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情志疗法案例
经方治疗情志病验案三则

经方治疗情志病验案三则摘要】疾病在发生、发展、转归以及防治的一系列过程中,患者的心理和精神因素起到重要作用,进而引发心理和精神的功能性疾病,患者表现出情志异常症状,即为情志病。
五脏精气活动是情志的来源,而情志是五脏功能的外在表现,情志异常则会引起五脏的病变,影响脏腑精气的充实。
在生活、工作及社会环境中存在多种应激因素,对患者的心理和精神产生着重要的影响,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情志病的发病几率,严重影响患者身心健康。
中医认为,情志病病情不能一概而论,由于其致病的背景差异,治疗方式自然存在差异。
给予辨证论治,经方治疗情志病,情志病以躯体症状和神志症状为主,患者主要表现为精神分裂、不寐、郁证、癫狂以及脏躁等神志症状,躯体病变和情志内伤皆有可能是引起情志病的主要原因。
结合以往中医治疗情志病的临床案例,学习及临证应用《伤寒杂病论》等医学名著,根据中医辨证论治疗情志病,采取有效治疗方法和药物,配制具有养肝阴、益肾气、定心气和安心神的中药组方,经方治疗,进而获得通利血脉,养阴清热,安魂定志及镇静安神之功效,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进而有效控制躯体症状和神志症状的发作。
本文主要围绕以神志症状情志病的治疗展开讨论,兹选经方治疗情志病验案三则予以浅析。
【关键词】经方治疗;情志病【中图分类号】R2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03-0301-02《伤寒杂病论》一书,有甘麦大枣汤、百合地黄汤、黄连阿胶汤等千古名方,用于治疗脏躁、百合病、“心烦不得卧”等情志病,开创了中医辨证论治情志病的先河,并为历代医家所推崇、效法和发挥。
多年来通过对《伤寒杂病论》的学习及临证应用,笔者对经方的疗效甚为信服,然而学习贵在领会经方之神韵,要三因制宜,不可泥于“经方不可变通”之语,一切制方都要以达到最好的疗效为目标。
通过深入的学习,笔者将甘麦大枣汤、百合地黄汤、黄连阿胶汤三方合用,并加入疏肝安神诸药,自拟一方,名为“开心方”,经过3年多近百例临床实验,用于治疗更年期综合征、抑郁、失眠等疾病,属肝气郁结、阴虚火旺证者,效果显著。
中医情志疗法案例

例:《三國志˙華陀傳》記載:有一郡守病,陀以為其人盛怒則差,乃多受其貨而不加治,無何棄去,留書罵之。
郡守果大怒,令人追捉殺陀。
郡守子知之,屬使勿逐。
守瞋恙紀甚,吐黑血數升而癒。
例:張子和治一婦人失眠,認為是傷思慮過甚,二年不寐,醫藥無療,兩手脈俱緩,此脾受之也,脾主思故也。
乃與其夫以怒激之,多取其財,飲酒數日,不處一法而去。
其婦大怒,汗出,是夜困眠,如此者八九日不寤,自是而食進,脈得乎平。
例:邱汝誠治一女子,恒笑不止。
求診,問生平所愛何衣?令著之,使母與對飲,故滴酒沾其裙,女大怒,病遂痊。
乃以怒勝喜。
3. 驚恐療法—喜傷心者,以恐勝之;驚傷膽者,以恐解之翁壽承指出:「心有所樂謂之喜,何反謂傷心哉?凡人之氣,以平為期,不及者病,過者亦病。
經曰:『心藏神,神有餘則笑不休』,試即以『不休』二字味之,乃樂之過而失其正也。
