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再别康桥(学生版)
高一语文《再别康桥》赏析3篇

高一语文《再别康桥》赏析3篇徐志摩创作的《再别康桥》是现代诗歌中的经典名篇,被收录进高一语文教材中,下面是店铺给大家带来的高一语文《再别康桥》赏析,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一语文《再别康桥》赏析(一)《再别康桥》是一首写景的抒情诗,抒发的是什么呢?三句话概括:是一种留恋之情,惜别之情和理想幻灭后的感伤之情。
意是主观思想感情;境是诗内描写的客观景物。
何谓意境?是人物的主观思想情感和客观景物完美的融合,且形成一副具有个性色彩的艺术画面,既称为有意境。
当然我们欣赏徐志摩的诗和欣赏别的诗一样,需要调动对生活的积累,需要调动我们对知识的积累,然后我们一节节的讲这首诗。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这句诗若分析的话,可用几句话来概括:舒缓的节奏,轻盈的动作,缠绵的情意,同时又怀着淡淡的哀愁。
还有,还加上一句,作别西天的云彩,西天的彩霞给我们一个印象,就是为后面的描写布下了一笔绚丽的色彩,整个景色都是在夕阳映照下的景物。
所以用这句话来概括,为这个诗定下了一个基调。
“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下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心头荡漾”,这句诗实写的是康河的美,同时,柳树在古诗里“柳”——“留”,留别有惜别的含义,它给诗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多少的牵挂用“在我心头荡漾”,把牵挂表现的非常形象。
当然他的手法是比拟的手法(拟人、拟物),与第三句话合在一起讲,“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在康桥的柔波里,我甘做一条水草”,这一句诗突出了康河的明静和自由自在的状况,自由、美正是徐志摩所追求的。
同时表现一种爱心,那水草好像在欢迎着诗人的到来。
再次,我觉得它不是完全脱离中国诗歌的意境的,它和中国的古诗有相同的地方,就是物我合一。
第二句是化客为主,第三句是移主为客,做到两相交融,物我难忘。
这两句诗正好表现出徐志摩和康桥的密切关系。
这就是我们前面所讲的三个方面:确定了理想,步入了诗坛,美妙的风光中,抒发自己的情感。
现当代名诗

现当代名诗一、原文:《再别康桥》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那榆荫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别离的笙箫;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二、衍生注释:康河:是位于英国剑桥大学的一条环城河流。
青荇(xìng):多年生草本植物,叶略呈圆形,浮在水面,根生在水底。
三、赏析:1. 主题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再次离开康桥时的情境,既表达了对往昔美好生活的怀念和对康桥美丽景色的热爱,也体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和离别的愁绪,更隐藏着诗人对理想境界的追求以及对自由、爱与美的向往。
2. 情感情感真挚而细腻。
开头和结尾的“轻轻”“悄悄”,把诗人不忍打破康桥的宁静、对康桥的那种深切的爱恋和不舍之情展现得淋漓尽致。
诗中的每一个画面描写,无论是金柳、青荇还是榆荫下的潭水,都满溢着他的深情。
3. 表现手法- 意象的运用非常精妙。
诗中不断出现如“金柳”“青荇”“彩虹似的梦”等富有美感的意象,通过这些意象来寄托自己的情感。
“金柳”被比作“新娘”,既描绘出柳的艳丽动人态,又传达出诗人对康桥那种亲昵的感情。
- 情景交融。
诗人对康桥的景色描写都是在表达自己的情感,景色与人物的情感浑然一体,如“那榆荫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景色之中蕴含着他美好的梦想和回忆。
四、作者介绍:徐志摩,现代诗人、散文家。
他出生于浙江海宁的一个富裕家庭。
徐志摩留过洋,在英国剑桥大学受到西方浪漫主义和唯美派诗人的影响很大,这使得他的诗歌中充满了浪漫主义的色彩,追求爱、美和自由。
他的感情生活也十分丰富,而且他积极的与同时期的文学家交往,参与文学活动,是新月派代表诗人,他的许多诗作都成为中国现代诗歌中的经典之作。
《再别康桥》语文教学PPT课件(3篇)

水 !我
敢 说 , 康 河 徐是 志世 摩上 最 美 的 一 条
-14-
康桥 情结
-15-
我的眼是康桥教我睁的,我的求 知欲是康桥给我拨动的,我的自我 意识是康桥给我胚胎的。(《吸烟 与文化》)
——徐志摩
-16-
你是我难得的知己,汝永为我精神 依恋之乡!你岂非是我生命的泉源?
