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教学与跨文化教育(一)
跨文化教育与英语教学

语言在不 同的社会 中有不 同的功 能 , 即使在 同一社会 中 , 人
们也使用 同一语言 的不同语 体或变体 。学 生学习英语 的文 化意 识薄弱 , 不了解谈话双方 的社会文化背景 , 择了不适 当的语体 , 选 造成语言表达失误 。交际能力一般包括五个方 面 : 、 、 、 听 说 读 写 技能和社会能力 。但在英语教学 中, 教师往往 比较重视语言 的语 法结构 , 而忽视 了语言 的社会 环境 , 致学生不知道什 么场合说 导
私。
这个句子没有深奥的单词和复杂的句式 , 但就是不能理解句子 的 含 意 , S roe 被 cog 这个 单 词 难 住 了 。在 英 美 文 学 中 ,cog 这 个 字 Sroe 是从英 国文豪狄 更斯 的小说“ 小气财 神” 中的一个吝啬鬼 而来 。 不 了解这方面的文化背景知识 , 就无法理解体会其 中的讽刺性 。 外 语 教 学 的 根本 目的是 让 学 生 获 得 交 际 的语 言 能 力 , 语 教 学 应 外 与文化教学相结合 , 以理解语 言的真正含义 。 《 普通高 中英语课 程标准 ( 实验 )指 出 :文化意识则是得 体 》 “ 运用语 言的保障 。为此 , ” 外语教育的 目的不仅要着眼于言语的学 习 , 应 注重 文 化 的 教 育 。语 言 离 不 开 文 化 , 如 拉 多 所 说 :我 还 正 “ 们不掌握文化背景就不可能教好言语。言语 是文化 的一部分 , 因 此, 不懂 得文 化的模 式和准则 , 就不可 能真正学 好语言 。美 国的 ” 查 斯顿认为 , 外语 教学 中文化 内容 的导入应该从狭义文化 人手 , 逐 步扩大到广义文化 , 为此 , 提出了包括学生生活 、 他 青年 、 父母 、 家庭 、 亲戚 、 友 、 朋 恋爱 婚姻 、 教育 、 职业等 4 个主题作 为讲授狭 4
论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跨文化教育

论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跨文化教育胥思英(四川农业大学都江堰分校)摘要:当前大学英语教学中。
仍存在过于注重语音、词汇、语法等基础知识传授.忽略英语文化背景知识传授的现象。
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不强。
本文拟从语言教学、真实语境、交际实戢三方面着手探讨如何对大学生进行英语跨文化教育。
关键词:跨文化教育;语言教学;真实语境;交际实践一、引育当前大学英语教学中,仍存在过份强调语音、语汇、语法等基础知识传授,忽略英语语言中体现的西方价值体系、思维方式、审美情趣和文化现象的传授.导致学生跨文化交际不强。
对大学生进行跨文化教育也是为了加强中西文化交流和、顺应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趋势的需要。
本文拟通过寓文化意识于语言教学中、创设真实的语言环境理解西方文化、开展跨文化交际实践活动三方面着手对大学生进行跨文化教育。
二、寓文化意识于语言教学中语言使用上的差异是由文化的差异引起的。
在教学中.要使学习者关注语言的运用上体现的母语文化与英语文化的差异之处,把文化差异融入到语言教学中.培养学生社会文化的洞察力和跨文化意识。
(一)词汇的文化差异1、词汇在中西文化中的字面差异龙在汉语中为图腾与吉利的象征.d r agon在西方文化中却是罪恶、邪恶的象征。
as w i s e as卸ow l中作为智慧的象征的ow l与汉语中视为坏兆头的猫头鹰。
汉语中农民无贬义.而Peas ant则是没有教养,社会地位低的人。
红在汉语中常与喜庆相关,red则有多样化含义。
r ed l et t er day为“喜庆日子或纪念日”。
To s e e r ed为“使人生气”.w ave a r ed f l ag为“做惹别人生气的事”。
one’8f ace gl ow i ng w i t h heal t h为“红光满面”。
t o cast pear l s bef or e t he sw i ne则为汉语中的“对牛弹琴”。
2、词汇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联想意义涉及到历史、传说、文学或宗教中人物或事件的词汇.意义深远。