當此樂以忘憂之際,有放心而求其心,所藏之神不亦因之而渙散乎?至於恐能勝喜,其義為何?蓋喜為心志,恐為腎志,水能制火,既濟之道也。
抑更有顯而易見者,人當極喜之時,適有恐懼之事,猝然遇之,末不反喜為憂者,惟以喜之情緩於恐,恐之情急於喜也。
是僅以水火相克之理言之,或近附會,而不知勝復之道本乎人情,實有深相印合者。
」因喜致病者,以恐、怒或悲治之。
《儒門事親》:莊先生治以喜樂之極而病者。
莊切其脈,為之失聲,佯曰:「吾取藥去」,數日更不來。
病者悲泣,辭其親友曰:「吾不久矣」。
莊知其將癒,慰之。
詰其故,莊引《素問》曰:「懼勝喜」。
「驚」與「恐」是一組情志態勢的漸進詞,由見驚繼而出現恐懼的心理效應,就是以恐懼死亡之言,憂愁悲哀之語,採用突然襲擊法,使患者在短促的瞬間內,神志惶恐,使患者當時處於心內空虛、思緒緊張、神態驚慌、表情恐懼,使神憚散而不藏之氣閉鬱而結塞,是一種應激保護性心理反應,使怒狂除、嘻笑停、歌樂休、躁憂寧,適用於精神亢奮、狂、躁、動、怒為特徵的狂症。
《素問˙舉痛論》:「驚則心無所依,神無所歸,慮無所定,故氣亂也。
从中医相关病案的角度小议情志相胜疗法

医诊通中医情志疗法,最早见于《内经》,是中医治疗情志病的特色治法,也叫情志相胜法。
“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思恐”,不同的情志入不同的脏腑。
根据五行相生相克的关系可知,五志之间存在相克规律,即悲胜怒、怒胜思、思胜恐、恐胜喜、喜胜悲。
利用情志之间的相克制约关系,进行情志纠偏治疗,即用一种情志去纠正相应所胜的情志,真正达到“以情胜情”的治疗目的。
怒胜思据《续名医类案·不眠》中记载:患者,女性,整整两年不能正常入睡,看了很多大夫都没有效果。
后来,她的丈夫就找到张子和。
张子和为患者把过脉后,说:“两手的脉象缓慢,是脾所主,患者由于思虑过度伤及脾”。
张子和与其丈夫商量后,打算采用激怒疗法,于是收取了患者的钱财,就是不为其采取任何治疗措施。
这位患者因此大发雷霆,身上还出了很多汗,奇怪的是当晚患者居然睡了一个安稳觉。
随后经过张子和的精心调理,患者的饮食和脉象都正常了。
分析原因思虑过度,伤及心脾,气结不行,故两年不能正常入睡,后张子和与其丈夫采用激怒疗法为其进行治疗,使得这位患者大怒,以此治疗思虑过度不寐。
张子和以五行情志相克理论,怒胜思,怒则肝气升发,破该患者过思之郁结,故气机畅通,气通则血运正常,故失眠不药自愈。
恐胜喜据《儒门事亲》中记载:张子和给一位由于过度兴奋而导致情绪疾病的患者看病,在给患者诊疗之后,他便借口回去取药离开,并且很多天不再来看患者,让患者误以为自己已病入膏肓,进而产生恐惧的心理,正好惊恐的情绪抵消了过度兴奋的致病情绪,最终解除病情。
分析原因患者由于过度兴奋发生情绪疾病,张子和在对患者初步诊断病情之后,借“取药”故意躲开患者,就等于是用委婉的方式告诉患者没救了,患者会对自己的病情感到恐惧害怕,误以为自己是病入膏肓而无药可救,张子和根据中医“恐胜喜”理论治好了患者的病,这也是中医五行情志相克理论的运用。
喜胜悲据《儒门事亲》中记载:河南省息县的一位官人听说父亲去世了,悲伤大哭不止,哭完之后自觉胸口疼痛难忍,时间长了,觉得胸部形成了一个硬块,疼痛得更厉害,用了很多药物都没有效果。
古代中医情志疗法,喜怒哀乐皆是药

古代中医情志疗法,喜怒哀乐皆是药古代中医情志疗法,喜怒哀乐皆是药中医的博大精深是古代中国人的伟大智慧。
