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三 中国古代的思想文化 上

合集下载

2019年高考真题+高考模拟题专项版解析汇编历史——专题03古代中国的思想文化与科技(解析版)

2019年高考真题+高考模拟题专项版解析汇编历史——专题03古代中国的思想文化与科技(解析版)

专题03 古代中国的思想文化与科技考点一:古代中国的思想1.(2019年新课标全国卷Ⅱ,25,4分)西汉初期,道家学说兼采阴阳、儒、墨、名、法各家学说的精髓;后来董仲舒的儒家学说也吸收阴阳五行、法、道等各种思想。

促成当时学术思想上呈现这种特征的主要因素是A.王国势力强大B.百家争鸣局面的延续C.现实统治需要D.兼收并蓄的文化政策【答案】C【解析】结合材料和所学可知,单一的学说难以适应复杂的统治需要,新道学适应了西汉初期修养生息、恢复生产、巩固政权的需要,而新儒学适应了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C 选项符合题意。

王国势力强大是董仲舒新儒学出现的一个因素,巩固统治才是主要因素,A 选项排除。

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措施,确立了儒学的独尊地位,本质上属于文化专制,而不能体现对百家争鸣局面的延续,B选项排除。

董仲舒的新儒学具有强烈的排它性,无法体现兼收并蓄的文化政策,D选项排除。

2.(2019年新课标全国卷Ⅱ,26,4分)程颢诗云:“闲来无事不从容,睡觉东窗日已红。

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

道通天地有形外,思入风云变态中。

富贵不淫贫贱乐,男儿到此是豪雄。

”其体现的主旨是A.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处B.人与万事万物皆同理C.张扬自我的人生态度D.无为而治的思想理念【答案】B【解析】由人物“程颢”可大致推测本题考查方向为“程朱理学”,根据材料“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

道通天地有形外,思入风云变态中”可知程颢认为“人与万事万物皆同理”,主张通过探究世间万物来求理,B选项符合题意。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与材料主第1页(共9页)。

专题三古代中国思想演变

专题三古代中国思想演变

专题三古代中国思想演变撰稿教师:赵利剑审稿老师:李明赞责编:陈敏专题概述中国古代思想是以儒学为主体的传统文化与学术体系,其基本学理和精神都产生于先秦百家争鸣这个伟大的轴心时代。

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正统地位得以确立。

魏晋时期,儒学受到佛教、道教思想冲击。

隋唐时期出现“三教合一”局面。

宋明时期,儒学复兴,发展到理学、心学新阶段,成为官方哲学。

明清之际则出现否定传统观念、提倡经世致用、批判君主专制的新思想。

传统儒学焕发生机。

专题结构阶段特征内容春秋战国中国文化的“轴心时代”;产生众多对后世文化影响深远的学派诸子百家的兴起及“百家争鸣秦汉文化一统时代;儒家逐渐替代法家、道家,成为占统治地位的思想秦:“焚书坑儒”;“以法为教,以吏为师”汉:董仲舒的新儒学;“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魏晋南北朝文化多元时代;宗教盛行,儒家独尊地位受到冲击道教和佛教兴盛隋唐文化隆盛时代;儒家继续面临挑战隋朝儒学家提出“三教合一”。

唐朝统治者奉行三教并行政策,儒学正统地位遇到挑战。

韩愈提出复兴儒学宋元新儒学产生,向内省、精致趋向发展理学兴起;心学产生明清(鸦片战争前)沉暮与开新的时代心学广泛传播;早期启蒙思想产生专题梳理一、儒学的形成与发展1.春秋战国时期:儒学的形成①孔子的儒家思想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其思想的核心内容是“仁”,即“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协调人际关系的伦理学说;针对春秋时期“礼崩乐坏”的社会现实,他又强调以“礼”来规范约束自己的行为,号召“克己复礼”,即恢复理想中西周时期的礼乐制度,以实现社会稳定,同时以中庸思想和“和而不同”来协调礼和仁的关系;他反对当时社会上普遍出现的苛政暴政,要求统治者“以德治民”。

孔子对中国的教育文化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他兴办私学,“有教无类”,打破贵族垄断文化教育的局面,扩大的教育对象的范围;他以“成人”、“君子”为教育目标,提出“因材施教”等诸多重要教育原则。