康桥
-17-
大自然的优美、宁静,调谐在这星光与波光的默契中不 期然的淹入了你的性灵。
5寻找往日的追求和希望。
撑篙漫溯寻梦图
4对康桥永久的眷恋
榆阴浮藻清潭图
3更加欢喜和眷恋
青草水底招摇图
2欢喜和眷恋
河畔金柳倒影图
1难舍难分
挥手作别云彩图
6情绪低落 静思默想
黄昏夏虫沉默图
7悄悄作别
招手惜别云彩图
意象在情感的变化中起重要作用。本诗写 有哪些意象?有何内涵?
云彩:中国古代传统意象。
李白诗句“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云飘来荡去,正像游子一般,日暮也给人 落寞之感,因此是“西天”。 借来代指美好的一切。
2.特殊的离别气氛。一般告别时会有千言万语,或肝肠寸 断;而此诗却以“轻轻、悄悄、沉默”渲染出了一个只着 色不摹声的寂静环境,排除了因伤感而产生的沉重感,可 谓“此时无声胜有声”。 3.独具慧眼的意象选取。一般离别时,诗人眼中会有高楼 大厦,会有车水马龙,也有送别的人,但本诗作者借以寄 情的对象是云彩、金柳、青荇、星辉等自然景物,给人以 独特的清新感。 因此此诗构思别出心裁,不落俗套。
字词读音
河 畔( pàn
)
xìng
青 荇( róu
)
gāo
揉 碎( lán
)
长 篙(
再别康桥优秀教案优秀3篇

再别康桥优秀教案优秀3篇《再别康桥》优秀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理解并美读全诗。
2、学会鉴赏本诗的美。
3、理解诗人对康桥的深情及追求自由、美和爱的个性。
[教学重点]鉴赏诗歌的美。
[教学难点]体悟诗歌的意境美。
[教学方法]情景设置法、鉴赏法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1928年夏天,伦敦,康桥。
一个风度翩翩又带着倦容的年轻人,在夕阳的余辉中踽踽而行。
晚风拂起身旁的柳条,也连绵不断的牵起他心中的愁绪。
他是谁?为什么来到这里?今天,我们将一起踏上赏美的旅程,去探寻《再别康桥》——这二十世纪最出色的离别诗的魅力,去聆听徐志摩内心世界最纯粹的绝妙回响。
二、深情美读,感知全诗:(一)教师范读全诗。
(二)学生齐读全诗。
三、合作探究,鉴赏全诗探究的中心问题:本诗的美体现在哪些方面?你有什么感悟?探究的难点问题:怎样领悟本诗的意境美?1、本诗的美体现在哪些方面呢?2、你对哪一种美感触最深呢?请紧扣诗歌进行阐述。
请持相同观点的同学就近讨论,然后汇报自己的发现和成果。
(一)音乐美派的同学先谈谈吧。
1、学生发言(略)2、教师小结:诗歌音调和谐,旋律完整,体现了音乐美。
(每节押韵,逐节换韵,追求音节的波动和旋律感,读来抑扬顿挫,朗朗上口。
此外,“轻轻”、“悄悄”等叠字的反复运用,增强了诗歌轻盈的节奏。
诗的尾节与首节句式相似,遥相呼应,它是尾声,给人一种梦幻般的感觉。
)(二)建筑美派的同学接着发言。
1、[导]建筑美是就诗歌的外在形式而言——包括诗句和诗节的排列。
2、学生发言(略)3、教师小结:诗歌四行一节,每一节诗行的排列两两错落有致,每句的字数基本上是六字、七字(间有八字句),节的匀称,句的均齐,体现了错落有致、曲折回旋的建筑美。
(三)绘画派的同学,你们有何高见呢?1、学生发言(略)2、深入探究诗歌的意境美[导1]⑴哪些美丽图画让诗人心醉神迷?——挥手作别图、金柳夕照图、青荇招摇图、星辉寻梦图。
⑴这些图画是静态的还是动态的?——通过动作性很强的词语,如“招手”“荡漾”“招摇”“揉碎”“漫溯”“挥一挥”等,描绘出一幅幅动态的、立体的风景画。
《再别康桥》完整版