中医疗法大多有一定的疗效。
中国古代中医情志疗法妙趣横生,千百年流传下来的许多诊疗奇闻佳话,让后代人感觉喜怒哀乐皆是药。
1、羞耻疗法羞耻是人的本能。
中医利用这一本能,对于一些疑难怪症都收到了神奇的效果。
古代传说中的这一疗法的如同围魏救赵计谋一样,因害怕和着急,突然恢复了健康的实例。
有一民间女子,因打哈欠两手上举,再也不能下来。
医生利用害羞的天生心理,假装要解开这位女子的腰带为她做针灸治疗,女子被突如其来的动作吓得立刻用双手掩护下身,双手顺势下垂复原。
这样的中医情志疗法,可以立刻收到效果。
2、激怒疗法传说战国时代的齐闵王患了忧郁症,请宋国名医文挚来诊治。
文挚治疗齐王所运用的就是激怒疗法,刺激齐王的愤怒,让齐王忍耐不住,起身大骂文挚,一怒一骂,使得郁闷发泄出来,自然治好了忧郁症。
中医情志治病的“怒胜思”原则,利用激怒病人的治疗手段,这就是我国医案史上的一个情志疗法的典型范例。
3、逗笑疗法清代有一位巡按大人患有精神抑郁症,经人举荐一位老中医前往诊治。
老中医望闻问切后说:“你得的是月经不调症,调养调养就好了。
”巡按听了捧腹大笑,笑这糊涂医生连男女都分不清。
此后每想起此事仍不禁暗自发笑,时间久了居然治好了抑郁症。
一年后,老中医与巡按大人相遇,说:“君昔日所患之病,如果心情愉快,笑口常开,便能不治而愈。
你的病就是在一次次开怀欢笑中不药而治的。
”巡按恍然大悟,连忙道谢。
这个逗笑疗法让人心情欢喜,是中医疗法中最有效最经典的情志疗法,效果是相当不错的。
4、痛苦疗法明朝有个农家子弟叫李大谏,自幼勤奋好学,考试喜讯连年不断传来。
使得务农的父亲高兴得连嘴都挂到耳朵上了,大笑不止,久而久之成了狂笑病。
请某御医治疗,御医说:“病可以治,不过有失敬之处,还请多加原谅。
”随即派人到李大谏的家乡报丧,对他父亲说:“你的儿子因患急病,不幸去世了。
中医治好抑郁的案例

中医治好抑郁的案例
我给你讲个中医治好抑郁的超酷案例。
我有个朋友叫大强,这人以前啊,就像掉进了一个黑暗的洞里出不来。
整天闷闷不乐的,对啥都没兴趣,以前他可是个超级吃货,连美食都打动不了他了。
晚上还失眠,翻来覆去就像烙饼似的,脑子里面像有一团乱麻,净想些悲观的事儿。
然后呢,他就去看中医了。
那老中医可有意思了,就像个侦探一样,又是看他的舌头,又是给他把脉。
老中医说大强这身体啊,就像一个失衡的小宇宙,气血不通畅,肝气郁结得厉害。
老中医就给他开了个方子,里面有柴胡啊,这柴胡就像是一把小钥匙,专门去打开大强身体里那些堵住的门。
还有什么白芍之类的,说是能让他那烦躁的心平静下来。
除了喝药呢,老中医还让大强每天出去晒晒太阳,就像给身体充电一样。
而且还教他打太极拳,说这太极拳就像是给身体内部做按摩,让气血能欢快地流动起来。
刚开始大强还半信半疑的呢。
可是过了一段时间啊,真的有变化了。
他感觉自己好像从那个黑暗的洞里慢慢爬出来了一点。
心情没那么沉重了,晚上也能睡个好觉了。
再接着坚持了一阵子,大强又变回以前那个有活力的人了。
看到美食又两眼放光,还开始和朋友们出去玩了。
这中医啊,就像一个神奇的魔法师,把大强从抑郁的阴影里拉了出来。
你说神不神?。
6.问止中医大脑情志与神经医案6则

问止中医大脑情志与神经医案6则01中医大脑|儿童自闭症的中期治疗,在深圳面诊期间去年11月,分享《中医大脑对治儿童自闭症》的医案后,我收到不少来自儿童自闭症家庭和中医同行的微信好友申请。
