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纸媒体在突发事件中的信息传播与舆论引导——以上海外滩踩踏事件为例

合集下载

突发事件中网络媒体的舆论引导

突发事件中网络媒体的舆论引导

据 中 国 互 联 网 信 息 中 心 ( N I 发 C N C)
布 的 《 2 次 中 国互 联 网络 发 展 状 况 统 计 第 3
针 对 突 发 事 件 网络 舆 论 的传 播 特 点 , 新 创 网络 舆 论 引 导 方 法 . 能 发挥 网络 舆 论 引 才 导 的 积极 作用 。 络舆 论 引导 的方 法 如 下 网
新 闻, 后各大主要门户网站 , 新浪 、 随 如 搜 狐 等 关于 非 典 型性 肺 炎 的报 道 跟 帖速 度 增
获 知 最新 的信 息 。 体 的舆 论 引 导 对 人们 媒
形 成 什 么 样 的舆 论 心 理 及 突 发 事 件 的 发
并 机 直 播 。 对 于传 统 媒 体 对 地 震 报道 的 相 迅 速反 映 . 络媒体 及时 、 确地 转载 了 网 准 信 息 。新 浪 网 、 民 网和 新 华 网等 门户 网 人 站 及 时跟 进 最 新 的地 震 信 息 , 受 众 提 供 为
潮 。 在这 种情 况下 , 网络 舆 论 的主 动 权 掌 靠 性 。 了让 受 众 在 突发 事 件 发 生 的 时候 为 能 在 较 短 的 意 见 积 蓄 期 内 获 得 更 多 真 实
近 年 来 . 发 事件 频发 : 典 、 徽 阜 突 非 安 阳劣 质 奶 粉 事 件 、松 花 江 水 污 染 事 件 、 陕
三 聚 氰 胺 事 件 、 州 飙 车 肇 事 案 、 京 徐 杭 南
宝 宝 事件 对 突 发事 件 的有 效 解 决进 而对 社 会 的稳 定 产 生 不 利 影 响 。
典 型 的例 子 莫 过于 2 0 年发 生 的非 典 型性 03 肺 炎 这件 突 发 事件 :0 3 2 1 ,广 东 20年 月 0 l E

浅谈地方电视媒体在地方突发事件中的舆论引导——以“10.1”坎市永兴林场煤矿透水事故报道为例

浅谈地方电视媒体在地方突发事件中的舆论引导——以“10.1”坎市永兴林场煤矿透水事故报道为例

浅谈地方电视媒体在地方突发事件中的舆论引导——以“1o.1”坎市永兴林场煤矿透水事故报道为例郑德胜(龙岩电视台新闻部福建龙岩364000)摘要: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地方电视媒体已逐渐建立起较强的突发事件舆论导向意识,但在着手进行突发事件舆论引导时,其方法手段仍有待提高。

本文以“10.1”坎市永兴林场煤矿透水事故报道为例,围绕如何发挥媒体议程设置功能进行深入探讨,以期提高地方电视媒体在地方突发事件中的舆论引导能力。

关键词:地方电视媒体突发事件媒体议程设置舆论引导“议程设置功能”作为一种理论假说,最早见于美国传播学家麦库姆斯和唐纳德肖于1972年发表的论文<大众传播的议程设置功能>:“在多数时间,媒体在告诉它的读者该怎样想时可能并不成功;但它在告诉它的读者该想些什么时,却是惊人地成功。

”这一理论揭示出大众媒介可以通过议程设置形成或影响舆论。

议程设置成为媒介舆论引导的一个常用方法。

舆论导向是新闻媒介通过建构信息流以使舆论朝有利于舆论控制者方向发展,具有很强的主观色彩。

地方电视媒体具有接近突发事件发生区域、贴近区域内公众心理的独特优势。

面对地方突发事件,地方电视媒体应自觉承担起社会责任,围绕透水事故发生后的”救人”设置了一系列的议题,进行了有目的的报道,正确引导舆论,维护地方政府形象,保障地方群众利益。

笔者对“10.1”坎市永兴林场煤矿透水事故的报道进行研究,地方电视媒体应该说在运用媒体议程设置这一客观功能时注意避免“推定效果”,一方面考虑自身的优势,另一方面充分考虑到公众的心理和特点,能客观准确地反映在地方突发事件中的舆论引导能力。

一、突发事件的性质及其议置设置的导向需求<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公共事件应对法>明确规定:“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

地方突发事件蕴涵着很大的新闻价值。

上海外滩踩踏事件的反思及启示

上海外滩踩踏事件的反思及启示

上海外滩踩踏事件的反思及启示作者:王萌萌来源:《重庆行政》2016年第03期2014年12月31日,上海外滩发生踩踏事件,习近平总书记和李克强总理做出重要批示:一定要做好安全措施,严格查明原因与相关责任人,并吸取其中教训。

