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治疗鸡的卵黄性腹膜炎
鸡卵黄性腹膜炎的发生原因临床症状剖检变化及防治措施

鸡卵黄性腹膜炎的发生原因临床症状剖检变化及防治措施鸡卵黄性腹膜炎是一种常见的家禽疾病,由于鸡卵黄沉积在腹膜上引起的一种疾病。
鸡卵黄性腹膜炎会给鸡只的生长和生产带来很大的影响,甚至导致鸡只的死亡。
在养殖鸡的过程中,必须要重视预防和治疗鸡卵黄性腹膜炎,以保证鸡只的健康和养殖的效益。
一、发生原因鸡卵黄性腹膜炎主要是由于鸡在长时间高温高湿的环境中饲养导致的。
在这种环境下,鸡的生理代谢会发生紊乱,导致卵黄在输卵管内过久停留,而不能及时排出体外。
饲料中过量给予维生素D3也是导致鸡卵黄性腹膜炎的原因之一。
鸡只的营养过剩也是引起鸡卵黄性腹膜炎的一个重要因素。
在饲养过程中,如果饲料中蛋黄素和脂肪含量过高,会导致鸡体内脂肪过剩,而无法正常消化和代谢。
这样一来,鸡的内脏器官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导致鸡卵黄堆积在腹膜上,加重疾病的发展。
二、临床症状鸡卵黄性腹膜炎一般在鸡只2-3个月龄时出现,临床症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鸡只活动性下降,食欲减退,甚至出现明显的呼吸困难。
2. 鸡只的腹部明显膨胀,腹膜下检查可发现腹部有饱满感,鸡只舔脚丧气。
3. 鸡只的排粪异常,呈现蓝色或绿色的粪便,同时伴有腹泻等表现。
4. 在严重发病的鸡只中,可出现发热、吐白沫和腹泻等症状。
如果不及时进行治疗,会导致鸡只死亡。
三、剖检变化鸡卵黄性腹膜炎主要是由于卵黄过多积聚在腹膜上,从而引起腹膜的充血、水肿和炎症。
在剖检过程中,可以看到鸡的腹膜明显增厚,颜色变为暗红,甚至有出血点。
腹腔内还可能出现腹水,并且全身器官出现不同程度的炎症改变。
在肠壁上也会发现灰白色的粘液样物质沉积。
四、防治措施为了有效预防和治疗鸡卵黄性腹膜炎,养殖户在日常饲养管理中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防治措施:1.保持环境清洁卫生,定期进行卫生消毒。
及时清理鸡舍内的废弃物,保持通风良好,降低环境的湿度和温度,防止病原菌的滋生和传播,减少鸡卵黄性腹膜炎的发生。
2.合理饲喂,控制饲料中脂肪和蛋黄素的含量。
鸡卵黄性腹膜炎的发生原因临床症状剖检变化及防治措施

鸡卵黄性腹膜炎的发生原因临床症状剖检变化及防治措施鸡卵黄性腹膜炎是鸡的一种常见疾病,主要发生在蛋鸡身上,严重影响了鸡的产蛋率和寿命。
该病的发生原因多种多样,临床症状表现也不一而足,对于预防和治疗该疾病,有一定的难度。
本文将详细介绍鸡卵黄性腹膜炎的发生原因、临床症状、剖检变化及防治措施,希望对饲养户有所帮助。
一、发生原因1. 传染源:鸡卵黄性腹膜炎是由一种特殊的细菌引发的,它主要存在于蛋壳上,当这些细菌进入鸡蛋内部时便会引起感染,导致鸡卵黄性腹膜炎的发生。
2. 环境因素:鸡舍内干湿不适宜、通风不良、卫生条件差等环境因素都是鸡卵黄性腹膜炎发生的重要原因。
3. 饲养管理不当:饲养管理不当也是引发鸡卵黄性腹膜炎的一个重要原因,如饲料中添加抗生素过多、喂养不合理等。
二、临床症状1. 鸡卵产蛋异常:患有鸡卵黄性腹膜炎的鸡,其产蛋率明显下降,甚至停止产蛋。
