、南京师大、南航、河海、南理工、南农(与江苏社科院联合培养)、上海社科院、安徽师大、江苏省委党校、上海财经大学、江西财大、中国海洋大学、济南大学、山东理工大学、同济大学华中区:湖南师大、华中农大、华中师大、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郑州大学、中南大学、中南民族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华北区:山西师大(与山西社科院联合培养)、山西大学、北大、清华、南开、中央民族大学、北师大、人大、中国农业大学、中国社科院社会学所、中央党校、北京市委党校、北京工业大学、北京科技大学、中央财经大学、中国人民公安大学、中国政法大学、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河北大学、天津理工大学、天津师范大学华南区:中山大学、广西师大、广西大学、广西民族学院西北区:陕西师大、兰州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西北民大、西北大学、西北师大、西安交通大学西南区:云南大学、云南民族大学、四川大学、四川社科院、西南大学(原西南师大)、云南师范大学、贵州大学、贵州民族学院备注:1、以上截止2006年1月25日教育部“第十批学位授权学科名单”公布后,其中不包括体育人文社会学和教育社会学(因其代码非030301),共计87个招生单位,全部仔细核对过,尽请放心使用。
武汉大学社会保障专业培养方案

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一、专业代码、名称专业代码:110303专业名称:劳动与社会保障(公共经济与社会保障)(Labor and Social Security)。
二、专业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通晓中外劳动和社会保障理论与实务,专业基础知识扎实,业务知识面宽,能从事劳动就业、人力资源管理、社会保障与商业性保险运作和管理,并具有理论研究能力和教学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
毕业后可在政府劳动与社会保障部门、政府政策研究部门、政府公共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企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部门、金融性公司、保险公司及其它公共经济部门从事实际工作,以及在有关的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从事研究和教学工作。
三、专业特色和培养要求本专业以“新”为特色,不断改革和完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该专业另一特色是它拥有硕士点和博士点、全国唯一的国家级重点学科和唯一的国家级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唯一的一个国家级“985工程”社会保障研究创新基地,它所培养的人才要求系统掌握一门外语,具有从事公共经济管理和劳动与社会保障实际工作的能力和研究工作的潜能。
四、学制和学分要求学制:4年。
学分要求:140学分。
五、学位授予授予管理学学士学位。
六、专业主干(核心)课程、双语课程、特色课程学科基础课程:高等数学F、管理学、公共管理、公共政策、西方经济学、公共经济学、社会保障概论、行政学原理、公共事业管理概论、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
其他主干课程:劳动经济学、社会保险、公共财政与税务、公共金融与投资、社会保障基金管理、保险学、保险精算、风险管理、社会福利与社会救济、经济法、劳动法与社会保障法、社会统计学、薪酬管理、社会保障制度国际比较、线性代数D等。
特色课程:社会保障概论、保险精算国家级精品课程:社会保险、公共管理七、主要实验和实践性教学要求部分课程实习、社会调查、毕业实习、毕业论文等。
八、毕业生条件及其他必要的说明修满140学分,必修课程及其他主干课程全部合格,英语水平达到学校规定的要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硕士点高校(71)高校名称研究方向
安徽财经大学(01)社会保障理论
(02)社会保障基金
(03)农村社会保障
安徽师范大学(01)社会保障理论与实践
(02)中国社会保障史
(03)社会保障基金管理
北京大学(01)社会保障
(02)社会福利
(03)社会工作
(04)社会政策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01)社会政策
北京交通大学(01)社会保险
(02)就业与失业保险
(03)社会福利与社会救助
北京师范大学(01)社会保障理论与国际比较
(02)社会保障政策与实务(01)按专业招生不分方向
长春工业大学(01)社会保障资源管理研究
(02)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研究
(03)非政府组织发展研究
大连理工大学(01)中国二元经济结构的社会保障研究
(02)养老和医疗保险研究
(03)失业保险与再就业研究
(04)社会保障法律法规研究
(05)社区社会保障研究
东北大学(01)社会保障理论与政策
(02)社会救助与慈善事业
(03)社会保障管理
东北财经大学(00)不区分研究方向
东北师范大学(01)社会保障原理与社会政策
(02)社会保障基金管理
(03)社会保险理论与实务
(01)社会保障国际比较
(02)社会保险理论与实务
(03)社会救助与社会福利
(04)社会保障基金管理
(05)社会保障精算研究
东南大学(01)医疗保险统计与精算
(02)医疗保险与医疗服务管理
(03)社会医疗保障制度研究
福建师范大学(01)劳动经济学
(02)社会保障学
(03)人力资源管理
复旦大学(01)社会保障
广西民族大学(01)社会保障理论与政策
(02)社会保障与社会经济发展
(03)社会保障基金管理
广西师范大学(01)社会保障理论
(02)社会保障政策与实务
(03)社会保障法
贵州大学(01)社会保障政策与法律研究
(02)社会保障制度与改革发展
(03)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研究
河北大学(01)公共财政与社会保障资金运营
(02)劳动就业理论与政策
河北经贸大学(01)中国社会保障理论研究
(02)社会保障管理创新
(03)特殊群体社会保障
河海大学(01)社会保障理论与实践
(02)社会救灾救济管理
(03)社会保障基金管理
(04)老年社会保障
河南大学(01)社会保障的理论与政策
(02)工会建设与劳动关系
(03)就业与社会保障基金
黑龙江大学(00)不区分研究方向
湖南师范大学(01)社会政策与社会保障理论研究
(02)社会发展与社会保障基金管理研究
华东理工大学(01)社会保障理论
(02)社会保障政策与实务
(03)社会工作理论与实践
华东师范大学(01)社会保障理论与政策
(02)比较社会保障制学
(03)社会保障基金及管理