上海作为我国的特大城市,早前已举办各种较大赛事,理应具备丰富的城市公共安全应急经验与较高应急处理能力,然而却出现惨痛的踩踏事件。

踩踏事件发生概率较小,但伤害极大,为此必须切实分析反思上海踩踏事件,使我国城市安全管理警钟长鸣。

一、上海外滩踩踏事件的反思(一)活动风险评估分析缺乏2009年科特迪瓦的阿比让在举办世界杯预赛上,由于场馆一处墙面倒塌,引发严重踩踏事件。

公共安全专家扎比娜·丰克强调预先进行风险评估,找出风险点有利于维护安全。

此次上海外滩活动虽然已被取消,但是观众并不知情,且相关部门并未对地标性活动地及地形进行风险测评。

外滩整体狭长,活动空间较为狭小,一旦出现意外事件不便躲避,公众疏散较为困难。

外滩观景台台阶落差将近4米,且台阶倾斜度约为30度。

宽为5米的台阶中缺少护栏,导致上下行人对流,加之昏暗光线使得公众极易跌倒。

当失控的人群涌向观景台,一旦有人跌倒,都将产生“多米诺骨牌”效应,发生踩踏。

(二)人流密度监测控制缺失2010年柬埔寨金边送水节活动中缺乏对人流密度的监测及预警,以致人群拥挤,发生严重踩踏事件。

上海外滩踩踏事件中,晚上近9点时分人群拥挤。

尽管监控设施全面覆盖,但管理人员并未据此提取人口密度监测数据,未发现局部人口密度已达危险边缘,耽误了最佳预警与疏导时间。

事发当晚上海警方曾发布信息称地铁站人流达到高峰,但是并未进行人群流向分析,致使稍晚时刻,警方才明显发觉外滩人数剧增,已到难以控制局面。

未能及时分析现场人口密度及人流方向与事态的恶化息息相关。

(三)安全管理手段实施乏力2011年马里首都巴马科的伊斯兰教讲经布道活动中,缺少专人维持秩序,场面失控发生踩踏事件。

突发事件中地市级网络媒体的舆论引导——以中国台州网报道“9·9”安全事故为例

突发事件中地市级网络媒体的舆论引导——以中国台州网报道“9·9”安全事故为例
的 阅读 需 求 , 富 了版 面 , 新 了观 念 , 丰 更
读者面前 ,读 者能从 丰富的联想 中获得 美感形象 。
挥, 感悟世事 , 代表个人 , 出个性 , 突 可在
真人真事 的基础上 适 当进行 艺术加工 ; 而新 闻是传播信息 , 的是事实 , 以事 说 是
实为基准 , 以事 实 为依 据 。 因此 , 们 可 我 以得 出一 个 这 样 的 判 断 :新 闻可 以用 散
说明情感 在文 章中的重要性 。作者写作
应 当用 情 感 去 吸引 读 者 , 服 读 者 。 含 征 饱
文笔法来写 ,但却不能脱离事实 的本身 自由发挥 , 否则新 闻就不是新闻 了。
2采 用 散 文 式 笔 法 写 新 闻 , 定 要 . 一
行 , 当有利于新闻价值的实现 , 应 有利于 媒体社会功能的发挥 ,有利于媒体在竞
从 实 际 出发 ,具 体 内容 具体 对待 。 比如 非 事 件 性 新 闻 , 不 能 一 概 而 论 。 有 不 就
5 4
思 币 0o 删
‘心 佩 f 市人 } 圆
突 发 事 件 报 告
消防官兵 整整奋 战 了 1 6个 小 时 , 7
控制 了相关事故 的负责人 。及 时 、准确 地报道 了事件 的发生 ,使市 民对事故情 况有 了了解 , 有效地遏制 了流言 的传播 。 网络包含 了文字学会 用散 文笔 法写新 闻 , . 还要
具 备 一 定 的 散 文 基 础 知识 和 一 定 的散 文
字描述获得立体 的形象 。 因此 , 在新 闻报
道 中, 要善于捕 捉形象 , 用形 象来说话 。 这种形象化的表现 手法在新 闻界常被称
之为“ 头化”就是将表现对象像电影 、 镜 , 电视 的 特 写镜 头一 样 活 灵 活 现 地 展 现 在

主流媒体在突发事件中的舆论引导作用_何南观

主流媒体在突发事件中的舆论引导作用_何南观

2011年第1期总第295期近些年来,我国突发公共群体性事件不断发生,如贵州瓮安事件、邓玉娇事件、云南孟连事件、湖北石首事件、重庆出租车罢运事件、四川广安110事件、四川大竹117事件、河北定州事件、甘肃陇南事件、吉林通钢事件等等。

这些事件已经危及到公共安全,严重损害了党群关系和干群关系,在极个别地方甚至动摇了地方党组织和地方政权的根本权威。

本文试图从媒体责任、公信力和舆论引导力的角度出发,对突发群体性公共事件的预防、疏导和解决,作一简陋之论述。

基层政府的冷漠和网络围观,是新时期突发性群体事件的主要成因我国当前处于一个重要而特殊的社会转型期,潜藏在社会底层的矛盾比较多,如社会财富分配不公导致的仇富心态、官员贪渎导致的仇官心态、城市发展和众多基础设施建设导致的失地农民就业问题等。

