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及影响

合集下载

中国古代的历史文化与思想

中国古代的历史文化与思想

中国古代的历史文化与思想中国拥有悠久的历史,其历史文化和思想观念对中国社会乃至全球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过去的几千年里,中国形成了独特的文化体系,其中蕴含着精深的思想和智慧。

本文将从古代的历史文化和思想方面展开探讨,揭示中国古代历史文化和思想的魅力所在。

一、中华文明的起源和特点中华文明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的夏朝时期,中国古代的历史文化和思想在这个时期就开始孕育。

中华文明的形成受到了地理环境、气候条件、农业发展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中国是世界上拥有最早农耕文化的国家之一,农业的发展为中华文明的起源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中国古代历史文化与思想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其注重和谐。

和谐是中国传统哲学中的核心价值观,它强调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系的协调与平衡。

这种追求和谐的思想观念不仅贯穿于中国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制度,也体现在中国人的日常生活和行为方式中。

二、儒家思想的影响中国古代的儒家思想是对中国古代历史文化和思想影响最深远的一种思想体系。

孔子作为儒家思想的创始人,提出了许多对中国社会产生重要影响的观点和理念。

儒家思想强调人伦关系和社会秩序的维护,提倡君子之道和仁爱之道,成为中国古代社会中的主流思想。

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以仁爱为核心的民本思想。

它强调君臣、父子、兄弟和朋友之间的关系,提倡尊重和谦逊的道德伦理观念。

儒家思想的影响可以在中国古代社会制度、家庭伦理以及教育体系中得到体现。

儒家思想的影响深入人心,对后来的社会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三、道家思想的哲学观念与儒家思想相比,道家思想在中国古代历史文化和思想中的地位也是不可忽视的。

道家思想强调个体的自由、自然的力量和宇宙的和谐。

道家思想将人对自然界的依存看作是最高境界,倡导追求道的境界,通过返璞归真的方式寻求人与自然的和谐。

道家思想的核心概念是“道”。

道家认为,万物皆有道,追求“道”的境界是最高的人生追求。

在中国古代历史文化中,道家思想对文学、音乐、艺术等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国古代文化名人的思想与影响

中国古代文化名人的思想与影响

中国古代文化名人的思想与影响中国有许多杰出的古代人物,他们的思想和影响深远,至今仍然对我们的生活产生着影响。

他们来自不同的领域,包括文学、哲学、科学等。

他们的思想不仅表现在他们的著作中,更体现在他们的行为和影响力上。

孔子是中国古代文化名人中最受人尊敬的一位。

他是中国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孔子强调道德的重要性,他认为一个人应当以德行来塑造自己,同时也要尊重他人。

孔子的思想强调了家庭、社会和国家的秩序和稳定。

他的教育观念强调了诚实、忠诚和勇敢的重要性。

这些思想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对现代社会产生了重要的启示。

另一位重要的古代文化名人是鲁迅。

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和思想的奠基人之一。

他的作品强调了人道主义和社会公正。

他通过揭示社会的黑暗和人们的悲惨遭遇来呼吁社会变革。

他的思想在当时引起了巨大的震动,引发了人们对社会不公正的关注。

鲁迅的思想影响深远,至今仍然被人们所推崇。

中国古代文化名人中还有一些科学家和发明家,他们的思想和创造力对中国的科技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例如,张衡是古代中国的一位天文学家和地理学家,他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地震仪。

他的思想对后来的地理学和天文学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另一个例子是郭守敬,他是中国古代最著名的天文学家之一。

他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用于观测和测量恒星位置的装置。

他的思想和研究成果在当时对天文学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也为后来的科学家提供了宝贵的启示。

除了上述文化名人,中国古代的思想家还有很多。

他们的思想涵盖了各个领域,包括政治、经济、道德等。

例如,墨子是一位古代的哲学家和社会改革家,他强调爱和公正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关键。

王安石是一位古代的政治家和改革家,他提出了许多改革的政策,对当时的社会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这些古代名人的思想影响着中国社会的发展,也为后来的学者和思想家提供了宝贵的素材和启示。

