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右半结肠癌的临床病理特征观察

合集下载

左半结肠癌与右半结肠癌的临床及病理特征比较

左半结肠癌与右半结肠癌的临床及病理特征比较

左半结肠癌与右半结肠癌的临床及病理特征比较袁马驰【摘要】目的比较左半结肠癌与右半结肠癌的临床及病理特征.方法选取920例结肠癌患者展开研究,其中左半结肠癌200例,右半结肠癌720例;比较左半结肠癌与右半结肠癌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组织类型、病理分级、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情况等临床资料及病理特征.结果左、右半结肠癌组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组织类型、病理分级、浸润深度、神经/脉管浸润、淋巴结转移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两者的肿瘤大小、TNM分期、远处转移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左半结肠癌患者的中位生存期显著长于右半结肠癌患者(P<0.05),5年生存率显著高于右半结肠癌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半结肠癌肿低分化与未分化腺癌及黏液腺癌较左半结肠多,浸润深度较左半结肠癌大,神经/脉管侵犯、淋巴结转移较左半结肠癌多,临床要及时对结肠癌实施筛查与诊断.【期刊名称】《浙江医学》【年(卷),期】2019(041)011【总页数】3页(P1191-1193)【关键词】左半结肠癌;右半结肠癌;病理;分析【作者】袁马驰【作者单位】310009 杭州市第三人民医院病理科【正文语种】中文近年来,临床上对左半结肠癌与右半结肠癌的生物学行为差异有更多的关注。

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指南(NCCN)2017年版首次以指南的形式呈现左右半结肠癌的差异[1] 。

目前临床普遍认为,肿瘤原发部位对其疗效及预后造成了直接而深刻的影响。

依据结肠癌胚胎起源将其细分为左半结肠癌、右半结肠癌,其中左半结肠包括直肠、降结肠等,右半结肠包括近端2/3的横结肠、盲肠等[2] 。

本研究对左半结肠癌与右半结肠癌患者的临床及病理特征作一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05年6月至2013年6月我院收治的结肠癌患者920例。

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具有完善的病历资料,均接受标准结直肠癌根治术治疗,术前均未接受化疗,均未伴其他肿瘤。

左、右半结肠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分析

左、右半结肠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分析

左、右半结肠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分析卢民泽;陈柏宇;陈利生;高枫;梁君林【摘要】目的比较左、右半结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差异.方法以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结直肠肛门外科住院手术的489例结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比较左、右半结肠癌临床病理特征差异.结果两组患者肿瘤最长径、大体形态、病理组织学类型、淋巴结检出数、T分期、M分期、TNM 分期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性别、年龄、肿瘤分化程度、N分期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与左半结肠癌相比,右半结肠癌中粘液细胞癌、印戒细胞癌更多见,浸润深度更深,恶性程度更高,TNM分期更晚.【期刊名称】《结直肠肛门外科》【年(卷),期】2019(025)001【总页数】4页(P53-56)【关键词】左半结肠癌;右半结肠癌;临床病理特征【作者】卢民泽;陈柏宇;陈利生;高枫;梁君林【作者单位】百色市人民医院普通外科广西百色 533000;桂平市人民医院普通外科广西桂平 537200;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结直肠肛门外科广西南宁530021;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结直肠肛门外科广西南宁530021;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结直肠肛门外科广西南宁53002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5.3结肠癌是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全球范围内其发病率及死亡率居所有恶性肿瘤的第3位[1]。

2013年我国肿瘤流行病学数据显示,结肠癌发病率及死亡率分别占所有恶性肿瘤第4位和第5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2]。

以脾曲为界,结肠癌可分为左半结肠癌和右半结肠癌。

近年有关左、右半结肠癌生物学行为差异的研究表明,结肠癌患者药物疗效和预后等与肿瘤原发部位不同有关[3]。

阐明左、右半结肠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差异,有利于临床个体化治疗和评估预后。

本文通过回顾性分析489例结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旨在探讨左、右半结肠癌临床病理特征差异,现报告如下。