平时由于诉求渠道不畅等原因,这些问题和矛盾潜藏在社会的许多角落。

党中央和国务院特别强调科学发展观,强调经济社会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强调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全面和谐。

但到了基层,科学发展观的理念大打折扣,GDP 成为衡量政府政绩的主要甚或是唯一的指标,以破坏环境、以牺牲子孙后代利益为代价的发展模式比比皆是。

拓展城市的发展空间,提高道路的通行等级和通行能力,这些都是利国利民的好事,但在征地、拆迁、补偿的过程中,有些地方政府要么成为房地产商的利益代言人,要么严重侵害农民的利益,他们不知道土地这一根本性生产资料的丧失对农民来说意味着什么,不讲究工作方法,不站在利益受损一方思考问题,靠一时的哄骗欺瞒或强硬手段保证工程的进行,但诸多矛盾和隐患就潜藏下来了。

利益诉求渠道不畅,信访渠道“肠阻梗”,使矛盾和问题不断升级为埋藏在心底的“民怨”。

由于地方调解机制和法制的不健全,由于基层政府和官员对民众利益的漠视,“上访”成为我国特殊的一种诉求现象。

一遇大的节庆或重要会议,各级信访部门官员都“如临大敌”,都会派去信访干部或便衣警察到省会城市和北京进行“截访”,要么进行空口承诺,要么强行带回,但上访群众反映的问题得不到认真对待,更谈不上妥善的解决。

突发性事件新闻报道策略探析——以海难事故报道为例

突发性事件新闻报道策略探析——以海难事故报道为例

110第2卷第3期传媒论坛 东山地处闽南渔场中心,改革开放几十年来,东山的海洋捕捞产业得到快速发展,已经成为当地的支柱产业之一。

然而随着海洋渔业的发展,一些海难事故也时有发生。

海难事故一方面危及渔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影响了渔业生产和社会的安定稳定。

作为地方媒体,如何做好海难事故的报道,对于引导舆论,稳定民心,服务安全稳定大局,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

一、快速反应,掌握第一手材料灾难事故的发生,考验媒体的反应速度和应变能力。

海难性事故的发生往往是突发的、非预期性的。

此时,作为普通民众对事故发生的原因、渔民的人身安全、实施应急救助等情况有着强烈的信息需求,如果能快速、客观、准确地做好事故的报道,对于正确引导社会舆论,消除不良信息的影响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这就要求媒体在报道时要做到快速反应,及时到现场了解事故的相关情况,掌握第一手材料,为报道争取有利的时间,使报道更加客观、准确,真实可信。

2018年10月11日上午10:00左右,闽东渔61648号渔船,从东山大澳中心渔港出海,前往台湾浅滩渔场粤东海域作业途中倾覆沉没,船上13人落水,2人获救,11人失踪。

接报后,福建、广东、台湾随即派出船舶和直升机前往事发海域现场搜救,福建省海上搜救中心还协调海洋与渔业部门调派附近渔船参与现场搜救,并指令汕头市海岸电台和厦门市海岸电台播发航行警告,提醒过路船舶注意搜救。

灾情就是命令,得到事故消息后,记者兵分两路,一路随同东山县海洋水产部门搜救船,迅速赶到事故海域,进行现场采访报道。

一路赶赴东山县医院,看望询问获救船员。

当时海上风高浪急,搜救难度极大,直至深夜11点仍无所获。

根据海洋、海事、安监、气象等部门对当时事发海域海况、气象情况以及2名获救船员的陈述综合研判,初步判断该船是由于突遇10级阵风和高达4.5米的巨浪袭击,导致该事件发生的。

为这次海事故的及时客观报道获取宝贵的一手材料,也为海难事故的定性提供依据。

二、把握正确舆论导向,服务社会稳定大局灾难事故的发生常常会成为舆论关注的热点和焦点,作为党和政府的喉舌,更要发挥舆论主阵地作用,及时解疑释惑,以正视听。

外滩踩踏事故背后的大数据分析

外滩踩踏事故背后的大数据分析

外滩踩踏事故背后的大数据分析外滩踩踏事故背后的大数据上海外滩踩踏事故发生已经过去了半个多月,痛定思痛,从普通民众到专家教授,纷纷通过媒体对此事发表了自己的意见,希望能找到事故的真正原因,避免悲剧再度发生。

百度研究院大数据实验室BDL(Big Data Lab),秉承“以数据说话”的理念,基于百度数据与大数据智能分析技术,尝试对当时的情况进行数据化描述,希望可以给相关人士提供一些参考。

图1标明了南京东路地铁站附近区域(左下蓝框)、外滩源附近区域(右上蓝框)、事发地陈毅广场附近区域(右下黑框)和外滩区域(右侧红框)位置在2014年12月31日事发当时的人群热力图。