中国古代文化名人的思想和影响是我们了解和认识中国历史和文化的重要途径之一。

中国古代的思想家和学派对中国文化有何影响

中国古代的思想家和学派对中国文化有何影响

中国古代的思想家和学派对中国文化有何影响中国古代的思想家和学派是中国文化宝库中闪亮的明珠。

他们的思想观念以及学派立场对中国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从儒家的仁爱之道到道家的自然至道,从墨家的兼爱之义到法家的法治思想,每个学派都在其独特的方式上对中国文化做出了独特的贡献。

儒家学派,以孔子为代表,崇尚仁爱之道,主张以道德和人伦关系为核心,对中国文化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儒家的思想强调个人的修养和家庭的和谐,注重教育和礼仪的重要性。

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为了实现社会和谐,发扬仁爱精神,对于塑造中国文化的价值观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道家学派,以老子和庄子为主要代表,倡导自然至道和心灵的宁静。

道家思想强调回归自然、尊重自然规律,并通过追求无为而治的理念,提供了一种与世无争的修行方式。

这种对人类在自然界中的地位和生活的认识方式,深刻地影响了中国文化的审美观念和人生哲学。

墨家学派,以墨子为代表,主张兼爱之义,强调人的平等和普世的关爱。

墨家思想倡导和平、废除战争和军备竞赛,主张“非攻”原则。

墨家学派对中国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尤其在强调平等、公正和爱的观念方面。

法家学派,以韩非子为代表,强调法治和利导原则。

法家思想注重法律和制度的重要性,主张确立有效的政府机构来维护社会秩序。

法家学派的影响在中国古代历史上非常显著,对于中国文化中法治观念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除了以上四大学派之外,还有其他一些小的学派对中国文化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如纵横家强调智略和策略,对于军事及官场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阴阳家注重宇宙和人类命运的关系,推动了卜筮和命理学的发展。

总结起来,中国古代的思想家和学派对中国文化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

儒家注重仁爱和家庭伦理,塑造了中国文化的价值观;道家鼓吹回归自然、追求心灵的宁静,深刻影响中国人的审美观念和人生哲学;墨家强调兼爱之义,推动了平等和公正观念的发展;法家则强调法治和利导原则,对中国文化中的法治观念产生了重要影响。

中国古代的思想文化

中国古代的思想文化

中国古代的思想文化中国古代思想文化中国古代拥有丰富而复杂的思想文化体系,这些思想和文化观念深深地影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与演变。

从古代的儒家思想到道教、佛教的传入,再到百家争鸣的局面,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发展脉络可以追溯到数千年前。

本文将从古代思想家的贡献、儒、道、佛三家的影响以及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对现代社会的影响三个方面来讨论中国古代的思想文化。

一、古代思想家的贡献中国古代有许多杰出的思想家,他们对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发展产生了举足轻重的影响。

儒家学派的代表孔子提出了“仁者爱人”、“君子克己复礼”等思想,强调了道德伦理和社会秩序的重要性。

孟子则进一步发展了儒家学说,提出了“性善论”和“天命论”,对中国古代道德观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百家争鸣的浪潮中,墨子提出了以兼爱为核心的墨家思想,与儒家思想形成鲜明对比。

此外,还有庄子的道家思想、荀子的政治思想等,都为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发展贡献了自己独特的观点与思考。

二、儒、道、佛三家的影响儒、道、佛三家是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三大重要支柱。

儒家思想强调仁德、礼义、忠诚等观念,提倡以家庭和社会为基础的伦理关系。

儒家的价值观念深入到中国社会的方方面面,并且致力于建设一个和谐、有序的社会。

道家思想主张顺应自然、安然无为,追求内心的宁静与放松。

道家的思想观念对于追求心灵和谐与个人成长起到了积极的影响。

佛教作为一种外来宗教,与中国古代的思想文化发生了深入交融。

佛教强调超越苦难、追求解脱与内心的平静,在中国古代思想文化中形成了独特的地位。

儒、道、佛三家思想互有影响,共同贡献了中国古代的思想文化。

三、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对现代社会的影响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对现代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儒家思想对于中国古代社会的发展与稳定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其强调的仁德、礼义观念对社会道德建设起到了积极的引导作用,这种价值观观念一直延续至今。