专题三 古代中国思想二轮习题

专题三  古代中国思想二轮习题

二轮复习专题三:古代中国的思想文化(第一课时)1.百家争鸣时代的某思想家认为,“社会的自然秩序只需要每个人恪守其本来属于的位置就能够自然的得以保持。

”他的伦理建立在两个思想之上:一个是(自身)臻于完善,另外一个就是关怀他人。

该思想家是()A.老子B.孔子C.韩非子D.墨子2.“强调情感与理性的合理调节,以取得社会存在和个体身心的均衡稳定:不需要外在神灵的膜拜、非理性的狂热激情或追求超世的拯救,在此岸中达到济世救民和自我实现。

”下列思想与上述评论最相符的是()A.天与人不相B.修身齐家平天下C.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D.治世不一道,变国不法古3.春秋战国时期某思想家提出:“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遥于天地之间而心意自得。

”下列观点中,属于该思想流派的是()A.“兼相爱,交相利”B.“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C.“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D.“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4.“魏晋名士”是一个“尚通脱”的惊世骇俗群体,他们独立特行而随情任性、无拘无束而逍遥自在、恣肆癫狂而独得其乐。

下列哪句话会得到他们的推崇()A.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B.选天下之贤可者,立为天子C.“道私者乱,道法者治”D.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5.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蜂出并作,各引一端”,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其背景包括()①井田制瓦解②“士”阶层崛起③天子开始授“土”、授“民”④私学出现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6..战国时期思想家苟子说:“礼义生而制法度。

法者,治之端也。

隆礼至法则国有常。

君者,国之隆也。

父者,家之隆也。

隆一而治,二而乱。

”以上言论表明荀子()A.全面解释传统儒家礼治思想B.继承发展传统儒家礼治思想C.已经形成君主专制的思想D.背离传统儒家礼治思想7.孟子主张“制民恒产”,让每家农户有百亩之田、五亩之宅,有起码的生产资料;“省刑罚,薄税敛”,使人民有最低的物质生活条件;加强道德教育,使人民懂得“孝悌忠信”的道理。

新人教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三 古代中国的思想文化专题总结讲义-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

新人教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三 古代中国的思想文化专题总结讲义-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

【步步高】(通史版)2016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三古代中国的思想文化专题总结讲义专题线索传统社会主流思想社会地位的演变(1)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受冷落孟子主X实行“仁政”,强调民贵君轻,提倡放宽刑罚,减轻赋税,虽有一定进步性,但在战乱纷争的时代,其主X无助于实现统一,距当时激烈的社会变革太遥远,必然受到统治者的冷落。

(2)秦朝时期:法家独尊,儒家思想遭压制儒生依然遵循守旧思想以古非今,非议郡县制,站在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对立面。

不仅不能为封建统治者服务,而且落后于形势的发展。

(3)西汉时期:确立正统地位,儒家思想享“独尊”地位汉初黄老“无为”思想无法解决汉武帝时期面临的加强中央集权的问题。

董仲舒兼采百家学说,对儒家思想进行了发挥,增添了“君权神授”和“大一统”等内容,适应了君主专制中央政治的需要,为政治上的统一奠定了思想基础。

因而获得“独尊”地位。

(4)宋明时期:儒学复兴发展到理学新阶段,理学统治地位确立在回应佛道挑战的同时,儒学完成了更为理论化和思辨化的过程,理学产生并发展到心学,更加适应统治者的需要。

(5)明清之际:儒家思想遭批判,传统儒学遭挑战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而政府的传统政策是重农抑商;统治者强化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封建制度渐趋衰落;另一方面统治者采取八股取士的政策来压制人的个性发展。

在思想领域开始出现对传统儒学的反思和批判,构筑具有时代特色的新儒学。

在程朱理学占统治地位的明清,是对儒家思想的新发展。

中外关联1.诸子百家与智者学派思想的比较内容中国的思想家抨击君主专制,提倡注重实际,具有初步的某某色彩,但未明确提出建立新的社会制度,也未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批判封建制度,并为资本主义设立了一套政治方案,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影响明清之际的某某思想对当时的封建专制起到了一定的冲击作用,但无法动摇封建统治的理论基础,没有推动中国社会的变革与转型极大地推动了欧美资产阶级革命,推动了欧洲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的转变,对后来亚洲的民族某某运动也起了鼓舞作用一、百家争鸣1.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

