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七中15级高一语文半期考试试题+答案
四川省成都七中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

四川省成都七中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考试时间:150分钟总分:150分第Ⅰ卷一、(24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颤.栗(zhàn) 字帖.(tiě) 长歌当.哭(dàng)开门揖.盗(yī)B.抹.布(mā) 绯.红(fēi)殒身不恤.(xù)张牙舞爪.(zhǎo)C.租赁.(lìn) 创.伤(chuāng)莘.莘学子(xīn)否.极泰来(pǐ)D.解剖.(pō) 污渍.(zì) 屏.气凝神(bǐng)博闻强识.(zhì)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籍贯伎俩绿草如荫黯然失色B.和睦光牒阴谋诡计殚精竭虑C.文采通缉敝帚自珍震耳欲聋D.桀骜枭雄难以起齿瞠目结舌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日前,“青涩的邂逅——成都七中高原创诗歌朗诵大赛”在学校音乐厅举行,各班选手齐心协力,三人..成虎..,将最精彩的表演带给了大家。
B.一份名为“你所期待的春节联欢晚会”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不少观众希望春晚节目短小精悍....、新鲜活泼。
C.《壹周立波秀》在赢得良好的口碑和惊人的收视率之后,于国庆期间再推第三季。
周立波以其幽默睿智的语言使观众忍俊不禁....地笑起来。
D.周国平的新作《宝贝,宝贝》讲述的是妞妞的妹妹——啾啾的故事,读着读着,我就被这位父亲对女儿的深情打动,时不时拍案而起....,连连叫好。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近日,某中学将“向学生回敬鞠躬问好”写进了修订后的《教师守则》,学校认为,师生见面时互相鞠躬问好会使校园气氛更为和谐。
B.《青城》是我市继《金沙》之后打造的又一部舞台剧精品,它在第十一届西博会上的演出,让更多人领略到了成都文化的独特影响。
C.世博会的收入构成中,门票收入占50%,因而上海世博会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否吸引大量的参观者。
D.“凤姐”、“犀利哥”、“杯具”等网络词汇一夜窜红的主要原因是一部分网民在背后推波助澜所造成的。
成都七中15级高一语文半期考试试卷及参考答案

成都七中2012─2013学年度上学期高2015级半期考试语文试卷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命题:高2015级语文备课组审题:罗晓晖黄明勇本试卷分1—5题,12—15题的答案用2B铅笔涂在答题卡选择题方框的相应题号处,其余试题的答案必须用0.5mm黑色签字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
一、积累与应用(43分)(一)语言文字和文学常识(25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A.称.心(chèng) 蹩.脚(bié) 给.养(jǐ) 便.宜行事(biàn)B.笑靥.(yè) 裨.益(bì) 粗犷.(guǎng) 风靡.一时(mí)C.提.防(dī) 颓圮.(pǐ) 酗.酒(xiōng) 罪行累.累(lěi)D.两栖.(qī) 症.结(zhēng) 复辟.(bì) 锐不可当.(dāng)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3分)A.树荫赋予醇厚推心置腹B.砥励参与殒落前仆后继C.寒暄笙箫箴言开门缉盗D.籍贯煽动桎锢汗流浃背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3分)A.莫言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后,其作品在各大书店销售火爆,当仁不让....地登上了销售排行榜的榜首。
B.那位著名学者去年在北京大学所作的关于人与自然相互关系的演讲,观点鲜明,切中时弊,真可谓不刊之论....。
