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南阳樊英,少有学行”阅读答案及翻译

合集下载

《世说新语》二则七年级上册

《世说新语》二则七年级上册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8课《世说新语》二则练习题(含答案)一、积累与运用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柳絮.()差可拟.()尊君在不.()雪骤.()2.下列语句中朗读节奏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A.谢太傅/寒雪日/内集B.未若/柳絮/因风起C.陈太丘/与友期行D.君与家君/期日中3.下列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俄而:不久、一会儿。

B.期行:相约同行。

C.差可拟:大体可以相比。

D.尊君:尊贵的君王。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2)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3)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5.下列词语不属于谦辞的是()A.令爱B.家父C.舍弟D.愚兄6.下列有关《世说新语》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咏雪》作者是南朝宋刘义庆,选自《方正》门。

B.《陈太丘与友期行》中元方是个聪明明理的孩子。

C.《陈太丘与友期行》中,太丘为人守时。

D.《咏雪》与《陈太丘与友期》选自《世说新语笺疏》。

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期日中,过中不至”这一句话点明了不守信用的人是客而不是陈太丘B、“与儿女讲论文义”一句中“儿女”指的是谢太傅的儿子和女儿C、“未若柳絮因风起”这句话的意思是:还不如化做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D、“尊君”、“家君”,前者是敬词,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后者是谦词,是对人称自己的父亲8.默写。

(1)《陈太丘与友期》中陈元方用来反驳友人的句子是:。

表明陈元方不愿意原谅友人的句子是:。

(2)“”“”,是《咏雪》中对“白雪纷纷何所似”所做的两种回答。

9、综合性学习:七年级某班举行“有朋自远方来”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活动中有些问题,请你来参与解决。

(1)活动之前,班级为此出了一期“新同学,新朋友”的黑板报,其中小标题有:相处之道,名人间的友谊故事,友谊的(诗词)警句,请你为此再拟写一个小标题。

(2)活动过程中,将全班同学分为不同的小组,搜集、阅读、整理有关交友的诗词文章、名言警句等。

韩愈《毛颖传》(阅读题答案及原文翻译)

韩愈《毛颖传》(阅读题答案及原文翻译)

韩愈《毛颖传》(阅读题答案及原文翻译)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1题毛颖传韩愈毛颖者,中山人也。

