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学案 亚洲及欧洲 3
亚洲及欧洲-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教案

亚洲及欧洲-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亚洲及欧洲的地理位置、面积、人口及主要民族和语言。
2.了解亚洲及欧洲的气候特点、自然资源及经济发展概况。
3.了解亚洲及欧洲的交通运输和旅游资源。
4.了解中欧班列开行的背景和意义,了解中国铁路的发展现状。
二、教学重点1.了解亚洲及欧洲的地理位置、面积、人口及主要民族和语言。
2.了解亚洲及欧洲的气候特点、自然资源及经济发展概况。
三、教学难点1.了解亚洲及欧洲的交通运输和旅游资源。
2.了解中欧班列的背景和意义,了解中国铁路的发展现状。
四、教学内容1.亚洲及欧洲的地理位置、面积、人口及主要民族和语言亚洲是世界上最大的洲,包括东亚、南亚、中亚、西亚、东南亚五大区域,总面积约为4400万平方公里,占地球陆地面积的三分之一。
人口超过43亿人,占全球人口的60%。
亚洲民族和语言繁多,主要民族有汉族、印度族、阿拉伯族、蒙古族等。
主要语言有中文、英语、阿拉伯语、俄语、印度语等。
欧洲是世界上第二小的洲,总面积约为1,000万平方公里。
人口约7.4亿人。
欧洲主要民族有德国族、法国族、英格兰族、意大利族等,主要语言有英语、法语、德语、意大利语等。
2.亚洲及欧洲的气候特点、自然资源及经济发展概况亚洲地域广阔,气候多样。
主要气候类型有热带雨林气候、干燥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寒带气候等。
亚洲自然资源丰富,自然条件差异较大。
资源主要包括石油、天然气、煤炭、金属矿产等。
亚洲是全球经济增长最快的地区之一,发展前景广阔。
欧洲气候以温带海洋性气候为主,北部地区气候寒冷。
欧洲自然资源相对欠缺,但是其技术发达,人均收入高,是世界上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
3.亚洲及欧洲的交通运输和旅游资源亚洲交通运输方式复杂,旅游资源丰富。
亚洲主要的交通运输方式有公路、铁路、民航、海运等。
亚洲著名的旅游资源有长城、泰姬陵、金字塔等。
欧洲的交通运输方式逐年发展,包括高速公路、高速铁路等现代化设施。
欧洲旅游资源广泛,包括海滨度假胜地、文化古迹、音乐节、美食等。
【答案版】七年级第一节《亚洲及欧洲的位置》导学案

第一课时亚洲及欧洲的位置【知识目标】1、学会运用地图说明亚洲和欧洲的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半球位置。
(重点)2、学会利用时区换算不同地点的时间。
(难点)【自主学案】一、“亚细亚”和“欧罗巴”1、古代,人们把地中海以东的地方称为“亚细亚”,以西的地方称为“欧罗巴”,后来,亚细亚成为亚洲的名字,欧罗巴成为欧洲的名字。
2、亚洲和欧洲的大陆部分连为一体合称亚欧大陆,这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大陆。
二、亚洲和欧洲的位置1、在右图中用铅笔涂出亚洲的范围。
(细心)在书本P2图6-1中描出20°W、160°E、赤道、北极圈、北回归线。
2.从以下三方面分析亚洲的位置:①经纬度位置②半球位置③海陆位置(1)经纬度位置:北部深入北极圈,南部延伸到赤道以南。
亚洲地域十分辽阔,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大洲,面积约4400万千米2。
跨热带、北温带带、北寒带,大部分处于北温带,纬度范围:11°S~80°N之间,跨纬度最大经度范围:25°E~170°W之间,东西距离最长(2)半球位置:南、北半球中,大部分位于北半球,东、西半球中,大部分位于东半球。
(3)海陆位置:亚洲临三大洋:东临A 太平洋,南临B 印度洋,北临C 北冰洋。
