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大气的受热过程

合集下载

2.1大气分层和受热过程

2.1大气分层和受热过程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
第一节 冷热不均引起的 大气运动
一、大气的组成及其作用
大气组成 N2 干 O2 洁 空 气 主 要 作 用 合成蛋白质 呼吸作用
CO2
O3 水 汽 固体杂质
光合作用;对地面保温 吸收紫外线 成云致雨;对地面保温 成云致雨
大气污染改变大气成分:温室效应(CO2) 臭氧层的破坏(氟氯烃)
6、在寒冬,为什么人造烟幕能起到防御霜冻的作用?
(人造烟幕能增强大气逆辐射,减少夜晚地面辐 射损失的热量,对地面起到保温作用,所以可防 御霜冻)
太阳高度小 ——经过的大气路程长 ——大气削弱多
太阳高度大 ——经过的大气路程短 ——大气削弱少
4、全球热量平衡
对于全球多年平均状况来看,地球的热量在 收入和支出方面其实是相等的,也就是全球 的热量平衡。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散射作用 2、为什么白天多云,气温比晴天低,夜间多云,气 温又比夜间晴天时高? 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 夜间大气逆辐射作用强 3、为什么赤道地区终年太阳高度较大,但它并不是 全球太阳辐射强度最大的地区? 赤道地区空气对流旺盛, 多云雨,云量多,大气的反射作用强的原故
5、在晚秋和寒冬,为什么霜冻多出现在晴朗的夜晚? (因为晴朗的夜晚,天空少云或无云,大气逆 辐射弱,地面辐射的热量散失多,所以晚秋或 寒冬晴朗的夜晚地面气温很低,容易出现霜冻)
太 阳 辐 射 地 面 吸
射向宇宙空 间

大 气 大气吸收 逆 反射 散 辐 射 射 Nhomakorabea向地面 地面
大气上界
大 气 吸 收
地面增温 “太阳暖大地”
“大气还大地”
“大地暖大气”
3、大气地表的保温作用
活动:为什么月球表面昼夜温差 比地表剧烈的多?

必修一2.1大气的受热过程(共17张)

必修一2.1大气的受热过程(共17张)

大气
大气辐射
宇宙空间
大气逆辐射
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臭氧


空洞
空气
污染
温室
气体
……
正是恰到好处的大气保护了我们
那么如何保护我们的大气?

谢!
对流层的二氧 化碳和水汽强烈 吸收地面辐射, 并且产生大气逆 辐射,减少了地 面热量散失,对 地面起保温作用 。
二.大气的受热过程③
思考:什么样的天 气保温作用强?什 么样的天气保温作 用又弱呢?
阴天多云,大气 对地面辐射的吸 收和大气逆辐射 较强,保温作用 强;同理得当天 气晴朗时,保温 作用弱。
学习目标
1.能说出大气的直接热源;绘制大气的受热过程简图。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进一步养成读图、分析和表达
能力。
3.能运用所学的原理,解释发生在身边大气环境中的 一些实际问题。 4.感受大气的受热过程与人们生产生活的重要性;树 立全球意识和整体观念,形成热爱和保护自然环境的意
识。
一.太阳辐射
辐射:自然界中的一
二.大气的受热过程③
二.大气的受热过程③
活学活用:为什么月球表面的昼夜温差那么大?
白天,由于没有大
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
作用,月面温度升的 很高,气温很高; 晚上,由于没有 大气对地面辐射的保
温作用,月面温度散
失的快,温度很低。
二.大气的受热过程(总过程)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太阳
太阳辐射
地面
地面辐射
近地面平均气温15℃
地面辐射
大气辐射
二.大气的受热过程 ①
思考: 大气上界的 大气的吸收具有? 太阳辐射和到达地 面的太阳辐射一致 吗?这个过程中又 发生了什么?

人教版必修一2.1 《大气的受热过程》课件(共23张PPT)-专业PPT文档

人教版必修一2.1 《大气的受热过程》课件(共23张PPT)-专业PPT文档
由于青藏高原大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所以头 上太阳辐射强。同时稀薄大气的保温作用也弱,所以脚下温度低。
谢谢聆听!
23
紫 外 线
可见光可见光
红 外 线
高 层 大 气
平 流
O3

可 见 光
大气的上界
对 流
CO2 、水汽

1、哪些大气成分 具有吸收作用?
2、大气吸收具 有什么特性?
3、大气直接吸 收的太阳辐射能量 很多吗?

