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玮摄影笔记

合集下载

摄影展览日记

摄影展览日记

摄影展览日记今天我来到了一场令人期待已久的摄影展览。

这个展览以“视觉之美,人文情怀”为主题,吸引了许多摄影爱好者和艺术爱好者前来观展。

走进展览馆,我被眼前的景象所震撼。

第一幅作品是一幅黑白摄影作品,展示了一个老人坐在公园长椅上的画面。

照片中,老人脸上透露出岁月的痕迹,手里拿着一本书,似乎陶醉其中。

这张照片让人感受到了岁月的流转和人生的深沉。

接下来我看到了一幅城市风光的作品。

摄影师捕捉到了城市霓虹灯闪烁的瞬间,形成了一道道美丽的曲线。

这些绚丽的色彩给我带来了一种现代城市的活力与美感。

在展览的另一侧,有几张关于自然景观的摄影作品。

其中一张是一座雄伟的山峦,它仿佛在云海中若隐若现。

这幅作品给人一种宏大与壮丽之感,让我想起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展览的一角摆放着一些纪实摄影作品。

其中有一张照片引起了我的兴趣。

照片上是一个微笑着的孩子,他的眼神里透露着纯真与善良。

这张照片让我感受到了孩童的天真与快乐,也让我反思大人世界的复杂与无奈。

在展览馆的尽头,有一幅肖像摄影作品吸引了我的目光。

照片中的女性面容端庄而美丽,眼神中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忧伤。

这幅作品给人一种内心世界的感悟,让我沉思起来。

整个展览馆的色彩搭配与灯光设置也充分展现出了摄影作品的艺术感。

每一幅作品都经过精心的布置和排列,使得整个展览呈现出一种流畅的观展体验。

通过这次摄影展览,我不仅欣赏到了各种不同类型的摄影作品,还对摄影的力量有了深刻的认识。

摄影作为一种艺术表达的形式,不仅仅是记录与展示,还能唤起观者的情感共鸣,让人思考与感悟。

摄影师们通过自己的镜头,捕捉到了世界的美与真实,通过作品与观者进行沟通与交流。

他们传递给我们的不仅是他们眼中的世界,更是他们对生活的热爱与感悟。

这次摄影展览让我对摄影有了更深的认识,也让我对美的定义有了新的思考。

摄影作品中的每一个细节都经过精心的构思与把握,每一张照片都诉说着一个独特的故事。

离开展览馆的时候,我心里充满了对摄影艺术的敬意和对世界的好奇。

我的第一次高山天文拍摄

我的第一次高山天文拍摄

我的第一次高山天文拍摄
徐卫斌
【期刊名称】《天文爱好者》
【年(卷),期】2012(000)011
【摘要】从我第一次把照相机接上望远镜对准星空拍摄,时间已经过去了六七年。

为了拍出好的深空作品,我做了很多努力:望远镜从普通折射换成了无色差的叩折射镜;赤道仪由手动导星到实现了电脑控制的自动导星;相机也改装成了拍摄天文的专用滤镜;为了对抗上海郊区的光污染,还用上了进口的深度光害滤镜。

可最终的结果还是不尽如人意。

每每看到星空照上总也擦不净、抹不完的光害噪点,心中不由得感慨:环境啊环境,只有好的环境才是决定作品效果的终极因素。

【总页数】3页(P74-76)
【作者】徐卫斌
【作者单位】不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111.22
【相关文献】
1.科学家用腊希拉天文望远镜拍摄下“千红宝石星系”图像
2.高山植物的美和灿烂一个植物学者的野外拍摄手记
3.摘星奇缘——数码相机天文拍摄浅谈
4.《高山下
的花环》拍摄见闻5.行走时歌如潮水《我思故我行——于云天高山峡谷拍摄记》编后感言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丝路遗珍——文物摄影作品选登

丝路遗珍——文物摄影作品选登

【文物博论】 A Theory of Cultural Relics
026Vol.203
丝路遗珍

文物摄影作品选登
张掖钟鼓楼(明代) 摄影:吴玮
独孤信多面体煤精组印(西魏、陕西历史博物馆藏) 摄影:吴玮
金塔寺石窟雕塑(北凉) 摄影:吴玮吴玮(张掖市甘州区博物馆,甘肃…张掖…734000)
【作者简介】吴玮,男,甘肃张掖人,文博馆员,甘州区博物馆副馆长,研究方向:文物摄影及数字化保护。