英语教学中如何培养并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英语教学中如何培养并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一)对比他国与本国之间的文化差异对比并真正了解他国与本国之间的文化差异,应该先从称谓、介绍、问候、结束语、谦虚、赞许、话题讨论、做客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
借助这种对比方式,可以有效引导学生加深对他国与本国文化差异的深刻了解。
(二)阅读原文在实际英语教学过程中,我们会发现学生一般存在以下两种问题:第一,学生在阅读一篇相对比较简单的外文时,不仅没有生僻的单词,而且语法比较简单,却难以真正理解外文的整体大意,选择题经常出现错误;第二,在进行英语写作的时候,经常受本国语言的影响,写汉语形式的英语文章,其原因是学生自出生接触的就是国语,在外语学习时未受到语言环境的熏陶,不能与外国人直接接触,了解他国的风俗习惯、风土人情等,所以在进行外语阅读与写作的时候受本国思维模式与表达方式的影响是必然的。
强化学生对外国文化及社会文化人事的最好方式是老师引导学生进行大量原文阅读。
在阅读原文的时候,学生会发现许多本国人们难以认可、匪夷所思的他国风俗习惯于社会现象,老师们就可以借此向学生简单地说明他国人们的风俗习惯、宗教信仰、婚姻家庭观念等社会文化。
(三)了解习惯用语与词汇的文化背景习惯用语与常见词汇是语言中比较能表现国家文化特点的元素,内涵丰富,外延性较好。
实际上,汉语和英语中许多习惯用语与常见词汇有着完全不一样的文化背景,有着截然不同的民族特色与文化特征。
一些习惯用语与常用词汇表现出中外文化的显著区别,因此了解习惯用语与常见词汇能清楚地认识中外文化之间的显著区别,同时进行对比,就能比较详细地、深刻地了解他国文化与本国文化的相同点与区别。
(四)充分运用校园英语资源,积极开展英语第二课堂1.英语话剧表演英语话剧表演是学生了解他国文化的重要方式之一。
老师可以组织学生将课文改编为话剧,让学生在话剧表演中、英语故事中感受文化的魅力。
借助这些活动,加强学生对他国文化魅力的理解与感知,同事锻炼了其英语运用技能。
英语教学与跨文化意识教育

( 北 财 经 大学 国 际商 务 外 语 学 院 ,辽 宁 大 连 16 2 ) 东 I0 5
摘
要 :英语跨 文化意识教育 ,应从培养 学生文化差异的意识入手 ;教 师应不断提 高 自己的跨 文化意识 ,
让文化教 学贯 穿于整个语 言教 学过程 ;鼓励 学生广泛 阅读 ,扩大对 目的语 的语 言和文化知识 的 了解 ;激 励 学
科 学技 术 的 日新月 异 ,经济 的全球化 ,中国的不 断开放 ,使 得我们 与外 部世界 的交 流越来 越广 泛 ,越 来越频繁。无论是文化交流 、商务合作 ,还是民间往来 ,我们都不可避免地遇到一些文化问题 :不同的习 俗 、不 同的行 为标准 、不 同的语 言 、不 同价值观 、不 同的宗 教信 仰 、不 同 的禁忌等 等都会 成 为我们 与外 界 交 往 的障碍 。在 和平 与发展 成为 主题 的当今社会 ,学 会如何 与外 国人 和谐 相 处 ,如 何 了解 他 们 的文化 ,是 保 障 交流 、合作顺 利进 行 的关 键所 在 。在现今 时代 ,我们 有更 多的机 会与外 国人 打交道 ,如 果不具 备 充分 的跨 文化知 识 、不具备 灵 活的跨 文化交 际技巧 ,就很 难进行 人 际间 的交流 ,也很难 进行 国际间 的经济 贸易 交流 。 因此 ,进 行跨 文化意识 的培养具 有重要意 义 。
二 、跨文化交 际与跨文化交 际能力
跨文 化交 际是 it c l rl o mu i tn或 cosc l rl o u i t n的汉 语译 名 ,它 指 本族 语 言 者 ne ut a cm nc i r u ao rs—u ua cmm nc i t ao
与非 本族语 言者 之 间的交 际 ,也 指任何 在语 言和文化 背景 方 面有差异 的人们 之 间的交 流 。 由于 学 习英 语 的 主要 目的是交 流 ,英 语学 习也就 自然地 要涉 及到不 同 的文化之 问 的交际 ,这 就是 一种跨 文 化交 际 。 对跨文化交 际能力 ,不 同的学者有不 同的理解 ,因而至今并 未有一个统 一的定 义。泛泛 而言 ,它是一 种 交际能力 ,包 括对不 同文化 的理解 、包容 的能力 与意 识 ,以及 能够 妥善 处 理跨 文化 交 际 中的 微妙 差 异 与 矛 盾 的能 力 。在 国外 ,跨文 化 交际 能 力被 归纳 为 意识 ( w rn s) A aees 、动 机 ( t a o ) Mo vt n 、知 识 ( n we g ) i i Ko l e 、 d
高中英语教学中跨文化意识的培养路径