北极
阳 光
赤道
南极
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 在不同纬度是否一样?
大 气

提示:从路程、面积比较单位面积获得能量的多少。 阳 光
大气的受热过程
太 阳 辐 射
大气上界


















大 气 辐大 射气
逆 辐 射
“太阳暖大地”
“大地暖大气” “大气还大地”
探究月球表面热状况
大气上界












地球








月球
学以致用-----解释现象:
日出前的黎明、日落后的黄昏, 以及阴天,天空为什么仍是明亮的?
月球老弟:你光着 身子感觉怎么样?
地球大哥:我难受啊,白天热
到127℃,夜晚冷到-183℃。
探究活动:
大气上界
反射
100
散射 吸收

2.1大气的受热过程

2.1大气的受热过程

美国阿波罗登月计划实现以后,发现月球表面没 有大气,白天的温度可高达127℃以上,夜晚则降 至-183℃。昼夜温差达310℃ ;地球上有大气存 在,昼夜温差要小得多。那么,大气层究竟起了什 么作用,能使地球与月球表面昼夜温差有如此大的 差异?
多云的日子和晴朗的日子, 哪个昼夜温差大?
返 回
新疆哈密农民抗霜冻
在寒冬, 为什么人造烟幕 能起到防御霜冻 的作用?
返 回
思 全球气候变暖、人类活动、温 考 室效应之间有何关系?
玻璃温室示意图
返 回
昼夜温差达310℃!
地球上有大气存在,昼夜温差要 小得多。那么,大气层究竟起了什么作 用,使地球与月球表面昼夜温差有如此 大的差异?
•吸收作用和分子散射对 •哪些环节的削弱作用 太阳辐射有选择性特征; 具有选择性特征?
•大气通过对太阳辐射的
削弱作用.swf
•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还 会被地面、水面、植物 •到达地面的辐射能被 叶面反射一部分,最后 地面全部吸收吗? 被地面吸收的约47%。
解说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作用 形式 吸收 作用 参与作用的 大气成分 臭氧(平流层) 水汽、二氧化碳 (对流层) 易被削弱的辐射 波长范围 紫外线 红外线 作用特点
吸收强烈,有选 择性,大部分可 见光可穿透 无选择性
反射 作用 散射 作用
云层、较大 颗粒的尘埃 空气分子、 微小尘埃
各种波长电磁 波同样被反射 波长较短的蓝、紫 色光最易被散射
向四面八方散 射 ,有选择性
保温作用.swf
解说
•大气是如何起到对地面的保温作用的?
•对流层的二氧化碳和水汽能强烈地面辐射,并且产生大气逆辐射,减少 了地面热量散失,对地面起到保温作用; •保温作用的强弱与天气有何关系? •阴天多云,大气对地面辐射的吸收和大气逆辐射较强,保温作用强; •人类活动排放大量的温室气体,加强了保温作用,使全球气候变暖。 •保温作用的强弱与人类活动有何关系?

2.1大气的受热过程

2.1大气的受热过程

C
3.(2013·北京文综,5)下图为地球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题。
大气中 ( ) A.臭氧层遭到破坏,会导致①增加 B.二氧化碳浓度降低,会使②减少 C.可吸入颗粒物增加,会使③增加 D.出现雾霾,会导致④在夜间减少
B
下图为“北半球中 纬度某地某日5次 观测到的近地面气 温垂直分布示意 图”。当日天气晴 朗,日出时间为5 时。由图中信息可 分析出( )
3、逆温的危害、 • 逆温使逆温层以下的空气对流受阻,不 利于空气中污染物的扩散,从而加重大 气污染。
思考: 1.为什么一天当中,气温最高值出现在午后 14时?
2.下面是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示意图,据此回答
图中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辐射、大气逆辐射的数码 代号按顺序依次是( ) A①②③④ B③④②① C④③②① D②③④①
随着地面辐射冷却速度加快,逆温逐渐向 上扩展,黎明时达最强。一般日出后,太阳辐 射逐渐增强,地面很快增温,逆温便逐渐自下 而上消失。
( 2)平流逆温
当暖空气水平移动到冷却的地面、水面或气 层之上时,底层空气因受下垫面的影响而迅速 降温,上层空气因距离较远,降温较慢,于是 产生逆温。逆温的强弱,主要由暖空气和地面 的温差决定。温差越大,逆温越强。冬半年, 在中纬度的沿海地区,因为那里海陆的温差显 著,当海上暖空气平流到大陆上时,常常出现 平流逆温。
• 为什么四川盆地的西部成为我国太 阳年辐射最贫乏的地区? 四川盆地地区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 水较多,再加上盆地的地形,周围 地势较高水汽不易散失,所以一年 中阴雨天多,雾天多,所以光照少 ,太阳辐射能贫乏。 重庆有“雾都”之称。
易混点区分: 太阳辐射能丰富不等于热量丰富
太阳辐射强的地方,热量不一定丰 富,如青藏高原,由于海拔高,空气稀薄, 水汽、尘埃少,晴天多,太阳辐射强,光 照充足; 但由于空气稀薄,大气吸收的地面长 波辐射很少,且大气的保温作用弱,成为 我国夏季气温最低的地区,热量缺乏。

