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护理学论文

合集下载

中医护理学结业论文中医护理学论文(1)

中医护理学结业论文中医护理学论文(1)

中医护理学结业论文中医护理学论文(1)中医护理学结业论文:探讨中医护理学的发展现状和未来发展方向一、中医护理学的概念和基本理论中医护理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涉及到中医学、护理学和心理学等多个学科领域。

它主要研究中医药在护理实践中的应用,探讨中医护理的基本理论和实际应用,提高护理质量和水平。

在中医护理学中,需要掌握中医学的基本理论和临床经验,同时还需要具备护理学方面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中医护理学的关键在于通过中医学的理论对病人进行综合性的诊疗和调养,以达到治疗和预防疾病的目的。

二、中医护理学的现状在现代医学中,中医护理学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

许多国家已将中医护理学列入医学教育体系,并开设相关课程。

除了中国以外,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家也开始将中医护理学应用于实践中。

在我国,中医护理学已经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并在医学院校开设了相应的专业。

同时,在中西医结合诊疗模式的推动下,中医护理学也成为提高病人生活质量和预防疾病的必不可少的手段。

三、中医护理学的未来发展方向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中西医结合治疗方式的不断推广,中医护理学也面临着更多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以下几个方面是中医护理学未来发展的重点。

1.发掘中医药资源,探索中医药在护理实践中的应用。

2.深入研究中医护理学的理论,并结合现代医学探讨中医护理学的新理论。

3.提高护理师中医护理知识和技能水平,不断完善中医护理学的实践应用。

4.加强中医护理学在现代医学中的地位和作用,为建立更加完善的医疗服务体系做出贡献。

总之,中医护理学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为提高医疗水平和改善病患生活质量做出了重要贡献。

未来,中医护理学将以更加深入研究和实践为基础,不断完善对疾病的治疗和预防工作,为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作出更多贡献。

中医护理论文范文

中医护理论文范文

中医护理论文范文中医护理的理论与实践摘要:中医护理是中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理论基础包括中医药理论、中医护理学及中医康复学等。

中医护理在临床实践中,通过中药疗法、针灸疗法、推拿疗法、拔罐疗法等综合手段,对患者进行全面护理和康复治疗。

本文旨在探讨中医护理的理论与实践,提高中医护理在临床中的应用水平。

关键词:中医护理;中医药理论;中医康复学;康复治疗一、引言中医护理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理论体系包括中医药理论、中医护理学及中医康复学等。

中医护理在临床实践中,强调综合治疗,注重患者整体的身心健康。

本文将从中医护理的理论基础、护理实践和发展前景等方面进行论述。

二、中医护理的理论基础1.中医药理论中医药理论是中医护理的理论基础之一、中医药理论认为,人体是一个整体,生病是由于人体的阴阳失衡或气血不畅造成的,治疗应该从整体上调节人体的阴阳平衡和气血流通。

中医护理运用中药疗法,通过调理阴阳、理气活血等手段,促进患者身体的自愈能力,达到治疗和预防疾病的目的。

2.中医护理学中医护理学是中医护理的理论体系。

中医护理学认为,护理是通过合理的护理措施,改善患者的身体和心理状态,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中医护理学注重整体观察,重视患者的心理需求和精神疏导,使患者得到有效的康复。

3.中医康复学中医康复学是中医护理的重要学科。

中医康复学通过中医理疗、推拿疗法、针灸疗法、拔罐疗法等手段,对患者进行疼痛治疗、康复训练和功能重建等综合康复治疗。

中医康复学强调个体化的护理计划,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身体状况,制定相应的康复方案,提高康复效果。

三、中医护理的实践中医护理的实践主要包括中医药疗法、针灸疗法、推拿疗法、拔罐疗法等综合手段。

1.中医药疗法中医药疗法是中医护理的核心手段之一、中医药疗法包括中草药的内服和外用,通过草药的药性和功效,达到调理患者身体的目的。

中草药有温补、寒凉、清热、祛湿等不同的药性,可根据患者的病情和病理特点,选用相应的草药进行治疗。

中医内科护理学论文

中医内科护理学论文

中医内科护理学论文护理学是以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理论为根底的研究维护、促进、恢复人类安康的护理理论、知识、技能及其开展规律的综合性应用科学。

下面为大家提供中医内科护理学论文,欢送大家参考借鉴。

中医护理学是中医药学的重要组成局部,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 以护理程序为结构,运用整体观念,对疾病进行辨证护理,结合预防、保健、康复等措施,并运用独特的传统护理技术, 对患者给予照顾和帮助, ,以保护人民安康的一门应用学科。

