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里的三句话

合集下载

史记十句经典话

史记十句经典话

史记十句经典话概述《史记》是中国古代司馬迁所著的一部纪传体通史,以十分严谨的史料和深入的思考而闻名于世。

在这部光辉的著作中,有许多经典的话语,它们通过文字的力量,深刻地揭示了历史的真相和人性的本质。

本文将围绕《史记》中的十句经典话展开探讨,探究这些话语背后的深意和启示,带领读者进入史书的殿堂,领悟历史的智慧。

一、“足下静观其变,则可以持久”这句话出自《太史公自序》,它告诉我们,在面对世事的变幻无常时,保持冷静观察,才能做出明智的抉择。

人生充满了挫折和变数,只有在静观其变的基础上,才能避免盲目行动和冲动决策,从而更好地应对挑战和风险。

二、“天下之事,应有备而后可谓不忧”这是司马迁在《太史公曰表》中的名言,它强调了准备的重要性。

事前有充分的准备,才能在面对未知和突发情况时保持冷静和自信,才能有更好的应对策略,避免被困于困境之中。

不论是个人生活还是国家治理,都需要有所准备,才能在风云变幻的世界中立于不败之地。

三、“善政者,以人为本”这句话出自《刺客列传》中,它强调了政治应该以民众的福祉为出发点。

一个善治的政府应该关注人民的需求,尊重人民的权益,以人为本,尽力创造更好的社会环境和生活条件。

只有以人民为中心的善政,才能获得人民的信任和支持,实现国家的繁荣和稳定。

四、“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这是《秦始皇本纪》中的警示之言。

它告诫我们,人们往往只在平凡和安逸的地方停留,很少去追求奇伟和瑰怪,很少去探索险远的未知领域。

然而,人生的精彩和壮丽正是隐藏在险远之处。

只有勇往直前,敢于挑战险阻,我们才能获得更多的人生体验和成就。

五、“天下非常之谋,非常之事,常以平凡之智胜”这是《留侯论》中的重要观点。

它告诉我们,在面对复杂和艰难的局面时,常人往往能够通过平凡的智慧找到解决之道。

这句话告诉我们,不论是个人的生活还是国家的治理,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总结经验,运用简单而实用的方法,而不是依靠过于复杂和高深的手段。

《史记》谚语

《史记》谚语

《史记》谚语
《史记》中的谚语:
1. 君子不器:形容君子不以物质财富和权势来衡量他人的价值。

2. 三人行,必有我师:意味着无论在何种环境下,总能从他人身上学
到一些知识或智慧。

3. 知时务者为俊杰:强调明白时代的变化和需求,并做出正确的反应,才能成为杰出的人物。

4. 唯利是图:指追求利益最大化是个人唯一的目标,不顾他人和道德。

5.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指领导者应该尊重民众的意愿和选择,
但不应令其过于理解政治和权力的内幕。

6. 善用兵者不居奇:强调善于运用军事手段的人应该谨慎行事,不应
依赖偶然的机会或个人崇拜。

7. 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比喻在人生和事业中,若不积极向前,就会
被退后,甚至被抛下。

8.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意味着人的思想和行为容易受到周围环境的
影响,与优秀的人在一起则会变得更好,与堕落的人在一起则会变得
更坏。

9. 动乎天地之间,观乎冤死之谢:强调人类的行为和举止都应与天地
相协调,同时对冤死者表示怀念和哀悼。

10. 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强调人的内在品质和实力不应仅仅通过外表或表面现象来评判。

《史记》中的名言名句

《史记》中的名言名句

《史记》中的名言名句《史记》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历史著作,由司马迁编撰而成。

全书共计130篇,包括帝王、列传、世家和表等四个部分,详细记述了从夏朝传说的黄帝时代到西汉武帝刘彻时代的历史。

其中,记录了许多经典的名言名句,展现了中国古代智慧与哲理。

以下是《史记》中的一些经典名言名句:一、帝王之篇1.物不厌精,威不厌正。

(《尧典》)这句话强调了执政者要以慎独自警的心态,代表干燥和无法预料的刚直强硬,以及对整个政治力量的行动和维护。

2.朕闻古之善治者,务信法。

信民以德,定民以礼,治民以时。

这句话强调了执政者务必信法律,以道德感化人民;以礼仪规范行为,以合理的时间掌握治民之道。

3.宽则得众,信则得信。

这句话强调了对待人民要予以宽容和信任,通过宽容和真诚的对待,可以得到人民的归附和信任。

二、列传之篇1.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这句话说的是一年的残寒之后,我们才知道松柏是那种后凋谢。