2. 食欲不振:患有鸡卵黄性腹膜炎的鸡,由于身体不适,食欲会明显下降,出现不愿意进食的情况。
3. 腹膜炎症状:患有鸡卵黄性腹膜炎的鸡,腹部会出现红肿、发热等炎症症状,严重时还会有腹水积聚。
4. 行为异常:患有鸡卵黄性腹膜炎的鸡,会出现行为异常,如迷路、呆立不动等症状。
三、剖检变化1. 鸡腹腔内积液:患有鸡卵黄性腹膜炎的鸡,在剖检的时候,可以发现腹腔内有大量积液,颜色多呈黄色。
2. 腹膜炎症:剖检时可以明显观察到腹腔内腹膜局部红肿、坚硬,并有大量渗出液。
3. 卵巢变化:患有鸡卵黄性腹膜炎的鸡,剖检时可以观察到卵巢表面有黄色的块状物质或脓性分泌物。
四、防治措施1. 改善饲养环境:保持鸡舍内的干燥清洁,合理通风,是预防鸡卵黄性腹膜炎的重要举措。
2. 合理饲养管理:合理添加抗生素、严格控制饲料的品质等,可以有效预防鸡卵黄性腹膜炎的发生。
3. 早期诊断隔离患鸡:一旦发现有鸡出现疑似鸡卵黄性腹膜炎症状,应及时进行隔离,并进行确诊,以防止疾病传播。
4. 抗感染治疗:采用抗感染药物进行治疗,如青霉素、氧氟沙星等,可以有效控制疾病的发展。
产蛋鸡卵黄性腹膜炎的发病原因及防治对策

产蛋鸡卵黄性腹膜炎的发病原因及防治对策
产蛋鸡卵黄性腹膜炎是一种常见的疾病,严重影响了产蛋鸡的生产性能和经济效益。
该病的发病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环境因素:环境温度、湿度、通风等不良的环境条件容易诱发该病的发生。
2.营养不良:长期单一饲料、欠缺必需营养素、饲料不干净等原因,都会引起营养不良,导致机体免疫力下降,从而发生卵黄性腹膜炎。
3.细菌感染:产蛋鸡接触到多种细菌和病毒,如艰难梭菌、大肠杆菌、枯草杆菌、葡萄球菌、鲍曼不动杆菌等,都可能引起卵黄性腹膜炎。
4.卫生管理不当:鸡舍清洁不彻底、饲料和饮水严重受污染、密度过高等管理不当,也是诱发疾病的重要原因。
针对以上发病原因,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进行防治:
1.改善环境条件:要定期清洁、消毒饲料器、饮水器和鸡舍,保证通风、保暖和舒适的环境,以减少清道夫和其他细菌的滋生和传播。
2.合理饲养管理:要合理搭配饲料,加强营养,尤其是补充不足的必需营养素,同时防止饲料和饮水受到污染,改善禽舍环境条件,注意密度控制,减少鸡群中脾气暴躁、互相揪毛等行为。
3.防治细菌感染:加强鸡舍卫生管理,做好草堆、鸡粪的清理和消毒。
同时,要加强鸡群的免疫力,定期接种疫苗。
总之,对于产蛋鸡卵黄性腹膜炎的防治,关键在于加强饲养和管理,提高鸡群的健康素质和免疫力,减少环境和营养因素对鸡群的影响,防止细菌和病毒的感染和传播,从而保持和提高产蛋鸡的生产性能和经济效益。
产蛋鸡卵黄性腹膜炎的发病原因及防治对策

产蛋鸡卵黄性腹膜炎的发病原因及防治对策产蛋鸡的卵黄性腹膜炎是一种常见的疾病,严重影响了养鸡的生产效益。
腹膜炎是由于腹腔内细菌感染引起的疾病,通常表现为腹腔积液、水肿、肠道变化和腹膜炎。
在鸡群中,卵黄性腹膜炎是一种常见的疾病,严重影响了蛋鸡的生产效益。
本文将详细介绍产蛋鸡卵黄性腹膜炎的发病原因及防治对策。
一、发病原因1. 生产环境污染产蛋鸡的生产环境一旦受到污染,就会成为细菌的温床。