C.清晨,我来到天安门广场,当五星红旗升起,在场群众自发唱起庄严的国歌,强烈的爱国热情使我感同身受....,心潮澎湃。
D.发展低碳经济首当其冲....的是要坚持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协调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的关系,实现可持续发展。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A.几组蝴蝶展框吸引了参观者,大家都以为这是标本,看到展框上方“仿真蝴蝶微型风筝”的标志,使大家恍然大悟。
B.近视患者都应当接受专业医师的检查,选择合适的眼镜,切忌不要因为怕麻烦、爱漂亮而不戴眼镜。
四川省成都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含答案)2

四川省成都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材料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深厚、内容丰富,但在进行短视频创作和传播时,往往因为晦涩难懂、缺乏新颖角度而曲高和寡。
如何让传统文化短视频传播跨越历史的时空阻隔,引发普遍共鸣?这是诸多短视频创作者面对的共同难题。
有些传统文化短视频作品,注重“以古观今”,致力于把中华文化长河的人和物带入当下生活,构建跨越历史、古今互通的共情空间。
这些短视频往往从当下人们普遍困惑、广泛关注的问题中寻找选题,如“情绪来了怎么办”“当你无可奈何时怎么办”“我们为什么会感到不幸福”等。
再从传统文化中寻找切合的人、事、物,例如苏东坡的故事、李白的诗歌、庄子的言行等来探讨这些问题。
于是,这些短视频就能切中当下人们的普遍困惑和人生的根本问题,使其创作直击现代人的灵魂,具备最大公约数,广泛吸引受众。
当历史和现实进行对接,古人和今人展开对话,传统文化中的器物、故事、人物变得鲜活,并借助根植于受众心中的文化记忆产生了深刻的情感共鸣。
优秀传统文化饱含着与当代人共通的精神内核,要注重情感的共通性和凝聚性。
而传统文化中的不少故事、诗文、理念等,更是通过学校教育、家庭传承、媒体传播等深刻地烙印在大众的记忆中,成为人们知识体系和集体记忆的重要部分。
短视频创作可借助优秀传统文化在大众心中具有的超越性的情感动力和扎实深刻的认知基础,善于挖掘其中所蕴含的认知认同、情感情绪、集体记忆等,与当下大众的生存状态、生活境遇和思想观念等建立连接。
短视频创作者可以通过精心选择传统文化中的特定元素,来激活大众的文化情感,从“以古观今”的共情视角,使受众对历史传统的抽象记忆与固有认知,转变为具体的情感体验和认同动力,产生情感共振,从而建构起今古互通、悠远深长的共情空间。
(摘编自张志坚《以短视频构建诗意的共情空间》)材料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正搭乘短视频的“东风”,加速“破圈”,真正“飞入寻常百姓家”,使得大众通过掌上小屏就可感受到传统文化之魅力。
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成都七中2014—2015学年下期高2014级半期考试语文试卷考试时间:150分钟总分:150分命题:高一语文备课组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共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两卷答案均应写在答题卡上。
第I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最早对屈原给予高度评价的,是西汉时代的淮南王刘安和伟大的史学家司马迁。
司马迁在《史记》本传中引用刘安《离骚传》的话,盛赞屈原的高洁之志和廉贞之行:“其志洁,故其称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
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
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也许是由于距离屈原时代较近,对屈原精神的感受较为真切些吧,刘安、司马迁的这一评价,显然还不算偏颇:它既看到了屈原对君王、宗国的忠贞之志,又看到了他不与黑暗世道和“浊秽”同流的抗争精神和高洁之行。
