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论文如何文采飞扬
如何使议论文有文采

如何使议论文有文采在多数同学笔下,议论文总是呆板有余,轻松不足严肃有余,活泼不足枯燥有余,文采不足。
夫子说教般的语言,枯燥呆滞的文字充塞于议论文中,这样的文章即使讲出了一番道理,终究难以讨人喜欢。
致学教育老师建议同学们要记住,在确保论点正确、语言严密、论证充分的前提下,文采斐然的议论文会有着更强的说服力。
想让议论文语言“靓”起来,就要化抽象为具体,变枯燥为生动,而修辞就是给议论文语言增色添彩的催化剂。
一、巧用比喻,增强议论的形象美议论文在于表明观点,阐明道理,而有不少观点与道理抽象而深奥,如果直截了当地分析,会让人觉得味同嚼蜡。
精彩的比喻往往能以简约的文词、生动的形象引起读者的兴趣,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请欣赏中考满分作文《选择》的`精彩片段:如果你是雄鹰,就选择蓝天如果你是海鸥,就选择大海如果你是溪流,就选择清澈如果你是腊梅,就选择清寒。
文中用雄鹰、海鸥等的选择来比喻人生的选择,形象而生动。
二、巧用引用,增添语言的文采美议论文如果能恰当地引用名言、警句、俗语等富有哲理性的语句来说理,不仅言简意赅,可增强文章的说服力,还可增加文章的文采和文化底蕴。
1.引用古诗名句,打造语言典雅美。
谈“立志”,可说“弃燕雀之小志,慕鸿鹄以高翔”谈“勤奋”,可引“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论学习要有恒心,可用“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谈“爱国”,可举“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2.引用名言警句,打造文章的思辨美。
谈“追求”,可用高尔基“一个人追求的目标愈高,他的才力就发展得越快”,还可用莱辛“对真理的追求比对真理的占有更可贵”谈“积累”,可用列宁“要成就一件大事业,必须从小事的积累做起”,还可用罗丹的“任何倏忽的灵感,事实上不能代替长期积累的工夫”……三、巧用排比,展现语言的气势美排比可增加文章气势,强化文章情感。
排比议论说理,既可以增大信息量,使文章行文紧凑,又可以增加说理的气势。
培根《谈读书》开篇就用了一组排比:“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博采,足以长才。
文章文采飞扬论文:如何让文章文采飞扬

文章文采飞扬论文:如何让文章文采飞扬如果把文章的材料谓之骨架,结构喻之神经,主题比作灵魂,那么只有优化文章的的语言,才能撑得起文章那丰满的血肉。
怎样才能丰富作文语言,读后令人赏心悦目,彰显文章艺术魅力,使文章因语言优美而文采飞扬呢?一、锤炼语言,做到鲜活传神客观事物多姿多彩,那么描绘客观事物的语言也应该生动形象,富有磁性和魅力。
写文章,仅仅做到语言通顺是不够的,要善于选用最能反映事物本质的词语,做到用词鲜活传神、富有文采。
1.精心选用动词。
要做到有文采,就要有“一字传神”的效果,就要反复比较,推敲运用词语。
老舍的《在烈日和暴雨下》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如用“奔”不用“走”,用“灌”不用“喝”,可见渴之甚,思水之切,衬托出天气酷热难耐,用词传神。
用“栽”不用“倒”,更能说明天气炎热,发病之卒,衬托出旧社会最底层劳动人民的悲惨生活。
2.精心选用形容词。
如果把作文喻为新娘,那么形容词就是新娘用的胭脂,宏观世界能使作文这个新娘更加妩媚。
精心选用形容词,定能准确描绘出事物的特征,使意象立体感。
朱自清的《春》抓住了春天的特点细致进行描写,渲染了春回大地、万象更新之盛势,把大地苏醒的景象写得鲜活动人。
如:用“朗润”写春山的光泽;用“红”写春日融融;写小草用“小”、“嫩嫩”、“绿绿的”、“软绵绵的”等词语,细腻贴切地描绘出春回大地时,春草勃发的长势、情态和特征。
3.精心选用形容词。
