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童年》教学课件
寻找童年PPT教学课件

4
** 照相是对事物真实的反应, 符号是抽象地指称事物。
** 由此可见出:中国画重写意,重神似, 西洋画则重写实,重形似。
5
谢谢指导!
第五章 海洋开发 第四节 海洋空间的开发利用
一、海洋空间开发利用的特、海洋空间特点:
海上: 多变的海洋气象和海水运动
缺点:
黑暗、高压、低温、缺氧 深海:
海水腐蚀性强、海冰破坏性大
海洋空间广阔,便于立体利用
优点: 地价便宜,不需搬迁人口
海洋开发 具有高技 术难度、 高资金投 入、高风 险的特点
海底隐蔽性能好,温度、压力比较稳定
一、海洋空间开发利用的特点和意义
(3)海洋空间开发利用方式 交通运输: 海洋运输、海底隧道、海上机场、海底管道等 生产空间: 海上电站、海上石油开发、海上牧场(海水养殖)等 储存空间: 海底仓库、海洋废物处理场等
丰子恺被国际友人誉为“现代中 国最像艺术家的艺术” 。
丰子恺
发现了映在水门汀上的竹影: “啊!好看啊!中国画!”
用木炭在水门汀上参参差差地描出许多竹叶来。 “这一枝很像校长先生房间里的横幅呢!” “这一丛很像我家堂前的立轴呢!” “这是《芥子园画谱》里的!” “这是吴昌硕的!”
父亲评价:“这是管夫人的!”
二、海洋空间开发利用的主要方式:
(4)海洋交通运输方式的变化
二、海洋空间开发利用的主要方式:
2、围海填海造陆
概念: 利用堤坝将一片海域与海洋隔开,并将
(1)围海造陆:
堤内的海水排干,形成封闭的陆地
典型 国家:
荷兰、1/5国土围海造陆获得
在沿岸浅海水域,通过砂石、泥土和废 概念: 料建造陆地
(2)填 海造陆: 典型 澳门、一半土地填海造陆 地区: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23课《童年的发现》优质教案+阅读训练

23.童年的发现备课素材【教材分析】这是前苏联作家费奥多罗夫写的一篇儿童文学作品。
本课讲的是作者童年时的一个发现,反映了儿童求知若渴的特点和惊人的想象力。
文章以第一人称叙事,以一个儿童的眼光去思考和探索人的起源这个科学性很强的问题。
文章展示了“我”对这个问题思考与探究的过程,即从“迷惑不解”到“似懂非懂”到“独立发现”到“得到证实”。
课文先概述了作者童年时的发现,然后具体叙述这项发现的经过,最后写这个发现在几年后老师讲课时得到证实。
课文的重点是写作者童年时发现胚胎发育规律的过程。
这个过程大体经历了三个相互联系的阶段:先是梦中飞行;由梦中飞行引出了为什么会在梦中飞行及老师对此所作的解释;由老师的解释引出了人究竟是怎么来的疑问以及对这个疑问的大胆猜想,这个猜想就是作者的童年发现。
作者语言幽默,对自己童年的发现颇引以自豪,对因童年的发现而被老师误解有一丝的愤懑。
选编本课的目的,是通过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作者童年时代的求知欲望、探究精神和大胆的想象,体会作者回忆童年生活时自豪和愤懑交织的情感;感受作者语言的幽默;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培养想象能力。
教学本课的重点是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感受人物的特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体会课文幽默风趣的语言风格。
【作者介绍】阿·阿·费奥多罗夫·达维多夫 (1828-1903),俄国儿童文学作家、曾是莫斯科国立A.H.柯西金纺织大学实用艺术系教授、苏联美术科学院通讯院士。
其编著的资料集《伊·伊·列维坦:书信、文件与回忆》(回忆录部分出版时名为《回忆列维坦》)是研究俄罗斯最伟大的抒情风景画大师列维坦必备的最基本的资料汇编。
费奥多罗夫是一个公爵的私生子,1828出生。