颜色越红表示人群越密集,越蓝表示越稀疏。

下文将聚焦在三个问题上进行讨论。

图1 2014.12.31 事发时外滩区域人群热力图一、当时的人流量大到什么程度?事发当时是否是当晚人流量最大的时候?通过大数据分析,我们可以看到:1)如图2所示,事发当晚,外滩区域(包含陈毅广场)确实非常拥挤,人流量已经达到了平时最高值的3倍多。

2)如图3所示,31日当晚20:30左右,南京东路地铁站(紫线)也曾出现过一个人流高峰。

而事发当时(黑色虚线),并不是陈毅广场(红线)人流量最大的时候,其两次人流量高峰出现在21点和24点。

图3 2014.12.31-2015.1.1人流量趋势图二、当时人流的对冲到底是什么样的程度有专家表示人流对冲可能是踩踏的很大一个原因,利用大数据技术结合地图定位信息,从历史定位与轨迹数据里可以看到事发地的人流方向相对于其他节假日确实显得更加复杂。

我们用中秋节、国庆节以及跨年三个节日的数据进行比较。

(1)中秋前夜(2)国庆当晚(3)跨年当晚图4 外滩和外滩源区域人群分布热力图(2小时)通过图4的2小时人群分布热力图可以看出,三个节日当晚人流量基本相当,不过分布不同。

中秋节(图4(1))和国庆(图4(2))人群主要分布在外滩观景大道和陈毅广场附近,而在跨年当天22点之后(图4(3)),人群主要分布在中山东一路、陈毅广场和外滩源附近。

突发事件中政务微博辟谣效果研究基于“上海外滩踩踏事件”的案例分析

突发事件中政务微博辟谣效果研究基于“上海外滩踩踏事件”的案例分析

突发事件中政务微博辟谣效果研究基于“上海外滩踩踏事件”的案例分析一、概述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微博等社交媒体平台已成为公众获取信息、表达观点、交流情感的重要渠道。

在突发事件发生时,政务微博作为官方信息发布的重要窗口,其辟谣功能的发挥对于维护社会稳定、保障公众知情权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以“上海外滩踩踏事件”深入剖析政务微博在突发事件中的辟谣效果,以期为提升政务微博辟谣能力、优化危机应对策略提供借鉴和参考。

“上海外滩踩踏事件”是一起典型的突发公共安全事件,事件发生后,网络上迅速出现了大量关于事件原因、伤亡情况、责任追究等方面的谣言。

这些谣言不仅扰乱了公众视听,也给政府的危机应对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在此背景下,政务微博作为官方信息发布平台,迅速介入辟谣工作,通过发布权威信息、澄清事实真相、引导舆论走向等方式,有效遏制了谣言的扩散,稳定了社会情绪。

政务微博在辟谣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如信息发布不及时、辟谣力度不够、与公众互动不足等。

这些问题的存在影响了政务微博辟谣效果的发挥,也制约了其在危机应对中的积极作用。

本文将从政务微博辟谣的内容、方式、效果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以期找出政务微博在辟谣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和建议。

通过对“上海外滩踩踏事件”中政务微博辟谣效果的案例研究,我们可以更加清晰地认识到政务微博在突发事件中的重要作用和面临的挑战。

本文的研究结果也将为政府部门提升政务微博辟谣能力、优化危机应对策略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1. 突发事件中谣言传播的严重性在突发事件中,谣言传播的严重性不容忽视。

