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缺血性疾病的外科治疗

合集下载

脑缺血的最好治疗方法

脑缺血的最好治疗方法

脑缺血的最好治疗方法脑缺血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它是由于脑血管受到阻塞或狭窄导致脑部血液供应不足而发生的。

脑缺血的症状包括头痛、头晕、视力模糊、言语障碍、肢体无力等,严重的情况下甚至会导致中风。

因此,及时有效的治疗对于脑缺血患者至关重要。

那么,针对脑缺血,什么是最好的治疗方法呢?首先,脑缺血的治疗应该从预防为主。

预防脑缺血的关键在于控制危险因素,如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

通过科学合理的饮食、适量的运动、戒烟限酒等方式,可以有效降低患脑缺血的风险。

此外,定期体检、及时治疗慢性疾病也是预防脑缺血的重要手段。

其次,对于已经患上脑缺血的患者,药物治疗是常见的方法之一。

药物治疗主要包括抗凝血、溶栓、扩血管等药物。

抗凝血药可以防止血栓形成,溶栓药可以溶解血栓,扩血管药可以扩张血管,增加血流量,从而改善脑部血液供应。

但是,在使用药物治疗时,患者需要严格按照医嘱用药,避免自行增减药量或者中止治疗,以免造成不良后果。

除了药物治疗,手术治疗也是治疗脑缺血的一种重要方式。

对于严重的脑血管疾病,如颈动脉狭窄、脑动脉瘤等,手术介入可以有效地改善病情。

通过血管成形术、支架植入术等方式,可以扩张狭窄的血管,修复血管壁,减少血栓形成的风险。

但是,手术治疗需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术后的护理和康复同样重要。

此外,脑缺血患者还可以通过康复训练来改善病情。

康复训练包括言语康复、肢体功能康复等,可以帮助患者恢复语言能力、肢体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同时,心理疏导也是康复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帮助患者树立信心,积极面对疾病,更好地配合治疗。

总的来说,对于脑缺血患者,最好的治疗方法是综合治疗。

预防为主,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和康复训练相结合,可以最大限度地改善病情,提高生活质量。

但是,在进行治疗时,一定要听从医生的建议,避免盲目用药或手术,以免造成不良后果。

希望脑缺血患者能够早日康复,重拾健康!。

缺血性卒中的外科治疗

缺血性卒中的外科治疗
维普资讯
!生 旦箜 ! 鲞筮 塑
.Cr rv c i E c e )J e 07 V l , 03 — e oc Ds(lt Vr ,t 0 , o 1N e— s b er s m2

1 7・ 4

讲座 ・
缺 血 性 卒 中的 外 科 治 疗
断有无 梗 死及 其类 型 ; ②脑 灌 注 C T和 MR : 价 责 I评
任病变供血区的灌 注情况 ; ③脑供血动脉检查 : 包括 经 颅多普 勒 (as ai op r tnc n D pl, r r a l e
图1 C A E A术前 DA检查示右侧颈内动脉起始段重度狭窄 ;: 1 D检查示 MC : S B术前 c A血流速度 明显降低 , 2. ms : 仅 39c/; 右侧颈部手术切 口; : C D 暴露颈总 动脉 、 内动脉和颈外动脉 ; : 颈 E 分流管;: F 置人分流管以维持远端脑血流; : G 切除内膜并缝合颈动脉 ; 剥离出的动脉粥样斑块 ; 术后 C A示颈内动脉 H: I : r 管腔恢复正常;: J术中多普勒超声示 M A血流速度恢复正常 C

图2 C s A A 正位)B 侧位 )左侧颈内动脉起始段溃疡性斑块; ( ( 、( : c 正位)D( 、 侧位) 示颈动脉支架形态; ( : E 正位 )F 侧位) 支架置人后 D A显示颈 内动脉 、( : S 狭窄消失 ; 保护伞及其捕获的斑块碎片 G:
TD 、 C )磁共振血管造影( a ec e I e 画 g y m g t s 瑚c 锄 o h, n ir o
包括抗高血压 、 降脂 、 抗糖尿病和抗血小板药治
疗 在 内 的 内科 治 疗 是 缺 血性 卒 中预 防 和 治 疗 的基

慢性缺血性疾病怎么治?