还有一位中医同行,特意从吉林来到深圳,和我面对面探讨如何使用中医大脑对治自闭症。
针对她关心的治疗费用问题,我也给出了答案。
问止中医和中医大脑以经方为根基,用药精专,费用比之动辄几十味的大处方来说便廉不少。
药少力专价廉是问止中医遣方用药的特色。
儿童自闭症的治疗是一个艰难且漫长的过程,有时病情还会反复,不管是我还是孩子家庭,我们都经历了困惑、悲伤、欢喜,可是我们从未想过要放弃。
出现新状况或疗效未达到预期时,我们会及时沟通、相互理解安慰。
我们的治疗在一直在继续。
2019年11月底,在外地工作的爸爸抽空回家陪孩子,照料孩子,及时给我发来了药后反馈。
读完爸爸的信息,我心里很激动,更加坚定了我使用中医大脑治疗儿童自闭症的决心。
六诊六诊在2019年12月1日,我像前几次一样通过微信看诊。
药后孩子胃口佳,开始愿意吃肉食,大便2-3天/次,小便色淡,后半夜睡眠浅,容易被吵醒,醒后不易复睡,早醒。
幼儿园集体唱歌或跳舞有大声音乐播放时会双手捂耳朵,显得比较焦躁;理解能力有待提高,面色仍然发黄发青,面黄肌瘦改善不大,山根部位青筋仍然显著,但比之前稍轻。
睡眠浅、早醒严重影响孩子白天的精神状态,治疗当先养血安神。
守五诊的养血方7剂。
同时思考,孩子面色青黄、上眼皮肿的情况改不佳,我使用中医大脑重新辨证论治,处方如下——▲中医大脑中医人工智能辅助诊疗系统我将五诊的养血方和六诊的上述方剂组成AB方。
养血方早、中服,日2次。
六诊方晚上服,日1次。
11月、12月,北方天气寒冷,室内外温差大,又爆发流感,孩子反复感冒,最近一次,还发烧了。
我很担心,和孩子妈妈保持联系,当了解到孩子发烧后能通过食疗自然退烧,我心里又惊又喜。
发烧其实是人体的自我保护功能,也就是西医所说的免疫力。
中医针药联合治疗情志病病例三则

病例 一 : 李某 某 , 女, 3 7 岁。 头 内痛 6 年余, 加重 1 周。 患 者 6年 治疗虚 烦不 得 眠 的酸枣 仁 汤也 是从 心 阴人 手 ,这是 治疗 此类 疾 病 前 因情 志不 畅致 头 内痛 。 1 周 前症 状加 重 , 头酸 胀 , 精神 恍惚 , 口干 的关键 。 口苦 , 心烦 喜静 , 嗜睡 , 大便 稀 , 小 便调 。舌 红 苔 白腻 , 脉 左 细缓 , 右 病例 三 : 张某某 , 女, 5 6 岁。 失 眠三 个月 。 患 者三 月前 曾 因感 冒
弦细。 头颅 、 颈椎 等 检查 均未 见异 常 。 诊断: 西医 : 抑郁 症 。 中医: 头 后着 急生 气导 致失 眠 , 每E t 睡眠 时间不 足 1 h 。 虚烦不 寐 , 畏 寒 自汗 , 食少 , 小便频数 , 大便不畅 , 舌胖质红 , 苔薄黄 , 脉左 寸 浮 痛 。辨证 : 风 痰上 扰 , 瘀 阻 清窍 。方药 : 丹 栀逍 遥散 + 小柴 胡汤 + 黄连 小 腹冷 ,
临床 理化 等实 验 室检 查 结果 未 见 明显 异 常 ,而 以患者 的 主诉 及症 疗 : 头针 : 顶 中带 , 额 中带 , 顶枕 带 上 1 / 3 ; 体针: 照海 、 太溪 、 三 阴交 、
风池。 状为 主要 特征 。 在 古代 就 有七 情致 病 的学 说 , 《 三 因极一 病证 方论 》 五脏俞 、
