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种疲劳量表对脑梗死患者疲劳状况的综合评价_吴春薇
脑卒中后疲劳相关因素与干预措施的研究进展

脑卒中后疲劳相关因素与干预措施的研究进展发布时间:2022-11-19T05:01:41.575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2年7月7期作者:刘文婷吴艳艳王贵美邵袁菁[导读]脑卒中后疲劳相关因素与干预措施的研究进展刘文婷 吴艳艳王贵美邵袁菁(湖市第一人民医院;安徽芜湖241000)芜【摘要】 疲劳是脑卒中后常见症状,具体分为卒中后急性疲劳和卒中后慢性疲劳。
前者在卒中后急性期发生,是机体的保护反应;后者在卒中后慢性期发生,是持续的病理反应,可能与神经递质失调、脑结构改变及心理社会因素相关,都会严重影响患者的康复训练和生活质量。
目前卒中后疲劳的相关研究有限,其异质性大,研究结果存在较大争议。
且目前干预措施主要包括营养支持,优化睡眠质量、适当运动、心理干预、健康教育等,主要是针对相关因素而采取的干预措施,以达到缓解疲劳的目的。
本研究就目前卒中后疲劳的研究现状展开综述,旨在为康复工作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脑卒中;疲劳;相关因素;干预措施脑卒中为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具有高病发率、高死亡率和高致残率的特点,常见于中老年患者当中,其发病率呈逐年增高趋势。
脑卒中后疲劳(Post-strokeFatigue,PSF)是脑卒中后常见的并发症,是脑卒中后自觉疲劳、乏力或能量缺乏而影响自主活动的一种主观感受[1]。
这种症状会在脑卒中的急性期持续,且通过休息不能完全消除,是一种慢性、病理性、持续性的身体疲劳和精神匮乏的症状。
但由于家属、同事甚至医务工作者对 PSF缺乏足够的了解,其往往会被忽视。
目前对于PSF的研究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到了PSF所带来的不良影响,因此,为了改善病人的生存和恢复,人们一直在寻找与 PSF有关的因素以及有效地减轻疲劳的途径。
本文就关于脑卒中后疲劳相关因素与干预措施的研究进展展开综述,详细报道如下。
1 影响PSF相关因素1.1 焦虑焦虑是脑卒中后非常普遍的情绪问题。
一份关于脑中风后的疲倦的前瞻调查显示[2],在脑卒中后疲劳的发展过程中,焦虑是一个主要因素。
脑卒中后疲劳的研究进展

脑卒中后疲劳的研究进展时玉婷;刘华华;蒋红;黄莺;黄胜燕;施煜;刘昕韫【摘要】就脑卒中后疲劳的评估工具、危险因素以及现有的护理措施进行综述,提出应从医学、护理、康复、社会、心理等多方面、多层次认识脑卒中后疲劳,制定有针对性的健康管理方案,提高脑卒中后疲劳病人的生活质量.【期刊名称】《护理研究》【年(卷),期】2017(031)035【总页数】4页(P4462-4465)【关键词】脑卒中;疲劳;评估工具;危险因素;健康管理;认知;行为;循证【作者】时玉婷;刘华华;蒋红;黄莺;黄胜燕;施煜;刘昕韫【作者单位】200040,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200040,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200040,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200040,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200040,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200040,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200040,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73.5脑卒中后疲劳(post-stroke fatigue,PSF)是脑卒中后病人常见的并发症,也是脑卒中病人恢复期常见的症状,其发病率为23%~75%[1]。