高中英语教学中跨文化意识的培养路径一、开设跨文化交流课程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可以专门设置跨文化交流课程,通过课内外的多种教学手段,帮助学生了解国外文化、风俗习惯、社会制度等,并引导他们学会尊重不同的文化差异。
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展示国外文化特色的视频、图片、音频等素材,让学生通过听、说、读、写等方式感知不同文化的魅力,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跨文化交流的积极态度。
二、鼓励学生参与国际交流活动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参加一些国际交流活动,比如与国外学校进行线上交流、参加国际学生夏令营等。
通过这些活动,学生能够亲身感受不同文化的魅力,增加对跨文化交流的实践经验,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和国际意识。
学生还可以通过这些活动结识国外的朋友,开阔自己的交友圈子,增加自己的社交能力。
三、借助文化差异引发课堂讨论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文化差异引发课堂讨论,让学生自由表达对不同文化的看法,引导他们充分交流、讨论、交流观点,促进他们积极思考和理解。
教师还可以通过故事、影视剧等引导学生思考跨文化交流中的价值观、意识形态等问题,引导学生在课堂中积极参与,逐渐形成尊重和包容不同文化的意识。
四、开发跨文化教材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可以有意识地引入一些关于跨文化交流的教材,让学生从课文、文章、小说、影视剧等多种形式中感受不同文化的魅力。
教师还可以利用一些有代表性的日常生活实例,引导学生通过日常生活中的案例来理解并尊重文化差异。
这样一来,学生就能够在实践中培养自己的跨文化意识和跨文化能力。
五、培养学生的外语交际能力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教师应该重视培养学生的外语交际能力,让学生在语言表达的过程中学会尊重不同文化,避免使用不礼貌的语言和行为。
教师还可以通过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方式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在语言交流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和跨文化沟通能力。
六、加强跨文化教育的评价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对学生跨文化意识的评价,从而激励学生在学习中不断提高自己的跨文化意识和交际能力。
英语教学中的跨文化教育

英语教学中的跨文化教育随着全球化的发展,跨文化交流和合作变得越来越重要。
作为一门全球性语言,英语教学中的跨文化教育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探讨英语教学中的跨文化教育的重要性、挑战以及应对方法。
首先,跨文化教育在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随着全球化的进程,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学习英语,以便在国际交流和职业发展中取得成功。
然而,仅仅掌握英语语言知识是不够的,还需要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语言使用规范、社交礼仪以及价值观念等。
跨文化教育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尊重不同文化,避免因文化差异而产生的误解和冲突。
在英语教学中,通过引入跨文化教育的内容,学生可以更加全面地掌握英语语言和文化,提高他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然而,英语教学中的跨文化教育也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差异巨大,如何将这些差异融入到教学中成为一项挑战。
其次,教师在跨文化教育中需要具备丰富的跨文化知识和教育技巧。
教师需要了解学生的文化背景,借助教学材料和活动来引导学生进行跨文化交流和理解。
此外,跨文化教育还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英语教学中可以采取一些方法和策略。