其次,道家思想强调平衡与和谐的观念,对于现代社会中快节奏、高压力的生活方式提出了反思。

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特点及其影响

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特点及其影响

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特点及其影响中国古代思想文化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特点和影响贯穿了中国几千年的历史。

下面我们来分析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特点及其影响。

一、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特点1. 儒家思想的影响儒家思想是中国古代最为重要的思想之一,它强调的是人性的尊严和道德的规范。

儒家思想认为,人性本善,只是因为受到环境和教育的影响而变得不良。

因此,儒家强调的就是以德治国,培养人民的道德品质和责任心,以达到社会和谐的目的。

2. 道家思想的影响道家思想则是强调自然和宇宙的规律,这种思想认为人应该顺应自然的规律来生活。

所以道家思想和儒家思想有所不同,儒家思想强调的是人性的尊严、道德和责任,而道家思想则强调的是顺应自然,追求自由和自在。

这种思想对于中国的哲学、文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 中庸之道的影响中庸之道是儒家思想的一种流派,指的是适度、平衡、中道的思想。

中庸之道讲究中正之道,避免走极端,认为平衡和缓是生活中最重要的一项原则。

这种思想贯穿了中国古代和现代社会文化的各个方面,例如家庭道德观,商业道德,政治道德等等。

4. 精神与物质并重的观念中国古代人重视精神和物质的平衡,他们认为,物质的追求是可以的,但不能忽略精神的发扬。

这种观念体现在古代文化艺术、科学技术、哲学思想等各个方面。

二、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影响1. 思想文化对于中国文学的影响中国古代文学代表了中华民族的精神文化。

文学作品是历史、道德、文化和哲学思想的结晶。

中国古代文学包括了诗词、散文、小说、戏剧等各种类型,其中刘仲敬的《诗经》、李白的《将进酒》等作品都是具有代表性的。

这些文学作品不仅代表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和文化,同时也对于文学艺术有着深远的影响,许多作品不仅在中国留下了深刻的印记,同时还影响着世界其他地区的文化。

2. 思想文化对于中医、武术等的影响中医和武术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古代,人们常把中医、武术与哲学、文化和道德联系起来。

中国古代历史上的重要思想流派与影响

中国古代历史上的重要思想流派与影响

中国古代历史上的重要思想流派与影响中国古代历史上出现了许多重要的思想流派,这些流派不仅对中国古代的政治、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对后世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启示。

以下将重点介绍儒家、道家和法家这三个思想流派,并探讨它们的主要思想及其对中国古代历史的影响。

一、儒家思想儒家思想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思想流派之一,其核心思想是儒家伦理道德观。

儒家强调礼仪、仁爱与道德,主张以仁爱为核心,以礼治人,并强调君子的修养与治理能力。

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有孔子和孟子。

孔子提出了“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核心观点,倡导个人道德修养,强调君子应该以身作则,成为社会的楷模。

孟子进一步发展了儒家思想,提出了“性善论”,认为每个人天生都有善的本性,只要受到正确的教育和培养,就能实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

儒家思想对中国古代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儒家的道德观念成为了中国社会的基本道德标准,推动了社会的和谐发展。

在古代的封建社会中,儒家思想成为了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推动了封建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同时,儒家思想的影响还延伸到了教育领域,儒家经典成为了古代中国的主要教材,培养了数百年的儒家学者和文化精英。

二、道家思想道家思想是中国古代的另一个重要思想流派,以老子和庄子为代表。

道家思想主张“道”,认为宇宙万物都遵循着一种自然规律,应该顺应自然,追求自由自在的生活。

道家思想强调无为而治,追求自然的无为而治是最高境界。

老子提出了“道可道,非常道”、“无为而治”等核心观点,主张放弃追逐功名利禄,返璞归真,寻求个体的内心平静与自由。

庄子进一步发展了道家思想,倡导虚无,崇尚自由活泼的生活态度,追求心灵的自由与超越。

道家思想对中国古代历史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道家思想的无为而治观念为建立和谐社会提供了新的思路,对中国古代的政治和社会观念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同时,道家思想的追求自由、崇尚自然的理念,也为后来的文人墨客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支撑和文化背景。