在给事物铺彩设色时,作者应讲究不同的事物色彩的彼此排列和配置,精心筛选具有鲜明对比色的景物,淡淡地加以点染和勾勒,让他们以彼烘此,或彼此相映衬,或相互对照和依托,从而使作文语言产生一种对比的和谐的色彩美。
二、善用修辞,增添灵气修辞是美化语言时常用的手段,正确地使用修辞手法,能够增添语言魅力,使文章语言生动形象。
如比喻手法能够化抽象为具体,拟人手法能使无生命的事物具有灵气,排比显得气势恢弘,夸张能使语言化贫瘠为丰富……课文中可以佐证的例子不胜枚举。
如何使议论文有文采

如何使议论文有文采要使议论文有文采,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努力:1.选取生动有趣的主题:选择一个引人入胜的主题能够吸引读者的兴趣,让他们对你的议论文产生兴趣。
如果主题比较普通,可以从一个特定的角度出发,独特的视角和观点能够为议论文注入一些新鲜感。
2.清晰的逻辑结构:一个好的议论文应该有清晰的逻辑结构,从引言到论点,再到论证,最后到结论,每个部分都应有明确的目的和功能。
通过合理的论证方式和条理清晰的结构,能够使读者更容易理解和接受你的观点。
3.多样化的句子结构:在写作过程中尽量避免使用过于简单和重复的句子结构,可以使用一些复杂的句子结构来增加文采。
例如,使用并列句、短语、从句等等,以增加句子的变化和层次感。
4.生动形象的描写和比喻:在议论文中,通过生动的描写和比喻能够更好地吸引读者的注意力,让他们更深刻地理解你的观点。
例如,可以用形象生动的比喻来解释抽象的概念,或者使用具体的例子来说明论点。
5.适度的文学修饰:适度的文学修饰可以为议论文增添一些文采,但要注意不要过分使用,以免影响到论点的表达和逻辑的清晰性。
可以尝试使用一些修辞手法,如比喻、象征、排比等等,但要注意用词恰当并与议论文的内容相符。
6.准确简洁的语言:文采并不意味着语言的冗长和复杂,要保持语言的准确和简洁。
避免使用过于繁琐的词汇和句子结构,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观点,能够使读者更容易理解和接受你的观点。
最后,要记住,文采并非唯一的评判标准,清晰的逻辑和准确的论证对于议论文的重要性也不可忽视。
要在追求文采的同时,兼顾其他方面的要求,使你的议论文更加全面和有说服力。
学案八 考场作文发议论要文采飞扬

学案八考场作文发议论要文采飞扬议论文的语言要求严谨、准确,在此基础上再追求文采。
有文采,是议论文发展等级的一个评分标准,是考场作文获取高分的一个有利条件。
如何让议论的语言有文采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表意有势,感情充沛1.巧用排比排比句有增强语势的作用,这是我们在作文中经常使用的一种修辞手法。
不加选择地使用,不免落入窠臼,但是根据需要,适时巧妙地使用,往往能收到与众不同的效果。
如:你是否沉浸在电视网络上获取全球天气的便利中,却早已遗忘庭前静观云展云舒的坦然乐趣?你是否醉心于轻点鼠标即知千万生物的进化历程、纲目种属,却不曾细嗅蔷薇的暗香浮动?你是否偏安于水泥森林的一隅,满足于隔着厚厚的玻璃远远地观望着自然,却未曾想过挣脱这高科技的牢笼,与天地同呼吸、共起舞?我的心啊,不知不觉中已经远离了自然。
(选自《心近,自然来》)这是文章的开头,作者选取了一组句式“你是否……,却……?”用排比的方式在读者的脑海里印入了一个个问号,引人思考,发人深省,情感上达到了拷问的作用,语意上别具气势,引发读者“看下去”的欲望。
2.连续反问反问是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以加重语气的一种修辞手法。
连续使用,有增强语势的作用。
如:不掀起事物所蒙盖的面纱,认识其内在因果,又怎能规划人生,成就一番事业呢?假如阿里巴巴集团前董事长马云没有在互联网刚兴起时,戳穿人们纷纷攘攘认为互联网没有前途的表象,从而洞察互联网必将引领购物潮流的商业模式的本质,反复思索两者之间的联系,又怎会有如今的成果呢?假如莫言没有透过表象看到人的内心世界,又怎会淋漓尽致地刻画出一个又一个鲜活的人物,给读者以心灵的震撼呢?假如斯诺登没有在工作时抹去表象,又怎会发现那惊天的阴谋呢?拨开云雾缭绕的表象方能看清事物的本质,分析其中的种种因果。