慢性缺血性疾病怎么治?

慢性缺血性疾病怎么治?
一、概述
您好朋友,您想要咨询的是慢性缺血性疾病到底应该怎么治。

之前我有个邻居李阿姨,因为她上了年纪,在有的时候,就会突然头晕,而且有段时间总是头晕,甚至有时候会耳鸣甚至头痛。

她的儿子听到她有这种现象就马上带她到医院去做CT检查。

检查结果发现,原来刘大妈患上了慢性脑缺血性疾病。

我从她那里学了点治疗的办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啊。

二、步骤/方法:
1、
首先,对于脑缺血呢,一定要送医要送得及时,因为这个疾病如果送的不及时的话呢,是很有可能造成瘫痪的后果的。

所以,一定需要做到早发现,一有觉得不对劲要及时送医。

经确诊后首先可以用药降低血压。

2、
下面,我来说说这个疾病平日的饮食需要注意什么。

对于有慢性脑缺血性疾病的朋友们呢,切记注意不要高盐饮食,而且注意远离动物肝脏,一定要饮食清淡,切忌高油脂,搞盐分、高糖分的食物。

因为这些食物有可能还会引起血压升高使病情恶化。

3、
生命在于运动,所以我在这里提醒各位患者朋友,您们不仅仅需要注意自己饮食的调养,还需要多多得进行锻炼,不仅如此,还可以尝试着去多做些有利于脑部思考的事情。

比如在有空时打打麻将、或者是到广场去跳跳广场舞。

经过这些调养,病情可以恢复的很快。

但是还是需要定时回医院去复检。

三、注意事项:
在饭后不要马上就坐着,可以选择去散散步或站着半小时。

因为这样可以使食物能够尽快消化。

要不然食物的脂肪就会储存起来,就会导致人变得肥胖。

这样也会对脑缺血性疾病有致命性的危险。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治疗指南主要内容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治疗指南主要内容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治疗指南主要内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一过性脑缺血发作,TIA)是卒中常见而重要的前驱表现。

基于TIA 治疗方法多样且大多数现有TIA 指南已多年没有更新的现状,美国国立卒中学会牵头,在对现有各个指南中的数百条建议进行了系统评价后,最终制订出了一个由53 条临床医师满意、专家亦首肯的建议组成的新指南。

这些建议涵盖了TIA 的初步处理、评估、内科治疗、外科治疗和危险因素处理等多个方面。

下文摘取其中有推广和借鉴价值的建议,分述如下。

初步处理措施建议住院治疗初次发作TIA 的患者应在24~48 小时内住院治疗。

这样,如果症状反复,便于进行早期溶栓治疗以及其他治疗,并实施二级预防。

对于进行性TIA 患者,住院治疗同样好于急诊处理。

无论治疗方案如何,治疗速度都是关键。

门急诊治疗者症状一旦反复,应评估是否需立即返回医院治疗。

(证据级别:4 级)病程在一周以内的TIA 患者应及时住院治疗。

进行性TIA 患者,或者症状持续1 小时以上、颈内动脉狭窄超过50% 且已引起症状、有潜在心源性栓子(如房颤)、存在高凝状态或加利福尼亚评分或ABCD 评分为高危的患者,一般建议住院治疗。

(证据级别:4 级)临床评估应设立可在TIA 发作24~48 小时内对其进行快速评估的专科门急诊。

(证据级别:4 级)初步医学评估的时间病程在一周以内的TIA 患者应在就诊当天就进行影像学检查如CT 及CT 血管成像(CTA)、MR 及MR 血管成像(MRA),并按需接受超声检查。

(证据级别:3 级)未收住院的可疑TIA 患者应在12 小时内接受急诊评估和检查(CT 或MRI 脑部扫描、心电图和颈动脉多普勒超声检查)。

如果在急诊室时未进行上述检查,那么初步评估应在24~48 小时内进行。

如果上述检查已进行且结果是阴性的,那么初步评估的时间可延长(如最长可到7 天)。

(证据级别:4 级)在过去两周内发作TIA 但未住院治疗的患者,应在24~48 小时内接受颈动脉多普勒超声、血液学、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等检查,以确定缺血的原因和后续的预防性治疗措施。

短暂性大脑缺血性发作怎样治疗?