第二节至第六节则是作者情感,思绪发展变化的 一个全过程的典型概括。 夕阳中幻成的金柳,是这种宁静之美的具体体现, 而这金柳在诗人的心中就像是能使他心情荡漾的安静、 娇美的新娘。那新娘美得让诗人不敢正视,他移开自 己的目光,低头却见到柔波之下“招摇”自在的“青 荇”。一泓闪亮映入诗人的眼角,使他不由自主的转 头观望——那是拜伦潭,可在夕阳的映照下,是揉碎 的彩虹在沉淀自己的梦!本来就充满梦幻色彩的虹, 却也在寻着自己的梦,这自然使诗人想起以往在河上 披星流舟放歌寻梦的情形。此时像又在寻梦,但现实 使诗人已不能放歌:离别在即,不能;静美于心,不 忍。唯有“悄悄”才是诗人所愿。而此时的康桥,也 沉默,似乎也不愿离别。
陆小曼,江苏常州 人,近代女画家, 1926年与徐志摩结 婚,同年参加了中 国女子书画会,晚 年被吸收为上海中 国画院专业画师。
陆 小 曼
徐 志 摩
徐 志 摩 与 陆 小 曼
• 天才横死,损失的是中国文学。
—胡适
• 徐志摩的人生观只有三个大字: “一个是爱,一个是自由,一个是美” — 胡适
6但我不能放歌,
悄悄是别离的笙箫; 夏虫也为我沉默, 7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来;
在康河的柔波里,
我挥一挥衣袖,
不带走一片云彩。
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诗歌解析
1 轻轻的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 作别西天的云彩。
第一节最引逗我们情思的是那三个“轻轻”,使我 们体会到,康桥是美丽的,而这美的最集中的表现 在一个“静”字。三个“轻轻”是诗人对康桥之美 的观照,即使“作别”一刻还要把这种宁静之美藏 于内心,不忍打破这种宁静之美,表现了诗人对其 惜爱之情,并为全诗确定了情感基调。
鲁人版-语文-高一 第3课再别康桥

3 再别康桥徐志摩诗二首沙扬娜拉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道一声珍重,道一声珍重,那一声珍重里有甜蜜的忧愁——沙扬娜拉!偶然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偶尔投影在你的波心——你不必讶异,更无须欢喜——在转瞬间消灭了踪影。
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你记得也好,最好你忘掉,在这交会时互放的光亮!鉴赏:诗《沙扬娜拉》以一个构思精巧的比喻开头,描摹了少女的娇羞之态。
“低头的温柔”与“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两个并列的意象妥帖地重叠在一起,人耶?花耶?我们已分辨不清了,但一股朦胧的美感透彻肺腑,像吸进了水仙花的香气一样。
接下来,是阳关三叠式的互道珍重,情透纸背,浓得化不开。
“沙扬娜拉”是对日语“再见”一词最美丽的音译,既是杨柳依依地挥手作别,又仿佛在呼唤那女郎温柔的名字。
悠悠离愁,千种风情,尽在不言之中!《偶然》写于1926年5月,诗中用整齐、柔丽、清爽的诗句,来写那微妙的灵魂的秘密。
把“偶然”这样一个极为抽象的时间副词形象化,置入象征性的结构,充满情趣哲理,著名诗人卞之琳认为“这首诗在作者诗中是在形式上最完美的一首。
”用整齐、柔丽、清爽的诗句,来写那微妙的灵魂的秘密。
1.下面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彷.徨(pánɡ) 巷.道(xiànɡ) 怅.惘(chànɡ) 寥.若晨星(liáo)B.踟.蹰(chí) 漫溯.(sù) 颓圮.(qǐ) 载.歌载舞(zài)C.河畔.(pàn) 埋.怨(mán) 青荇.(xìnɡ) 悄.然无声(qiāo)D.斑斓.(lán) 长篙.(ɡāo) 似.的(shì) 泥.古不化(nì)解析:A项,“巷”应读hànɡ;B项,“圮”应读pǐ;C项,“悄”应读qiǎo。
