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喻阅读答案及翻译
食喻文言文注释翻译

原文:饮食之道,犹行于江湖者也。
江湖者,广袤无垠,川流不息,百态千姿,各具风味。
夫饮食之道,亦如是也。
美食佳肴,如江湖之水,流淌不息,各具特色,以味取胜。
注释:饮食之道:指饮食的学问和方法。
江湖:原指江河湖海,此处比喻广阔的饮食世界。
广袤无垠:形容非常宽广,没有边际。
川流不息:形容水流不断,此处比喻美食不断涌现。
百态千姿:形容形态各异,姿态万千。
风味:指食物的特有味道。
美食佳肴:指美味的食物。
水:比喻食物。
以味取胜:指凭借美味的味道来取胜。
翻译:饮食的学问和方法,就如同行走在广阔的江湖之上。
江湖之地,宽广无边,江河湖海川流不息,形态各异,姿态万千,各具独特的风味。
那么,饮食的学问也应当如此。
美味的食物,就如同江湖之水,源源不断,各具特色,凭借其美味的味道来取胜。
原文:美食如珠玉,美味如瑶池,食之令人心旷神怡,畅快淋漓。
然而,饮食之道,非徒口腹之欲,亦在乎品味之间。
注释:美食如珠玉:比喻食物如珍贵的珠宝,非常美味。
美味如瑶池:瑶池是神话中的仙境,此处比喻食物非常美味。
心旷神怡:心情舒畅,精神愉快。
畅快淋漓:形容非常畅快,毫无拘束。
饮食之道:指饮食的学问和方法。
非徒口腹之欲:不仅仅是为了满足口腹之欲。
亦在乎品味之间:也在于品尝的过程。
翻译:美食如同珍贵的珠宝,美味如同仙境中的瑶池,品尝之后,令人心情舒畅,精神愉快,畅快淋漓。
然而,饮食的学问,不仅仅是为了满足口腹之欲,也在于品尝的过程。
原文:食者,味之尝也。
味者,心之所向也。
心之所向,不可得而求之,必先养其心,而后食之。
注释:食者:进食的人。
味之尝:品尝味道。
味者:味道。
心之所向:心中所向往的。
得而求之:得到并追求。
养其心:培养、调养心灵。
翻译:进食的人,是去品尝味道的。
味道,是心中所向往的。
心中所向往的,是无法得到并追求的,必须先培养、调养心灵,然后才能品尝食物。
原文:饮食有节,则身体康健;饮食无度,则疾病缠身。
故饮食之道,在于适中,不宜过极。
注释:饮食有节:指饮食要有节制。
《欲食半饼喻》文言文阅读答案及翻译

譬如有人,因其饥故,食七枚煎饼。
食六枚半已,便得饱满。
其人嗔恙①,以手自打,而作是言:“我今饱足,由此半饼。
然前六饼,唐②自捐弃。
设知半
饼能充足者,应先食之。
”
(选自《百喻经》)
【注释】①嗔恙:责怪自己有病。
②唐:空,徒然。
【译文】
比如有个人因为肚子饿的原因,要吃七个煎饼。
他吃了六个半时就停下了,觉得很饱了。
这时,他就责怪自己有病,用手打着自己,说了这样的'话:“我现在吃饱了,是因为吃了这半个饼,前面的六个饼都白白地浪费了。
假如知道这半个饼就能吃饱,我就应该先吃这半个饼。
”
【阅读训练】
1. 解释句中加点词语
(1)因其饥故(2)食六枚半已(3)设知半饼能充足者
2.翻译
我今饱足,由此半饼。
然前六饼,唐自捐弃
3.这个故事讽刺了怎样的人?