这句话是说只有经历过严寒的寒冷,我们才能真正领悟到松柏等常青树是多么坚强。

2.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这句话强调了只有在压力和困难中才能不断进步,只有在安逸中才会走向衰落。

3.英雄所见略同。

这句话指的是英雄人物都能够洞察到事物的规律,有着相似的见解和观点。

三、世家之篇1.仓廪实,然后知礼节;衣食足,然后知荣辱;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

这句话强调了只有生活稳定且富裕的时候,人们才能想起仁义礼节,只有在物质过得去的情况下,才能真正感受到荣誉和耻辱,只有在平时的安逸中,才会警惕未来的危险,做好充分的准备。

2.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这句话强调了对长辈和年幼者的尊重,要像对自己的亲人一样对待他们。

3.功名之不浅者,草暖则自见其色,雪寒则自见其材。

这句话强调了人的真正实力和能力只有在面临困难和逆境时才会显现出来。

四、表之篇1.唐尧放鹿,号令太守,缪论决狱,尧号称。

这句话强调了唐尧能够借助放鹿号令,制订决断刑罚的原则和法律,而使得整个社会摒弃了贪婪和欺诈行为。

史记经典段落

史记经典段落

史记经典段落《史记》是西汉著名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一部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史记》记载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

1、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司马迁《史记》2、相识满天下,知心有几人《史记》3、不知其人,则不为其友。

——司马迁《史记》4、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史记》5、顺不妄喜;逆不遑馁;安不奢逸;危不惊惧;胸有惊雷而如平湖者,可拜上将军也。

——司马迁《史记》6、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 ——司马迁《史记》7、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史记》8、屈原贾生列传:举世混(皆)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司马迁《史记》9、祸不妄至,福不徒来《史记》10、千羊之皮,不如一狐之腋——司马迁《史记》11、孔子世家: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吾闻富贵者送人以财,仁人者送人以言——司马迁《史记》12、反听之谓聪,内视之谓明,自胜之谓强。

《史记》13、李将军列传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司马迁《史记》14、仁者爱万物,而智者备祸于未形,不仁不智,何以为国? 《史记》15、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史记》16、日者列传:得不为喜,去不为恨。

——司马迁《史记》17、太史公自序:失之毫厘,谬以千里——司马迁《史记》18、商君列传千人诺诺,不如一士谔谔——司马迁《史记》19、陈涉世家: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司马迁《史记》20、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司马迁《史记》21、管晏列传:将顺其美,匡救其恶,故上下能相亲也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司马迁《史记》22、虽被万戮,岂有悔哉! ——司马迁《史记》23、越王勾践世家:蜚(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司马迁《史记》24、以权利合者,权力尽而交疏。

《史记》25、高祖本纪: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司马迁《史记》26、淮阴侯列传: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司马迁《史记》27、刺客列传:天雨粟,马生角——司马迁《史记》28、故音乐者,所以动荡血脉,通流精神而和正心也。

《史记》中的经典名言名句

《史记》中的经典名言名句

《史记》中的经典名言名句
《史记》中的名言名句古文名句: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史记》古文名句:见人不正,虽贵不敬也;见人有污,虽尊不下也。

--《史记》古文名句:太史公曰:《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景止。

”虽不能至,然心乡往之。

--《史记》古文名句: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

--《史记》古文名句: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史记》古文名句: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诺必诚。

--《史记》古文名句:反听之谓聪,内视之谓明,自胜之谓强。

--《史记》古文名句: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史记》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 1。

史记里最好的三个司马迁名言

史记里最好的三个司马迁名言

史记里最好的三个司马迁名言史记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历史著作,由司马迁所著。

司马迁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史学家、文学家和政治家,他的名言深受人们的喜爱和推崇。

