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六年级下册11课教案

合集下载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11-13课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11-13课教案

11.唯一的听众教学目标1.学会6个生字。

正确读写“神圣、悠悠、隆重、仪式、抱歉、溜走、介意、追问、荒唐、声望、割舍、大吃一惊”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提出不懂的问题与同学讨论。

抄写印象深刻的句子。

3.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从老教授的言行与“我”的心理、行动变化两方面感受老人对“我”的爱护、鼓励,以及“我”对她的敬佩、感激之情。

4.了解环境描写与人物心理描写的作用。

教学重点从老教授的言行与“我”的心理、行动变化两方面感受老人的“听众”形象与心理。

教学难点1.引导学生从老教授的言行与“我”的心理、行动变化两方面感受老人对“我”的爱护、鼓励,以及“我”对她的敬佩、感激之情。

2.加深对环境描写和人物心理描写的理解运用。

教学准备:小提琴曲《月光》。

教学时间:2课时第一课时一、课时目标1.学会“悠、仪、歉”等6个生字,正确读写“悠悠、仪式、抱歉”等词语。

理解“诅咒”“懊恼”的意思,并能结合语境理解“沮丧”“幽静”“平静”等词语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文中优美的语言,学习作者抓住细节刻画人物的方法。

二、导入新课1.教师播放小提琴曲并提问:这是什么乐器演奏的?(小提琴)2.教师板书课题:唯一的听众。

学生齐读师:看了课题,你想提出什么问题?预设:“唯一的听众”指的是谁?为什么是“唯一”的?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一)请学生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顺语句,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学生自读)1.字词教学:课件出示词语,引导学生注意写法。

2.交流课文写了什么内容。

(巩固把文章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连起来归纳主要内容的方法。

学生交流后教师课件出示课文主要内容)四、再读课文,体会变化1.课件出示描写“我”前后表现不同的句子,引发思考:“我”为什么能发生如此巨大的变化呢?这些变化都体现在哪里?(1)请学生快速浏览课文,通过交流,引导学生发现“我”前后的变化体现在心理、行动、演奏效果等方面。

(2)默读课文并画出描写“我”心理、行动变化的句子,交流阅读感受。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11 课《金色的鱼钩》教案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11 课《金色的鱼钩》教案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11 课《金色的鱼钩》教案《金色的鱼钩》教案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正确读写“皱纹威胁咀嚼保姆勉励蹲下瞻仰”等词语,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通过重点词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学习老班长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3.领会作者通过人物神态,行为,语言,展现人物内心世界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体会文章蕴涵的思想感情。

难点理解:“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光芒。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1.请看《长征》片断(运用课件播放)2.长征塑造了一个个动人的,可歌可泣的故事,你们已经学过了长征中的哪些故事?3.今天我们学习发生在长征中的又一个感人故事:金色的鱼钩(板书)学生读题4.这篇课文为什么叫“金色”的鱼钩呢?这个长满红锈的鱼钩有没有象征意义?还含着一个怎样的感人故事,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走进草地学习课文。

二、检查预习情况1.课件出示生字词语,认读:皱纹,威胁,咀嚼,保姆,勉励,蹲下,瞻仰2.解词:回味严峻瞻仰闪烁喜出望外奄奄一息3.在预习中你有哪不懂的问题?(提出后小组解决,解决不了的在学习过程中大家一起解决)三.理清文章脉络1.快速阅读,课文讲一个什么故事?看看作者按什么顺序写这个故事,分为几部分写?说说段落起止和为什么这样划分?(按事情发展顺序写,分四部分)2.学生汇报后师小结四、教师范读课文1.这篇课文写得非常感人。