结肠癌ppt课件

结肠癌ppt课件

➢ ,D待.正肠确蠕选动择恢造复口后开袋放,根造据口患开者放的前造应口观情察肠况段、有个无人回喜缩好、、出经血济、坏状
死况等来现选象择(不2)同造类口型扩的张造:口造口袋开,放让后病,人即最开好始选扩择张,两戴件上式手透套明,造用口示
指袋涂,以便石于蜡观油察,缓护慢理插。入造口至2~3指的关节处,在造口内停留3~5
✓ d以情胜情法,如悲能胜怒, 有些因怒气伤肝致病的可引 导其大哭一场可消除怒气。
注意锻炼,提高免疫力
定期复查,防止复发
15
.
16
6
护理措施(术后)
1.加强心肺功能检测 2.引流管的护理 3.加强营养支持 4.预防并发症
7
造瘘口护理措施


AC.心.造理口护周理围肠皮造肤口护术理后患因者粪常便有外抑溢郁导、自致卑造、口依周赖围等皮心肤理红问、题。肿医、护皮
人疹员、应糜在烂术、后化与患脓者等进病行理良改好变的。沟指通导,给患予者患保者持支造持口、清关洁心,和安用慰生。理
✓ 3、血行转移 一般癌细胞或癌栓子沿门静脉系统先达肝脏,后到肺、脑、 骨等其它组织脏器。
✓ 4、腹腔种植转移:癌细胞脱落在肠腔内,可种植到别处粘膜上,脱落在 腹腔内,可种植在腹膜上。
5
.
临床表现
12,4、、、形最肠者早腹中体早癌出期部毒不期的现症包症规可肿贫状块状则有瘤血:::,腹溃、为也有胀烂低瘤是的、失热体属可不血、或于随适和乏网结肠、毒力膜肠管消素、、癌有化吸消周的一不收瘦围临定良,、组床的症常浮织表活状可肿浸现动,导等润之度其致 症的一,中结状肿,晚右肠,块由期半癌其,于时结患中质结肿肠硬 癌瘤时浸尤,润以多严贫为重血腹 ,、痛肿消不块瘦适可为或固著隐定。痛。右。半结肠血运及淋巴丰富,吸 3、早收肠期能梗结力阻肠强表癌,现的癌:症肿为状多不开为全始软性时癌或可,完为易全间溃性歇烂低性、位,坏肠后死梗转致阻为出症持血状续感,性染如。,腹 大右胀腹5、便半,隆因恶晚习结腹、此病期惯肠痛肠以质症的癌,型中,状改 的 便 、毒直:变早秘局症肠有,期或部状前黄也表便有为凹疸是现闭压主肿、属为。痛。块腹于粪结,,水早便肠并锁、期稀肿可骨浮结薄瘤闻上肿肠,的及淋等癌有常亢巴肝的脓见进结转症血症的肿移状,状肠大征表排是鸣等象现便体音肿,之次检。瘤以一数可左远及。增见半 多结,肠处当肠扩结腔散肠相转癌 对移的狭的癌小表肿,现继粪。续便增至大此影已响粘到稠粪成便形的,通且过该时部还分可多出为 现浸交润替型出癌现,的 肠腹腔泻环与状便狭秘窄,,而因左此半较结早肠出癌现则肠多梗表阻现症为状排。便 困难,并随结肠癌的病情发展而不断加重。

回顾分析我院近十年内镜下结直肠癌及腺瘤的临床病理特征

回顾分析我院近十年内镜下结直肠癌及腺瘤的临床病理特征

回顾分析我院近十年内镜下结直肠癌及腺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回顾分析我院近十年内镜下结直肠癌及腺瘤的临床病理特征近年来,结直肠癌及腺瘤作为消化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和良性肿瘤,在我国人群中的发病率逐渐增高。

结直肠镜作为一种重要的检查手段,能够有效地诊断结直肠相关疾病,并为患者提供及时的治疗方案。

本文回顾分析了我院近十年内镜下结直肠癌及腺瘤的临床病理特征,旨在总结经验、提高诊断水平,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一、结直肠癌的临床病理特征1. 年龄分布:我院回顾分析发现,结直肠癌的患者年龄呈现年轻化的趋势。