而作为内科的一个分支的内科护理,在医院对内科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发挥着中重要作用。

中医护理性质与效果,手段,辩证施护中医护理学是中医药学的有机组成局部,也是中医药学的重要组成局部。

中医的整体观念理论、辨证施护以预防为主,注重养生康复,运用独特的中医护理技能并汲取了代护理学的长处而形成的一门实用性学科。

中医护理是遵循中医药理论体系,表达中医辨证施护特点的护理理论和护理技术,弥补了现代中西医学及护理学的缺乏。

随着社区医疗的开展和中医走向世界,中医护理学愈发显示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中医护理技术操作是中医护理的核心,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应用广泛。

例如采用针灸、点穴、穴位注射、脐疗、按摩、中药热敷等多种技术操作解除尿潴留;中医更注重预防、保健、调养、康复,历来强调疾病三分治、七分养,主要包含调理和护理两个方面。

调是指指导人们调摄、养慎、避忌,如适寒温、适劳逸、调七情、节房事、饮食宜忌、病后调养等,护理是指对病人的照料、伺候,观察病情,协助医生治疗等。

采用耳穴压豆法、推拿按摩、梅花针、中药离子透入及气功等多种方法调整人体内外环境,治疗失眠症;通过针、炙、耳穴压豆、拔罐、外敷中药等处理疼痛、便秘、褥疮、肌注后硬结等。

中医护理人员已将中医护理技术操作的适应证、使用范围不断扩展、不断挖掘、、完善、创新。

如用自制益胃散穴位外敷治疗胃脘痛;用艾条熏蒸爱婴病房等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而且对乙肝病毒的抗原性也有一定的破坏作用。

《中医护理学》范文

《中医护理学》范文

《中医护理学》范文
中医护理学是一门研究中医护理理论和方法的学科,是中医学的重要
组成部分。

中医护理学强调以患者为中心,致力于通过整体化、个体化、
综合化的护理方法来促进患者的健康状态。

中医护理学的方法包括四种:辨证护理、经络护理、针灸推拿、药膳
调养。

辨证护理是根据患者的不同病证进行辨证施护,包括辨证治则、辨
证护理方法以及针灸推拿等;经络护理是通过调理经络来增强患者的免疫
力和自愈能力;针灸推拿是运用针灸和推拿手法,调节患者的气血运行,
改善身体的状态;药膳调养则是运用中药膳食来调理患者的身体,促进身
体的健康。

中医护理学的目标是维护和促进患者的健康,防止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中医护理学强调预防为主,注重个体化的护理措施,通过养生、健康教育
等方法来提高患者的自我保健意识和能力。

中医护理学在实践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在妇科护理中,中医护
理学利用中药膳食和经络调理等方法,帮助患者调节月经周期,缓解经期
痛经等不适症状。

在老年人护理中,中医护理学通过针灸推拿和养生等方法,改善老年人的身体状况,预防和延缓老年病的发生。

总之,中医护理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它以中医学为基础,强调整体化、个体化、综合化的护理方法,致力于维护和促进患者的健康。

中医护
理学在预防和治疗疾病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具有广泛的实践价值和应用
前景。

有关中医护理毕业论文

有关中医护理毕业论文

有关中医护理毕业论文中医护理论文范文篇一:《中医护理在分诊中的应用》中医护理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以护理程序为框架,运用整体观念,对疾病进行辨证施护,并运用传统护理技术与方法,对患者及人群施以照顾和服务,保护人类健康的一门应用学科[1]。

在生活起居、情志、饮食、以及卫生保健、预防等方面有着丰富的内容和宝贵的经验。

中医护理具有以下优势。

1优势1.1理论优势中医护理主张从人的圣体、心理、精神以及社会等各方面调理患者,现代医学发展到上世纪末才把生物医学模式转成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强调整体护理的理念,到今天才知道以人为中心。

中医护理切合预防、保健、治疗、康复等方面的需要,因此获得了人们的喜爱。

在人类最求返璞归真、尽享天年的今天,中医护理必将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1.2方法优势中医治疗疾病的方法有八法:汗、吐、下、温、清、消、补,这八法针对病因、症状和发病的部位,指出了治疗的方向。

传统医学的医护不分家,即三分医,七分护,相对西医护理来说,中医更注重服药时间、饮食等方面的配合。

在非药物治疗方法方面,针刺、艾灸、推拿、火罐、热敷、熏洗、挑割、药枕、面浴、足浴、日光浴、温泉浴等,均属于中医护理方法。

这些技术操作具有器具简单,操作方便,适应范围广,见效快、费用低廉、无毒副作用的特点,深受群众欢迎。

1.3应用优势通俗易懂、简便易行、参与性强,易于推广。

中医护理的方便性、实用性是其他现代护理无法比拟的,因此也就拥有更广大的用武之处。

按摩、气功、药浴等方法很容易掌握和运用;中医四气五味理论对饮食分类,指导患者饮食调养,亦很容易被理解和运用。

中医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前景,一些西医不能有效控制的疾病,运用中医就会起到很好的疗效。