在史记中,有许多经典的名言,但其中最好的三个名言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和「古之学者必有师」。

第一个名言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这句话表达了司马迁对于人生态度的理解。

他认为,天地运行不息,君子应该效仿天地的力量,不断自强不息。

这句话告诉我们,人生的道路上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挑战,但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地努力奋斗,就能够克服困难,取得成功。

这句名言激励了无数人,让他们在困境中坚持不懈,追求自己的梦想。

第二个名言是「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这句话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

司马迁认为,只有通过广泛的阅读,才能够积累丰富的知识和经验,使自己的思维更加开阔。

而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才能够使自己的写作水平达到出神入化的境地。

这句名言告诉我们,学习是一种持续不断的过程,只有不断地学习和积累,才能够在自己的领域中取得卓越的成就。

第三个名言是「古之学者必有师」。

这句话强调了师徒关系的重要性。

司马迁认为,古代的学者都有自己的师傅,通过师傅的指导和教诲,才能够成为真正的学者。

这句名言告诉我们,学习需要有一个良好的师傅,通过师傅的指导和教诲,我们才能够更好地学习和成长。

同时,这句名言也强调了学习的谦虚态度,只有虚心向他人学习,才能够不断提高自己的水平。

这三个名言体现了司马迁对于人生、学习和师徒关系的深刻思考和理解。

这些名言不仅具有启发人们的智慧和勇气的作用,同时也给我们提供了宝贵的人生经验和学习方法。

通过学习和理解这些名言,我们可以更好地面对人生的挑战,不断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同时也能够更好地与他人交流和合作。

司马迁的名言不仅是史记中的经典之作,更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它们将继续激励和影响着后人。

史记中的名句

史记中的名句

史记中的名句《史记》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一部严肃的编年史。

它是由西汉末年的司马迁撰写的,全书共一百三十章,记录了从夏朝到秦朝两千年的历史,被誉为中国历史上的巨著。

在《史记》中,作者司马迁不仅详细地记述了历史事件,还运用了很多优美的语言,留下了不少经典名句。

这些名句无论是写在文章开头,还是插在文章中间,都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文化内涵,深受读者喜爱。

下面就来介绍一些《史记》中的名句。

1. 历史是最好的老师,以史为鉴可以明辨是非。

这是司马迁在《太史公自序》中提出来的一个观点,也是《史记》的重要意义所在。

历史可以反映出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提供给我们经验和教训。

如果我们能够认真研究历史,就可以从中发现宝贵的精神财富,让我们更好地为未来的生活和工作做出正确的决策。

2.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这句话出自《滑稽志》中的“太公钓鱼”故事。

司马迁把它运用到了《太史公自序》和《史记》中,用来表达个人担当和责任感。

这句话告诉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为国家和民族的前途负起一份责任。

在自己所处的领域内,发挥自己的才智和能力,为建设美好的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3.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这句话出自《太史公自序》,是司马迁自己的写照,也是他对自己的要求。

这句话表达的是学习的重要性。

只有不断学习,读书破万卷,才能提高自己的素质和能力。

只有下笔如有神,才能把自己的思想准确地表达出来。

4. 男儿到死都要有一份赤子之心。

这是司马迁在《陈涉世家》中对陈涉的描述。

陈涉是一个来自民间的领袖,他打败了秦军,协助刘邦建立了汉朝。

陈涉身为一名男子汉,有一份赤子之心,不仅激发了自己的斗志,也感染了身边的人。

这句话告诉我们,一个男子汉应该有一个不屈不挠,坚定不移的追求。

5. 至人无己,神人无功。

这句话出自《淮南子·人间训》。

它形容了真正有才华,具有高贵品格的人,不会满足于自己的成就,也不会因为他人的认可而骄傲自满。

对于这样的人来说,为他人创造和贡献价值才是唯一的目标。

史记名句摘抄及点评

史记名句摘抄及点评

史记名句摘抄及点评
《史记》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其中有许多名句,以下是其中一些摘抄及点评:
1. “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 (司马迁《史记·太史公自序》)
点评:此句是司马迁对于自己创作《史记》的目的的阐述,他希望通过研究天人之间的关系、通晓古今历史的变化,最终形成自己独特的观点和表述方式。

