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性纳米粒及其在药物传输体系中的应用
磁性纳米粒子在药物传输中的应用研究

磁性纳米粒子在药物传输中的应用研究近年来,磁性纳米粒子(MNP)在药物传输中的应用研究备受关注。
MNP是一种直径在1到100纳米之间的微小颗粒,具有磁性和高比表面积等特性。
这使得MNP在药物传输中的应用变得更加方便和可行。
一、MNP在药物筛选中的应用MNP可以用于药物筛选过程中的分子识别和药物分离。
磁性纳米粒子可以被功能化,使它们能够在分子识别和信息传递中起到重要作用。
例如,通过将MNP与适当的受体或配体结合,可以实现选择性识别和药物分离。
这可以提高药物的纯度和生物利用度,并加快药物的开发过程。
二、MNP在药物传输中的应用MNP可以被用作靶向药物递送的工具。
靶向药物递送可以通过将磁性纳米粒子与药物结合的方式来实现。
研究表明,通过控制磁性纳米粒子的尺寸、形状和表面修饰等因素,可以实现对其生物学特性的调控和加工。
这些改变有助于实现对靶向递送药物的控制,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
三、MNP在疗法监测中的应用磁性纳米粒子还可以被用于实现疗法监测的目的。
通过注射带有磁性纳米粒子的药物,可以实现对病人体内药物的定位和监测。
随着在MRI(磁共振成像)技术中广泛使用磁性纳米粒子,研究人员开始探索这种技术的药物分子级别的应用。
MRI可以为医生提供更多预防和特定治疗指导。
四、MNP的生物安全性和生物降解性与其他纳米材料相比,磁性纳米粒子具有良好的生物安全性和生物降解性。
在药物递送系统中,超级顺磁性纳米颗粒和超级顺磁性纳米颗粒-药物复合物的毒性研究表明,口服给药和静脉注射均不引起肝中毒和肾中毒。
因此,在进行MNP的应用中,应针对其最终用途,选择具有良好生物降解性的MNP。
总之,磁性纳米粒子在药物传输中的应用是一个广泛的新领域,值得进一步的探究。
然而,我们也需要注意其潜在的生物安全性问题。
将来的研究应该更加注重这些问题,并进一步探索其更广泛的应用。
磁性纳米微粒的制备及其在磁性靶向药物转运中的应用

第29卷 第9期 核 技 术 V ol. 29, No.9 2006年9月 NUCLEAR TECHNIQUES September 2006——————————————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和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院长基金资助项目第一作者:李贵平,男,1962年出生,1999年于上海第二医科大学获博士学位,影像医学与核医学专业,副教授、副主任医师 收稿日期:2005-04-01,修回日期:2005-06-16磁性纳米微粒的制备及其在磁性靶向药物转运中的应用李贵平1 汪勇先21(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核医学科 广州 510515) 2(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 上海 201800)摘要 以磁性纳米微粒为靶向药物的载体,可以将药物选择性地靶向肿瘤病灶,有效地降低其对正常组织的毒副作用,提高药物的疗效,是一种新型的药物投递系统。
本文综述了磁性纳米微粒的制备方法及其在磁性靶向药物传递中作为药物载体的应用研究进展。
关键词 磁性纳米微粒,药物投递系统,磁性靶向载体 中图分类号 R318本文就磁性纳米微粒的基本制备方法及其在磁性靶向药物传递中的应用研究等方面情况进行综述。
1 磁性纳米微粒的制备方法Fe 3O 4磁性纳米微粒的制备方法主要可分为物理方法和化学方法,尤以下列五种方法最为常用:共沉淀法[1]、氧化沉淀法[2]、微乳液法[3]、溶胶-凝胶法[4]、机械球磨法[5]。
1.1共沉淀法共沉淀法是目前制备纳米Fe 3O 4的最广泛应用的方法。
在含有多种阳离子的溶液中加入沉淀剂,使金属离子完全沉淀的方法称为共沉淀法。
通常是把Fe 2+和Fe 3+的硅酸盐或氯化物溶液以1:2或是2:3的比例混合后,用过量的NH 4OH 或NaOH 在一定温度和pH 值下高速搅拌进行沉淀反应,然后将沉淀洗涤、过滤、干燥、烘干,制得大小尺寸为8—10nm 的Fe 3O 4纳米微粒。
