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落结构和演替高二一轮复习笔记部分
2024_2025学年高二生物期末复习知识点总结第2章群落及其演替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

第1节群落的结构群落:指在相同时间聚集在确定地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
一、群落的物种组成;是区分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也是确定群落性质最重要的因素。
(1)物种丰富度:一个群落中的物种数目,称为物种丰富度。
(2)优势种:对群落结构和群落环境的形成有明显限制作用的物种。
地位:在群落中占据优势,确定群落内部的环境条件,影响其他种群的生存和生长。
名师指导:群落中的物种组成不是固定不变的。
随着时间和环境的变更,原来不占优势的物种可能慢慢变得有优势;原来占优势的物种也可能慢慢失去优势,甚至从群落中消逝。
二、种间关系原始合作: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时,双方都受益,但分开后,各自也能独立生活。
如海葵与借居蟹(互惠)互利共生:两种生物长期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存,彼此有利。
如根瘤菌与豆科植物;地衣中的真菌与藻类寄生:一种生物从另一种生物(宿主)的体液组织或已消化的物质中获得养分并通常对宿主产生危害的现象。
如马蛔虫和马;噬菌体与细菌;菟丝子与大豆。
种间竞争:两种或更多种生物共同利用同样的有限资源和空间而产生的相互排斥现象。
草原上的牛和羊;农田里农作物与杂草。
捕食: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的现象。
如羊吃草,狼吃羊。
互利共生数量上呈现“同生共死”的同步性变更;种间竞争数量上呈现“誓不两立”的同步性变更;捕食数量上呈现“先增加者先削减,后增加者后削减”的不同步性变更。
三、群落的空间结构: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
1.垂直结构:在垂直方向上,大多数群落都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
(1)群落分层的缘由:植物的分层主要与光照强度有关。
在陆生群落中,确定植物地上分层的环境因素还有温度等条件,确定植物地下分层的环境因素则是水分、无机盐等。
动物的分层主要与食物、栖息场所等有关。
(2)群落分层的意义:提高群落利用阳光等环境资源的实力;植物分层为动物供应了多种多样的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
2.水平结构:由于地形的变更、土壤湿度和盐碱度的差异、光照强度的不同、生物自身生长特点的不同,以及人与动物的影响等因素,不同地段往往分布着不同的种群,同一地段上种群密度也有差别,常呈镶嵌分布。
一轮基础精讲-29讲-群落的结构和演替

教学过程一、复习预习思维激活1在沙虎鲨家族,兄弟姐妹间的斗争极其血腥和残忍。
最为年长的沙虎鲨会“消灭”一些弟弟妹妹,以确保获得更理想的生存机会。
沙虎鲨兄弟姐妹间是竞争关系吗?为什么?二、知识讲解种内斗争与竞争的区别种内斗争与竞争都属于生存斗争,如苗与苗之间是种内斗争,苗与草之间则为竞争。
考点/易错点2 群落的结构及演替1.群落的空间结构类型(1)垂直结构植物群落的垂直结构表现了群落垂直方向上的分层性。
植物的分层现象主要与光照强度有关,群落中的光照强度总是随高度的下降而逐渐减弱(如下图所示)。
群落中植物的垂直结构又为动物创造了多种多样的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因此,动物也有类似的分层现三、例题精析【例题1】【题干】下图中的①~④为四组生物的种间关系图(纵轴为个体数,横轴为时间)。
A是地衣中的藻类和真菌;B是大、小两种草履虫;C是兔与狐;D是细菌和噬菌体的种间关系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判断四组生物关系对应曲线: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D.________。
(2)造成②现象是由于________。
