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城区检测初三历史

合集下载

北京市东城区重点中学2023-2024学年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卷(无答案)

北京市东城区重点中学2023-2024学年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卷(无答案)

2023-2024第一学期北京重点中学初三期末历史试卷班级姓名学号一、选择题(每道题1.5分,共30分)1.考古发现是研究历史的重要证据。

北京人遗址出土的以下遗迹说明北京人()灰烬砍砸器(石制)①从事农业生产②已学会使用火③使用打制石器④学会烧制陶器A.①②B.②③C.①③D.③④2.距今4000多年的陶寺遗址位于山西襄汾,该遗址的高级墓葬内发现了大量礼器,与绝大多数基本没有随葬品的小型墓葬形成鲜明对比。

对以上考古发现认识正确的是()A.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诞生B.长江流域最早进入文明社会C.陶寺先民使用铁制生产工具D.私有制出现与阶级分化明显3.考古发现是研究历史的重要证据。

以下考古资料可用于研究商朝历史的是()①人面鱼纹彩陶盆②司母戊鼎③甲骨卜辞④猪纹陶钵A.①②B.②③C.①③D.③④4.以下史实历史作用的共同点是()郡县制刺史制度秦始皇建立郡县制,全国初分为36郡,在郡下设县,郡县的长官都由朝廷直接任免汉武帝建立刺史制度,把全国划分为13个州部,每州部刺史一人,代表朝廷监视地方A.维护领土完整B.促进文化传播C.促进经济发展D.加强地方控制5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示意图,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判断该单元的主题是()A.中华文明的起源B.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C.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D.繁荣与开放的社会6.有学者认为,秦汉时期的政体还带有贵族性格,世族力量强大;而隋唐及之后的宋朝时期社会中下层开始出任官僚。

出现这一转变的原因是确立并发展了()A.皇帝制度B.刺史制度C.科举制度D.行省制度7.下组图片是学校新一期历史展览的插图,主题是中外交往,符合本主题的是()①文成公主入藏(油画)②玄奘负笈图③鉴真(塑像)④郑和(塑像)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8某历史学习小组搜集了以下三则史料,他们研究的主题应是()①当今赋出于天下,江南居十九。

(韩愈)②天宝已后,戎事方殷,两河宿兵,户赋不入,军国费用,取资江淮。

2023北京东城区初三一模历史试卷及答案

2023北京东城区初三一模历史试卷及答案

2023北京东城初三一模历 史2023.5一、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 1.下列2022年中国考古新发现中,与北京人遗址有同类发现的是2.国宝级青铜器宜侯夨(cè)簋内的铭文,记述了周康王册封夨为宜侯,并赏赐给夨土地、城邑、人口、香酒、美玉和弓箭等。

上述铭文可用来研究A.世袭制的开创B.分封制的实行C.井田制的废除D.郡县制的建立 3. 秦始皇和汉武帝所采取的以下措施,其相近之处有①都为后朝货币形制提供了范式②都吸取了暴政导致速亡的教训 ③都体现了国家加强经济的管理 ④都有利于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4.有学者指出:丝绸之路的形成,其意义的重要不在于丝绸的转运,而在于有了这条通达的道路之后,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创造可以随着时代的演进而络绎往返。

可见,该学者认为丝绸之路A.加强了对官吏监督B.稳定了社会局势C.将世界连为了整体D.沟通了中外文明5.右面是《北齐校书图》(局部),此图描绘了北齐皇帝命文士刊定《五经》等儒家典籍的情景。

图中一名文士坐在胡床(原是北方少数民族的坐具)上,正在审读。

这一图景反映了出土了大量打制石器及直立人头骨化石 发掘了“益州太守章”等官员封泥和大量简牍揭露了包括两座窑炉在内的完整作坊遗迹 湖北十堰市学堂梁子遗址A云南昆明市河泊所遗址C宁夏贺兰县苏峪口瓷窑址D发现了多座聚集而居的半地穴式房址 河北尚义县四台遗址 B措施:秦始皇下令以秦国的圆形方孔半两钱作为统一货币,在全国流通。

措施:汉武帝把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

A.北齐实现了全国统一B.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C.江南地区的经济发展D.五代十国的更迭分立6.唐朝诗人袁皓曾作诗:“金榜高悬姓字真,分明折得一枝春。

蓬瀛乍接神仙侣,江海回思耕钓人。

九万抟(tuán )扶排羽翼,十年辛苦涉风尘。

升平时节逢公道,不觉龙门是崄津。

2023-2024学年北京市东城区中考模拟历史试题(含答案)