西隔①乌拉尔山脉,②乌拉尔河、③大高加索山、④土耳其海峡于欧洲相接。
西南隔⑤苏伊士运河与非洲为邻。
东隔⑥白令海峡与北美洲相望,东南与大洋洲隔海相望。
3.根据亚洲位置的分析方法,分析欧洲的位置①欧洲的经纬度位置是:24°W~66°E,36°N~81°N。
②南北半球中,欧洲全部位于北半球,东西半球中,主要在位于东半球;③欧洲北临北冰洋,西临大西洋,南临地中海,东临亚洲,西南隔直布罗陀海峡与非洲相望。
三、学会时区的换算1.阅读下图,了解时区的划分(1)地球自转一周360°需要24小时,一个小时旋转15 °(360°÷24 = 15°),即经度相差15 °,时间相差1小时。
七年级下地理(第一章)导学案

第一章第一节亚洲及欧洲(位置、地形)导学案第一课时课型:新知探索主备人: 第十四中学--王霞【学习目标】(认定目标,我会走向成功)1、运用地图说明亚洲和欧洲的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半球位置2、分析亚洲和欧洲的地形等自然地理知识【重难点】亚洲以高原、山地为主的地形【导入】【自主学习】(认真读课文、读地图,我能完成知识梳理)一、亚洲和欧洲的位置(提示分析位置,要从三方面入手:①经纬度位置②半球位置③海陆位置)1、根据提示,分析亚洲的位置亚洲南到,北到,东到,西到,亚洲地域十分辽阔,北部深入以内,南部延伸到以南2、根据亚洲的经纬度位置,判断半球位置亚洲主要位于半球、半球,它同时跨四个半球3、读图1-1,分析亚洲的海陆位置亚洲北临,东临,西临,南临,西南隔运河与洲相邻,东隔海峡与洲相邻,亚洲是世界上面积最的大洲三、亚洲和欧洲的地形特征 ( 提示分析地形特征,要从四方面入手:①海拔高度和相对高度②地势起伏状况③主要地形类型及特殊地形④地形分布)1、读图1-1,分析亚洲的地形特征①结合图1-5 图1-6,从海拔高度和相对高度分析,亚洲地形以为主,平均海拔,是除南极洲以外海拔最的大洲②结合图1-5,亚洲地面起伏,高低,既有世界上最高的高原,最高的山脉,最高的山峰,又有世界陆地表面最低处③亚洲地势中部,四周,以高原为中心向四周延伸的山脉有、、④大陆东侧和东南侧有世界上规模最,最典型的呈弧形排列的,由北向南依次是、、、,这些群岛是由板块碰撞挤压形成的,地壳活跃,位于火山地震带上【合作探究】根据亚洲地形特征的分析方法,分析欧洲地形特征①地形以为主,平局海拔世界最②地面起伏③地势高,低④以地貌为特色【精讲点拨】亚洲和欧洲的地形特征提示分析地形特征,要从四方面入手:①海拔高度和相对高度②地势起伏状况③主要地形类型及特殊地形④地形分布【达标测试】(我相信,我一定能够做出来)1、频临亚洲的大洋,按逆时针方向依次是、、2、下列属于欧洲的平原中,位于最东的是()A 西欧平原B 波德平原C 东欧平原D西西伯利亚平原3、由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碰撞产生的是()A 喜马拉雅山脉B 东非大裂谷C 安第斯山脉D 落基山脉4、亚洲的世界之最最高的山脉:最高的山峰:最高的高原:陆地最低点:最大的半岛:最大的群岛:【小结】看看自己在本节课中掌握了哪些知识?试着归纳一下。
七年级地理下册 第六章 第一节 亚洲及欧洲(时间计算)导学案(无答案) 湘教版

第六章第一节亚洲及欧洲(时间计算)导学案年级:七年级科目:地理课型:新知探索时间:序号:【学习目标】1、实际地方时、世界时、时区、区时的概念2、学会简单的区时和时区换算【学习重难点】计算时差、区时【自主互助合作学习】1、地方时:2、世界时:3、时区(1)国际上规定把全球划分为个时区,以经线为中心(这条经线穿过),东西跨7.5°为中时区(零时区),向东、向西各划分为个时区,其中和合为一个时区,每个时区中间的经线为该时区的经线,这条经线的时间就是该时区的区时,东经度代表时区,西经度代表时区(2)时区的计算时区数=①余数≤0.4或者>0.5时四舍五入,整数为时区,根据经度判读东西时区②余数等于0.5,说明是两个时区的分界线③余数为0,说明为所在时区的中央经线4、区时(1)含义:(2)区时时差的计算:相邻两个时区,时间相差小时,相隔几个时区,区时差几个小时(3)区时时差的计算方法①计算口诀:东早西晚,东加西减,异加同减②计算方法上图为计算区时时差的数轴图,以为中心,东时区用号表示,西时区用号表示,从已知地时区的钟点开始数起,向东每一个时区加小时,加到24小时的时候,就要将日期,向西每一个时区减小时,减到0时,就要将日期例一:计算东八区与东六区,东六区与西六区相差几个小时?