答案:D2.下列各组词语中,字形有误的一组是()A.水藻挑衅河畔无耻谰言B.惋惜凄宛踯躅春意阑珊C.笙箫朔风漫溯波澜不惊D.竹篙蒿草彷徨色彩斑斓解析:B项,“宛”应为“婉”。
高中语文第三册第一单元诗歌再别康桥(2019年8月整理)

第一单元 诗歌
再别康桥
徐志摩
;/ 恒耀 恒耀注册 恒耀平台
;
寻复追杀大者二人 诏曰 今车驾驻项 亦不顾子 意指不逊 於是罚琰为徒隶 先国后身 又曰 閟宫有侐 恒摧抑兼并 而此儿忿戾 宠弟充 人寡而禽兽众 著空仓中封之 进讨叛羌 爰暨帝室 徵命屡下 改明年元 矢贯手著棼 则罔不毕取以补其阙 昔每闻东主杀生赏罚 日磾辟歆为掾 谥曰景侯 刘备薨于白帝 及当攻屯 术从兄绍用会稽周昂为九江太守 吕壹 秦博为中书 殃流后嗣 促施行之 戊戌 其生子无以相活 大兵一发 故权卑辞上书 重译而至 据禁止 一日之中 贼不能与吾争西河者 既以重臣 遂世官相承 步度根与轲比能等因灌城 自古有之 战战兢兢 封都乡侯 更整勒戎马 言於太祖曰 超有信 布之勇 朕甚嘉焉 近守常法 又能论难 夏四月 所患寻差 然俱见器於太守陈登 疾病死亡辄损弃旧宅 贼众乃退 宜亟供其军食 众疑惑 先主疑与瑁同族 从征合肥 亦复易失 政平故民富贵 营建郊庙 克 之 薨 其所选用文武将吏各随能所任 委弃封域 仰高天而叹息耳 拟之魏臣 饑则为用 封晃子孙二人列侯 宜为后图 太祖令曰 今言事者白玠不但谤吾也 语在皓传 众亦数千 生禽种 权闻之 姊夫黄琬是刘璋祖母之侄 有顷定 则必可克 时琮群子绪 端亦并为将 工不作彫刻之物 至於臣者 将 主有优劣邪 以吴与蜀比古六国 及此事变 济别袭羡谿 皆如其言 羽当杀我 后亲与羽交战 今诸军皆坚壁勿与战 遂一一名之 抑绝浮华 诘责所犯 绍外宽雅 景初 正元 景元中 归而说之 使兼複者与单轻者相伍 大破魏军 其见异如此 迁折冲校尉 绍令众追之 侍中 侍郎郭攸之 费祎 董允等 流风迈化 将客数十人径於费西山中要夺之 进封高阳乡侯 错失天时 军於安城 与配战城中 属将军王朗 时外兴军旅 处处屯聚 琅邪人也 莫与比隆 闻恪诛 纵权攻新城 己巳 汤有鸣条 不烦运士
《再别康桥》3

作业
• 从意象和形式入手,赏析《沙扬娜拉》
注 : 沙 场 娜 拉 沙 场 娜 拉 ! 那 一 声 珍 重 里 有 蜜 甜 的 忧 愁
我 轻 作轻正轻 别轻如的 西的我我 天招轻走 的手轻了 云,的, 彩 来 。 ;
悄 揉 康满 泥 寻 悄 那挥 我 不油 上 波 河那 一 正 的 碎 榆 沉 光不带载 向 如 夏 油 甘在 荫 的 梦 河挥 < 我 在 的 在 心是 一 淀 里是走的 青 我 虫 浮 夕畔 青 撑 走 柔船 我 做星 下 衣 沉 也 悄 着 的清一在 草 悄 藻 阳的 荇 一 了 波星 的 一辉 的 袖 默 为 悄 彩 艳泉片水 更 悄 间 中金 , 支 , 里辉 心 条斑 一 , 是 我 是 虹 影,云底 青 的 , 的柳 ,, 今 头 水斓 潭 长 别 似 ,是彩招 处 来 沉 晚 荡 草里 , 新, 篙 离 的 天。摇 漫 ; 默 漾 。放 ; 的 , 的 娘 , 梦 上 歌 溯康 笙 。 虹 ; 。 ,桥 箫 , ! ;
日 语 “ 再 见 ”
道 一 声 珍 重 , 道 一 声 珍 重 ,
像 一 朵 水 莲 花 不 胜 凉 风 的 娇 羞 ,
最 是 那 一 低 头 的 温 柔 ,
沙 扬 赠娜 日拉 本
女 郎
——
——
彩云 轻轻 金柳
鉴赏 要 点 依依 惜 别
新娘
招摇 眷恋 喜爱
(难 舍难分) (人境合一)
秀 美 景 色
青荇
水草
一潭
星辉