最新人教版高考历史复习专题三中国古代儒家思想体系和中华传统文化

最新人教版高考历史复习专题三中国古代儒家思想体系和中华传统文化

三中国古代儒家思想体系和中华传统文化(90分钟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1.(2021•北京一模)梁襄王问孟子:“天下恶乎定?”孟子答:“定于一。

”梁襄王再问:“孰能一之?”孟子再答:“不嗜杀人者能一之。

”据此可见,孟子的主张是()A.人性本善B.君主专制C.礼法并施D.提倡仁政【解析】选D。

由题干中孟子的回答“不嗜杀人者能一之”可知,孟子认为只有不爱杀人的人才可以实现统一和稳定,也就是主张实行仁政,故选D;孟子主张“人性本善”,但是题干所说是指统治者施行仁政方能实现统一,而不是说人性问题,排除A;“不嗜杀人者能一之”指的是施行仁政,与君主专制不是一个范畴,排除B;礼法并施是荀子的主张,排除C。

2.(2020•山东等级考・T1)战国时期,孟子认为“无礼义,则上下乱”,韩非子认为“义者,君臣上下之事”。

他们所说“义”的实质是()A.中央集权政治的准则B.衡量道德修养的标准C.统治阶层的行为规范D.维护等级秩序的工具【解析】选D。

孟子是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韩非子是法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二人都涉及“义”的问题,是讲上下之间、君臣之间要讲求礼、义等,实质是要维护等级秩序,为统治阶级服务,D 正确;中央集权政治是在秦朝建立的,材料是战国时期,尚未形成中央集权,排除A;材料主要讲君臣上下、统治者与被统治者之间的关系,不是衡量道德修养的标准,排除B;材料中“义”涉及的范围并不仅限于统治阶层,排除C。

3.从汉武帝时起,春秋决狱成为中国古代一种重要的断案形式。

在案件审判中,碰到有关伦常而无明确法律规定,或有法律规定却与伦常有悖时,根据儒家经典《春秋》所载有关事例及其体现的道德原则作为断案的根据。

这一历史现象有利于()A.强化儒学独尊地位B.彰显法律的公正性C.推动商品经济发展D.完善儒学理论体系【解析】选A。

从材料中汉武帝时起儒学的经典和其体现的道德原则,成为断案的根据可知,儒学不仅是学术思想,还用于司法,更加凸显儒学独尊的地位,故选A;儒家的伦理道德是强调亲情伦理,与一视同仁的法律不同,并不一定是公平公正的,故儒学入法不能彰显法律的公正性,排除B;材料强调的是汉武帝时起把儒家经典作为判案的依据,没有涉及商品经济发展,排除C;材料强调的是把儒家经典和道德观念作为判案的依据,是补充了法律内容,而不是补充完善了儒家的理论体系,排除D。

专题三 中国古代主流思想的演变

专题三 中国古代主流思想的演变
——《荀子· 强国篇》
(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1、董仲舒新儒学的内容
①理论基础: “天人感应”
(加强君权、缓解社会矛盾的需要)
② “春秋大一统”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③“三纲五常” (重建伦理秩序、维护封建统治) 三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新儒学的根本目的:
五常:仁、义、礼、智、信 维护封建统治秩序,巩固国家统一
• 据信,莱布尼茨、沃尔夫等著名哲学家都曾 受到此书的影响。沃尔夫有一次在哈雷大学 演讲“中国的实践哲学”,认为中国人“靠 着治国之术使这个国家在所有方面都超过了 所有别的国家”,结果引起旧派反对,被当 局勒令在四十八小时内离开哈雷大学,否则 立即绞死。此事遂成为德国学界的一大公案, 是非争论长达二十余年,结果搞得沃尔夫名 利双收,中国儒学名声大噪。
启蒙思想家对儒家文化的赞赏
• ①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宣扬的“民贵君 轻”符合反对君主专制的要求; • ②儒家思想中的肯定人性、关注现实与启蒙 思想家追求的人文主义思想观念一致; • ③儒家对宗教迷信的淡漠态度与启蒙思想家 反对宗教迷信与宗教狂热一致; • ④儒家思想重视文化和道德教化,为西方反 对天主教会的蒙昧主义愚民政策提供利器;
2、“回归”
批判
宋明理学
继承
先秦儒学
“守旧”
儒学核心
“开新”
时代要求
反对君主专制, 以理统情,维 民贵君轻 保留君主制 限制君权 护三纲五常 民本思想 空谈义理, 不识时务 关注现实 为君主提供 提倡民权,主 张经世致用 关怀人生 治国理论
3、评价
• ①为儒学发展注入了时代精神。
• ②冲击了封建君主专制统治。
• 明清之际,中西文化双向交流。一方面东学 西渐,以儒家文化为主的中国文化经由传教 士译介,成为西方思想家批判封建制度重要 的思想资源,促进了近代西方的思想解放。 • 另一方面西学东渐,传教士向中国输入了大 量的西方文化、科技知识,但显然没有引发 中国知识分子的深刻思考。即使最敏锐的思 想家也只能“回归”中国传统思想寻求社会 变革的方案。 • 综合本课所展示的材料,分析、评述这一现 象产生的原因及影响。要求:史论结合,观 点明确,300字左右。