在“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的热烈颂扬中,表达了对屈原双重精神的崇仰钦敬之情!不过,司马迁还有一段评述,表明他对屈原精神有着深一层的认识:“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这一评述,在肯定屈原“竭忠尽智”的同时,更强调了他的“怨”君色彩。
这就使屈原身上那富于“怨怼”抗争精神的一面,鲜明地凸现了出来。
这一点也为东汉史家班固强烈地感受到了。
所不同的是,为司马迁所深心理解的这种“怨怼”精神,却遭到了班固的猛烈抨击:“然责数怀王,怨恶椒兰;愁神苦思,强非其人。
忿怼不容,沉江而死。
亦贬絜狂狷景行之士……谓之兼诗风雅,而与日月争光,过矣!”(《〈离骚〉序》)班固的评判抓住了屈原精神的重要侧面,即对于黑暗势力的不屈抗争精神。
就这一点说,班固并没有看错。
只是班固过于敏感,以为屈原的这种精神,对封建统治阶级颇有妨害,而采取了激烈排斥的立场。
这一立场在今天看来似乎很难理解,但在封建时代却曾得到过不少回响。
四川省成都七中实验学校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word版含答案.pdf

四川省成都七中实验学校2014-201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殒命 机缘巧合 淋漓尽至 怅寥廓 B.亢奋 戊戌变法 通谍 莫须有 C.黯然 长歌当哭 世外桃 屏息 D.堕落 不刊之论 斑斓 桀傲不驯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 A.今年头场雪后城市主干道都没有发生车辆拥堵现象,在这种秩序井然的背后,包含着交通部门未雨绸缪的辛劳。
B.美国政府对本国存在的严重侵犯人权的问题熟视无睹、讳疾忌医,却年复一年地发表报告对其他国家的人权状况品头论足、横加责难。
C.小刘与小张在大学里是同学,大学毕业后又都回到家乡创业,他俩在北京萍水相逢,真是喜出望外。
D.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必须坚持科学的发展观,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做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城镇建设要充分体现天人合一理念,提高优秀传统文化特色,构建生态与文化保护体系,实现城镇与自然和谐发展。
B.金沙遗址博物馆的“太阳神鸟”金箔,是古蜀国黄金工艺辉煌成就的典型代表。
以其精致和神秘展现了古蜀人的智慧与魅力。
C.全国规模最大的两栖爬行动物标本馆,已经收藏了10万多号标本,这些标本几乎覆盖了所有中国两栖爬行动物种类。
D.音乐剧是19世纪末诞生的,它具有极富时代感的艺术形式和强烈的娱乐性,使它成为很多国家的观众都喜欢的表演艺术。
5.下列各句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鲁迅,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
中国现代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B.徐志摩是新月诗派的代表人物,现代诗人、散文家,代表作《再别康桥》。
C.《鸿门宴》选自《史记》。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鲁迅称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 D.《烛之武退秦师》选自《左传》。
《左传》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叙事详尽的纪传体史书。
成都七中高一2014~2015学年度上期10月月考高一语文试题

成都七中高2017届2014~2015学年度上期10月月考高一语文试题【说明】本试题分为第一卷和第二卷。
第一卷的答案填涂在机读卡上;第二卷的答案做在答题卷上,作文请工整清楚地书写在作文卷上。
全卷120 分,完成时间为 2 小时。