谣言的迅速扩散往往加剧了公众对事件的恐慌和不安,导致社会情绪的不稳定。

特别是在信息获取渠道有限或信息真实性难以判断的情况下,公众更容易受到谣言的影响,产生过度反应或采取不当行动。

谣言的传播还可能对事件的处理和应对产生负面影响。

如果政府部门不能及时有效地辟谣,谣言可能会误导公众对事件的认识和判断,甚至影响政府的公信力和形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收稿日期:2018 ̄06 ̄21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项目(14YJA860015)作者简介:任景华(1962 ̄)ꎬ女ꎬ温州商学院传媒学院教授ꎬ博士ꎬ研究方向为传播学㊁新媒体事件ꎮ报纸媒体在突发事件中的信息传播与舆论引导以上海外滩踩踏事件为例任景华(温州商学院传媒学院ꎬ浙江温州325035)㊀㊀摘㊀要:上海外滩踩踏事件报道中ꎬ虽然微博等新媒体表现活跃ꎬ但传统报纸媒体的信息传播与舆论引导作用重大ꎮ传统报纸媒体在事件详情报告㊁感人事迹报道等方面较新媒体更具优势ꎮ报纸作为传统正规主流媒体ꎬ通过传播策略的规划ꎬ运用议程设置方法ꎬ还可降低网民任意宣泄情绪所造成的社会影响ꎬ对于引导事件舆论的走向㊁管控民众情绪具有重要作用ꎮ传统报纸媒体报道模式需要调整ꎬ新闻报道的监督性及时效性还需要提升ꎬ这样才能更好地承担起媒体的社会责任ꎮ关键词:突发事件ꎻ舆论ꎻ媒体角色ꎻ社会责任中图分类号:G215㊀文献标志码:A㊀㊀文章编号:1008 ̄8008(2018)04 ̄0067 ̄04㊀㊀在当今时代ꎬ新媒体的出现极大地改变了媒介生态环境ꎬ使突发事件的信息传播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格局ꎮ新媒体虽然打破了传统媒体在突发事件信息传播中的垄断地位ꎬ但传统媒体在突发事件中的地位和作用并不能被替代ꎮ本文以上海外滩踩踏事件为案例ꎬ分析传统报纸媒体在突发事件应对中的价值功能ꎬ探索提升其信息传播和舆论引导效果的方法与策略ꎮ一㊁案例选择与研究方法(一)案例选择上海外滩踩踏事件是近年来发生的一次后果严重㊁影响恶劣的突发事件ꎮ上海外滩踩踏事件的概况大体是这样的:从2011年起ꎬ上海每年元旦前夕都会在外滩举办跨年灯光秀表演ꎮ2014年12月31日晚ꎬ上海市将外滩灯光秀的位置改到了外滩源ꎬ虽然市政府也通过上海的新闻媒体发布了通知ꎬ但仍有来自全国各地的人在当晚涌到外滩进行跨年活动ꎮ 22时37分ꎬ外滩陈毅广场东南角北侧人行通道阶梯处的单向通行警戒带被冲破以后ꎬ现场值勤民警竭力维持秩序ꎬ仍有大量市民游客逆行涌上观景平台ꎮ 23时23分至33分ꎬ人群在陈毅广场的多级台阶上形成反方向拥挤人流且僵持不下ꎬ压力骤然增大ꎬ使台阶上的人摔倒㊁叠压ꎬ造成踩踏事件ꎮ尽管政府相关部门和公安交警㊁医务人员当即介入应急处理ꎬ且有现场群众的自救和互救ꎬ但事件还是造成36人死亡㊁49人受伤的严重后果ꎮ[1]本文选择上海踩踏事件作为研究案例ꎬ主要基于以下几个原因:一是此事件是一起发生时间节点和地点非常特殊的安全事件ꎬ具有高度的敏感性ꎬ符合突发事件的特征ꎻ二是社会安全管理是我国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内容ꎬ也是衡量地方政府执政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ꎬ此事件很考验政府的善后处理能力ꎻ三是事后曝出事故当晚黄浦区部分主要领导在一家高档饭店消费ꎬ使得此次事件的负面影响具有复合叠加效应ꎬ在全国范围内有着广泛的影响ꎬ具有研究分析的价值ꎮ(二)研究方法本文对报纸媒体在上海外滩事件信息传播情况的研究ꎬ主要采用文本分析和比较研究方法ꎮ文本分析旨在从文本的表层深入到文本的深层ꎬ发现其深层内涵ꎮ就本文而言ꎬ笔者从体裁㊁目的和内容等方面ꎬ对各种媒体在上海外滩踩踏事件报道的文本进行分类ꎮ首先根据文本的性质ꎬ将文本分成报道和评论两大类ꎬ再根据写作目的对文本进行第67二层分类ꎬ最后根据文本内容进行第三层分类ꎮ通过分层分类研究ꎬ了解不同媒体的内容呈现和主要特点ꎮ话语分作为文本研究方法的具体形式ꎬ在本案例研究中发挥重要作用ꎮ比较研究方法是根据一定的标准ꎬ对两个以上有联系的事物进行考察ꎬ发现异同和规律的方法ꎮ在本文研究中采用多维数据比较方法:一是将报纸内容与政府微博㊁微信内容进行比较研究ꎬ二是将报纸与公众通过新媒体平台表达意见的内容进行比较研究ꎮ通过分析和比较ꎬ进而认识传统报纸媒体在突发事件信息传播中的作用ꎮ二㊁媒体报道数据分析本文关于上海外滩踩踏事件的报道与信息传播ꎬ主要选取三种不同类型媒体在事件发生后一段时间内信息传播的数据:一是«解放日报»等6家公开发表的报道和评论的内容ꎻ二是上海市政府黄浦区政府官方微博和微信发布的内容ꎻ三是公众在人民网 