2.1大气的受热过程

2.1大气的受热过程

白天,由于没有大气对太 夜阳间辐由射于的没削有弱大作气用的,保月温面 效温应度,升月得球很表高面,辐气射温强很烈高, 月面温度骤降,气温很低
大气 上界
月球
地球
根据所学知识解释自然现象: 1、在晚秋和寒冬,为什么霜冻多出现在晴朗的夜晚?
(因为晴朗的夜晚,天空少云或无云,大气逆辐射 弱,地面辐射的热量散失多,所以晚秋或寒冬晴 朗的夜晚地面气温很低,容易出现霜冻)
读图回答: 1、紫外区、可见光区、红外区的波长有什么特点? 2、太阳辐射的能量主要集中在哪区?
由实验可知,物体温度越高,辐射中能 量最强的部分波长越短,反之则长。
地面和大气的温度低;太阳温度高,辐 射的波长短,因而一般将太阳辐射称为短 波辐射,地面辐射、大气辐射称为长波辐 射。
大气的对太阳辐射的吸收作用
2、在寒冬,为什么人造烟幕能起到防御霜冻的作用?
(人造烟幕能增强大气逆辐射,减少夜晚地面辐 射损失的热量,对地面起到保温作用,所以可防 御霜冻)
3、为什么赤道地区终年太阳高度较大,但它 并不是全球太阳辐射强度最大的地区?
赤道地区空气对流旺盛,多云雨,云量多,大气的反 射作用强的原故
练习:
下列几种情况中,昼夜温差最大的是
参与 的大气成分:云层、尘埃 特点: 无选择性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散射作用:
参与的大气成分: 空气分子和微小尘埃
特点:具有选择性
大气和地面反 射、散射34%
太阳
大气上界 大气吸收19%
地面吸收47%
大部分太阳辐射到达地面,使地面升温
板书
一大气的受热过程
1 地球上的能量源泉是: 太阳辐射 2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作用:削弱作用
思考:1、从臭氧、
二氧化碳和水汽的

高中地理课件-2.1-1大气的受热过程

高中地理课件-2.1-1大气的受热过程

近地面大气平均温度15°C
大气辐射
长波辐射
合作探究一:
读教材P32-33和图2-1-2分组 讨论完成以下问题:
1、当太阳辐射穿过厚 厚的大气层时,能量能 100%到达地面吗?为 什么?
2、太阳辐射通过哪些 环节被削弱了?哪些环 节的削弱作用具有选择 性?
(一)、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A、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作用
1.地面增温的主要热源是什么? 2.大气增温的直接热源是什么?
太阳辐射 地面辐射
3.什么是大气逆辐射?它和大气辐射有什么关系?
4 大气是如何起到对地面的保温作用的?
5 保温作用的强弱与天气有何关系?
大气受热过程关键点:
• 地面是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热源 • 太阳辐射是大气能量的根本来源。 • 大气逆辐射是地面夜间最主要的热源,白
紫外区(<0.4微米)
可见光区(0.4—0.76微米)
红外区(>0.76微米)
太阳辐射能量主要集中在 波长较短的可见光区.
任何物体都具有辐射,那么,辐射的波长同气温有 什么关系?
由实验得知,物体的温度越高,辐射的波长越短; 物体的温度越低,辐射的波长越长
太阳表面温度约6000K
太阳辐射
短波辐射
地球固体表面平均温度约22°C 地面辐射 长波辐射
评价提升一:
(一)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1)吸收
臭氧:可以吸收波长较短的紫外线
二氧化碳、水汽:可以吸收波长较长的
红外线
(2)反射:云和尘埃能反射太阳辐射
(3)散射:空气分子或微小尘埃使蓝紫光发生散 射
为什么全球热量由低纬向高纬递减?
太阳高度小
——经过的大气路程长 ——大气削弱多 --太阳辐射弱