第一卷(30 分)一基础知识(15 分,每题 3 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A.百舸(gě)慰藉(jí)火钵(bō)熨帖(yù)揠苗助长(yà)B.忸怩(ní)兖州(yǎn)青荇(xìnɡ)咫尺(zhǐ)拈花惹草(niān)C.隽永(jùn)饷银(xiǎng)遒劲(jìng)回纥(hé)退避三舍(shè)D.漫溯(shuò)谥号(shì)踟蹰(chí) 果脯(fǔ)泾渭难分(jīng)2.下列各组词语中,错别字最多的一项是()A.阻遏/拜谒箫瑟/笙箫饮撰/编纂挥斥方逎B.苍茫/苍海仓促/疮痍作弊/荫蔽民生凋弊C.竹蒿/蓬蒿哀惋/挽歌斑斓/谰言融会贯通D.颓圮/荆杞推崇/作祟联名/连通再接再励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医改方案是否公正,是否公平,是否完善,将直接影响国人的生活质量,这就需要相关部门在制订方案前尽可能地集思广益吸收意见。
B.在比赛最后十五分钟被换上场的罗马队偶像球星托蒂果然不孚众望,在伤停补时最后时刻为意大利队攻入了点球。
C.应鼓励学生对现有知识提出疑问,对旧的学术权威提出挑战,要在发现和创造新知识方面独辟蹊径。
D.通过广泛深入的采访,记者耳濡目染了天津在科学发展中取得的新进展、积累的新经验,得到了许多重要启示。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近年来,国际市场的变化以及随之而来的订单减少,是直接导致以加工型为主的珠江三角洲区域电子信息产业发展速度下降的主要原因。
B.前不久,在美国召开的有27 个国家数百位科学家参加的第三届国际固氮学术会议上,这两个模型受到了高度重视,并给予很高的评价。
成都市第七中学高一语文12月月考试题含答案解析

成都市第七中学高一语文12月月考试题含答案解析成都七中实验学校上学期12月月考高一年级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1~3题。
穿越小说的内在精神结构①穿越小说是国内近几年创作量最多、最受读者欢迎的网络小说,它的魅力不仅来源于它的曲折跌宕的英雄传奇、成长故事、爱情长跑,来源于书中塑造出的一群性格特征鲜明的人物形象,更来源于体现在其内在结构里的个人主义道德模式诉求。
②当下穿越小说中,人物的行为方式与价值取向体现出的个人主义色彩虽然招致众多文评家的非议,但这种个人主义,还远未发展至极端利己主义,而是限定在一种价值观念和思想道德体系之内,较为真实地反映了当下社会人们的道德取向。
③无论是在穿越英雄小说还是在穿越言情小说中,每一部书里都至少有一至两位主人公在拥有顽强、自信、热情、不甘落后等进取品质的同时,还善于谋算、精明狠辣,为实现个人的目的利益不择手段。
但是,这个目的一定是合理的,更多的是为了追求基本需求满足以及基本需求满足之后的生命的意义。
目的合理,这一类人就成为心机深沉、智慧超绝又不失良善的成功者典范,是正面形象,一定赢在最后。
目的不合理,就成为反面人物,是最后的输家。
也就是说,穿越小说家们实际是赞同个人为大、利益至上的关系处理原则,但前提是所有行动都要出自合理的目的,这已成为穿越小说的内在精神结构。
④如何判断穿越人物的行动目的是否合理呢?穿越小说里的人物们遵循的是一套政治民主原则:崇奉个性、自由、民主、平等和博爱,肯定人的价值与尊严,以及个人对幸福追求的权利。
实际上个人主义作为一种政治民主思想,本就意味着民主、自由和平等最为重要,家族、集体、社会和国家应减少对个人的干预和限制。
在穿越小说里,男主人公们穿越到古代后,往往肩负的最重要任务就是传播民主、自由和平等的思想,而穿越女主人公们,虽然到古代的目的是经历一场轰轰烈烈的爱情,但民主、自由和平等的思想也时时刻刻呈现在小说的字里行间。
四川省成都七中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入学考试 语文试题 PDF版含答案

成都七中高2018届高一入学考试语文试题考试时间:120分钟总分:100分本试卷分第I卷和第Ⅱ卷两部分。
请将第Ⅰ卷答案用2B铅笔涂在答题卡上,将第Ⅱ卷(含作文)答案用0.5mm黑色签字笔书写在答题卡上。
第I卷(20分)一、(14分,每小题2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正确的一项是A.刹.那(chà) 奇葩.(pā) 荷.尔蒙(hè) 锲.而不舍(qiè) B.客栈.(zhàn) 信笺.(q iān)刽.子手(guì) 亲密无间.(jiàn) C.纤.维(xiān)解剖.(pōu)白炽.灯(chì) 龇.牙咧嘴(zī) D.逮捕.(dài) 血泊.(bó) 肖.像画(xiào) 相濡.以沫(rú)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迁徙渡假村洁白无瑕绿草如茵B.宣泄哈密瓜美轮美奂山清水秀C.经典水龙头源远流长出奇不意D.气慨出洋相走投无路世外桃源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今年的大阅兵,不止..是为了纪念抗战胜利七十周年,更重要的是振奋民族精神,激发爱国热情。