强国论坛 和新浪微博等网络媒体发帖与评论的内容ꎮ(一)报纸媒体传播的文本数据统计依据突发事件信息传播与评论的文本分析框架ꎬ笔者对«人民日报»«解放日报»«新京报»«新民晚报»«南方都市报»和«中国青年报»等报纸2015年1月1日到1月21日报道与评论情况进行统计(具体数据见表1)ꎮ表1㊀报纸关注点及其分布人民日报解放日报新京报新民晚报南方都市报中国青年报事件036556哀悼050612影响21241252善后62541556处理153531原因分析004153批评建议005868注:本表中的数据已作合并处理ꎮ例如ꎬ 善后 指的是包含 善后 内容的所有文本的总数ꎮ(二)上海市政府黄浦区政府官方微博和微信传播数据统计外滩踩踏事件发生后ꎬ上海市政府 上海发布 ㊁黄浦区政府 上海黄浦 以及市公安局官方微博等都进行了事件信息传播ꎮ这里仅列出 上海发布 从12月31日到1月21日所发布与事件相关的信息(具体数据见表2)ꎮ表2㊀ 上海发布 平台信息情况时间1.11.21.31.41.51.61.81.191.201.21数量126111111119内容抢救伤员㊁撒代金券救治㊁遇难名单㊁善后抢救抢救抢救抢救抢救抢救抢救抢救㊁调查报告㊁问责处理㊁原因分析㊀㊀(三)公众网络媒体传播的文本数据统计上海踩踏事件迅速引起了广大公众的热切关注ꎬ1月1日 上海踩踏 四个字的百度搜索指数达到了1143728ꎬ其中PC指数为119311ꎬ移动指数为1024417ꎮ本文统计了人民网 强国论坛 1月1日至21日以 上海踩踏 为搜索词搜索到的一百多条帖子ꎬ涉及诸多方面问题(具体数据见表3)ꎮ表3㊀强国论坛 上海踩踏 文本情况来源内容数量转载㊁转述/58原创追责和政府作风33城市管理建设9安全教育3规则法治意识11吸取教训5调查㊁善后㊁吸取教训㊁追责1批评自媒体1城市管理㊁规则3城市管理㊁安全教育1追责㊁规则1规则㊁安全教育1城市管理㊁追责㊁安全教育1愿望1追责㊁安全教育1其他22合计152注:本表不含重复数据ꎮ转载指的是直接从报纸㊁广播等传统媒体转载过来的新闻报道和评论ꎻ转述指的是陈述一个已经被新闻报道过的事实ꎬ不带有感情倾向ꎮ基于上述几组数据的分析ꎬ结合其他新媒体信息传播情况ꎬ大体可以得出以下结论:第一ꎬ不同媒体对事件信息传播的时效性存在差异ꎮ新媒体具有即时传播的特点ꎬ信息传播速度较传统媒体更快ꎬ上海外滩踩踏事件中新媒体平台再次彰显信息发布的优势ꎬ微博平台成为事件重要的传播源ꎮ2014年12月31日23时30分ꎬ网友68Direction 在微博说 外滩发生踩踏事故了ꎬ太恐怖了 ꎬ这是最早发出踩踏事件信息者ꎬ在第一时间对事件进行了曝光ꎮ[2]2015年1月1日零时31分ꎬ上海市公安局官方微博发布了事件信息ꎬ提醒车辆行人绕道而行ꎮ2015年1月1日1时26分ꎬ搜狐发布新闻«网传上海外滩发生踩踏事故警方回复»ꎬ成为此次事件的第一条报道ꎮ在凌晨4:01分ꎬ上海市政府的 上海发布 发了第一条事件消息ꎮ报纸媒体因受出版和印刷周期制约ꎬ对突发事件信息传播相对滞后约6个小时以上ꎬ公众从报纸上看到事件消息已经是1月1日天亮以后了ꎮ虽然新媒体在突发事件传播中具有时效优势ꎬ但从信息传播的质量和效果来看ꎬ报纸等传统媒体报道的内容更详细㊁更系统ꎬ传播的信息更权威ꎬ如«解放日报»1月2日10篇关于踩踏事件的报道内容涵盖了中央指示㊁医疗救治㊁自发悼念㊁事件现场情况等ꎮ另外ꎬ报纸媒体还有更加详细的文字报道和图片ꎬ甚至还有新闻特写ꎬ针对某一人或者是对群众自发悼念情况进行的报道ꎬ呈现出事件不同的侧面ꎬ比普通报道更容易让人感同身受ꎬ获得情感共鸣ꎮ而以微博微信为代表的新媒体传播因受载体和形式所限ꎬ信息传播往往失之于简单化㊁片面化和碎片化现象ꎬ特别是民间自媒体因受自身条件所限ꎬ信源不可靠ꎬ甚至出现信息失真现象ꎮ第二ꎬ不同媒体对事件的关注点存在差异ꎮ下面主要围绕事件经过㊁善后工作㊁原因分析和批评建议等方面ꎬ对各种媒体的关注情况进行具体分析ꎮ事件经过及影响是报纸报道的重点部分ꎬ无论是党报还是都市报都处在关注点的前三位ꎬ尤其是都市报的报道得更详细ꎬ多有情节化的描述呈现ꎮ政府微博和微信对于事件虽也有报道ꎬ但话语很简略ꎬ如上海市政府新闻办公室官方微博 