2.1大气的受热过程

2.1大气的受热过程

2.1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一)导学案[学习目标]1、理解掌握大气的受热过程和大气的保温作用2、运用热力环流原理解释海陆风、山谷风、城市风的形成3、解释三个力作用下风的形成和风向变化[导学提纲]问题一大气的受热过程是地球大气最重要的能量来源。

1、太阳暖大地:到达地球的太阳辐射,一部分能量被大气、、而削弱,大部分太阳辐射能量到达地面。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具有选择性:平流层中的臭氧可强烈吸收紫外线;对流层中的水汽、CO2、和尘埃,主要吸收波长较长的红外线。

大气对太阳辐射中能量最集中的可见光部分吸收较少)2、大地暖大气:地面吸收太阳辐射而增温,同时又以的形式把热量传递给大气。

思考:为什么说地面辐射是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的热源?3·大气返大地:大气吸收了地面辐射的绝大部分,同时向外放出大气辐射,大气辐射除极小部分射向宇宙空间,绝大部分又以的形式射向地面,对地面具有作用.作用: 大气的受热状况影响着大气的热状况、分布和变化,制约着大气的运动状态。

4、读辐射转换图,完成下列要求:标出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和大气辐射。

2标出吸收作用、反射和散射作用问题二热力环流1、大气运动的能量来源于,引起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是。

2、由于而形成的空气环流,称为热力环流,它是大气运动最的形式。

3、形成过程垂直方向上:地面,近地面空气就会膨胀上升,近地面空气密度小,形成,上空空气聚积起来,密度增大,形成;地面,近地面空气就会冷却收缩下沉,近地面空气聚积起来,密度增大,形成,上空空气流出,密度减小,形成。

水平方向上:从高气压流向低气压。

从而形成了热力环流。

绘图分析]大气运动的基本形式----热力环流形成(注意等压面的变化)。

D E F 高空绘出图中各点间气流运动状况比较:ABCDEF点的气压高低状况。

A B C 地面(冷却)(受热)(冷却)补充:热力环流原理图的三个规律1、高压处等压面上凸,低压处等压面下凹2、在同一水平面上,气流从高气压指向低气压3、在垂直地面的方向上,高度越高气压越低即近地面气压大于高空气压问题三大气的水平运动---------风1.大气水平运动受到的作用力2.不同状态下风的受力和风向800百帕 990百帕850百帕高空的风向 1000百帕近地面的风向 900百帕 1010百帕课堂练习:思维拓展:1、读“气温日变化曲线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谷 风 风

到了夜间,山坡上的空气受山坡辐射 冷却影响,“加热炉”变成了“冷却 器”,空气降温较多;而谷地上空, 同高度的空气因离地面较远,降温较 少。于是山坡上的冷空气因密度大, 顺山坡流入谷地,谷底的空气因汇合 而上升,并从上面向山顶上空流去, 形成与白天相反的热力环流。下层风 由山坡吹向谷地,称为山风 。
山 风
山 风
城市热岛效应----城市风 城市热岛效应----城市风 ----
郊区
市区 城市与郊区之间的热力环流
郊区
你能感觉到风的存在吗? 你能感觉到风的存在吗?
大气水平运动: 大气水平运动: ——风 风
水平面上存在着气压梯度, 水平面上存在着气压梯度,就产生了促使大气由 高压区流向低压区的力,叫水平气压梯度力。 高压区流向低压区的力,叫水平气压梯度力。 水平气压梯度力是:大气水平运动的原动力, 水平气压梯度力是:大气水平运动的原动力, 形成风的直接原因
太 阳 大气反射 辐 射 地 大气散射 面 吸 收
射向宇宙空间 大 气 辐 射 大 气 逆 辐 射 射向宇宙空间 大气上界 大 气 增 温 大 气 吸 收
大气吸收
47℅
地面增温