例二:已知北京时间(东八区区时)为2010年1月1日12时,求东十区区时,西二区区时的日期时间?例三:已知北京时间为2010年1月1日23时,求东十区区时日期时间?例四:已知北京时间为2010年1月1日5时,求中时区区时日期时间?注:区分北京时间与北京的时间北京时间:北京的时间:5、国际日期变更线(1)含义:(2)计算口诀:东东西,减一天,西西东,加一天【巩固练习】1、(2008 宜昌)2008年北京夏季奥运会开幕式于北京时间(东八区)8月8日20时举行,在莫斯科(东三区)收看现场直播的时间是A 7时B 9时C 15时D 23时2、瑞士某比赛于当地时间(东一区)2007年6月7日18点进行决赛,在北京收看现场直播的时间为A 6月7日11点B 6月8日1点C 6月7日9点D 6月8日3点3、欧洲杯足球赛的决赛将于2008年7月15日14点在伦敦体育馆举行,北京的球迷小王应在什么时间收看现场直播A 14点B 16点C 6点D 22点。
《亚洲及欧洲》复习导学案

2012年八年级地理总复习《亚洲及欧洲》复习导学案宜章九中刘金发复习目标:1、运用地图说明亚洲及欧洲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半球位置,培养学生归纳分析问题的能力;2、运用地图和有关资料归纳出亚洲及欧洲的地形地势、气候、河流特点及其相互关系;3、运用地图找出亚洲的主要河流,归纳河流分布规律并说明与地形的关系4、运用有关资料说出亚洲存在的人口、环境、发展等问题;5、通过实例说明亚洲内部经济发展水平是不平衡的,多为发展中国家;复习重点难点:1、学习分析一个大洲的方法。
2、掌握亚洲主要自然地理知识。
复习过程:复习任务一:同学们阅读亚洲地图、东西半球图,并查阅相关资料,了解亚洲的地理位置特点:半球位置:从东西半球看:亚洲主要位于:从南北半球看:亚洲主要位于:一、亚洲的地理位置纬度位置:亚洲主要位于 S--- N之间。
亚洲是世界上跨纬度最广的大洲。
海陆位置:亚洲北临洋,东临洋,南临洋。
西北隔海峡与北美洲相邻,西部隔山---- 河----- 山--- 海峡与欧洲相邻,西南隔运河与非洲相邻。
复习任务二:同学们阅读亚洲地形图,找出亚洲主要的地形区及河流,思考亚洲地形、河流有什么特点,并理解河流流向与地形地势的相互关系:1、地形以 、 为主; 二、亚洲地形的特点2、地势: 高, 低;3、地表起伏 ,高低悬殊。
1、河流呈 状,由 流向 ;三、河流的特点2、内流区面积广大。
河是亚洲最长的河流, 河是亚洲流经国家最多的河流。
思考:亚洲河流的流向与地形地势存在什么样的关系?复习任务三:同学们阅读亚洲气候图,说出亚洲主要的气候类型及分布,归纳出亚洲气候的特点,并分析这些特点形成的原因:四、亚洲的气候:1、说出图中数码代表的气候类型:①、 ②、 ③、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④、 ⑤、 ⑥、 ⑦、 ⑧、 ⑨、 2、归纳出亚洲气候的特点并分析其形成的原因:复习任务四:同学们根据复习亚洲的方法,了解欧洲的位置、地形、河流、气候等方面的特征:半球位置: 、 ;位置纬度位置:大部分位于 N---- N 之间; 海陆位置:北临 洋,西临 洋,南临 海;欧洲地形:欧洲的地形以 为主,是世界上平均海拔最 大洲。
《第一节 亚洲及欧洲(3)》导学案 2022年最新word版

第六章认识大洲第一节亚洲及欧洲〔3〕学习目标1.学会读气候图,分析归纳亚洲的气候特征,掌握描述大洲气候特征的方法。
2.能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合作探究欧洲气候特点。