脑卒中后疲劳对病人生活自理能力和神经功能恢复有着直接的影响[2-3]。
但临床上对此不够重视,现对脑卒中后疲劳的定义、评估工具、危险因素以及护理管理做一综述。
1.1 定义疲劳是躯体或心理能量的缺乏而影响自主活动的一种主观感受[4]。
早在1983年Leegaard[5]研究发现:有75%的脑卒中后病人会感觉疲劳,自此脑卒中后疲劳逐渐受到关注。
然而,目前还没有一个正式的被广泛认可的定义。
Glader等[3]将脑卒中疲劳定义为短期内即可出现,可长期存在的体力和脑力活动后过早的出现精疲力竭,一般不能通过休息缓解。
Staub等[6]将脑卒中后疲劳定义为:与身体或精神过度紧张相关的可逆性的能力下降或缺失;一种严重的疲惫感,以致不能或难以维持日常生活活动。
Lynch等[7]在前人的基础上提出定义,用来检验病人是否存在脑卒中后疲劳,它由两部分组成:①病人提出存在显著的疲劳;②疲劳影响了病人的日常生活活动。
脑卒中后疲劳中医证候分布特点研究

脑卒中后疲劳中医证候分布特点研究目的研究脑卒中后疲劳的基本证候及证候类型分布特点,并探讨疲劳严重度量表(FSS)评分与中医证候的关系。
方法根据中医临床证候信息采集表收集信息,对我院符合纳入标准的126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行FSS评分以分析中医证候分型。
结果脑卒中后疲劳基本证候以气虚证、血瘀证占绝大多数,均超过总数73%;中医证候类型以气虚血瘀、气虚痰瘀、气阴两虚挟瘀三证最常见,且患者FSS评分明显高于风痰火亢、风痰瘀血、阴虚风动三证的FSS评分(P 6个月或<1个月。
1.5 中医证候分型患者就诊当天,由培训后的2名中医内科医师根据实际情况填写病例调查表,对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行中医证候分型。
1.6 疲劳严重度量表评分患者就诊当天,由培训后的康复医师或神经内科专科医师对患者进行FSS 评分,观察PSF患者中医证型与FSS评分结果。
1.7 统计学方法用SPSS 16.0统计软件对一般资料采用描述性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2.1 脑卒中后疲劳的基本证候分布126例PSF患者中,血瘀证患者有106例,占84.13%;气虚证患者有92例,占73.02%;痰证患者有52例,占41.27%;阴虚阳亢证患者有36例,占28.57%;风证患者有34例,占26.98%;火热证患者有9例,占7.14%。
结果显示:脑卒中后疲劳基本证候以气虚证、血瘀证占绝大多数,均超过总数的73.00%。
2.2 脑卒中后疲劳的中医证候类型分布126例PSF患者中,气虚血瘀证患者有38例,占30.16%;气虚痰瘀证患者有29例,占23.01%;气阴两虚挟瘀证患者有25例,占19.84%;风痰瘀血证患者有14例,占11.11%;阴虚风动证患者有11例,占8.73%;风痰火亢证患者有9例,占7.14%。
结果显示:气虚血瘀证、气虚痰瘀证、气阴两虚挟瘀证三证的比例较高,共92例,占73.01%,说明此三证最常见。
疲劳严重度量表

疲劳严重度量表(fatigueseverityscale,FSS)
目前国外多用疲劳严重度量表,评价脑卒中患者的疲劳水平。
FSS是广为人知、应用最广泛的量表之一,由9个条目组成,7个分值点评价,自1分至7分为非常不同意逐渐过渡为非常同意。
1989年美国学者Krupp等研制了此量表.将之应用于系统性红斑狼疮和多发硬化患者,并证实了其较高的内部一致性和共存效度、随时间和治疗的改变有着较高的敏感度,并可依照不同诊断区分患者。
此量表曾应用于多发性硬化、帕金森病、慢性疲劳综合症及脑外伤等多种疾患。
1 2 3 4 5 6 7
非常不满
非常满意意
1.当我感到疲劳时.我就什么事都不想做了
2.锻炼让我感到疲劳
3.我很容易疲劳
4.疲劳影响我的体能
5.疲劳带来频繁的不适
6.疲劳使我不能保持体能
7.疲劳影响我从事某些丁作
8.疲劳是最影响我活动能力的症状之一