B.这次特大火灾爆炸事故发生后,消防、环保等部门的人员迅速赶赴现场,开始了紧张的处置..工作。
C.现在市面上销售的世界名著版本特别多,翻译质量良莠不齐....,大家选购时一定要多作比较。
D.中考结束后,很多同学认为初中的教材、练习册已经不名一文....,就把它们全都扔进了垃圾堆。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近年来,“中国式过马路”现象引起了公众的广泛关注,很多城市针对行人闯红灯的违法行为开展了专项整治活动。
B.在现今这个“互联网+”的时代,不仅电子商务冲击了传统的商业模式,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C.《中国人最易读错的字》一书选取近200个中国人最易读错的字为对象,对读错的原因进行分析,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成都七中2012─2013学年度下学期高2015级半期考试语文试卷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命题:高2012级语文备课组审题:罗晓晖黄明勇请用2B铅笔将1—11题、第15题的答案涂在答题卡选择题方框的相应题号处,其他题目的答案必须用0.5mm黑色签字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
第Ⅰ卷(33分)一、(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A.袅.娜/枭.雄着.装/软着.陆鸟喙./大笔如椽.B.柠.檬/房檩.不禁./紫禁.城敛裾./生活拮据.C.奏.效/骤.然角.色/独角.戏偌.大/一诺.千金D.猗.郁/作揖.间.距/亭子间.濯.足/擢.发难数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宛然萧索贻笑大方砰然心动B.凋敝攀缘铤而走险没精打采C.消受缈茫不识时务夙兴夜寐D.惊蜇斑驳坚如磐石一鼓作气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A.中国国家馆在东方的晨曦里,在美轮美奂....的世博园建筑群中,发出耀眼的中国红。
B.张老师针对班上学生成绩良莠不齐....的情况,讲课时注意分类指导,学生都很满意。
C.为了救活这家工厂,新厂长积极开展市场调查,狠抓产品开发,真可谓殚精竭虑....。
D.经过一系列复杂的操作,“神九”飞船与“天宫一号”飞行器圆满对接,毫发不爽....。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经过长期不懈的努力,我国的森林面积和森林蓄积量实现了双增长,成为森林资源增长最快的国家,受到国际社会的高度赞誉。
B.本着“规范行为、促进成长、共建温暖大家庭”为原则,班委会在广泛征集大家意见的基础上提出了班级管理规定。
C.做任何事情都应该上心,不然很难取得应有的成绩,比如说学习,你成绩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自觉刻苦的程度。
D.在张承志的散文中,对中国当今所处的社会形态进行了深刻的阐述,对当今中国人奉行的“功利主义”提出了强烈的批判。
5.下列有关文学名著内容的叙述,正确的一项是A.高老太爷因儿子的不争气一病不起,陈姨太提出给老太爷捉鬼治病。
除了觉慧痛斥这群“长辈”外,其他人都不敢反对,因为怕承担不孝的名声。
(《家》)B.听到“血光之灾”的鬼话后,瑞珏哭了,拒绝到城外分娩。
觉民对长辈还有所期待,要去讲道理;觉慧态度坚决,主张反抗。
(《家》)C.克洛德得知弗比斯将要与爱斯梅拉达幽会,就身穿黑衣,到他们幽会的小旅店藏起来,最后手握着匕首破门而入,杀死了弗比斯。
(《巴黎圣母院》)D.克洛德死后,加西莫多失踪了,与他一起失踪的还有爱斯梅拉达的尸体。
后来人们在地窖里找到了两具抱得异常紧的尸骨。
(《巴黎圣母院》)二、(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宋词的文化品格从文化角度考察,宋词的荣耀得力于其市井文化与士林文化相互影响的双重品格。
