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线照片质量及影响因素.

合集下载

X线影像质量及评价医学影像技术

X线影像质量及评价医学影像技术

X线影像质量及评价医学影像技术
1.解剖结构的可见程度:优质的X线影像应该能够清晰地显示出解剖结构,使医生能够准确地判断器官和组织的位置、形态和大小。

如果X线影像模糊或者出现伪影,将会给医生带来困扰,影响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2.对比度:X线影像的对比度是指影像中不同部位之间的灰度差异程度。

高对比度的影像能够清晰地显示组织和器官的边界,使医生更容易地识别病变和异常。

而低对比度的影像则会模糊不清,影响医生对病情的判断。

3.曝光量:X线影像的曝光量直接影响到影像的清晰度和细节展示。

曝光过度会导致影像过亮,影响医生对细小结构的观察;曝光不足则会使影像过暗,细节不清晰,影响诊断的准确性。

4.噪声:X线影像中的噪声会干扰医生对影像的解读。

噪声可能由于放射线源、检查参数设置不正确、设备故障等原因导致。

要获得清晰的影像,医学影像技术人员需要通过优化设备、设置适当的参数,减少噪声的干扰。

5.分辨率:X线影像的分辨率决定了其能够显示的最小细节。

高分辨率的影像能够清晰地显示组织和器官的微小结构,有助于医生对病变的诊断和判断。

低分辨率的影像则会模糊不清,影响医生的诊断准确性。

总的来说,高质量的X线影像不仅对医生准确诊断疾病至关重要,还能减少病患接受X线检查的辐射剂量,降低患者的健康风险。

医学影像技术人员需要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保证X线影像的质量达到最佳水平,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影响影像质量的基本因素

影响影像质量的基本因素

力。 如果胶片的极限分辨力高,在视觉范围内显示清晰度低
照片颗粒性的影响因素
11X线量子斑点(噪声) 2胶片卤化银颗粒的尺寸和分布
3胶片对比度 4增感屏荧光体的尺寸和分布。
斑点(噪声)
1人们看到的X线照片斑点中量子斑点约占92% 2所谓量子斑点就是X线量子的统计涨落在照片上记录的反映; 3若X线量子数很少,则单位面积内的量子数就会因位置不同而
高密度部队分影像的对比度增高。
散射线体时产生的方向不定,且 比原发X线波长长的X线,为散射线。
2.散射线与曝光条件、体厚、照射野大小有关。
影响清晰度的因素
1几何因素 2移动因素 3增感屏胶片系统的因素
分辩力与清晰度的关系
1清晰度:主观、定性的描述影像清晰程度的概念。 2分辩力:客观定量描述成像介质或成像系统对微细结构的再现能
1被照体本射的因素 2射线因素 3屏片因素
4散射线对照片对比度的影响
射线因素分为
1.X线的质;物质的吸收能力是千伏的函数。在高KV摄影时,骨、肌 肉、脂肪等组织间X线的吸收差异减小照片影像对比度降低;低KV
摄影时,不同组织间X线的吸收差异变大,照片对比度高。 2.X线的量mAs随着X线量的增加,照片密度增高,照片上低密度部 分影像的对比度有明显好转。反之。把线量适当减少,可使照片上
应函数等方法予以测定、评价。
综合评价
是以诊断学为依据、以物理参数为客观评价手段、以满足诊断要求 所需的摄影技术条件为保证、同时充分考虑减少辐射剂量的评价方
法。
射线对比度
射线对比度: X线照射物体时,如果穿透物体的密度不同、则对X 线的吸收不同,透过射线就形成了强度不均匀分布,这种强度的差
异称射线对比度。
清晰度

