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沈阳城市工业布局调整的理性思考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理性思考与战略抉择_林木西

今年上 半
.
我 国 综 合 国 力 的迫 切 需 要
1
短 短 半年 时间 内 最近
, 。
温 家 宝 总理 先 后三 次前往 东
,
从 现 实 基 础 和 未来发 展 潜 力 看
、 。
,
东北 地 区
、
。
国 务院 常务会议 研 究实 施 东北 老工 业 基
有 望 成 为我 国 继 珠 三 角
的 第 四 个增 长 极
” 。
,
而且 加 强 了 对 中 国
、
俄罗
、
7 占3
2/ 5
1/ 3
, ,
8 % 1
目前
,
东 三 省 的 原 油 产 量 占全 商 品粮 占全
14 /
斯的
进攻 态 势
,
继 轰 炸 中 国驻 南斯 拉夫大 使馆
”
国的 国的
,
木 材 提 供 量 占全 国 的 1 2 / 汽 车产 量 占全 国 的
12 /
,
长 三 角和 环 京 津 地 区 之 后
、
地振兴 战 略
声此
,
东部大 振 兴 已 成为 国 策
。 。
与西
东北地 区 ( 辽 宁
黑龙 江
,
吉林
部 大开 发 一 起成 为东 西互 动 的 两 个 车轮 这 一 问题 进行初 步探 讨
本 文拟 就
三 省 ) 由于 特 殊 的地理 位 置 和 区 位优 势
府 也要适 当进 行投 人 ( 包 括 政策 支持 )
开 发相 比
,
相 比 之下
。
`
化 大 生 产 和 专业 化生 产 的 需要
这 在一 大 批 国 有 企
沈阳未来10年发展趋势

沈阳未来10年发展趋势沈阳作为中国东北的重要城市,具有较高的发展潜力和优势。
在未来的10年里,沈阳的发展趋势将呈现以下几个方面的变化。
首先,沈阳将进一步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作为中国制造业的重要基地,沈阳将继续投入资金和力量改善城市交通、水电供应、通信网络等基础设施,提升城市的运行效率和便利性。
预计未来10年里,沈阳将建设更多的高速公路、城际铁路和地铁线路,进一步完善城市交通系统。
其次,沈阳将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
近年来,沈阳通过建设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和科技创新中心,吸引了大量的科技企业和创新人才落户。
未来的10年里,沈阳将进一步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入,培育更多的高科技企业和创新团队,推动科技成果向产业转化,提升沈阳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第三,沈阳将进一步加强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
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沈阳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
未来的10年里,沈阳将加大对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力度,打造更多的文化旅游景点和项目,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观光和体验。
同时,沈阳还将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培育更多的文化创意企业和个人,提升文化产业的经济价值和影响力。
第四,沈阳将积极推进生态环境保护。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沈阳也面临着环境污染和资源消耗的挑战。
未来的10年里,沈阳将加大对环境保护的力度,推动清洁能源的利用和能源消耗的优化,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和资源的浪费。
同时,沈阳还将大力发展生态旅游和农业,打造绿色生态城市,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最后,沈阳将加强对人才的吸引和培养。
面对人口老龄化和人才流失的问题,沈阳将加大对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力度,打造良好的人才环境和生态,吸引更多的高层次人才和创新创业团队来沈阳发展。
同时,沈阳还将加强教育体制改革,提高教育质量和水平,培养更多的高素质人才。
综上所述,未来的10年里,沈阳将进一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推动科技创新、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强化生态环境保护和加强人才引进与培养。
这些发展趋势将为沈阳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大的支持,助力沈阳实现更高水平的发展。
沈阳十二线调研报告

沈阳十二线调研报告沈阳是中国东北地区的重要城市,也是辽宁省省会。
在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沈阳作为一个重要的中心城市,受到了广泛关注。
在这样的背景下,用户需要一个优秀的十二线调研报告,以便更好地了解沈阳。
首先,从产业结构的角度来看,沈阳的产业结构相对单一。
由于长期依赖重工业和资源型产业,沈阳的产业发展相对滞后。
当前,沈阳正在转变发展方式,推动新型产业的发展,如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
但是,由于转型过程的艰难性和时间周期的限制,沈阳的产业转型仍然面临一些困难。
其次,从城市环境的角度来看,沈阳的城市环境相对较好。
沈阳的空气质量在中国城市中相对较好,尽管还有改进的空间,但已达到了国家标准。
此外,沈阳的城市管理和公共服务也相对较好,例如交通便利、市容整洁和教育医疗设施完善等。
然而,与一线和部分二线城市相比,沈阳的城市环境仍然存在一定差距。
再次,从人口流动的角度来看,沈阳的人口流入量相对较低。
尽管沈阳作为一个中心城市,有着丰富的人力资源和较高的生活质量,但由于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的限制,沈阳的人口流动相对较小。
这对于沈阳来说是一个挑战,因为人口流动是推动城市经济的重要因素之一。
最后,从未来发展的角度来看,沈阳仍然具有巨大的潜力。
随着国家政策的支持和沈阳自我转型的努力,沈阳的产业结构将逐渐优化,经济发展将进一步加快。
尤其是,随着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沈阳作为连接中国东北和俄罗斯的重要节点城市,将迎来更多的发展机遇。
总结起来,沈阳是一个具有潜力的中心城市,虽然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通过持续的努力和改革,沈阳的发展前景依然是积极的。
在未来,我们可以期待沈阳成为一个经济发展和人文环境都令人满意的现代化城市。
从战略规划到概念规划—沈阳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规划实践