这一点,我们可以从词的别名入手加以探讨。
词又称“诗余”或“长短句”,前者是循其文体嬗变脉络而言,后者是就其形式立名。
至于“曲子词”、“曲子”的别名,则强调其音乐属性。
从隋唐至宋,这一属性是造就词的双重文化品格的基础。
西域音乐在隋唐时代传入中土,并与汉族的传统音乐融合产生出与雅乐对立的燕乐,燕乐即俗乐,词在初期就是与之相配的歌词,其市井文化的品格不言而喻。
明俞彦《爱园词话》云:“诗亡,然后词作,故曰余也,非诗亡,所以歌咏诗者亡。
”此论也从音乐入手探讨词的产生。
反言之,词之所以能够继诗之后获得演唱者或者吟咏者的青睐,又与其表现形式的灵活多样密不可分。
词打破了古近体诗较为齐整的句式,参之以变化错落,因而更适于倚声弦歌与抒情达意。
作为配乐的歌词,词作者必须按照乐谱的音律、节拍进行创作,才能用于演唱实践,于是“倚声”、“填词”等相关术语就应运而生了。
词的句法参差错落,又有多种词牌可供创作时选择,因而在传达人们复杂隐秘的内心世界时,它就有了诗所无可比拟的灵活性。
古人作文吟诗,往往正襟危坐,以体现“诗言志”的尊严,却独于倚声填词较少顾忌。
这就是“诗庄词媚”或“词为艳科”说之由来。
在反映社会生活的深度与广度上,或许词不如诗;但若表现复杂的感情世界,词又有胜于诗的优越性。
王国维曾就此论道:“词之为体,要眇宜修,能言诗之所不能言,而不能尽言诗之所能言。
诗之境阔,词之言长。
”他概括出诗与词的不同文体特征,的确很有见地。
词的文体特征与其音乐属性密切相关,而其接受方式也有了双重选择的可能。
当其婉转于歌伎之口以娱悦听众时,听众成分的复杂化要求词的写作须向俚俗靠拢。
除字句易于听懂外,情趣的共鸣也是不可或缺的。
此外,耳听与目治的接受方式的不同,也要求词的写作不宜晦涩艰深,而要有一定的口语化基础。
所有这些要求都无疑会令词的市井文化品格得到加强,否则,词将失去赖以发展的土壤,而成为纯粹供文人欣赏的案头文学。
柳永“假使重相见,还得似旧时么”,李清照的“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前者写恋人细语温柔,缠绵悱恻,后者感人生苍凉,寓愁于乐。
词句浅显易懂,毫无费解之处,便于听唱;如果用诗的形式表现,就很难传达出个中细腻微妙的情愫。
当然,词也并非只局限于风月情怀或身世之愁的抒发。
在言志咏史与挥洒壮志的有关题材中,也有区别于诗的潇洒风度,苏轼的“大江东去”的放歌,辛弃疾的“千古江山”的抒怀,皆可佐证。
6.下面不属于词的“市井文化品格”特点的一项是()A.词在早期是与燕乐相配的歌词,燕乐对词的市井文化品格形成了影响。
B.词的句法参差,词牌丰富,能够较少顾忌地表现复杂隐秘的内心世界。
C.词的语言向俚俗靠拢,语句浅显易懂,有一定程度的口语化。
D.词并非只局限于风月情怀或身世之愁的抒发,也能言志咏史与挥洒壮志。
7.下面关于诗与词不同特征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诗的句式较为整齐,而词的句式变化错落,适于倚声弦歌与抒发复杂的情感。
B.“诗庄词媚”“词为艳科”之说,表明诗和词在所表现的情感内容方面存在不同。
C.“诗之境阔,词之言长”是说诗长于反映社会生活,词善于表现复杂的感情世界。
D.诗的语言晦涩艰深,而词较为浅显易懂,既能满足文人的欣赏,又能娱悦听众。
8.下列对原文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词又被称作“诗余”,这标志着诗的发展在唐代之后,到了宋代便开始逐渐消亡。
B.词的音乐属性,影响了词的创作方式和接受方式,是词形成市井文化品格的基础。
C.由于词具有市井文化品格,深受普通大众的喜爱,这就决定了宋词的荣耀与辉煌。
D.词在咏史言志时,具有区别于诗的潇洒风度,是因为其表现情感更有深度和广度。
三、(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1题。
羽,字鸿渐,不知所生。
初,竟陵禅师智积得婴儿于水滨,育为弟子。
及长,耻从削发,以《易》自筮,得《蹇》之《渐》曰:“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
”始为姓名。
有学,愧一事不尽其妙。
性诙谐,少年匿优人中,撰《谈笑》万言。
天宝间,署羽伶师,后遁去。
古人谓“洁其行而秽其迹”者也。
上元初,结庐苕溪上,闭门读书。
名僧高士,谈宴..终日。
貌寝,口吃而.辩。
闻人善,若在己。
与人期,虽.阻虎狼不避也。