(3)④与②相比,结果不同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四种种间关系中b死亡,对a有利的是________。
(5)若C组的狐死亡,则兔的发展趋势是________。
【答案】(1)③②①④(2)竞争结果使一种生物因缺乏食物、空间等而死亡(3)寄生关系不像②竞争那样,不可能使宿主全部死亡(4)②④(5)先增多后减少,最后趋于稳定【解析】(1)地衣中藻类和真菌属于互利共生关系,两者互助互利,数量曲线波动近似平行,对应曲线应为③。
大、小两种草履虫是两个不同的物种,属于种间竞争关系,混养在一起后,小草履虫繁殖速率超过大草履虫,具有明显优势,最终大草履虫在竞争中消亡,对应曲线为②。
狐与兔属于捕食关系,其数量变化曲线的特点是捕食者数量受被捕食者限制,即兔波动变化在前(b),狐波动变化在后(a),表现出互为消长关系,对应曲线为①。
高二生物群落知识点

高二生物群落知识点群落是生态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它指的是由多种生物种群组成的一个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生物社会单位。
群落是生态系统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它包含了各个生物种群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下面将介绍一些高二生物学中常见的群落知识点。
1. 群落的结构群落的结构是指群落中各种生物种群之间的数量和分布关系。
群落中的生物种群可以分为主要种群和次要种群。
主要种群是指在群落中数量较多的种群,对群落的结构和生态功能有重要影响;次要种群则数量较少,对群落的结构和生态功能影响较小。
群落的结构还包括物种多样性,即群落中物种的种类和数量。
2. 群落的演替群落的演替是指群落经历一系列连续的变化和发展过程。
群落的演替可以分为原生演替和次生演替两种类型。
原生演替是指从无机物(如裸岩)建立起来的群落,而次生演替是指在原有群落基础上重新建立的群落。
群落的演替过程中,物种的组成和数量发生变化,最终会趋向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这个状态被称为群落的顶极群落。
3. 群落的相互作用群落中的生物种群之间存在着多种相互作用,包括竞争、共生、捕食和寄生等。
竞争是指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不同种群之间争夺资源的现象。
共生是指两个或多个物种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利益关系的现象。
捕食是指食物链中的捕食者与被捕食者之间的相互作用。
寄生是指寄生虫或寄生植物对宿主的危害或依赖的现象。
这些相互作用对群落的结构和功能都有重要影响。
4. 群落的生态位生态位是指一个物种在群落中的角色和功能。
每个物种都占据着不同的生态位,起着不同的作用。
生态位可以细分为基础生态位和实际生态位。
基础生态位是指物种在无竞争的情况下所能占据的生态位,而实际生态位则受到竞争等因素的影响。
生态位的差异是群落中物种共存和物种竞争的基础。
5. 群落的稳定性群落的稳定性指的是群落在外界环境变化下保持相对稳定的能力。
群落的稳定性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物种多样性、物种丰富度、物种相对稳定性以及环境稳定性等。
高二生物群落及其演替知识点

高二生物群落及其演替知识点生物群落是由生物体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组成的,它们之间相互依存、相互作用。
群落中的生物体可以是同种的,也可以是不同种的。
生物群落的组成和结构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例如气候、土壤、水源等。
群落随着时间推移也会发生变化,这就是演替。
一、群落的组成和结构生物群落由许多不同种类的生物体组成,包括植物、动物和微生物。
这些生物体之间相互依存,形成了复杂的食物链和食物网。
群落中的物种数量和种类的多样性对于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持续发展非常重要。
群落的结构可分为横向和纵向两个方面。
横向结构指群落中物种的丰富度和物种间的相对丰度。
物种的丰富度越高,群落越复杂。
纵向结构指不同物种之间的相对位置和层次关系。
群落中的植物可以分为不同的生境类型,例如森林的上层、中层和下层。