IDENTIFICATION AND APPRECIATION
TO CULTURAL RELICS 027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1.4(下)贴金彩绘武官俑(唐代、大明宫国家遗址
公园藏) 摄影:吴玮张掖大佛寺壁画菩萨像(明代) 摄影:吴玮甘谷大像山悬崖大佛(北魏) 
摄影:吴玮
嘉峪关(明代) 摄影:吴玮红沟长城烽燧(明代) 摄影:吴玮
黑水国遗址(汉代至明) 摄影:吴玮
北凉故都骆驼城(北凉) 
摄影:吴玮河西走廊临泽平川墩烽燧(明代)摄影:吴玮马蹄寺石窟(北凉) 
摄影:吴玮
赤金走龙(唐代、陕西历史博物馆藏)摄影:吴玮张掖大佛寺卧佛(西夏至明清) 
摄影:吴玮金塔寺石窟飞天(北凉) 
摄影:吴玮
【文物博论】 A Theory of Cultural Relics
028
Vol.203张掖大佛寺(西夏至明清) 摄影:吴玮
峡口古城(明代) 摄影:吴玮张掖万寿寺木塔(北周) 摄影:吴玮张掖土塔(明代) 摄影:吴玮
永泰古城(明代) 摄影:吴玮。

一组九十年代老照片,其“开放”程度超乎你的想象!!

一组九十年代老照片,其“开放”程度超乎你的想象!!
一组九十年代老照片其开放程度超乎你的想象
一组九十年代老照片 ,其 “开放 ”程度超乎你的想象 !!
邓邓杉讲历史 02-16
点击加载图片 第一次去摄影展,是看到了什么,这么吃惊?
点击加载图片 街上的缝补小摊,正在为人补裙子。
点击加载图片
小餐饮生意不好,老板把菜谱挂在身上揽生意。
点击加载图片 正在烤红薯的小孩们。
点击加载图片 一家人,母亲与她的一群孩子们。
点击加载图片 大街上表演才艺,拉二胡。