三、法家思想法家思想是中国古代的另一重要思想流派,以韩非子和商鞅为代表。

古代中国的思想和文化与现代社会的联系和启示

古代中国的思想和文化与现代社会的联系和启示

古代中国的思想和文化与现代社会的联系和启示古代中国的思想和文化在现代社会仍然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古代的思想和文化在很多方面都影响着我们的现代社会、我们的生活和我们的思考方式。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探讨古代中国的思想和文化与现代社会的联系和启示。

第一,古代中国的思想和文化对现代社会的教育和家庭教育有重要的影响。

在古代,教育和家庭教育非常重要,人们非常注重孩子的教育,这是中华文明的一部分。

到了现代社会,虽然我们的生活水平已经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我们的思维方式和教育制度仍然离不开古代中国的思想和文化。

我们在传承古代思想和文化的同时,也将这些思想和文化传递到下一代,这是我们能够保持良好思维方式和教育制度的关键。

第二,古代中国的思想和文化对现代社会的社会制度和治理有启示。

古代中国在政治制度、社会制度、法律制度等方面有很多的贡献,其中的思想和文化直接影响了我们现代社会的制度和治理。

例如,在古代中国,礼仪文化非常重要,社会关系是以礼为中心的。

同样在现代社会中,我们也注重着一些礼仪和仪式等,这是源于古代礼仪文化的影响。

第三,古代中国的思想和文化对现代社会的道德和人伦关系有影响。

古代中国的思想和文化在道德和人伦方面有着极高的地位,这在现代时期仍然是非常重要的。

我们在现代社会中需要遵循的道德准则和人伦关系,很大程度上都有古代中国思想和文化的影响。

例如,孔子的“仁爱”思想对于我们现代的道德观念和人伦关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第四,古代中国的思想和文化对现代社会的艺术和文学有重要的影响。

古代中国的文学和艺术非常发达,其经典著作和文学作品至今仍然被广泛阅读和欣赏。

现代社会中,古代中国的文学和艺术成为了一种潮流和文化的表达,它们渗透了我们的生活和思维方式。

总之,古代中国的思想和文化在现代社会中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我们需要认真学习古代思想和文化,传承它们,继承它们的精华,使其成为我们现代社会的灵魂和根基。

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特点与影响

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特点与影响

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特点与影响中国古代哲学思想是中国文化宝库中的一颗明珠,流传至今,深深地影响了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

其思想特点多种多样,从儒家、道家、墨家到法家、兵家等各个流派都有不同的思想观点,但又紧密相联,形成了中国独特丰富的哲学体系。

本文将从古代哲学思想的特点、其在中国古代社会中的影响两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古代哲学思想的特点古代中国的哲学思想具有以下几个典型特点:1. 德政思想的重视:在古代哲学思想中,儒家的德政思想占据了重要地位。

儒家强调君主的德行与道德修养对国家治理的重要性,称之为君子之道。

这一思想使得社会秩序得以保持稳定,儒家的价值观念也成为了中国古代社会的准则。

2. 和谐共处的思想:古代中国的哲学思想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道家主张顺应自然,追求自然的道德境界,强调个体的内在修养和自由发展。

墨家则主张相互利益和平衡,主张“兼爱”和“非攻”,以达到人与人之间的和谐。

3. 盛行的虚无主义:道家思想中的虚无主义不信奉任何形式的权威和规范,主张“无为而治”、“无为而无不治”。

这一思想在古代中国产生了强烈的影响,对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古代哲学思想在中国古代社会中的影响古代哲学思想不仅在哲学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对中国古代社会产生了重要的影响:1. 社会制度与法律:古代哲学思想对中国古代社会的政治和法律制度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儒家的思想成为了中国古代社会的主流思想,儒学被视为官方学说,儒家的思想体系为中国古代社会的政治和法律制度提供了理论基础。

