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一宗派领袖娶39妻 祖孙三代181人
蒙巴顿夫人红杏出墙,“第三者”竟是尼赫鲁

蒙巴顿夫人红杏出墙,“第三者”竟是尼赫鲁1947年2月,蒙巴顿被英国政府任命为驻印度总督,埃德温娜陪伴着丈夫赴印度走马上任。
在印度,圣雄甘地是他们夫妇的最亲密朋友。
埃德温娜利用总督夫人的声望在印度的医务界、慈善机构中做了不少有益的工作,并与印度的上层社会相处得十分融洽。
就在此时,一位当地的政治家突然闯入了蒙巴顿夫妇平静的生活,这位从天而降的第三者就是尼赫鲁。
蒙巴顿夫妇(资料图)作为一名以战场为人生舞台的军人,蒙巴顿发挥了超人的才智,打赢不少二战经典战役;在情场上,蒙巴顿对待爱人和第三者的态度又会是怎样的呢?夫唱妇随1900年,蒙巴顿生于英国温莎的王室家庭。
他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能说流利的德语和法语。
13岁就考入英国奥斯本皇家海军士官学校,毕业后在战列舰上服役。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蒙巴顿被保送到剑桥大学。
潇洒而又英俊的蒙巴顿,尽情地享受着战后和平生活的乐趣。
他广交朋友,频频出入于各种社交舞会上。
1920年的某一天,20岁的蒙巴顿在伦敦的一次传统舞会上,结识了婀娜多姿、聪颖敏锐的埃德温娜·安夏理小姐,她是英国最著名的财政家欧内斯特·卡塞尔爵士的孙女。
两位情窦初开的年轻人一见钟情。
1922年,这一对情人缔结良缘。
蒙巴顿和埃德温娜婚后生活非常甜蜜。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蒙巴顿在东南亚前线浴血奋战,埃德温娜领导一支由6万名护士组成的救护队。
这是英国当时最庞大的救死扶伤组织。
1945年9月,日本无条件投降后,蒙巴顿被授权在新加坡代表盟国接受东南亚60多万日军的投降,而埃德温娜则负责12万名盟军战俘的遣返工作。
蒙巴顿1946年6月,他们夫妇回到伦敦。
然而,戏剧性的故事却在以后的日子发生了……红杏出墙1947年2月,蒙巴顿被英国政府任命为驻印度总督,埃德温娜陪伴着丈夫赴印度走马上任。
在印度,圣雄甘地是他们夫妇的最亲密朋友。
蒙巴顿埃德温娜利用总督夫人的声望在印度的医务界、慈善机构中做了不少有益的工作,并与印度的上层社会相处得十分融洽。
印度教的婚姻制度

印度教的婚姻制度印度是个相对于世界来说,是个较为落后的国家,社会管理并不那么严谨,那么,对于印度的婚姻你是否了解呢?下面是店铺分享的印度教的婚姻制度,一起来看看吧。
印度教的婚姻制度众所周知,印度社会历史发展迟缓,具有保守性和落后性的特点,婚姻生活是其典型的表现。
在印度婚姻制度中,宗教性一直比较明显。
由于其高度的属人性缘故,虽然在英殖民统治期间就已对此领域进行了改革,但变革的成果并不显著,主要是仍不能摆脱宗教化的色彩,印度教徒与穆斯林教徒仍旧遵循原有的宗教规范。
所以现代印度政府一直在为消除传统的婚姻陋习在不懈地努力着。
他们将英国等西方的议会民主制与本国的具体国情相结合,形成了现代印度民主政治。
在这种政治背景之下,新的婚姻制度改革随之展开,使印度的婚姻制度走向现代化。
二战以后,一系列的主权国家纷纷效仿西方国家的法律模式,建立了自己的法律体系。