这里是上海,现在应该没有了吧? 点击展开全文

摄影日记:用镜头记录生活中的点滴美好

摄影日记:用镜头记录生活中的点滴美好

生活如同一本精彩的画册,每一天都有独特的色彩和故事。

而摄影,就是将这些美好的瞬间定格在镜头里,留存在我们的记忆中。

我爱摄影,更爱用镜头记录生活中的点滴美好。

每一次举起相机,我就像一个捕捉光影的猎人,寻找着最美丽的瞬间。

有时候,是一颗初绽的花苞;有时候,是一朵娇羞的花朵;有时候,是一片披着晨雾的树叶。

这些微小的细节构成了生活的缤纷图景,我用镜头记录它们,在相本中画出生活的华章。

摄影日记是我整理生活的一种方式,也是对生活的感恩和回馈。

当我在街头巷尾寻找着美好时,我会发现原来生活中到处都是绝美的瞬间。

一个微笑的陌生人、一对携手的夫妻、一只自由飞翔的鸟儿……这些瞬间如同琐碎的碎片,组成了一幅幅鲜活的画面。

而它们被捕捉在镜头里,成为了我心灵中的记忆。

摄影日记带给我无限的惊喜和乐趣。

每一次整理相册,都像是一次重回过去的旅行。

不经意间,我又走进了那个阳光明媚的早晨,感受到了那微风拂面的温暖。

再看看照片中的自己,嘴角微微上扬,那是因为我的心情正如照片中的美丽一样灿烂。

无论是悲伤还是快乐,摄影日记都是被我用镜头怀抱过的感动。

摄影日记,也是将自己的内心情感诉说出来的一种方式。

有时候,我选择拍摄那些平凡而细腻的事物,如一杯香浓的咖啡、一本破旧的书籍、一杯温暖的茶水……这些并不是世界的壮阔景色,却是我心中的安静港湾。

也许在别人眼里它们只是普通之物,唯独在我手中,它们成了经历了岁月考验的记忆。

摄影日记让我更加细心而敏感。

开始的时候,我只是用手机或相机随手拍摄,慢慢地,我开始关注光线、构图和角度等等,试图用镜头捕捉到更好的瞬间。

我开始留意生活中的细节,洞察力得到了提高。

一个不经意的眼神,一丝微笑的弧度,都是我需要用心去发现的美好。

用镜头记录生活中的点滴美好,让我的生活更加精彩。

摄影日记带给我静谧与喜悦,也带给我对生活的热爱和感激之情。

通过捕捉和记录,我才能更好地发现生活的美好,并且不断培养自己的感知力和审美能力。

这是一条通向内心和自我发现的道路。

国庆节日记国庆主题摄影展展示祖国的美丽

国庆节日记国庆主题摄影展展示祖国的美丽

国庆节日记国庆主题摄影展展示祖国的美丽国庆节日记—国庆主题摄影展展示祖国的美丽今天是国庆节,作为一名摄影爱好者,我参观了一场国庆主题的摄影展。

这场展览展示了我国的各个地方的美景和人文风情,令我瞬间被震撼。

在这里,我将为大家详细描述这次摄影展的精彩之处。

首先,展览分为几个主题区域,每个区域以不同的主题进行划分。

第一个区域是"沧海桑田",展示了我国海岛的美景。

这里的照片将我们带入了一个别样的世界,蔚蓝的大海和细白的沙滩让人仿佛身临其境。

从葱郁的森林到奇特的岛屿,一幅幅作品展示了海岛上的现代化与传统文化的融合。

观展的人们纷纷驻足,沉浸在这美丽的画面中。

第二个区域是"山水印记",展示了我国山水之美。

在这里,大自然的陶醉令人仿佛身临其境。

照片中的山峦相连,水波粼粼,景色如画。

有的照片展示了雄伟的大山,有的展示了美丽的湖光山色。

每一幅作品都将我们带入了一个仙境般的世界,让我们深深地感受到了祖国大好河山的壮丽和美丽。

第三个区域是"人文风情",展示了我国各地的各具特色的人文场景。

这里的照片展示了各个地方的传统节日、手工艺品、当地特色小吃等。

通过这些照片,我们可以感受到我国各地的多样性和丰富的文化底蕴。

无论是苗族的芦笙舞蹈,还是藏族的藏传佛教建筑,每一个作品都能带给观众独特的视觉享受。

此外,展览还设置了一个互动区,观众可以在这里与摄影师互动,了解照片背后的故事。

摄影师们在现场与观众分享了他们拍摄这些作品的经历和心得,让观众更加深入地了解了这些作品的背后故事和意义。

这样的设置能够让观众更亲近作品,并从摄影师的角度去感受摄影的魅力。

整个展览不仅仅是一次视觉盛宴,更是一次文化的传递和交流。

通过这些优秀的摄影作品,我们可以更好地展示祖国的美丽,同时也能够了解到我国不同地方的风土人情。

这样的展览活动对于提升国民的艺术修养以及增强民族文化的传承都具有积极意义。

回顾这次国庆主题摄影展,我深深感受到了祖国的魅力与美丽。

透过镜头看世界——HP联手国家地理频道举办摄影展

透过镜头看世界——HP联手国家地理频道举办摄影展

透过镜头看世界——HP联手国家地理频道举办摄影展
佚名
【期刊名称】《华夏人文地理》
【年(卷),期】2005()2
【摘要】2005年1月21日,北京东方新天地内一派老挝风情,美国《国家地理》杂志签约摄影师麦可·山下先生的亚太巡展吸引着无数过客。

一张张精彩绝伦的摄
影作品.除了来自摄影师精湛的艺术功底,更全部由世界顶级八色墨照片打印机——HP Photosmart8450数码输出.其中部分作品由智能化的HP Photosmart R707拍摄所得!
【总页数】1页(P144-144)
【关键词】北京;世界;签约;中部;先生;亚太;《国家地理》杂志;摄影师;摄影展;摄影
作品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K928.7;J403
【相关文献】
1.委员镜头中的世界——天津市政协委员活动日举办摄影展 [J], 田新
2.透过镜头与世界同步!透过镜头——美国国家地理最伟大摄影作品集 [J],
3.透过镜头--美国《国家地理》最伟大摄影作品集基因组:人种自传23章 [J],
4.透过镜头——美国《国家地理》最伟大摄影作品集 [J],
5.《透过镜头——美国国家地理最伟大摄影作品集》热卖中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方寸之间 变化万千

方寸之间 变化万千
9 囵 一
_ £
, .
·
.氧。I;



~ ·

- )