学习重点掌握描述气候特征的方法。
学习难点比较同纬度地区气候差异,根据资料判读气候类型自主学习1.亚洲面积广阔,地跨、、三带。
2.亚洲气候类型中分布面积最广的是;亚洲没有的气候类型是。
3.亚洲气候的主要特点:①;②;③。
合作探究读课本P8页6-10亚欧大陆同纬度地带气温和降水量比较图和相关资料,完成课本P8活动。
课堂检测1.亚洲分布最广泛的气候类型是〔〕A.热带雨林气候B.亚热带季风气候C.温带大陆性气候D.热带季风气候2.在亚洲同一天里,有的人因炎热而纳凉,有的人因寒冷而烤火,有的人为雨水过多发愁,有的人为长期干旱焦虑……这些都说明亚洲范围大,各地气候差异大。
下面关于亚洲气候差异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亚洲东部和西部都分布有季风气候B.季风气候各月降水平均,一般没有旱涝灾害C.因亚洲河流呈放射状向四周分流,所以亚洲降水中部最多D.北回归线穿过的地区共有三种气候类型3.亚洲气候复杂多样的根本原因是〔〕A.亚洲面积广阔B.亚洲三面环海C.亚洲南北跨度大D.亚洲纬度范围广,海陆跨度大4.以下地区,处在世界上最强的季风区内的是〔〕A.北亚、中亚和东亚B.东亚、东南亚和南亚C.中亚、西亚和南亚D.北亚、西亚和东南亚5.亚洲东部和南部的夏季降水与以下哪一因素的强弱有密切的关系〔〕A.地形B.夏季风C.冬季风D.纬度位置6.总体上看,亚洲气候不太显著的特征是A.大陆性特征B.海洋性特征C.季风性特征D.差异性特征7.亚洲冬季风的主要特点是A.温和枯燥B.寒冷枯燥C.温和湿润D.寒冷湿润8.读“亚欧气候类型〞图,图中数码所代表的是什么气候类型?①;②;③;;⑤;⑥。
8.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高山高原气候热带沙漠气候温带海洋气候第九章第二节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学习目标1.指图说出三江源地区所在省区及三江名称。
第一章复习导学案

学段
初中义务教育阶段
年级
七年级
学科
地理
单元
第三章
课题
第一章认识大洲复习导学案
课型
复习课
主备
学校
公园路中学
主备人
苏延清
初审人陈新龙终审人来自尚世伟合作团队
七年级地理备课组
复习
目标
1.了解亚洲及欧洲的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环境。
2.了解非洲的自然地理特征和社会经济状况。
3.知道美洲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特点。
探究结论:
合作探究三:美国的地形和气候、人口分布、工农业布局的关系。
探究结论:
仔细阅读教材P66-67页,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展示交流
小组展示
5′
展示探究一和二
小组代表发言
班级展示
3′
展示探究三
各组对小组成员的发言汇总
点拨升华
反馈矫正
2′
指出学生学习展示中出现的错误,给出正确的答案
点评学生发言,纠错。
复习
重点
美洲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特点。
复习
难点
美洲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特点。
导学环节
课堂流程
时间控制
任务驱动,问题导学
学法指导
当堂反思
学习目标
学什么
2′
了解亚洲、欧洲、美洲和非洲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特点。
阅读学习目标
自主学习
新课导入
3′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学生齐声朗读课本《认识大洲》绪论,你认为本章我们掌握哪些知识呢?