【参考答案】
1.(1)原因、缘故(2)停止(3)假如 2.略
3.讽刺了那种不究因果而钻牛角尖、徒生苦恼的糊涂虫(愚蠢的人)。
初中课外经典文言文阅读21篇含答案

1《梁书·居士阮孝绪》阅读练习阅读附答案居士阮孝绪阮孝绪,字士宗,陈留尉氏人也。
父彦之,宋太尉从事中郎。
孝绪七岁,出后从伯胤之。
胤之母周氏卒,有遗财百余万应归孝绪,孝绪一无所纳,尽以归胤之姊琅邪王晏之母,闻者咸叹异之。
幼至孝,性沉静,虽与儿童游戏,恒以穿池筑山为乐。
年十三,遍通《五经》。
十五,冠而见其父,彦之诫曰:“三加弥尊,人伦之始。
宜思自勖,以庇尔躬。
”答曰:“愿迹松子于瀛海,追许由于穹谷,庶保促生,以免尘累。
”自是屏居一室,非定省未尝出户,家人莫见其面,亲友因呼为“居士”。
外兄王晏贵显,屡至其门,孝绪度之必至颠覆,常逃匿不与相见。
曾食酱美,问之,云是王家所得,便吐飧覆醢。
及晏诛,其亲戚咸为之惧,孝绪曰:“亲而不党,何坐之及?”竟获免。
义师围京城,家贫无以爨,僮妾窃邻人樵以继火。
孝绪知之,乃不食,更令撤屋而炊。
所居室唯有一鹿床,竹树环绕。
天监初,御史中丞任昉寻其兄履之,欲造而不敢,望而叹曰:“其室虽迩,其人甚远。
”为名流所钦尚如此。
后于钟山听讲,母王氏忽有疾,兄弟欲召之。
母曰:“孝绪至性冥通,必当自到。
”果心惊而返,邻里嗟异之。
合药须得生人参,旧传钟山所出,孝绪躬历幽险,累日不值。
忽见一鹿前行,孝绪感而随后,至一所遂灭,就视,果获此草。
母得服之遂愈。
时皆叹其孝感所致。
初,建武末,青溪宫东门无故自崩,大风拔东宫门外杨树。
或以问孝绪,孝绪曰:“青溪皇家旧宅。
齐为木行,东者木位,今东门自坏,木其衰矣。
”鄱阳忠烈王妃,孝绪之姊。
王尝命驾欲就之游,孝绪凿垣而逃,卒不肯见。
诸甥岁时馈遗,一无所纳。
人或怪之,答云:“非我始愿,故不受也。
”大同二年,卒,时年五十八。
(节选自《梁书·卷第五十一·列传第四十五》)6.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宜思自勖勖:勉励B.竟获免竟:竟然C.累日不值值:遇,遇到D.诸甥岁时馈遗遗:给予,馈赠B.竟:终究,最终。
7.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语,意义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A.亲友因呼为“居士”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B.常逃匿不与相见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C.其室虽迩,其人甚远其身不正,虽令不从D.木其衰矣其皆出于此乎D.副词,表揣测,译为“大概”(A.介词,因此/介词,经由,通过;B.介词,和/连词,和;C.连词,虽然/连词,即使)8.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文言文阅读与答案 食喻(附译文)

国朝尚书刘南垣公①,告老家居。
有直指使②者,以饮食苛求属吏③,郡县患之。
公曰:此吾门生,当开谕之。
俟其来款④之,曰:老夫欲设席,恐妨公务,特留此一饭。
但老妻他往,无人治具,家常饭,能对食乎?直指以师命,不敢辞。
自朝过午,饭尚未出,直指饥甚。
比食至,惟脱粟饭、豆腐一器而已。
各食三碗,直指觉过饱。
少顷,佳肴美耘,罗列盈前,不能下箸⑤。
公强之,对曰:已饱甚,不能也。
公笑曰:可见饮馔原无精粗,饥时易为食,饱时难为味,时使然耳!直指谕其训,后不敢以盘飧⑥责人。
【注释】①刘南垣公:指曾任明朝尚书的刘麟。
②直指使:官职名。
③属吏:部下。
④款:款待。
⑤箸:筷子。
⑥飧(sūn):本指晚饭,这里指饭食。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4分)(1)俟其来款之答案(2)无人治具答案(3)自朝过午答案(4)直指谕其训答案2.下列对文章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答案)(2分)a.刘南垣公曾在朝中担任尚书,后告老还乡,当他听说自己的一个学生做官以后常因饭菜不合口味而责难部下时,他就出面开导,让其知错而改。