1 。 ’ £、
《l墨冬 墨 矗 娃
疆 出h 、一、 鼍 嗣Pr广_I
对 于 冰 花 摄 影 画面 的追 求不 再 是 停 留在 具 体 的 客
观 记 录 ,而 是 开 始 对 冰 花 主 观 抽 象 的 探 索 以 及 在摄 影 上 拓展 更 多 的 可 能性 。
在 白天 拍 摄 时 标 准 的 F8曝 光 ,犹 如 时 间切 片 一 样 的 记 录 着 每 一 次 变 幻 形 态 ,
20f8 72/影友 漫谈
方 寸 之 间 变 化 万 千
图文 I于 威
这 组冰 花 作 品 是 从 多 年 前 的 冬 日开 始 拍 摄 的 ,把 这 种 常 见 的物 理 现 象—— 空 气 中 水汽 遇 冷 凝 结 成 的 冰 晶 ,
再 到
遇 热 融 化 成 水 滴 的循 环 , 呈现 于 我 的 窗 前 。其 问仔 细 观 察 所 带来 的 非 比寻 常 的感 受是 那 么地 令 我 陶 醉 ,

在 长 时 间曝 光 照 片 里 都 是 异 彩 纷 呈 的 。每 一 张 照
片 都 是 独 立 的 ,每 一 张 照 片 又是 那 么 的丰 富和 惊 喜 。
在 画 面 的选 择 上 开 始追 求抽 象 的超 脱 于 现 实 的虚 拟 空 间 ,通 过 摄 影构 图的 选取 ,
带 来 视 觉上 的全 新体 验 与 想 象 。
在 不 断 的 探 索 尝试 和 变 幻 中 ,尽
可 能 的 人 力 干 预 冰 花 的 形 成 体 态 ,力 求 创 造 更 多 的 画 面 变化 。夜 晚 拍 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刚入手的,先跟我一起闹明白测光长期以来,我对摄友问到的,“我刚刚开始学摄影,我该使用什么曝光档以及我高使用什么测光模式”;“手动曝光感觉太慢了,还是优先利索”。

我的回答是千篇一律——“只用手动M,测光只选点测”即使在“我去扫街,要求迅速抓拍”我也扔坚持我的理论。

那么从我的角度来说,我并不觉得能在迅速的提起机器就摁快门,并且还能最大程度上保证曝光的准确有多神秘,关键在于对摄影历史的了解(可能你觉得这话很疯)以及对测光原理的深刻认识。

这里,我就跟大家一起分享下我对手动曝光的一些观点。

希望能通过本帖子,能让你跟我一样狂热并偏执的只使用手动及点测。

言归正传,我们开始第一步,我们需要去弄清楚“曝光”二字的概念(纠正一下,念puguang而非baoguang)从百科里的解释为:让光线通过镜头形成结像光进入暗箱到达感光胶片上,使感光乳化剂在光化作用中产生潜影。

有时候感光胶片不恰当的暴露于光线中而失效也叫做曝光。

那么曝光准确的概念则是:一张照片如果影调丰富、层次分明、质感较强、清晰度高,景物中较亮和较暗部分的影纹也能分辨,这就是曝光正确的照片。

你会觉得不甚拗口难记,而且纵然背出来也没有太多的实际意义,当然从我的职业角度来说,我必须要经常背这样的恶心人的不是人话的东西来吓唬人。

从直白的语言上来说,我们每拍一张照片,每摁一次快门,就是在完成一次曝光,那么我们拍出来的照片就存在着曝光准确与否的标准。

这里就是问题的关键所在:曝光不足、曝光过度和曝光正常以图为证:那么我们仅仅从视觉上去分析上面一组照片。

曝光不足:我们会觉得画面很黑,很暗曝光过度:我们觉得画面很亮,很白曝光准确:我们觉得亮度合适,起码看着舒服那么这里我们发散到非看照片,而是我们仅仅用眼睛去看世界,很黑很暗这是我们处在光线很弱的环境下的视觉反映,就如白天我们在室内,仍然开着很强的灯,突然停电,这时候我们觉得世界一下变黑了,我们分辨不出我们周围的一些东西或者说我们看不到这些物体的细节,那么原因在哪:因为之前在强光环境下,我们的瞳孔处于开的很小的状态,突然光线减少,我们的瞳孔来不及反应,仍然以原来的纳入光量来纳入光线,这就带来了传达给视觉神经的光线刺激过少而导致我们觉得很黑。

不妨稍微等一会,慢慢的你就会发现不暗了,不黑了,周围的物象都那么清晰可见了,原因还是瞳孔在大脑支配下做出调整放大,加大光线的纳入量,使视神经收到合适的刺激以让我们对周围物体可见,如果这时候突然来电了呢,那你肯定感到一阵眩光,感到刺眼,因为瞳孔还是开的很大没来得及收缩,视神经收到的刺激太强,所以我们觉得很白很亮,随着时间的推移,瞳孔又恢复到小的状态,保证合适光线量的纳入,以让我们看东西觉得舒坦不黑也不白。