2019高考历史总复习专题三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和古代中国的科技与文化专题整合课件

2019高考历史总复习专题三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和古代中国的科技与文化专题整合课件
4.对外关系上:统治者推行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导致中国与世隔绝,错失了多次进 行生产技术革命的机会。 5.根本因素:腐朽的封建制度。
[复习对策] 一、多元史观认识百家思想主张
1.唯物史观角度
(1)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奴隶制瓦解、分封制崩溃、封建制确立的时代大变革是百 家争鸣形成的大背景,这体现的是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唯物史观。 (2)从阶级史观看,孔子、老子、庄子代表的是没落贵族的利益,墨子代表下层劳 动者群体的利益,其他如孟子、荀子、韩非子等则代表新兴地主阶层的利益。
来了地理大发现的时代 火药传入欧洲,对欧洲资产阶级战胜 封建贵族起到了一定作用
火药 唐代:唐末火药开始应用于军事
三、古代农耕科技没有及时转化为近代科技的五大原因 1.经济上:小农经济长期占据主导地位,封建政府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2.政治上:君主专制的存在严重阻碍了科技的进步。
3.思想文化上:八股取士和文化专制,禁锢了知识分子的思想。
四、本专题文化和科技均属于高频考点,在古代史选择题中占到一半(3到4题)。强调
对书本知识的精读和细读,注意对思想文化概念理解的同时要求注意时空的把握。
同时要求强化对具体细节知识的记忆和理解。
使用的书写材料羊皮和牛皮,促进了
欧洲文化的发展 传入欧洲,推动了文艺复兴运动和宗
印刷 隋唐:雕版印刷术 术 北宋: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 战国:司南
教改革,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和社
会的进步
指南

北宋:发明了指南针,并应用于 13世纪传入西欧 航海 14世纪初由阿拉伯人传入欧 洲
指南针的使用,促进了远洋航行,迎
二、传统儒学价值观的现实意义(科学或可取的一面)
1.具有和谐意识。和谐发展离不开人与自然的和谐,小到家庭,大到民族、国家,人

专题03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2020年浙江选考专题冲刺

专题03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2020年浙江选考专题冲刺

专题03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专题解读本专题属于高考高频考查专题。

从命题角度来看,注重考查不同时期儒家思想的演变及特点、主要的思想家及其主张,如百家争鸣的特点、先秦时期儒家倡导的施政为民思想、汉代儒学地位的上升、王阳明知行合一的思想、明末清初的进步思想及其价值等;对于科举制,既可单一考查科举制的文化影响及现实意义,又可综合考查儒学发展的思想价值。

从学科素养角度来看,注重对历史解释素养的考查。

从考查题型来看,以选择题为主。

复习本专题需要注意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思想发展的脉络,注意各种思想的基本含义及其在不同历史阶段的时代特征,需要适当阅读一些经典原文或思想史资料,也需要理解历史与现实、中国与世界、思想与生活的联系,对古代思想特别是儒家思想进行一定的思考和探究。

本专题在高考中属于高频专题。

本专题主要内容包含四大发明及其影响、中国书法和绘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历程、古代文学形式以及代表作、代表人物。