温胆 汤加 减 : 丹皮 1 2 g 、 炒 山栀 1 0 g 、 柴胡 1 8 g 、 黄芩 1 2 g 、 清半夏 1 0 g 、 大, 尺弱。 诊断 : 西医: 失眠。 中医 : 不寐。 辨证: 痰 火 内扰 , 心 肾不 交 。 菊花 1 2 g . 桑叶 1 2 g 、 炙 甘草 6 g 、 苍术 1 8 g 、 茯苓 1 8 g 、 青皮 8 陈 皮 方 药 : 柴 胡桂 枝 龙 骨 牡蛎 汤 合 小 陷胸 汤 加 减 : 柴胡 1 2 g 、 桂枝 1 5 g 、 2 g 、 生龙 牡各 5 0 g 、 柏子仁 2 o g 、 酸枣 仁 2 o g 、 远 志 、 丹 参 8 竹茹 l o g 、 黄连 6 生决明 5 0 g 、 石决 明 5 0 g 、 泽泻 1 8 g 、 淡 豆 豉 白芍 1
中医治疗情志病案例

中医治疗情志病案例中医治疗情志病案例:案例一:郁郁不得志的抑郁症患者患者女性,年龄35岁。
患者近期情绪低落,常常感到无助和沮丧,且失去了对生活的兴趣。
体检结果显示身体无明显异常。
中医诊断为抑郁症,认为患者情志郁滞,心气不畅。
治疗方案为调理气血,疏通经络,舒缓情绪。
采用针灸和中药调理,同时建议患者进行心理咨询。
案例二:焦虑不安的焦虑症患者患者男性,年龄28岁。
患者经常感到焦虑不安,容易激动和紧张。
患者也出现了失眠、食欲不振等症状。
中医诊断认为患者肝气郁结,情志不舒。
治疗方案为疏肝理气,调和气血。
采用中药调理和推拿按摩,同时建议患者进行放松训练和调整生活作息。
案例三:恐惧不安的恐惧症患者患者女性,年龄42岁。
患者经常感到恐惧和不安,尤其是在人群中或是面对特定事物时。
患者还出现了心悸、出汗等症状。
中医诊断认为患者心气不宁,情志不安。
治疗方案为安抚心神,疏通气血。
采用中药调理和针灸疗法,同时建议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和放松训练。
案例四:愤怒易怒的暴怒症患者患者男性,年龄45岁。
患者容易愤怒和易怒,常常因小事发脾气,且情绪持续时间较长。
患者还出现了头痛、失眠等症状。
中医诊断认为患者肝火上炎,情志郁结。
治疗方案为清肝泻火,调和气血。
采用中药调理和针灸疗法,同时建议患者进行情绪管理和放松训练。
案例五:忧心忡忡的焦虑症患者患者女性,年龄30岁。
患者经常忧心忡忡,担心各种事情的发生,且难以控制自己的担忧情绪。
患者还出现了胃痛、头晕等症状。
中医诊断认为患者脾气不和,情志不畅。
治疗方案为健脾益气,疏通气血。
采用中药调理和针灸疗法,同时建议患者进行放松训练和调整饮食习惯。
案例六:情绪低落的抑郁症患者患者男性,年龄50岁。
患者近期情绪低落,常常感到无助和沮丧,且失去了对生活的兴趣。
患者还出现了食欲不振、失眠等症状。
中医诊断认为患者心气不足,情志郁滞。
治疗方案为补心益气,疏通经络。
采用中药调理和针灸疗法,同时建议患者进行心理咨询和调整生活作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例:《三國志˙華陀傳》記載:有一郡守病,陀以為其人盛怒則差,乃多受其貨而不加治,無何棄去,留書罵之。
郡守果大怒,令人追捉殺陀。
郡守子知之,屬使勿逐。
守瞋恙紀甚,吐黑血數升而癒。
例:張子和治一婦人失眠,認為是傷思慮過甚,二年不寐,醫藥無療,兩手脈俱緩,此脾受之也,脾主思故也。
乃與其夫以怒激之,多取其財,飲酒數日,不處一法而去。
其婦大怒,汗出,是夜困眠,如此者八九日不寤,自是而食進,脈得乎平。
例:邱汝誠治一女子,恒笑不止。