2023-2024学年北京市东城区中考模拟历史试题(含答案)

2023-2024学年北京市东城区中考模拟历史试题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8小题,共36分。

1.中国广袤的大地,曾孕育早期的人类。

以下材料可作为研究我国境内早期人类活动证据的是()A. 北京人使用的石器B. 北京人用火场景想象图C. 司母戊鼎D. 耧车模型2.下表是春秋战国时期主要学派的政治主张。

据此判断这一时期的思想家们()主要学派政治主张儒家以德治国,“仁政”“礼治”墨家“兼爱”“非攻”,选贤能的人治理国家道家“无为而治”,顺应自然和民心法家以法治国,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A. 极力倡导恢复旧制B. 空谈仁义道德C. 希望解决社会问题D. 主张以民为本3.一位同学研学考察中搜集到以下两则考古资料。

它们可以用来说明()里耶秦简秦朝洞庭郡迁陵县的官方档案汉代“扬州刺史”封泥封泥是用来封绒文书的实物遗存A. 简牍和封泥是研究秦汉历史的图像史料B. 秦汉时期的书写材料只使用竹简和泥丸C. 秦汉时期地方管理制度的变化D. 简牍和封泥用于民间书信往来4.观察下面古代钱币文物,从中获取的正确信息有()①古代钱币上文字都使用了篆书②古代社会只流通金属货币③圆形方孔的钱币形制历史悠久④西夏钱币见证了民族交融A. ①②B. ①③C. ②④D. ③④5.对于古代高明的政治家来说,这项工程从来不是“限制文明空间的环”。

他们通过这项工程巧妙地控制、调节中原政权与北方游牧民族的关系,把农业经济和游牧经济紧密地结合在一起。

上述材料评价的是()A. 都江堰B. 长城C. 秦始皇陵兵马俑D. 江南贡院6.下面为章怀太子(武则天之子)墓壁画《客使图》及其说明。

这幅壁画()画面中共有六位人物,前三位是穿着初唐时期朝服的官员。

后面三位分别是来自东罗马、新罗国和我国东北抹羯族的使者①具有珍贵的史料价值和艺术价值②反映了当时中外交流和民族交往③再现了唐朝繁盛的海外贸易场景④见证了安史之乱和藩镇割据局面A. ①②B. ①④C. ②③D. ③④7.南宋时期,全国粮食产销中心在江浙一带,民间流传有“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

北京市东城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无答案)

北京市东城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无答案)

东城区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统一检测初三历史2024.1考生须知1.本试卷共12页,共24道小题,满分70分,考试时间70分钟。

2.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准确填写学校、班级、姓名和教育ID号。

3.试题答案一律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4.在答题卡上,选择题用2B铅笔作答,其他试题用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

5.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交回。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30分)本部分共20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彩陶最早流行于河南西部、陕西关中地区。

到距今5300年左右,彩陶文化影响范围不断扩大。

结合下面图文资料可知我国彩陶文化()甘肃秦安出土的彩陶盆河南三门峡出土的彩陶盆江苏邳州出土的彩陶盆辽宁建平出土的彩陶罐①反映出旧石器时代生产生活状况②影响的范围完全集中在黄河流域③从中原地区向周围地区施加影响④是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重要表征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2.甲骨文中有众多和跪坐姿势相关的文字(见下图)。

考古发现殷墟各遗址出土的商代人骨普遍有明显跪坐姿势形成的痕迹。

这表明()A.考古发现与甲骨文互证商代历史B.殷墟出土的商代人骨都来自于奴隶C.甲骨文所使用的都是象形造字法D.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年代最早文字3.初三同学在学习某一历史专题时整理的资源包内有下列图片。

据此判断,他学习的专题是()A.古代亚非文明B.古代欧洲文明C.古代伟大工程D.古代世界文明4.西汉从建立之初的社会残破发展到国力强盛的原因有()①既继承了秦朝的制度优势,又改革了秦朝的制度弊端②既鼓励人民致力农业生产,又采取了轻徭薄赋的措施③既推动诸子百家学说流行,又实行了重文轻武的政策④既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又开拓了对外交流的广度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5.某同学在国家博物馆网站的“馆藏精品”栏目中发现了下面文物,并做了相关记录。

此文物重要的历史价值在于()1953年出土于新疆地区古城遗址,青铜印上刻有文“汉归义羌长”,这是汉王朝颁赐西域某羌族首领的官印A.证明了汉代政府对西南地区进行统辖B.提供了研究汉代民族关系的实物史料C.记录了汉朝和匈奴之间民族关系变化D.凸显了汉朝冶铁铸造业水平遥遥领先6.陕西历史博物馆的藏品鸳鸯莲瓣纹金碗是盛唐时期的制品。