3.亚洲地形以_____、____为主,平均海拔____,是除南极洲以外海拔最____的大洲;亚洲地面起伏____,高低____,既有世界上最高的高原________,最高的山脉________,最高的山峰________,又有世界陆地表面最低处______;亚洲地势中部____,四周____,以______高原为中心向四周延伸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导学案(全册) 初一下册地理导学案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导学案(全册) 初一下册地理导学案答案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第一章第一节亚洲及欧洲(位置、地形)导学案年级:七年级科目:地理课型:新知探索时间:序号:【学习目标】 1、运用地图说明亚洲和欧洲的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半球位置 2、分析亚洲和欧洲的地形等自然地理知识【学习重难点】亚洲以高原、山地为主的地形(重点)【自主互助合作学习】一、“亚细亚”和“欧罗巴” 1、古代,人们把地中海以东的地方称为“”,以西的地方称为“”,后来,亚细亚成为的名字,欧罗巴成为的名字 2、亚洲和欧洲的大陆部分连为一体合称,这是世界上面积最的大陆二、亚洲和欧洲的位置提示分析位置,要从三方面入手:①经纬度位置②半球位置③海陆位置1、根据提示,分析亚洲的位置亚洲南到,北到,东到,西到,亚洲地域十分辽阔,北部深入以内,南部延伸到以南 2、根据亚洲的经纬度位置,判断半球位置亚洲主要位于、,它同时跨四个半球 3、读图1-1,分析亚洲的海陆位置亚洲北临,东临,西临,南临,西南隔运河与相邻,东隔海峡与相邻,亚洲是世界上面积最的大洲 4、根据亚洲位置的分析方法,分析欧洲的位置①欧洲的经纬度位置是②欧洲全部在,主要在③欧洲北临,西临,南临,东临,西南隔海峡与相望三、亚洲和欧洲的地形特征提示分析地形特征,要从四方面入手:①海拔高度和相对高度②地势起伏状况③主要地形类型及特殊地形④地形分布 1、读图1-1,分析亚洲的地形特征①结合图1-5 图1-6,从海拔高度和相对高度分析,亚洲地形以、为主,平均海拔,是除南极洲以外海拔最的大洲②结合图1-5,亚洲地面起伏,高低,既有世界上最高的高原,最高的山脉,最高的山峰,又有世界陆地表面最低处③亚洲地势中部,四周,以高原为中心向四周延伸的山脉有、、④大陆东侧和东南侧有世界上规模最,最典型的呈弧形排列的,由北向南依次是、、、,这些群岛是由板块碰撞挤压形成的,地壳活跃,位于火山地震带上 2、根据亚洲地形特征的分析方法,分析欧洲地形特征①地形以为主,平局海拔世界最②地面起伏③地势高,低④以地貌为特色【巩固练习】 1、频临亚洲的大洋,按逆时针方向依次是、、 2、下列属于欧洲的平原中,位于最东的是 A 西欧平原 B 波德平原 C 东欧平原 D西西伯利亚平原 3、由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碰撞产生的是 A 喜马拉雅山脉 B 东非大裂谷 C 安第斯山脉 D 落基山脉 4、读“亚洲大陆沿北纬30度的地形剖面图”,回答下列问题①图中最高的山峰海拔为米,陆地最低处的海拔为米,两地的相对高度是米,说明了亚洲的地面起伏,高低②从图中可以看出,亚洲的地形中,、的面积广大,地势高,低③苏伊士运河是亚洲与洲的分界线,连接了海与海【课堂小结】 1、读图1-1,找到下列地形高原:青藏高原、帕米尔高原、蒙古高原、德干高原、伊朗高原、中西伯利亚高原山脉:喜马拉雅山脉、昆仑山脉、天山山脉平原: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西西伯利亚平原半岛:阿拉伯半岛、印度半岛、中南半岛、朝鲜半岛群岛:千岛群岛、日本群岛、琉球群岛、马来群岛 2、亚洲的世界之最最高的山脉:最高的山峰:最高的高原:陆地最低点:最大的半岛:最大的群岛:第一章第一节亚洲及欧洲(气候、河流)导学案年级:七年级科目:地理课型:新知探索时间:序号:【学习目标】分析亚洲气候、河流等自然地理知识【学习重难点】 1、亚洲复杂多样的气候(重点) 2、欧洲的气候特征(难点)【自主互助合作学习】一、亚洲和欧洲的气候提示分析一个地区的气候,要从以下三方面入手:①气候类型的分布②影响气候的因素③气候的主要特征,分析气候要通过气温和降水两个因素,分析气温,根据所在的维度位置说明所处的温度带,分析降水,根据纬度、海陆位置1、亚洲的气候①纬度位置:位于之间,跨三带,亚洲有、、气候②海陆位置:靠近海洋,距海近的地方形成气候,具有典型的,距海远的地方形成气候,具有典型的③地形因素:地形复杂,起伏大,同一纬度不同海拔地带表现出明显的分布规律综上,亚洲气候具有、、的特点,在亚洲,唯一缺少的气候类型是2、季风①含义:随季节不同而风向的风,是由差异造成的②简述亚洲季风的成因③冬季风与夏季风的比较读图1-8 