(选自《戳穿表象方能洞察本质》)这段话使用了一连串反问句式“又怎能……呢?又怎会有……呢?假如……没有……,又怎会……呢?”把讲道理与摆事实巧妙地结合在一起,语言生动,论证深刻,非常有气势。
议论文如何文采飞扬

议论文如何文采飞扬议论文如何文采飞扬远。
”重视文章的文采,自古有之。
高考语文《考试大纲》将“有文采”列为作文“发展等级”的要求之一,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和充分重视。
但是,很多同学的写作只追求记叙文、散文的文采,忽视了议论文的文采,以致把文章写得干巴巴的,无精打采,“语言无味,像个瘪三”。
实际上,议论文不仅要讲求语言准确、严谨,而且也要追求鲜明生动,富有文采,以此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有文采”的语言来自精心的打磨。
那么,如何打磨议论文的语言使之文采飞扬呢?一、表达要富于变化,句式要灵活多样首先是精当地遣词造句,丰富词汇,锤炼词语。
其次是精心地选择灵活多变的句式,如整句与散句,长句与短句,设问句与反问句等,交错运用。
这样就会使行文摇曳多姿,语言活泼舒畅,强化论证效果。
例如:“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梅花有它的情韵,白雪也有它的风采。
杨柳之婀娜、翠竹之秀丽、兰草之清幽、青松之壮美,任何事物都在大自然中展示着自己的个性,不是吗?“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万物各有自己的锋芒。
泰山雄、华山险、黄山奇、峨眉秀,牡丹雍容、荷花冰清、梅花傲骨、兰花素雅,北国万里飘雪、江南草长莺飞、塞外驼铃声声、水乡牧笛袅袅。
你能说泰山不如峨眉,牡丹胜过兰花,北国不比江南?你不能。
它们各有千秋。
你芙蓉如画柳如眉,我满屋诗书自开颜,腹有诗书气自华。
你有驰骋政坛跃马商场万丈豪情,我有小桥流水清泉明月淡泊心境。
(2004年高考河南考生《你就是一道风景》)这段文字词汇丰富而华美,词语选配精致而贴切,句式整齐而富于变化,显示了作者灵活驾驭语言的功力。
又如:大地有高山和峡谷,人间有高尚和卑下。
人世中充满着七情六欲的烟和雾。
一切亲情、友情、爱情??犹如四周八方的风笼罩着这个交错的世界。
立于天地间,谁能够脱离红尘的牵绊,谁又能抛开一切俗念?( 2003年高考湖北考生的《感情与认知》)这个开头,引入话题,语言形式上,有整句有散句,有长句有短句,增强了语言的节奏感,整齐而不呆滞,通畅而又灵活,结尾连续反问,引人深思。
议论文如何写出文采

• • • •
丛飞颁奖辞 (把时间献给孩子) 【颁奖辞】 从看到失学儿童的第一眼到被死神眷顾之 前,他把所有的时间都给了那些需要帮助 的孩子,没有丝毫保留,甚至不惜向生命 借贷,他曾经用舞台构筑课堂,用歌声点 亮希望。今天他的歌喉也许不如往昔嘹亮, 但却赢得了最饱含敬意的喝彩。
• • • •
陈健颁奖辞 (37年坚守诺言) 【颁奖辞】 一个生者对死者的承诺,只是良心的自我 约束,但是他却为此坚守37年,放弃了梦 想、幸福和骨肉亲情,淡去火红的时代背 景,他身上有古典意识的风范,无论在哪 个年代,坚守承诺始终是支撑人性的基石, 对人如此,对一个民族更是如此。
• 特别奖:勇救落水儿童的长江大学学生集 体 • 颁奖辞:他们纵身一跃,划出了人生最壮 丽的弧线;他们奋力一举,绽放出生命最 高尚的光芒。他们用青春传承了见义勇为, 用无畏谱写了一曲英雄的赞歌。
• 康巴铁汉 • 【颁奖辞】对乡亲有最深的爱,所以才不 眠不休,对生命有更深的理解,所以才不 离不弃,铁打的汉子,是废墟上不倒的柱, 不断的梁。他沉静的面孔,是高原上最悲 壮的风景。
• 生命就是龚自珍“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 春泥更护花”的献身精神, 生命就是文天 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的浩然正气,生命就是苏东坡“谁道人生 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的超脱与豁达, 生命就是杜甫“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的无奈与感伤。