X线照片质量等级标准

X线照片质量等级标准

X线照片质量等级标准
(一).甲级片标准:
1、位置正确:包括投照肢体位置和X线中心准确,照片上下、左右边缘对称,胶片尺寸使用得当。

2、照片对比度清晰度良好。

包括密度、对比度好,无明显的斑点感觉,肢体解剖结构显示清晰,失真度小;可制板。

3、无污染划损:包括照片上无污汁、划痕,无体外异物影及其他弊病。

4、被检者资料齐全、准确、整齐无误,照片标志与被照肢体无重叠:包括姓名、性别、年龄、片号、左右等。

5、造影片造影剂涂抹均匀、充盈满意,充分显示解剖形态及结构,能提供满意的诊断标准。

(二).乙级片标准:
以上1~5项一项不符,但不影响诊断则定为乙级片。

(三).丙级片标准:
以上1~5项两项不符,但不影响诊断则定为丙级片。

(四).废片:
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照片无法诊断则定为废片。

产生废片必须登记片号和废片现象,及时分析产生废片的原因,及时整改。

X线摄影检查技术及质量控制要点

X线摄影检查技术及质量控制要点

X线摄影检查技术及质量控制要点X线摄影检查技术是医学影像学中常用的一种诊断方法,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性和无创性,因此在临床应用中广泛使用。

为了保证X线摄影检查的质量,需要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

下面将介绍X线摄影检查技术及质量控制的要点。

一、X线摄影检查技术要点1.准备工作在进行X线摄影检查之前,应对患者进行询问、解释和征得同意,明确检查部位和目的。

同时需要确认患者是否有可能怀孕,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2.机器设备使用的X线设备应符合相关的国家和地区的技术标准,具有良好的性能和稳定性。

同时需要定期进行设备的维护和检修,保证设备的正常工作。

3.技术操作(1)检查姿势:根据检查部位和目的,选择合适的检查姿势,保证患者的舒适度和检查效果。

(2)曝光因素:选择合适的曝光参数,如管电压、电流、曝光时间等,保证图像的对比度和清晰度。

(3)技术安全:在进行X线摄影检查时,需要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如防护衣、手套和保护屏等,保护操作人员和患者的安全。

4.图像处理获取到的图像需要进行适当的处理和调整,如调整亮度、对比度、锐度等,以提高图像的质量和准确性。

1.定期校准X线设备需要定期进行校准,包括曝光量和图像质量的校准。

校准的目的是保证设备的准确性和稳定性,提高图像的质量和准确性。

2.定期质量评估定期对进行X线摄影检查的设备进行质量评估,包括评估图像的对比度、清晰度、噪声等指标。

评估的结果能够及时发现设备的问题和不足,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修复和改进。

3.定期设备维护定期对X线设备进行维护,包括清洁设备表面、检查设备的机械部分是否正常运转、检查连接线是否松动等。

定期的维护能够保持设备的正常工作状态,减少故障和异常情况的发生。

4.人员培训和持续教育总结起来,X线摄影检查技术及质量控制的要点包括准备工作的规范、机器设备的选用和维护、技术操作的正确性和安全性、图像处理的合理性以及质量控制的定期校准、质量评估、设备维护和人员培训。

通过严格的质量控制,能够提高X线摄影检查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临床诊断提供更精准的参考。

浅谈影响X线照片影象清晰度的因素

浅谈影响X线照片影象清晰度的因素

浅谈影响X线照片影象清晰度的因素X线照片清晰度,是指在X线照片上被显示的组织结构或细微细节的影响边缘的锐利程度。

清晰度的好坏可直接影响对组织的观察和疾病的诊断,为了确保为X线诊断提供可靠的依据,笔者就有关影响X线照片影象的清晰度的因素做如下分析。

1 几何学因素1.1X线管有效焦点的大小割据几何学原理,焦点的大小是影响照片清晰度的主要因素。

当焦—片距和物—片距一定时,如果焦点是点光源,其物体在有胶片上的投影边缘无半影,影象是清晰的;焦点是面光源时,物体投影到胶片上,由于半影的存在,而使影象边缘模糊不清。