共沉淀法生成的纳米微粒具有较高的化学均匀性,粒度较细,颗粒尺寸分布较窄,且具有一定形貌。
磁性纳米颗粒在药剂学中的应用研究

磁性纳米颗粒在药剂学中的应用研究磁性纳米颗粒是一种具有磁性能的微小颗粒,其直径通常在1到100纳米之间。
由于其独特的性质,磁性纳米颗粒被广泛应用于药剂学领域。
本文将探讨磁性纳米颗粒在药剂学中的应用,包括药物传输、靶向治疗和磁共振成像等方面。
一、磁性纳米颗粒在药物传输中的应用磁性纳米颗粒可以作为药物的载体,实现药物的有效输送。
常见的方法是将药物吸附或包裹在磁性纳米颗粒表面,通过外加磁场的作用,将颗粒定向输送到病灶部位。
这种方法可以提高药物的局部浓度,减少药物在体内的分布,从而增强药物的疗效。
例如,在癌症治疗领域,磁性纳米颗粒被广泛应用于肿瘤的局部治疗。
研究表明,将化疗药物包裹在磁性纳米颗粒上,并结合外加磁场的导向作用,可以将药物准确输送到肿瘤部位,避免对正常细胞的损伤,提高治疗效果。
二、磁性纳米颗粒在靶向治疗中的应用通过修饰磁性纳米颗粒表面的功能性分子,可以实现对特定细胞或组织的靶向治疗。
例如,利用特异性抗体修饰磁性纳米颗粒表面,可以实现对癌症细胞的选择性杀伤,从而提高治疗效果。
磁性纳米颗粒的靶向治疗还可以应用于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
研究表明,修饰磁性纳米颗粒表面的神经生长因子可以促进神经细胞的再生,减轻神经退行性疾病的症状。
三、磁性纳米颗粒在磁共振成像中的应用磁性纳米颗粒具有良好的磁性能,可以被用作磁共振成像的对比剂。
通过调节磁性纳米颗粒的性质,可以实现对不同组织的选择性成像。
磁共振成像是一种无创的医学影像技术,常用于疾病的诊断和监测。
磁性纳米颗粒作为磁共振成像的对比剂,可以提高影像的对比度,增强疾病的检测能力。
四、磁性纳米颗粒的生物安全性和应用前景磁性纳米颗粒在药剂学中的应用虽然带来了许多潜在的优势,但是其生物安全性也需要引起我们的关注。
研究表明,磁性纳米颗粒对人体组织和细胞具有一定的毒性。
因此,磁性纳米颗粒的生物相容性和毒性评估至关重要。
随着对磁性纳米颗粒的研究不断深入,我们对其应用前景充满期待。
药物递送系统中的纳米磁性技术研究进展

药物递送系统中的纳米磁性技术研究进展近年来,纳米技术在医学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其中纳米磁性技术对药物递送系统的研究成果备受关注。
纳米磁性技术结合了纳米材料的特殊性质和磁性的响应性,为药物递送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本文将围绕纳米磁性技术在药物递送系统中的研究进展展开讨论。
一、纳米磁性技术在药物递送系统中的原理及优势纳米磁性技术的核心原理是利用具有磁性的纳米材料作为药物载体,通过外加磁场的作用实现药物的靶向输送。
这种技术具有以下几个优势:1. 高度靶向性:纳米磁性药物载体可以通过表面修饰实现对特定细胞或组织的高度靶向递送。
通过合理设计载体的表面修饰,如与靶细胞表面的特异性靶向分子结合,可以实现药物的精准递送,提高药物的疗效。
2. 控释性能优越:纳米磁性材料可以通过调节外界磁场的强弱来控制药物的释放速率和位置。
这种可调控的控释性能使药物递送系统更能保持恰当的药物浓度,避免过量用药或药物在体内过早降解的问题。
3. 可视化追踪:纳米磁性技术可以结合成像技术,如磁共振成像(MRI),实现对药物递送过程的实时监测和准确定位。
这为药物递送过程的定量研究提供了重要手段。
二、纳米磁性技术在癌症治疗中的应用癌症治疗是纳米磁性技术在药物递送系统中的一个重要应用领域。
目前,已有多种纳米磁性治疗药物递送系统在临床试验中展现出良好的疗效。
1. 磁性纳米粒子药物递送系统:磁性纳米颗粒作为药物载体,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和较强的磁响应性。
在磁场的作用下,药物可以被精确输送到靶细胞处,有效提高治疗效果。
2. 磁性纳米粒子联合光热疗法:将具有光热效应的纳米材料与磁性纳米粒子结合,可以实现联合光热疗法。
在外界磁场和激光的共同作用下,药物递送系统可以实现精确的热疗,杀灭癌细胞。