魅力、展, -形象的窗口” - r 7 S  ̄ l 。规划金廊形 业为主体,兼顾发展化学 工业及 相关产 成六大功能圈的圈链式空间结构 ( ) 图7 。 业的重化工产业基地” 。规划形成 “ 一心、
() 银带”开发。沈阳浑河生态景观 两轴 、三片、四楔”的带状组团式的空 间 2“ ② “ 两轴” :贯穿主城南北的都市轴 ( 中央都市走廊,即 C C 和贯穿城市东西 带,简称 “ U) 银带” ,全长约 4 m 2k 。规划通 结构 。 的浑河生态轴,是城市空间的主骨架。其 过对浑河两岸的改造与开发,全力打造面 中,都市轴即城市金廊,跨越浑河,连接 () 5 沈阳一抚顺同城化的启动。2 0 05
维普资讯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维普资讯
维普资讯
维普资讯
① “ 南拓” :实施 “ 金廊”南进策略,
础设施,发展高新技术、出口a T、空港 n 新城区,实现城市的跨越式发展。 ② “ 西进” :向西发展是沈阳实现 区域 中心城市的经济实力的保障。向辽中方向 打破行政 区界限,形成铁西至辽中的先进 群 、至东北地 区乃至全国意义上的装备制 造业基地。 以快速复合交通走廊为支撑, 采用 T D O 开发模式。 ③ “ 北统” :北部地区是沈阳的生态脆
展轴。
滨水核心 区是都市核心,集中布置公共建 河的 自然生态环境,创造沈阳城市最核心
() 3 大浑南地 区的整合。大浑南地区 位于浑河以南,总面积 1 0 m 。在两次 0 2 4 K
向外拓展,其中沈大 、沈 山为城市主要发 筑。规划通过对浑河滩地的开发,恢 复浑
④ “ 六楔” :六条发展带之间以六条生 的滨水公共空间 ( ) 图8 。
主城是未来城市核心服务业集聚发展区,
工业区位及其影响因素浅析--以沈阳工业区位布局为例

Analysis on industry location and the effect elements--take Shenyang's industry location as an
example
作者: 周娟 [1] 刘亚臣 [2]
作者机构: 沈阳建筑大学建筑与规划学院,辽宁,沈阳,110168[1] 沈阳建筑大学管理学院,辽宁,沈阳,110168[2]
出版物刊名: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页码: 273-276页
主题词: 工业区位 客体因素 主体因素 沈阳工业区位
摘要:基于工业区位的界定及影响的客体和主体因素,分析了沈阳区域工业区位格局的形成与发展.笔者认为城市经济空间是非均匀的,具有区位优劣之分.优势区位会给经济主体带来更多经济效益,厂商若要想以最低的成本支出获得最大利润,可以通过选择符合自己的最佳区位来实现.。
沈阳衰落的真正原因

沈阳衰落的真正原因
沈阳衰落的真正原因有管理问题,人才问题,政策等一系列原因。
这沈阳重工业比较多而且国企比例比较大。
在之前那个一穷二白的年代这个很有优势可以留住人才经济但是现在是市场经济了一切要靠市场来运作那么这些重工业的市场肯定不如那些消费旅游还有新型的互联网吃香。
但是你这个城市转型也需要时间它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所以说他会有一个过渡期我认为沈阳这个地方的经济之所以最近十年不能赶上同级别的城市发展水平,那是因为沈阳的营商环境出现了问题,而且这个问题不单单在沈阳才会出现。
沈阳衰落值得思考
在东北其他城市也会同样出现的,老工业基地的衰落,人才的大量流失造成了今年沈阳的不断退步数另外,最关键的一点是,沈阳在思想上并没有蜕掉散漫高傲的桎梏,导致办事效率和体验不佳。
简而言之。
服务思维还是很落后,导致很多人的离开。
这种现象不光东北,西北的城市很多也是这种状况。
一方面受疫情原因,很多人的生计受到影响,花钱消费的意愿大大降低,所以便不怎么上街购物和消费了。
沈阳城市用地生态布局调整研究