我忍不住读一读.大家听好.看好.注意自己的感受和心情变化。

2.师范读(入情入境)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我们一起回忆一下.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感人故事?(讲一位快四十岁的老班长为了带领三个有病的小战士走出一望无际的草地,无微不致地照顾他们而牺牲的故事)2.老班长为什么要无微不致地照顾三个病号小战士呢?(这是党交给的任务)老班长是怎样用实际行动完成这个任务的?请继续学习课文.二、精读重点段,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一)老班长一路上无微不致地照顾病号.他们在草地上要走多少天?(四十多天)作者重点写了几天的事情?(四天:钓鱼、不喝鱼汤、命令、牺牲)(二)这四天最能体现老班长是怎样无微不致地照顾三个病号的,认真读课文.在书中画出描写老班长言行的句子.选择自己最受感动的一段.好好地读一读,再深入体会:为什么会受感动.体现了老班长什么品质?(三)重点赏析.领悟情感1.汇报最让自己感动的语段(1)出示:(3-4自然段)三个病号走不快,一天只走二十来里路。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11课《金色的鱼钩》教案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11课《金色的鱼钩》教案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11课《金色的鱼钩》教案《金色的鱼钩》教案教学目标1、会认12 个字,正确读写“颧骨、两鬓、斑白、搪瓷、严厉、收敛、疙瘩、粗糙、抽噎、红锈、宿营地、青稞面、喜出望外、热气腾腾、无边无涯、昏迷不醒、奄奄一息”等读语。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受到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品质的教育。

3、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展现人物内心的表达方法。

4、练习快速阅读,简要地复述故事。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话的含义。

教学过程第一学时教学活动活动 1【导入】一、课题导入,质疑问难1、简介长征,引入课文。

2、板书课题,让学生谈谈由题目可以获得哪些信息。

活动 2【讲授】二、初读课文,把握内容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学生读完后依据自己的感受和心情变化,谈谈自己读后的感受。

活动 3【讲授】三、精读品析,体会情感同学们都被班长尽心尽力地照顾伤员而不顾自己的崇高品质所感动,带着这份感动再次走进课文,细细品读描写老班长的句子,想想它们为什么让你感动。

1、品读重点句。

“炊事班长四十多岁了......都斑白了。

” “老班长看我们......瘦的比我们还厉害呢。

” 四十岁的人为什么会有五六十岁老人的外貌特征? 抓住表现“苍老”的重点词朗读,读出感动。

2、学习“硬咽草根鱼骨头”片断。

指名读,讨论:为什么这个段落令人感动? 感情朗读,注意体会人物的内心。

3、学习“夜里钓鱼摸野菜”片断自由朗读,讨论:为什么让你感动? 抓住“翻了多少草皮”“一颗一颗的摸”等重点词朗读。

4、学习“耐心劝导小梁”片断为什么让你感动?指导朗读。

5、“命令战士喝鱼汤”片断。

读内容,观察插图,想象老梁和老班长的心理活动。

老班长前后的表情有什么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指导朗读。

6、学习“奄奄一息让鱼汤”片断活动 4【活动】四、品味金色,升华迁移(过渡语:可亲、可敬的老班长永远地离开了我们,战士们撕心裂肺的呼喊也无法唤醒他了。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11课《星光》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11课《星光》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11课《星光》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通过本课的研究,使学生了解并掌握《星光》这篇课文的内容。

2. 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 培养学生对自然美景的欣赏能力,以及对励志人物的崇拜和敬仰情感。

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的内容,包括人物、情节和情感表达。

2. 研究使用适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教学准备1. 课文《星光》的教材、课件和题册。

2. 预先准备好黑板、彩色粉笔、图片等教具。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忆上一课的内容,了解星星。

2. 引发学生对于星星的兴趣,提出问题:"你喜欢看星星吗?你小时候有没有仰望星空的经历?"研究课文(15分钟)1. 教师朗读课文《星光》。

2. 学生跟读课文,注意重音和语感。

3. 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中的事件和情感。

情感体验(10分钟)1. 与学生分享自己观赏星空时的感受和经历。

2. 学生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小时候仰望星空的情景并表达自己的感受。

3. 部分小组代表分享讨论结果。

情感分析(10分钟)1. 引导学生对课文中的人物情感进行分析,如演员丽丽的心情、作者的情感等。

2. 让学生用简洁的语言表达自己对人物情感的理解。

语言表达(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表达自己对星光和人物的感受,与课文中的情感进行对比。