3. 磁性纳米粒子导引肿瘤靶向治疗:通过外加磁场的导引作用,磁性纳米粒子可以被定位于肿瘤部位。
这为高效药物递送、低剂量治疗提供了可能。
三、纳米磁性技术在神经系统疾病治疗中的应用除了癌症治疗,纳米磁性技术在神经系统疾病治疗中也显示出潜力。
磁性纳米颗粒在药物控释中的应用研究

磁性纳米颗粒在药物控释中的应用研究一直备受关注,其在药物输送领域具有巨大的潜力。
随着纳米技术的不断发展,磁性纳米颗粒在药物控释中的应用正在成为研究热点。
磁性纳米颗粒是一种具有磁性的纳米材料,其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和磁性,可以作为药物的载体,实现药物的靶向输送和控释。
在药物控释中,磁性纳米颗粒可以通过外加磁场的作用,实现对药物的释放速率和位置的控制,从而提高药物的疗效,减少药物对健康的副作用。
磁性纳米颗粒在药物控释中的应用主要包括磁性靶向输送、磁性超声波释放、磁力搅拌等多种形式。
其中,磁性靶向输送是研究的热点之一,通过表面修饰磁性纳米颗粒,使其能够靶向癌细胞等特定组织,实现对药物的精准输送,提高治疗效果,减少毒副作用。
磁性纳米颗粒在药物控释中的研究不仅可以提高药物的治疗效果,同时也有利于降低药物的剂量和给药频率,减少药物对机体的毒副作用,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因此,磁性纳米颗粒在药物输送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目前,磁性纳米颗粒在药物控释中的应用研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进展。
首先,研究者通过调控磁性纳米颗粒的形貌、大小、表面性质等参数,实现了对药物的有效载荷和控释。
其次,利用磁性纳米颗粒的磁性特性,实现了对药物在体内的靶向输送和控释,为治疗疾病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此外,磁性纳米颗粒在药物控释中的应用还涉及到了多种药物,如抗癌药物、抗炎药物、抗生素等,为不同疾病的治疗提供了多种选择。
然而,磁性纳米颗粒在药物控释中的应用研究还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磁性纳米颗粒的合成和表面修饰需要精密的工艺和方法,制备成本较高,限制了其在临床上的应用。
其次,目前对磁性纳米颗粒在体内的代谢和毒性研究还比较有限,其长期安全性和生物相容性有待深入研究。
此外,磁性纳米颗粒的稳定性和控释效果也需要进一步改进和优化,以满足临床应用的需求。
梳理一下本文的重点,我们可以发现,磁性纳米颗粒在药物控释中的应用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巨大的潜力,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磁性纳米颗粒在药物递送中的应用

磁性纳米颗粒在药物递送中的应用关键信息项:1、磁性纳米颗粒的类型及特性材料组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尺寸大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面电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磁性强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药物类型及特性药物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药物性质(水溶性、脂溶性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药物作用机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药物递送方式靶向部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递送机制(如磁场引导、受体介导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