2023届北京市东城区初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卷及答案

2023届北京市东城区初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卷及答案

序号
资料
西班牙人在墨西哥及秘鲁区开办银矿,征发印第安人入矿劳动,实际等于奴隶。银矿 ①
中繁重的劳动,使印第安人成批地死去。
1510 年,葡萄牙人攻占了印度果阿,建立自己在东方的殖民据点。1511 年,它控制 ② 了马六甲海峡,这是通往东南亚的交通咽喉。又夺取中国澳门,作为经营东亚贸易的
中心。葡萄牙成为垄断欧亚之间及中国、日本和菲律宾之间贸易的霸主。
成就使他受到普遍的欢迎。”他就是( )。
A. 克伦威尔
B. 华盛顿
C. 罗伯斯庇尔
D. 拿破仑
19. 某班研究性学习展示活动中呈现了下面的材料。下列结论正确的有( )。
学科网( 北京) 股份有 限公司
第 4 页/共 14 页
①工业革命首先从棉纺织业开始
②生产技术不断革新促进了棉纺织业发展
③以上发明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8. 唐朝建立时,日本留学生对于唐朝国泰民安、文化繁荣的大好形势深为赞赏。他们回国后
积极倡导以“法制完备”的唐朝为典范,实行政治改革。从 646 年开始,日本仿效唐制进行
的一系列改革使( )。
A. 大和政权基本实现统一
B. 日本成 中央集权制国家
C. 日本进入幕府统治时期
息是( )。
A. 古代埃及的土地肥沃
B. 古代埃及受外族侵扰
C. 古代埃及的历法先进
D. 金字塔体现国王权力
2. 《汉谟拉比法典》内容十分广泛,包括诉讼程序、盗窃、军人份地、租佃、雇佣、商业、
高利贷、婚姻、继承、伤害、债务、奴隶等方面。以上内容说明该法典( )。
A. 反映了古巴比伦 社会状况
B. 维护了封建贵族的利益

2023北京东城区二中初三(上)期中历史试卷及答案

2023北京东城区二中初三(上)期中历史试卷及答案

2023北京二中初三(上)期中历史考查目标1.考查知识:中国古代史和世界古代史的主干知识和基本发展线索。

2.考查能力:考查初中阶段应具备的正确认识历史、解释历史问题的能力;考查借助不同类型史料,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考生须知1.本试卷分为第Ⅰ卷、第Ⅱ卷和答题纸,共14页;其中第Ⅰ卷6页,第Ⅱ卷4页,答题纸4页。

全卷共两大题,34道小题。

2.本试卷满分70分,考试时间70分钟。

3.在第Ⅰ卷、第Ⅱ卷指定位置和答题纸的密封线内准确填写班级、姓名、考号、座位号。

4.考试结束,将答题卡交回。

第Ⅰ卷(选择题)一、选择题(以下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的选项,每小题1分,共30分)1. 考古发现是研究历史的重要证据。

北京人遗址出土的以下遗迹说明北京人①从事农业生产②已学会使用火③使用打制石器④学会烧制陶器A. ①②B. ②③C. ①③D. ③④2. 下面是某同学绘制的“中国境内早期人类活动”的鱼骨图,图中①②应该是()A. 小麦长江流域B. 粟长江流域C. 水稻珠江流域D. 水稻长江流域3. 《国史十六讲》中说:“武王、成王两世,共封立了七十多个新国,其中与周同姓的有五十多国……”。

与这一材料有关的制度是A. 分封制B. 郡县制C. 科举制D. 禅让制4. 同学们来到殷墟,讲解员指着一段文字残片告诉同学:“这文字记录反映了商王的活动和商朝的政治、经济情况,对研究商朝的历史有重要的价值。

”由此判断,这些文字应该是A. 甲骨文B. 小篆C. 隶书D. 行书5. 王国维说:“自周之衰,文王、周公势力之瓦解也,国民之智力成熟于内,政治之纷乱乘之于外,上无统一之制度,下迫于社会之要求,于是诸于九流各创其学说。

”他意在说明A. 分封制的崩溃B. 商鞅变法的作用C. 兼并战争的后果D. 百家争鸣的原因6. 历史学家夏曾佑在《中国古代史》一书中说:“中国之教,得孔子而后立。

中国之政,得秦皇而后行。

中国之境,得汉武而后定。

三者皆中国之所以为中国也。

2022北京东城初三一模历史(含答案)