2. 学生以小组形式讨论,每个小组选出一名代表进行表达。

3. 部分小组代表进行汇报和展示。

总结归纳(5分钟)1. 教师帮助学生总结课文的主要内容和情感表达,并进行概括。

2. 学生自主总结课文的要点,口头表达或书面总结。

作业布置(5分钟)1. 布置课后阅读作业:要求学生用简洁的语言写一篇关于自己仰望星空的感受和经历的文章。

2. 课后检查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

教学延伸1. 在课后,引导学生在家与家人观赏星空,并与家人分享感受。

2. 带领学生在夜晚观赏星空,了解更多星星的知识。

以上教学设计仅供参考,请根据具体教学情况进行调整和适应。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11课《烛光》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11课《烛光》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11课《烛光》教学设计一. 教学背景和目标本次教学的背景为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11课《烛光》。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旨在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增强他们对友情和亲情的认识和体会。

二. 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故事情节,掌握关键词语的意思,感受友情和亲情的温暖。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故事中的情感及故事背后的深意。

三. 教学准备1. 教具准备:教材《烛光》、多媒体设备、黑板、彩笔。

2. 学生准备:研究笔记本、铅笔、故事阅读理解题。

四. 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一段与友情或亲情相关的视频,引导学生讨论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步骤二:整体阅读(10分钟)1. 学生集体读课文《烛光》,教师指导学生注意文中主要人物和事件,并强调关键词语的意思。

步骤三:小组讨论(10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就以下问题展开讨论:- 故事中的烛光起到了什么作用?- 奶奶和小明之间的互动体现了哪种情感?步骤四:展示和点评(10分钟)1. 每个小组选择一名代表汇报讨论结果。

其他小组同学可以进行补充和讨论。

2. 教师点评学生的观点,并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故事中的深层含义。

步骤五:课文理解练(15分钟)1. 发放故事阅读理解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并相互核对答案。

2. 教师逐题解析答案,引导学生理解和推测故事中的细节和情感。

步骤六:拓展活动(10分钟)1. 分发纸张和彩笔,让学生绘制自己对友情或亲情的理解,或者创作一段话表达对友情或亲情的感悟。

五.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故事中的主题和情感,同时培养了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对于如何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故事深层含义的部分,还可以进一步完善和提升。

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 11十六年前的回忆(教案与教学反思)

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 11十六年前的回忆(教案与教学反思)

11.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目标]1.会写“稚、避”等15个字,会写“埋头、幼稚”等20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关注人物言行,神态和外貌的描写,感受李大钊同志大无畏的革命英雄气概。

4.领悟课文前后照应、首尾呼应的表达方法。

5.查找资料,了解先辈的革命事迹。

[教学重难点]1.了解李大钊被害的过程,通过细节描写感受李大钊的高贵品质。

2.学习课文前后照应、首尾呼应的表达方法。

[教学课时]2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会写“稚、避”等15个字,正确读写“埋头、幼稚”等20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一、视频导入,激趣质疑1.著名诗人臧克家曾说过:“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这样一位虽死犹生的革命先辈。

(播放视频)同学们,大家知道这个爷爷是谁吗?那这个小女孩又是谁呢?带着这些疑问,这节课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十六年的回忆》(板书课题,齐读课题)2.课文题目是“十六年前的回忆”,课文写的是谁的回忆?回忆了谁?回忆了什么?(他就是——李大钊)3.通过预习,我们知道了这篇课文是女儿李星华对父亲李大钊的回忆性文章。

这节课我们就走近李大钊同志,看看这位革命志士给他的女儿留下了哪些回忆。

4.课前大家收集了哪些资料?这些资料能够帮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李大钊吗?二、人物介绍,历史背景作者简介:李星华(1911-1979) 李大钊的女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一直从事教学和民间文学研究工作。