释放模式(持续释放、脉冲释放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安全性评估生物相容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毒性检测指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潜在的不良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疗效评估指标治疗效果的衡量标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检测时间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 引言磁性纳米颗粒作为一种新型的药物递送载体,具有独特的优势和潜力。
本协议旨在明确磁性纳米颗粒在药物递送中的应用相关的各项要点和规范。
111 磁性纳米颗粒的特性及优势磁性纳米颗粒具有小尺寸效应、超顺磁性、良好的表面可修饰性等特点。
其小尺寸能够使其更容易穿透生物屏障,到达特定的靶点;超顺磁性使其能够在外部磁场的引导下实现精准定位;良好的表面可修饰性则为负载药物和连接靶向分子提供了可能。
112 药物与磁性纳米颗粒的结合方式药物可以通过物理吸附、化学共价结合、包埋等方式与磁性纳米颗粒相结合。
纳米颗粒在药物传输中的作用

纳米颗粒在药物传输中的作用纳米科技作为一项迅速发展的前沿领域,已经广泛应用于各种科学和技术领域。
在药物传输领域,纳米颗粒也发挥着独特而重要的作用。
通过有效地包裹、稳定和传递药物,纳米颗粒为药物输送提供了许多优势,可以实现更好的治疗效果和减少副作用。
本文将探讨纳米颗粒在药物传输中的作用和应用。
首先,纳米颗粒在药物传输中的主要作用之一是增强药物的溶解性和稳定性。
许多药物因为其特殊的物化性质,如溶解度低和易受环境因素影响,难以被有效地输送到目标部位。
而纳米颗粒作为一种纳米级别的物质,可以大大提高药物的溶解度,增加其在体内的生物利用度。
此外,纳米颗粒还能保护药物免受氧化、光照和温度等因素的影响,延长药物的稳定性,从而提高药物的传输和储存效率。
其次,纳米颗粒在药物传输中的另一个重要作用是提高药物的靶向性。
靶向传递是纳米医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可以使药物直接传递到目标组织或细胞,减少对健康组织的损伤。
纳米颗粒通过改变其表面特性和大小,可以实现对特定细胞或组织的特异性识别和精确定位。
例如,通过修饰纳米颗粒表面的配体或抗体,可以使其与目标细胞表面的相应受体结合,实现靶向输送。
此外,纳米颗粒还具有良好的组织穿透性,可以通过纳米颗粒载体的介导,将药物有效地输送到组织深层。
此外,纳米颗粒还可以调控药物的释放和输送速度。
通过控制纳米颗粒的大小、形状和壁厚等参数,可以调节其内部孔隙或通道的大小和数量,从而影响药物的释放速度。
纳米颗粒可以实现药物的缓慢释放,延长药物在体内的作用时间。
这种持续释放的特性对于长期慢性疾病的治疗非常重要,可以减少药物的频繁投药次数,提高患者的依从性。
此外,纳米颗粒还可以通过改变输送载体自身的物理和化学性质,调节药物在输送过程中的释放速率,实现对药物输送过程的精确控制。
另外,纳米颗粒在药物传输中的作用还可以扩展到药物诊断和治疗的多功能性。
纳米颗粒可以通过同一载体同时携带药物和显影剂,使药物输送过程与诊断过程相结合,从而实现药物和诊断的一体化。
磁性纳米材料在药物传递中的应用

磁性纳米材料在药物传递中的应用在现代医学领域,药物传递系统的不断创新和优化是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副作用的关键。
近年来,磁性纳米材料因其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在药物传递领域展现出了巨大的应用潜力。
磁性纳米材料通常指尺寸在纳米级(1 100 纳米)的具有磁性的材料,如氧化铁纳米粒子等。
它们具有超顺磁性,即在外部磁场存在时能够被迅速磁化,而在磁场消失后磁性也很快消失,这一特性为其在药物传递中的应用奠定了基础。
首先,磁性纳米材料能够实现药物的靶向传递。