中学毕业后进入敖德萨贵族学校学习。
1852年在毕业考时他与一个教员发生激烈辩论,愤而离开学校。
从1854年起,费奥多罗夫在几所中学任史地教员。
四年级上册小学综合实践教学设计-7.1寻找长辈童年的游戏|教科版

四年级上册小学综合实践教学设计-7.1寻找长辈童年的游戏|教科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了解和描述长辈童年时期的游戏,对比现代游戏,理解时代变迁对游戏方式的影响。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采访、调查、小组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信息收集、整理、表达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传承意识,增进对长辈的理解和亲情。
教学内容长辈童年游戏的介绍:介绍跳绳、踢毽子、捉迷藏等传统游戏。
时代变迁对游戏的影响:探讨科技发展如何改变游戏方式。
采访与调查:组织学生采访长辈,了解他们童年的游戏。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培养学生对传统游戏的了解和兴趣。
难点:引导学生理解时代变迁对游戏的影响。
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游戏道具(如跳绳、毽子)。
学具:采访记录表、调查问卷。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传统游戏图片,引发学生对长辈童年游戏的兴趣。
2. 游戏介绍:介绍跳绳、踢毽子等传统游戏,让学生了解并体验。
3. 采访调查:组织学生采访长辈,记录他们童年的游戏。
4. 小组讨论:学生分享采访结果,讨论时代变迁对游戏的影响。
板书设计中心:课程“寻找长辈童年的游戏”。
左侧:列出教学目标、重点与难点。
右侧:展示传统游戏图片和采访调查的关键点。
作业设计小组作业:每组制作一份关于传统游戏与现代游戏对比的报告。
课后反思教师反思:评估学生对传统游戏的理解程度,调整教学方法。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对课程的反馈,了解他们的学习体验。
本教学设计旨在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深入了解长辈童年的游戏,培养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传承意识。
通过采访、调查和小组讨论,学生将提升信息收集、整理和表达能力。
课程内容丰富,注重实践与理论相结合,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进对长辈的理解和亲情。
采访与调查的详细说明1. 采访准备培训:在采访前,对学生进行简短的培训,教授基本的采访技巧,如如何提问、如何记录等。
采访提纲:提供采访提纲,包括开放式和封闭式问题,如“您小时候最喜欢的游戏是什么?”、“您觉得现在的游戏和您小时候的游戏有什么不同?”等。
小学音乐湘文艺版五年级下册《(听赏)童年的回忆》优质课教案公开课教案讲课比赛获奖教案D001

小学音乐湘文艺版五年级下册《(听赏)童年的回忆》优质课教案公开课教案讲课比赛获奖教案【名师授课教案】教学内容:《童年的回忆》教材分析:钢琴曲《童年的回忆》是一首通俗的轻音乐作品,清新优美,通俗易懂,学生可能比较熟悉,能够在聆听过程中引起情感共鸣,体验童年回忆是多么的温馨亲切。
同时,欣赏过程中还蕴含着培养学生感受单曲式结构的能力。
乐曲为三段体结构,每一段的旋律由于不同的速度变化,使音乐主题都能明显的表现出来,是帮助学生感受速度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的一个很好的教学材料。