上海发布 发布的第一条消息是 2014年12月31日晚23时35分许ꎬ上海市黄浦区外滩陈毅广场发生群众拥挤踩踏事故ꎬ致35人死亡ꎬ42人受伤ꎮ 民间自媒体由于受信息源的局限ꎬ加之微博平台空间的制约ꎬ发布的事件信息更少ꎬ有的甚至只有一句话ꎮ善后工作是各种媒体共同关注的内容ꎬ尤其对医疗救治和伤病员出院情况的报道最多ꎬ这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㊁生命至上的新闻报道理念ꎮ但各种媒体对善后关注的程度是不同的ꎬ呈现出如下特征:一是官方媒体报道相对较多ꎬ民间媒体关注得较少ꎮ如«解放日报»包含善后内容占报道总量的46.3%ꎬ 上海发布 有25条ꎬ 上海黄浦 有23条ꎬ分别占各自事件信息传播量的69.44%和71.88%ꎻ在人民网 强国论坛 和新浪微博中ꎬ善后方面虽有一定报道ꎬ但篇幅都不很大ꎮ二是本地媒体报道得多ꎬ外地媒体报道得少ꎮ以传统报纸媒体的统计数据为例ꎬ本地的«解放日报»报道达25篇ꎬ«新民晚报»达15篇ꎬ而外地的«人民日报»«新京报»«南方都市报»和«中国青年报»分别只有6篇㊁4篇㊁5篇和6篇ꎬ这体现了我国媒体较强的地域特征ꎮ三是官方主流报纸报道详细ꎬ政务微博微信等报道简略ꎮ如«解放日报»中有关医疗救治的报道均有详细内容ꎬ包括踩踏伤员的病因㊁医院会诊情况㊁伤者情绪反应及心理干预㊁出院者恢复回访等ꎬ部分内容还有过程记叙和描写ꎻ政府微博和微信平台有关医疗救治情况ꎬ通常的表述是 市卫生计生委今天表示:截至1月∗∗日∗∗点ꎬ外滩拥挤踩踏事件又有∗名伤员出院等ꎻ对事件遇难者的哀悼ꎬ微信和微博一般是简短的一两句话和蜡烛进行表示ꎮ这种过于简单的信息发布ꎬ往往缺少温情ꎮ事件原因分析和批评建议话题复杂而敏感ꎬ官方媒体的发声都极为谨慎ꎮ如«新民晚报»«南方都市报»内容不多ꎬ«人民日报»«解放日报»等党报涉及更少ꎬ 上海发布 和 上海黄浦 等政府微博和微信几乎没有声音ꎮ与官方报纸截然不同的是ꎬ网民对事件的原因分析表现出极大的关注ꎬ如新浪微博网民议题中 总结引发悲剧的原因 共有1185条ꎬ[3]许多网民认为公民素质不高㊁城市建设与管理缺失㊁安全教育缺失等都是造成事件的重要原因ꎮ还有评论对地方政府在应急处置和人群密集场所的管理水平提出了批评ꎬ并对追责及批评政府工作作风有着比较强烈的诉求ꎬ如新浪微博网民议题中涉及对事件责任人进行问责的达共1046条ꎬ有些话语很激烈ꎬ如 应该通过上海踩踏事件处理ꎬ确立官员的责任意识 ꎬ 上海踩踏事件足以说明官僚主义之严重 等等ꎮ第三ꎬ不同媒体对事件信息传播的态度存在差异ꎮ官方媒体(包括报纸媒体和政府微博微信平台)都是以严肃㊁严谨㊁规范的态度进行信息传播ꎬ语言风格和话语分寸都极讲究ꎬ措辞策略而精准ꎬ而且党报更严格于都市报ꎮ民间自媒体和网络公众评论在事件的报道和评论时就带有较大的自发性和随意性ꎬ新浪微博中网民议题中共1325条认为事故伤亡的人是咎由自取ꎬ不值得同情ꎮ[4]115这种多主体自由发声和情绪化㊁自由化的意见表达ꎬ缺少同情之心ꎬ有违网络传播规范和公民行为准则ꎬ极易产生思想混乱等负面影响ꎮ69三㊁对报纸媒体在上海踩踏事件中信息传播与舆论功能发挥的思考在上海外滩踩踏事件报道和舆论引导中ꎬ报纸媒体发挥了重要的作用ꎬ表现出独特的传播优势ꎮ首先ꎬ报纸作为主流媒体ꎬ联通政府各个部门ꎬ有可靠的信息源ꎬ是权威的信息发布平台ꎮ上海外滩踩踏事件发生后ꎬ报纸媒体能及时准确地发布消息ꎬ给公众提供了一个从事件发生到政府应对的多视角㊁立体化㊁全镜象的信息体系ꎮ其次ꎬ报纸作为正规媒体ꎬ在信息传播中体现出严谨和严肃的风格ꎮ在上海外滩踩踏事件报道中ꎬ报纸媒体合理掌握传播基调ꎬ坚持事件报道客观性和舆论引导正向性原则ꎬ没有恶意炒作ꎬ没有负面情绪宣泄ꎬ在事件发生后慌恐和混乱的情境下ꎬ起到统一思想㊁安抚人心的作用