1-9,思考季风风向的成因季风源地风向气压高低性质对气候影响冬季风陆地海洋夏季风陆地海洋风总是从温度处吹向温度处,从气压处吹向气压处 3、欧洲的气候①纬度位置:位于,以气候类型为主②海陆位置:距海,受海洋影响,特性显著③和典型,这两种气候均在欧洲分部最广二、亚洲和欧洲的河流、湖泊1、亚洲的河流①读图1-1,找出注入太平洋、印度洋、北冰洋的河流,记住它们的名称、位置注入太平洋的:、、、、注入印度洋的:、、注入北冰洋的:、、②根据亚洲地形特点,分析亚洲河流的特点第一,大和多发源于中部的,顺地势呈向四周奔流入海成因:亚洲的地势第二,内流区面积广大成因:亚洲低于辽阔,内陆距海较远,降水稀少,河流水量小,蒸发量大,喝水很难长途跋涉注入海洋,形成内流河③长江长度和流量都居亚洲,世界湄公河是亚洲流经国家的河流,发源于,在我国称为2、亚洲的湖泊读图1-1,找出亚洲具有特色的湖泊的位置,记住它的独特之处世界上最深的湖泊:世界上最大的湖泊:一半咸水一半淡水的湖泊:世界上湖面海拔最低,含盐度最高的湖泊: 3、欧洲的河流①受平原地形的影响,欧洲河流河网,水流②受海洋性气候影响,欧洲河流水量,径流量季节变化,有利于运输③受海陆轮廓影响,欧洲河流(长度),绝大部分是(内、外流河)④读图1-13,分析多瑙河流经、、、、、、、、⑤多瑙河—莱茵河运河在内河航运中的价值:将南北向的莱茵河与东西向的多瑙河两大水系连接起来,形成一条横贯欧洲大陆的航运大动脉【巩固练习】 1、亚洲与欧洲相比,气候最显著的差异是 A 年降水量大 B 年平均气温高 C 大陆性显著 D 年温差较小 2、欧洲通航里程最长的河流是 A 多瑙河 B 莱茵河 C 第聂伯河 D 伏尔加河 3、读图,回答下列问题①世界气候复杂多样,同为亚欧大陆,在西岸主要分布着气候和气候两种,而东岸则相对复杂,自北向南依次为A B C D 而广大的内陆则为气候②说说你所在的地区属于哪种气候类型,并说出该气候类型的特点 4、对比大陆性气候和海洋性气候气候特征气温气温年较差降水成因冬季夏季大陆性海洋性 5、简述欧洲的河流特征第一章第一节亚洲及欧洲(人口、国家、民族)导学案年级:七年级科目:地理课型:新知探索时间:序号:【学习目标】说明亚洲的人口分布、民族、语言、政区等人文地理知识及与自然环境的关系【自主互助合作学习】一、亚洲的人口 1、现状①亚洲是世界上人口的大洲,世界上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在亚洲有个,分别是、、、、、②亚洲的人口稠密区是,这里自然条件,人口稀疏区是,这里自然条件 2、问题亚洲人口数量,人口增长,会带来等一系列的问题二、欧洲的人口 1、现状欧洲人口居世界第位,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的一个大洲,城市人口比重,近年来,欧洲出现现象 2、问题欧洲是世界上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大洲,面临等问题三、亚洲和欧洲的民族 1、亚洲是一个多民族的大洲,现有民族,亚洲多民族国家有、,单一民族国家有、2、欧洲多民族国家有、,单一民族国家有、四、亚欧的地理分区人们习惯上把亚洲分为、、、、、欧洲分为、、、、第一章第一节亚洲及欧洲(时间计算)导学案年级:七年级科目:地理课型:新知探索时间:序号:【学习目标】 1、实际地方时、世界时、时区、区时的概念 2、学会简单的区时和时区换算【学习重难点】计算时差、区时【自主互助合作学习】 1、地方时: 2、世界时: 3、时区(1)国际上规定把全球划分为个时区,以经线为中心(这条经线穿过),东西跨7.5°为中时区(零时区),向东、向西各划分为个时区,其中和合为一个时区,每个时区中间的经线为该时区的经线,这条经线的时间就是该时区的区时,东经度代表时区,西经度代表时区(2)时区的计算时区数= ①余数≤0.4或者>0.5时四舍五入,整数为时区,根据经度判读东西时区②余数等于0.5,说明是两个时区的分界线③余数为0,说明为所在时区的中央经线 4、区时(1)含义:(2)区时时差的计算:相邻两个时区,时间相差小时,相隔几个时区,区时差几个小时(3)区时时差的计算方法①计算口诀:东早西晚,东加西减,异加同减②计算方法上图为计算区时时差的数轴图,以为中心,东时区用号表示,西时区用号表示,从已知地时区的钟点开始数起,向东每一个时区加小时,加到24小时的时候,就要将日期,向西每一个时区减小时,减到0时,就要将日期例一:计算东八区与东六区,东六区与西六区相差几个小时?