b.直指使食甘餍肥、挑剔饮食是因为他没有挨过饿,刘南垣公让他饿了一个上午,才拿出粗食给他吃,他照样吃得很香甜。
c.本文人物描写非常精彩,运用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手法,寥寥几笔就将刘南垣公的老成持重、直指使的年少轻狂刻画得栩栩如生。
d.这篇文章启示我们,从来没有吃过苦的年轻人,应该有意识地把自己放在艰苦的环境里锻炼,这样有利于提升自己的道德素养。
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6分)(1)以饮食苛求属吏,郡县患之。
答案(2)饥时易为食,饱时难为味,时使然耳!答案4.请用简洁的语言说说刘麟教育学生的过程及结果,并对他的教育方法进行评价。
(6分)过程:答案结果:答案评价:答案【译文】刘南垣公是国朝尚书,告老还乡在家居住。
有一个直指使(官名),在饮食方面苛求下属官吏,郡县的老百姓都感到害怕,把他当作县里的祸患。
刘南垣公说:他是我的弟子,我应当启发他让他明白事理。
《食喻》阅读答案(附翻译)

《食喻》阅读答案(附翻译)《食喻》阅读答案(附翻译)①国朝尚书刘南垣公①,告老家居。
有直指使②者,以饮食苛求属吏③,郡县患之。
公曰:“此吾门生,当开谕之。
”②俟其来款④之,曰:“老夫欲设席,恐妨公务,特留此一饭。
但老妻他往,无人治具⑤,家常饭,能对食乎?”直指以师命,不敢辞。
③自朝过午,饭尚未出,直指饥甚。
比食至,惟脱粟饭、豆腐一器而已,各食三碗,直指觉过饱。
④少顷,佳肴美酝,罗列盈前,不能下箸。
公强之,对曰:“已饱甚,不能也。
”公笑曰:“可见饮馔⑥原无精细,饥时易为食,饱时难为味,时使然耳。
”⑤直指使谕其训,后不敢以盘飧⑦责人。
(选自《昨非庵日纂》卷九)[注] ①刘南垣(yuán)公:指曾任明朝尚书的刘麟。
②直指使:官职名。
③属吏:部下。
④款:款待。
⑤治具:烧饭。
⑥饮馔(zhuàn):饮食。
⑦飧(sūn):本指晚饭。
这里指饭食。
7.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不相同的一组是()(2分)A.各食三碗食不饱,力不足B.自朝过午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C.不敢辞蒙辞以军中多务D.罗列盈前曾不盈寸8.下列加点“以”与“直指以师命”中的“以”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不以物喜 B.徐喷以烟 C.以塞忠谏之路也 D.域民不以封疆之界《食喻》阅读答案(附翻译)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4分)(1)比食至,惟脱粟饭、豆腐一器而已。
翻译:(2)直指谕其训,后不敢以盘飧责人。
翻译:10.阅读本文,可以看出直指使有的'优点。
他的老师有的优点。
(2分)参考答案:7.(2分)B8.(2分)A9.(4分)(1)等到饭菜端来,直指使抬眼一看,只有一盆脱壳粗米和一盆豆腐罢了。
(关键词:比、惟)(2)直指使明白了老师在训导自己,从此,他再也不敢因为对饮食的要求责难他的部下了。
(关键词:谕、以)(每句2分,意对即可)10.(2分)(直指使)知错能改(意近即可)(刘麟老师)教育得法,善于开导学生。
(意近即可)参考译文:刘麟曾任工部尚书,已告老还家。
初中语文-文言文《欲食半饼喻》阅读答案

初中语文-文言文《欲食半饼喻》阅读答案
譬如有人,因其饥故,食七枚煎饼。
食六枚半已,便得饱满。
其人嗔恙①,以手自打,而作是言:我今饱足,由此半饼。
然前六饼,唐②自捐弃。
设知半饼能充足者,应先食之。
(选自《百喻经》)
【注释】①嗔恙:责怪自己有病。
②唐:空,徒然。
【译文】
比如有个人因为肚子饿的原因,要吃七个煎饼。
他吃了六个半时就停下了,觉得很饱了。
这时,他就责怪自己有病,用手打着自己,说了这样的话:我现在吃饱了,是因为吃了这半个饼,前面的六个饼都白白地浪费了。
假如知道这半个饼就能吃饱,我就应该先吃这半个饼。
【阅读训练】
1. 解释句中加点词语
(1)因其饥故(2)食六枚半已(3)设知半饼能充足者
2.翻译
我今饱足,由此半饼。
然前六饼,唐自捐弃
3.这个故事讽刺了怎样的人?