在属人法领域,不仅着力提高妇女的社会地位,而且全面推行一夫一妻制,这在一直有着一夫多妻传统的环境里,影响非常广泛,也使得法律的世俗化进程明显加快。
就印度而言,总体看来,在现代婚姻制度中,宗教法的地位在不断下降,世俗成文法的地位在上升。
特别是印度独立以后,为了进一步消除属人法特别是印度教法的混乱状况,扫除法律制度现代化的障碍,1955年一1956年间,先后整理、编纂和颁布包括《印度教徒婚姻法》在内的《印度教法典》。
也为了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制定了一系列婚姻成文法。
这里,独立后的印度继续沿用殖民地时期的法律体系,并且继续参照英国的相关法律构建本国的法律,即使是属人性较强的婚姻制度领域也一样,1955年印度教婚姻法在一定程度上参照了1950年英国婚姻法的规定。
而且,为了与1950年英国婚姻法的变革保持一致,在1976年对1955年印度教婚姻法进行了修订,使印度在婚姻法制现代化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步伐,1947年,独立后的印度,通过颁布国家大法的形式选择了英国式的政治体制——议会民主制,并始终坚持议会民主制,为广大民众提供了宽松的政治氛围,在这种环境下,广大妇女纷纷要求政府提高自己的地位。
安哥拉“爹王”:一生娶49位妻子,500后代遍天下

安哥拉“爹王”:一生娶49位妻子,500后代遍天下作者:来源:《新传奇》2020年第20期在新冠疫情的肆虐下,非洲的一个小岛举行了一场特殊的葬礼,几百人聚集痛哭,即便当地已经宣布了大型集会禁令。
而参加葬礼的,光直系亲属就有近500人:逝世者的49位妻子、156位儿女、250个孙辈。
直系亲属近500人2020年4月下旬,在非洲的一个小岛——安哥拉,举行了一场特殊的葬礼,葬礼现场几百人聚集痛哭。
即便当地已经宣布了大型集会禁令。
这位逝世者在当地有一个出名的名字:大老爹。
在大老爹73年的人生中,他一共迎娶了49位妻子(7位跟他离婚,剩下的42位一直陪在他身边)。
这49位妻子,一共为他诞下了281个孩子——其中125个孩子在他去世之前死亡,但他依然还有156位儿女。
而这156位儿女又孕育了250个孙辈。
也就是说,光参加葬礼的直系亲属,就有近500人。
“这是不能禁止的古老传统”在非洲,一夫多妻制一直是一个难以解决的问题。
大老爹不是唯一,甚至不是其中最过分的。
比如肯尼亚就有一位一夫多妻制代表者:在他刚满22岁时就已经娶了5位妻子,在35岁时,娶了45位妻子,甚至在82岁的时候,还迎娶了一任妻子。
直到100岁去世,他一共娶了130多位妻子,有200多个孩子。
他甚至给自己的孩子专门盖了学校和教堂,还给自己定了时间表,决定哪个时间去哪个房子度过。
在越落后的地区,一夫多妻制的观念越盛行:在撒哈拉以南地区的女性,平均生育率为每名妇女5.1胎,数百万妇女仍然生活在一夫多妻的婚姻制度中。
部分非洲传统文化将家庭的大小、子嗣的数量看作是成功的标志:你的孩子越多,你这个人就越成功。
部分国家已经立法反对,取消这一落后制度,却很难把一夫一妻的观念推行下去。
还有一部分国家,甚至认定“这是不能禁止的古老传统”,不仅不立法禁止,反而用法律保护起来。
联合国曾经大力反对这种与現代社会核心的性别平等理念完全不符的行为,但截至到目前,世界上仍然有33个国家普遍接受一夫多妻制,其中25个在非洲。