十年间,40岁以下的患者比例显著增加,尤其是30岁以下的年轻患者。

这可能与生活方式改变、饮食结构调整等因素有关。

2. 位置分布:结直肠癌主要分布于直肠、乙状结肠和降结肠。

其中,最常见的是直肠癌,其次是乙状结肠癌和降结肠癌。

这种分布特点为早期发现和干预提供了可能。

3. 组织类型:结直肠癌的组织类型多样,鳞状细胞癌和腺癌是最常见的类型。

此外,还有一些特殊类型如粘液癌、黏液表皮癌等。

不同类型的结直肠癌在临床治疗中可能需要采取不同的策略。

4. 分化程度:良、中、恶性程度分化不同的结直肠癌组织具有不同的形态学特征。

根据我院的统计数据,近十年内镜下诊断结直肠癌中,高度分化的占比逐年增长,而低度分化的比例逐年下降。

二、腺瘤的临床病理特征1. 大小和数量:腺瘤早期诊断十分重要,因为它们有潜在的恶变风险。

我院的统计数据显示,近十年腺瘤的发现数量呈逐年上升的趋势,而且发现的直径有逐渐缩小的趋势。

2. 类型和形态:腺瘤的类型主要分为息肉状腺瘤和平坦型腺瘤。

息肉状腺瘤通常较突出,表面光滑;平坦型腺瘤表面平坦、宽阔,难以察觉。

这些不同类型的腺瘤对于内镜下检查和诊断需要采取不同的注意事项。

3. 结构和发展:腺瘤的发展通常经历了不同阶段,包括腺瘤的增生、增大、增厚和继发变异等。

对于早期诊断和干预,对腺瘤的不同阶段进行准确的判断和分类非常重要。

结语通过回顾分析近十年来我院内镜下结直肠癌及腺瘤的临床病理特征,我们发现结直肠癌的年龄呈年轻化趋势、组织类型多样、分化程度逐年提高。

来自SEER数据库的左右半结肠癌临床病理特点及生存分析

来自SEER数据库的左右半结肠癌临床病理特点及生存分析

来自SEER数据库的左右半结肠癌临床病理特点及生存分析韦金磊;张森【摘要】Objective To compare the clinical and pat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patients with left-sided colon cancer (LSCC) and right-sided colon cancer (RSCC),and to determine the prognostic factors of colon cancer.Methods A total of 5,099 patients were recruited.The SEER database was built by collecting data of demographics,clinical and pathologic indices of patients with colon cancer.We compare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patients with LSCC and RSCC.Kaplan-Meier method was used to calculate and compare the survival rate.Log-rank test and COX regression were used to analyze prognostic factors.Results The 5-year survival rate of colon cancer patients was 63.1%,and the survival rate of the patients with LSCC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patients with RSCC (66.7%vs.60.5%,P < 0.05).There were differences in sex,age,pathological stage,T staging,N staging,differentiation degree and ethnicity between patients with LSCC and RSCC.The results of multivariate COX analysis showed that tumor location,age,pathological stage,T staging,N staging and differentiation were independent factors of survival of colon cancer.The risk of death in RSCC was 1.151 times of that of LSCC (RR =1.151,95%CI:1.046-1.267,P =0.004).Conclusion There were differences insex,age,disease stage,T staging,N staging,differentiation degree and ethnicity between left and right colon cancer.Patients with right colon cancer had a higher risk of death 5 years after surgery.%目的比较左、右半结肠癌患者临床指标、病理学指标和预后差异,分析结肠癌患者预后生存的影响因素.方法通过SEER数据库收集结肠癌患者信息,分析比较左、右半结肠癌患者的人口学信息、临床指标和病理学指标,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结肠癌患者总生存率,采用Log-rank检验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肠癌患者生存的影响因素.结果共纳入5099例患者进行分析.结肠癌患者5年总生存率为63.1%,左半结肠癌患者5年总生存率明显高于右半结肠癌患者(66.7% vs.60.5%,P<0.05).左、右半结肠癌在性别、年龄、疾病分期、T分期、N分期、分化程度及种族分布存在差异(均P<0.05).COX模型分析结果发现,肿瘤发生部位、年龄、性别、分化程度、疾病分期、T分期及N分期为结肠癌的预后生存的影响因素(均P< 0.05),其中,右半结肠癌死亡风险度是左半结肠癌死亡风险度的1.151倍(RR=1.151,95%CI:1.046~1.267,P=0.004).结论左、右半结肠癌在性别、年龄、疾病分期、T分期、N分期、分化程度及种族分布存在差异,右半结肠癌患者术后5年的死亡风险更高.【期刊名称】《结直肠肛门外科》【年(卷),期】2017(023)006【总页数】7页(P709-715)【关键词】左半结肠癌;右半结肠癌;临床指标;病理特征;预后【作者】韦金磊;张森【作者单位】广西科技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普通外科广西柳州 545006;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结直肠肛门外科广西南宁 53002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5.3结肠癌是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1],近年来,其发病率和死亡率不断增加[2],加之结肠癌癌细胞易发生浸润与转移,导致不良预后的发生,严重威胁患者健康[3]。