2. 文化价值观念:古代哲学思想对中国的文化价值观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儒家的思想强调君臣、父子、兄弟之间的关系,提倡孝道、忠诚和恪守社会准则。

道家的思想强调个体的修养和追求内在的自我完善。

这些思想观念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

3. 教育与人才培养:古代中国的哲学思想对教育和人才培养也产生了重要影响。

儒家思想主张培养君子,提倡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提倡教育以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及影响例1:用文献与考古相互印证的方法探究历史考古资料与文献资料的相互印证,也引申为不同来源史料间的相互印证——两重证据法。

1.文明起源与传说——史前:炎黄传说考古与神话传说中的历史(考古材料证明)2.文献与考古——夏朝:从“公天下”到“家天下”:二里头遗址考古与后世文献中的历史(相印证)文献公天下(大同之世)——家天下(小康之世界)尧舜禹禅让制——启世袭制设官分职、军队、监狱、刑法考古二里头文化遗存(河南偃师)宫殿式建筑(社会分化),农业为主饲养家畜,青铜礼器。

3.多重印证——商朝:甲骨文考古、当世、后世文献中的的历史(多重印证,直接间接记载)信使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有直接文字记载的王朝(甲骨文、殷墟)甲骨文甲骨上记载占卜情况的古文字、比较成熟汉字:研究商史第一手资料儒家文化与古代中国:C参考第七分册知识点补充:(一)儒家思想形成——先秦春秋:春秋时期孔子“仁”为核心的学说,主张以仁爱之心处理人际关系。

在政治上把“德”“礼”作为首要的统治手段,要求以德治民,爱惜民力,反对苛政和刑杀;主张“克己复礼”,维护周礼是孔子政治思想中的保守部分,孔子晚年整理和编订的《诗经》《尚书》《礼》《易》《春秋》是中国封建社会儒学的“五经”。

战国:孟子是战国时期儒家学说的代表。

他站在新兴地主阶级立场出发,但也强调小农阶级利益。

主张实行“仁政”,提出“民贵君轻”、“政在得民”的思想,同时又宣扬“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

这种温和的政治主张,不能适应当时结束割据、实现统一的需要。

荀子在政治思想上主张“礼法并施”的观点,自然观方面提出“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的人定胜天观点,是当时生产力进步的反映,具有唯物主义思想。

特点:此时期儒家思想较为具体,带有浓厚的理想化色彩;没有严密的理论基础,大多是关于思想修养方面的道德规范和政治理想的治国原则;孟子的“仁政”、“民贵君轻”使儒家思想开始与政治相结合,但因脱离现实政治而遭新兴地主阶级冷遇。

(二)儒学惨遭摧残——秦朝秦朝:实行野蛮的“焚书坑儒”政策,进一步确立法家学说的官学地位,实现学术思想的统一,以巩固秦政权。

特点:因为儒学不能为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统治服务,统治者用政治权力强制干预和控制思想,儒学遭受毁灭性摧残。

(三)儒学独尊地位——汉代西汉:董仲舒成功地改造儒学,以儒学为基础,广采诸子百家之长,建立起新儒学,倡导“天人感应”、“君权神授”,宣扬“大一统”、“三纲五常”。

这时的儒家思想“内法外儒”,适应了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汉武帝欣然接受董仲舒建议,实施“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兴太学等政策,禁止其他各家思想传播,使儒家思想逐渐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特点:以儒学为基础,兼采阴阳五行学说,相互结合,互相渗透。

儒家思想宗教化、经学化、政治制度化。

见第七分册P5(四)儒学新的发展——宋明理学两宋:宋代理学是以儒家思想为基础,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形成的新儒学,是宋代新儒学的正统。