【参考答案】
1.(1)原因、缘故(2)停止(3)假如 2.略
3.讽刺了那种不究因果而钻牛角尖、徒生苦恼的糊涂虫(愚蠢的人)。
终生食喻文言文翻译

昔者,有善士名食,好食而食之,食之不厌。
一日,食欲求味,访于长者,长者曰:“食之道,非独味也,亦在食之品也。
”食者曰:“愿闻其详。
”长者曰:“食有三品,上品者,五谷杂粮,营养丰富,宜养生;中品者,鱼、肉、蛋、奶,滋味鲜美,助人强壮;下品者,瓜、果、蔬菜,清新可口,可清心养性。
三者皆食,则终生无病。
”食者闻之,欣然曰:“善哉!吾愿终身食之。
”长者曰:“食之道,非一日之功,乃终生之事。
君欲终身食之,须谨记三事:一曰,饮食有节,勿过食;二曰,食宜时令,勿违天时;三曰,食宜清洁,勿污秽。
”食者曰:“吾虽愿终身食之,然未知其法。
”长者曰:“吾为君述之。
”夫饮食有节,如水之流,有源有委,不可竭也。
人食亦然,宜定时定量,勿使过饱过饥。
若过食,则伤肠胃,损脾胃;若过饥,则气血不足,身体虚弱。
故饮食有节,乃养生之本。
食宜时令,如农之时,春种秋收,各有其时。
人食亦然,宜顺四时,勿违天时。
春宜食温,夏宜食凉,秋宜食平,冬宜食热。
若违时令,则伤身体,损寿命。
食宜清洁,如水之净,不可污秽。
人食亦然,宜清洁卫生,勿食不洁之物。
若食污秽,则伤肠胃,生疾病。
食者闻长者之言,恍然大悟,曰:“吾终身食之,必遵长者之教。
”长者曰:“善哉!吾望君能终身食之,以养生之道,传之后世。
”自是,食者谨遵长者之教,饮食有节,食宜时令,食宜清洁。
终其一生,身体康健,寿比南山。
世人闻之,皆效仿之,终成风气。
夫食之道,非独味也,亦在品、在节、在时、在洁。
人能终身食之,必能养生延年,福寿安康。
故曰:“食喻终身,养生之道也。
”。
《食喻》阅读练习附参考答案

《食喻》阅读练习附参考答案国朝尚书刘南垣公①,告老家居。
有直指使②者,以饮食奢求属吏③,郡县患之。
公曰:此吾门生,当开谕之。
俟其来款④之,曰:老夫欲设席,恐妨公务,特留此一饭。
但老妻他往,无人治具,家常饭,能对食乎?直指以师命,不敢辞。
自朝过午,饭还没有出,直指饥甚。
比食至,惟脱粟饭、豆腐一器而已。
各食三碗,直指觉过饱。
少顷,佳肴美耘,列举盈前,不能下箸⑤。
公强之,对曰:已饱甚,不能也。
公笑曰:可见饮馔原无精粗,饥时易为食,饱时难为味,时使然耳!直指谕其训,后不敢以盘飧⑥责人。
【注释】①刘南垣公:指曾任明代尚书的刘麟。
②直指使:官职名。
③属吏:部下。
④款:招待。
⑤箸:筷子。
⑥飧(sūn):本指晚餐,这里指饭食。
4.解释以下句中加点词语的含意。
(4分)(1)俟其来款之俟:(2)无人治具治具:(3)自朝过午朝:(4)直指谕其训谕:5.以下对文章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刘南垣公曾在朝中担负尚书,后告老还乡,当他据说自己的一个学生仕进之后常因饭菜不合口味而非难部下时,他就出面开导,让其知错而改。
B.直指使食甘餍肥、抉剔饮食是由于他没有挨过饿,刘南垣公让他饿了一个上午,才拿出粗食给他吃,他照样吃得很香甜。
C.本文人物描述无比精彩,应用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手法,寥寥几笔就将刘南垣公的老成持重、直指使的年少轻狂刻划得栩栩如生。
D.这篇文章启示咱们,从来没有吃过苦的年轻人,应当有意识地把自己放在艰难的环境里锻炼,这样有利于晋升自己的道德素养。
6.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6分)(1)以饮食奢求属吏,郡县患之。
(2)饥时易为食,饱时难为味,时使然耳!7.请用简洁的语言说说刘麟教育学生的进程及结果,并对他的教育法子进行评价。