结肠癌的病理病例

结肠癌的病理病例

结肠癌的病理病例结肠癌的病理病例随着医学科技的不断发展,癌症的病理学研究取得了巨大的进展。

结肠癌,一种恶性肿瘤,常常引起人们的关注。

本文将探讨结肠癌的病理病例,着重介绍其病理学特征、诊断方法以及治疗策略,以期更好地了解这一疾病,提高对它的认知,并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一、病理学特征1.1 肿瘤发生机制结肠癌是一种多因素参与的疾病,起源于结肠内的正常细胞发生恶性转化。

最常见的起始点是结肠内的腺体细胞,因此,结肠癌也被称为腺癌。

肿瘤的发生机制涉及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和生活方式等多个方面。

遗传突变如APC、KRAS和TP53等基因的突变在结肠癌的发生中扮演着关键角色。

1.2 病理学类型根据组织学特点,结肠癌可以分为腺癌(adenocarcinoma)、粘液癌(mucinous carcinoma)、浆液癌(signet ring cell carcinoma)等类型。

腺癌是最常见的类型,其特点是肿瘤细胞呈腺体结构。

粘液癌的特点是肿瘤细胞分泌大量黏液,而浆液癌则以细胞内的浆液滴和明显的核移位为特点。

1.3 组织学分级结肠癌的组织学分级对其治疗和预后有重要影响。

通常采用Borrmann分类法将其分为四个不同的分期:I期(早期)、II期(中期)、III期(晚期)和IV期(晚期)。

早期结肠癌通常局限于肠壁内,而晚期癌症可能已经扩散到周围组织或其他器官。

1.4 免疫组织化学标记免疫组织化学标记是诊断结肠癌的重要手段之一。

常用的标记物包括CK20(细胞角蛋白20)、CDX2(结肠细胞分化抗原2)和CEA(癌胚抗原)。

这些标记物有助于鉴别结肠癌和其他疾病,如胃癌或直肠癌。

二、诊断方法2.1 临床表现结肠癌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早期症状不典型。

常见症状包括腹痛、腹泻、便秘、血便、贫血、乏力等。

这些症状可能会被忽略或误解为其他胃肠道疾病,因此,临床医生需要保持高度警惕。

2.2 影像学检查结肠癌的影像学检查是诊断的重要步骤。

结肠癌的病理学

结肠癌的病理学

结肠癌的病理学结肠癌的病理学结肠癌,又称结直肠癌,是一种恶性肿瘤,起源于结肠(即大肠)的内层组织,是世界范围内常见的癌症之一。

结肠癌的病理学研究着眼于理解其发展过程、病理特征以及治疗策略。

本文将深入探讨结肠癌的病理学,从肿瘤形态学、分子病理学到治疗进展,为读者提供更深入的了解。

## 结肠癌的肿瘤形态学特征### 肿瘤的起源与发展结肠癌通常起源于结肠黏膜中的腺体组织,因此也被称为腺癌。

癌前病变通常经历多步骤的演变,从结肠腺体的异常增生(腺瘤)到高度恶性的癌症。

这个演变过程被称为腺癌的“腺瘤-癌序列”。

### 肿瘤的病理特征结肠癌的病理特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肿瘤分化程度:** 结肠癌可以分为高度分化、中度分化和低度分化三种类型,分化程度直接关系到肿瘤的侵袭性和预后。

2. **肿瘤大小和扩散:** 肿瘤的大小和扩散范围也是病理学上的重要特征。

大肿瘤往往伴随着更严重的病情。

3. **腺体形态:** 腺体形态的变异是结肠癌的一个重要特征。