沈 阳 城 市 用 地 生态 布 局 调 整 研 究
口 唐 密 ,石 铁 矛 ,胡 月萍 ,周 娟
[ 摘
要] 城市生态用地是城市用地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城市生态化建设具有重要作 用。沈阳城市用地生态布局调整方案
借助 于 G 术 ,在 全 面分 析沈 阳 城市 用 地现 状 的基 础 上, 建 立 土地 利 用模 型, 人 工 判读 获取 土 地利 用 类 型图 ,从 而 选 择 I S技 最优 势 区, 此 后 提 出 。 点一 连 线一 组 网 的构 建方 案 , 通过 巩 圊 生 态用 地 斑块 构建 生态 走 廊 组 建 生态 网 络 等办 法 . 固 调整 城 市 用地 , 提高 沈 阳 各个 区 域 的生 态 效 益, 促 进城 市 生 态化 发 展 。
进 行建设十分 困难 ( 但并不意味着完全不 可用) 。
内构建生态 走廊 换句话 就是将新增 托
生态用地呈线状分布于城市之中。 4. 1东 北走廊 2.
在大东 工业区和 城市东北 部酌 7 4 2 子地 区 。该走廊跨 越苏抚铁路,其构建必
4 调整方 案
总 体而言,本 次研究将 调整方案概 括为 “ 固点—连线 一组网” 。之所 以提 出 这样的调整 方案,是基 于斑块密度和连
us sG I tch oo , nay e S n n In e S e n lgy a lz s he ya g a dus t ts q o. ui sln u e mo lch o eso m azots ndp o os sno e l e es au u b l a d s d de o s I r  ̄ a rp e d -i - n newor e elp e tm o elTh t kdv om n d eplnr if r s e oo c ln ach s a en oce c lgial d p t e a an omo e en an dpr t sSh y gec lgia de eo oo c J v lpmen t
沈阳中心城区工业用地空间布局特征分析