9疲劳影响了我的工作、家庭,社会活动
评分结果:上述回答中“1”“2”“3”“4”“5”“6”“7”分别代表每个条目分数,然后把9个条目所得分数相加即为总得分。
总的分低于36分表明你或许不会感受到疲劳。
总的分为36分或者高于36分表明你可能需要医生做进一步的评估。
脑卒中后疲劳的病因:综述和涉及致炎因子的假设

脑卒中后疲劳的病因:综述和涉及致炎因子的假设
吴春薇;王得新
【期刊名称】《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年(卷),期】2008(014)001
【摘要】脑卒中后疲劳不是一种单一致病因素疾患.脑卒中后疲劳一般认为系中枢性疲劳的一种,而影响基底节、丘脑、边缘系统和高级皮质中枢通路的代谢性和结构性病灶均可参与中枢性疲劳的发生,目前尚没有证据明确疲劳源于哪些脑区的受累.致炎因子,主要包括白细胞介素(IL)-1、肿瘤坏死因子(TNF)-α、IL-6与疲劳间可能存在相互作用.认为脑卒中后疲劳的产生与致炎因子促发的疾病行为有关;其物理方面的疲劳机制可能源于致炎因子对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素轴的活化作用;其心理方面,有推断提出致炎因子通过减弱星形神经胶质清除细胞外谷氨酸的能力参与精神疲劳的病理生理过程.
【总页数】4页(P31-34)
【作者】吴春薇;王得新
【作者单位】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神经内科,北京市,100050;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神经内科,北京市,10005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43.3
【相关文献】
1.腹针疗法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疲劳的临床效果及对炎症因子的影响 [J], 詹乐昌;潘锐焕;何铭锋;董葱;王秋月;黄珍;詹杰;陈红霞
2.培元还五汤联合针刺四神聪、百会穴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疲劳的疗效及对血清致炎因子的影响 [J], 孟兵;刘冬梅;谢颖桢
3.重症急性胰腺炎的致炎病因和新近疗法(综述) [J], 王大卫;崔建国
4.刍议卒中后疲劳的脑-神-气一体观 [J], 胡赫其;韩李莎;鲁海;张春红
5.培元通络汤联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疲劳患者疗效及炎性因子的影响 [J], 丁震环;赵松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脑梗死患者疲劳现状的调查研究

脑梗死患者疲劳现状的调查研究
林晓琼;陈锦秀
【期刊名称】《中华护理教育》
【年(卷),期】2016(013)002
【摘要】目的了解脑梗死患者疲劳的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个人疲劳强度问卷(Checklist Individual Strength,CIS)对2015年6~9月在福州市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住院治疗的110例脑梗死患者进行调查,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疲劳总得分为(87.01±18.12)分,有疲劳症状者77例,占74.03%.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患病时间及睡眠障碍共同解释脑梗死患者疲劳得分总变异量的12.8%.结论脑梗死患者疲劳发生率高,患病时间、睡眠障碍是脑梗死患者疲劳得分的影响因素,应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来预防和减轻脑梗死患者的疲劳症状.