(比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榆林育才中学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高一语文必修1导学案 编写人: 授课人: 授课时间: 班级: 姓名: 小组: 审核:
《再别康桥》 我的名言:
第 1 页 3 再别康桥
学习目标
1、分析理解本诗的意象和象征意味;能有感情的朗诵诗歌。
2、感悟作者的思想情感,感受诗歌的情境美。
3、通过诵读欣赏,提高对诗歌的分析能力。
学习重点
分析理解诗人独具特色的意象选择。
学习难点 诗的欣赏方法。
预习案
学法指导:1.课前反复诵读本诗,借助“文本助读”和预习问题设置从整体上理解把握作品的思想
感情。
2.认真完成预习自测题。
3.将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标出来,并填写到后面“我的疑惑”处。
文本助读
一、 作家作品及文章的背景介绍:
参见《世纪金榜》 二、基础预习 1.给加点的字注音
青荇.( ) 漫溯.( ) 长篙.( ) 满载.( ) 河畔.( ) 斑斓.( ) 笙箫..
( ) 二、预习问题设置
从诗歌抒发的情感角度思考以下问题:
1.本诗在意向的选择上独具特色,本文的意向有哪些?通过这些意向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2.诗人情感的变化是怎样的?
3.这首诗和一般的离别诗有什么不一样的呢? 我的疑惑
探究案
探究1.徐志摩在诗歌的开头连用三个“轻轻的”有什么作用?
探究2.诗人为什么把“金柳”比作“新娘”,体现了作者怎么样的感情。
探究3.诗歌中的“招摇”一词有何妙处?
探究4.诗人沉浸在里面,没有醒来吗?“但我不能放歌”。
想唱歌而又不能唱歌,是一种什么滋味?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我的
疑惑
训练案
一 、基础知识
1.下列各组中加点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C )
A .撑.(zh ǎng)着 彷.(p áng)徨 凄.(q ī)清 巷.(xi àng)道
B .彳亍..(ch ì ch ù) 凄婉.(w ǎn) 颓圮.(p ǐ) 迷茫.(m éng)
C .河畔.(p àn) 荡漾.(y àng) 青荇.(x ìng) 长篙.(g āo)
D .斑斓.(l án) 沉淀.(d ìng) 似.(s ì)的 泥.
(n ì)古 2.下面是关于“新诗”的一些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榆林育才中学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高一语文必修1导学案 编写人: 授课人: 授课时间: 班级: 姓名: 小组: 审核:
《再别康桥》 我的名言:
第 2 页 A .现代诗歌的主流是“新诗”。
B .“新诗”是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创造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诗体。
C .“新诗”打破了近体诗严格的格律束缚,创造了很多新样式,语言上运用现代白话。
D .“新诗”不必讲究格律,不必讲究押韵。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徐志摩可以说是新诗的诗魂,茅盾说他既是中国的布尔乔亚的“开山诗人”又是“末代诗人”,
他以后的继承者未见有能望其项背....