(6分)进程:结果:评价:参考答案:4.(4分)(1)等(2)下厨筹措(或做饭)(3)凌晨(4)明白、悟出5.(2分)(C)6.(6分)(1)(3分)对饮食尤其讲求,百般抉剔,常因菜饭不合味叱骂部下,郡县主座接待他都感到耽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食喻阅读答案及翻译
食喻原文阅读
①国朝尚书刘南垣公①,告老家居。
有直指使②者,以饮食苛求属吏③,郡县患之。
公曰:此吾门生,当开谕之。
②俟其来款④之,曰:老夫欲设席,恐妨公务,特留此一饭。
但老妻他往,无人治具⑤,家常饭,能对食乎?直指以师命,不敢辞。
③自朝过午,饭尚未出,直指饥甚。
比食至,惟脱粟饭、豆腐一器而已,各食三碗,直指觉过饱。
④少顷,佳肴美酝,罗列盈前,不能下箸。
公强之,对曰:已饱甚,不能也。
公笑曰:可见饮馔⑥原无精细,饥时易为食,饱时难为味,时使然耳。
⑤直指使谕其训,后不敢以盘飧⑦责人。
(选自《昨非庵日纂》卷九)
[注] ①刘南垣(yun)公:指曾任明朝尚书的刘麟。
②直指使:官职名。
③属吏:部下。
④款:款待。
⑤治具:烧饭。
⑥饮馔(zhun):饮食。
⑦飧(sūn):本指晚饭。
这里指饭食。
7.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不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各食三碗食不饱,力不足
B.自朝过午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C.不敢辞蒙辞以军中多务
D.罗列盈前曾不盈寸
8.下列加点以与直指以师命中的以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不以物喜
B.徐喷以烟
C.以塞忠谏之路也
D.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4分)
(1)比食至,惟脱粟饭、豆腐一器而已。
翻译:
(2)直指谕其训,后不敢以盘飧责人。
翻译:
10.阅读本文,可以看出直指使有的优点。
他的老师有的优点。
(2分)
食喻阅读参考答案:
7.(2分)B
8.(2分)A
9.(4分)(1)等到饭菜端来,直指使抬眼一看,只有一盆脱壳粗米和一盆豆腐罢了。
(关键词:比、惟) (2)直指使明白了老师在训导自己,从此,他再也不敢因为对饮食的要求责难他的部下了。
(关键词:谕、以) (每句2分,意对即可)
10.(2分)(直指使)知错能改(意近即可) (刘麟老师)教育得法,善于开导学生。
(意近即可)
食喻阅读参考译文:
刘麟曾任工部尚书,已告老还家。
听说有位直指使(官职名),对饮食特别讲究,他百般挑剔,常常因为饭菜做得不合口味,责骂部下,郡县的长官每逢接待他,都感到担忧。
刘麟说:这个人是我的学生,应该开导他,让他明白事理。
一天,直指使前来拜访他。
刘麟对直指使说:我本想设宴加以款待,又怕误你公事,就留顿便饭吧。
不过老伴出门去了,无人下厨张罗,家常便饭,吃得下吗?因为是师命,直指使不敢推辞。
可是从早上到过午,饭也没端出来。
直指使饿得实在难受,又不便张口催促,只得勉强忍着。
好不容易等到饭菜端出,直指使抬眼一看,竟是一盆脱壳粗米和一盆豆腐。
直指使一连吃了三碗饭、三碗豆腐,直到觉得撑得难受,才将碗筷放下。
不一会儿,只见仆人从屋内陆续捧出金盘玉碗,里面盛着山珍海味,一件件地摆在他面前;碟盘罗列,布满一桌。
刘麟拿起筷子,亲自给直指使夹菜,劝直指使下筷。
可是直指使吃不下去,为难地说:大人我确确实实已经吃得过饱了。
再也不能吃了。
刘麟微笑着说:看来,饮食本无精粗之分,饿时菜饭易做易吃,饱时饭菜难为,美味也不易下咽呀。
此乃所处不同才这样的啊!
直指使明白了老师在训导自己。
从此,他再也不敢因为饮食而责难他的部下了。