例二:已知北京时间(东八区区时)为xx年1月1日12时,求东十区区时,西二区区时的日期时间?例三:已知北京时间为xx年1月1日23时,求东十区区时日期时间?例四:已知北京时间为xx年1月1日5时,求中时区区时日期时间?注:区分北京时间与北京的时间北京时间:北京的时间: 5、国际日期变更线(1)含义:(2)计算口诀:东东西,减一天,西西东,加一天【巩固练习】 1、(xx 宜昌)xx年北京夏季奥运会开幕式于北京时间(东八区)8月8日20时举行,在莫斯科(东三区)收看现场直播的时间是 A 7时 B 9时 C 15时 D 23时 2、瑞士某比赛于当地时间(东一区)xx年6月7日18点进行决赛,在北京收看现场直播的时间为 A 6月7日11点 B 6月8日1点 C 6月7日9点 D 6月8日3点 3、欧洲杯足球赛的决赛将于xx年7月15日14点在伦敦体育馆举行,北京的球迷小王应在什么时间收看现场直播 A 14点 B 16点 C 6点 D 22点第一章第二节非洲(位置、地形)导学案科目:七年级地理课型:新知探索课授课时间:序号:学习目标 1.运用地图说明非洲的地理位置(经纬度位置、半球位置、海陆位置) 2.初步学会从自然角度分析非洲的人种特征;从历史原因分析非洲的人口分布,以及非洲是世界上国家最多的大洲这一现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亚洲河流的分布形态可以用以下哪个简图表示()
2、亚洲流经国家最多的河流、最长的河流分别是()
A.阿姆河、多瑙河B.长江、黄河C.湄公河、多瑙河D.湄公河、长江
3、下列按世界上最大的湖泊、世界海拔最低的湖、世界最深的湖排列的是()
①里海②贝加尔湖③咸海④死海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④②D.①②④
4、下列不属于欧洲河流特点的是()
A.河流短小B.流量小,季节变化大C.航运价值大D.流量大,流量稳定
5、关于亚洲与欧洲人口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在各大洲中,亚洲人口最多,欧洲人口密度最小
B.世界上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大多数在欧洲
C.欧洲是除南极洲外人口最少的大洲
D.欧洲是世界上人口自然增长率最低的大洲
吾山中学三助导学案
编制人
肖永瑞
审核人
执教教师
编号
课题
亚洲及欧洲第三课时
学习
目标
1、运用地图等资料,归纳亚洲及欧洲的水系特点。
2、能够简要分析地形、气候、水系之间的相互关系。
3、明确亚洲及欧洲的人口分布特点及文化特征。
重难点预测
重点
水系特点人口分布
难点
分析地形、气候、水系之间的相互关系
教学过程
活动(小组)设计
6、读图,下列各地区中人口稠密的是()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选做)完成《地理填充图册》第4页2、4两个小题。
自助学习二:亚洲的人口
1、人口数量:亚洲总人口达(2008年),约占世界总
教学过程
活动(小组)设计
人口的63%,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洲。世界上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大多数在。
2、人口分布:亚洲的部和部人口稠密,亚洲的部和部人口稀疏。
互助学习二:欧洲的人口
结合课本第11页阅读“欧洲的人口”以及第12页图6-15,分析欧洲的人口特点。
自助学习一:大河众多的亚洲
任务一:在课本第4页图6-3中描绘长江、黄河、湄公河、恒河、叶尼塞河、勒拿河、鄂毕河,并用箭头标注河流流向。
任务二:亚洲水系两大特点:(1)水系结构呈,形成从中部高原山地流向周围海洋的外流水系;(2)内流流域面积广大。
任务三:主要河流、湖泊
(1):长度和流量都居亚洲首位、世界第三。
(2)湄公河:在我国境内称,是亚洲流经国家的一条国际河流。
(3)和河是世界著名的内流河。
(4)世界上最深的淡水湖——
(5)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咸水湖—
(7)一半咸水一半淡水的湖泊——
互助学习一:熟悉欧洲水系
结合亚洲水系的学习,完成课本第10-11页活动,并试着归纳欧洲水系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