印度聚焦744(印度第一夫人不满安保待遇规格.doc)

印度聚焦第744期 2014年11月26日印度第一夫人不满安保待遇规格莫迪于今年5月就任印度总理后,与他分居数十年的隐婚妻子贾苏达本从默默无闻的退休乡村教师一跃成为印度第一夫人。
近日,有印媒报道称,贾苏达本不满印度政府未对其采取符合第一夫人标准的安保措施,认为自己“生活在危险当中”,引发舆论同情。
据《印度斯坦时报》报道,11月24日,长期居住在古吉拉特邦的印第一夫人贾苏达本向该邦马赫萨纳县地方警察局提交长达3页的书面申请,要求详细了解印度《知情权法》赋予第一夫人的权利。
她还在信中强烈质疑印度政府对其采取的安保措施。
贾苏达本认为,负责她个人安全的保镖“似乎并未得到任何官方授权”。
为此,她要求在48小时内得到一份“官方授权证书副本”,以便核实安保人员身份。
“生死攸关的大事”,《印度时报》报道称,印度前总理英迪拉·甘地被保镖杀害一事令贾苏达本不寒而栗。
该报引述贾苏达本家人的话称,“既然莫迪已承认贾苏达本是他的妻子,贾苏达本就有权利享受第一夫人规格的安保待遇,政府应至少为她配备一辆专车和一名女性贴身保镖,因为清一色的男保镖让她‘感到不适’”。
印度《孟买镜报》透露,贾苏达本的安保工作现由古吉拉特邦马赫萨纳县的警察局负责。
当地警方一般会抽调10名当地警察贴身保护贾苏达本。
不过,安保工作中的一些细节经常令贾苏达本感到不快。
比如,保镖们配备有多辆警车,贾苏达本却只能坐公交出行。
此外,有些保镖还要求在贾苏达本家享受“座上宾”待遇。
此事在印度国内引发热议。
大多数印度媒体和网民对贾苏达本的遭遇表示同情。
《印度快报》评论称,“地位模糊令贾苏达本比以前过得更不快乐,她并不知道身边跟随的人是谁,来自哪个部门,是否值得信任,她一直处于一种莫名其妙地被保护状态”。
甚至有网民指责莫迪称,“一个连自己的女人都不敢正视,不能保护的人,怎么能相信他能治理好一个国家?”莫迪在出任总理后仍然维持隐婚状态,与夫人贾苏达本关系疏远。
第二节 人口的空间变化

3、政治、文化等因素
政策、社会变革、战争、宗教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案例2:美国的人口迁移
1、结合所学知识, 分析促使美国 成为一个移民 国家的主要因 素。 国土辽阔; 自然环境与资 源条件优越; 经济发达; 宗教等
2、归纳美国国内四次大规模人口迁移的主要 影响因素。 战争; 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经济发展); 农业危机和自然灾害;
新资源的开发和新工业区的建设;
环境条件。
3、分析美国太平洋沿岸、墨西哥湾沿岸 人口迁入的主要原因。
因有大量的新兴工业和新资源而成为“阳 光地带”,吸引了大批移民。
返回
图1.8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国际人口迁移
返回
图1.9 1949年以来我国国内人口迁移的主要流向
返回
大庆市位于松嫩平原中部,距哈尔滨159公 里。1960年以前是草原与沼泽。1959年9月 26日松基三井打出石油,正值建国十周年 大庆前夕,故定名大庆油田。总面积2.1万 平方公里,人口239万,其中城市面积5505 平方公里,人口103万。
吃:一天吃掉100 公斤大米,30只鸡、 60公斤土豆和许多 蔬菜!