短暂性大脑缺血性发作怎样治疗?

短暂性大脑缺血性发作怎样治疗?*导读:本文向您详细介绍短暂性大脑缺血性发作的治疗方法,治疗短暂性大脑缺血性发作常用的西医疗法和中医疗法。

短暂性大脑缺血性发作应该吃什么药。

*短暂性大脑缺血性发作怎么治疗?*一、西医*1、治疗针对TCIA发作形式及病因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1.偶尔发作或只发作1次在血压不太高的情况下可长期服用小剂量肠溶阿司匹林(ASA),50~100mg/d,1次/d;双嘧达莫(潘生丁)25~50mg/次,3次/d;或噻氯匹定(噻氯吡啶)0.25g,1次/d。

ASA的应用时间视患者的具体情况而定,多数情况下需应用2~5年,如无明显副作用出现,可延长使用时间,如有致TCIA 的危险因素存在时,服用ASA的时间应更长。

噻氯匹定(噻氯吡啶)服用期间注意药物的副作用。

同时应服用防止血管痉挛的药物,如尼莫地平20~40mg/次,3次/d;或尼莫地平(尼莫同)30mg/次,3次/d,也可服用烟酸肌醇酯50~100mg/次,3次/d。

2.频繁发作即在短时间内反复多次发作的应作为神经科的急症来处理。

TCIA发作频繁者如果得不到有效的控制,近期内发生脑梗死的可能性很大,应积极治疗,防止脑梗死发生,其治疗原则是综合治疗和个体化治疗:①积极治疗危险因素:如高血压、高血脂、心脏病、糖尿病、脑动脉硬化等。

②抗血小板聚集:可选用双嘧达莫(潘生丁)、肠溶阿司匹林或噻氯匹定(噻氯吡啶)等。

③改善脑微循环:如尼莫地平、桂利嗪(脑益嗪)等。

④扩血管药物:如罂粟碱、曲克芦丁(维脑路通)都可选用。

如果脑CT扫描有微小脑梗死病灶的,应按脑梗死治疗。

发作时或短暂症状发作后做脑CT扫描排除了出血,可给予抗凝治疗及针对病因治疗。

近年来,许多人都提出了运用抗凝法治疗TCIA的治疗方案,由于阻抗了血管内的凝血机制,特别是在新药不断开发的今天,抗凝法治疗TCIA的确有相当的疗效,它可以阻断、减缓血管内血栓形成的过程,而溶栓药物又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促进了已经形成的小栓子的溶解过程,使血栓形成的基质减少或消失。

缺血性脑血管病

缺血性脑血管病

缺血性脑血管病一概述缺血性脑血管病(ischemic cerebrovascular disease)又称脑缺血性疾病(ischemic cerebral diseases),是一不同程度的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总称。

二分类其临床类型主要包括:1.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为缺血引起的短暂性神经功能缺失,在24小时内完全恢复。

2.可逆性缺血性神经功能缺失(reversible ischemic neurologic deficit,RIND)为一种局限性神经功能缺失,持续时间超过24小时(与TIA 的界限),但在3周内完全恢复;神经系统检查可发现阳性局灶性神经缺失体征,可能有小范围脑梗死存在。

3.进展性卒中(progressive stroke,PS)脑缺血症状逐渐发展和加重,超过6小时才达到高峰,脑内出现梗死灶,多发生于椎-基底动脉系统。

4.完全性卒中(complete stroke,CS)发病后数分钟到1小时内达到高峰,最迟不超过6小时(与PS的界限)。

5.边缘区(分水岭区)梗死(watershed infarction,WI)约占脑梗死的10%,多邻近血管分布的周边区,最明显者为MCA和PCA分区之间,也可见于小脑的主要血管(如PICA和AICA)之间,尚可见与基底节区或同一母动脉的分支之间。