面 “大地暖大气” 大地暖大气” 大地暖大气
“太阳暖大地” 太阳暖大地” 太阳暖大地
“大气还大地” 大气还大地” 大气还大地
吸收作用
高 层 大 气
有 特点:__选择性 特点:__选择性

O3 大量吸收___ 紫外线 __大量吸收___

co2 、水汽吸收红外线 ___吸收___
地 面
反射作用
参与的大气成分: 云层、 云层、较大尘埃 ______ 无 特点: __选择性 特点: __选择性
散射作用
空气分子、 空气分子、 细小尘埃 大气中______散射___ ______散射 可见光 大气中______散射___ 特点:__选择性 特点:__选择性 :__ 波长短的可见光易被散射) 有 (波长短的可见光易被散射) 波长短的可见光易被散射
思考: 思考:
3
等压面
1 4 2 2000米 米
A
B
地面
受热
冷却
点按气压由高到低排序__________ (1)把1至4点按气压由高到低排序 1、3、4、2 ) 至 点按气压由高到低排序 、 、 、 (2)在1、2、A、B之间绘出热力环流过程箭头。 ) 、 、 、 之间绘出热力环流过程箭头。 之间绘出热力环流过程箭头 哪受热, (3)A、B哪受热,哪冷却? ) 、 哪受热 哪冷却? (4)A、B、两点都位于北半球同一条纬线,此时 ) 、 、两点都位于北半球同一条纬线, 若地球位于近日点,则 点处在 点处在_____(陆地或海洋) 若地球位于近日点 则A点处在 海洋 陆地或海洋) ( 。
课堂练习: 大气受热过程图” 回答1—3题。 课堂练习:读“大气受热过程图”,回答 题
1.图中A、B、C三个箭头所表示的辐射依次是 ( .图中 、 、 三个箭头所表示的辐射依次是 B) A.大气逆辐射、地面辐射、太阳辐射 .大气逆辐射、地面辐射、 B.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 .太阳辐射、地面辐射、 C.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太阳辐射 .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 D.太阳辐射、大气逆辐射、地面辐射 .太阳辐射、大气逆辐射、 2.大气主要的直接的热源是 ( A ) . A.地面辐射 B.太阳辐射 . . C.大气辐射 D.大气逆辐射 . . 3.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和图中对应的字母主要是 ( D ) . A.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 图中字母“ .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图中字母“A” 图中字母 B.大气的反射作用 图中字母“ .大气的反射作用——图中字母“D” 图中字母 C.大气的吸收作用 图中字母“ .大气的吸收作用——图中字母“B” 图中字母 D.大气的逆辐射作用 图中字母“ .大气的逆辐射作用——图中字母“C 图中字母
电离层能反射无线 电波,对无线电通 讯有重要作用
大 气 的 垂 直 分 层
气温随高度增加上升 平流层中臭氧多, 平流层中臭氧多,臭氧吸 收大量紫外线增温 空气水平运动,气流平稳 空气水平运动 气流平稳 天气好 适合高空飞行 1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 递减。热量主要来源于 热量主要来源于 地面 2空气对流运动显著 3天气现象复杂多变
太阳
D
大气上界
A
大气
B
C
地面
三、大气的运动
(一)、大气的运动的根本原因: )、大气的运动的根本原因: 大气的运动的根本原因 各位度获得的太阳辐射多少不均, 各位度获得的太阳辐射多少不均, 造成高低纬度间温度的差异。 造成高低纬度间温度的差异。 大气运动分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 大气运动分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
(北半球) 北半球)
地面摩擦力 地转偏向力
改变风的大小(降低风速)改变风的方向(摩擦力越大风向与 等压线之间的夹角越大)
大 气 作 水 平 运 动 所 受 的 力
(使北半球风向右偏 使北半球风向右偏, 使北半球风向右偏 南半球风向左偏) 南半球风向左偏 (使风向垂直于等压线 使风向垂直于等压线) 使风向垂直于等压线
地转偏向力
初始方向
南半球偏转方向 北半球偏转方向