常见的污染源包括粪便、床材、饮水、鸡食等,尤其是在高温高湿的环境下,鸡舍内细菌繁殖更加迅速。
2. 饲料不洁产蛋鸡进食的饲料如果不干净,其中可能存在着大量的细菌和病毒,一旦鸡群食用这种饲料,就容易引发腹膜炎等疾病。
3. 鸡群管理不当饲养户在日常管理中,如果不合理地进行饲养、管理,比如饲养密度过大、清洁不到位等,都会造成蛋鸡生产环境不洁净,引发疾病的风险增加。
4. 其他因素饲养密度过大、气候异常、饲养户自身卫生习惯不良等因素都可能引发产蛋鸡卵黄性腹膜炎的发生。
二、防治对策1. 严格管理生产环境要保持鸡舍内的环境干燥、通风,并定期进行清洁和消毒。
饲料、水源要保持清洁卫生,防止饲料和水污染。
2. 合理营养、饲料安全对产蛋鸡配备合理的饲料,保证饲料的营养均衡、无毒、无霉变,避免因为饲料问题导致腹膜炎的发生。
3. 合理饲养密度合理的饲养密度可以减少鸡群之间的激烈竞争,减少因压力引发的疾病。
4. 预防疫病在日常饲养中,做好疫病防控工作非常重要,定期对产蛋鸡进行疫苗接种和体检,确保鸡群的健康状态。
5. 加强养殖管理加强产蛋鸡的养殖管理,包括鸡群种源选择、合理饲养密度、定期体检等,都是防止产蛋鸡卵黄性腹膜炎发生的有效手段。
6. 采取合理防治措施一旦发现鸡群中有腹膜炎病例,要及时隔离患病鸡群,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同时强化环境的消毒和清洁工作,防止病情蔓延。
产蛋鸡卵黄性腹膜炎是一种常见且严重的疾病,对蛋鸡的生产效益造成了极大的影响。
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卵黄性腹膜炎的发生,饲养户需要加强鸡群的养殖管理,保持生产环境的清洁卫生,合理饲养密度、做好饲料安全、预防疫病等工作,同时一旦发生疫情,要及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避免病情的蔓延。
卵黄性腹膜炎吃什么药好

卵黄性腹膜炎吃什么药好
卵黄性腹膜炎是家禽中鸡类常见的疾病,而且是一种传染性很强的疾病,蓄养者应该注意及时的治疗,一旦在家禽中传染的话后果会比较严重,所以来说应该注意及时的治疗,需要注意家禽病毒的传染性是很强的,蓄养者应该引起重视,家禽应该需要合理的预防措施和治疗。
肠毒综合征特效药是治疗卵黄性腹膜炎特效药,采用国外的治疗技术,对于病情的效果是很不错的,使药物有效成分直达病灶,决不损害健康组织。
对于家禽可以使用这样的治疗方式,蓄养人应该采取这样的治疗方式,应该会有不错的效果的。
该药是多种杀菌机制药物,让各种有害菌无处可逃。
治疗效果是不错的,一般对于各种肠炎和卵黄性腹膜炎几天内见效。
每袋兑水400斤,连续饮用4小时,每疗程3—5天。
红、黑粪便可配合球立克使用。
对于家禽来说是可以适当的服用的,需要对此使用合适的药量。
需要注意一些好的预防措施,应该加强饲养管理,平时应该注意一些家禽类的合理分类,这样可以避免疾病的出现,产蛋鸡舍内的栖木高度设置要合理,避免母鸡上下栖木时因急速跳跃引发卵黄性腹膜炎。
发现下腹过度肥大下垂而且长期不产蛋的母禽,应及时予以淘汰。
这种家禽疾病应该注意及时的治疗,以免出现严重的传染,应该注意一些好的治疗方法,平时应该注意合理的卫生,家禽类应该做好分类,一旦出现疾病的就应该进行隔离,因为传染性是很强的,家禽的动物需要注意的事项有很多,蓄养者应该对此有足够的了解。