6.腔隙梗死(lacunar infarction,LI)为脑实质中单支终末穿动脉闭塞引起的直径3~20mm范围的脑梗死,占全部脑梗死的12%~25%,多位于基底节区,少见于丘脑、内囊和深部白质,可没有症状或表现为卒中样症状。

三病因缺血性脑血管病(ICVD)的病因繁多,病理机制复杂,但不同的病因都可能涉及到三个基本的病理过程:血管壁病变、血液成分改变和血流动力学变化。

所有影响到血管壁的结构和功能、血液成分及血流动力学的各种因素,都可能成为ICVD的病因。

国家临床重点专科神经外科评分标准(试行)【模板】

国家临床重点专科神经外科评分标准(试行)【模板】

国家临床重点专科神经外科评分标准(试行)
一、本标准分五个部分,实行量化千分制,其中“基础条件”占150分,“医疗技术队伍”占120分,“医疗服务能力与水平”占370分,“医疗质量状况”占260分,“科研与教学”占100分。

二、申报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应当具备以下基本条件:1.所在医院应当为三级医院,医院认真落实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公立医院改革各项任务;2.专科所在医院应当积极开展对口支援工作,开展患者预约诊疗服务,并推行单病种管理;3.专科整体实力强,医疗技术水平高,医疗安全保障好;4.专科病房应当开展了优质护理服务,且实施临床路径管理的患者数量达到治疗出院患者总数的2%。

三、标准中的相关技术指标,如无特别注明,均指评估时上一年度的数据。

四、标准中部分指标内容可累积计分,但最后得分不超过标准分。

五、学科带头人是指具有正高级职称、临床水平高、教学和科研组织管理能力强、能带动学科持续发展和梯队建设的专科负责人。

六、学科骨干是指在专科内某一专业发展方向具有较高学术和技术水平、作为学科带头人后备力量的高级职称人员。

七、本标准中包括的人员是指人事关系或执业地点在所在医院的人员。

其中聘用人员是指在本单位执业注册并履行职责1年以上、年工作时间8个月以上。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治疗进展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治疗进展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治疗进展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是一种常见的病症,它是由于脑血管短暂性供血不足而引起的一种临床综合征。

TIA是一种紧急情况,很重要的原因是它可预期性的与中风发病风险相关,所以对TIA的及时治疗显得尤为重要。

近年来,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TIA的治疗手段和方法也日益丰富和完善,使得患者可以更好地预防TIA后中风的发生。

本文将探讨关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治疗的最新进展。

一、急性期处理TIA是由于脑血管短暂性供血不足引起的临床综合征,一般持续时间不超过24小时,通常在1小时内消退,发作患者很少有晕厥等意识障碍。

对TIA的急性期处理十分关键,一方面是因为TIA可能是中风的前兆,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快速的处理可以有效减少患者后续中风的风险。

在TIA急性期处理中,首要任务是保证患者的生命体征稳定,同时尽快评估病情和进行相应的治疗。

目前,国际和国内的指南都建议对TIA的急性期处理采用“ABCD2”评分系统。

该系统通过评估症状的严重程度来判断患者的中风危险性。

在具体操作中,A代表年龄(≥60岁),B代表血压(≥140/90mmHg),C代表临床症状(单侧行症,≥2点,言语受损,≥1点),D代表短暂性症状(≥60分钟,≥2点,15-59分钟,≥1点),D代表糖尿病(≥1点),如果总分≥4分,那么患者的中风风险就很高,需要立即进行脑血管影像学检查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除了“ABCD2”评分系统,对于TIA的急性期处理,还有其他一些重要的医疗干预措施,比如抗凝治疗和抗栓治疗。

根据患者的情况,医生可以考虑给予抗血小板治疗,如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或者抗凝治疗,如华法林等。