南宋朱熹是理学发展的集大成者。

他完善和发展了客观唯心主义的理学体系,把“天理”和“人欲”对立起来,认为人欲是一切罪恶的根源,因此提出“存天理,灭人欲”,实质上是为封建等级制度辩护。

特点:宋明理学开创了儒学的新时代,是儒学第二期发展的象征。

它使儒家思想理论化和哲学化,使儒学服务统治的政治作用和修养身心层面的社会功能走向一致化,但理学的发展也使儒学日益走向极端。

维护专制君主,扼杀人欲(五)儒学发展变异——明清八股取士——考四书五经(六)儒学遭受打击:鸦片战争至辛亥革命鸦片战争后,随着资本主义列强的侵略,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人民前赴后继地进行反帝反封建斗争,在思想领域学习西方成为主流,儒学受到冲击,但由于其千年的正统地位,也被利用。

康有为把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学说与儒家传统道德相结合,为维新变法奠定了理论基础,同时还假托孔子招牌提出变法主张。

新文化运动极力批判儒家传统道德,全盘否定儒家思想。

(七)儒学重新泛滥: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北洋军阀袁世凯出于复辟封建帝制的政治目的,,在社会上掀起反动的尊孔复古逆流,孔子成为封建思想的代表和专制统治的护身符。

(八)儒学统治地位动摇——新文化运动前期随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激进民主主义者为了反对封建军阀的统治,以资产阶级民主思想为武器,提出在中国实现“德先生”“赛先生”、“打倒孔家店”等口号,把斗争矛头指向孔教,对封建正统思想的儒家传统道德进行了深刻的批判,新文化运动后期,一批先进知识分子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开始用新的思想武器反对封建主义,为五四运动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到来作了思想准备。

特点:前期新文化运动是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领域中的继续,是中国近代史上资产阶级文化反封建文化的一次重要思想解放运动,它动摇了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但是前期运动对东西方文化存在绝对肯定或绝对否定的片面倾向。

三、儒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取得主导地位的原因:一方面是因为其思想内核,即哲学上宣扬天命的天人观念;伦理上以“仁”为核心的“三纲五常”,宣传忠孝,严格等级次序;政治上主张“大一统”,维护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这些都是一切剥削阶级取得统治地位后共同需要的思想武器,在根本上都是适应了封建专制统治需要的。

另二方面,是因为儒家的人世说,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能够随时代需要的变化而不断的改变面目。

特别是汉代的儒学,吸收了道家和法家的思想,并与阴阳五行说相结合。

另外,儒家为了丰富自己的哲学,在批评佛、道两教的同时,也充分吸取它们当中对自己有用的思想资料,以充实和发展自己的哲学体系。

宋明理学既是“三教合流”的产物,同时它又保持自身的根本特质和立场。

四、我们对继承中国古代文化遗产的态度:采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态度,反对对传统文化的绝对肯定和否定的态度。

儒家思想是我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具有优秀丰富的内涵,今天我们应该古为今用,宏扬其优秀部分,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服务。

儒学的现代价值:儒家的大一统意识,对维护社会的安定统一和祖国统一大业有极大的现实指导意义;以人为本、民为贵思想对于协调人与人之间关系,维护和谐的社会有重要作用;民本思想对于今天“三农”问题的解决有一定的参考价值;道德规范意识是现代社会公德意识培养、历史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培养的一个重要渠道;和谐意识对于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谋求社会的共同发展,保护生态环境都不无裨益。

例2:儒家思想的演变与影响百家争鸣孔孟之道儒学的经学化程朱理学儒家的流变:孔子:春秋仁利益开创孟子:战国仁政发展文明的传承是继承与创新的董仲舒:西汉三纲五常主流朱熹:南宋天理糅合儒家思想的地位:中国古代社会的主流意识,随着社会的统一和分裂而发生变化,尤其在大一统时期占主导地位:中国古代社会的主体文化,保存了丰富的名族文化遗产。