自称“桑苎翁”,又号“东岗子”。
工.古调歌诗,兴极闲雅。
著书甚多。
扁舟往来山寺,唯纱巾藤鞋,短褐犊鼻①,击林木,弄流水。
或行旷野中,诵古诗,裴回②至月黑,兴尽恸哭而返。
当时以比接舆③也。
与皎然上人为忘言之交。
有诏拜太子文学。
羽嗜茶,造妙理,著《茶经》三卷,言茶之原、之法、之具,时号“茶仙”,天下益知饮茶矣。
鬻茶家以瓷陶羽形,祀为神,买十茶器,得一鸿渐。
初,御史大夫李季卿宣慰江南,喜茶,知羽,召之。
羽野服挈具而入,李曰:“陆君善茶,天下所.知。
扬子中泠水,又殊绝。
今二妙千载一遇,山人不可轻失也。
”茶毕,命奴子与钱。
羽愧之,更著《毁茶论》。
与皇甫冉善。
时鲍尚书防在越,羽往依焉.,冉送以序曰:“君究.孔、释之名理,穷歌诗之丽则。
远野孤岛,通舟必行;鱼梁钓矶,随意而往。
夫越地称山水之乡,辕门当节钺之重。
鲍侯知子爱子者,将解衣推食,岂徒尝镜水之鱼,宿耶溪之月而已。
”集并《茶经》今传。
(选自《唐才子传•陆羽》)【注】①犊鼻:即犊鼻裤,围裙,一说指短裤。
②裴回:徘徊。
③接舆:春秋时楚国的隐士,佯狂避世。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名僧高士,谈宴..终日谈宴:欢饮畅谈B.工.古调歌诗工:精妙C.言茶之原.、之法、之具原:原理D.君子究.孔、释之名理究:探究10.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貌寝,口吃而.辩秦王还柱而.走B.与人期,虽.阻虎狼不避也虽.九死其犹未悔C.陆君善茶,天下所.知若属皆且为所.虏D.时鲍尚书防在越,羽往依焉焉..用亡郑以陪邻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陆羽出身不详,小时候被僧人智积收养,长大后不愿意跟从削发为僧,为自己取名,有学问,做事追求尽善尽美。
B.陆羽在溪边修建房舍,闭门读书,与高僧贤士交好,他听到别人的美德,就像自己具有这种美德一样高兴。
C.陆羽的《茶经》论述了茶道的根源、茶道的方法、茶道的器具。
影响广泛,备受推崇,后又著有《毁茶论》。
D.陆羽一生中与智积、皎然上人、李季卿、皇甫冉等人关系密切。
具有辩才,言论不凡,后来陆羽去越地时,皇甫冉曾写序相赠。
第Ⅱ卷(117分)四、(25分)12.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天宝间,署羽伶师,后遁去。
古人谓“洁其行而秽其迹”者也。
(5分)(2)茶毕,命奴子与钱。
羽愧之,更著《毁茶论》。
(5分)13.阅读下面的一首宋词,回答问题。
(8分)鹧鸪天时谪黄州苏轼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
翻空白鸟时时现,照水红蕖细细香。
邻舍外,古城旁。
杖藜徐步转斜阳。
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
(1)请简要分析上阕三四两句的景物描写在写法上的特点。
(4分)(2)“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14.补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7分)(1)淇水汤汤,△。
女也不爽,△。
(《诗经·卫风·氓》)(2)△,集芙蓉以为裳。
(屈原《离骚》)(3)△?所思在远道。
(《涉江采芙蓉》)(4)△,△。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曹操《短歌行》)(5)△,池鱼思故渊。
(陶渊明《归园田居》)五、(22分)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15~18题。
沙田山居余光中①书斋外面是阳台,阳台外面是海,是山,海是碧湛湛的一弯,山是青郁郁的连环。
山外有山,最远的翠微淡成一袅青烟,忽焉似有,再顾若无,那便是,大陆的莽莽苍苍了。
日月闲闲,有的是时间与空间。
一览不尽的青山绿水,马远夏圭①的长幅横披,任风吹,任鹰飞,任渺渺之目舒展来回,而我在其中俯仰天地,呼吸晨昏,竟已有十八个月了,十八个月,也就是说,重九的陶菊已经两开,中秋的苏月已经圆过两次了。
②海天相对,中间是山,即使是秋晴的日子,透明的蓝光里,也还有一层轻轻的海气,疑幻疑真,像开着一面玄奥的迷镜,照镜的不是人,是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