• • • •
乐观就是那直上青天的一行白鹭, 乐观就是那沉舟侧畔的万点白帆, 乐观就是那鹦鹉洲头随风拂动的萋萋芳草, 乐观就是化作春泥更护花的点点落红。
• 微尘颁奖辞 • 【颁奖辞】 • 他来自人群,像一粒尘土,微薄、微细、 微乎其微,寻找不到,又随处可见。他自 认渺小,却塑造了伟大,这不是一个人的 名字,这是一座城市的良心。
2024年浅谈如何让写作文采飞扬

2024年浅谈如何让写作文采飞扬一、注重语言的锤炼语言是文章的载体,锤炼语言是提升文采的关键。
首先,要注重词汇的积累,广泛阅读各类优秀文学作品,从中汲取丰富的词汇资源。
其次,要学会运用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等,以增强文章的表现力。
同时,注意语言的音乐性,运用平仄、韵律等手法,使文章读起来朗朗上口。
二、培养丰富的情感情感是文章的灵魂,缺乏情感的文章如同没有生命的躯壳。
因此,写作者要在生活中善于观察、感悟,培养自己丰富的情感。
在写作时,要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其中,用真挚的情感打动读者,使文章具有感染力和共鸣力。
三、构思巧妙的结构结构是文章的骨架,巧妙的构思能让文章更加紧凑、有逻辑。
在构思时,要注重段落之间的衔接和过渡,使文章层次分明、条理清晰。
同时,要合理安排段落的长短和节奏,使文章起伏有致、引人入胜。
四、发挥想象力与创造力想象力和创造力是文学创作的源泉。
在写作时,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大胆尝试新颖的观点和独特的表达方式。
通过描绘生动的场景、塑造鲜明的人物形象、运用独特的语言风格等手段,使文章充满个性和魅力。
五、注重细节描写细节描写是展现文采的重要手段。
通过细腻的描绘和生动的刻画,能让读者身临其境地感受文章所传达的意境和情感。
在细节描写时,要注重对人物、环境、情感等方面的深入挖掘,用具体的细节来丰富文章内容,提升文章的艺术感染力。
六、多修改多打磨好文章是修改出来的。
在写作过程中,不要急于求成,要反复修改、打磨文章。
通过不断地修改和打磨,能够使文章更加精炼、准确、生动。
在修改时,可以请教他人的意见和建议,以便更好地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并加以改进。
综上所述,让写作文采飞扬并非遥不可及的事情。
只要我们在写作过程中注重语言锤炼、培养丰富情感、构思巧妙结构、发挥想象力与创造力、注重细节描写以及多修改多打磨等方面下功夫,便能让自己的作文焕发出独特的魅力。
当然,这需要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地积累和学习,通过不断地实践来提升自己的写作水平。
让作文文采飞扬的七大方法份

让作文文采飞扬的七大方法(一)份让作文文采飞扬的七大方法 1一、化抽象为形象请比较下面两个句子:1.繁忙的工作之后,女孩开始有些想家了。
2.繁忙的工作之后,女孩喜欢一个人爬上顶楼,面对家的方向,去读雁阵、夕阳。
(颜文静《寻人启事》)两句话虽然都表达“女孩想家了”,但前一句只是一般性的交代,“想家”是抽象的、模糊的,而后一句是通过女孩“一个人爬上顶楼,面对家的方向,去读雁阵、夕阳”的意象,蕴蓄思念萦怀、感伤别离的孤独感、凄凉感的,很容易使人想起“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断送一生憔悴,只消几个黄昏”之类的诗句,所以给人的印象特别深。
再如,一位同学在写小提琴演奏的艺术效果时,说“琴声吸引了许多路人驻足倾听”。
这句话没有写出小提琴的演奏内容和旋律之美,也没有写出听众的沉醉之态,体现不出小提琴演奏的艺术效果,显得枯燥无味,缺乏应有的艺术美感。
不妨改写为:“优美的《梁山伯和祝英台》小提琴协奏曲,轻轻地飘出小楼的窗口,穿过蒙蒙细雨,散落在林间的小路上。
许多行人情不自禁地放慢了脚步,听得如痴如醉。