其先明视①,佐禹治东方土,养万物有功,因封于卯地,死为十二神。

尝曰:吾子孙神明之后,不可与物同,当吐而生。

已而果然。

秦始皇时,蒙将军恬南伐楚,次中山,将大猎以惧楚。

召左右庶长与军尉,以《连山》筮之,得天与人文之兆。

筮者贺曰:“今日之获,不角不牙,衣褐之徒。

缺口而长须,八窍而趺居,独取其髦,简牍是资。

天下其同书,秦其遂兼诸侯乎!遂猎,围毛氏之族,拔其豪,载颖而归,献俘于章台宫,聚其族而加束缚焉。

秦皇帝使恬赐之汤沐,而封诸管城,号曰管城子,日见亲宠任事。

颖为人,强记而便敏,自结绳之代以及秦事,无不纂录。

阴阳、卜筮、占相、医方……九流百家、天人之书,及至浮图、老子、外国之说,皆所详悉。

又通于当代之务,官府簿书、巿井贷钱注记,惟上所使。

自秦皇帝下及国人,无不爱重。

又善随人意,正直、邪曲、巧拙,一随其人。

虽见废弃,终默不泄。

惟不喜武士,然见请,亦时往。

累拜中书令,与上益狎,上尝呼为中书君。

上亲决事,以衡石自程,虽宫人不得立左右,独颖与执烛者常侍,上休方罢。

颖与绛人陈玄、弘农陶泓,及会稽褚先生友善,相推致,其出处必偕。

上召颖,三人者不待诏,辄俱往,上未尝怪焉。

后因进见,上将有任使,拂试之,因免冠谢。

上见其发秃,又所摹画不能称上意。

上嘻笑曰:中书君老而秃,不任吾用。

吾尝谓中书君,君今不中书邪?对曰:“臣所谓尽心者。

”因不复召,归封邑,终于管城。

其子孙甚多,散处中国夷狄,皆冒管城,惟居中山者,能继父祖业。

太史公曰:毛氏有两族。

其一姬姓,文王之子,封於毛,所谓鲁、卫、毛、聃者也。

战国时有毛公、毛遂。

独中山之族,不知其本所出,子孙最为蕃昌。

《春秋》之成,见绝于孔子,而非其罪。

及蒙将军拔中山之豪,始皇封诸管城,世遂有名,而姬姓之毛无闻。

颖始以俘见,卒见任使。

秦之灭诸侯,颖与有功,赏不酬劳,以老见疏,秦真少恩哉。

--《唐宋八大家散文》【注】①毛颖是毛笔。

2021年河南省南阳市裴营中学高三语文下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

2021年河南省南阳市裴营中学高三语文下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

2021年河南省南阳市裴营中学高三语文下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题。

(21分)银杏郭沫若银杏,我思念你,我不知道你为什么又叫公孙树。

但一般人叫你是白果,那是容易了解的。

我知道,你的特征并不专在乎你有这和杏相仿佛的果实,核皮是纯白如银,核仁是富于营养——这不用说已经就足以为你的特征了。

但一般人并不知道你是有花植物中最古的先进,你的花粉和胚珠具有着动物般的性态,你是完全由人力保存了下来的奇珍。

自然界中已经是不能有你的存在了,但你依然挺立着,在太空中高唱着人间胜利的凯歌。

你这东方的圣者,你这中国人文的有生命的纪念塔,你是只有中国才有呀,一般人似乎也并不知道。

我到过日本,日本也有你,但你分明是日本的华侨,你侨居在日本大约已有中国的文化侨居在日本的那样久远了吧。

①你是真应该称为中国的国树的呀,我是喜欢你,我特别的喜欢你。

但也并不是因为你是中国的特产,我才特别的喜欢,是因为你美,你真,你善。

你的株干是多么的端直,你的枝条是多么的蓬勃,你那折扇形的叶片是多么的青翠,多么的莹洁,多么的精巧呀! ②在暑天你为多少的庙宇戴上了巍峨的云冠,你也为多少的劳苦人撑出了清凉的华盖。

梧桐虽有你的端直而没有你的坚牢;白杨虽有你的葱茏而没有你的庄重。

熏风会媚妩你,群鸟时来为你欢歌;上帝百神——假如是有上帝百神,我相信每当皓月流空,他们会在你脚下来聚会。

秋天到来,蝴蝶已经死了的时候,你的碧叶要翻成金黄,而且又会飞出满园的蝴蝶。

你不是一位巧妙的魔术师吗?但你丝毫也没有令人掩鼻的那种江湖气息。

当你那解脱了一切,你那槎丫的枝干挺撑在太空中的时候,你对于寒风霜雪毫不避易。

那是多么的嶙峋而又洒脱呀,恐怕自有佛法以来再也不曾产生过像你这样的高僧。

你没有丝毫依阿取容的姿态,但你也并不荒伧;你的美德像音乐一样洋溢八荒,但你也并不骄傲;你的名讳似乎就是“超然”,你超乎一切的草木之上,你超乎一切之上,但你并不隐遁。

第8课《世说新语二则》-2024-2025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练习(含解析)

第8课《世说新语二则》-2024-2025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练习(含解析)

2024-2025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同步分层练习第8课《世说新语二则》基础练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陈寔(shí) 太傅(fù) 何所似(sì)B.柳絮(xù) 无奕(yì) 谢道韫(yùn)C.雪骤(zhòu) 俄而(é) 差可拟(nǐ)D.期行(xíng) 王凝之(níng) 尊君在不(bù)2.下列加点词意思不相同的一组是( )A.俄而雪骤暴风骤雨B.太丘舍去舍生取义C.下车引之抛砖引玉D.陈太丘与友期行与儿女讲论文义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俄而雪骤骤:急B.撒盐空中差可拟差:差错C.未若柳絮因风起因:趁、乘D.即公大兄无奕女即:是4.翻译“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正确的一项是( )A.(友人)在过来的途中,陈太丘就离开了屋子,离开后朋友才到。