通过在纳米粒子表面修饰特定的分子,如抗体、配体等,可以使其特异性地结合到病变部位的细胞或组织上。
当施加外部磁场时,载药的磁性纳米粒子能够在磁场的引导下富集到靶向部位,提高药物在病灶处的浓度,从而增强治疗效果,同时减少药物对正常组织的损伤。
例如,对于肿瘤的治疗,磁性纳米粒子可以通过与肿瘤细胞表面的特异性抗原结合,在磁场作用下精准地将药物递送到肿瘤组织内部,提高抗肿瘤药物的疗效,降低全身性的毒副作用。
其次,磁性纳米材料还能够提高药物的负载量和稳定性。
由于其高比表面积和孔隙结构,磁性纳米材料可以负载大量的药物分子。
同时,纳米粒子的外壳可以对药物进行保护,防止其在体内环境中过早降解或失活,从而延长药物的半衰期,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
再者,磁性纳米材料能够实现药物的控释。
通过对纳米粒子的结构和组成进行设计,可以实现药物在特定条件下的缓慢释放。
例如,利用 pH 敏感的聚合物对磁性纳米粒子进行包裹,当纳米粒子到达肿瘤等酸性环境时,聚合物外壳发生降解,从而释放出药物。
这种控释机制能够更好地模拟药物在体内的自然代谢过程,减少药物的突释现象,降低药物的毒性。
在实际应用中,磁性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和表面修饰技术至关重要。
常见的制备方法包括共沉淀法、水热法、溶胶凝胶法等。
这些方法可以制备出尺寸均匀、形貌可控的磁性纳米粒子。
而表面修饰则是为了提高纳米粒子的生物相容性、稳定性和靶向性。
常用的修饰材料有聚乙二醇(PEG)、壳聚糖、多肽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综述与专论 ·
2010年第 34卷 第 4期 第 146页
146 2010, V o l. 34, N o. 4 P rog ress in P ha rm aceu tica l S c iences
高聚积于肿瘤部位的纳米粒的温度 ,使肿瘤热烧蚀 或过热 [ 324 ] ,从而杀死肿瘤组织 。
M agnetic Nanoparticles and The ir Applica tion in D rug D elivery System
TAO Juan1, 2 , CHEN Yue2jian1, 2 , X IONG Fei2 , ZHU J ia2bi1 , GU N ing2
·综述与专论 ·
2010年第 34卷 第 4期 第 147页
子其粒径大小 、粒径分布和晶形均较为理想 。分子 成像技术对磁力的要求使得人们开始研究在氧化铁 中参杂能够增强磁性的其他金属 , 如金属铁酸盐 M Fe2 O4 (其中 M 是二价的锰 、铁 、钴或 镍 ) 。B aldi 等 [ 9 ]对 CoFe2 O4磁性纳米粒的合成和修饰进行了研 究 ,采用多羟基合成方法制出粒径为 514 nm 的内核 粒子 ,外层包有单层的双官能团磷酸和氧肟酸 。 11212 金属纳米粒 由铁 、钴或镍制成的金属磁性 纳米粒在水和氧并存条件下易于形成氧化物 ,故通 常需采用修饰的方法对其加以保护 ,如可用金或硅 作为表面修饰材料制成核 -壳式结构的金属纳米 粒 。金属纳米粒合成过程复杂 ,但其优势独特 ,例 如 ,与铁的氧化物纳米粒相比 ,金属铁纳米粒拥有相 对较强的磁力 ,能够在较大的粒径范围内保持超顺 磁性 [ 10 ] 。
(1. Pha rm aceu tics R esea rch Institu te, Ch ina Pha rm aceu tica l U n iversity, N an jing 210009, Ch ina; 2. S ta te Key L abora tory of B ioelectron ics, J iangsu Key L abora tory for B iom a teria ls and D evices, S chool of B iolog ica l S cience and M ed ica l Eng ineering, S ou theast U n iversity, N an jing 210009, Ch ina)
2010, V o l. 34, N o. 4 145 P rog ress in P ha rm aceu tica l S c iences
·综述与专论 ·