ꎮ最后ꎬ报纸作为专业媒体ꎬ在事件报道和舆论引导中具有明确的传播策略ꎮ上海外滩踩踏事件发生后ꎬ为了提高舆论引导的效果ꎬ报纸媒体精心策划ꎬ运用议程设置方法ꎬ发挥意见领袖的作用ꎮ如«解放日报»在上海外滩踩踏事件报道时ꎬ大篇幅地报道善后工作ꎬ还通过新闻特写报道感人事迹ꎬ这是消除事件影响㊁树立正面形象的重要策略ꎬ也是稳定情绪㊁安抚人心的重要手段ꎮ有学者认为ꎬ在突发事件和网络事件中ꎬ传统媒体的加入会影响舆论的走向ꎮ[5]此话不谬ꎮ上海外滩踩踏事件发生后ꎬ报纸媒体对事件的及时介入ꎬ的确影响了舆论的方向ꎬ占据了话语主动ꎬ对化解事件危机发挥了重要的作用ꎮ一方面ꎬ报纸权威的信息发布和新闻报道ꎬ满足了公众的信息需求ꎬ使民众的政治参与变得理性起来ꎬ减少了谣言产生的可能ꎻ另一方面ꎬ报纸媒体及时传达政府在善后和处理的积极态度和行为ꎬ减少了网络上过激对立的言论ꎬ消除了不少公众的不满情绪ꎬ使事件在短时间内速度得到平息ꎮ报纸媒体在上海外滩踩踏事件中信息传播和舆论引导还存在问题和不足ꎮ其一ꎬ在事件的信息传播中ꎬ报纸报道内容㊁报道方向㊁报道限度都有规定ꎬ报纸媒体传播在某种意义上变成政府主导的组织传播ꎬ其独立性和自主性受到制约ꎬ社会监督者和瞭望员作用发挥不足ꎮ其二ꎬ我国长期以来形成的 政府主导 ㊁ 领导重视 的事件处理工作模式在上海外滩踩踏事件报道中并没有改变ꎬ报纸有关事件的新闻通稿仍然是领导的重视及指示占据了主要篇幅ꎬ引起公众不满ꎮ其三ꎬ受 以正面报道为主 新闻传播观的影响ꎬ报纸在上海外滩踩踏事件报道的重点是政府应急和善后工作ꎬ大篇幅地介绍抢救伤员过程中的感人事迹ꎬ却少有事情发生的原因㊁吸取的教训和改正措施ꎮ诚如有学者说: 对于突发事件的媒体报道ꎬ我们的新闻价值标准在新闻的反常性报道和煽情以及消费主义方面要比一些西方的新闻媒体做得好一些ꎬ然而在新闻报道的监督性 及 时效性 上还是不如别人 ꎮ[6]新闻报道中过多的情感消费已开始不被受众认同ꎬ他们更关注政府在避免类似事件再次发生的反思和举措ꎬ报纸媒体在与民众舆论关注点保持一致甚至有所回应方面有不尽人意之处ꎮ报纸媒体与其他媒体相比较ꎬ有自身的优势与特长ꎬ也有自身的职责与担当ꎮ在新的环境与形势下ꎬ报纸媒体要提高站位ꎬ调整策略ꎬ实现自身的发展与超越ꎬ真正发挥其强大的信息传播与舆论引导的功能ꎮ同时ꎬ报纸媒体还要正确处理各种关系:一要正确认识媒体的公共性与商业性之间的关系ꎬ尤其在突发事件面前ꎬ不以炒作事件㊁抢新闻卖点为目标ꎬ而要主动承担起媒体的社会责任ꎬ通过积极主动的舆论引导ꎬ营造有利于事件处理的良好氛围ꎻ二要处理好接受管理与独立行为的关系ꎬ作为官方报纸ꎬ要有政治意识和规范意识ꎬ又不能失去独立意识和理性精神ꎬ坚持公正立场ꎬ同时要处理好政府与民间的关系ꎬ做维系政府与民众关系的纽带和沟通桥梁ꎻ三要处理好信息传播与舆论引导的关系ꎬ不要满足于报道新闻传播信息ꎬ而要把重大事件发生情况下引导社会舆论作为重要的使命ꎻ四要处理好与新媒体的关系ꎬ要充分利用新媒体的元素ꎬ提升自身传播和引导能力ꎮ只有这样ꎬ报纸媒体才能更好地承担媒体责任ꎬ才能有新的活力与生机ꎮ参考文献:[1] 12.31 外滩陈毅广场拥挤踩踏事件联合调查组. 12.31 外滩陈毅广场拥挤踩踏事件调查报告[R]. [2]朱明刚.上海外滩踩踏事件舆情分析[OL]ꎬhttp://yu ̄qing.people.com.cn/n/2015/0114/c210114-26385382.html.[3]张宇ꎬ王建成.突发事件中政府信息发布机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基于2015年 上海外滩踩踏事件 的案例研究[J].情报杂志ꎬ2015(5).[4]范明献.传统媒体对网络事件传播的舆论引导 基于议程设置理论的分析[J].当代传播ꎬ2010(2). [5]谢耘耕㊁荣婷.微博舆论生成演变机制和舆论引导策略[J].现代传播ꎬ2011(5).[6]贺文发.危机传播中的政府㊁媒体与公众 兼论中美突发事件应对差异[J].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ꎬ2010(5).ʌ责任编辑㊀马㊀牛ɔ7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