焦点面积越大,产生的半影越大,物体影象的边缘也就越模糊。

1.2焦—片距从X线管发出的射线照射到物体时,焦—片距越远,射线越趋于平行,物体投影在焦片上产生的半影就越小,影象的清晰度就越好;反之,焦—片距越近,半影就越大,影响的清晰度也就越差。

2 运动因素X线暴光过程中,X线管、被照体和胶片三者之间其中有一者发生移动,都可造成影象模糊,从而使照片的清晰度降低。

常发生的原因有:(1)X线管移动:一般是由于管球固定不好所致。

(2)被照体移动:是三者中的主要的影响因素。

其移动方式可氛围自主和不自主两种,前者由于暴光过长,患者坚持不了或配合不好造成人为的移动;后者由于心脏和大血管的搏动,胃肠道的蠕动所致。

(3)胶片的震动或移动;多由于活动滤线期运动过大所致。

3 物体本身因素被投照的物体本身因素主要是指物体的吸收模糊。

当X线通过被照物体的边缘时,其各部分组织对X线量的吸收是逐渐减少的,也就是说通过物体边缘的X线强度逐渐增加,这是由于被照物体的某些组织没有很好的锐利边缘所致造成。

如果不同的组织之间界限明显,密度差异大,射线对比好,那么照片的清晰度就可以相应地增加。

4 照像因素4.1 X线胶片的选择我们知道X线胶片感光乳胶膜中的银盐颗粒是形成X线照片象素的最小单位,银盐颗粒的大小,乳胶层的厚薄均与影象清晰度有着密切的关系。

X线照片影像的形成及其影响因素

X线照片影像的形成及其影响因素

X线照片影像的形成及其影响因素一、X线照片影像的形成1. X线照片影像的特性X线透过被照体时,由于被照体对X线的吸收、散射而减弱,透射线仁按原方向前进(散射线不形成影像),作用于屏-片体系,经显影加工后,则形成了密度不等的X线照片影像。

X线照片影像的形成,是利用了X线具有得穿透、荧光、感光等特性,以及被照体对X线吸收差异的存在。

2. X线相片的影像构成X线相片影像是X线诊断的依据,医生通过对照片的观察,对构成这幅影像的点、线赋予一定的内容,并理解其中的含义,这就是诊断。

对此重要的是,什么样的点和线可以在X线照片上显示出来,并能为人肉眼所识别,这就是医生最关心的影像细节的微小变化。

因为它是疾病早期诊断得征象,X线照片影像的质量问题,实质上指的就是微小细节的信息传递问题。

概括的讲,影像细节的表现主要取决于构成相片影像得四大要素:密度、对比度、锐利度及失真度。

前三者为构成相片影像的物理因素,后者为构成相片的几何因素。

二、X线相片影像的密度(一)定义密度为胶片乳剂膜在光的作用下致黑的程度。

已曝光胶片经冲洗后,还原的银颗粒沉积在胶片上,这种银颗粒对光起吸收和阻挡作用。

银颗粒越多,阻挡的光线越多,透过的光线就越少,照片越黑。

反之,银颗粒越少胶片越透明。

因此,密度可以根据透光率和阻光率来测量。

密度通常以D表示,入射光强度为I,透射光强度为I。

透光率为I / I。

,阻光率为透光率的倒数,即I。

/ I。

所谓密度(也称黑化度、浓度),就是阻光率以10为底数的对数。

D=IgI。

/ I 如透光率为1/10阻光率为10,密度则为1。

透光率为1/100,阻光率为100,密度则为2.。

照片密度可以通过光学密度计来测量,一般地说,适合诊断的密度范围在0.25~2.0之间,借助强光灯可以提高识别最高密度得能力。

(二)密度与感光效应的关系感光效应是X线对胶片得感光作用,而密度是胶片对感光效应的记录。

与感光效应有关的因素如下。

X射线的因素:管电压(Vp)、管电流(A)、照射时间(t)、焦-片距(D。

【影像】影响X线片影像质量的因素

【影像】影响X线片影像质量的因素

【影像】影响X线⽚影像质量的因素【影像】影响X线⽚影像质量的因素2016-03-10 1200次阅读兽医X线摄影的⽬的是应⽤X线的穿透性、荧光作⽤和感光作⽤等特性,将动物机体内部结构和器官状况⽤X线影像尽可能真实地反映出来,⽤以诊断疾病。