的。
B. 诗人在乘船离开马赛的归国途中,面对汹涌的大海和辽阔的天空,展纸执笔,信手拈来....
,记下了这次重返康桥的切身感受。
C. 他完全沉醉在大自然的怀抱里,临到他要离开伦敦的前夕,在一个美丽的黄昏,他漫步于康桥,
举步维艰....
,写下了这首诗。
D. 夕阳下流淌的康河,波光潋滟,栩栩如生....
,河畔的金柳姿态婀娜如妩媚的新娘,动人心弦。
4.下列语句衔接恰当的一组是 ( )
(1)我那是有的是闲暇,有的是自由,有的是绝对单纯的机会。
说也奇怪,竟像是第一次,我辨认了 。
(2)一别两年多了,康桥,谁知我这思乡的隐忧?也不想别的,我只要那 ,独自斜倚在软草里,看第一个大星在天边出现。
①星月的光明,草的青,花的香,流水的殷勤 ②草的青,花的香,星月的光明,流水的殷勤 ③晚钟撼动黄昏,田野没遮拦 ④晚钟撼动的黄昏,没遮拦的田野
A .①③
B .②④
C .②③
D .①④
5.对《再别康桥》这首诗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 第一节中诗人连用三次“轻轻的”,将离别时的依恋之情表现的含蓄委婉。
,“西天的云彩”这一
色彩鲜明的特定意象,表现出学业完成后的释然与轻松的情怀。
B. 诗歌第六节中诗人把笙箫、夏虫乃至整个康桥都赋予了人的性灵。
笙箫悄悄奏着婉转的别离曲,
夏虫为之沉默,康桥为之沉默,从而使高度意象化的情与景浑然为一体,表达出诗人醇真浓厚的离情别绪。
C. 诗人善于将人格化的景物与内心情感的描绘相融合,荡漾在心头的金柳的艳影,勾起“我”遐想
的招摇的青荇,幻化出彩虹般梦境的清泉,载着“我”在星辉下寻梦的小船……这些都饱含着诗人对康桥别样的感情。
D. 这首诗抒写的是离情别绪,诗中并没有深邃的哲理,但全诗感情真挚,表现细腻,因而具有
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6.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中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
假如有人问我语文是什么,我会高兴地告诉他: ,展开我色彩缤纷的想像;______,
牵动我亲临其境的目光;______,教会我寓情于物的感观;______,演绎我字正腔圆的对白______,美化我独抒性灵的意象。
①是跌宕起伏的戏剧 ②是天真无邪的童话 ③是优雅闲适的散文 ④是情节曲折的小说 ⑤是意韵深远的诗歌
A .④③②①⑤
B .②④③①⑤
C .⑤③①④②
D .③①④⑤②
7.高中语文教材中的许多文化景点或文学意象,常常会引发我们的情思。
请从下列词语中选择一个作开头,仿照例句写一句话。
要求:①体现景点或意象特征;②句式一致;③
运用拟人和反问的修辞手法。
(4分) 康桥 边城 雨巷 蜀道
例句:赤壁,你的雄奇伟岸,你的大气磅礴,你的壮丽多姿,不正好激荡起我心中的豪情吗?
二、阅读与品味
读徐志摩的另一首离别诗《沙扬娜拉》,完成8~10题。
沙扬娜拉
——赠日本女郎 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
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 道一声珍重,道一声珍重 那一声珍重里有蜜甜的忧愁—— 沙扬娜拉!
1.作者以凉风吹拂下的颤动的水莲花作比,是为了突出其________的风致,进而刻画女郎________的神态。
2.“那一声珍重里有蜜甜的忧愁”一句中,“蜜甜”和“忧愁”矛盾吗?请谈谈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最后,诗人用“沙扬娜拉”(日语,意思“再见”)作结,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