B.过了正午(朋友)还没到,陈太丘还是舍不得离开,(担心)离开后朋友来到。

C.过了正午(朋友)还没到,陈太丘就丢下朋友离开了,他离开后朋友才到。

D.(朋友)犯了错无法按时到来,陈太丘就丢下朋友离开了,他离开后朋友才到。

5.下列对本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咏雪》中“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一种洋溢着浓郁的书香气,其乐融融的家庭气氛。

B.《咏雪》中从上下文看“儿女”的含义与今天不同,这里的“儿女”犹言子侄辈,指家中年青的一代人。

C.《咏雪》中的“柳絮”,在写法上,将动态化为静态,把寒冷的雪天,化为秋天的萧瑟,是常景中D.《咏雪》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雪”比作“柳絮”,比作“撒盐空中”。

6.下列对《陈太丘与友期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期行”是指陈太丘与他的朋友约好一起出行,交代了故事的起因。

B.“怒”与“惭”写客人被陈元方反驳前后的神态,不仅使文章语言生动形象,同时也表明客人是一个知错能改的人。

【精品】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文言文阅读阅读训练及解析

【精品】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文言文阅读阅读训练及解析

【精品】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阅读训练及解析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文言文阅读练习1.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后面小题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

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选自《咏雪》)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选自《陈太丘与友期行》)(1)下面句中,划线字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A.君与家君期日中/吾日三省吾身B.公大笑乐/好之者不如乐知者C.元方时年七岁/学而时习之D.日中不至,则是无信/与朋友交而不信乎?(2)翻译句子。

①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②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3)下面对文章内容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咏雪》中“儿女”的含义与今天不同,这里的“儿女”犹言子侄辈,指家中年轻的一代人。

B.谢太傅“欣然、大笑乐” ,展示了古代家庭文化生活的轻松和谐。

C.陈太丘指责友人“日中不至”,可见他是办事讲诚信、正直不阿的人。

D.友人由“怒”到“惭”,是因为他认识到自己的无信与无礼。

【答案】(1)D(2)①谢太傅在寒冷的雪天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和侄儿侄女讲解谈论文章的义理。

②真不是人啊!跟别人约好一块儿走,却把别人丢下,自己走了。

(3)C【解析】【分析】(1)A项,太阳/每天;B项,通“悦”,高兴的样子/喜欢,爱好;C 项,当时/按时;D项,信用/信用。

故选D。

(2)①儿女:子侄辈。

句意:谢太傅在寒冷的雪天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和侄儿侄女讲解谈论文章的义理。

②非:不是;相委而去:丢下我走了;相,偏指一方对另一方的行为;而,是连接动词“委”和“去”,表承接的连词;委,丢下,舍弃。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阅读附答案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阅读附答案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阅读附答案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jiā)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shě)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huò)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shè)俨(yǎn)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qiān)陌(mò)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zh òng)作,男女衣着(zhuó),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tiáo),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yāo)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xián)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yì)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y ù)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yì)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jì),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

【小题1】下面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3分)A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类)B 悉如外人(熟悉)C 便要还家(邀请)D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邀请)【小题2】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A 因以为号焉自号曰醉翁也B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曳屋许许声C期在必醉与友期行 D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属予作文以记之【小题3】对本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3分)A.本文是以渔人的行踪为线索。

B.本文既然名为"记",当然就是一篇记叙性的文章。

C.“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余人各复延至其家”表现了桃花源人热情好客的特点,因为他们害怕世人来破坏他们和平安宁的生活。

初一上册期末复习文言文语文试题带解析1

初一上册期末复习文言文语文试题带解析1

初一上册期末复习文言文语文试题带解析1一、文言文1.对比阅读(古文阅读)(甲)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诸葛亮《诫子书》)(乙)家中来营①者,多称尔②举止大方,余为少慰。