产蛋鸡卵黄性腹膜炎病的诊治

健康养殖·诊疗畜牧业环境 2020.2090摘 要:鸡养殖目前已经成为山东农村地区经济建设的重要产业,但是在规模化发展中,卵黄性腹膜炎是频发疾病,该病会降低产蛋率、导致母鸡死亡,严重危害养殖效益,需要引起养殖户的关注和重视。
关键词:鸡养殖;产蛋鸡;卵黄性腹膜炎;诊治;分析1 前言在鸡养殖趋于产业化、规模化发展的同时,各种疾病的发生率也不断提升,这是影响行业发展的关键因素。
在产蛋鸡养殖中,卵黄性腹膜炎是最为常见的疾病,其俗称为“蛋子瘟”,诱发该病的主要原因为输卵管受细菌感染出现炎症,导致母鸡无法正常排卵,如果没有及时治疗,容易导致母鸡死亡。
目前该病在山东地区鸡养殖中广泛存在,养殖户需要提高重视,采取科学的措施综合诊治,实现既定的养殖效益。
2 临床症状由于患病程度不同,病鸡临床表现也存在一定差异,具体症状体现在:羽毛无光以及蓬乱、产蛋率明显下降、产软壳蛋、缩头闭目、精神萎靡;肛门部位存在排泄物,排泄物伴随恶臭味;如果病鸡发病较为严重,其腹腔存在大量黄色渗出物以及腹液,腹部肿大明显,皮肤呈现紫色或者青色;病鸡体温快速升高、体型消瘦、口舌干燥、排稀便,最为严重的病鸡卧地不起,最终由于衰竭死亡。
3 病理变化对病死鸡进行实验室剖检后可发现其病理变化:腹腔呈现腥臭味、卵泡破裂或者变色或者变性;腹腔内部蛋黄凝结成块状,大小如同拳头;肠管与肠管或者脏器与肠管黏连;腹腔存在大量的黄色渗出物或者蛋黄,脏器覆盖黄色或者灰色纤维渗出物。
4 实验室诊断实验室诊断此病,主要症状依据为,观察腹腔是否存在渗出物,具体操作方法如下:对病死鸡进行解剖后,检查其腹腔,如果存在黄色或者灰色渗出物,脏器表层存在灰色纤维渗出物则可确诊为此病。
5 卵黄性腹膜炎病防治措施5.1 注重饲料管理饲料搭配不合理是诱发卵黄性腹膜炎病的主要因素,想要预防该病,养殖户要注重优化饲料管理。
首先,所有饲料都要经过正规渠道采购,不能为了节约成本而选择非正规途径购进饲料,非正规渠道购进的饲料不仅质量难以达标,而且所含营养物质不均衡,难以满足产蛋鸡的生长需求,还容易诱发疾病;其次,分析产蛋鸡在不同生长阶段的营养需求,按照各个阶段的营养需求配置调整饲料内不同营养物质的种类和含量,包括氨基酸、微量元素以及蛋白质等,满足其生长需求;最后,可在饲料中适当添加一定量的芽孢枯草杆菌,其具有提升免疫力的作用,能够有效预防卵黄性腹膜炎病。
产蛋鸡卵黄性腹膜炎病症状及诊治.doc

产蛋鸡卵黄性腹膜炎病症状及诊治
概述:产蛋鸡卵黄性腹膜炎病是由于产蛋鸡生殖系统发生炎症。
特别是输卵管充血、出血或有多量分泌物,炎症产物粘连输卵管伞部,漏斗的喇叭口在排卵时打不开,卵子跌入腹腔,引发的腹膜炎是造成鸡只死亡的主要原因。
观看病鸡腹部膨胀、重坠、泄殖腔周围触及硬块、有很严重泻痢的迹象。
一、临床症状:观看病鸡腹部膨胀、重坠、泄殖腔周围触及硬块、有很严重泻痢的迹象,粪中混有蛋清、凝固蛋白和卵黄小块,有一股恶臭味,产蛋略有减少,皮肤呈青紫色。
二、剖检变化:经剖检病鸡发现腹腔内有黄色腥气臭液体和破碎的卵黄粘稠物,腹腔内脏器官覆盖一层黄色或浅黄色纤维素性渗出物,肠子和其他器官粘连一起。
三、发病原因
1本病一般是由大肠杆菌病、新城疫等细菌病毒侵害产蛋鸡的生殖系统,引起产蛋鸡卵泡坏死脱落进入腹腔而导致产蛋鸡卵黄性腹膜炎病。
2产蛋鸡受惊或暴力打击造成机械性内伤,亦可引发卵黄性腹膜