首先,教师可以通过引入真实的跨文化案例和故事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学习动力。
例如,可以让学生观看来自不同国家和文化背景的视频,讨论其中的文化差异和相似之处。
其次,教师可以组织跨文化交流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不同文化的风俗习惯和价值观念。
例如,可以组织国际文化节,邀请学生展示自己的文化特色,并与其他学生分享。
此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使用跨文化交际的工具和技巧,如适当的非语言交流和文化敏感度的培养。
最后,英语教学中的跨文化教育应该是一个渗透于整个教学过程中的理念和实践。
教师可以通过选择适当的教材和教学资源来体现跨文化教育的内容。
同时,教师还应该不断更新自己的跨文化知识和教育技巧,与时俱进地引导学生进行跨文化交流和理解。
总之,英语教学中的跨文化教育对于学生的综合发展和国际交流能力的提高至关重要。
论英语教学中的跨文化教育

论英语教学中的跨文化教育【摘要】文章重点论述了跨文化教育在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提出了旨在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的课堂教学策略,阐述了在英语教学中进行文化教学,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的内容、方法和途径。
【关键词】英语文化教学;文化背景知识;跨文化教育一、英语教学中跨文化教育的重要性(一)有益于学生的英语阅读英语阅读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
在学习和生活中,学生会接触到各种不同风格的英语类文章。
在阅读过程中,尽管他们知晓每一个单词的意思,能准确地分析句型结构,但如果缺乏对文章背景知识的了解,就会很难理解文章的真正含义。
(二)有助于提升学生的交际能力不同的国家有他们自己的生活习俗。
在文化习俗方面,中西方国家存在很多的差异。
因此,如果英语学习者想与西方人在日常生活中能有效而正确地交流,那就需要尽可能全面地了解西方国家的文化背景知识,尤其是有别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知识。
如:西方人尊重他人隐私(通常他们不会询问对方的私人事务、年龄、收入、住房情况和婚姻状况等)。
如果跟一个正在看书的人打招呼,他们会说“Hello”(你好)而不会问“What are you reading?”(你在读什么书?)。
(三)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英语教学中,跨文化教育能指引学生进入西方文化殿堂,了解西方文化思想,领略西方各国风土人情,品味西方社会的文化习俗,学习一些他们从不知道的知识。
久而久之,他们就会发觉学习英语的兴趣所在。
例如:在教授涉及“亚伯拉罕·林肯”的内容时,教师可以增加一些关于林肯从一个普通人成为美国总统的个人经历的文化背景,目的是使学生感受到一个伟大人物的永恒魅力。
二、英语教学中跨文化教育的内容(一)英语文化习俗和社交礼仪英语国家的文化习俗包括生活方式、思维习惯、价值思考等;社交礼仪包含打招呼、问候、道歉、邀请等。
英语学习者应该学习、了解一些日常生活的标准用语和一些禁忌语。
这样他们就会理解一些特殊场合下的语言现象。
(二)词汇的文化内涵词汇的文化内涵是指词汇的领域、感情色彩、相关的习语、谚语以及常用语等。
英语教学中的跨文化意识教育

第 2 卷 第 1 期 3 1 20 06年 1 1月
辽 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J un lo io igE u ain l d ns a o n tu e o ra f an n d c t a mii rt n I s tt L o A t i i
Hale Waihona Puke 生的跨文化j识。这还因为跨文化交际中的成功与否, 薛 除了取 了按时赴约的好习惯。在西方 , 要拜访某人 , 必须事先通知或
决于双方对英语这种 中介语 的应用 能力外 ,在很大程度上还 约定, 并说明拜访的目的、 时间和地点, 经商定后方可进行。而
受制于对异域文化的敏感度和容忍度, 即了解对方思维习惯、 中国人则属于多向时间习惯的国家,在时间的使用上具有很 认知模式 、 态度等 的程度 如何 , 合作 当然也包 括对交际对象 的 大的随意性 , 不会像 西方人那样 严格 的按 照计划进 行 , 一般 西 文化 背景、 风俗习惯等的 了解 。 方人对此往往感到不适应 。