肿瘤中可能会出现不规则的腺体结构,这使得肿瘤细胞在组织中的排列不规则。

4. **浸润深度:** 肿瘤浸润深度指的是癌细胞穿过结肠壁并侵入周围组织的程度。

这一特征对于决定治疗策略至关重要。

## 结肠癌的分子病理学随着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学研究的深入,我们对结肠癌的分子病理学有了更全面的认识。

以下是一些关键的分子病理学特征:### 基因突变结肠癌中常见的基因突变包括:1. **APC基因突变:** APC基因的突变是结肠癌发展的早期事件,导致Wnt信号通路异常激活,促使癌症的发生。

2. **KRAS基因突变:** KRAS基因的突变与抗EGFR治疗的耐药性相关。

KRAS突变的患者通常不会从EGFR抑制剂中获益。

3. **TP53基因突变:** TP53是一个重要的抑癌基因,其突变与肿瘤的侵袭性和不良预后相关。

### 微卫星不稳定性一些结肠癌患者存在微卫星不稳定性(MSI),这是由DNA修复系统缺陷引起的。

219526304_左半结肠癌与右半结肠癌微卫星不稳定性差异分析

219526304_左半结肠癌与右半结肠癌微卫星不稳定性差异分析

*基金项目:广东省惠州市科技计划项目(20200415)①惠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广东 惠州 516000左半结肠癌与右半结肠癌微卫星不稳定性差异分析*温祥① 彭晓峰① 张建筑① 袁士成① 赵文丽① 眭文妍①【摘要】 目的:探析左半结肠癌(left sided colon cancer,LSCC)与右半结肠癌(right sided colon cancer,RSCC)微卫星不稳定性(microsatellite instability,MSI)差异。

方法:选取2021年4月—2022年6月于惠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就诊的53例结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

根据肿瘤生长部位将其分为LSCC 组(28例)和RSCC 组(25例)。

采集两组临床特征及MSI 蛋白表达情况。

比较两组临床特征及MLH1、MSH2、MSH6、PMS2蛋白阳性率。

比较两组MSI 情况,分析免疫组化阳性切片。

结果:两组性别、年龄、病理类型、淋巴结转移、脉管浸润、神经浸润、组织分化、组织学分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两组MLH1、MSH2、MSH6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LSCC 组PMS2阳性率明显高于RSCC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LSCC 组微卫星稳定(MSS)占比高于RSCC 组,低频率MSI(MSI-L)、高频率MSI(MSI-H)占比低于RSCC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相较于LSCC 患者,RSCC 患者更易出现MSI 状态,而加强MSI 筛查更有利于提高结肠癌分型精确度。