主要作品有《回忆我的父亲李大钊》《白族民间故事集》《十六年前的回忆》,其中《回忆我的父亲李大钊》在她去世后不久就出版,为读者们留下了珍贵的精神财富。

人物简介:李大钊(1889年10月29日-1927年4月28日),字守常,毕业于东京早稻田大学,中国共产党主要创始人之一。

他是新文化运动和“五四”爱国运动的直接组织者和领导者,是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和共产主义者之一。

他的主要著作收录于《李大钊文集》。

部编新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11课《古诗三首》名师教案

部编新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11课《古诗三首》名师教案

《古诗三首》名师教案教学目标:1.会写4个汉字,掌握字形,给它们组词。

2.能正确地朗读、背诵并默写古诗,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体会三首古诗在表达上的共同点。

3.能结合注释和相关材料,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歌所描写的景色,体会诗人的志向。

教学重点:1.会写4个汉字,掌握字形,给它们组词。

2.能正确地朗读,背诵并默写古诗,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体会三首古诗在表达上的共同点。

教学难点:能结合注释和相关材料,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歌所描写的景色,体会诗人的志向。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诗海拾贝: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很多首古诗了,你喜欢哪一首呢,为什么?一起来谈一谈吧!预设一:我喜欢《示儿》,因为陆游在诗里表达的爱国之情让我震撼!我来背一背吧!示儿(宋)陆游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预设二:我喜欢《村居》,因为高鼎在诗中写的童真童趣令我向往!我也来背一背吧!村居(清)高鼎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2.观察55页主题页面,你观察到了什么?预设:岁寒三友——松、竹、梅。

3.诗坛撷芳:在我们的诗歌百花园中,各种各样的诗词种类真是百花齐放,今天我们要来学习一类新的古诗——咏物诗。

4.什么是咏物诗?预设:咏物诗在中国古代文学传统中源远流长,是诗歌丰富多样领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咏物诗是指那些以客观的物为集中描写对象,并在描写中抒怀兴感的诗歌。

5.谈话导入:读一读这三首古诗,看看咏的是哪些“物”呢?预设:马、石灰、竹子。

6.闲话诗人:对这几位诗人你有哪些了解呢?和同学们一起分享吧!预设:(1)李贺:唐代诗人,人称诗鬼。

(2)于谦:明代著名政治家、诗人。

(3)郑燮:郑板桥,清代扬州八怪之首。

二、朗读诗歌,整体感知1.听范读,画出生字词,读准字音、注意字形,画出不理解的地方。

2.自由朗读三首古诗:出示朗读要求:(1)读准字音,注意断句,读出节奏,读出韵味。

语文人教版六年级下册11课教案

语文人教版六年级下册11课教案

人教版六年语文下册第三单元11《灯光》教学设计(终)通化县快大茂镇中心小学杜桂霞教学目标:1、读懂课文,理解郝副营长对未来美好的憧憬和关心下一代,无私奉献的精神,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要加倍珍惜。

2、学习生字词。

3、有感情读文。

教学重难点:1、理解郝副营长广阔的胸怀和对未来美好的憧憬。

2、理解郝副营长无私奉献的精神。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简介作者。

1、同学们,电灯我们都非常熟悉,然而在战争年代它却成了美好生活的代名词。

为了全国的解放,为了让后代过上安宁幸福的生活,许多革命志士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今天我们要学的《灯光》一课,就向我们描述了一个动人的故事。

2 2、生齐读课题,师板书。

3、指生简介作者王愿坚4、自读课前导读画出阅读要求。

二、初读文本,整体感知1、检查生词预习情况及对词语的理解解释:憧憬豫晥苏千钧一发2、学生自读课文,想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三、理清课文叙述顺序,整体感知课文。

1、学生再次读文,边读边想:课文哪些地方是写现在,哪些地方是写往事的?师相机板书:2、你发现课文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吗?板书:倒叙四、聚焦“灯光”研读课文1、请同学们认真读课文,画出文中描写“灯光”的句子,仔细品读在你感受最深的地方,简单地写写自己的体会。