在本册第二课里,已经对乐曲的曲式结构进行了简要的介绍与说明,这节课,通过让孩子们找寻三种不同的音乐主题,让学生实践用动作、简单图形、字母来记录音乐结构的方法。
学情分析:五年级大部分学生都非常天真可爱,对于音乐也极其热爱。
性格比较活泼,接受能力也教强,但在音乐技能、知识、情感表达方面都有欠缺。
因此我在教学中牢牢把握住情感这条原则,不时点燃学生的情感火花,有效地打开学生的心灵之窗,使其在情感的勃发与激动中,享受美感,陶冶情性。
媒体与技术资源分析:本节课运用希沃5软件进行授课,在课堂中我运用了各种信息技术从而增加学生的兴趣。
如:在课堂导入环节,我运用软件Movie Maker,将找到的童年游戏图片和这节课的音乐柔和起来,做成视频,插入到软件希沃5,学生在观看时,一下就能想到很多游戏就是他们自己童年时玩过的,激发了学生的兴趣;除了插入视频,艺术字等基本操作,我还运用了板演,加入课堂活动,让学生自己上来板演选择题,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在讲授乐曲结构时,我运用了希沃5里的蒙层技术,在和老师互动时进行展示乐曲结构。
教学目标1. 情感态度价值观:能认真聆听钢琴曲《童年的回忆》,感受童年生活的甜美与欢乐。
2. 过程与方法:感受不同速度在音乐中的表现。
最新人教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第7单元名师课件

成果一
点击输入需要填写的内容,或者通过复制文本之后,在 此选框中选择粘贴,请言简意赅,简单总结即可,不要 填入过多内容
成果二
点击输入需要填写的内容,或者通过复制文本之后,在 此选框中选择粘贴,请言简意赅,简单总结即可,不要 填入过多内容
成果三
点击输入需要填写的内容,或者通过复制文本之后,在 此选框中选择粘贴,请言简意赅,简单总结即可,不要 填入过多内容
展望二
点击输入需要填写的内容,或者通过复制文本之后,在此选框中选择粘贴, 请言简意赅,简单总结即可,不要填入过多内容
展望三
点击输入需要填写的内容,或者通过复制文本之后,在此选框中选择粘贴, 请言简意赅,简单总结即可,不要填入过多内容
堂
1、回顾本节课所学知识,熟练 掌握知识要点。 2、完成课后练习题。
添加文本信息
点击输入需要填写的内容,或者通过复制文本之后,在此选框中选 择粘贴,请言简意赅,简单总结即可,不要填入过多内容
个人工作职责
一
点击输入需要填写的内容,或者通 过复制文本之后,在此选框中选择 粘贴,请言简意赅,简单总结即
可,不要填入过多内容
二
点击输入需要填写的内容,或者通 过复制文本之后,在此选框中选择 粘贴,请言简意赅,简单总结即
可,不要填入过多内容
三
点击输入需要填写的内容,或者通 过复制文本之后,在此选框中选择 粘贴,请言简意赅,简单总结即
可,不要填入过多内容
四
点击输入需要填写的内容,或者通 过复制文本之后,在此选框中选择 粘贴,请言简意赅,简单总结即
可,不要填入过多内容
工作岗位认知
认知一
点击输入需要填写的内容,或者通过复制文本 之后,在此选框中选择粘贴,请言简意赅,简
高尔基《童年》ppt课件

高尔基在作品中注重细节描写,通 过对人物动作、语言、心理等方面 的细腻刻画,使读者更加深入地了 解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独特叙事角度和语言运用
1 2
儿童视角叙事 作品采用第一人称儿童视角叙事,通过主人公阿 廖沙的眼睛展现周围世界,使读者更加真实地感 受到儿童的心灵世界。
生动形象的语言 高尔基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以简洁明快的笔触 描绘出丰富多彩的生活场景和人物形象。
《童年》创作背景
早在19世纪90年代,高尔基就有撰 写传记体作品的念头。
有一次,列宁对高尔基说:“您应 当把一切都写出来,老朋友,一定 要写出来!这一切都是富有极好的 教育意义的,极好的!”