求診,問生平所愛何衣?令著之,使母與對飲,故滴酒沾其裙,女大怒,病遂痊。
乃以怒勝喜。
3. 驚恐療法—喜傷心者,以恐勝之;驚傷膽者,以恐解之翁壽承指出:「心有所樂謂之喜,何反謂傷心哉?凡人之氣,以平為期,不及者病,過者亦病。
經曰:『心藏神,神有餘則笑不休』,試即以『不休』二字味之,乃樂之過而失其正也。
當此樂以忘憂之際,有放心而求其心,所藏之神不亦因之而渙散乎?至於恐能勝喜,其義為何?蓋喜為心志,恐為腎志,水能制火,既濟之道也。
抑更有顯而易見者,人當極喜之時,適有恐懼之事,猝然遇之,末不反喜為憂者,惟以喜之情緩於恐,恐之情急於喜也。
是僅以水火相克之理言之,或近附會,而不知勝復之道本乎人情,實有深相印合者。
」因喜致病者,以恐、怒或悲治之。
《儒門事親》:莊先生治以喜樂之極而病者。
莊切其脈,為之失聲,佯曰:「吾取藥去」,數日更不來。
病者悲泣,辭其親友曰:「吾不久矣」。
莊知其將癒,慰之。
詰其故,莊引《素問》曰:「懼勝喜」。
「驚」與「恐」是一組情志態勢的漸進詞,由見驚繼而出現恐懼的心理效應,就是以恐懼死亡之言,憂愁悲哀之語,採用突然襲擊法,使患者在短促的瞬間內,神志惶恐,使患者當時處於心內空虛、思緒緊張、神態驚慌、表情恐懼,使神憚散而不藏之氣閉鬱而結塞,是一種應激保護性心理反應,使怒狂除、嘻笑停、歌樂休、躁憂寧,適用於精神亢奮、狂、躁、動、怒為特徵的狂症。
《素問˙舉痛論》:「驚則心無所依,神無所歸,慮無所定,故氣亂也。
」所以以恐勝喜只是權宜之計,中病即止。
反之則要「以恐勝之,以怒解之」,或則採用喜樂療法,使氣機復而渙散。
張子和《儒門事親》:驚以其忽然而遇之也,使習見習聞則不驚矣。
惟習可以治驚。
例:衛德新之妻,旅中宿於樓上,夜值盜劫人燒舍,驚墜床下。
自後每聞有響,則驚倒不知人。
家人輩攝足而行,莫敢冒觸有聲,歲餘不痊。
諸醫作心病治之,人蔘珍珠及定心丸,皆無效。
張子和診治時,乃命二侍女執其手,按高椅之上,前置一小几。
張說:「娘子當視此」,一木猛擊之,其婦大驚。
張說:「我以木擊几,何以驚乎?」少定,又擊之,驚也緩;又連擊三五次,同時暗中遣人以杖擊門和擊背后之窗。
婦徐徐驚定而笑曰:「是何治法?」張子和說;「驚者平之,平者常也,平常見之必無驚。
」是夜復使人去擊其門窗,自夕達曙,無驚狀,不藥而癒。
嗣後,雖聞雷亦不驚。
係通過用驚恐的方法進行練習,使病人明白自己受驚的原因,消除不必要的緊張心理。
4.悲哀療法—怒傷肝者,以悲治之以「隱惻死亡之言」或傷感悲泣之語,感化患者的狂亂喜樂狀態,使之趨於正常或銳減,使患者意志消沉、思緒悲哀、表情傷感、行為孤僻,而使狂言止,嘻笑休、妄想斷、多動除;或使思慮解、結氣消、內鬱除,是一種逆反性心理治療,因此可以轉化為一種積極的治療因素,適用於狂症中某些症狀與前述合拍者。
鬱症與癲症患者禁用。
翁承壽指出:肝為木臟,欲散而苦急。
經曰:「肝氣虛則恐,實則怒。
」又曰:「怒則氣上」。
夫以將軍之官,至剛之臟,復以嗔怒而助其氣,是急也,非散也,故曰傷也。
若夫悲者,有所哀痛而然也。
經曰:「悲則氣消」,則當氣逆之時,適以此消氣者值之,謂之曰勝,誰曰不然。
怒為肝志,何獨非肺志之憂勝之,而云「悲勝怒」乎?蓋喜怒憂思悲恐驚,其情有七,而五臟止有五志,故遣去悲與驚二者,以悲與憂相類,皆屬不遂其心也;驚與恐相類,皆有所怯也,惟悲之情較急於憂,故其勝怒為更切耳。
由此觀之,即謂之憂勝怒,亦何不可。
《吳醫匯講》憂極不表現為悲,便表現為怒,因而怒與憂固其一也。