X线⽚上的影像是机体各种组织结构的平⾯投影,⼀张好的X线⽚必须要充分表现出机体内部结构的差异,其影像质量直接关系到X线诊断的准确性。

为此,必须正确理解和掌握评价X线⽚质量的各项指标,了解影响X线⽚质量的各项因素,以便合理评价X线⽚质量,并以此正确调整X线摄影技术。

⼀、评价X线⽚影像质量的指标对X线⽚质量的评价要有以下⼏个⽅⾯的内容:能表现影像的适当密度;能分辨机体对X线吸收差异的各种对⽐度;能分辨各部细节的层次;能反映各部细节的清晰度;X线影像具有最⼩的失真度。

1.照⽚密度照⽚的密度即照⽚的⿊化度,是指X线胶⽚经过曝光后,通过显影等处理在胶⽚上形成的⿊化程度。

将X线照⽚置于观⽚灯上,可以看到不同照⽚密度的影像:组织密度⾼的部位,X线胶⽚感光少,经冲洗后银原⼦堆积少,照⽚显⽰⽩⾊;组织密度低的部位,X线胶⽚感光多,经冲洗后银原⼦堆积多,照⽚显⽰⿊⾊。

照⽚密度是观察X线⽚影像的先决条件,构成照⽚影像的密度必须适当,才能符合影像诊断的要求。

2.X线照⽚对⽐度对⽐度是X线摄影学中⼗分重要的概念,是形成X线影像的基础,其中涉及4个基本概念,即肢体对⽐度、X线对⽐度、胶⽚对⽐度和照⽚对⽐度。

肢体对⽐度是受检体所固有的,是形成X线对⽐度的基础。

X线到达受检体之前不具有任何医学信号,它是强弱分布均匀的⼀束射线。

当X 线透过受检体时,由于受检体对X线的吸收、散射⽽减弱,透过受检体的X线则形成了强度不均的分布差异,这种强度的差异称为X线对⽐度。

此时即形成了X线信息影像。

X线对⽐度所表⽰的X线信息影像不能为⾁眼所识别,只能通过某种介质的转换才能形成可见影像,如X线照⽚影像。

X线胶⽚对X线对⽐度的放⼤能⼒称为胶⽚对⽐度。

影响X线照片影像质量的因素及相互关系

影响X线照片影像质量的因素及相互关系


影 响 ×照 片 影 像 质 量 的 因素 讨 论
1 对 比度 .
x线摄 影 学 中对 比度 的 概 念 十 分重 要 , 它是 形 成 x 线 照 片 影
像的基础。 中间涉及 了 3 这 个基本概念 , 即射 线对 比度 、 片对 比 胶 度 及 X线 照 片对 比度 。 x线到达被照体之前不具有任何 的医学 信号 , 它是强度分布 均匀的一束射线 。 X线透过被照体时 , 当 由于被照体对 x线 的吸 收、 散射而减 弱, 透射线则形成 了强度的不均匀分布 , 这种强度 的
度增感屏 时 , 即使 颗粒 度和信息传递 功能都变得很差 , 上述这种 关系也不见得在所有情况下都 现 。换句话说 , 当实 际颗粒尺寸 较大时 , 自然观察到的颗粒也应较大。但是 , 由于颗粒感度 较高 ,
虽然影像锐 利度不好 , 有时看上去影像质 量却有所改善 ; 或者是 说在这里微粒尺寸的作用不 十分重要。 2清 晰度 与 对 比度 之 间 的关 系 . 清晰度与对 比度这两个 因素之间的关系相对较为简单 。 同 在 样使用增感屏 的情况下 比较 , 如果胶 片对 比度逐渐提高 , 其清晰 度也会 提高。相反亦然 , 胶片对比度 降低 , 清晰度也下降 。 其
每 个 步骤 、 加 以检 测 。 过程 但从诊断学角度进行分析 ,评价影像质量的第一要素是 , 看
3 颗粒 度 .