从命题角度来看,主要考查基础知识的记忆与理解,多以作品的特点或影响考查相关人物或科技文化发展的概况,如古代四大发明及其外传、古代军事著作对火药和指南鱼的记载、古代书法艺术的特点、古代文学的成就及其代表人物等。

从学科素养的角度来看,多考查时空观念和史料实证,即古代科技、艺术与文学成就的历史阶段特征。

复习本专题内容应运用唯物辩证法的观点,一分为二地认识和分析中国古代文化,并在此基础上形成正确的民族文化观和世界文化观。

复习过程中还应学会运用一定时期的文学艺术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的反映这一原理来理解中国古代科技文化发展的原因及特点。

阶段特征古代科技成就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古代科学技术长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造纸术、指南针、火药和印刷术的发明是古代中国对人类文化进程的伟大贡献古代艺术中国古代艺术形式丰富多彩,各有其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过程。

小篆、隶书、草书、楷书和行书构成中国书法的五种主要字体;中国画、京剧等是中国文化的突出代表古代文学不同时期的文学形式均有突出成就,涌现出许多代表作家和代表作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形成、内容、地位三角度概括汉代儒学特点? (1)形成
儒家思想基础之上,融合诸子百家思想而 形成,体现外儒内法。
继承先秦儒学的大一统思想、仁政思想
(2)内容
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天人感应、君 权神授、灾异谴诰说等思想
(3)地位
体系化、制度化、神权色彩
统治地位、主流地位
从形成、内容、地位三角度概括理学特点? (1)形成
明清
(进步思潮)
(批判)
一条主线;两个视角;三次翻“新”;四个阶段
史料补充:
史料一:明清进步思潮主张未跳出明君贤臣的理想统治模式,并没有彻
底同儒学思想决裂。 史料二:明清三大思想家的进步思想挖掘先秦儒学“济世治国”功能,其“立足现实
、学以致用”的观念为后世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源泉。
比较明清进步思潮与启蒙运动
练一练
孔子和苏格拉底是公元前5世纪的东西方思 想巨人,两者思想的不同之处是( ) A、重视道德的意义 B、肯定人的价值 C、强调知识的作用 D、推崇君主权威
法国启蒙思想家伏尔泰在《哲学辞典》中称颂孔子: “我全神贯注的读了他的这些著作,我从中汲取了精 华……”有西方学者直接认为“孔子是18世纪启蒙运动 的守护神。”孔子思想不仅是法国大革命的动因,更
成为西方“平等、仁慈、博爱”观的源泉。
(1) 在这里孔子的哪些思想令西方思想家如此痴迷4分 “仁者爱人”和“为政以德” (2)孔子学院在全球开设的速度,引发了世人包括中国人自 己的惊奇。试分析儒家文化在现代重新受到重视的原因。(3 分) 儒学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是人类文明重要组成部分;
批判继承
古为今用
立足于改革开放和 现代化建设的实践
创造社会主义新文化
儒家思想的现代价值?
①儒家思想所提倡的道德规范(“孝”、“仁义”、 “诚信) 意识——有利于培养现代公民意识; ②大一统思想——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安定团结; ③以人为本的治国思想——有利于今天的政治建设; ④和为贵思想——有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 ⑤民本思想——有利于“三农”问题的解决; ⑥“义利观”(正身自省、修已安人)——有利于社会主 义市场经济的完善。
(2)阶级基础:一方面市民工商阶层队伍扩大;另一方面君主专制强化,封建制度衰 落 (3)思想因素:一方面要求个性解放、平等、自由,近代自然科学传入,另一方面宋 明理学日益僵化,,八股取士,三纲五常扼杀人的天性,摧残人的思想
2.特点:
(1)反传统、反教条。
(2)反对封建专制。 (3)带有一定的民主色彩。 (4)反映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
儒学创立
中 国 传 统 主 流 思 想 的 演 变
战国 时期 西汉 时期
成为显学
体系化、制度 化、确立正统 思想地位 思辨化、哲学 化、重新确立 正统地位
宋朝 明朝
程朱理学 阳明心学
明清 之际
经世致用
给儒学注入 新的活力
【深化透析】 用阶级分析法认识先秦诸子思想的时代特点 春秋战国时代是中国历史上的大变革时期,这一时期涌现出的诸子百家 分别代表了不同阶级和阶层的利益,也因此表现出了不同的特点:
D
练一练
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提出的治理社会的方案的主 要特点是( )
A 以法律制度规范社会
B以强权政治规范社会
C
C 以伦理道德规范社会
D 以道法自然规范社会
练一练
2010· 1月15日下午15时31分左右(北京时间)出现了号 称“千年最长日环食”的天象奇观。历史上,西汉宣 帝年间发生一次日食时,使汉宣帝即刻下诏说:“皇 天见异,以戒朕躬,是朕之不逮、吏之不称也。”汉 宣帝的认识和做法体现了哪种主张( ) A.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B.大一统 C.天人感应 D.君权神授
一方面提倡经世致用,政治上批判君主专制, 经济上反对重农抑商,提供工商皆本,学术 上反对空疏学风,提倡学以致用。
(1)背景
(2)内容
另一方面继承传统儒学,如保留君主制、仁 政
(3)地位
为儒学注入新的活力;宋明理学始终占导官 方统治思想地位,没有推动社会转型;
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
1.条件: (1)经济因素:一方面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与发展;另一 方面统治者极力推行重农抑商政策,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
1.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 重要意义;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 的形成 2.知道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史实 3.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 4.列举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了解明 清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
网络感知 1
春秋 末年 孔子学说 奠定基础 孟子、荀子 继承发展 董仲舒创 立新儒学
儒家思想基础之上,融合佛、道而形成的以 “理”或“天理”为核心的新的思想体系
(2)内容
“理”就是封建伦理道德、三纲五常, 以用维护封建君主专制统治和封建等 级秩序
思辨化、哲学化
明代确立理学统治地位
(3)地位
从背景、内容、地位三角度概括明清进步思潮特点?
一方面君主专制强化和封建制度衰落,另一方 面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和近代科学传入,在意识 形态领域出现要求个性解放、平等、自由,带 有早期启蒙性质的进步思潮。
名师诊断 专案突破 对点集训 决胜高考
3.评价: ⑴为儒学的发展变革注入了新的活力,使传统文化重新焕发生机,构筑具有 时代特色的新思想体系。(是对儒学的继承与发展) ⑵带有早期启蒙性质的进步思潮 ⑶对君主专制统治造成了强烈的冲击,在其后数百家间仍具有振聋发聩的启 蒙作用,给后世民众以深刻的启迪。深刻影响着清末民初的思想家和民主革 命家。(开启了中国近代思想启蒙的先河) ⑷宋明理学始终占据官方统治思想地位。进步思潮却没有从根本上占据主导 地位,也没有推动社会转型。
儒家文化有助于提高个人的道德修养; 儒家文化有利于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 儒家文化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推动人类社会文明进步。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总结反思提升目标:
正确对待以儒学为主流的传统文化 先秦 (孔孟荀)
民 间 ( 继 承 ) (发展)
新儒学
西汉 (董仲舒) ( 发 展 ) 宋明 (理学) 官 方
创立发展