22.1独特的诊疗技术2.1.1望观察患者的神、色、形、态、头、五官、皮肤,如有甲亢体征患者分诊到内分泌科。

2.1.2闻根据听患者说话声音的高低,呼吸声以及咳嗽、呕吐、呃逆声音的变化,来判断病位的深浅、虚实、寒热等,以采取适宜的护理方法,做好相应的用药指导,解除患者的痛苦。

中医临床护理论文

中医临床护理论文

浅谈中医的临床护理【摘要】中医学在中国是一门古老的医学学科,在医学领域里有种极其重要的地位,对国人及世界的疾病治疗骑着机器重要的角色,自古以来就有点穴针灸治病去疼的独特疗法,其效果显著。

自我国实施改革开放政策及融入世界贸易组织(wto)以来,我国的医学卫生事业取得了较迅速地发展,逐渐由过去的传统医学向现代医学发展,内科就完全走向了现代化。

而作为内科的一个分支的内科护理,在医院对内科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发挥着不可磨灭之作用。

【关键词】内科护理;手段;护理知识中医的传统医疗理论和辨证治疗的原则以及传统的施护器械是为你们当前中医临床医护人员必须掌握的理论基础和中医医疗技术基础,传统的中医医疗及护理是延续了传统的经验和医疗中医理论体系是一脉相承的,其主要表现为望、诊、问、切、点、敲、揉、打灸等等传统的通络及活络活血化瘀理论治疗体系。

随着现代中医学的快速发展和先进医疗器械的广泛临床应用,以及人们对常见病及疑难病症认识的水平的普遍提高,在当今社会专业的中医院和专业的中医药专科。

门诊已经成为日常人们医疗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医学里的多样化治疗方法也愈来愈多样化。

中医治疗中的最终目的是临床的效果,中医治疗中其操作技术的得当是否在整个医疗过程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例如中医上经常采用的揉、敲,其作用在于医护人员利用自身的力量按照患者的有关相应穴位进行有效刺激达到通络活血的,目的进一步改善机体微循环从而达到治病保健的目的。

再例如采用针灸、中医针灸是中国的国粹:很多的人难以喝下苦药,针灸反而会起到很好的作用,针灸有很多的优势。

针灸可以活血化瘀,疏通经络,只有好处没有任何副作用。

急性面瘫的病人通过中医针灸后很快就会得到全面的治愈,中医针灸很受肥胖患者的青睐,中医针灸可以采纳耳针和体针相结合的一种独特手法对肥胖的治疗不仅安全而且疗效特别明显,不会产生厌食,腹泻,体力下降等副作用。

中医针灸通过穴位的治疗,来调节身体并能得到很快的治愈,是很受欢迎的。

中医护理论文(共3篇)

中医护理论文(共3篇)

中医护理论文(共3篇)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第1篇:完善中医临床护理学科发展体系的措施《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年)》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中医护理”,要求中医医疗机构积极开展辨证施护,建立中医特色专科等,为中医护理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契机。

认清形势,厘清思路,重点突破,全面推动中医临床护理学科的发展是中医护理工作者的重要责任。

1中医护理学科发展现状中医护理学科理论体系逐步建立1958年,江苏率先编写出版了《中医护理学》,填补了我国护理学中医护理著作的空白,标志着中医护理理论体系的正式形成。

自此,中医护理界学者开始了相关的理论研究工作,在1978-1996年的近20年间,全国各地中医护理专家整理出版了大量书籍,如《中医护理诊断与施护指南》《中医用药护理指南》及全国统编教材《中医护理学》《中医护理学基础》《中医临床护理学》《中医饮食调护学》等,逐步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中医护理理论体系。

中医专科专病护理逐步规范1984年,原卫生部中医司组织中医护理专家编写了《中医护理常规和技术操作规程》,对中医护理临床实践的应用形成了基本的规范和要求。

此后经过3次修订,2006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正式发布《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该规程作为中医护理行业标准,为全国中医医院中医护理工作的规范奠定了良好基础。

2012年,为了充分发挥中医护理特色优势,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二五”重点专科建设中,首次将中医护理纳人,在全国遴选56家中医医院组成协作组,分批对优势病种进行中医护理方案的梳理及应用,规范和引导中医护理的临床实践,形成标准的中医护理模式,并通过对优势病种实施中医护理特色评价,为患者提供具有中医特色的护理服务。