谊在英语教学 中融入跨文化意识的教育 , 高学生的跨 文化 意诅 , 使 学生在垮文化 交际中取得 成功。通过 列举 几个 方面的跨文 提 以 化冲突 , 分析其产生的原 因, 简要 井进而论述跨文化 意祝教 育的 目 标和方法 。 【 关键词】 文化 ; 文化 交际; 文化 冲突; 跨 跨 交际一 结构- 跨文化
西方 国家却没有 这样 的文化习惯 , 当他们 受到 音乐 、 美术 等 , 而广义讲 是一个 社会学术语 , 按照社会 学家 和 以表谦 虚有礼 。 人类学 家对 “ 文化 ” 下的定义 , 所 我们所说 的“ 化” 文 是指一个 赞扬时, 总会很高兴地说一声“hn u表示接受。 T aky ” o 由于中西 社会 所具有的独特 的信仰 、 习惯 、 制度 、 目标 和技术 的总模式 , 文化差异 , 我们认为西方人过于 自 , 信 毫不谦虚; 而当西方人 是由人类创造 的 , 经过历史检验沉 淀下来 的物质 和精 神财富 。 听到中国人这样否定别人对 自己的赞扬或者听到他们 自己否 著名 的语言学家邓 炎昌和刘润清 曾经说 过 ,语言是文化 的一 定 自己的成就 ,甚至把 自己贬 得一文不 值时 ,会 感到非 常惊 认为中国人不诚实。 部分, 并对文化起着重要作用。还有些社会学家认为, 语言是 讶 , 文化的冠石——没有语 言就没有文化 ; 从另一方 面看 , 言又 语 () 4餐饮习俗方 面的 冲突。中华 民族素 有热情 好客的优 良 受文化 的影 响, 反映文化 。可以说 语言反 映一个 民族的特征 , 传统。在交际场合和酒席上 ,热情 的中 国人 常常互相敬 烟敬 它不仅包含着该 民族 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而且蕴藏着该 民族 酒。中国人宴客, 即使美味佳肴摆满一桌 , 主人也总习惯讲几 句“ 多多包涵” 等客套话。主人有时会用筷子往客人的碗里夹 对人生的看法 、 生活方式 和思维方式 。 2 文 化 交 际 . 跨 菜。 用各种办法劝客人多吃菜 、 多喝酒 。而在西方 国家 , 人们讲 所 “ 跨文 化交 际”指本族语者与 非本族语 者之 间的交际 , 也 求尊重个人权益和个人 隐私 , 以他们不会做 强人 所难 的事 。 绝 自己想吃什么 就吃什么 , 指任何在语言和文化背景方面有差异的人们之间的交际。由 吃饭的时候 , 不会硬往你碗里夹菜 , 于不 同的 民族所 处 的生态 、 物质 、 社会 及宗教等 环境 不同 , 因 他们也不会用各种办法劝 客人喝酒 , 不会非要你喝醉 了为止。 4 文化 冲突产生的原 因 . 跨 而各 自的语言 环境 产生了不同 的语 言习惯 、 社会 文化 、 风土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英语教学与跨文化教育(一)
【摘要】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各种文化之间交往日益频繁和紧密,跨文化交流成为现代社会的主题之一。
随着国际合作交流的进一步深入,社会对具备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人才需求将越来越大。
文章分析了跨文化教育的现状及必要性,并对如何在英语教学中开展文化教学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作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英语教学;跨文化教育;交际能力;文化教学
随着人类社会发展,各国之间合作与开放的力度不断加大。
这种全球化的背景必然导致一种多元文化并存、互动及融合局面的出现,不可避免地将人类社会推进跨文化时代,跨文化教育也就应运而生。
具体而言,跨文化教育的产生主要受到两方面因素的推动:一方面是经济与科技的快速发展,另一方面就是文化本身的发展,这使得跨文化教育成为可能和必需。
但是目前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可有如下发现:
无论在校园里或是在外事活动场合,只要我们稍一留心就会发现,有些学生、年轻的翻译,尽管英语语音、语法学得不错,但说话往往不得体。
例如:
一位在中国工作过多年的英国教师正在办公室里办公,这时,一个学生敲门进来,然后问到:“isMissLiuin?”这位外籍教师觉得很奇怪,心想你明明看见刘老师不在,为什么还问这样的问题?事后的评论是:Whatastupidquestion!