”二、化静态为动态莱辛在《拉奥孔》中说,动态之美是一纵即逝却令人百看不厌的美,比一般的美能产生更强烈的效果。
正因为如此,对那些静态的事物,我们要善于“化静为动”,使之富有生气,充满活力。
例如孔孚的《千佛山龙泉洞某佛前即景》,是这样描写佛像和绿苔的:他微笑着,看苔爬上脚趾,他微笑着,听苔跃上双膝,他微笑着,任苔侵佛头。
佛本是静态的,就是生长着的苔在我们看到的一刹那也是静止的,作者却用“微笑、看、听”“爬、跃、侵”等动词,使佛和绿苔动态化了,仿佛有了生命似的。
山水名胜,多为静物,静则无势,无势则不能动人,所以,要善于让静物动起来,让无生命的东西活起来。
三、绘形绘声绘色所谓“绘形绘声绘色”,就是把自然界的声响、物体的形状与色彩等具体地描写出来,使人有身临其境的感受。
陀斯妥耶夫斯基举过一个例子,他说“有个小银圆落在地上”,这个句子不够好,应该写成“有个小银圆,从桌上滚了下来,在地上__铛铛地跳着”(转引自秦牧《语林采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议论文如何文采飞扬孔子云:“言之无文,行而不远。
”重视文章的文采,自古有之。
高考语文《考试大纲》将“有文采”列为作文“发展等级”的要求之一,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和充分重视。
但是,很多同学的写作只追求记叙文、散文的文采,忽视了议论文的文采,以致把文章写得干巴巴的,无精打采,“语言无味,像个瘪三”。
实际上,议论文不仅要讲求语言准确、严谨,而且也要追求鲜明生动,富有文采,以此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有文采”的语言来自精心的打磨。
那么,如何打磨议论文的语言使之文采飞扬呢?一、表达要富于变化,句式要灵活多样首先是精当地遣词造句,丰富词汇,锤炼词语。
其次是精心地选择灵活多变的句式,如整句与散句,长句与短句,设问句与反问句等,交错运用。
这样就会使行文摇曳多姿,语言活泼舒畅,强化论证效果。
例如:“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梅花有它的情韵,白雪也有它的风采。
杨柳之婀娜、翠竹之秀丽、兰草之清幽、青松之壮美,任何事物都在大自然中展示着自己的个性,不是吗?“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万物各有自己的锋芒。
泰山雄、华山险、黄山奇、峨眉秀,牡丹雍容、荷花冰清、梅花傲骨、兰花素雅,北国万里飘雪、江南草长莺飞、塞外驼铃声声、水乡牧笛袅袅。
你能说泰山不如峨眉,牡丹胜过兰花,北国不比江南?你不能。
它们各有千秋。
你芙蓉如画柳如眉,我满屋诗书自开颜,腹有诗书气自华。
你有驰骋政坛跃马商场万丈豪情,我有小桥流水清泉明月淡泊心境。
(2004年高考河南考生《你就是一道风景》)这段文字词汇丰富而华美,词语选配精致而贴切,句式整齐而富于变化,显示了作者灵活驾驭语言的功力。
又如:大地有高山和峡谷,人间有高尚和卑下。
人世中充满着七情六欲的烟和雾。
一切亲情、友情、爱情……犹如四周八方的风笼罩着这个交错的世界。
立于天地间,谁能够脱离红尘的牵绊,谁又能抛开一切俗念?( 2003年高考湖北考生的《感情与认知》)这个开头,引入话题,语言形式上,有整句有散句,有长句有短句,增强了语言的节奏感,整齐而不呆滞,通畅而又灵活,结尾连续反问,引人深思。
二、利用修辞来增强表达效果修辞被称为语言艺术之花,是使文章语言“有文采”的重要手段。
议论文中,恰当地使用修辞手法,会给文章增光添彩。
例如:学会尊重吧。
尊重是春天里的一缕清风,把花香送给每户人家;尊重是夏天里的一棵大树,把绿荫带给人们;尊重是秋天里的一株果树,把累累硕果带给辛勤的农民;尊重是冬天里的一个火炉,把温暖送给劳累的旅人。
(节选自《高考核按纽》,文题为《尊重》)这段文章结尾的文字,综合运用了排比、比喻的修辞,将抽象空洞的说教化为具体形象的感悟,文意表达含蓄隽永,言有尽而意无穷,耐人寻味。
再如 2000年一篇高考优秀作文片断:让我们去听听大自然的回音,感受四季变迁的律动和生命的铿锵节奏,发现生活原来有这么多的诠释与内涵。