【关键词】 结肠癌 不同部位 微卫星不稳定性 差异 doi:10.14033/ki.cfmr.2023.17.017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23)17-0067-04 Analysis of Microsatellite Instability Differential between Left Sided Colon Cancer and Right Sided Colon Cancer/WEN Xiang, PENG Xiaofeng, ZHANG Jianzhu, YUAN Shicheng, ZHAO Wenli, SUI Wenyan. //Chinese and Foreign Medical Research, 2023, 21(17): 67-70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microsatellite instability (MSI) differential between left sided colon cancer (LSCC) and right sided colon cancer (RSCC). Method: From April 2021 to June 2022, 53 colon cancer patients visited in the First People's Hospital of Huizhou were selected as the study objects. According to the site of tumor growth, they were divided into LSCC group (28 cases) and RSCC group (25 cases). The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MSI protein expression condition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llected. The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positive rates of MLH1, MSH2, MSH6 and PMS2 proteins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The MSI status of the two groups was compared, and the immunohistochemical positive sections were analyzed. Result: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gender, age, pathological type, lymph node metastasis, vascular invasion, nerve invasion, tissue differentiation, and histological classification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 >0.05).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positive rates of MLH1, MSH2, and MSH6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 >0.05), but the positive rate of PMS2 in the LSCC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RSCC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0.05). The proportion of microsatellite stability (MSS) in the LSCC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RSCC group, and the proportions of low frequency MSI (MSI-L) and high frequency MSI (MSI-H) in the LSCC group were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RSCC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0.05). Conclusion: Compared with LSCC patients, RSCC patients are more likely to have MSI status, and strengthening MSI screening is more conducive to improving the accuracy of colon cancer somatotype. [Key words] Colon cancer Different site Microsatellite instability Differences First-author's address: The First People's Hospital of Huizhou, Huizhou 516000, China 结肠癌是消化道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在我国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且发病率和死亡率均排在恶性肿瘤的前3位[1-3]。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3 ] 李艳 , 邱宏 , 李 英弟 . 皮脂腺 囊肿 无创 清除术 与微 创摘 除术 的