所以在治療上,治怒既可用悲勝,也可以喜制。
例:項關令之妻,病怒不欲食,常好叫呼怒罵,欲殺左右,惡言不輟。
眾醫處藥,半載無功,求治於張子和。
張診之曰:「此難以藥治。
」乃使二娼,各塗丹粉,作伶人狀,其婦大笑。
次日,又令作角抵,又大笑。
其旁常以兩個能食之婦,誇其食美,其婦亦索其食而為一嘗之。
不數日,怒減食增,不藥而癒,后得一子。
《儒門事親》例:明代農民李大諫,世為農家,突然考中了舉人,其父聞之,以喜故,失聲大笑,笑不合口;第二年春天,李大諫又考中了進士,其父笑彌甚,歷十年…遂成痼疾,初猶間發,後宵旦不能休,大諫甚憂之,從容與某太醫相商,因得所授。
令家人紿乃父云:「大諫已歿」。
李父得悉後,哭得死去活來,十分悲傷,慟絕幾殞,如是者十日,病漸瘳。
接著又寄信告訴李父說:「大夫治大諫,絕而復甦」。
李父聽後,不再悲傷,歷時十年的狂笑病,不藥而癒。
乃以悲勝喜之案例。
5. 思慮療法—恐傷腎者,以思解之就是通過醫務人員懇切的的語言或循環漸進的如實表演,使患者心境回復到驚恐產生的根源中去,使之重新認識、認真學習、復反思考,并對有關事物或事情引起的病加以思慮,消除致病因素,以解脫和對抗恐懼的病態情緒使精神緊張、思想慌恐、情態畏懼之症減輕或消除。
這主要因「思則氣結」,使驚恐懼怕所耗散之神氣,得以上行而存于脾、歸於心神統領,使理智恢復,主要適用於癲症。
翁壽承指出:思慮之志出於神,以思勝恐,亦即以土制水,論情論理,亦適合也。
《吳醫匯講》《晉書˙樂廣傳》記載:河南地方有官員名叫樂廣,嘗有親客,文闊(別)不復來。
廣問其故,答曰:「前在坐,蒙賜酒,方欲飲,見杯中有蛇,意甚惡之,既飲而疾。
」于時河南聽事壁上有角(弓),漆化作蛇,廣意杯中蛇即角影也。
復置酒於前處,謂客曰:「酒中復有所見不?」答曰:「所見如初。
」廣乃告其所以,客豁然意解,沉呵頓癒。
」乃「杯弓蛇影」中以思解恐的作法。
貳、勸慰導惑療法相當於現代醫學中的精神支持療法、精神分析法。
是通過醫務人員以語言的形式,對患者進行合理的解釋、勸說、宣傳、引導、解疑、辨惑,使之聯想等方法,宣傳癲狂的有關防治知識,分析其發生發展,解除患者為情志所苦的思想顧慮,提高戰勝疾病的信心,使之正確對待疾病,並積極主動配合治療,促使情志康復的一種治療方法。
《靈樞˙師傳篇》、《素問˙移精變氣論》中有許多篇幅曾對用語言開導法治療疾病提出很多名言。
總之,我們治療癲狂就要遵循經旨,使患者對自身疾病有一明確認識,並與醫務人員合作,增強戰勝疾病的信心,消除患者消極的心理狀態,吐出真情,這裡要做到「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喻之以例、照之以法」,這時要分為個人治療或集體治療,通過自由聯想,讓患者將心中所想的複雜問題毫不掩飾、無所顧忌、無約束、不選擇、自由盡情地訴發出來,達到消除患者壓抑於內心的心理創傷;或通過詳盡的解釋,使患者了解無意識的內容如何支配自己的思想、情懷、行為、語言,使其克服神志壓抑狀態而趨於正常,解釋的內容包括不常正的態度、不協調的舉動、患病中的特異症狀及過失、語言、夢中的思想動態、機理及思想變異等。
這時患者理解了病態涵意,就啟發患者的自我認識,使其對自己的價值、工作能力、理智缺陷有一重新充份的認識,使心理活動趨於正常或減輕。