(04)社会保障研究方法
(05)劳动关系
华东政法大学(00)不区分研究方向
华中科技大学(01)社会保障政策
(02)社会保障理论
(03)社会保障制度
(04)社会保障经济学
(05)社会保障管理学
华中农业大学(01)农村社会保障
(02)中外社会福利思想
华中师范大学(01)中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研究
(02)社会保障基本理论与政策
(03)中外社会保障制度化
吉林大学(01)社会保障原理与社会政策
(02)劳动与社会保障基金管理
(03)社会保险理论与实务
江西财经大学(02)社会保险基金管理
(03)社会救助与福利政策辽宁大学(00)不区分研究方向
南昌大学(01)社会保障理论研究与应用
(02)社会保障政策研究
(03)社会保障基金管理
南京大学(01)社会保障理论与制度
(02)社会福利
(03)社会政策
(04)劳动人事管理
(05)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
南京农业大学(01)社会保障理论与制度
(02)农村社会保障
(03)劳动与就业保障
南京师范大学(01)社会保障理论与实务
(02)社会福利与社会工作
(03)劳动与就业
南开大学(01)社会保障理论
(02)老年社会保障
(03)社会救助与社会福利
山东财政学院(01)社会保障理论与制度
(02)农村社会保障
(03)社会保障基金与管理
山东大学(01)社会保障
(02)社会政策
山东经济学院(01)社会保障基金管理与投资
(02)社会保障政策与管理
(03)住房社会保障研究
山西财经大学(01)社会保障理论与制度
陕西师范大学(01)社会保障理论与政策研究
(03)社会保障基金管理
上海财经大学(01)社会保障基金管理(03)社会保障国际比较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01)社会保障政策与实务研究
(02)社会保障定量分析及其研究
(03)社会保障理论与国际比较研究
上海交通大学(01)社会保障制度与政策
(02)比较社会保障
沈阳师范大学(01)社会福利
(02)社会保险
(03)社会保障统计
(04)社会保障政策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01)社会保障理论与制度模式
(02)老年社会保障研究
(03)工伤与医疗保障研究
(04)就业保障研究
(05)社会保障统计与精算
(06)社会福利与社会工作
四川大学(01)社会保障理论与实务
(02)社会保障基金管理
(03)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
(04)社会保障法研究
(05)社会保险与商业保险研究
苏州大学(01)社会保障理论研究
(02)社会保障制度与政策
(03)社会保障基金管理
(04)劳动力市场与就业保障
天津财经大学(00)不区分研究方向
天津大学(01)09120404
(02)09120404
(03)09120404
(04)09120404
(05)09120404
(06)09120404
(07)09120404
(08)09120404
同济大学(01)社会保障理论与方法
(02)社会保障基金与管理
(03)社会福利与社会救助
武汉大学(01)社会保障基本理论与政策
(02)社会保障经济与金融
(03)社会保障制度与经济发展
(04)社会保障基金管理
(05)社会保障与公共财政
(06)保险与保障
(07)风险管理
(08)企业年金
(09)农村社会保障
武汉科技大学(01)社会保障理论与政策
(02)社会保障基金投资与管理
(03)劳动就业与失业保险
西安交通大学(01)社会保障统计与精算
(02)社会保障理论与政策
西北大学(00)不区分研究方向
西南财经大学(01)社会保险理论
(02)社会保险基金管理
(03)企业年金研究方向
西南交通大学(01)社会保险与社会救济
(02)社会保障与社区建设
(03)弱势群体研究
(04)社会保障定量分析与信息系统开发
厦门大学(02)社会保障基本理论
(03)社会保障基金管理
云南财经大学(01)民族地区社会保障
(02)劳动力市场完善
(03)非公有制劳动关系
(04)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
(05)社会保障与薪酬
云南大学(01)社会保障理论研究
(02)社会保障管理与社会政策
浙江财经学院(01)社会保障理论与政策
(02)农村社会保障
(03)劳动安全与工伤保险
浙江大学(00)不区分研究方向
郑州大学(01)社会保障理论与实务
(02)社会福利与救助
(03)比较社会政策
中国农业大学(01)社会保障与公共政策
(02)农村社会保障与社会工作
(03)城乡人口互动与劳动就业
(04)社会安全与反贫困
中国人民大学(00)无
中国社会科学院
研究生院
(01)社会保障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00)不区分研究方向
中南大学(01)社会保障理论与政策
(02)公民社会与NGO治理
中央财经大学(01)社会保障理论
(02)社会保障基金管理
重庆大学(01)社会保障与社会工作
(02)社会保障与减灾
社会保障专业全国博士点一览(截止2007年)(12)学校研究方向
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社会保障理论与政策中国社会保障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社会保障制度比较分析社会保障经济学
社会保障与金融
社会保障政策与管理
北京师范大学管理学院
社会保障理论与政策
信用与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
北京师范大学
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研究所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
社会保障
武汉大学
社会保障研究中心
社会保障理论与政策社会保障与公共财政
农村社会保障
就业促进与社会保障社会保障制度与经济发展社会保障基金管理
社会保障精算
生活质量评价体系
社会经济风险与社会安全
华中科技大学社会学系
社会保障理论社会保障政策研究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医疗保险与医院管理社会保障基金财务
西南财经大学
保险学院
社会保险与经济保障中山大学
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
不分方向
厦门大学公共管理系
社会保障理论社会保障政策分析
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社会保障模式识别与政策仿真区域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创新
东北大学
文法学院
社会保障理论与实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