中医护理教育不断完善近年来,中医护理教育飞速发展,已产生了全日制、在职教育、网络教育等多种教育形式,形成了中专、大专、本科、硕士研究生等多层次护理教育体系。

中医护理论文写作3篇

中医护理论文写作3篇

中医护理论文写作3篇风林网络的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中医护理论文写作3篇”,仅供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欢迎大家阅读!更多详情请关注风林网络!篇一:中医护理在肺癌患者中的应用摘要:目的:探讨改良后中医护理路径在肺癌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150例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入院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5例。

观察组患者接受改良后的中医护理路径进行护理,对照组患者接受传统的护理方式。

比较两组患者入院时和出院时症状体征分级量化标准评分、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及疼痛程度。

结果:观察组患者入院时和出院时症状体征分级量化标准评分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疼痛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改良后中医护理路径在肺癌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显著。

关键词:肺癌;中医护理路径;效果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在2013年首次颁布了13个病种中医护理方案,“肺癌中医护理方案”是其中之一,旨在提高中医护理质量,规范中医护理行为。

肺癌患者在治疗中容易出现严重的胃肠道反应、疲乏、不良心理状态等症状,中医护理路径在临床多科室应用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症状、促进患者健康及功能恢复。

我科于2015年1月改良中医护理路径,将中医整体观念和辨证施护的优势纳入其中并应用于肺癌患者,临床效果显著。

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6年6月收治的150例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5例。

其中,男95例,女55例;年龄38~85岁;住院天数3~42d;鳞癌61例,小细胞癌68例,腺癌21例;入院时KPS评分为(7617±663)分。

纳入标准:(1)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确诊为肺癌,西医诊断经病理学确诊;(2)非手术治疗患者;(4)未合并严重的实质性器官功能不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情志疗法
文献综述
题目中医情志疗法
姓名朱宇涵
学号 ********* 学院南京中医药大学翰林学院
专业护理学
指导教师秦慷
2014年5月29日
前言:在传统中医文化中,“情志”二字并称,“情”有思想感情之意,而“志”则是指志向,意志等。

合一而言,主要是指人的心理活动。

情志疗法作为中医的一种传统治疗方法,由来已久。

在现代医学发达的今天,情志疗法依然具有非常大的实用价值。

在西医学的领域里,有一门医学心理学,这门学科研究了心理因素对于人类疾病的影响。

实践已经证明了,心理因素在人类疾病的发生,发展,治疗等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而本质上,情志疗法和心理治疗法是相同的。

在新的时代里,在各门学科交叉融会的背景下,中医情志疗法仍然有非常大的潜力可以挖掘,作为中医文化的继承者以及发展者,我们要继续发扬传统中医文化。

正文:情志疗法是中国传统医学疗法之一。

它源远流长,有极其深邃的医疗哲理和科学基础,并且应用范围广泛,简便易行,安全有效,长期以来受到广大医师和患者的青睐。

下面就简单介绍一下情志疗法的由来,治疗机理,特点及应用原则。

一:情志疗法的由来与发展
人类有发达的大脑,复杂的心理现象,以及极其丰富的思想感情,因此也就有了许多心理因素导致的疾病,进而在长期的生活,生产,医疗以及各种社会实践中积累了防治情志疾病的经验,逐渐地形成了对情志疾病及其他有关疾病进行治疗的情志疗法。

国内外学者一致认为,许多行之有效的情志疗法产生于中国。

比如,J.corille等在《变态心理学纲要》一书中指出:“中国人首先
创‘信仰治疗’,‘转移兴趣’,‘改变环境’。

”医学博大精深,许多关于情志治病的方法皆可在古代医学,民族医学以及民间医学中找到源头。

最早的情志疗法可能与远古人类的原始文化有一定联系。

那个时代的“巫”,不同于后来的神汉巫婆,而是拥有一定知识,技能和从事一些精神调节活动的人,他们可以给人以心理疏导,安慰等。

比如说。

《黄帝内经》中说:“古之治病,惟其移精变气,可祝由而已。

”这是由于“往古人居禽兽之间,动作以避寒,阴居以避暑,内无眷慕之累,外无伸宦之形,此恬淡之世,邪不能深也,故毒药不能治其内,针石不能治其外,故可移精祝由而已。

”“祝由”作为远古时期的情志疗法之一,基本是被公认的。

但是“祝由”有其历史的治疗作用,也有其局限性。

在《黄帝内经》成书的那个年代,该书的作者已经认识到了。

后世的“祝由”虽然继承了上古祝由术的全部内容,终究因为历史与自身文化的局限性而未能得到应有的发展,甚至成为骗术,走向其原本的反面。

二:情志疗法的治疗机理
情志疗法之所以传承数千年而不断发展,并在新的历史时期仍然生机勃勃,而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同的接受。