动物也存在竞争和捕食关系,形成不同的层次和种类。
二、群落的演替过程群落的演替是指群落随着时间推移发生的变化。
它可以分为初级演替和次生演替。
初级演替发生在没有生物存在的地方,例如火山爆发后的岩浆表面。
这时,最先出现的植物是一些耐寒和耐旱的物种,例如青苔和地衣。
它们通过生物风化和土壤形成过程逐渐改善环境条件,为其他植物的生长提供了土壤基础。
次生演替发生在原有群落的基础上,当原有群落遭受自然灾害或人为干扰时。
次生演替的速度比初级演替快,因为有一定的生物基础存在。
原有植被的死亡和土壤中的种子会在环境适宜的条件下再次发芽和生长。
然而,次生演替的群落结构和物种组成可能与原有群落有所不同。
三、演替的影响演替对生物群落和生态系统的发展和演化起着重要作用。
首先,演替可以促进物种多样性的增加。
随着时间的推移,物种的多样性在群落中逐渐增加。
初期物种往往是对极端环境条件适应的物种,而后期物种则具有更广泛的生态适应性。
其次,演替可以改善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随着群落发展,相互依存和相互作用的生物体数量和种类增加,群落的稳定性也相应提高。
这对于维持生态平衡和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非常重要。
【备考2024】高考生物一轮专题知识梳理:第28讲 群落及其演替

高考生物一轮专题知识梳理第28讲群落及其演替考点一群落的结构1.图解群落的概念及特征。
2.群落中生物的种间关系。
提醒①种内关系包括种内竞争和种内互助;种间关系包括原始合作、捕食、种间竞争、寄生和互利共生等。
②种内竞争与种间竞争。
同种生物以同种的幼体为食,或同种生物之间对资源和空间的争夺都为种内竞争,不同种生物之间对资源和空间的争夺就是种间竞争。
3.群落的空间结构。
提醒①“竹林中的竹子高低错落有致”不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竹林中的竹子是一个种群,不具有群落的空间结构。
②高山上植物的分布取决于温度,从山顶到山脚下,分布着不同的植物类群,属于植被的垂直地带性分布,不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
③不同潮间带,其所处区域的条件(如光照、海水浸入程度、植物或动物分布等)差异较大,不同地段分布的物种类型不同,这应属于群落的水平结构而不属于垂直结构。
④其他群落也像森林群落一样具有垂直结构。
⑤植物地上、地下部分均有分层现象,决定因素不同。
4.群落的季节性和生态位。
(1)群落的季节性。
①影响因素:阳光、温度和水分等随季节而变化。
②规律变化:群落的外貌和结构也会随之发生有规律的变化。
(2)生态位。
①概念、内容、形成与意义。
②动、植物生态位研究内容的不同。
正误判断(1)同一物种之间的大鱼吃小鱼不叫捕食,而是种内竞争,捕食是不同物种之间的关系。
(√)(2)谚语“苗多欺草,草多欺苗”反映的种间关系是互利共生。
(×)(3)森林群落中植物和动物均具有垂直分层现象,以提高光的利用率。
(×) (4)某岛屿上植被茂盛,风景优美,该岛屿不同地段物种组成上的差异是群落水平结构的体现。
(√) (5)洪泽湖近岸区和湖心区不完全相同的生物分布,构成群落的水平结构。
(√)(6)玉米田中玉米高低错落有致,其在垂直结构上有分层现象。
(×)(7)如果两种鸟的觅食生境一样,则这两种鸟的生态位完全一样。
(×)教材微点1.(选择性必修2 P28“与社会的联系”)四大家鱼的混养就是利用了它们在池塘中占据着不同的生态位。
第二章群落及其演替群落知识点高二上学期生物人教版必修1

群落及其演替一.群落的结构1.生物群落: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种群的集合。
①种群与群落的关系:种群与群落都是强调一定自然区域中的生物成分,一定区域内同种生物之和=种群,一定区域内各种生物种群之和=群落。
②群落并非是各种生物的简单集合,而是通过相互之间的各种联系建立起来的有机整体。
③特征:包括物种组成、种间关系、空间结构、季节性、生态位、群落演替等。
2.群落的物种组成①作用: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也是决定群落性质最重要的因素。
②衡量指标:一个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即物种丰富度。
(1)物种丰富度与物种的种类数目有关,与生物个体数量无关。
(2)越靠近热带地区,单位面积内的物种越丰富。