2、汇报交流3、有感情地朗读这几个句子。

五、紧扣题眼,体会人物1、师:对于郝副营长的回忆是天安门广场上群众的一句赞叹“多好啊”引出的。

现在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思考:“多好啊!”这句话在文中出现了几次,请你标出序号,想一想分别是谁在什么情况下说的,他们在说这句话时,看到了什么,可能会想到些什么。

我们可以从中体会到什么?2、小组交流后汇报。

3、师:同学们,为了“多好啊”的幸福生活,在战斗中郝副营长是怎么做的?画出有关语句写出自己的体会。

4、说话训练师:战斗结束后,郝副营长被埋在茂密的沙柳丛里,战友们脱下帽子,泪眼婆娑,他们即将奔赴下一个战场,心中涌动着无数的心里话想对郝副营长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六年语文下册第三单元
11《灯光》教学设计(终)
通化县快大茂镇中心小学杜桂霞
教学目标:
1、读懂课文,理解郝副营长对未来美好的憧憬和关心下一代,无私奉献的精神,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要加倍珍惜。

2、学习生字词。

3、有感情读文。

教学重难点:
1、理解郝副营长广阔的胸怀和对未来美好的憧憬。

2、理解郝副营长无私奉献的精神。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简介作者。

1、同学们,电灯我们都非常熟悉,然而在战争年代它却成了美好生活的代名词。

为了全国的解放,为了让后代过上安宁幸福的生活,许多革命志士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今天我们要学的《灯光》一课,就向我们描述了一个动人的故事。

2 2、生齐读课题,师板书。

3、指生简介作者王愿坚
4、自读课前导读画出阅读要求。

二、初读文本,整体感知
1、检查生词预习情况及对词语的理解
解释:憧憬豫晥苏千钧一发
2、学生自读课文,想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三、理清课文叙述顺序,整体感知课文。

1、学生再次读文,边读边想:课文哪些地方是写现在,哪些地方是写往事的?师相机板书:
2、你发现课文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吗?板书:倒叙
四、聚焦“灯光”研读课文
1、请同学们认真读课文,画出文中描写“灯光”的句子,仔细品读在你感受最深的地方,简单地写写自己的体会。

2、汇报交流
3、有感情地朗读这几个句子。

五、紧扣题眼,体会人物
1、师:对于郝副营长的回忆是天安门广场上群众的一句赞叹“多好啊”引出的。

现在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思考:“多好啊!”这句话在文中出现了几次,请你标出序号,想一想分别是谁在什么情况下说的,他们在说这句话时,看到了什么,可能会想到些什么。

我们可以从中体会到什么?
2、小组交流后汇报。

3、师:同学们,为了“多好啊”的幸福生活,在战斗中郝副营长是怎么做的?画出有关语句写出自己的体会。

4、说话训练
师:战斗结束后,郝副营长被埋在茂密的沙柳丛里,战友们脱下帽子,泪眼婆娑,他们即将奔赴下一个战场,心中涌动着无数的心里话想对郝副营长说。

假如你就是其中的一们,你会说什么呢?
5、同学们,课文的题目是“灯光”,它代表的仅仅是我们看到的灯光吗?你觉得它象征着什么?
6、师: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涌现出无数“灯光”式的英雄人物,正是他们默默地燃烧自己,才换来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

由本文你还想到了哪些像郝副营长这样的英雄?
六、总结全文:同学们,无论过去多少时间,我们不要忘记今天的幸福生活是谁为我们创造的,不要忘记那些革命先烈。

最后让我们一齐高呼:英雄们:一路走好!
七、好书推荐《红岩》观看影片《闪闪的红星》
板书设计:
11、灯光
现在(1-2 )千万盏灯多好啊倒叙
往事(3-11)点燃书本无私奉献
现在(12)璀璨华灯怀念战友首尾呼应
幸福生活
来之不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