这句话也成为了后来对于司马迁及其作品的最好诠释。

2.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李清照《夏日绝句》)
点评:此句是对人生价值的最高追求,表达了作者对英雄豪杰的崇敬和赞美,同时也表达了自己的人生追求和信念。

3.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司马迁《史记·李将军列传》)
点评:此句形容有德才的人不张扬、不自夸,但仍然能够吸引众人的关注和赞赏。

同时,这句话也提醒人们不要过分炫耀自己的成就和才华,而应该注重内在的品质和能力。

4.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错,必有一对。

”(司马迁《史记·淮阴侯列传》)
点评:此句表达了对于事物两面性的认识,提醒人们看待事物要全面客观,不要轻易否定或肯定某一方面。

同时,这句话也提醒人们要善于从错误和失败中吸取教训、发现优点和长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细读《史记》,让我印象最深的有三个人,不得不回头细想的有三句话。

一句是地痞刘邦,看见秦始皇出巡的豪华和威风,羡慕得口水直流,说:“大丈夫当如此也”。

一句是武夫项羽,看见秦始皇出巡的豪华与威风,信心满满,说“我将取而代之”。

还有一个是土包子陈胜,他愤愤不平地说:“帝王将相,宁有种乎。


一眼就可以看穿,这些人都是冲着秦始皇式的荣华富贵而来,骨子里都只有自私的荣华富贵。

都是肯定了这种追求,或者是想方设法挤进,以和平的方式成为其中的一员,再没办法就造反,不管三七二十一的取而代之,所谓的“皇帝轮流做,今年到我家”。

他们口头或者常常有着千奇百怪数不清的“为人民服务”、“国家民族大义”,其实,所谓的仁义道德都只是工具。

“大丈夫当如此也”、“我将取而代之”、“帝王将相,宁有种乎”这三句话应该就是两千年来纷争中国的主题词,沉淀成所谓英雄豪杰的无意识,衡量他们人生价值的最高法则。

这三句话概括了中国的所有人生,其余,都不是人生,都只是草民意义不大的生生死死。

直至今日,有志者依然只此三种人,面对当官发财的态度,大丈夫当如此,这些人拼命的跑官要官,跑上去,以为功成名就,洋洋不可一世。

我将取而代之,这些人弄手段,把占着位置享受的官赶走,自己占上,迫不及待的享受。

帝王将相宁有种乎,这种人成了社会的不稳定因素,虽因前两种人不顾一切的打压,神不知鬼不觉还是要冒出头来,弄些动作,耍些威风。

剩余的是所谓的人民群众,不管如何伟大、强壮,都只是一堆可以随便处理的动物,圈起来养着,比猪牛狗鸭可爱点,有价值点,需要统治者另外的议论吧了。

其实,他们也只有这三种想法,只是离了太远,少了志气,他们信命,拜神佛、做风水,相信着自己的子孙后代也能挤进为官的一族,能有所谓“大的做为”。

不要说中国没有宗教,中国的宗教就在人间,被统治者是统治者的地狱,统治者就是被统治者的天堂。

是的,所谓的人生一世,草木一秋,更何况,自古统治者都是把百姓做为私产进行经营管理,为官一族地位高点,也只是牧羊犬一类,所谓的为天子牧民是也,百姓不需要有思想,也不允许有思想,所谓的以吏为师,也只是依着牧羊人的指导,草木一样活着吧。

发展到清未,就有这种天经地义的认为,政府怎么处理老百姓,是内政,有人批评要么别有用心,要么恶毒干涉内政,严重损害国人尊严,将激起处理者与被处理者,全体国人一致强烈的抗议。

所谓的自觉与不自觉的爱国,这就是封建主义最致命的毒害,底层被训化成只会听从统治者口令,条件反射一样的动物,高层的绝对自私、上流社会的自私自利难道不就是任何一次民族、国家灾难的最根本原因?
值此辛亥百年,无聊就聊两句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