沈阳中心城区工业用地空间布局特征分析
沈阳中心城区工业用地空间布局的特征是多样化且分散集中。
一方面,由于沈阳中心城区作为较为繁荣的区域,吸引了大量工业企业的投资和发展,因此工业用地分布较为广泛。
沈阳中心城区的用地资源有限,导致工业用地分散集中,即各个区域之间并没有明显的核心工业区,工业用地分布相对分散。
沈阳中心城区的工业用地分布较为多样化。
根据城市规划和用地规划的要求,沈阳中心城区明确划分了工业用地区域,并且根据不同的产业类型进行了合理布局。
沈阳中心城区南部的浑南新区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工业用地主要集中在该区域;而东部的沈河区则以传统工业为主,工业用地主要分布在该区域。
这种多样化的布局使得各个区域都能充分发挥自身的产业优势,促进了工业经济的发展。
沈阳中心城区的工业用地布局还受到了交通条件和土地利用的限制。
由于沈阳中心城区的交通拥堵和用地价格较高,工业企业在选址时需要考虑交通便利性和土地成本。
一些交通便利、用地成本相对较低的周边区域成为了工业用地的热门选择。
这种局限性导致了工业用地的分布相对分散,同时也使得工业用地布局与城市的交通发展和土地利用规划密切相关。
沈阳中心城区工业用地空间布局的特征是多样化且分散集中。
这种布局方式既体现了工业用地的合理规划和分配,又考虑了交通条件和土地利用的限制,对于促进工业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可持续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沈阳城市工业布局调整的理性思考
伴随着我国已步入工业化的中期阶段,沈阳的城市化发展进程正处在一个产业转型和结构升级的关键时期。
沈阳工业的发展与进步在整个城市发展中仍将是重中之重。
面对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和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要求,沈阳工业的发展不仅将参与全球经济重建下的外部结构重组,也将面临着城市内部空间布局的变更。
因此,正确预测我市工业空间结构的变化趋势并加以有效的引导,是我们实现城市空间布局优化与工业产业结构战略升级两者同步互动的新课题。
也是新时期政府实施综合运筹城市发展、整体经营城市战略,进而提高区域中心城市综合竞争力,寻求城市发展的重要任务。
一、沈阳工业空间布局的发展趋势及目前存在的突出问题
从国际国内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发展演变规律看,城市的空间布局一般都要经历4个发展阶段:即混杂聚集阶段、分区聚集阶段、多级聚集阶段和分散聚集阶段。
我市的城市空间结构正处于分区聚集向多级聚集转化阶段。
城市功能正由单级走向多级、简单趋于复杂、低层次上升为高层次。
城市工业布局的演进相应呈现"大分散"、"小集中"的重要特征,具体有5个明显的趋势标志:1.城市空间的拓展正由过去的工业牵动主导型转向城市功能多极化、多元化牵动型;2.工业用地郊区化分散和产业布局分区化集中的趋势日益显现;3.城市产业间的经济联系和互补性增强;4.原有区域的产业转换与升级,对新区的依托性增强,互补效应明显,一体化趋势加快;5.我市工业发展中项目大型化趋势对城市空间结构调整提出新的挑战。
面对上述5大趋势,当前我市工业空间布局调整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是:
--对历史形成的工业布局不合理矛盾,面临着艰巨的调整任务。
有更多的工业用地已由建设初期的城市边缘地区演变到城市核心地区。
土地区位价值的日益提高,使老工业区巨大的土地开发潜力尚未挖掘出来。
同时大部分优势产业也聚集在这些区域中,面临着加快发展和产业升级的艰巨任务。
从经营城市的战略需要看,城市空间结构优化与产业升级难以同步互动,土地出让机制仍未形成同步优化工业布局的有力调控手段。
--对全市未来工业的总体布局未形成统一共识。
不同区域间经济发展的竞争,使工业布局产生一系列新矛盾。
各城区、县区及各开发新区,在产业布局、功能划分等方面难以同城市总体规划形成完整的统一体,造成布局不合理矛盾的加剧。
各有关部门难以从城市综合发展的历史高度,科学地总结铁西工业区"孤岛效应"的历史经验,对未来工业新区如何避免再现区域性、结构性衰退问题寻求有效策略。
--城市总体规划中关于工业布局的一些重大问题需要适时调整和细化。
面对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大形势,原来以传统产业经济为依托的城市布局规划正发生根本性变化,它们难以适应动态的、创新的城市发展,难以反映城市发展战略的重大调整。
城市规划中的工业区位功能划分仍限于历史形成的基本格局,对城市与区域的关系,与周边其他城市的关系,缺乏经济的依托,未体现城市工业经济地位、作用及发展战略的依托。
--工业的空间优化还没有把挖掘理顺沈阳工业历史文脉作为塑造城市特色和经营城市的一项重要工作。
沈阳作为历史文化名城,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始终伴随着工业文明的遗迹,这是沈阳独有的历史遗产,是创造城市形象的知名品牌。
它能激发我们产业报国、热爱家乡、创造未来的豪情,是城市发展的巨大的原动力之一。
但我们在如何挖掘工业博览资源、设计城市工业旅游脉络等方面,尚未形成完整的、有操作性的工作思路和规划方案。
工业企业的立体形态和外瞻也是城市仪表和城市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与城市丰富多彩的人文环境融合为清洁、舒适、优美的人工自然环境,这也是拓展城市经营内涵、提升城市价值极重要的内容。
目前我市远没有把工业形态设计及企业美化改造工程作为改善和提升城市形象的重要内容,没有赋予其城市空间艺术学的属性。
二、优化调整沈阳城市工业布局应把握的基本点
1.工业布局优化调整应是沈阳城市发展战略和工业发展战略的充分体现。
基于"工业立市-强市"的战略定位,要塑造与沈阳工业在城市经济发展中的主导地位相适应的空间格局。
2.适应于建设沈阳绿色城市、生态城市的需要。
最大限度地减少"同心圆"和"摊大饼"传统模式的不利影响。
把握城市拓展的空间资源和生态空间资源的功能划分与设计,控制使用城市边缘地带空间资源,提高近郊生态资源质量。
通过对城乡结合部、近郊、远郊不同区间和不同层次的未来功能划分,设计工业拓展的合理空间。
要尽可能地使城市功能要素在空间上、规模上的集约利用,充分反映资源最佳配置、特别是城市土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使其发挥最佳的经济效用和生态效用。
3.服从于沈阳经济功能战略转移的需要。
注重城市空间结构优化与工业结构升级两者的同步互动,注重二、三产业的时空配合,进而增强城市的整体效能。
4.在开放经济条件下,按产业集群规律来引导布局的优化。
有意识的发展有利于集群的产业,尽可能地引导同类产业到可以产生较高集群效应的地区。
5.兼顾城市各区域间经济发展的利益关系及与全局发展的统一联系。
注重引导和调动各城区优化工业布局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地域的划分和调整,必须符合经济功能发展的内在联系及空间趋向;能最大限度降低社会管理、服务和交易成本;能使优势产业产生巨大的集群效益。
通过对聚集效益、区位效益、相邻效益和景观效益各方面进行的综合评估,策划和明晰各城区工业发展的功能划分。
形成在产业制造、研发创新、营销服务等方面各具特色和相融相哺的依存格局,进而提升城市工业的整体效能。
6.充分体现经营城市的时代要求。
布局的优化要有助于城市形象的塑造、城市环境的优化和城市文化的提升。
注重工业空间形态的文化内涵和美化改造,努力实现经济、社和环境效益的和谐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