《童年》是高尔基自传体小说三部 曲中的第一部 。
在1908年至1910年间,列宁到高 尔基在意大利卡普里岛的寓所做客, 高尔基不止一次地向他讲起自己的 童年和少年的生活。
坚韧不拔的精神
作品中的人物在面临困境 时,展现出坚韧不拔、积 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对读 者具有深刻的启示意义。
05
知识拓展:高尔基 其他重要作品介绍
《在人间》内容简介及主题思想
内容简介
小说描述了主人公阿廖沙(高尔基的乳名)1871年到 1884年的生活。这段时期他为了生活,靠与外祖母一起 摘野果出去卖糊口,他当过绘图师的学徒,在一艘船上 干过洗碗工,还做过圣像作坊徒工。在人生的道路上, 他历尽坎坷,与社会底层形形色色的人们打交道,但他 一有机会就阅读大量的书籍。生活的阅历和大量的阅读 扩展了阿廖沙的视野,他决心“要做一个坚强的人,不 要为环境所屈服”。他怀着这样的坚定信念,离开家乡 奔赴喀山。
结合《童年》的主题和现实意 义,谈谈如何在当今社会中关 注和改善儿童成长环境。
THANKS
高尔基童年ppt课件

故事梗概:
• 阿廖沙三岁时,失去了父亲,母亲瓦尔瓦拉把他寄养在
外祖父卡什林家。外祖父家住在尼日尼——诺弗哥罗德
城。外祖父年轻时,是一个纤夫,后来开染坊,成了小
业主。阿廖沙来到外祖父家时,外祖父家业已经开始衰
落,由于家业不景气,外祖父变得也愈加专横暴躁。阿
廖沙的两个舅舅米哈伊尔和雅科夫为了分家和侵吞阿廖
名著,作为贯穿古今文化的纽带,是人类精神的财富:施耐庵的《》体现 着封建时代被剥削被压迫人们英勇的反抗精神;吴承恩的《》以神话小说揭 露人们对统治阶级的强烈叛逆精神。鲁迅的《朝花夕拾》体现着人与人之间 的亲情和对故乡的怀念;冰心的《繁星 春水》诉说着母爱和亲情的伟大;高 尔基的《》展示了少年时代的艰苦和统治阶级的黑暗;莎士比亚的《威尼斯 商人》揭露了人与人之间的冷漠和残忍。走进文学名著,就是走进人类文化 的家园,让您感受不同文化的魅力;走进文学名著,就是走进世界伟人的人 生,让您感受到伟人的思想艺术和风采。
精品课件
• 母亲婚后生活是不幸福的,她经常挨后父打。贫困和 疾病,吞蚀着她的美丽。由于她心境不好对阿廖沙常 常表现出冷酷和不公平。
• 阿廖沙在家中感受不到温暖,在学校也受歧视和刁难 。因此,在阿廖沙的心灵中,“爱”的情感渐渐被对 一切的恨所代替。由于和后父不合,阿廖沙又回到外 祖父家中,这时外祖父已经全面破产!他们的生活也越 来越困苦。为了糊口阿廖沙放学后同邻居的孩子们合 伙拣破烂卖。同时,也感受到了友谊和同情。但这也 招致学校的非难。他以优异的成绩读完了三年级,就 永远地离开了学校课堂。
精品课件
池塘边的榕树上知了在声声叫着夏天 操场边的秋千上只有蝴蝶停在上面 黑板上老师的粉笔还在拚命唧唧喳喳写 个不停 等待着下课等待着放学等待游戏的童年
《童年的发现》教学设计(公开课用)

《童年的发现》教学设计平湖四小陆桂琼教学目标:1、学会 14 个生字,会认7 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胚胎、祸患、滑翔、天赋、妨碍、岂止、痴迷、厘米、羞愧、幸亏、驱逐、随心所遇、运转自如、绞尽脑汁”等词语。
读读记记“澄澈、困窘”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领悟作者童年是求知若渴、寻根究底和大胆想象的精神。
4、激发学生探究兴趣、培养想象能力。
教学重难点:1、引导学生入情入景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感受人物特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理解“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明与发现,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危险”等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课时: 2 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习本课生字,理解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理清课文脉络。
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1、童年是人一生中最天真烂漫的时节,在玩乐的时候常常有一些有趣的发现。
今天,让我们走进童年去寻找童年的发现吧!(板书:8 童年的发现)学生齐读课题。
2、读了这个题目,你有什么疑问?(学生交流,教师梳理问题。
)师:同学们都是爱动脑筋的好孩子,让我们带着(“我”的发现是什么?是怎么发现的?)这两个问题走进课文,去寻求答案吧!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注意读正确流利。
2、课件出示生字词,认读并理解词语。
3、学生再读课文想想课文重点写了什么事。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1、再读课文,想想作者围绕“童年的发现”先讲了些什么?再讲了什么?最后讲了什么?(课文先概述了作者童年的发现,然后具体叙述这项发现的经过,最后讲了这个发现在几年后老师讲课时得到了证实。
)2、激趣朗读。
师:作者的发现非常有趣,请同学们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段落有感情地朗读。
四、阅读理解“‘我’发现了什么?”1、“我”童年的发现是什么?请同学们在课文中找出有关的句子,并用“—”画出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游戏是儿童的正当行为, 玩具是儿童的天使。
—— 鲁迅
想一想,说一说: 你们在成长道路上,可有过类似
本文中的有趣游戏?并谈一谈你认为它“美” 在哪里?