2010年第 34卷 第 4期 第 145页
综述与专论
do i: 10. 3969 / j. issn. 1001 - 5094. 2010. 04. 001
图 1 多功能复合磁性纳米粒示意图 Figure 1 D iagram of multifunctional magnetic nanoparticle
112 磁性纳米粒的种类及制备 11211 氧化铁纳米粒 因胶态氧化铁纳米粒的生 物相容性好且易于合成 ,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越 来越广泛 ,典型的有纳米晶体磁铁矿 ( Fe3 O4 )或磁 赤铁矿 (γ2Fe2 O3 ) 。
[ Abstract] The characterization, classification, p reparation and surface modification of m agnetic nano2 particles and their app lication as carrier in drug delivery system were reviewed. The potential advantage of m agnetic nanoparticles for drug delivery lies in their magnetic p roperty and multifunctional therapeutic activity, in addition to their targeting ability resulting in reduced toxic side effects. [ Key words] magnetic nanoparticle; drug delivery system; carrier; surface modification; magnetic p roperty
性质 ,作为药物传输体系 ,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如 可用作磁靶向载体 ,通过磁性介导 ,直接靶向体内特 定部位 ,即用于药物的靶向传递 [ 1 ] ; 用作核磁共振 显影 (m agnetic resonance im aging, MR I)的磁性造影 剂 [ 2 ] ;用于肿瘤的热疗 ,利用高频磁场特异性地提
3 通讯作者 : 朱家壁 ,教授 ; 研究方向 : 药物新剂型和药物动力学 ; Tel: 025285338217; E2ma il: Zhujiabi001@ yahoo. com 33通讯作者 : 顾宁 ,教授 ; 研究方向 : 生物医药学纳米技术和功能纳米材料 ; Tel: 025283272476; E2ma il: guning@ seu. edu. cn
1 磁性纳米粒的特性 、种类及制备
111 磁性纳米粒的特性 11111 磁学性质 用于生物医药领域的磁性纳米 粒必须具备特定的超顺磁性 ,即当铁磁性物质的颗 粒小于临界尺寸时 ,外磁场产生的磁取向力不足以 抵抗热扰动的干扰 ,其磁化性质与顺磁体相似 。临 界尺寸与温度有关 ,例如球状铁粒在室温时的临界 半径为 1215 nm ,而在温度为 412 K ( - 268195 ℃) 时的临界半径为 212 nm。超顺磁体的磁化曲线与 铁磁体不同 ,它没有磁滞现象 ,即其剩磁和矫顽力均 为零 。如以磁化强度 M [一个代表磁介质磁化状态 的物理量 ,定义为媒质微小体元 (ΔV )内的全部分子 磁矩矢量和与 ΔV 之比 ]为纵坐标 ,以 H / T ( H:磁场 强度 , T:绝对温度 )为横坐标 ,则在铁磁性物质出现 超顺磁性的温度范围内所测得的不同温度下的磁化 曲线必定是重合的 。超顺磁性是磁性纳米粒作为药 物传输体系所必须具备的性质 ,因为一旦外磁场撤 除 ,磁性纳米粒磁性作用便会消失 ,从而可避免纳米 粒本身的聚集 。 11112 靶向性 由于肿瘤组织中的微血管通透性 增加 , 故癌变组织的渗透性及滞留效应增强 ( enhanced permeation and retention, EPR ) ,同普通纳 米粒一样 ,磁性纳米粒能在肿瘤特异性的淋巴外排 作用下 ,选择性地聚集在肿瘤组织 ,从而达到被动靶 向目的 。