【总页数】4页(P124-127)
【作者】林晓琼;陈锦秀
【作者单位】350122 福州市福建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350122 福州市福建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大学生疲劳与压力现状及关系的调查研究 [J], 钟梦诗;唐楠;李晓波
2.3种疲劳量表对脑梗死患者疲劳状况的综合评价 [J], 吴春薇;刘占东;张拥波;李继梅;王得新
3.大学生疲劳与压力现状及关系的调查研究 [J], 钟梦诗;唐楠;李晓波
4.医学院女大学生\"考试月\"经前期综合征现状与心理困扰、疲劳的调查研究 [J], 张铭;刘欢;冯亚玲;郑萍萍;张丹丹;唐丽玲
5.南充高中业余田径运动员运动性心理疲劳现状调查研究 [J], 何适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卒中后疲劳的相关因素和评价

卒中后疲劳的相关因素和评价金江丽;郑霄云;钱端【摘要】@@ 疲劳是包括脑卒中在内的多种神经系统疾病常见的临床症状,卒中后疲劳(post-strokefatigue,PoSF)在存活者中发生率大约为30%~68%[1].PoSF构成了卒中后功能恢复的最大障碍之一,对于患者的精神康复和躯体康复都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40%卒中患者认为疲劳是影响健康相关生活质量的最严重症状[2].【期刊名称】《中日友好医院学报》【年(卷),期】2011(025)003【总页数】3页(P175-177)【作者】金江丽;郑霄云;钱端【作者单位】中日友好医院干部医疗科,北京100029;中日友好医院干部医疗科,北京100029;中日友好医院干部医疗科,北京10002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43疲劳是包括脑卒中在内的多种神经系统疾病常见的临床症状,卒中后疲劳(post-stroke fatigue,PoSF)在存活者中发生率大约为30%~68%[1]。
PoSF构成了卒中后功能恢复的最大障碍之一,对于患者的精神康复和躯体康复都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40%卒中患者认为疲劳是影响健康相关生活质量的最严重症状[2]。
目前关于PoSF尚无一个被广泛接受的定义,Glader[2]认为PoSF为脑卒中后短期内出现,长期存在的体力和脑力活动后过早出现的精疲力竭,一般不能通过休息缓解。
Groot等[3]则将PoSF描述为慢性、病理性的、持续性的身体极度疲倦和能量缺乏。
1 相关因素1.1 人口学因素包括年龄、性别、生活状态、受教育水平等。
尽管有研究报道了随年龄增加发生PoSF的风险性增加[2,4],但更多的研究认为年龄与之无关[1,5~9]。
还有研究发现疲劳症状在年轻患者中更为普遍。
因为年轻患者对日常生活质量的要求不同于中老年患者,这使得疲劳成为康复的严重障碍[3]。
关于性别与PoSF的相关性研究结果不一致,有的研究认为女性疲劳发生率高于男性[2,4],也有研究认为与不同性别间无明显差异[1,5~7,9]。
脑卒中后疲劳康复的效果观察

脑卒中后疲劳康复的效果观察摘要:目的:研究并探讨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脑卒中后疲劳康复的效果。
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2月—2011年2月所确诊收治的120例脑卒中后疲劳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西医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进行治疗,测定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疲劳评定量表改善情况,并作比较分析。
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的疲劳定量表均有一定改善,相比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改善较为明显,两者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 研究方法。
1.2.1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西医方法治疗,具体治疗步骤如下:①护理人员指导患者进行吸氧;②根据患者病情降低颅内压并维持在正常水平内;③控制患者的体温、血压以及血糖在正常范围内;④防治血小板的聚集;⑤维持患者体内电解质和酸碱平衡;⑥严密观察各项身体体征,防止并发症的发生;⑦术后给予患者早期的康复治疗,帮组患者进行翻身,注意四肢的摆放,避免肢体痉挛,每天进行关节肌肉、上下楼梯、行走的训练以及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训练[2]。
1.2.2 观察组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进行治疗,在对照组患者的治疗基础上增加自拟中药双补汤,药方基本组成包括:鸡血藤15g、党参15g、黄芪40~80g、炒白术10g、当归15g、红花5g、升麻10g、桃仁10g、桑枝15g、赤芍15g、陈皮5g以及地龙15g,实际治疗时可根据患者的病情适当增减严防。