关于左右: 关于左右: 眼睛看箭头 方向, 方向,左手在的一边是左 右手在的一边是右边。 边,右手在的一边是右边。
关于偏向: 关于偏向:在地转偏 向力的作用下, 向力的作用下,北半球向 右偏,南半球向左偏。 右偏,南半球向左偏。
2.地转偏向力 2.地转偏向力
3、干洁空气组成图
其他气体1% 其他气体1% 氩、CO2、O3
B、21% A、78%
(二)、大气各成分的作用: )、大气各成分的作用: 大气各成分的作用
大气组成 主要 N2 干 成分 O2 洁 CO2 空 次要 气 成分 O3 水 汽 主 要 作 用
生物体内蛋白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生物维持生命活动的必需物质 光合作用的原料;调节地表温度 光合作用的原料; 吸收紫外线, 吸收紫外线,保护地球生命
(三)、大气的垂直分层 )、大气的垂直分层 1、大气的垂直分层的划分依据: 、大气的垂直分层的划分依据: 大气在垂直方向上的温度、 大气在垂直方向上的温度、密 度及运动状况的差异。 度及运动状况的差异。 2、地球的大气层可分为: 、地球的大气层可分为: 平流层、对流层和高层大气。 平流层、对流层和高层大气。
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 和对地面保温 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
固体杂质
• 举例说明人为活动对大气成分有怎样的改变? 举例说明人为活动对大气成分有怎样的改变? 这些改变对环境有什么影响? 这些改变对环境有什么影响? CO2在增加 CO2在增加 出现温室效应 大面积毁林开荒 矿石燃料的燃烧 O3在减少 出现 O3空洞 O3在减少 O3空洞 空调 冰箱 使用氟利昂
空气产生水平 水平气压梯度力 运动的原动力 二力平 衡,风向 风向 平行于 等压线
地转偏向力
三种力 共同作 用下,风 用下 风 向斜穿 等压线
地面摩擦力
(与空气的运动方向相反) 与空气的运动方向相反)
2、读“风的形成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 风的形成示意图” 回答下列问题。 (1)该图表示 近地面 风向图,判断的依据 风向图, 该图表示 是 风向与等压线斜交 。 (2)此风是在 北 半球, 此风是在 半球,判断理由 是 地转偏向力向右偏 。 (3)图中的 表示 水平气压梯度力 b表示 风向 图中的a表示 图中的 , 表示 表示 。 示 地转偏向力 ,d表示 摩擦力 (4)图中 的特征是 与等压线垂直,由高压指向低压 图中a的特征是 与等压线垂直, 图中
a.北半球向右偏, a.北半球向右偏, 北半球向右偏 南半球向左偏; 南半球向左偏; b.垂直于空气的运动 b.垂直于空气的运动 方向(即风向) 方向(即风向);
(百帕) 百帕) 1000 1005
水平气压 梯度力
c.由低纬向 c.由低纬向 高纬增大; 高纬增大;
1010 不改变风大小只改变风的方向 地转偏向力 (北半球) 北半球)
活动: 活动:海风和陆风的形式

冷 冷

山谷风
白天,山坡接受太阳光热较多,成为一 只小小的“加热炉”,空气增温较多;而 山谷上空,同高度上的空气因离地较远, 增温较少。于是山坡上的暖空气不断上升, 并在上层从山坡流向谷地,谷底的空气则 沿山坡向山顶补充,这样便在山坡与山谷 之间形成一个热力环流。下层风由谷底吹 向山坡,称为谷风。
• 垂直运动:表现为气流的上升和下沉 • 水平运动,表现为风
热力环流(小尺度范围) 热力环流(小尺度范围)
(1)含义: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 含义: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 冷热不均 (2)形成过程: 形成过程: 假设地球的表面性质均一,而且各地温度 假设地球的表面性质均一,而且各地温度 一致,那么以下A 三地的大气如何运动? 一致,那么以下A、B、C三地的大气如何运动? 代表空气分子
B′300 低
A′500 高
C 低
′ 300
400 (百帕) 百帕) 百帕
冷却 规律小结: 规律小结: B
高 1200
受热 A
低 1000
1100 高1200 冷却 C
(1)气压的高低一般只在同一高度上比较。 同一地点,气压值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 (2)同一地点,气压值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且高低空的气压 高低相反. 高低相反. 等压面凸起的地方是高压 凸起的地方是高压区 下凹的地方是低压区 的地方是低压 ( 3)等压面凸起的地方是高压区,下凹的地方是低压区。 高高低低) (高高低低) 气压值大小的判断:近地面气压值大于高空气压值, 大于高空气压值 ( 4)气压值大小的判断:近地面气压值大于高空气压值,同一水 平面高压大于低压。 平面高压大于低压。
1.水平气压 水平气压 梯度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