而将磁性纳米粒与肿瘤细胞过度表达的低 分子配体 (如叶酸 、维生素 B1、糖类 ) 、多肽 、蛋白 (如转铁蛋白 、抗体 、凝集素 ) 、多糖 (如透明质酸 ) 、 多不饱和脂肪酸 、DNA 等连接修饰更可实现磁性纳 米粒的主动靶向 。在外加磁场作用下 ,磁性纳米粒 具有其独特性 ,即通过外磁场对内磁核的磁性导向 作用 ,增强对病变组织的物理靶向性 。 11113 多功能性 可将荧光染料 、渗透促进剂 、靶 向基团 、治疗剂 、磁共振造影增强剂等连接在磁性纳 米粒的表面或嵌入纳米粒结构中 ,形成多功能复合 纳米粒子 (见图 1) 。由于近红外荧光 ( near2infrared fluorescent, N IFR )的组织渗透能力强 ,因此将 N IFR 染料连接到磁性纳米粒上以增强磁性纳米粒的多功 能性已成为研究者们关注的焦点 。将 N IFR 染料与
合成氧化铁纳米粒的方法有多种 ,从传统的湿 化学技术到先进的激光高温分解法或者化学汽相淀 积法等 [ 628 ] 。临床用于 MR I造影剂的超顺磁性氧化 铁 ( SP IO )多是以葡聚糖等包裹的氧化铁纳米粒 ,直 径一般为 40~400 nm ,其基本架构与超微型超顺磁 性氧化铁 (USP IO )相同 ,只不过后者直径一般在 30 nm 以内 。 SP IO 的制备方法主要是水溶液共沉淀 法 ,通过在水溶液中同时水解二价和三价的铁离子 而制备磁性纳米粒子 ,通常是将碱液 (如 NaOH和氨 水溶 液 ) 与 Fe 2 +和 Fe3 + 的 盐 [如 FeC l2 、FeSO4 、 FeC l3 、Fe (NO3 ) 3等 ]混合溶液在一定温度和 pH 值 下高速搅拌 ,然后静置沉淀 ,并将沉淀物洗涤 、过滤 、 干燥 、烘 干 , 最 终 制 得 Fe3 O4 纳 米 颗 粒 。其 反 应 式为 :
纳米粒属于亚微米体系 (粒径介于 1 ~100 nm 之间 ) ,其材料为可降解或不可降解的无机物或有 机物 (如聚合物 ) 。磁性纳米粒是纳米粒的一种 ,通 常含有磁性元素 ,如铁 、镍和钴及其化合物 ,其体内 靶向行为可受磁场调控 。磁性纳米粒由于具有磁学
[接受日期 ] 2009212217 [资助项目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资助项目 ( 6072510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资助项目 ( 30870689, 3097075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 ( 20903021)
Peng等 [ 11 ]研究证实 ,晶体 Fe3 O4 壳能够提供一 个保护层来防止铁纳米粒上铁锈的生成 ,而无定型 Fe3 O4的修饰则不能保护金属核免遭深层氧化 。此 实验采用高温分解பைடு நூலகம்制备铁纳米粒氧化物层 ,其厚 度可通过控制氧转移过程来调控 ;制得的 Fe / Fe3 O4 纳米粒的内核半径约 4 nm ,氧化层厚度约 215 nm , 这些粒子具有超顺磁性 ,且饱和磁化强度 M s (铁磁性 物质在外磁场增加到一定强度后 ,磁化强度停止增加 并保持的一个稳定的数值 )值为 11026 ×105 A·m - 1。 同时 , Q iang等 [ 12 ]报道了利用纳米簇淀积系统制备 Fe / Fe3O4纳米粒的方法 ,通过控制晶形增长参数制 得的纳米粒内核粒径在 2 ~100 nm 范围内 ,而壳厚 度在 215~5 nm 范围内 。 11213 双金属纳米粒 双金属或金属合金纳米粒 , 如 FePt纳米粒 、FeCo纳米粒等也具有超顺磁性 ,可 用作 MR I造影剂或药物传输的磁性载体 。 FePt纳 米粒在生物医学领域已有广泛的应用 [ 13 ] ,其合成方 法包括真空淀积或液相合成法 ,而有关合成和表面 修饰的研究取得了长足进展 。另一种被广泛研究的 双金属磁性纳米粒是 FeCo 纳米粒 [ 14 ] , B ai等 报 [ 15 ] 道了一种采用物理淀积法合成的双金属磁性纳米 粒 ,制得的 Fe60 Co40纳米粒内核粒径为 10 ~20 nm , 金或银壳厚度为 1 ~3 nm ,通过这种方法合成的立 方纳米粒具有超顺磁性 ,且 M s值是氧化铁纳米粒 的 3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