第一章 人口的变化
第二节 人口的空间变化
一、人口的迁移
概述 人口迁移的概念
时间:通常为一年以上
人口迁移的要素
空间:变更居住地
跨越一定的行政区界线
1、国际人口迁移
图 (1)19世纪以前: 以集团性、大批量的
定居移民为主。
图 (2)二战后: 从发展中流向发达国家;定
返回
美国西部大开发
1787年,美国政府颁布了“西北准州地 区条例”,规定任何一个准州地区的居民人 数超过6000人时,就可以成立永久性的州政 府,并且与“原来各州在一切方面享有同等 地位”。这个条例从法律上保障了生命、人 身和财产的安全及宗教自由,大大鼓励了千 百万人向西部迁徙。同时政府也颁布了土地 政策,鼓励人们向西扩张,开始了历经一百 多年的“西进运动”。
世界上最大的家庭

这个“世界最大的家庭”位克塔旺村。巴克塔 旺村本来是由齐奥纳的父亲查纳创建的,而查纳本 人也曾娶过 20 名妻子。查纳于 1997 年去世后,身 为长子的齐奥纳就顺理成章地成为巴克塔旺村的 村长兼“家长”。
0c65f3e 世界之最 /
尽管如此,齐奥纳竟仍嫌目前的这个大家庭太 小,甚至打算带着一家人到美国去,并继续娶妻生 子。对于丈夫的这一惊人计划,齐奥纳的妻子们均 一致赞同。第一任妻子扎西安基表示:“我和其他 姐妹都为我们的丈夫感到自豪。我们将终身服侍 他,直到我们咽下最后一口气为止。”
齐奥纳的第一任妻子扎西安基已经 69 岁高 龄,二人在他 17 岁就已经结婚。而从那之后,齐 奥纳就不停地娶回更多妻子。齐奥纳曾在一年之内 娶了至少 10 名新妻!而他最年轻的 39 房妻子胡莎 格哈奇只有 30 岁———她在 2006 年嫁给齐奥纳, 并为齐奥纳生下一名 4 岁的儿子。
0c65f3e 世界之最 /
让人意外的是,齐奥纳的妻子之间并没有争风 吃醋的迹象,相反每个人都对他充满了爱意。
齐奥纳最大的儿子奴帕里阿纳已经 48 岁左 右,甚至比他最年轻的“小妈”胡莎格哈奇大了 18 岁。他说:“我的爸爸共有 39 名妻子。但我们
所有人都很快乐,并过着安全的生活。我的弟弟妹 妹人数多得数不过来——要计算清他们究竟有多 少人将是一项艰巨的任务。”胡莎格哈奇也称,整 个家庭相处得非常融洽,她说:“如果一个家庭系 统是建立相互真诚的基石上,每个家庭成员都彼此 尊敬相爱,那么这个家庭就一定会兴旺发达。”
齐奥纳全家181人住在一幢总共有100多个房 间、4 层高的楼房里。他自己睡在一张舒适的双人
印度的嫁妆及殉葬制度

印度的嫁妆及殉葬制度《法典》规定:“妇女幼时处在父亲的监护下,青春期处在丈夫的监护下,老年时处在儿子的保护下”,并强调“妇女绝不应任意行动”,印度的嫁妆及殉葬制度。
双方家长有意向性目标后,首先要由占星师算男女双方的生辰八字,看两人是否相克,能否恩爱、白头偕老。
如果两人八字相符,就开始谈嫁妆,然后定婚姻。
关于离婚,《摩奴法典》规定:“不妊之妻可在第八年休弃,只生女儿者可以在第十一年被代替。
”在《法典》中,抢夺婚是合法的。
印度的抢夺婚曾见于雅利安民族,根据《摩奴法典》,缔结婚约可有八种合法方式,其中一种为“罗刹式”即“杀伤其亲族,摧毁其房屋,将哭喊着的少女从其家强行抢走”,这其实就是后来的一种抢夺婚。
根据规定,只有“刹帝利”即种姓武士,才可以采用这种方式。
另一方式“阿修罗”指的就是买卖婚姻。
摩奴曾承认“吠舍”和“首陀罗”这两个较低的种姓实行买卖婚姻,但他本人是禁止的。
他说:“姑娘的父亲若有知识就不应该接受财物,即使很少;因贪而接受财礼的人就成为‘买奴隶的人’”但是,“仙人式“的结婚方式中,新郎为娶妻向新娘的父亲赠送一头或两头牛的做法却被摩奴及其他法经作者视为合法。
他们明确否认这是财礼,但其实这是买卖婚姻的残存方式。