这类对话大致是“中文的思想+英文的形式”。
形式固然正确,但却忽略了讲话是否得体这一重要方面。
英语教学对于文化、心理上的差距很少加以注意,学生又往往机械模仿,学了什么用什么,对语言学习中的浅滩暗礁心中全然无数。
外语教学的任务是培养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进行交际的人才。
外语教学专家区分交际中的语言错误和文化错误,并认为后者的性质更为严重。
沃尔夫森说:“在与外族人交谈时,本族人对于他们在语音和语法方面的错误往往比较宽容,与此相比,违反说话规则则被认为是不礼貌的,因为本族人不大可能认识到社会语言学的相对性。
”现在,外语教学不仅仅是语言教学,而且应该包括文化教学,这一点已逐渐成为人们的共识。
可见,深入地了解语言所表现的文化内涵是将语言知识转化为交际能力的不可缺少的必要条件。
文化知识和文化适应能力是交际能力的重要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交际能力是语言教学的最终目的。
Hymes提出的交际能力的四大重要参数——合语法性、适合性、得体性和实际操作性,其中适合性和得体性的实质就是语言使用者的社会文化能力,即交际能力。
因此,我们应该在进行语言教学的同时,也进行与之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的教育。
否则,语言教学是不完整的。
我国英语教学长期以来普遍侧重于句子结构和语法结构分析,教师多半只是向学生传授单词、语句和抽象的语法知识,教学的对象被认为只是语言本身,只是培养学生的“纯语言能力”,学习目的只是能够掌握英语的正确语法,地道的语音语调和一定的词汇量。
客观上,英语考试成为英语教学和学习主动性的终结者。
同时,语言所蕴含的社会文化因素还容易被教师们忽视,特别是语言文化中隐含的价值观问题。
这既不利于学生在跨文化交际中提高对文化价值观的敏感性,自觉区分文化价值观的积极因素与消极因素,又不利于建构起既吸取中国传统价值观之长,又以开放的心态选择西方合理的文化价值观的科学价值体系。
我们的语言能力和社会文化能力是同时获得的,而学习英语很难有这样的社会文化环境。
这种思想忽视和客观缺失是造成现在大学生跨文化意识和能力不足的重要原因。
总体上说,很多英语教师忽视了语言的社会环境,特别是语言的文化差异,致使学生难以知道什么场合该说什么话,从而忽视了学生的交际能力。
所以,英语跨文化教育应当尽快被提到议事日程上。
一、跨文化教育
跨文化教育(interculturaleducation),一般是指在两种文化之间进行的一种教育。
在英语当中,与之相近的词汇还有“cross-culturaleducation”(多种文化的教育)和
“trans-culturaleducation”(异文化的教育)等。
从教育人类学的角度看,人类的一切教育活动都是建立在某种特定文化基础之上的,教育是文化传承的载体。
换言之,每一个人都具有一定的民族所属,而每一种教育也都与特定的民族文化密不可分。
跨文化教育是在两种不同文化之间进行的。
如移民教育、殖民地教育、留学生教育、多民族国家中的少数民族教育和多元文化教育等,均属于跨文化教育的范畴。
也就是说,在单一层民族教育的背景上实施异文化教育的现象,都可以视为跨文化教育。
跨文化教育的基本目标在于培养学生跨文化的适应能力,它包括基本知识、技能和态度,要求学生既认同主流文化(普遍文化),又要继承和保持自己民族的文化,这已成为西方国家多元文化教育的理论基础。
英语教学中的跨文化教育可以让学生接触和了解英语国家文化,对英语国家文化及中外文化的异同有粗略的了解,并逐步扩大学生接触异国文化的范围,帮助学生拓展视野,使他们提高对中外文化异同的敏感性和鉴别能力,进而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二、文化教学方法
系统地开展文化教学是项耗时费力的工程,需要在大纲、教材、测试、课堂教学、教师素质等各个环节进行深入的改革。
(一)大纲制定、教材编写、语言测试方面
1999年制定的大学英语教学大纲,肯定了文化因素和文化教学在外语教学中的重要作用,明确指出了“大学英语教学还应有助于学生开阔视野,夸大知识面,加深对世界的了解,借鉴和吸收外国文化精华,提高文化素养。
文化和语言有着密切的联系,一定的文化背景知识有助于促进语言应用能力的提高”。
但是从文化教学角度来讲,目前的教学大纲还存在着尚需改进的地方:大纲规定的目标过于笼统。
所以文章认为大纲能够对文化能力制定具体的、系统的要求和目标。
教师的教学活动都是围绕教材展开的,为了更好地开展文化教学,在编写教材时,不仅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也应该注重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在选材方面可以选一些具文化特色、反映文化差异的材料,并且注意系统性,能够反映文化的不同内容,从日常行为、风俗习惯到民族性格、价值观念等等方面;同时,在设计练习时,也要遵循贯彻文化教学的原则,尽可能地为教育提供更多的可理解性输入。
总体而言,目前的英语测试基本包括了听力、阅读、写作、翻译四个方面能力的检验,但很少包括文化方面的内容。
目前,英语考试正经历着改革,一方面我们希望试题能够涵盖一些文化方面的内容,另一方面也希望师生能够从考试的压力中解放出来,重视跨文化交际中实际所需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