凡人多望子孙为大官,余不愿为大官,但愿为读书明理之君子。

勤俭自持,习劳习苦,可以处乐,可以处约③,此君子也。

余服官④二十年,不敢稍染官宦习气,饮食起居,尚守寒素家风,极俭也可,略丰也可,太丰则吾不敢也。

凡仕宦之家,由俭入奢易,由奢返俭难。

尔年尚幼,切不可贪爱奢华,不可惯习懒惰。

尔读书写字不可间断,早晨要早起,莫坠高曾祖考以来相传之家风⑤。

(节选自《曾国藩家书》)(注释)①营:军营。

②尔:你。

③处约:处在困顿之中。

④服官:为官。

⑤莫坠高曾祖考以来相传之家风:不要丢掉从我高祖、曾祖、祖父、父亲一贯相传的家风。

(1)解释下面句中划线的词。

①淫慢则不能励精(________)② 凡人多望子孙为大官(________)(2)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②由俭入奢易,由奢返俭难。

(3)阅读(甲)文,谈一谈诸葛亮写这封家书的用意是什么?(4)(甲)(乙)两文都是作者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及感悟对后辈的谆谆告诫。

(乙)文中曾国藩认为年轻人要有所作为,应该做到哪些方面?2.阅读下文。

回答问题汝①人识字汝有田舍翁,家资殷盛,而累世②不识之乎。

一岁,聘楚士训其子。

楚士始训之搦管③临朱,书一画,训曰:“一字。

”书二画,训曰:“二字。

”书三画,训曰:“三字。

”其子辄④欣欣然,掷笔,归告其父曰:“儿得矣!儿得矣!可无烦先生,重费馆谷也,请谢去。

”其父喜从之,具币⑤谢遣楚士。

逾时,其父拟征召姻友万氏者饮,令子晨起治状⑥,久之不成。

父趣⑦之。

其子恚曰:“天下姓字多矣奈何姓万自晨起至今才完五百画也。

《后汉书之李杜列传》完整版原文全文及白话文翻译

《后汉书之李杜列传》完整版原文全文及白话文翻译

《李杜列传》原文李固子燮杜乔李固字子坚,汉中南郑人,司徒郃之子也。

郃在《方术传》。

固貌状有奇表,鼎角匿犀,足履龟文。

少好学,常步行寻师,不远千里。

遂究览坟籍,结交英贤。

四方有志之士,多慕其风而来学。

京师咸叹曰:“是复为李公矣。

”司隶、益州并命郡举孝廉,辟司空掾,皆不就。

阳嘉二年,有地动、山崩、火灾之异,公卿举固对策,诏又特问当世之敝,为政所宜。

固对曰:臣闻王者父天母地,宝有山川。

王道得则阴阳和穆,政化乖则崩震为灾。

斯皆关之天心,效于成事者也。

夫化以职成,官由能理。

古之进者,有德有命;今之进者,唯才与力。

伏闻诏书务求宽博,疾恶严暴。

而今长吏多杀伐致声名者,必加迁赏。

其存宽和无党援者,辄见斥逐。

是以淳厚之风不宣,雕薄之俗未革。

虽繁刑重禁,何能有益?前孝安皇帝变乱旧典,封爵阿母,因造妖{薛女},使樊丰之徒乘权放恣,侵夺主威,改乱嫡嗣,至令圣躬狼狈,亲遇其艰。

既拔自困殆,龙兴即位,天下喁喁,属望风政。

积敝之后,易致中兴,诚当沛然思惟善道;而论者犹云,方今之事,复同于前。

臣伏从山草,痛心伤臆。

实以汉兴以来,三百余年,贤圣相继,十有八主。

岂无阿乳之恩?岂忘贵爵之宠?然上畏天威,俯案经典,知义不可,故不封也。

今宋阿母虽有大功勤谨之德,但加赏赐,足以酬其劳苦;至于裂土开国,实乖旧典。

闻阿母体性谦虚,必有逊让,陛下宜许其辞国之高,使成万安之福。

夫妃后之家所以少完全者,岂天性当然。

但以爵位尊显,专总权柄,天道恶盈,不知自损,故至颠仆。

先帝宠遇阎氏,位号太疾,故其受祸,曾不旋时。

《老子》曰:“其进锐,其退速也。

”今梁氏戚为椒房,礼所不臣,尊以高爵,尚可然也。

而子弟群从,荣显兼加,永平、建初故事,殆不如此。

宜令步兵校尉冀及诸侍中还居黄门之官,使权去外戚,政归国家,岂不休乎!又诏书所以禁侍中尚书中臣子弟不得为吏察孝廉者,以其秉戚权,容请托故也。

而中常侍在日月之侧,声势振天下,子弟禄仕,曾无限极。