这不就是曝光准确、曝光不足和曝光过度吗!?希望你能理解我的语言。

感觉到合适舒坦那是曝光准确,感觉到黑暗那是曝光不足,感觉到刺眼太白则是曝光过度。

从生理的本层来分析,感觉到合适舒坦是因为瞳孔的大小开的刚好合适,感觉到黑暗是因为瞳孔开的不够大进光不足,感觉到刺眼太白是因为瞳孔开的太大进光量多了。

瞳孔是什么?瞳孔是光圈和快门的结合体,是控制光线纳入量的调节系统那么回到摄影领域,曝光不足是因为光圈快门组合所能提供给感光材料的光不够,曝光过度是因为光圈快门所提供给感光材料的光线太多,曝光准确则是我们选择了能刚刚好提供合适量的光线的光圈快门组合。

仅此而已。

(要拿ISO来跟我继续探讨的,没那闲心情,都知道的道理,不需要到这里来挑刺)那么我们一般情况下拍照片追求的起码技术标准,就是要求曝光准确。

(注意,我说的是一般情况,其实你玩的够高了,你根本不去管曝光了,完全走出这个圈子了,以后我们会从影调的单元单独探讨)靠什么去实现曝光准确,靠的是提供光圈快门组合,怎么找到最合适的光圈快门组合,我们的各个优先模式还有傻瓜模式不就是相机自己去找它认为最好的光圈快门组合吗。

(注意是相机认为最好的,相机不是人类,它的标准跟我们不一样,这就是我们说的测光原理)那么手动M下如何去找,这太简单了,不就是我们相机里的——那么如何去用这个表,是我们一直头疼的问题。

你我都知道,基本的意义就是我们通过调节光圈快门把标尺打到正中间,我们可以称为校零。

可我们不幸的发现,在使用光圈优先啊、快门优先啊、自动的时候啊相机也是自己通过调节光圈快门以完成测光表的校零,那么手动除了增加我们的工作量有什么实际的意义。

第二我们不幸的发现,很多时间我们已经把测光标尺较零了,可是照片的曝光并不准确,可能我们在LCD上看不出来,回到电脑上就出问题了。

原因在哪。

先不讨论,提一个历史性的东西,我们上面提的玩意——测光表是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才出的东西,而我们的摄影有多大年龄了,您想想,早期的摄影师是怎么在测光,怎么在控制曝光,我们至尽能见到比测光表年龄还大的作品比比皆是,早期的摄影师怎么去获得正确的光圈快门组合。

早期的照相机:纵然是大名鼎鼎的哈苏、禄来也没有内置的电子测光怎么也无法理解这些玩意上能有现代的电子测光表试出来的,没错!早期摄影师只能通过不断的尝试不同组合,再进行规律总结从而获得曝光参考的表格,这就是牛逼无比的阳光十六法则。

我们来认识阳光十六法则,不管你是干吗的,我认为只要你有手动功能的相机,你就得跟我一样必须把这个法则牢牢的背下来,阳光16法则(也称阳光16定律)是摄影术中不借助电测光表来估计照相机的光圈大小和快门长短的法则。

阳光16的基本法则如下:在室外阳光下,如果光圈是 f/16,则快门速度应是所用胶片的国际感光度指数的倒数。

例如,在室外阳光下,如用光圈是 f/16,而所用胶片的感光度为EI100,则快门应为 1/100秒。

当然我们所用的是数字相机,这里的ISO跟我们数字相机的ISO效果上完全一样,你可以直接放到数字相机里使用。

这里带来一个问题,阳光十六1. 只给我们提供了一种天气模式下(注意是:阳光灿烂的顺光照射下)2. 在阳光照射下只给了我们一组拍摄数据,T1/100、F16,那么我们看这组数据,无法实现小景深,无法拍摄高速运动的物体。

解决上面两个问题,先解决第二个。

拍摄数据为 T1/100 F16那么我们了解一个概念,摄影倒易率:当快门开大一档,光圈收缩一档(或是说快门缩小一档,光圈开大一档),与原数据获得的曝光量一样,即在曝光准确的前提下,都可获得准确的曝光,我们研究下快门和光圈的按档变化表快门:1/100 1/200 1/400 1/800 1/1600 1/3200……………..光圈:1 1.42 2.8 4 5.6 8 11 16 22………….那么根据倒易率来推理的话,我们在阳光灿烂的阳光照射下,我们可不止单一的T1/100 F16这一组数据了。