而对于由于动脉粥样硬化导致的TIA,一些新型的降脂药物,如他汀类药物,也可以发挥积极的治疗作用。

二、病因治疗TIA的发生和病因密切相关,因此治疗TIA时,也必须对病因进行全面的治疗。

常见的病因包括颈动脉狭窄、心脏瓣膜疾病、房颤等。

对于颈动脉狭窄引起的TIA,手术治疗是非常有效的治疗手段,包括颈动脉内膜剥脱术(endarterectomy)和颈动脉支架植入术(stenting)。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经皮血管扩张成形术(PTA) • 血管内支架成形术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 (CEA)
颈动脉狭窄程度分类
• 轻度:<30% • 中度:30%~69% • 重度:70%~99%
治疗原理
• 消除或减轻颈动脉重度狭窄,恢复颈动 脉的血流,改善脑供血
• 切除血栓性内膜,预防颈动脉粥样斑块 脱落造成脑栓塞
适应症
2、术后6小时要密切注意观察患者的临床表现,如果出现头痛、恶 心或癫痫等症状,立即复查CT,排除是否颅内过度灌注,如果出 现过度灌注,要立即给予对症处理。
3、术后持续低血压者(收缩压90mmHg以下),可以适当使用多巴 胺泵入。心率持续在50次以下者,间断给予阿托品0.5mg,嘱患者 多饮水、交谈等,如果24小时内心率在40次/分左右,患者有明显 的症状,可以给予临时起搏器辅助。
发病情况
• 脑血管病:200万人 /年 • 造成人类死亡的三大疾病之首
• 缺血性脑血管病:75%~85%
分类
暂时性脑缺血
• 短暂脑缺血发作(TIA) • 可逆性缺血神经障碍(RIND)
永久性脑缺血
• 脑梗死 稳定型、进展型
• 分水岭型脑梗死 • 腔隙性脑梗死
病因
• 血液成分和血液流变学异常 • 血流动力学异常 • 动脉管壁病变
治疗目的
• 修复血管壁,预防颈动脉粥样斑块脱落 造成脑栓塞
• 消除或减轻颈动脉狭窄,恢复颈动脉的 血流,改善脑供血
适应证 1
• 症状性狭窄超过60%,或无症状但 狭窄严重者(超过75%)
• 病变侧脑血流检查明显低于健侧者
适应证 2
• 不适合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者
1)高位颈动脉狭窄 2)外伤性或医源性颈动脉狭窄伴有颈
动脉夹层动脉瘤 3)颈动脉内膜纤维组织形成不良 4)肿瘤压迫性颈动脉狭窄病人 5)一般情况差不能耐受手术
• 动脉内膜切除术后再狭窄者
禁忌证
• 严重心、肺功能衰竭者 • 颈内动脉完全闭塞者
术前评估
• 是否有狭窄? • 狭窄的程度性状 • 狭窄是否与症状相关或导致危险? • 手术适应征及禁忌症?
术前准备
• 症状性颈动脉狭窄≥70%。 • 颈动脉狭窄<70%,但TIA表现为短暂单眼盲(黑朦)发作、
轻型完全性脑卒中、或轻型进行性脑卒中内科治疗无效。 • CT无大的梗死或出血性梗死及占位征,增强CT无血脑
屏障破坏表现。 • 无症状颈动脉狭窄者应根据狭窄程度、侧支循环、溃疡
斑部位、CT或MRI脑梗死灶等情况决定手术与否。 • 椎基动脉系统TIA,且椎动脉3、4段狭窄严重,由颈动
常见颅内动脉狭窄位置
• 虹吸段ICA • MCA主干 • 基底动脉中段 • 椎动脉远段 • 椎基底动脉会合部
术前3-5天服用抗血小板药物,常规剂量是阿司匹林 100mg或300mg+氯吡格雷75mg
备好溶栓所需药品及器械 • 备阿托品、肾上腺素、多巴胺及除颤器
六、术前准备:
1、术前3-5天服用抗血小板药物,常规剂量是阿司匹林 100mg或300mg+氯吡格雷75mg。
2、术前心率低于50次/分或有房室传导阻滞的患者,应该请 心内科会诊,考虑术中置入临时起搏器,术后72小时仍 然需要临时起搏器维持者,可以置入永久起搏器。
前的40%,需用转流管 • B超检查颈动脉缝合后的血管内腔情况 • 如有狭窄或内膜漂浮,重新修理
并发症
• 低血压,心率慢 • 颈部神经损伤 • 颈动脉血栓形成 • 颈部血肿 • 脑出血
Contents
支架
狭窄
颈动脉 颅 外
椎基底动 脉
颅内
宽颈、梭形、假性及夹层动脉瘤
颈动脉狭窄支架成型术 (CAS)
脉系统侧支供血者,此颈动脉狭窄可手术。
禁忌症
• 有严重冠心病或其他器质性病变者。 • 中-重型完全性脑卒中。 • 颈动脉狭窄范围超过下颌角,达颅底。 • 颈动脉完全阻塞,血管造影显示没有侧
支逆流到达岩骨段ICA。
手术注意点
• 全麻或局麻,术中TCD检测MCA流速 • 颈总动脉阻断后,MCA流速低于阻断
MRI(PWI),Xe-CT
脑缺血的预防 急性脑梗塞的治疗
脑缺血的预防
内科预防
• 血液成分和血液流变学异常 • 血流动力学异常
常规药物预防
抗高血压治疗 抗高血脂治疗
舒降之
抗糖尿病治疗 抗血小板聚集药物
玻立维、肠溶阿斯匹林
脑缺血的预防
外科方法 动脉管壁病变
• 颈动脉血栓内膜剥脱术、大脑中动脉血 栓摘除、颅内血管重建术
3、颈动脉支架术一般局麻就可以完成,术中可以随时观察 患者的神志状况以及有无神经功能障碍,但是以下几种 情况可以考虑全麻:1、对手术高度紧张或焦虑者2、双 侧颈动脉高度狭窄或一侧闭塞另外一侧高度狭窄3、侧支 循环较差,需要使用近端保护装置者。
围手术期观察和处理:
1、术后需要控制性降压患者,收缩压控制于90-120mmHg左右,对 于已经出现过度灌注现象或极高危的患者,应该给予镇静,严格 血压控制。如果同时存在其他没有治疗的颅内外狭窄病变或合并 冠脉病变,注意血压控制不能过低。
左侧颈内动脉起始处狭窄支架
intr椎acra动nial 脉狭窄椎动脉狭窄
cervical ostial
75% 起始部 10%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内
5% 颈部
右侧椎动脉起始处狭窄
左锁骨下动脉闭塞再通支架置入术
右侧颈内动脉起始、椎动脉起始处、左侧锁骨下动脉狭窄支架
颅内动脉狭窄
发生卒中前少有TIA症状 中风比率高于颅外狭窄 (8-10%) 常见于黑人及女性,中国人? 狭窄程度难以估计
临床表现
颈动脉系统反复脑缺血发作
• 偏侧感觉、运动障碍 • 单眼黑朦、视力减退、失明 • 偏盲 • 语言功能障碍
临床表现
椎基动脉系统
• 眩晕、同向偏盲 • 面瘫、耳鸣、吞咽困难 • 共济失调 • 意识障碍
诊断
临床表现
特殊检查
• CT:脑梗死24小时后 • MRI:DWI-发病2小时即发现缺血灶 • CTA,MRA,DSA • B超,TCD • 局部脑血流测定:SPECT,PET
4、术后维持术前抗血小板药物(阿司匹林100mg或300mg+氯吡格雷 75mg)3个月,然后减量为阿司匹林100mg或氯吡格雷75mg长期 服用。
CAS优势
• 微创 • 局麻、监测 • 操作不复杂 • 适合手术高危病人 • 适合无法手术的病人
– C2以上, 颅内, 椎动脉
• 适合夹层
右侧颈内动脉起始处狭窄支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