新活力 新发展
C
中国古代主要思想家的民本思想
(1)孔子:为政以德,仁; (2)孟子:民贵君轻、仁政; (3)荀子:君舟民水; (4)董仲舒:天人感应学说里的灾异谴诰说,要 求实行仁政。 (5)黄宗羲:反对君主专制、鼓吹早期民主。
练一练
当代某学者谈及自己为人处世的宗旨时说: 对己学道家,意思是清静寡欲;做事学法家, 意思是按原则办事;待人学儒家,即 A.爱无差等 B.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C.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D.存天理,灭人欲
B
概述近现代中国社会各阶层对儒家思想的态度? 地主阶级: 中体西继续把儒家思想作为统治思想.
资产阶级阶级(维新派) 康有为著把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与传统儒家思想相 结合,宣传维新变法。 资产阶级阶级(革命派): 教育领域和社会生活习俗领域进行变革
资产阶级阶级(激进派):
新文化运动,打倒孔家店,全盘否定儒家思想
历史课前5分钟任务
1.评价: 从辩证的角度评价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 (1)孔子? (2)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3)理学? (4)明清之际进步思潮? 2.内容: (1)董仲舒新儒学? (2)程朱理学?陆王心学?? (3)明清之际进步思潮?
专题三:中国古代的思想史 ——儒家思想发展演变的主要历程 考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