印度的四种结婚方式为梵式、天神式、仙人式、生主式,都是神圣幸福的结婚方式,通过这四种结婚方式所生的儿子,在有关吠陀的知识上出类拔萃、长命百岁,而由买卖、自主结合、强行绑架和偷盗所结成的另外四中婚姻,则被指责,其生出的儿子,定是凶残的、虚伪的、仇视吠陀和圣法的。
姜沂林印度婚俗嫁妆制度双联姻童婚童婚是印度教长年沿袭的一项旧规

嫁 妆 嫁妆负担沉重,因 制 为嫁妆受尽婆家折 度 磨
在比哈尔邦首府巴 特那,中等以上阶 层家庭流行的嫁妆 包括电脑、手机、 家庭影院、数码相 机、数字电视机、 微波炉、珠宝首饰、 中型豪华轿车、市 内公寓套房、欧洲 蜜月旅游等
手 绘
印度社会一直 有“没有曼海蒂,婚 礼不算齐”的说法。 在婚礼前一天晚上, 新娘要由未来的婆 婆点下第一笔手绘 图案,并由资深手绘 师接着画下最精美 最复杂的图案,整个 过程至少需要七八 个小时。第二天,手 脚画满图案的新娘 将前往夫家开始全 新的生活。
除去“鼻饰”、“耳饰”之外, 已婚女子还须佩戴一种更新鲜的 小玩意儿——“脚铃”。
脚镯和脚铃也是印度女性钟爱的 饰物,现在主要在农村流行,都 市女性戴脚镯和脚铃的已不多了。 看来,珠光宝气、环佩丁当之下, 最终打扮了一群美丽的女奴隶
信奉印度教 的男人多穿 围裤,称为 “陀地” (这是一块 用来包裹身 体下部股、 腿,直至膝 盖的白色料 子)
从前印度妇女出嫁时,会用一 种天然植物颜料在手和脚上绘 制各种图案,据说上面画的都 是春宫图,就像中国古代妇女 婚前也要进行性教育一样,不 过印度妇女更先进一层,图随 时可以带在身上。后来逐渐发 展,手上的图案由春宫变成了 纯粹的吉祥,并且更强调了它 的审美价值。
2010年5月25 日,上海世 博孟加拉馆, 美丽的孟加 拉姑娘坐在 椅子上,给 游客绘制暂 时性纹身
莎 丽
印度妇女的服装一般是 由色调相称的紧身短上 衣和“莎丽”组成。 “莎丽”是用五、六米 长的布料、纱或丝绸包 头裹身或披肩而成印度 传统女装。莎丽里穿同 长的衬裙,多为白色。 现代妇女更喜欢穿旁遮 普式套装,由细长裤和 半长或长袍组成,并配 上2.5米长类似围巾的披 肩。
印度女人最喜欢穿 的服装就是纱丽, 在穿纱丽的时候, 首先要穿上紧身上 衣,将双肩和胸脯 紧紧包裹起来,而 小臂和腰部完全裸 露在外,下身要穿 短裤或衬裙,然后 将纱丽披在身上, 一直到脚踝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印度一宗派领袖娶39妻祖孙三代181人
印度米佐拉姆邦的农村住着一户堪称世界上最大的家庭,总共有181口人。
为这个大家庭做饭可不是件轻松的事,厨娘们一顿饭就要准备30只鸡、60公斤土豆、100公斤大米和许多蔬菜。
据英国《每日邮报》2月20日报道,印度米佐拉姆邦的农村住着一户堪称世界上最大的家庭,总共有181口人。
现年67岁的齐奥纳既是这个家庭的家长,又是当地一个宗教派别的领袖。
他共有39位妻子、94名儿女、14个儿媳妇和33个孙辈子女,所有人都生活在同一栋四层小楼里。
每天的家务劳动由齐奥纳的“大老婆”分派给其他女眷。
为这样一个大家庭做饭可不是件轻松的事,厨娘们一顿饭就要准备30只鸡、60公斤土豆、100公斤大米和许多蔬菜。
按照当地风俗,作为教派领袖的齐奥纳可以娶任意多个妻子。
在他最显赫的时候,他一年就娶了10位太太。
其中一位35岁的妻子说,她17岁时嫁给齐奥纳,她觉得老公是全村最帅的美男子。
另一位妻子说,全家人互敬互爱,非常和睦。
齐奥纳表示,能拥有这么大的家庭他感到十分幸运,今后他还有可能再结婚,说不定还会去国外娶老婆。
(来源:中国日报网张品秋编辑:婧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