大树说生活便是向往蓝天,捕捉阳光,撑起一片绿荫;小草说生活是绿意的勃发;花蕾说生活是纵情的绽放,不要拘泥于世俗的喧嚣;雨露说生活是白云洒下的一场甘露;江河说生活是阳刚的奔放和柔美的恬静,与礁石的博击便是生活的灿烂;日月说生活是用自己的光和热去温暖他人,照亮生命;星辰说生活是在漆黑的夜晚里点燃起理想的火把,期待光明的降临;夕阳说即使在生命回归之际,也要将金辉铺满人间……这段文字语言生动而形象,修辞方法运用自如,文段充满画面感,引发读者很多美好的想象和情思,读这样的文章,能不是一种享受吗?三、巧用名言、诗文,使文章神采飞扬成语、谚语、歌词、诗文名句和中外名人格言等,具有文句精美,意味深长,给人启迪等特点,在议论文中恰当地借用,可以使文章典雅精致,意蕴深厚。
例如:没有规则的社会更是要方寸大乱。
不是所有人都能像范仲俺那样“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也不是所有人都能做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路不拾遗”或许还有可能,而“夜不掩户”却怎么听怎么像一个美丽的神话传说,当道德不足以约束人们的行为时,规则将会适时地补上这个漏洞。
“各人自扫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听上去是道德的沦落,但美国却制定法律,要求你先把自家门前的雪扫干净了再说,至少不能让路人被你家的积雪滑倒。
这就是道德的底线——规则划出来的。
( 2002年高考北京考生《规则与道德》)短短的一段文字,指出规则对社会发展的意义,连续引用诗文名句、成语、俗语等,而且用得巧妙、精当,既为文章增添了亮丽的色彩,也增强了说理的感染力,显示了作者深厚的文学知识的积淀。
又如 2002年高考优秀作文《让信仰作主》开头两段写道:问世间“信仰”为何物?直叫人生死相许!无独有偶, 2004年高考甘肃考生的作文《欲望——心的隔离区》开头写道:问世间私欲为何物,直叫人邪心四起,沟壑百出。
这两个开头都化用了元代诗人元好问的名句“问世间情为何物?直叫人生死相许!”不仅点亮了全文的思想意义,开启全篇,也体现了作者的个性及创新精神。
四、用文学笔法,笔端融注情感“情为文前,意在笔先。
”议论也应有感情。
好的议论文,有时在论证时,会采用一些文学描写手法,融入作者的一份情感,从而做到以理服人,以情动人。
请看下面两段 2000年高考作文中的文段:“绝对错不了!”“肯定就应该是这样!”当这样的话语脱口而出的时候,朋友,你是否经过深思熟虑了呢?“我对我自己绝对有信心!”啊,亲爱的朋友,你的自信让我钦佩,可是,你的答案也许是对的,可别人的答案就一定是错的吗?也许别人的答案更有创见性呢!(《莫谈“绝对”》)更深人静时,寂寂无人处,总有一个声音在低语:“这世界是什么?”我知道,那是不安分的心在叩问灵魂。
世界是什么?数千年前,尼罗河畔,那些长髯飘飘的学者便在争论这个难题。
有的说,…… (《一花一世界》)两段文字都采用了散文式的描写手法,娓娓而谈,写得多么富有情味,不只是语言的洗炼畅达,更是在情感上拉近了与读者的距离,文意表达更富意蕴。
语言是思想、情感的媒介和裁体。
语言能力是作文中最基本的能力和最稳定的能力。
文章如果有文采,就能充分显示作者的文化底蕴和写作才气,一篇灵气飞动、满文生辉的文章势必赢得读者的喝彩。
有文采也不只是记叙文、散文的专利,它也是议论文写作所努力追求的。
好的语言是必须通过积累和打磨而锤炼出来的,让我们在锤炼中撞击出火花,用华美的语言去表达灿烂的思想。
古人云“言之无文,行而不远”,“义虽深,理虽当,词不工者不成文”。
自古以来,文人学士都非常重视文采的雕饰。
贾岛的“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杜甫的“为人性癖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都说明了锤炼佳句的艰难和必要。
高考作文固然要追求思想深刻,内涵丰富,意境深远,但也不能忽视文辞。
若没有好的文采,何谈“深刻、丰富、深远”呢?要想在短短几分钟内打动阅卷者,获得满意的分数,就必须展示自己的才华,显露文章的语言功夫。
那么,怎样让你的文章文采斑斓,引人入胜呢?一、巧用修辞1.比喻。