药方采用水煎服,2次/d,治疗持续4周。
1.3 评价标准。
测定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疲劳评定量表改善情况,并作比较分析。
疲劳评定量表的评分标准为:29~59,患者为正常或轻度疲劳;60~119,患者为轻度疲劳或中度疲劳;120~179,患者为中度或重度疲劳;180~203,患者为极重度疲劳[3]。
1.4 统计学处理。
研究选取合适的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对分析结果采用均数以及标准差的形式进行检验,p0.05),从表2我们可以看出,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疲劳评定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G ot ebor g Q ualit y o f Lif e Instr um ent , GQ LI) [ 25] 及多 维疲劳目录( t he M ult idimensional Fat igue Inv ent ory, M FI- 20) [ 5] 共 8 种。其他探讨 PoSF 的论著在评价疲 劳时多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和面谈记录。其中, 被 选用频率较高的 3 种量表 F SS、CIS 和 FIS 分别为多 发性硬化( M S) 和系统性红斑狼疮( SLE) 、慢性疲劳综 合症( CF S) 、M S 和高血压人群设计。既往将 3 种量表 的中译本应用于脑卒中患者的研究[ 26-28] 虽已证实其分 别有着较好的信度、效度, 但具体应用时量表的选择及 侧重仍有待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 1 对象 选择 2005 年 6 月~ 2006 年 12 月在首都 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脑梗死患 者 330 例, 均符合以下标准: 疾病诊断符合 1995 年 中华医学会第四次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诊断 标准[ 29] , 并经头颅 CT 或 M RI 证实; 生命体征稳定;
[ 中图分类号] R743. 3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1006-9771( 2009) 05- 0458- 03 [ 本文著 录格式 ] 吴春 薇, 刘 占东, 张拥 波, 等. 3 种 疲劳量 表对脑 梗死患 者疲劳状 况的综 合评价 [ J] . 中国康 复理论 与实践, 2009, 15( 5) : 458 460.
表, 使用 Mo kken 量表分析( M okken Scale analysis f or
Poly t omous items, M SP) 分析量表的结构, 用 ST A T A 9 0 软件进行; 在此基础上, 用 SP SS 11 5 行主成分- 因
子分析、相关分析及信度分析。由于 P oSF 至今 尚未
Abstract: Objective T o analy ze the instruments for po st str oke fatig ue, Fat igue Sever ity Scale ( FSS ) , Checklist Indiv idual St rength ( CIS) and Fatigue Impact Scale ( FIS) . Methods T he F SS, CIS and FIS w ere applied in 214 cases wit h cer ebr al infa rctio n. T hey w ere combined to gether at the ( sub) scale lev el, and evaluated w ith M okken Scale A na lysis fo r Po ly tomo us Items, fo r validity and reliability. Results and Conclusion T hree scales wer e and T he combined scale prov ed to be accept able ( H > 0 5) . 3 co mpo nents wer e ex tr acted in factor analysis, and the their total cumulativ e contributio n was 77 504% , w ith r eliabilit y ( ) o f 0 8097, 0 7094 and 0 8019 respectively . F SS put emphasis o n the fat igue ex periences o f str oke patients, CIS o n the influence of fatig ue on, and F IS on the so cial function.