(3)一般来说,环境条件愈优越,群落发育的时间越长,生物种类的数目就越多,群落的结构也就越复杂。
③优势种和常见种优势种:在群落中,有些物种不仅数量很多,它们对群落中其他物种的影响也很大,往往占据优势。
常见种:一些物种虽然在群落中比较常见,但对其他物种不占优势,它们就影响不大。
群落中的物种组成不是固定不变的。
3.生物间的关系3.生物间的关系——种间关系 种间 关系 概念实例 数量坐标图特点营养关系图捕食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作为食物羊与草、狼与兔、翠鸟和鱼等①生物数量多的一般为被捕食者;②先增加先减少者为 被捕食者;后增加后减少者为捕食者。
种间 竞争两种或更多种生物共同利用同样的有限资源和空间而产生的相互排斥现象。
大草履虫和双小核草履虫,水稻和稗草,非洲狮和斑鬣狗,牛和羊等①一方占优势,另一方处于劣势至灭亡; ②相互抑制。
竞争激烈程度取决于资源、空间的重叠范围寄生一种生物从另一种生物(宿主)的体液、 组织或已消化的物质中获取营养并通常对宿主产生危害的现象。
结核分枝杆菌、麻风分枝杆菌与人,噬菌体与细菌,蛔虫与人,猪与绦虫,菟丝子与豆科植物等。
对寄生者有利;对寄主有害。
互利 共生两种生物长期生活在一起,相互依存,彼此有利。
高中生物高考一轮总复习讲义 必修3 4.3、4 群落的结构和演替

各种生物种群
群落的演替 (2)物种数目 目测估计
2.(1)物种组成
二、1.另一种生物 3.寄主的养分
2.两种或两种以上
4.有利
三、1.垂直结构 2.阳光 光照强度 四、1.另一个群落 3.地衣 苔藓
水平结构 土壤湿度 盐碱度
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
2.初生演替
次生演替
灌木
4.(1)退耕还林、还草、还湖 (2)砍伐森林、填湖造地、捕杀动物
三、群落的空间结构
1.写出图中群落空间结构的类型: A图:________。B图:________。
2.根据上图分析决定群落空间结构的主要因素: A图:(1)植物分层:________。 (2)动物分层:________。 B图:地形的变化、________、________的差异、 ________的不同、生物自身生长特点的不同以及人与动物 的影响等。
疑难突破 群落中生物种间关系分析
误区剖析 几种难辨别的种间关系 (1)要正确区别竞争和捕食的关系: ①竞争是不同种生物为了争夺资源、空间等生活条件 而发生斗争,并不以直接获得食物为目的。
②捕食则是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目的是获得 食物与能量,用以维持自身的生存,以下情况不属于捕 食:a.一种生物以非生物为食,如牛饮水;b.一种生物以同 种的幼体为食,如鲈鱼以本种的幼鱼为食,这属于种内斗 争。
在高山植物群落中,不同海拔地带的植物呈垂 直分布主要是受温度的制约。
四、群落的演替 1.概念: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________代替 的过程。 2.类型:________、________。 3.写出群落演替的一般过程 裸岩阶段→________阶段→________阶段→草本植物 阶段→________阶段→森林阶段。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第二讲群落的结构和演替

第二讲群落的结构和演替考点一群落的结构1.群落的概念与特征(1)概念: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
【“集合”不是简单机械聚集,而是通过生物之间相互影响,互相制约而形成的有机整体。
在长期自然选择与进化中形成稳定的,彼此相适应的有机体】种群是群落的基本单位,研究种群是研究群落的基础。
(2)特征:物种组成、丰富度、种间关系、空间结构、群落的演替、优势种、群落的范围和边界等。
2.群落的物种组成(1)意义: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
不同的群落物种的组成不同(2)指标:丰富度,即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
【一般来说,环境条件越优越,群落发育的时间越长,物种的数目越多,群落的结构也越复杂】(3)丰富度变化情况:从赤道到两极丰富度下降、随海拔高度的增加丰富度减少、随水深度的增加丰富度减少(4)丰富度大小比较:平原<山地草地<林地远离大陆的岛屿<大陆附近的岛屿群落间的过渡地带>非过渡地带拓展:两个或多个群落间过渡地带,即群落交错区,如海陆交界的潮间带、河口湾,森林与草地或农田交界的地带,生物的种类和数量常常比相邻群落中多,这种现象称为边缘效应(5)影响群落物种丰富度的生态因素有多种,如光、温度、水、无机盐等,在某些条件下通常有一种因素起主导作用(6)组成不同群落的优势种不同。