這些主要通過解釋、安慰、保證、鼓勵、解惑來實現的,引導患者逐步面對現實,從而消除內心焦慮、緊張、苦悶;或解除患者由疑心誤解所導致的幻覺症、抑鬱病等;採取破疑釋誤、闡明真相、剖析本質,使誤解疑惑得以解除,但是對於性格抑鬱、沉默寡言之人,其症狀難以消除,這時就造「循因解釋、據理舉例解惑」,如無效者可採取以假物相欺,以謊釋疑。
「詭詐譎怪」,以假亂真,但其中必須形象逼真,運用自如,方可巧轉意志,中肯繫而療效顯,蓋彌彰而達目標。
適用於癲狂症,相當於現代醫學中的歇斯底里病、焦慮症、恐怖症、性變態、反應性精神病及重型精神病人的恢復期治療,醫院社會均可施行。
總之,追溯癲狂症的發病原因,採用循因辨治的情志療法,在某些特定症狀中可收到成效,是因病種的特異性而採用不同的治療方案,是一種簡單易行而行之有效的方法。
中医情志疗法丰富多彩,妙趣横生,千百年流传下来的许多诊疗奇闻佳话,大有“喜怒哀乐”皆是药之感,中医对一些疑难怪病具有独特的情志疗法,神奇的疗效蕴藏着丰富的科学道理。
激怒疗法传说战国时代的齐闵王患了忧郁症,请宋国名医文挚来诊治。
文挚详细诊断后对太子说:“齐王的病只有用激怒的方法来治疗才能好,如果我激怒了齐王,他肯定要把我杀死的。
”太子听了恳求道:“只要能治好父王的病,我和母后一定保证你的生命安全。
”文挚推辞不过,只得应允。
当即与齐王约好看病的时间,结果第一次文挚没有来,又约第二次,二次没来又约第三次,第三次同样失约。
齐王见文挚恭请不到,连续三次失约,非常恼怒,痛骂不止。
过了几天文挚突然来了,连礼也不见,鞋也不脱,就上到齐王的床铺上问疾看病,并且粗话野话激怒齐王,齐王实在忍耐不住了,便起身大骂文挚,一怒一骂,郁闷一泻,齐王的忧郁症也好了。
文挚根据中医情志治病的“怒胜思”的原则,采用激怒病人的治疗手段,治好了齐王的忧郁症,给我国医案史上留下了一个情志疗法的典型范例。
逗笑疗法清代有一位巡按大人,患有精神抑郁症,终日愁眉不展,闷闷不乐,几经治疗,终不见效,病情一天天严重起来。
经人举荐,一位老中医前往诊治。
老中医望闻问切后,对巡按大人说:“你得的是月经不调症,调养调养就好了。
”巡按听了捧腹大笑,感到这是个糊涂医生怎么连男女都分不清。
此后,每想起此事,仍不禁暗自发笑,久而久之,抑郁症竟好了。
一年之后,老中医又与巡按大人相遇,这才对他说:“君昔日所患之病是‘郁则气结’,并无良药,但如果心情愉快,笑口常开,气则疏结通达,便能不治而愈。
你的病就是在一次次开怀欢笑中不药而治的。
”巡按这才恍然大悟,连忙道谢。
痛苦疗法明朝有个农家子弟叫李大谏,自幼勤奋好学,头一年考上了秀才,第二年又中了举人,第三年又进士及第,喜讯连年不断传来,务农的父亲,高兴得连嘴都挂到耳朵上了,逢人便夸,每夸必笑,每笑便大笑不止,久而久之,不能自主,成了狂笑病,请了许多医生诊治,都没有效果。
李大谏不得已请某御医治疗。
御医思考良久,才对李说:“病可以治,不过有失敬之处,还请多加原谅。
”李说:“谨遵医命,不敢有违。
”御医随即派人到李大谏的家乡报丧,对他父亲说:“你的儿子因患急病,不幸去世了。
”李大谏的父亲听到噩耗后,顿时哭得死去活来,由于悲痛过度,狂笑的症状也就止住了。
不久,御医又派人告诉李的父亲说:“你儿死后,幸遇太医妙手回春,起死回生被救活了。
”李的父亲听了又止住了悲痛。
就这样,历时十年之久的狂笑病竟然好了。
从心理医学上讲,此所谓相反疗法。
怡悦疗法传说古代名医张子和,善治疑难怪病,在群众中享有崇高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