X线照片颗粒度指观察 X线照片时 , 发现整幅图像 是由许许 多多小的密度( 颗粒 ) 形成 的, 即粗糙或沙粒状效果 。由于他们 的 组合便形成了影像 , 这种粗糙或沙砾状效果 叫做颗粒性 。影响颗 粒性的因素很多 , 中最为重要 的 4种因素是 : 其 x线量 子斑 点 、 胶 片 卤化银颗粒 的尺寸和分布 、 胶片对 比度 、 增感屏荧 光体尺寸和 分布。 影像细节 的表 现除 了上面 的三大因素外还取 决于构成 x 线 照片影像密度 、 锐利度 、 颗粒及失真度 , 它们之 间存 在相关性 , 也 有一定的独立性 , 总之是相互依存 、 相互 制约 、 密不可分的。以对 比度 、 清晰度和颗粒度对 x线照片影像 质量 的影 响至关重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影响照片对比度的因素
• (一)被检体因素 • 射线对比度KX 取决于被检体的吸收能力, 与组织的原子序数、密度、厚度有关。 1.组织的原子序数Z 越高,光电吸收越多,X 线减弱系数(μ )越大,KX 越高; 2.被检体组织对X 线的减弱系数(μ)与该组 织的密度(ρ)成正比; 3.当被检体的密度、原子序数相同时,照片 的对比度取决于被检体的厚度差。
• 4.散射线的消除 • 是将由被检体透过的散射线在到达胶片之 前去除掉,可利用空隙间隙法和滤线栅法。 • (1)空气间隙法:空气间隙法减少散射线 是利用肢体与胶片之间的空气可以吸能量 较低的X 线及X 线衰减与距离的平方成反 比的规律。 • 由于肢-片距的增加,同时也增加了几何学 模糊。实际工作中,可根据几何模糊对影 像质量影响的大小调整各距离。使用空气 间隙效应滤除散射线时应注意:①肢-片距
• (二)射线因素 • 1.X 线质 • 通常X 线质越硬,X 线的穿透力越强, 被检组织对X 线的 衰减越少,相反则 越大。使用不同的 线质(管电压)摄 影,所得的照片对 比度不同。使用管 电压高,X 线对比
• 2.X 线量 • 一般情况下,X 线 量对照片对比度无 直接影响,但是由 于增加X 线量可以 增加照片的密度, 使照片上密度过低 的部位对比度明显 好转,而密度高的 部位在照射量减少 后,也可改善其对 比,但已不常用。
第四节 X 线照片密度
• 一、照片密度 • (一)概念 • 照片密度又称光学密度或黑化度,用D 表 示。是指X 线胶片经过曝光后,通过显影等 处理在照片上形成的黑化程度。 • (二)光学密度值 • 光学密度值是一个对数值,无量纲。其大 小决定于入射光线强度(I0)与透过光线强 度(I)的比值。光学密度值用照片阻光率 的对数值表示:正常(0.25-2.0)
• (2)滤线栅法:滤线栅是吸收散射线最有 效的设备。
• 2)分类:按结构特点分为聚焦式、平行式 及交叉式;按运动机能分为静止式(固定 式)和运动式两种。
• 3)工作原理:摄影时 将滤线栅置于肢体与胶 片之间,焦点至滤线栅 的距离应在滤线栅焦距 允许的范围内,X 线中 心线对准滤线栅中心。 这样,从X线管发出的 原发射线与滤线栅的铅 条平行,大部分穿过铅 条间隙到达胶片,小部 分照射到铅条上被吸收。 散射线因与铅条成角,
• 2.影响散射线含 有率的因素 • 管电压 • 被检体厚度 • 照射野 • 三种因素特点相同。 即在一定范围内成 正比,超过一定值 趋于稳定。
• 3.散射线的抑制 散射线的抑制方法是在X 线管窗口使用遮线器和滤过板。 • (1)遮线器:即为X 线束限制器或X 线准直 器,主要控制照射野大小,并将与X 线束方 向不同的焦点外射线和窗口物质产生的散射 线吸收。遮线器分透视和摄影用两种。通常 照射野应与胶片等大。 • (2)滤过板:将适当厚度的金属薄板如铝板、 铜板等,置于X 线窗口处,吸收原发射线中 波长较长的无用射线,以提高原发射线的质