正是由于它有其深邃的科学道理,值得挖掘和探讨。

情志极其两重性。

人与其他的动物相比,有社会性和复杂的心理。

人创造了文化,文化又在影响人。

人生天地之间,既是自然地造化,同时又收到自然规律的制约。

对于人而言,自身的内因和外在的条件
无时无刻不在发生着相互作用,既可致病,又可治病。

正性情志和负性情志,实际上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正常心理和异常心理,好的心情和坏的心情。

心情的好与坏,认知的常与邑,影响人的心身健康,所以情志治疗旨在调控,抑制,接触和矫正负性情志,建立,培养,扶持的塑造正性情志,从而使良好心理主宰大脑,克服不良心理的影响,以维护和实现个体的心身健康。

在情志疗法中发挥作用的机理主要有情志相胜,精神的良性导向对机体的反作用原理,心理的自我防御机制原理等等。

总之,情志疗法的种类无论怎样多,其主要治疗,保健的机理不外乎于内因的变化和通过外因的条件而引发的心理,生理,病理方面的良性循环,这不仅仅从医理上可以解释,也被临床实践所验证。

三:情志疗法的特点
情志疗法有其鲜明的特点,与现代心理疗法有许多共性,但毕竟属于传统医学范畴,具有浓郁的民族医学特色和人文色彩。

情志疗法的特点主要有传统医学的特点,简便廉验的特点,体现人道主义的特点,接受治疗的群众性特点等等。

情志疗法是中国传统医学治疗的重要分支,属于中医心理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有一整套学科理论,受中医整体观的辩证思维的指导,阴阳五行,五脏六腑,精气形神,七情等等理论贯穿其间,有其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和科学内涵。

简便廉验的特点,情志疗法历久不衰,证明其确实有效,操作简便,不花钱或者少花钱就可治病,甚至还能起到药疗,针灸等疗法所不能达到的效果。

除此之外,情志疗法在医理上提倡尊重人,关爱生命,善待患者的思想,情志疗法的适应病症,治疗范围涉及临床各科病种的人群中的“亚健康状态”。

从初生的婴儿,青少年,中年,老年的治疗,到弥留之际危重病人的临终关怀,都可以采用情志疗法。

四:情志疗法的应用原则
辨病辨证论治的原则,这是中国传统医学的基本原则之一。

有些疾患有证可辨,在这方面历代医家已经积累的极其丰富的经验,而有些病则无证可辨,有些综合征并非单一某种传统病名可以涵盖,还有些仅仅是症候,是“亚健康状态”,所以应该更具不同的病症而采取相适宜的方法来进行针对性的治疗。

因人制宜的原则。

人群中有个体差异,由于先天禀赋,性别,后天发展,年龄,生活条件,社会环境,家庭影响,受教育程度等诸多因素,人的身心状况也有其明显特点。

那么采用情志疗法时,即使同一种疾病,在治疗时都要从每个患者的实际情况出发,不可做千篇一律的处理。

身心兼顾的原则。

精神与身体是统一的整体,古代哲学家把形神比作灯光与灯身的关系,机体衰弱,精神也会衰弱。

所以,在治心的同时,也要治身。

同样,在治疗躯体疾患的同时,也要兼顾心理方面的问题。

有些躯体疾患的根源往往在心理,故传统医学有关照人的心灵世界的人文精神倾向。

预防为主的思想。

预防思想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内容。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指出:“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

”情
志疗法由于其本身的特点,尤重于“预防为主”的原则。

要求医生有敏锐的洞察力和良好的思维能力,明察秋毫,掌握疾病的早期反应信息,做到防患于未然。

小结:
随着社会与医药科技的发展,人类疾病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身心疾病,“文明病”,社会病的发病率呈上升态势,“亚健康状态”在人群中所占的比例不小,令人担忧。

近些年,中医越来越受到重视,中医的各种治疗手法在全世界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并且各种疗法对于临床治疗,养生保健确有其独特的功效,值得我们挖掘整理,应用并推广。

参考文献:
[1]郑怀林.中国民间疗法丛书情志疗法[M].中国医药出版
社,2002.01
[2]郑怀林.中外医药保健民俗述略。

西安:西安地图出版社,1994.
[3]黄利.第三状态.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0
[4]王米渠.中医心理治疗.重庆.重庆出版社.199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