优势种:指对群落影响最大的种群3.群落的种间关系(1)捕食: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的身体或器官)为食的现象。
注意:同种生物的成体以幼体为食,不是捕食关系,而是种内斗争。
捕食不只是动物之间,动物以草为食,亦是捕食关系。
特点:被捕食者与捕食者之间不同步变化“此消彼长”,相互制约双方的数量,被捕食者不会被(捕食者)淘汰,即不会导致某种生物灭绝。
捕食关系曲线:数量上呈现“先增加者先减少【被捕食者】,后增加者后减少【捕食者】”的不同步性变化(不会导致某种生物灭绝,如图①)。
坐标曲线中捕食者与被捕食者的判定:①从最高点判断,捕食者数量少,被捕食者数量多;②从变化趋势看,先达到波峰的为被捕食者,后达到波峰的为捕食者,即被捕食者变化在先,捕食者变化在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二一轮复习学案7号:群落的结构和演替
【考纲要求】1.群落的结构特征(Ⅰ) 2.群落的演替(Ⅰ) 3.土壤中的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 知识梳理区 (一)群落的结构
1.群落的概念
(1)群落: 内聚集在 中各种 的集合体。
2.群落的物种组成
(1)群落的物种组成是区别 的重要特征。
(2)物种丰富度:群落中 的多少称之为丰富度。
(3)规律:不同群落丰富度不同,越靠近 ,单位面积内的物种越丰富。
3.种间关系 (1) :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作为食物。
(2)竞争 ①概念:两种或两种以上生物相互 和 等。
②结果:相互抑制或一方占优势,另一方处劣势甚至灭亡。
(3) :一种生物(寄生者)寄居于另一种生物(寄主)的体内或体表,摄取寄主的养分以维持生活。
(4) :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存,彼此有利。
4.空间结构
(1) 结构:在垂直方向上,大多数群落具有明显的 现象。
(2) 结构:受各种因素的影响,不同地段分布着不同的种群,同一地段上种群密度也有差别,常呈_____ 分布。
(二)群落的演替
1.概念: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 的过程。
2.类型
(1) 演替;在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过程:裸岩阶段 →地衣阶段→ →草本植物阶段→灌木阶段
→
(2) 演替: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3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 进行。
考点一:群落及其种间关系辨析 1.
2.
1.(1)两种生物之间可能有多种种间关系。
(2)上述种间关系都有利于种群的进化。
(3)关于捕食坐标曲线中捕食者与被捕食者的判定:a.从最高点判断,捕食者数量少,被捕食者数量多;b.从变化趋势看,先到波峰的为被捕食者,后达到波峰的为捕食者,即被捕食者变化在先,捕食者变化在后。
2.方法技巧 对种间关系的相关曲线确定 (1)互利共生曲线——同步变化(同生共死)。
(2)捕食曲线——不同步变化的此消彼长(不会导致某种生物灭绝)。
(3)竞争曲线——看最终结果,一种数量增加,另一种数量下降甚至降为0;只要曲线中提示两种生物有共同的空间或食物,则必为竞争,竞争激烈程度取决于空间、食物的重叠范围。
(4)两种生物甲和乙以同一植物为食,但取食的部位不同并不构成...竞争关系——如09全国理综:以叶为食的菜粉蝶幼虫与蜜蜂在同一株油菜上采食;例09年江苏卷中人吃玉米籽粒,而牛吃秸秆。
考点二:群落的结构及演替 1.群落的结构 (1)垂直结构
植物群落的垂直结构表现了群落垂直方向上的分层性。
植物的分层现象与 有关,群落中的光照强度总是随高度的下降而逐渐减弱。
群落中植物的垂直结构又为动物创造
了
,因此,动物 现象 (2)水平结构
在水平方向上由于光照强度、地形、明暗和湿度等因素的影响,不同地段上分布着不同生物种群。
2.群落的演替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