炎。
3由于产蛋鸡生殖系统发生炎症。
特别是输卵管充血、出血或有多量分泌物,炎症产物粘连输卵管伞部,漏斗的喇叭口在排卵时打不开,卵子跌入腹腔,引发的腹膜炎是造成鸡只死亡的主要原因。
4本次发病的直接原因是鸡饮用的地表浅层水中大肠杆菌严重超标,即允许大肠杆菌最大量是50毫升、而实际检验到的大肠杆菌却超标100倍。
四、治疗方法:用左旋氧氟沙星兑水,连用5日,混饲用赛源粉和氟苯尼考粉剂,连用5日。
在治疗用药的同时,每天用消毒药进行鸡舍内外喷雾消毒一次。
用药结束后,鸡饮用水中每天都加漂白粉(每50升水中加1g漂白粉)。
产蛋鸡卵黄性腹膜炎的发病原因及防治对策

产蛋鸡卵黄性腹膜炎的发病原因及防治对策
产蛋鸡卵黄性腹膜炎是一种常见的家禽疾病,其主要由卵黄膜炎链球菌引起。
该病的发生会导致禽类生长缓慢、产蛋率下降、卵质量下降,严重时还会导致禽类死亡。
因此,对于卵黄性腹膜炎的防治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产蛋鸡卵黄性腹膜炎的发病原因:
1.感染源:卵黄膜炎链球菌通常是由感染鸭、鹅、鹅的粪便、泥土、水源等,经过呼吸、饮水、食物等途径传播给产蛋鸡的。
2.环境因素:环境温度、湿度、氧气含量、水质以及粪便处理等环境因素都会影响禽类的生长和免疫力,暴露在不良环境中容易感染疾病。
3.营养因素:禽类在营养不良的情况下,身体抵抗力会降低,导致疾病易发。
4.人为因素:不合理的管理、饲养密度过高、饲料不卫生等人为因素也会导致卵黄性腹膜炎的发生。
预防和治疗对策:
1.提高环境卫生:保持养殖场内空气清新、通风良好,保持饮水器、喂料器、粪便处理等设施清洁卫生,定期彻底清洗消毒养殖场内的所有设施。
2.科学饲养:合理控制饲养密度,饲料应当时新鲜、干燥、无异味,同时也应当考虑添加一些保健饲料,增强禽类免疫力。
3.强化免疫力:积极接种疫苗,保障羊禽类的健康。
4.选用抗菌药物治疗:在确诊病例的情况下,应选用抗卵黄膜炎链球菌的药物进行治疗。
5.统一管理:养殖场应当由专业、有经验的饲养人员管理,以确保禽类饮食、生活、卫生等方面的各项要素健康有序。
总之,卵黄性腹膜炎是一种会严重影响到禽类生长和产蛋的疾病,只有认真做好预防和治疗工作,确保环境卫生、科学饲养、强化免疫力、选用合适的药物治疗以及统一管理等方面的各项工作,才能最大程度的避免卵黄性腹膜炎的发生和传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治疗鸡的卵黄性腹膜炎
一、临床表现
病鸡活动困难,精神沉郁,停产拒食,腹部下垂,柔软波动,触压有疼感,后期腹部皮肤暗紫色。
特征症状是腹部异常膨大,走动不便。
二、防治措施
1、预防措施:
(1)严格按照家禽的营养需要配合饲料,尤其是在产蛋前期,不能喂给过多的蛋白质饲料。
(2)在产蛋旺季增加多种维生素,比平常用量多40%-60%。
(3)每天将200克氯化钙溶于10千克水中,供1000只鸡饮用,连用7-10天。
或每只鸡每天给氯化钾2毫克,放入水中,任其饮用,连用10-15天。
(4)发现下腹过度肥大下垂而且长期不产蛋的母鸡,应及时淘汰。
2、治疗措施:卵管康100克兑水400斤水,全天集中一次用药,连用3--5天。
预防减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