疗效 比较. 宁夏 医学杂志 , 2 0 0 9, 1 2, 1 2 2 0 - 1 2 2 1 .
左 右 半 结肠 癌 的 临床 病 理 特 征 观 察
万颜 凯 花 秀英
探讨左右半结肠癌的临床病理 特征情 况。方法 分析我 院收治 的左 、 右半结 肠癌
2 结 果
1 . 1 一般 资料
选取我院 2 0 1 1年 2月至 2 0 1 3年 3月收 治
的左 、 右半结肠癌 的 2 0例患 者临床资料进 行分析 , 其 中男性
左右半结 肠癌患者 的发 生部 位和性 别 、 年龄 、 临床 特征 、
鸡眼摘 除术疗效 对 比无显著性 差异 , 但两 种方法疗 效均 明显
高于鸡 眼膏外贴 。鉴 于微 创鸡 眼摘 除术 有些 病例 需局 部麻
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 ( P均 > 0 . 0 5 ) 。 2 . 2 A组 与 c组在 治疗后 1 5 d及 3 0 d的有效 率 和愈 痊率 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 ( P均 < 0 . 0 5 ) 。 2 . 3 B组与 c组在治疗 后 1 5 d及 3 0 d的有 效率 和愈 痊率
短期缓解患者 因鸡 眼引起的局部疼 痛及行走 不便 , 影响 日常
工作生活 的安全有效 的首选治疗方 法 。可 以设 想 , 反复 多次 的无创鸡眼摘除术治 疗 , 可能 明显提高治疗 的有效 率和愈 痊
率, 这 有待进一步证实 。
术 区局部红 肿压 痛 , 分泌 少量淡 黄 色分 泌物 等术后 感染 , 给 予 阿奇霉 素片 0 . 5 q d p o 3 d , 局部外 涂莫 匹罗 星膏 ( 百多邦 ) ,
性, 现将结果汇报如下 。
1 资 料 与 方 法
病程 3 — 3 0年 , 平 均病 程 ( 1 2 . 5 ±1 0 . 0 ) 年, 左半 结肠病 变 4 例, 右半结肠 1 6 例, D u k e s u k e s
C期 5例 , D u k e s D期 4例 。 1 . 2 方法 结肠 癌组织 以 1 0 %福尔 马林液 固定 , 石 蜡包 埋 后连续 切 片 , 分 别作 HE染 色 , 行光 镜检 查 。结 肠癌 患者 均 经过病理学诊 断 , 病理 分期 参 照我 国大肠 癌 协作 组 2 0 0 2年 的病理分期方 案进行 。按癌 肿 浸润 深度 和有无 淋 巴结转 移 进行分期 。
3次/ d , 连用5 d后愈痊 。C组未见 明显不 良反应发生 。
3 讨 论
参考文献
[ 1 ] 王侠 生. 廖康煌 . 杨 国亮皮肤病学 . 上海 : 上海科 学技术 文献 出
版社 , 2 0 0 5: 4 9 3 - 4 9 4 .
鸡眼是一种皮肤局 限性 圆锥状 角质增 生性损 害 , 由于长 期行走 或站立 , 或 长期 压迫 、摩擦引起 的 以局部 疼痛为特 点
明显增高 , 结 肠癌属 于临 床常见 的消 化道 恶性 肿瘤 , 目前结 肠癌临床治疗 主要 以手术为主 , 同时有 目的的结合放 疗和化 疗… 。结肠 癌 5年 生存 率 为 7 4 %, 根 治 手术 率 为 8 5 %[ 2 1 。
笔者通过对我 院左 右侧 结肠癌患者 的临床资料 汇总分 析 , 拟 探讨左右侧结肠癌 患者 异同 , 提 高临床诊断 的准确率 和及 时
【 摘要】 目的
的患者 临床 资料 , 左半结肠病变 4例 , 右半结肠 1 6例 , 比较 两组 临床特征和病理分型、 分期情况 。结果 左 右半结肠癌患者性别 比例无 明显差异 , 年龄 4 5岁 以上 , 右半结肠 癌主要 以腹 痛为主 , 左半结肠 以大便 带 血临床特 征为主 , 大体分 型以溃疡型为主 , 右半结肠多是 中低 分化腺癌 , 而左半结肠癌为 高分 化腺癌 ,
的机械性物理性皮肤病 。绝大部分 发生于 足底及足 趾间 , 偶
[ 2 ] 赵辨 . 临床 皮 肤 病 学 第 三 版 南 京 : 江 苏 科 学技 术 出版 社 ,
2 0 01: 5 9 2 .
见于手部摩擦部 位。 由于足部 长期 反复 受压 摩擦 的致病 原 因难 以避免 , 故治疗后 复发 率极 高 , 目前 尚无 临床 治愈 后少 有复发 的治疗方 法 。根据 以上 对 比观察分析 , 无创及 微创
比较差异均 有显 著性 ( P均 <0 . 0 5 ) 。 2 . 4 不 良反应 , A组术后无并 发症发生 。B组术后 出现 2例
醉, 且有真皮血 管层 损伤 , 有 引发术后感 染的风 险 , 而无创鸡 眼摘 除术不损伤真 皮血 管层 , 手 术无 需局 部麻 醉 , 患者 无 痛 苦易接 受 , 不易 发生术后感染 , 门诊操作 简易 , 倾 向做 为可 中
临床分期 比较均匀 。结论 右半结肠 癌较左半 结肠癌 比较 , 分化更 差 、 侵 袭和转 移能力 更强 、 恶性 度更
高, 临床上应及时注意对结肠癌 的筛查和诊断 。
【 关键词 】 左右半结肠癌 ; 病理 随着近年来肿瘤发生率 的逐 渐增高 , 结肠 癌 的发 生率也 1 3例 , 女性 7例 , 年龄 3 5— 8 O岁 , 平均年龄 ( 6 8 . 6±1 0 . 4 ) 岁,

46 ・
中 国现 代 药 物 应 用 2 0 1 3年 4月 第 7卷 第 8期
C h i n J M0 d D r u g Ao o l 。 A p r 2 0 1 3 , V o 1 . 7 , N o . 8
表2 A组 与 C组 疗效观察分析
2 . 1 A组与 B组在手 术后 1 5 d及 3 0 d的有效 率和 愈痊 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