[ 关键词] 脑梗死; 疲劳; 疲劳严重度量表( FSS) ; 个人强度目录( CIS) ; 疲劳影响量表 ( FIS) ; 效度; 信度
Evaluation of Chinese Version of 3 Fatigue Questionnaires for Stroke Patients W U Chun-w ei , L I U Zhan-dong , ZH A N G Y ong-bo , et al. D ep ar tment of Rehabil itation M edicine, Beij ing F riendship H os p ital A f f iliated to Cap ital M edical Univer sity , Beij ing 100050, China
有证实有效的治疗方法, 暂不进行反应度检验。 2 结果
2. 1 混合量表检验 经 MSP 分析, 8 个( 子) 量表全部
被选入混 合量 表, 没有多 余条 目需 要另 建新 表。 除 CIS- 注意力子量表外, 其余条目在量表中的 L oevinger'
s 系数( H i ) > 0 5, 最终量表 L oevinger 's 系 数( H ) =
MRS 的评价。若患者因不识字或书写困难, 则在其门
诊随诊时帮助其填写; 对 68 例评定时未出院的患者则 在住院期间填写并当场收回。共有 291 例患者同意参
加测评, 最终回收到填写完整的有效问卷 214 份。其
中男 139 例, 女 75 例; 35~ 50 岁 40 例, 51~ 65 岁 71 例, 66~ 80 岁 95 例, > 80 岁 8 例; 已婚 162 例, 独身、
Key words: cer ebr al infar ction; fat igue; Fatig ue Sever ity Scale ( F SS) ; Checklist Indiv idual Str eng th ( CIS) ; F atig ue Impact Scale ( F IS) ; v alidit y; reliability
离异和丧偶 52 例; 文化程度: 小学及以下 61 例, 中学
131 例, 大学及以上 22 例; 填表距脑梗死发病时间: < 1 个 月 70 例, 1 ~ 6 个 月 52 例, 7 ~ 13 个 月 92 例;
MRS: 0~ 1 分 132 例, 2~ 3 分 82 例。 1. 3 统计学方法 将所有( 子) 量表组成混合条 目量
患有神经系统疾病的患者常不同程度地存在不伴 抑郁的疲劳问题[ 1] 。在多发性硬化、帕金森病、运动神 经元病和脊髓灰质炎后综合征等疾患中, 疲劳问题已 经得到较多关注和研究[ 2] 。1999 年, Ingles 等首次报 道卒中后疲劳( post st roke fat igue, P oSF ) [ 3] 后, 疲 劳 问题也卒中后心理情感障碍中区分出来。PoSF 虽然 以 68% 的高发生率[ 4] 在脑卒中患者中常见[ 5] , 还直接 影响到卒中患者的生活质量[ 6] , 并可能与脑梗死患者 的高死亡率相关[ 7] , 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被广泛 认可的定义[ 4] , 迄今为止也未提出公认的评价方法[ 8] 。 经检索 P ubmed( 1966~ 2009 02) , 已经用于 P oSF 的 评估 工 具 包 括 疲 劳 严 重 度 量 表 ( F at igue Severit y Scale, F SS) [ 9-17] 、个人强 度目 录( Checklist Individual Strengt h, CIS) [ 7, 18-19] 、疲劳 影响量表( Fat igue Im pact Scale, FIS) [ 3, 20-21] 、疲劳评价量表( Fat igue A ssessment Scale, FA S) [ 8, 22] 、Chalder 疲劳 量表 ( Chalder fat ig ue scale, CFS ) [ 23] 、疲 劳 评 定 表 ( F at ig ue A ssessing Inst rum ent , F A I) [ 24] 、G ot ebo rg 生 活质 量 评定 表 ( t he
H 0. 6556 0. 6244 0. 6033 0. 5857 0. 5605 0. 5246
P 0. 001471 0. 001282 0. 001163 0. 001087 0. 001042 0. 001020 0. 001020
表 2 混合量表各( 子) 量表 MSP 分析结果
( 子)量表 CIS- 注意力 FS S CIS- 体力 FI S- 认知 CIS- 疲劳 CIS- 动力 FI S- 生理 FI S- 社会
0 52462。可行进一步分析。见表 1、表 2。
表 1 ( 子) 量表入选时 MSP 分析结果
( 子)量表 FIS-生理、FIS- 社会( 首先入选) CIS- 动力 CIS- 疲劳 FI S- 认知 CIS- 体力 FS S CIS- 注意力
Hi 0. 7247 0. 5921 0. 6005 0. 5612 0. 5125 0. 5206 0. 3874
459
订量表( M odif ied Rankin Scale, M RS) 4 分; 不同
意接受量表研究者。
1. 2 调查方法 填写量表时间为脑梗死后 14 d~ 13
个月。对评定时已出院的 262 例患者进行电话联系,
如其愿意参 加此项研 究, 则 邮寄 F SS、CIS 和 FIS 量 表, 自填后寄回。电话 中询问患者 本人或家 属, 完 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