2020/5/21
2020/5/21
1
课文欣赏:
思考:(1) 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2) 文中充满童真童趣,它是怎样表 现出来的?
(3) 文中的“爸爸”是以一个什么身 份出现的? (4) 你怎样看待游戏与艺术的关系?
丰子恺被国际友人誉为“现代中 国最像艺术家的艺术” 。
2020/5/21
丰子恺
发现了映在水门汀上的竹影: “啊!好看啊!中国画!”
用木炭在水门汀上参参差差地描出许多竹叶来。 “这一枝很像校长先生房间里的横幅呢!” “这一丛很像我家堂前的立轴呢!” “这是《芥子园画谱》里的!” “这是吴昌硕的!”
2020/5/21
寻找童年
白头发的老阿公, 来到村外小河边, 走一走,看一看。 我问阿公寻什么, 他说他在寻童年。 童年,童年多么留恋! 童年再也找不回。
丰子恺简介
2020/5/21
丰子恺(1898~1975),浙江桐乡人 。名仁,又名婴行。他是我国现代 著名的漫画家、文学家、美术和音 乐教育家。他的漫画风格独特,富 有创意,内涵深刻,耐人寻味。他 的散文在文学史上影响也很大,主 要作品有:《缘缘堂随笔》、《缘 缘堂再笔》、《甘美的回忆》《率 真集》等。
4
2020/5/21
** 照相是对事物真实的反应, 符号是抽象地指称事物。
** 由此可见出:中国画重写意,重神似, 西洋画则重写实,重形似。
2020/5/21
5
父亲评价:“这是管夫人的!”
2020/5/21
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 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罗 丹
对于自然美的真实的爱护心,尤 为美的教育上的要务。自然是美的源 泉、艺术的源泉,亦可说是人生的源 泉。 ——丰子恺
2020/5/21
用“生活、艺术、美”三个词语进行句子仿写
例1、其实,艺术并非高不可攀,它 往往就存在于日常生活之中! 例2、在活生生的现实里有很多美的 事物,或者更确切地说,一切美的 事物只能包括在活生生的现实里。
2020/5/21
(5) 如何理解文中语句“西洋画像照相, 中国画像符号”?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看天 看月 看人影 看竹影 描竹影
2020/5/21
强烈的好奇心 细致的观察力
(童真童趣) 丰富的想象力 极强的模仿力
2
“爸爸 ”是以艺术领路人的身 份出现,他适时地利用孩子的游戏 因势利导地给孩子们上了一堂艺术 入门课。
2020/5/21
3
关于艺术的起源,有一种学说认为艺 术产生与游戏之中,当然这种“游戏”指 的是不带任何功利目的的“自由的精神游 戏”。对于孩子来说,他们的游戏可以说 和这种精神的游戏很相似,可见,在孩子 们的游戏中,往往会蕴藏他们独特的“艺 术”创造。
游戏——创新——“美”——艺
2020/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