虽外托谦默,不干州郡,而谄伪之徒,望风进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南阳樊英,少有学行”阅读答案
及翻译
“初,南阳樊英,少有学行”阅读答案及翻译
初,南阳樊英,少有学行,名著海内,隐于壶山之阳,州郡前后礼请,不应;公卿举贤良、方正、有道,
皆不行;安帝赐策书征之,不赴。

是岁,帝复以策书、
玄纁,备礼征英,英固辞疾笃。

诏切责郡县,驾载上道。

英不得已,到京,称疾不肯起;强舆入殿,犹不能屈。

帝使出就太医养疾,月致羊酒。

其后帝乃为英设坛,令
公车令导,尚书奉引,赐几、杖,待以师傅之礼,延问
得失,拜五官中郎将。

数月,英称疾笃;诏以为光禄大夫,赐告归,令在所送谷,以岁时致牛酒。

英辞位不受,有诏譬旨,勿听。

英初被诏命,众皆以为必不降志。

南郡王逸素与英善,因与其书,多引古譬谕,劝使就聘。

英顺逸议而至。

及后应对无奇谋深策,谈者以为失望。

河南张楷与英俱征,谓英曰:“天下有二道,出与处也。

吾前以子之出,能辅是君也,济斯民也。

而子始以不訾之身,怒万乘之主,及其享受爵禄,又不闻匡救之术,进退无所据矣。


臣光曰:古之君子,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隐。


非君子之所欲也。

人莫己知而道不得行,群邪共处而害
将及身,故深藏以避之。

王者举逸民,扬仄陋,固为其
有益于国家,非以徇世俗之耳目也。

是故有道德足以尊主,智能足以庇民,被褐怀玉,深藏不市,则王者当尽
礼以致之,屈体以下之,虚心以访之,克己以从之,然
后能利泽施于四表,功烈格于上下。

盖取其道不取其人,务其实不务其名也。

荀子曰:“耀蝉者,务在明其火,振其木而已;火
不明,虽振其木,无益也。

今人主有能明其德,则天下
归之,若蝉之归明火也。

”或者人主耻不能致乃至诱之
以高位胁之以严刑使彼诚君子邪则位非所贪刑非所畏终
不可得而致也可致者皆贪位畏刑之人也乌足贵哉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英固辞疾笃坚决B.强舆入殿,犹不能屈本义为“车”,这里指用轿子抬
C.天下有二道,出与处也处理D.务其实不务其名
也追求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
A.①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隐②今人主有能明其德,则天下归之
B.①怒万乘之主②若蝉之归明火也
C.①英顺逸议而至②而子始以不訾之身
D.①诏以为光禄大夫②故深藏以避之
7.下列句子中,全都体现皇帝诚心征召樊英的一组是(3分)
①乃为英设坛②多引古譬谕,劝使就聘
③赐告归,令在所送谷,以岁时致牛酒④复以策书、玄纁,备礼征英
⑤举贤良、方正、有道⑥赐几、杖,待以师傅之礼
A.①②⑥B.①③④C.②④⑤D.③⑤⑥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皇帝一再征召樊英,任命他在朝廷担任官职,但樊英多次以重病为由推辞。

B.素与樊英要好的王逸写信劝他应征,还引用了很多古人的事例开导他,樊英听从了王逸的建议赴京应召。

C.樊英在应对皇上提问时,没有什么不同凡响的谋略。

与他同时被征召的张楷毫不留情当面指责他进退失据。

D.司马光指责张楷名不副实,认为张楷道德不足以尊主,智能不足以庇民,并且脾气特别大。

9.断句和翻译。

(10分)
(1)用“/”给下列文段断句。

(4分)
或者人主耻不能致乃至诱之以高位胁之以严刑使彼
诚君子邪则位非所贪刑非所畏终不可得而致也可致者皆贪位畏刑之人也乌足贵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