2022北京东城初三一模历史(含答案)

2022北京东城初三一模历史1.本试卷共12页,24道小题,满分70分。

考试时间为70分钟。

2.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准确填写学校、班级、姓名和教育ID号。

3.试题答案一律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4.在答题卡上,选择题用2B铅笔作答,其他试题用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

5.考试结束后,将木试卷、答题卡和草稿纸一并交回。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30分)本部分共20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10000多年前,中华大地进入新石器时代。

此后,农业逐渐产生和发展起来。

以下遗址中,能为我们了解祖先的农业活动提供证据的是①北京人遗址北京人生活在距今的70万—20万年②河姆渡遗址距今约7000年③良渚遗址良渚古城距今5300—4300年④陶寺遗址陶寺都城遗址距今4300—4000年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2.殷墟出土的文物对人们识别甲骨文提供了一些帮助。

通过以下示意图,我们可以看出A.甲骨文是刻写在青铜器、陶器上的文字B.甲骨文记载的内容仅仅涉及祭祀和饮食C.象形是甲骨文使用的重要造字方法之D.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周朝开始的3.有学者认为:汉武帝雄才大略,英明果断,完成了汉王朝的政治重建和文化重建。

其史实依据有A.分封制、百家争鸣B.郡县制、焚书坑儒C.休养生息、无为而治D.“推恩令”、尊崇儒术4.以下是中国古代一位历史人物的部分经历。

对此解读正确的是时间471年490年494年499年事件年幼即皇帝位,由祖母冯太后临朝听政正式亲政,受冯太后影响,继续推行改革力排众议,迁都洛阳,并进一步推行汉化措施崩、葬于长陵A.该帝王即位导致外戚宦官交替专权B.该帝王亲政标志三国鼎立局面形成C.皇帝苻坚任用汉人为相锐意改革D.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了民族交融5.二十四节气历法起源于黄河流域,为农民准确把握农作物耕、种、收的农时提供保障。

下列著作中强调农业生产要遵循自然规律,不误农时的是A.《伤寒杂病论》B.《齐民要术》C.《大唐西域记》D.《红楼梦》6.以下是某一专题知识示意图,图中①处应填写的是A.进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B.进士科成为最重要科目C.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D.实行重文轻武的政策7.下侧材料共同说明了清朝1684年,清朝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

2024北京东城区初三一模历史试卷和答案

2024北京东城区初三一模历史试卷和答案

2024北京东城初三一模历 史考生须知1.本试卷共10页,24道小题,满分70分。

考试时间为70分钟。

2.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准确填写学校、班级、姓名和教育ID号。

3.试题答案一律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4.在答题卡上,选择题用2B铅笔作答,其他试题用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

5.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一部分 选择题本部分共20题,每题1.5分,共30分。

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 下图是我国原始农耕时代重要遗址分布图,对该图理解正确的是( )A. ①②区域分别对应稻作农业区和粟作农业区B. ③处远古居民建造的房屋主要是干栏式建筑C. ④处遗址出土的农业生产工具以骨耜最典型D. ③④遗址种植农作物不同的根源是技术差异2. 《史记·周本纪》记载:“二月甲子昧爽,武王朝至商郊牧野,乃誓。

”这段描述可以与下列文物信息相互印证的是( )A. 商刻辞卜骨B. 利簋及铭文C. 圆形方孔半两钱D. “汉并天下”瓦当3. 观察下面两幅历史地图,可获取的正确历史信息是( )A. 战国时期开凿灵渠,统一岭南及东南沿海地区B. 从秦朝开始修筑长城,以抵御北方匈奴的袭扰C. 两图都反映出中央牢牢控制了全国各地的权力D. 秦朝结束了战国时期争战混乱局面实现了统一4. 历史兴趣小组围绕某主题整理出教科书的相关学习资源。

据此判断推动这一时期出现下列历史现象的共同因素是( )学习资源摹绘自敦煌莫高窟壁画,原是北方少数民族的坐具,在魏晋南北朝时期进入内地。

(南朝)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鱼盐杞梓之利,充仞八方;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A. 人口迁徙B. 江南开发C. 外贸繁荣D. 孝文帝改革5. 我国古代都城建设独具特色。

从下面唐宋都城平面示意图中可获取的信息是( )A. 唐宋都城在布局上都严格对称B. 两宋都城的商业繁华地区分布广泛C. 唐朝的东市西市可以通宵娱乐D. 两宋都城都地处长江以南水运发达6. 有学者认为:“人类的世界因为这三种发明而为之改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