比喻可以化抽象为形象,化深奥为浅显,化平淡为生动,被称为语言艺术之花,它可以引起读者的联想和想象,使作者与读者产生心与心,神与神的交汇遇合。
请欣赏高考作文中运用比喻的精彩句段:人生这一路上,鲜花稗草,杨柳荆棘,何尝不是并肩而至?(以自然万物喻指生活中的成功与失败,坦途与坎坷,形象生动。
)——2003年高考佳作《真情诚可贵,理智价更高》爱给人以安慰,鼓励和支持的同时,却悄无声息地给心灵那锐利的目光遮上一层幕布,正如花丛给人以芬芳艳丽,却挡住了前行的山路;湖泊给人以清澈空灵,却倒映出虚假的幻景;美酒给人以香醇清冽,却模糊了眼中的目标。
(用若干生活中常见的情景去比一种情景,起到了强化渲染的作用,使道理更加明白透澈。
)——2003年四川考生的《甜蜜负担》自己的感情,很像一片叶子,光洁美好,放在眼前观赏,总是爱不释手……(将感情比作光洁美好的叶子,形象写出感情的距离蒙蔽了我们认识的慧眼。
)2.排比。
请看下边一篇高考作文中比的精彩排比。
楚大夫沉吟泽畔,九死不悔;魏武帝扬鞭东指,壮心不已;陶渊明悠然南山,饮酒采菊……纵然谄媚污蔑蒙蔽视听,也不随其流而扬其波,这是执着的选择;纵然马革裹尸魂归关西,也要扬声边塞尽扫狼烟,这是豪壮的选择;纵然一身清苦终岁难饱,也甘愿怡然自乐,躬耕陇亩,这是高雅的选择……——2002年高考佳作《选择永恒》排比可以丰富拓展文章的内容,可以增强文章的气势。
好的排比,如大江东去,一泻千里,汪洋恣肆,读来琅琅上口,酣畅淋漓,试想,阅卷者读到这样一组排比句,怎不心颜大悦,拍案叫好?3.拟人。
拟人可以化无情为有情,使文章形象生动,意蕴丰富,高考作文中多有通篇运用拟人成文的佳作。
如2003年重庆市的高考佳作《我是一只毛毛虫》,将一只毛毛虫拟人化,赋予思维,构建了一个美丽动人的童话世界,赢了个满堂彩。
2003年上海市的佳作《“杂”的感慨》,将抽象概念“杂”人化,生命化,并以此成就了一篇佳作。
考生的作文中也有许多句子因用了拟人辞格而精彩形象,如:“在有月的深夜里,我的思想悄悄地起身,开始它在历史中的漫游。
”(2004年佳作《夜·月·人》除了这三种常用的修辞格,其他的一些辞格如拟物、移情、移状、对偶,夸张等也经常运用,只要我们的写作时有修辞意识,我们的文章就会活起来,动起来,就会有血有肉,有情感,能吸引人,打动人。
二、展示文化底蕴。
1.引用名言典故。
名言典故,内涵丰富,意旨深远,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有时洋洋洒洒一大篇,却不如一句名言来得简洁,来得有力。
巧用名言警句,可以使语言显得厚重而含蓄,具有丰富的哲理意蕴。
高考作文中若能将名言警句、历史典故信手拾来,会使你的文章显示出丰厚的文化底蕴,如:“我听到了‘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的悲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雄浑,‘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豪迈和‘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伟岸”——《选择心灵美景》(引用)“黎花院落融融的月光,和着柳絮池塘淡淡的清风,流入我心中,轻轻拨动那根尘封在岁月的心弦,奏出曲曲远古的清音……”(化用)。
2.炫示丰厚的文化积淀。
钱钟书,林语堂之所以被称为大才子,除了他们创新的头脑中不断闪现的思想灵光,很大程度来自于他们写文章可以旁征博引,对历史掌故信手拾来化用无痕吧。
怎样才能具有丰厚的文化积淀呢?需要我们大量提炼和概括文化信息,比如关于中外名人的文化信息,比如建筑、艺术、景点、服饰方面的知识。
“胸中有丘壑”,为文时才可以有马良的神笔。
3.文章要有哲理化的句子。
比如:“成功和失败或许只是一种来自外界的判断,而一个人经历的真正转折却是对原有信念的背叛,对自己控制命运的决心的背叛。
”“播义于四海,流芳于后世,则非不畏困险,笃志奋发者莫属也!”“鱼说:你看不到我在流泪,因为我在水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