儒家思想的合理部分:维护社会稳定仁德治民本思想等维护国家统一大一统思想教育理论有教无类、学思结合、因材施教等伦理道德孝、仁义、诚信等个人素养正身自省、修己安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儒家文化的闻名融会:与草原文明、佛教文明、东亚文明、欧洲文明、现代文明辐射东亚东亚文化圈——东亚诸国形成(儒家文化圈、汉字文化圈)以中国本土为地理中心,以中国文化为轴心传播西方——时间:起始16世纪,完善17世纪方式:传教士翻译并寄回代表:利玛窦“四书”译拉丁文寄回,《利玛窦中国礼记》大篇幅对儒学及其社会影响作了全面详细介绍作用:曾为法国启蒙思想家的赞扬例3:中国古代文化对世界的影响1.中外交往路线陆路丝绸之路——路线、概况、交流、作用对东西方的商品贸易、政治来往、文化交流起了重要作用:中国文化以亚洲诸国为中介,与世界文化进行了交流与融合海上丝绸之路——路线、概况、交流、作用宋朝政府获得巨额财政收入通商各国的文明进程增添活力2.四大文明及其传播造纸术西汉发明东汉改进唐朝外传阿拉伯印刷术隋唐雕版北宋毕昇活字13世纪东传朝鲜日本西传中亚波斯欧洲对中外文化传播和交流产生巨大影响指南针宋代为罗盘针航海阿拉伯人波斯人传入欧洲为新航路的开辟创造必要条件火药武器唐末用于军事13世纪随蒙古西征传入阿拉伯、欧洲宋元制作火器改变战争方式,进入冷兵器和火器并用《梦溪笔谈》——3.明清对外关系的变化明朝:朝贡贸易的特点——清朝:从海禁到闭关——欧洲新航路开辟16世纪葡萄牙澳门贸易中转站东西方经济枢纽西班牙马尼拉贸易中转站太平洋美洲航路明清:早期的西学东渐——明朝万历—利玛窦(耶稣会士)来华作用一种新颖的异质文化导入中国传统文化,为中西文化交流融合揭开新的一幕:促使中国人开阔眼界,一些明智人士认识到中西方的差距,开始对中国的传统与现状进行反思。

中国古代文化对世界的影响——通过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经济互利:与亚洲各国进行经济交流贸易往来先进生产技术的输出,优良农作物品种的传播给通商各国的文明增添活力文化交流:中国文化以亚洲诸国为中介,与世界文化进行了交流与融合四大文明的传播与影响儒家文化的辐射东方、远播西方佛教文化传播朝鲜、日本政治影响:影响东亚国家的政治体制唐朝时期朝鲜日本政治,法律方面的仿效日本“遣唐史”全方面吸收、融合中国唐朝政治、经济、文化世界文化:新航路的开辟,西殖东侵,明清实行收缩和“闭关”政策海上丝绸之路逐渐被葡萄牙,西班牙控制西方传教士带来西方科技与文化,同时将中国儒家文化介绍西方总体:对外实行开放政策,促进了我国和亚非欧各国经济文化的发展,丰富了各国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加强了我国与世界各国的联系,提高了我国在世界上的影响和地位。

对外实行“闭关”政策,严格限制对外贸易,阻碍了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使我国日益落后于世界潮流。

三、中国古代文化对世界的影响汉唐时期中国文化的影响:(1)通过丝绸之路中国文化远播西域、西方。

作用: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和政治的交流——“丝绸之路”是“文化运河”(第二分册)通过丝绸之路,中国特有的工艺技术(如四大发明、养蚕丝织技术)思想文化(如儒学经典)以及丝绸品茶叶纸张瓷器等商品,向西传送到亚洲、欧洲和非洲的一些国家。

(2)中华文明辐射东亚,形成“儒家文化圈”。

(原因)总的概况:(第七分册)1)传播时间:公元前3世纪传入越南;1世纪传入朝鲜;6世纪初传入日本。

2)影响:①经过一段时间的传播,儒学逐渐成为这些国家居主导地位的官方哲学。

②对文化教育影响:越朝日的历代王朝都设立以儒学为主要教学内容的中央官学和地方学校,私人办学也普遍教授儒学。

三国把建文庙、祭孔子和儒学教育相结合,儒家经典为教材③对政治影响:越朝日三国在进行制度建设和社会改革时,儒家文化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越南、朝鲜仿照中国以科举制选拔官员。

日本学生在中央或地方官学中完成学业,经考试合格,可授予官职。

④习俗道德:重视家族观念、敬老祭祖、忠孝之道、克己复礼至今被视为传统美德和社会伦理道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