第五节 X 线照片对比度
• 一、对比度的概念 • 对比度是形成影像的基础因素之一,与之 有关的有肢体对比度,射线对比度,胶片 对比度和照片对比度。 • 1.肢体对比度 • 即肢体对X线吸收系数的差,是形成射线对 比度的基础。 • 2.X 线对比度 • 当X 线透过被检体时,由于被照体对X 线的
• 3.胶片对比度 • X 线胶片对射线对比度的放大能力。通常 用胶片特性曲线的最大斜率(γ 值)或平均 斜率(G )来表示。 • 4.X 线照片对比度 • X 线照片上相邻组织的密度差(亦称光学 对比度)。 • X 线照片影像是一个复杂的人体组织的重叠 影像,当对比度过小时,可能会被肉眼遗 漏。 • 照片的对比度不是越高越好,对比度太高
• (三)胶片、增感屏及照片冲洗技术 • 1.胶片的对比度系数 • 用γ值大的胶片比用γ值小的胶片获得照片 对比度高 • 2.增感屏 • 目前X 线摄影中采用的增感屏增感率为 20~100,使胶片的感光能力增加了20~ 100 倍。 • 3.照片冲洗技术 • 在冲洗胶片的显影液中如果增加显影主剂 对苯二酚的比例可以增加照片对比度;适
三、散射线对X 线照片对比度的 危害
• 散射线为方向不定,波长长、能量低、穿 透力弱的射线。一方面可以使照片影像产 生灰雾,X 线照片对比度下降,另一方面对 工作人员和被检者防护不利。在实际工作 中尽量抑制、消除散射线。 • 1.散射线的产生 • 当X 线管发射出的原发X 线照射到被检体等 物体时,会产生光电吸收和康普顿散射, 其中散射的二次射线,由于射线方向不定, 能量低,称之为散射线。
• 4)滤线栅的特性:
• 栅比(R):滤线栅铅条高度(h)与铅条间
距(D)比值称为栅比。
• 栅密度(n):表示滤线栅表面上单位距离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1cm)内,铅条与间距形成的线对数,常
用线/厘米表示。 • 铅容积(P):表示在滤线栅表面上,平均 1cm2中铅的体积(cm3)。
• 一次X 线透过率(TP):一次X线是指从X 线管焦点发出的原发X线,不包括散射线。 • 分别为用和不用滤线栅时的X 线强
度。 • 对比度改善系数( K ):又称对比度因子, 是使用和不使用滤线栅的对比度之比。K 值 越大滤除散射线效果越好。 • 曝光倍数( B ):也称滤线栅因子。是指 不使用滤线栅时测得的全X 线(原发射线和
二、影响照片密度的因素
• • • • • • • 1.管电流量-照射量(mAs) 2.管电压-kV 决定X 线的硬度,kV 增加,使X 线穿透物体到达胶片的射线量 增多,照片密度增加。 3.摄影距离-X 线强度与摄影距离(FFD)的平方成反比。 4.增感屏-增感屏对照片密度的提高能力,取决于增感屏的增感率。增感率越 高,所获得的照片密度越大。 5.胶片-在曝光量一定时,胶片的感光度越大,形成的照片密度越大。 6.被照体厚度及密度-照片密度随着被照体组织的厚度和密度的增加而降低。 7.照片冲洗因素-显影液特性、显影温度及时间、冲洗环境等因素对照片密度 的大小有较大的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