T F1/100 161/200 111/400 81/800 5.61/1600 41/3200 2.8就推到这了,自己引申,希望在我没去详细解释倒易率的情况下,你自行理解透彻。

(即获得的光量是没有变的)那么这个阳光十六就巨有用,狂有用了。

小景深可以用 T1/3200 F2.8或更加厉害的T1/12800 F1.4 (如果你的快门有这么快的)另一个问题是,这里只给了阳光灿烂且阳光照射的天气啊,摄影师虽说靠天吃饭,可总不能专挑阳光灿烂去拍顺光的照片吧,别的天气怎么办?先人们没有只给我们单留一种天气下的曝光口诀,比晴天光线弱一点的是多云,比多云更弱一点的是阴天,比阴天更弱的是乌云密布,,那么按照天气变化,不再是十六法则,而是光圈依次收一档,你可以理解为多云十一法则,阴天八法则等等等等不要这么麻烦,阳光十六法则到了中国,居然被改装成了打油诗:ω艳阳十六阴天八多云十一日暮四ω阴云压定五点六雨天落雪同日暮结合阳光十六的使用方法,多云时ISO100则F11,T1/100,仅做此引申,其余自由发散。

结合倒易率来用,巨有效狂有效。

做两个补充:第一阳光十六一般是指晴天的上午九点半到下午三点(根据季节做调整),其余时间自行总结。

第二,本法则已经有古稀高龄,是时的天气状况和现在的天气不可同日而语,你能理解我的意思,现在的城市天气污染严重,原则上讲城市里,我们需要对法则做接近一挡光圈的修正,即阳光你可能都要用F11。

所谓的污染是指空气中杂点介质太多了,影响了光线的传播的强度。

再次记住该法则的重要性,在扫街的抓拍过程中,在你手忙脚乱调节光圈快门的时候,你想要的瞬间会不经意的流走,你的灵感也会因为折腾于测光而迅速蒸发,使用阳光十六法则这打油诗并不仅仅在于你跟《三字经》、《百家姓》一样倒背如流,而在于你在响应的天气情况下在即使让相机处于待机状态下,也要让相机的曝光数据处于随时可直接摁快门的状态。

那么回到现代,TTL测光表(相机内置测光表)已经几乎走进我们每个相机的镜头后面,作为现代科技的产物,其精确性及便捷性自然比历史的更为高速、有效果。

这里我们就来谈谈相机的内置测光表的使用技巧及解答长期以来我们所遇到的困惑。

首先回顾本问开头所提到的问题——可我们不幸的发现,在使用光圈优先啊、快门优先啊、自动的时候啊相机也是自己通过调节光圈快门以完成测光表的校零,那么手动除了增加我们的工作量有什么实际的意义。

第二我们不幸的发现,很多时间我们已经把测光标尺较零了,可是照片的曝光并不准确,可能我们在LCD 上看不出来,回到电脑上就出问题了。

你比如说我们冬天拍摄雪景,画面总是那么灰蒙蒙的,雪并不干净,雪本身是白色的,按照测光表较零的思路,我们拍出来却是灰的,这里我强调一点,白色曝光不足就是灰色。

(尝试在夜晚关上灯,睁大了眼睛看一张白纸,它还白吗?)再比如说我们拍摄一些粗重的黑色金属物体,如果你有nikonF3相机,就以它为例吧,较零的思路得到的画面,黑色的金属却也是灰色的。

再强调一个,黑色曝光过度就是灰色。

(尝试强光的聚光灯下看黑色东西,它还黑吗?)那么这里就是我们的测光表的惯性思维出了问题,较零了可还是得不到准确的曝光,这时候你可以去看铺天盖地的摄影教材以及网络文章,会通篇跟你说反射率、18%中灰的问题,如果你没兴趣看这个,或是你看的糊涂,那就让我们从这里看下去。

还是继续历史的故事,内置测光表是在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才进入照相机里的,它的全名叫“TTL测光表”,这个经常在我们相机内的菜单以及说明书上出现的英文字母的全解是——through the lens(透过镜头)。

那么你就该去想你的相机内置测光表安装在哪个具体的位置了,在你的反光镜旁边。

不要尝试去查找,隐藏的很好,找不到的。

那么其测光就是测我们镜头对着哪取景,取景的被摄物体反射回来的光线了。

回顾我们所说的阳光十六法则,你可以很简单的得出这样的问题,在等同的天气和时刻下,我们拍该同等光线场景下的任何物体,其曝光值应该是一样的,或者可以片面的说光圈快门组合是一样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